秋齋即事范文
時間:2023-04-04 14:25: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秋齋即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篇2
關鍵詞:高層住宅;建筑設計與施工;地域特性;品質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Abstract:Using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case of Shanghai Huajuyuting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he author study the problem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seeking the advance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cepts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Keywords:high-rise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引論
住宅問題是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一個大問題,它是當下中國受關注度最高且參與程度最高的一項重要活動。在十幾年的不斷探索中,住宅開發(fā)商的角色已由早期開發(fā)住宅,一步步的轉變?yōu)闉樘嵘艟幼∑焚|服務,為城市繁榮、社會和諧服務。那些特定地域內,符合住戶生理、心理需求,經濟且不失品質,適應可持續(xù)發(fā)展、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開發(fā)項目,屢屢受到社會認可和住戶追捧。 以下將以上海華鉅御庭高層住宅為案例,分析住宅設計與開發(fā)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同問題,總結項目受住戶歡迎的原因,同時列舉不足之處引以為戒。
1 總體概況
華鉅御庭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惠南鎮(zhèn),項目占地約1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分三期開發(fā),其中一、二期已交付使用。華鉅御庭二期由11棟18層高層住宅組成,每單元兩梯兩戶,每套住宅坐北朝南。戶型平面為兩房兩廳一衛(wèi)和三房兩廳兩衛(wèi)兩種。外立面新古典主義風格,坡屋頂、砂巖貼面,在當地具有明顯的可識別性。
2建筑設計
2.1 平面戶型設計
兩房兩廳戶型建筑面積為89.96平方米,充分響應國家對于住宅戶型面積的號召,占二期戶型比為83.9%。三房兩廳兩衛(wèi)140.63平方米,戶型比為16.1%。
設計過程中,基于對該地區(qū)的氣候特征的研究,為盡可能滿足夏熱冬冷地區(qū)的節(jié)能設計要求,所有戶型均南北通透??蛷d、主臥、次臥全部南向布置,而廚房、衛(wèi)生間等對日光要求一般的用房則北向采光,通過細節(jié)推敲使其形成完整戶型。這樣,不僅滿足夏天的通風要求,也滿足了冬季該地區(qū)人們對日光采暖的強烈渴望。
結合地域特征,努力設計符合當地住戶需求的住宅產品的設計初衷,在產品的銷售之初即得到了強烈回應。惠南鎮(zhèn)本地居民多習慣于一家一院的自有房舍布局,冬季自由享受日光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而惠南現有的小高層及高層住宅中,臥室全部南向采光的幾乎為零。 華鉅御庭的全南臥室房型,使住戶看到了那冬季的溫暖陽光,在當地非常受歡迎。
兩房和三房的平面戶型中,還有一條充滿吸引力的亮點,就是北向魔術空間的設置。在當時的政策里,戶型送面積還沒有限制。因此,盡可能的多為住戶考慮,以同樣的經濟付出獲得更寬敞的可用空間,被住戶內心當成一條考量住宅設計的隱形條件。也正是出于當地人民對自有房舍居住習慣的某種延續(xù),北向的空間既可用于空中花園,或是雜物儲藏,亦或改造為一間書房、臥室、擴大的餐廳……不同層次的住戶,對這個小空間的利用各自發(fā)揮著自己的想象!
為居者服務,蓋屬于惠南鎮(zhèn)自己心中的家園的戶型設計就這樣實現了。它受到住戶青睞,只因這是住戶心中想要的。在恰當的時候,它出現在恰有需求的人的面前。
2.2 立面設計
住宅外立面設計,若有了好的形式,其材質的表達往往起關鍵作用。華鉅御庭立面設計定位為新古典主義。它摒棄了過于復雜的機理和裝飾,利用簡化了線條、暖色調砂巖,營造出充滿歷史痕跡,擁有渾厚文化底蘊的建筑形象。尤其是砂巖的運用,非常符合惠南鎮(zhèn)住戶對品質的追求與理解。
深藍色的屋頂,挺拔優(yōu)美的建筑比例,大飄窗,精美的古典細部裝飾,彰顯品質且過目不忘。項目建成后,已成為惠南鎮(zhèn)首屈一指的住宅樓盤。
2.3建筑節(jié)能
在滿足住宅節(jié)能計算要求的前提下,建筑外墻維護結構主要選用外墻內保溫PNY無機保溫膏料做法,屋面保溫為擠塑聚苯板保溫。之所以選用這兩種做法,是經過同行業(yè)市場常用做法比選得出的結果。PNY無機保溫膏料是由含硅無機化合物、?;⒅?、復合膠凝劑等組成的非水泥基墻體保溫膏料。除保溫、隔音、防火、透氣、抗裂、耐候等性能,其最大優(yōu)點為氣硬性材料,現場極易施工,在處理異性墻面時更加方便。雖然內保溫會占去一定戶型面積,但綜合性能比選下來,內保溫的優(yōu)勢在該項目更為突出。
工程施工過程中,上海靜安區(qū)膠州路高層突發(fā)大火,該事故將外墻保溫材料推到了風口,公消【2011】65號文規(guī)定: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材料。這就意味著聚苯板等b級材料將退出外墻保溫做法。在那一刻,不得不說內保溫顯現出它的絕對安全性能,耐人思考。
3 建筑施工
設計方案向實際建筑轉化,按圖施工非常關鍵。同時,隨著工程的進展,一些設計中的不足也暴露出來。首先,兩個電梯均緊鄰臥室或書房,按規(guī)范要求設計隔音板以減震消聲。但在房屋交付前三個月,連綿的雨水導致隔音板墻面長霉,且為普遍存在現象。仔細分析原因,有兩種可能。1、基底(隔音板與涂料層之間的部分)質量不好,空隙率高,容易吸水;2、地下車庫防水防潮施工較差,致使潮氣沿地下層電梯井道一路向上,被隔音板吸附。由此可見,南方雨季的防潮防霉問題不光是在屋面、勒腳等部位,深居中部的隔音板,大面積地下車庫也應格外注意。在設計中預防,在施工中加強,根除隱患。
此外,該項目建筑外墻內保溫的PNY膏料計算值約為35mm左右,根據施工季節(jié)的不同,每遍不超過10mm的分層抹灰間隔時間差異極大。氣溫25度以上時,間隔時間為不小于4小時,10-25度不小于24小時,10度以下不小于36小時。部分樓棟是在冬季施工的,4遍內保溫膏料抹灰時間總計至少為一周,及其耗時。因此,外墻內保溫膏料選用時,一定要結合地域特點估算施工周期,適時安排施工節(jié)點,以爭取更多的時間避免不必要浪費。
篇3
【關鍵詞】室外照明;明視照明;飾景照明;電氣安全;等電位聯結
1、前言
住宅區(qū)室外照明可分為以功能性照明為主的照明和起協助造景作用的飾景照明,兩種作用互相滲透不可分割;同時,由于環(huán)境的嚴重性,室外照明的電氣安全也不容忽視。因此,進行室外照明設計時,應把握整體觀念,從照明的功能性,造景性和安全性三方面全面分析,統(tǒng)一規(guī)化,才能設計出高水平的室外照明作品。
2、住宅區(qū)主干道路照明
住宅區(qū)主干道路具有人車混合,車速較低,交通流量大且路面相對較窄等特點,故對眩光的控制較城市交通干線低;街道兩側建筑物很多,需要適當提高道路兩側照度,故常采用半截止型或開敞型配光燈具。根據路邊建筑物的高度,燈桿高度宜在4~8m選取,間距20~30m,兼顧配光均勻性和經濟性,平均照度取3~5lx;常采用同側布燈,彎道處可適當加大布燈密度,提高燈桿高度加強誘導性;路燈水平支桿伸出路崖宜為0.6~1.0m,不應照射在路面中間,以避免雨天行車路面出現狹長波動光影。燈具仰角較大時,車行道照度高,利于行車安全,但人行道照度降低,不利于眩光控制綜合考慮后,仰角常取5°~15°。此外,道路照明的側重點雖然在于明視性,但其造景作用也不容忽視,因此,燈具的形式、高度、光色以及照度等應與周圍建筑物和室外環(huán)境充分協調以免破壞照明的整體效果。
傳統(tǒng)路燈光源常選用白熾燈,高壓汞燈,高壓鈉燈等。白熾燈由于效率低,不利于節(jié)能而應盡量減少使用;高壓汞燈光效較低,壽命較短,光色差,且破損后汞元素泄漏造成環(huán)境污染,一般不建議使用;高壓鈉燈光效和壽命都很高,分辨率高,透霧性強,是最適宜路燈照明的光源之一,但其光色和顯色性較差,對往往兼做人行商業(yè)街的住宅區(qū)道路照明應限制使用;金鹵燈光效高、壽命長、光色好,顯色指數也很高,綜合指標十分優(yōu)越,但過去由于傳統(tǒng)電感式金鹵燈鎮(zhèn)流器附件多,體積大,功率因數低,工作不穩(wěn)定,使得光源本身的優(yōu)越性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降低了燈具整體性能指標。一段時間以來限制了金鹵燈在住宅區(qū)的應用,尤其是當電壓不穩(wěn)時,易造成觸發(fā)器、鎮(zhèn)流器甚至燈管本身燒毀的事故。而隨著金鹵燈電子鎮(zhèn)流器技術的成熟,配用電子鎮(zhèn)流器的金鹵燈功率因數高達98%以上,幾乎不受市電電壓變化的影響,環(huán)境適應性大為增強,可在溫度為-30℃~+45℃,濕度不超過98%的環(huán)境中正常工作;其次是陶瓷型金屬鹵化物燈的出現,進一步加強了金鹵光源光色穩(wěn)定性,為其成為住宅區(qū)室外道路照明首選光源掃清了最后道路。
3、庭園照明
近年來,住宅區(qū)多設計為庭園式戶外環(huán)境,因此,庭園照明在住宅區(qū)照明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起著烘托景觀乃至協助造景的作用,是室外照明飾景功能的充分體現,又有消滅照明死角,便于人們活動,減少犯罪的作用,是明視功能的有機組成和延伸。
庭園作為居民室外散步小憩的場所,應力求輕松、舒適、安全的感覺,因此,庭園照明多采用低調處理,總體照度宜低不宜高。
園林小徑燈照度一般以5~10lx為宜,行人較多而偏重交通功能的道路取20lx左右。園林小徑燈有中國民族,西歐,日本等多種風格,選型時必須注意與周圍建筑物風格的和諧統(tǒng)一,造型簡潔藝術而不奢華,符合住宅區(qū)的特點。應注意控制眩光,光源高度根據路寬以及周邊建筑物高度選取,通常為0.6~1.2倍道路寬度,但不宜高于3.5m。小徑燈在滿足行人安全感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照度,燈具安裝間距較小,常為15~25m,給人以幽靜舒適的感覺。以往該類燈具大多采用白熾光源,但由于白熾燈壽命短,光效低,故建議以小功率金屬鹵化物燈或其他高效顯色性的光源代替,南方地區(qū)也可采用高顯色熒火燈,但不適用于冬季室外溫度較低的地區(qū)。另外,燈具安裝高度低于2.5m時,為盡量避免眩光,宜采用乳白玻璃或磨砂玻璃燈具。植物投光燈通常為草坪燈和樹木投光燈兩種,在住宅區(qū)內適當使用可調節(jié)夜間環(huán)境氣氛,但應注意重點使用,忌過多或過亮,以免破壞靜逸的休息環(huán)境。為保持草坪寬廣的氣氛,草坪燈一般離地40~70cm安裝,最高不宜超過1m,間距宜為3.5~5.0倍光源高度,安裝應注意避免眩光入射人的視野。在草坪邊靠近道路處安裝時,應注意隱蔽,或者選擇富有藝術性的燈具加以裝飾,使燈具本身融合到景觀之中,應用時還可利用光環(huán)形成有韻律的圖形,避免均勻平淡的感覺。有些草坪燈上還安裝了背景音樂喇叭,使人們在草坪上漫步時更加心曠神怡。另外,還可利用投光燈對樹叢投光照明??紤]到白天的美觀,投光燈具一般安裝在地平面,有條件時可利用樹叢隱蔽,但應盡量放在常青樹木下??紤]到住宅的特點,一般不對樹木較高位置進行投光照明,如因整體環(huán)境的需要,必須如此時,宜在樹旁設置燈桿來安裝燈具,而不應直接在樹杈上安裝,以免影響樹木的生長。年代久遠的古樹名木,往往成為投光照明的重點,尤其應注意此點。照明設計時應仔細核算燈具的數量、間距;安裝時應精心調節(jié)燈頭角度,既要做到整體照明環(huán)境明暗有致,構成豐富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又要避免在行人眼中產生入射眩光。植物投光燈常采用汞燈光源,即起到節(jié)能的效果,又可使樹木,草坪顏色更加碧綠鮮艷;為減少季節(jié)性維護工作量,住宅區(qū)花壇投光照明較為少見,如有應用時,應注意采用高顯色光源,如鹵素燈、金鹵燈或新型熒光燈等。
可采用單面投射,也可進行多面照明;燈具可置于地面或地下,也可固定在燈桿上,根據具體體形和重點,安排照明點的位置和排列,精心選擇光色、光強,調節(jié)投射角度、投射面等,以通過陰影和不同的亮度,制造鮮明的輪廓效果和突出重點。由于住宅區(qū)整體環(huán)境照度不高,小區(qū)照明的照度亦不必太高就可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同時還應注意盡量減少眩光影響。簡單地說,既要烘托主體,又不能破壞小區(qū)整體環(huán)境的協調性,這是照明基本的設計原則。
在靜水或緩速流動的水邊安裝投光燈具,采用直射光源照射水面,利用水面反光映照近旁景物,可達到賞心悅目、安逸祥和的效果,風吹水動時,還能取得不同亮度連續(xù)變化水景的動態(tài)效果。由于住宅區(qū)整體環(huán)境較幽暗,燈具照度不應過高,以30~75lx為宜,同時,燈具應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在人員活動區(qū)產生較強的水面眩光。噴水池,瀑布等較強烈的動態(tài)水景在住宅區(qū)應用較少,但有時在中心廣場等處也可見到。對噴泉照明,可在噴口后面或水流落點下安裝投光燈具,由于空氣和水的不同折射率,使燈光在進出水柱時產生二次折射,而顯現瑰麗的色彩,也可使散落的水珠產生閃閃發(fā)光的效果。對于瀑布,燈具宜安裝在水流下部,根據瀑布落差,流量和水深等因素選擇合適功率的投光燈。對于階梯式水流,則宜在每個階梯底部安裝線狀光源。
水景燈一般可選用鹵鎢燈光源,利用其連續(xù)性光譜,燈光經過水體的反射或折射,產生絢麗多彩的效果。燈具選用則應注意防水性能。
如建筑物泛光照明、燈串照明、霓虹燈、廣告照明等,此類燈具熱烈明快,色彩斑瀾而富情緒化,不易使人獲得寧靜舒適的感覺,因此,住宅區(qū)內不宜大量使用。確有必要時,也應對使用時間、使用場所、照度等有所限制,如燈串照明,通常在節(jié)假日期間使用;又如泛光照明,一般只宜在小區(qū)娛樂、商業(yè)中心少量使用,以免喧賓奪主,破壞整體氣氛,影響居民休息。
4、室外照明供電和控制方式
主要道路照明和安全照明宜由鄰近的兩臺變壓器引入兩路低壓電源,在控制室末端切換,以加強供電可靠性,方便居民,減少罪案發(fā)生;道路照明可采用三相電纜供電,隔盞換相方式,以免因一個回路故障而導致較大范圍道路照明完全中斷。
室外照明控制設備常設在物管中心或門房,大型住宅區(qū)也可分區(qū)露天設置。道路照明宜采用時光控制器自動開關,節(jié)約電能。庭園照明可采用同一方式控制,也可由管理人員手動控制。室外照明應能在深夜自動或手動關閉部分非重要燈光,以節(jié)約電能。
5、室外照明電氣安全
室外照明裝置受風、雨、日、塵的侵蝕,暴露于公眾前,易遭兒童等無關人員或動物的破壞,通常要求設備防護等級有要求。室外燈具覆蓋范圍大,燈具基礎小,通常不具備作等電位聯結的有利條件,故除噴水池,游泳池等特殊危險場所外,一般不做等電位聯結。此時,若發(fā)生接地故障,危險性較大;采用TN接地系統(tǒng)的,自電源引來的PE線還可能將別處的故障電壓傳導至室外照明裝置外殼而造成危險。因此,室外照明系統(tǒng)不宜采用TN接地系統(tǒng),而建議采用TT接地系統(tǒng),回路首端安裝漏電保護器,動作電流不大于30mA。對于投光燈,小區(qū)燈,廣告燈,水景燈等以飾景功能為主的室外照明,一時斷電不至于引起危險,漏電保護器可動作于切斷回路電源開關;而對于大型住宅區(qū)內的交通主環(huán)道路照明,或者具有預防犯罪功能的室外照明燈具,應避免全回路停電,回路漏電保護器則只應動作于報警,此時,建議在每一路燈接線盒內裝設一個小容量熔斷器,兼做過流和接地故障保護,對TT系統(tǒng)而言,其中Ia為熔體額定熔斷電流,通常取3~5A,RA為照明器外殼接地電阻,一般要求不大于10Ω。當然,對于少數高檔住宅區(qū),也可每燈安裝漏電保護開關,效果很好,但經濟性較差,對物業(yè)管理要求較高,設計時應慎重。
篇4
【關鍵詞】 眼球摘除;羥基磷灰石植入;護理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11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31~67歲,平均年齡48歲。其中青光眼1例,眼球萎縮1例,眼球破裂傷9例。麻醉方式均為神經阻滯麻醉。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眼球摘除術患者非常自卑,心理負擔很重,根據這些特點,護理人員對每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采取個體化護理方案,及時與患者溝通,深入了解,關心、體貼患者,給其安慰和鼓勵。術前向患者家屬做好細致耐心的解釋工作,介紹成功的手術病例,手術過程,手術安全等相關知識使患者對將來可能出現的情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通過有效溝通,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配合手術。
2.1.2 一般術前護理:
2.1.2.1 了解患者全身情況,采取必要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患者均須給予藥物控制,如果患者出現發(fā)熱、腹瀉、感冒,顏面疥瘡及全身感染等情況均應暫緩手術。
2.1.2.2 完善各項術前檢查 術前常規(guī)檢查項目:血,尿,常規(guī)血糖,凝血功能,病毒三項(HBSAg,抗HIV,抗HCV),心電圖,胸部X光片;??茩z查:眼部CT檢查。
2.1.2.3 訓練患者仰臥 頭部不動的情況下,按要求向各方轉動眼球以便配合手術操作和術后觀察效果。為防止咳嗽、噴嚏沖動時張口呼吸,用舌尖頂住上腭以緩解沖動,避免手術意外和術后出血。
2.1.2.4 術前1天理發(fā)、洗澡、更換衣服,術日晨測T、P、R、Bp并記錄于病例上,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術前常規(guī)備皮,用生理鹽水沖洗淚道及結膜囊,并用紗布遮蓋。遵醫(yī)囑術前1 h給予止血針、降壓藥、鎮(zhèn)靜藥等并將病歷及術中用藥物帶入手術室。
2.1.2.5 患者到手術室后,更換病床床單、被罩、枕套,準備術后護理用品,等待患者術后回病房。
2.2 術后護理
2.2.1.1 術后平臥位4~6 h后即可采取自由。
2.2.1.2 術后詢問患者術后感覺,囑患者安靜休養(yǎng),不得用力擠眼、揉眼、咳嗽等。
2.2.1.3 嘔吐為常見術后反應,如因物反應或術中牽拉眼外肌引起的嘔吐可遵醫(yī)囑肌肉注射V-B6或口服其他止吐劑和鎮(zhèn)靜劑,如疼痛可遵醫(yī)囑酌情給鎮(zhèn)靜止痛劑。但術眼劇痛并伴有頭痛、惡心嘔吐及其他情況及時報告醫(yī)師。
2.2.1.4 術后術眼給予加壓繃帶包扎,應注意眼部敷料有無松動、滲血、滲液,如果出現滲血、滲液,及時更換敷料。術后為預防感染,防止出血,局部、全身應用抗生素及止血藥物,嚴格無菌操作原則,每天定時換藥。
2.2.1.5 術后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禁煙、酒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以利傷口愈合。
2.2.2 心理護理 眼球摘除術后患者開始心理很難接受失去一只眼睛的事實,應及時與患者溝通,深入了解關心體貼患者,給其安慰和鼓勵。
3 出院指導
3.1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礙,樹立生活信心。
3.2 教會患者裝卸義眼片,義眼片常規(guī)術后3周安裝,義眼片要及時用清水沖洗,不可用汽油酒精等。
3.3 堅持按時點眼藥水,按時服藥,預防感染。
3.4 出院后常規(guī)一周復診,眼部分泌物增多,健眼視力下降等,及時來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3.5 選擇富含維生素蛋白質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4 討論
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有效的術前、術后護理,患者術后愈合好,無一例并發(fā)癥發(fā)生。通過心理護理,有效減輕患者的焦慮心理。
參 考 文 獻
[1] 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第七版.
篇5
關鍵詞:高收益?zhèn)?;市場格局;違約風險;監(jiān)管
JEL分類號:G15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428f2012)04-0074-05
高收益?zhèn)?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在美國出現,經歷30余年時間的發(fā)展如今已經廣泛覆蓋到了世界范圍內的融資市場,成為固定收益證券市場中發(fā)展迅速也頗具爭議的金融工具。
一般意義上說,高收益?zhèn)耐顿Y者將面臨比投資傳統(tǒng)債券更大的信用風險,高收益?zhèn)袌鰞r格波動幅度也更劇烈。如何規(guī)范市場運作、合理保護投資者利益及維護金融體系安全,無疑成為了各國證券市場監(jiān)管部門費心思考的難題。通過對全球高收益?zhèn)袌霭l(fā)展及監(jiān)管實踐的研究,或許能夠對未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與高收益?zhèn)漠a品創(chuàng)新提供一些借鑒經驗。
一、全球高收益?zhèn)袌龈窬值陌l(fā)展演變
從歷史情況看,盡管高收益?zhèn)捎谶`約風險較高曾經擔負著“垃圾債券”的惡名,甚至一度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杠桿收購泡沫堆積與崩潰過程中起到了助紂為虐的作用,但是作為諸多成長型中小企業(yè)進行外部融資的創(chuàng)新性平臺、一種對傳統(tǒng)融資體系的有益補充形式,幾十年來高收益?zhèn)袌鲈谌虻靡钥焖俪砷L卻是不爭的事實。(參見圖1)
圖1顯示:1977-2008年間,全球高收益?zhèn)袌霭l(fā)行規(guī)模以年均約13%的速度增長著,這其中包含三個發(fā)展階段:即20世紀80年代末期由于美國杠桿收購業(yè)務激增所引致的第一次市場繁榮時期:20世紀90年代歐元問世后,以歐洲債券市場一體化發(fā)展為契機的第二次繁榮時期:2006-2007年次貸危機發(fā)生前,依托于擔保債務憑證(CDO)等結構化信用產品所誘發(fā)的美國市場再擴張以及歐洲公司兼并浪潮等原因共同促成的全球高收益?zhèn)袌龇睒s時期。
美國作為高收益?zhèn)陌l(fā)源地以及全球最主要的交易場所,其在規(guī)范市場運作、監(jiān)管立法約束、投資者保護等方面的發(fā)展已經較為成熟,多年來在高收益?zhèn)袌霭l(fā)行規(guī)模上一枝獨秀,對全球市場的幾次快速增長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參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到,2001年美國新增高收益?zhèn)l(fā)行規(guī)模幾乎占了全球發(fā)行規(guī)模的九成(88.7%),歐洲(占6%)和加拿大(占3.4%)雖然位列二、三名,但是與美國市場發(fā)行規(guī)模相比則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在之后的不到10年中。全球高收益?zhèn)氖袌龈窬謪s發(fā)生了極大變化,歐洲及亞洲市場在近幾年的迅速崛起。使美國、歐洲和亞洲地區(qū)成為了當前全球高收益?zhèn)略霭l(fā)行最主要的三大市場。
從歐洲的情況看,20世紀90時代末歐元的誕生在促進了歐洲債券市場的一體化發(fā)展的同時,也給高收益?zhèn)袌鰩砹司薮蟮氖袌鲂枨螅故袌鲆?guī)模迅速擴張。接下來,伴隨著2005-2007年歐洲市場中私募股權交易主導下杠桿收購浪潮的涌現,誘發(fā)了歐洲高收益?zhèn)袌龅牡诙伪l(fā)性增長。此外,在經歷了2008-2009年的次貸危機對歐洲市場的影響后,隨著歐洲商業(yè)銀行為了籌措資金填補其資本充足率的缺口、保證其流動性,逐步縮減信貸資產規(guī)模,再次激發(fā)了歐洲高收益?zhèn)袌龅娜谫Y需求,數據顯示:近幾年來歐洲高收益?zhèn)l(fā)行規(guī)模占全球市場的比重有了極大提高(參見表1)。
從2007-2010年的數據來看,歐洲及亞洲地區(qū)。高收益?zhèn)l(fā)行的年均增速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同類債券發(fā)行增長最快的兩個市場。
概括起來,亞洲高收益?zhèn)袌鲈诮鼛啄甑靡燥w速發(fā)展主要是基于這幾方面原因:首先:亞洲地區(qū)總體經濟的快速增長,為亞洲高收益?zhèn)袌鎏峁┝肆己玫慕洕A。經濟的增長放大了市場的信心同時也吸引了國際游資迅速回流到亞洲地區(qū)。為市場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其次,亞洲高收益?zhèn)袌鍪找娴谋容^優(yōu)勢改變了投資者的投資選擇。
自2000年以來的10余年里,亞洲高收益?zhèn)钠骄找媛蔬_到了9.9%,而政府債券的平均收益率僅在2-4%之間徘徊,尤其是2008年之后,政府債券的平均收益率更是逐步走低。于是。包括諸多歐美國家投資者在內的市場投機主義者將目標瞄準了新興。的亞洲高收益?zhèn)袌?,成為促使該市場興起的又一驅動因素。第三,多年來亞洲債券市場規(guī)范化管理逐漸顯出成效。進入到21世紀以來,亞洲債券市場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在不斷完善,各國針對市場的監(jiān)管立法逐漸規(guī)范,信用評級機構的運作也逐步發(fā)揮出市場約束與激勵作用,這些都為亞洲高收益?zhèn)袌龅慕】蛋l(fā)展提供了有利保證。最后,不斷豐富的國際投資機構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做市作用。亞洲債券基金(ABF)、國際對沖基金以及其他來自歐美固定收益證券機構投資者逐步加入到亞洲高收益?zhèn)袌鲋胁⒊蔀槭袌龅闹饕枨笳撸灰琢康纳仙岣吡耸袌隽鲃有?,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參與則進一步活躍了市場。
二、全球高收益?zhèn)袌鲞`約風險的特征及影響因素
篇6
關鍵詞:張米芾;研山;寶晉齋;研山圖;研山銘
2003年,被認為是宋人米芾所書的《研山銘》卷回歸,卷中有《研山銘》之行書文字,又有研山之圖(圖1)。該卷中的研山圖與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所載之寶晉齋研山圖(圖2)非常相似,而陶宗儀所錄之文明白告訴讀者:“右此石是南唐寶石,久為吾齋研山。”因此,研究者的目光再次聚集在寶晉齋所藏之南唐研山上。研山即硯山,指借助石材天然形態(tài)加工而成的硯附于山的硯臺。寶晉齋是米芾得到晉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王獻之《十二日帖》三幅墨跡后自題的書齋名。本文重點探析寶晉齋研山在宋元的流傳經過,并對與此相關的研山圖進行討論。依據對寶晉齋所藏研山在宋元流傳脈絡的研究,可以判定,明清以來所流傳的六七峰的寶晉齋研山皆為偽造。
一、前人之考證
關于這個話題,早在清代就有人討論過。翁方綱(1733—1818年)在乾隆庚戌年(1790年)所作的《寶晉齋研山考》中詳細論說了研山及其流傳,其中有兩層意思。一是說:“朱竹垞集中之米家研山,非米老易甘露寺基之研山也。”他據宋元人的相關記載敘述了米老易甘露寺基之事及其研山的特征:
昔江南李后主買一研山,徑長尺許,前聳三十
六峰,皆大如手指。中隔絕澗,合計前后共五十五峰。東南有飛磴橫出,方平可二寸許,鑿以為研。其左右隱引兩阜坡陀,而鑿研處在其中央。江南破,流轉數士人家,為米老元章所得。元章刻其下,述所由來甚詳……研山歸蘇氏,其后入宋禁中。1
他說朱竹垞家的研山中無鑿硯處,前后僅六峰,且無米氏刻其下,述所由來。故非易蘇之研山。二是說朱家之研山為陶宗儀所記的歸于薛紹彭之研山。他對比了陶氏所記之文,以為朱家之物與之相合。據此,則翁方綱認為米氏研山原有二,一歸蘇,一歸薛。二者的流傳路徑如下:
“與蘇氏相易者,歸宋內府后,又歸天臺戴運使覺民,又歸元大都太乙崇福宮張真人,今不知何存矣?!倍c薛氏相易者,在明代歸于許文穆,后歸朱文恪,即朱竹垞之先人。翁氏還批評王漁洋與朱竹垞將歸薛者與歸蘇者相混。2
稍后,又有陳壽祺(1771—1834年)作《硯山考》,他的觀點與翁方綱基本相同,只不過所引所論簡略一些而已。1兩人所據的材料也基本相似,如《避暑漫鈔》、《鐵圍山叢談》、《秋宜
集》、《岳氏法書贊》、《南村輟耕錄》、《癸辛雜識》、《歸田集》等等。2
后之學人對研山之考證大抵不出此二人之范圍。然而翁氏所論亦有不詳察之處。如揭傒斯的《秋宜集》和蔡絛的《鐵圍山談叢》中所說
的研山其實并非一物,而翁氏將它們混在一起論述。再如揭氏所謂前后五十五峰者與陶氏所載似有許多相同之處,詳證見下文。
二、天臺戴氏研山在宋元的流傳及其特征
1,揭傒斯所述研山及其特征
就目前所存資料來看,天臺戴氏研山之流傳經過有比較豐富且相對可靠的文獻證據。在所有相關的資料中,揭傒斯(1274—1344年)
《硯山詩并序》的敘述最為詳備而清晰。全文征引如下:
山石出靈壁,其大不盈尺,高半之。隔絕澗3前后五十五峰。東南有飛磴橫出,方平可二寸許,鑿以為硯,號曰硯山。在唐已有名,后歸于李后主,主亡歸于宋米芾。元章刻其下,述所由來甚詳。宋之季歸于天臺戴運使覺民,后又歸其族人。宰相賈似道求之弗與。攜持兵亂間,寢處與俱,乃獲全。大都太乙崇福宮張真人本戴氏子,今年春貽書得之,請予賦詩。其辭曰:何年靈壁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峰峰相向如削鐵,祝融紫蓋前后列。東南一泓尤可愛,白晝玄云生霮?。在唐已著群玉賦,入宋更受元章拜。天臺澒洞云海連,戴氏藏之余百年。護持不涴權貴手,離亂獨與身俱全。帝旁真人乘紫霞,尺書招之若還家。陰崖洞壑寒谽谺,宛轉細路通褒斜。昆侖蓬萊與方壺,坐臥相對神仙居。硬黃從寫黃庭帖,汗青或抄鴻寶書。秦淮咽咽金陵道,此物幸不隨秋草。愿君谷神長不老,凈幾明窗永相保。4
將揭氏在序文和詩中敘述的此石特征概括起來:第一,其質為靈壁石;第二,研山中隔絕
澗,東南有飛磴;5第三,硯下有米元章刻文,述所由來甚詳;第四,米刻稱該研山在歸于米氏之前,曾有李群玉賦詩,后歸于南唐李后主;第五,該研山東南有一泓,尤為可愛,白晝每有云呈露聚之態(tài)。
2,樓鑰所述研山及其與揭氏所述戴氏研山的比較
與米氏研山相關的文字更早可見于南宋樓鑰(1137—1213年)《攻媿集》中所載詩文《陳順之靈壁石硯山》,曰:
陳順之吏部靈壁石硯山,中有雙澗,低處為硯。下米元章題云:唐弘文館校書李群玉有詩,南唐李重光故物也。蔣教授文會有詩次韻:名畫法書環(huán)四壁,中有米家真寶石。壁峰森聳外澗流,他物雖奇敢爭席?舊屬半山老仙人,佛印乞之如乞鄰。阿章有力負之走,一時攘取成紛綸。此石天然非琢磨,是時有水生巖阿。至今硯池尚馀潤,歲月既久惜不多。幾年徒見士夫說,一旦喜看形偃月。傍連玉立兩於菟,主人照映冰壺澈……6
其時硯山雖歸屬于陳順之吏部,但從此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與揭氏所記幾乎相同的特征:硯山為“靈壁石硯山”;“中有雙澗,低處為硯”;其下有米元章刻字,且提到李群玉賦詩和李后主收藏;此石天然而具靈性,與揭氏所言一致。由上可以基本肯定,陳順之這座研山后來落入天臺戴氏人手中。
另外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陳順之與戴氏大約同屬一個地方——臺州。從陳氏易至戴家,相對方便。上面提到的陳順之曾在吳芾的《湖山集》中出現。在《和陶與殷晉安別韻送陳順之赴官》一詩中吳芾說:“子往治畿邑,趣裝亦良勤。恵然來過我,話別更情親。顧我老且病,已與死為鄰……”1吳芾生于1104年,卒于1183年,寫這首詩時,吳已接近晚年,而陳順之當在壯年,所以此陳順之與樓鑰差不多一個時代,兩個陳順之又都是官員,應該是同一人。吳芾之籍貫為臺州仙居,近天臺。如果他晚年居于臺州的話,則陳順之大約亦在附近,地理上相近。
3,張伯雨所賦之研山及其與揭氏所述戴氏研山的比較
元代道教名士張伯雨(1283—1350年)也有詠及米氏研山的詩,曰:
次韻虞奎章懷秋泉真人短歌贈其從子戴士
安,元章研山其家所寶:曾見研山如見畫,蒼龍一泓在其下。真人氣岸雄且堅,此石精英可方駕。掉三寸舌帝者師,入不言兮出不辭。手把瓊芳迎太
乙,江南草木回春姿。更借龍泓涓滴水,天藻亭中筆新泚。題詩何必見安道,從子風流政如此。2
我們將此詩中不多的信息與揭氏詩文相比,亦能得出兩人所述為同一研山的結論。
(1)研山。張伯雨稱研山為元章研山,與米芾有關。而揭氏所言者即米元章之硯山。
(2)研山的收藏者。此詩中的“秋泉真人”在另一個版本中為“張秋泉真人”,3“贈其從子戴士安”,說明其本姓戴,正與揭傒斯所說的張真人本戴氏子相同。
(3)收藏者的相關信息相同。此處的秋泉真人是“帝者師”,“手把瓊芳迎太乙”,這些也與揭傒斯所提到的“大都太乙崇福宮張真人”、“帝旁真人”相似。
(4)對研山中硯的描述。張伯雨在不長的詩中兩次提及石硯,稱其為龍泓?!吧n龍一泓在其下”,“更借龍泓涓滴水,天藻亭中筆新泚?!边@樣的出現頻率,這樣突出龍泓之“涓滴水”,已經讓人感到龍泓之奇異了。早已脫離古代生活環(huán)境的我們已很難了解古代名稱背后的含義。古人稱某池為龍泓,一般都有神奇的故事。再加上詩作者張伯雨道士的身份,我們完全可以推測名稱后面所蘊含的光怪陸離的道教知識背景。我們還可以設想,如果是正常滴水器所注之水大概沒有提的必要?;蛟S即使提,無需講“涓滴水”這樣微小的水量,這樣的水量只能暗示我們龍泓水的珍貴。4此外,下一句中的天藻,其含義有二,一是仙人的天書,二是皇帝的文章?;实垡喾Q天子,在仙圣之列。龍泓之涓滴細水與仙圣作文之亭相比,更彰顯這硯池之神異。拿這里的描述與揭氏相比,首先,它們給人神異的感覺是相似的,其次就是其意旨都指向神異之水,其氛圍是濕潤的。
綜上所述,揭氏與張伯雨所提到的真人是一個人,其所寶之米氏研山應為一物。張伯雨詩第一句“曾見研山如見畫”還給了我們一個信息,張伯雨也見過研山圖。這一點將在下面詳述。
4,趙孟頫研山詩及其與揭氏所述戴氏研山的比較
這個張秋泉真人及其研山還出現在趙孟頫(1254—1322年)的《賦張秋泉真人所藏研山》詩中,詩曰:
泰山亦一拳石多,勢雄齊魯青巍峩。此石卻是小岱岳,峰巒無數生陂陀。千巖萬壑來幾上,中有絕澗橫天河?;洀幕煦缭獨馀校匀荒Y非鐫磨。人間奇物不易得,一見大叫爭摩挲。米公平生好奇者,大書深刻無差訛。傍有小研天所造,仰受筆墨如圓荷,我欲為君書道德,但愿此石不用鵝。巧偷豪奪古來有,問君此意當如何。5
趙孟頫所賦的研山應該還是揭氏所述的張真人研山。
(1)詩題中說“賦張秋泉真人所藏研山”。張秋泉真人在張伯雨的詩中已出現,張伯雨也說明了其為戴氏子,故這個張真人也即揭氏所提之張真人。
(2)趙孟頫說“峰巒無數生陂陀,千巖萬壑來幾上”,其中的峰巒無數和千巖萬壑雖為虛指,卻也并非完全無實。揭氏說前后有五十五峰,用這兩個形容詞也算合適。想來趙氏對山峰的數目并不太關心,故一帶而過。
(3)“中有絕澗橫天河”。揭氏說“中隔絕
澗”,與趙氏所言幾乎相同。
(4)“米公平生好奇者,大書深刻無差訛?!边@句話首先將此研山與米芾相聯系,后面則道出了此研山有米氏之“深刻”——與揭氏所述
“元章刻其下”相應,趙氏認為這些“深刻”與他的“大書”沒有什么差別。
(5)“傍有小研天所造,仰受筆墨如圓荷”。此句講明了硯的位置,乃在傍。后面所謂天所造和仰受筆墨如圓荷,似乎說出了硯之奇妙,卻未完全道出其具體特征。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樓鑰、趙孟頫、揭傒斯、張伯雨所詠的研山為一物,即張真人所藏之研山。其流傳經過如下,在唐代李群玉曾給它賦詩,后藏于南唐李后主,入宋為
米元章所得。南宋初時陳順之收藏過,南宋之季歸于天臺戴覺民,賈似道求之未得,后又經戰(zhàn)亂,戴氏族人始終護之不棄,終歸于張真人。張真人后研山之流傳,史籍無征,不知所終。
三、蔡絛所述歸宣和御府研山與歸臺州戴氏研山不同
戴氏藏寶晉齋研山一事數次見于南宋晚期人周密的書里。如:“米氏硯山后歸宣和御府,今聞說流落臺州戴氏家不可見之?!?“米氏研山后歸宣和御府,今在臺州戴覺民家?!?“米家研山后歸宣和御府,聞今在臺州一大家戴氏,極珍秘,不可見之?!?3由此可見周密對米氏研山的關心程度。當時人傳說臺州戴氏所藏之研山即原屬米芾后歸宣和御府之研山,也就是蔡絛所說的與蘇氏易宅基之研山。此說是否屬實?周密自己無法親見,故也無法證實。大概受其影響,清代翁方綱和陳壽祺也認為蔡絛所述研山與后歸天臺戴氏之研山為一物。然此論可疑。
蔡絛(1097—1156年后4)在《鐵圍山叢談》中說米氏的研山:
江南李氏后主寶一研山,徑長尺踰咫,前聳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左右則引兩阜坡陀,而中鑿為研。及江南國破,研山因流轉數士人家為米元章所得……研山藏蘇氏。未幾,索入九禁。時東坡公亦曾作一研山,米老則有二。其一曰“芙蓉”者,頗崛奇。后上亦自為二研山,咸視江南所寶流亞爾。吾在政和未得罪時,嘗預召入萬歲洞,至研閣得盡見之。5
南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中曾引此段文字,大致相同。6據此,則該研山的特征是:前聳三十六峰,各峰用大如手指來描述,則有可能其峰之形狀如指。左右有兩阜坡陀,意即左右為兩座較為平緩之山阜。硯位于研山之中央。而臺州戴氏所傳之研山與之不同。我們上面總結的研山特征是中有絕澗,傍有小硯,位置關系完全不對。
再者,蔡氏所說的研山曾入于宣和御府,在政和年間,他曾親眼在御府中見過。而戴氏所藏之研山從未入過宣和御府。曾入御府,事不可謂不大,但從南宋初的樓鑰到元代的趙孟頫、揭傒斯、張伯雨均未提及此事。特別是樓氏與揭氏,他們非常詳細地敘說了流傳經過,卻未提宣和御府之事。想來研山上的銘刻沒有相關記載,而研山的主人張真人或陳順之也未向那些名士提及。
下面將論臺州戴氏之研山與陶宗儀所記載之研山相同,即為與薛紹彭相易者,而非蔡絛所說的易于蘇者。
四、戴氏研山與陶宗儀所記之研山
陶宗儀(1320—1410年后7)所載之研山,特征信息基本保存在《南村輟耕錄》卷6所附的寶晉齋研山圖及圖上的文字中。陶宗儀還記錄了一段文字,以說明圖中所畫之研山乃為米芾寶晉齋研山,南唐李后主曾藏之:右此石是南唐寶石,久為吾齋研山,今被道祖易去。中美舊有詩云:“研山不易見,移得小翠峰……何必嵩少隱,可藏為地仙?!庇嗝空b此詩,必懷此石。近余亦有作云:“研山不復見,哦詩徒嘆息。唯有玉蟾蜍,向余頻淚滴?!贝耸蝗肭?,不得再見,每同交友往觀,亦不出示。紹彭公真忍人也。余今筆想成圖,彷佛在目,此吾齋秀氣尤不復泯矣。崇寧元年八月望米芾書。余二十年前,嘉興吳仲圭為畫圖,錢唐吳孟思書文。后攜至吳興,毀于兵,偶因清暇,默懷往事,漫記于此。1
試將陶圖所載之信息與樓鑰、趙孟頫、揭傒斯、張伯雨寫研山之文字作相同性比較(見圖3)。
由上表可以發(fā)現無論是陶氏之圖還是宋元人之詩文,最關注的是其中的硯。每個作者都對此有比較詳細的論述。在陶氏所記研山圖中用字最多的也在此處,共用20個。其實這個研山最吸引人的地方恰恰在這個特征上——遇天欲雨則津潤。2研山圖無法用畫筆展現,只好用文字說明。
在陶氏圖中,另一處著墨最多的在“洞”。其事實描述是“下洞三折通上洞”。在樓、趙、揭、張四人中只有揭氏描寫到“洞”這個細節(jié)。
此外,樓氏、趙氏都提及了此石乃自然而成,非琢磨之功。不知兩人這么說有何據,抑或這樣的形容詞只是客氣套話而已。不管如何,這層意思也出現在陶圖中——“不假彫琢,渾然天成。”
對于研山構造,上表所列后4人都有描述,與圖中所示亦無大的差別。樓氏、趙氏和揭氏都提到中有絕澗或雙澗,絕澗者,兩面有陡崖絕壁之澗也。觀之陶圖則中部華蓋峰與翠巒間可謂絕澗。又有謂雙澗者,則可與《四部叢刊》本陶圖相對照(見圖4),此版圖中華蓋與翠巒間明顯有三峰,其間自然有雙澗。至于“低處為硯”,“蒼龍一泓在其下”,他們所述的位置關系就不是中間與邊上的分別了,而是高與低之分別,細對陶圖,也能相應。
還有山峰之形。揭氏說“峰峰相向如削鐵”,這削鐵其實就是劍的意思,他實際在說,山峰之形如劍。對照陶圖,此說展現得比較充分。
最后,我們在第二節(jié)已論述樓、趙、揭、張的詩所吟誦的是同一研山。如果這一點沒有錯的話,我們可以將四者對研山的描述化為一個整體,與陶氏所錄研山圖作比較。這樣我們可以發(fā)現:兩者基本是吻合的。
當然很多人會對這個結論有疑問,其中最重要的是,為什么五十五峰研山到圖畫上便成了六峰或七峰?這其中涉及了藝術史的比較重要的問題——圖畫與對象之間的關系。一幅寫生的圖畫如何才能讓觀者認為像?或者換句話說,圖畫與對象之間如何才會建立一致關系?這是個大問題,并非本文所能解決,此處僅述筆者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首先我們必須得承認,圖畫與對象并非等同關系,我們將空間中的三維的實物轉化為平面的圖像,一定是有所損益的。其次,在描述某一特定對象上,繪畫是不同程度的各種可識別的區(qū)別性特征的疊加。
就陶宗儀所載之研山圖而言,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各種具有山的特征的圖像。這就讓我們的思維進入到山的范圍中來,而不是樹木房屋等。對于繪畫者而言,接下來的任務是,得讓我們明白這是研山而非山水之山。在陶書中古人是運用語言這一輔助手段來完成的——用“寶晉齋研山”和“右此石是南唐寶石,久為吾齋研山”等等這些指稱性的語言。當然我們可以用繪畫手段來實現,但不如文字來得更明白直接。再接下來的任務是區(qū)別此研山與其他研山。五十五峰與三十六峰或六峰當然是一種區(qū)別性特征,但是在繪畫表現上是有困難的:一,必須得畫出五十五座峰;二,這五十五座峰有空間關系,在某一角度看時,會有重疊,如何表
現?實際上古代人很少如此笨拙地畫實際數目的山峰,他們總是以三五峰代表峰群,或用三五樹木代表樹林。在研山圖中原作者是用六七主峰再加上其他一些小山峰來完成的。更重要的是繪制研山圖者或訂制研山圖者并未以為峰之數目為重要的區(qū)別性特征,這點可以從圖中、圖后的文字可以看出。在研山圖中,其山形皆似劍,瘦而尖,這應該是繪畫者認可的重要特征之一;山與山之間的高度關系、左中右的位置關系、大小關系等也是繪畫者認可的重要特征。特別是用文字標注的更是重要特征,但它們無法用繪畫來表示,故借助文字。
總之,本文以為,在一些重要的區(qū)別性特征
上,陶圖所給出的與后四人所述相同,因此陶氏
所存研山圖是以天臺戴氏研山為對象的描述。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證據——同時見過圖與實物的張伯雨的詩。
五、張伯雨《研山圖》詩分析
上面所提到的宋元古人中,張伯雨在詠研山懷張秋泉真人時說:“曾見研山如見畫”。張伯雨是既見過研山實物又見過研山圖,且留下詩文給我們的人,他是認可研山與研山畫間的對應關系的。幸運的是,他有一首《研山圖》詩收于元人顧瑛所編的《草堂雅集》中,其文如下:
研山圖淮陰龔圣予題十詩于上:南宮米老書無敵,同盟亦有薛河東。研山自昔懷清賞,石友令人拜下風。絕頂方壇承露潔,游神空洞與天通。
平生古學龜城叟,一一題詩取次工。1
此詩中有以下幾條信息:
(1)張伯雨提到了米芾及其書法,有書法必有文字,則研山圖似乎應該伴有米芾所書之字。
(2) 他提到了薛河東。薛河東即薛紹彭道祖。
(3)張在第二句中提到研山,這是自然。然而接下來提到“石友令人拜下風”,可以作如下的理解,第一,張氏看完研山圖后自然聯想到或為寫詩而聯想到米氏愛石之事;第二,此研山圖中附有米氏愛石的形象;第三,此圖中附有文字讓人聯想到米氏愛石之事。
(4) 有方壇、空洞??斩辞肮谟小坝紊瘛倍?。
(5)詩文及題注中都提到了龔開(1222—1304年),開字圣予,號龜城叟,淮陰人。題注中提到他題了10首詩于圖上,詩中又說龔開一一題詩,詩也非常工整,說明研山圖上還應有龔開之十詩題跋?,F存龔開詩僅8首:
玉樞承寶蓋,清氣開天門。雨露在其下,何妨草木蕃。右華蓋
空巖絓滿月,萬古光不磨。直須端正看,始得見山河。右月巖
有筍如削玉,可表君子林,籜龍?zhí)葍A日,未容不虛心。右玉筍
萬丈極空澄,一泓費收斂。若作有物看,定自覺幽險。右龍?zhí)?/p>
舉頭看突兀,尺度極高峻。翠色常照人,定知根地潤。右翠巒
云雨受呼吸,猿猱斷扳緣。豈無逃形者,去來小有天。右上洞
哆如木瓢唇,弇如土囊口?;⒈獰o定居,風雷有時吼。右下洞
方壇眇天界,欲上疑無路。白鶴不歸來,高秋敞風露。右方壇2
如將上述5點再與陶宗儀的記載作一一比較,可見:
(1)陶宗儀在圖后記載米芾文字,講述了為何要畫右邊的研山圖。原畫的結構形式是有圖也有米氏文字,與上面我們所述的第1條相應。
(2)文中出現了薛紹彭:“今被道祖易去”、“紹彭公真忍人也”。與上述第2條相應。
(3)這段文字主題是懷念研山,充分體現了米芾愛石之情,與上述第3條中的某一猜想相應。
(4)方壇和洞均出現在圖中(見圖1)。其中“下洞三折通上洞,余嘗神游于其間”與張伯雨所說的“游神空洞”非常相像。對于方壇需要多說幾句,張氏原詩中說“絕頂方壇”,有幾種理解:可以理解成整個研山最高峰上的方壇或整個研山中的最高峰似方壇,但也可以理解成某一峰的最高處似方壇。如果對照陶圖,陶圖中絕頂(最高峰)在華蓋一峰,形不似方
壇,其上亦無方壇。但如果解釋為陶圖中所稱方壇那一峰,其最高處似方壇,似亦能通。
(5)龔開題詩注之“華蓋、月巖、玉筍、龍
潭、翠巒、上洞、下洞、方壇”,與今天陶宗儀所載之圖相比,幾乎絲毫不差,僅龍?zhí)杜c龍池之異也。
由上可見張伯雨之詩與陶宗儀之記是可以相互映證的。最后要說的是,陶宗儀的籍貫為天臺,與藏有研山的戴氏同里。
總而言之,與蘇氏易甘露寺下宅基的研山入御府后便不知去向,今天所見之研山乃天臺戴氏所寶之研山,即所謂五十五峰之研山。所見之研山圖亦本之于后者。然繪畫與實物無法完全一樣。繪畫中的寶晉齋研山主峰只有六七座,1所以后人根據繪畫衍生出六峰之研山皆欺世之物。
篇7
關鍵詞: 《直齋書目解題》 陳振孫 目錄學 價值
《直齋書錄解題》原書五十六卷,今傳二十二卷,南宋陳振孫撰。陳振孫是南宋時期著名的藏書家和目錄學家,曾在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做官。這些地方出版業(yè)發(fā)達,因此他藏書十分豐富?!豆镄岭s識》稱:“近年惟直齋陳氏書最多,蓋嘗仕于莆,傳錄夾鄭氏、方氏、林氏、吳氏舊書至五萬一千一百八十馀卷,且仿《讀書志》作解題,極其精詳?!雹俳浗甑男燎谂Γ愂戏隆犊S讀書志》編成《直齋書錄解題》。它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書目錄,其述作者生平,撮每書大旨,考證訛謬,品評得失,對于辨別學術源流具有指示門徑的作用。
一、圖書分類體系的創(chuàng)新
《直齋書目解題》承襲了隋唐以來目錄學正統(tǒng)派的四部分類法,全書共分五十三類,在兩宋官修書目基礎上調整增補了門類。具體分為經錄十類: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語孟類、讖緯類、經解類、小學類。史錄十六類:正史類、別史類、編年類、起居注類、詔令類、偽史類、雜史類、典故類、職官類、禮注類、時令類、傳記類、法令類、譜牒類、目錄類、地理類。子錄二十類:儒家類、道家類、法家類、名家類、墨家類、縱橫家類、農家類、雜家類、小說家類、神仙類、釋氏類、兵書類、歷象類、陰陽家類、卜筮類、形法類、醫(yī)書類、音樂類、雜藝術、類書類。集錄七類:楚辭類、總集類、別集類、詩集類、歌詞類、章奏類、文史類。
在類目的設置上,陳振孫根據時代的變化設置了相應的類目,并對他新創(chuàng)的類目寫了小序加以說明,體現了他在目錄學上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一)語孟類小序
卷三語孟類小序云:“前志《孟子》本列于儒家,然趙歧固嘗以為則象《論語》矣。自韓文公稱孔子傳之孟軻,軻死,不得其傳。天下學者咸曰孔、孟。孟子之書,固非荀、揚以降所可同日語也。今國家設科取士,《語》、《孟》并列為經,而程氏諸儒訓解二書常相表里,故今合為一類?!痹撔蜿U明了語孟合為一類的原因。由于宋人已尊《孟子》為經,分類亦應改變,因此陳氏創(chuàng)設的此類目,此后各家相沿,遂為定制。
(二)起居類小序
卷四起居注類小序云:“《唐志》起居注類,實錄、詔令皆附焉。今惟存《穆天子傳》及《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二種,余皆不存。故用《中興館閣書目》例,與實錄共為一類,而別出詔令?!贝诵蚣凑撈鹁幼㈩愔蚋?。既繼承了過去目錄學的傳統(tǒng),又有所創(chuàng)新,根據現有藏書性質和便于利用的原則,把實錄并入“起居注類”里,而從其中別出“詔令”作為一個新的類目?!霸t令類”亦是陳振孫首創(chuàng),在古代圖書分類學上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時令類小序
卷六時令類小序云:“前史時令之書,皆入‘子部農家類’。今案諸書上自國家典禮,下及里間風俗悉載之,不專農事也。故《中興館閣書目》別為一類,列之‘史部’,是矣。今從之?!贝诵蛘f明陳氏從子部農家中別出時令類書,在史部中設置了時令類的原因。后世有以時令之書不多,仍入農家,或散入他類。
(四)音樂類小序
卷十四音樂類小序云:“劉欲、班固雖以《禮》、《樂》著之六藝略,要皆非孔氏之舊也,然《三禮》至今行于世,猶是先秦舊傳。而所謂《樂》六家者,影響不復存矣。竇公之《大司農樂章》既已見于《周禮》,河間獻王之《樂記》亦已錄于《小戴》,則古樂已不復有書。而前志相承,乃取樂府、教坊、琵琶、揭鼓之類以充樂類,與圣經并列,不亦悖乎!晚得鄭子敬氏《書目》獨不然,其為說曰:儀注、編年各自為類,不得附于《禮》、《春秋》,則后之樂書,固不得列于六藝。今從之,而著于子錄雜藝之前?!标愓駥O借鑒鄭子敬氏《書目》分類原則,認為不應該把民間的音樂并入古代樂經中去。因此,他在雜藝類前設立了音樂類,把后代有關音樂的書籍從經部中劃出,列入子部,可說是圖書分類史中的一大突破。
此外,法令、奏議、典故、別史等類目的編定都是從陳振孫開始的,宋代以后公、私書目多仿此而立類。
二、考鏡學術源流
目錄學的首要任務在于分類,次者在于著錄(包括對每種書的小注、解題或題要),通過分類、著錄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吨饼S書錄解題》的解題,言簡意賅,涉及內容廣泛,但往往側重于某一方面,大致論及作者、書的價值、內容、取材、真?zhèn)?、撰述時間、學術源流、圖書版本等,使書目起到“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作用。
(一)對作者的評價
《指直齋書目解題》介紹作者的通例為:朝代、官職、籍貫、姓名、字號五項連書。如《解題》卷一易類《周易注》六卷、《略例》一卷:“魏尚書郎山陽王弼輔嗣注上、下《經》,撰《略例》?!薄吨芤渍x》十三卷:“唐國子祭酒冀州孔穎達仲達撰?!彼纬藙t省去朝代。如《解題》卷二書類《書辨訛》七卷:“樞密院編修官莆田鄭樵漁仲撰?!钡榷嗍谴死?/p>
在介紹作者之外,《解題》還對他們進行品評,且比較中肯。如卷四正史類《史記》條評左氏、莊子、屈原及司馬遷為“豪杰特起之士”。評杜預為“左氏忠臣”②,顏師古為“班氏忠臣”③,充分肯定了他們的學術成就。
《直齋書錄解題》還包括對作者的考辨,包括辨真實作者和考辨存疑作者兩個方面。如《解題》卷四正史類《后漢志》三十卷:“晉秘書監(jiān)河內司馬彪紹統(tǒng)撰,梁刻令平原劉昭宣卿補注。蔚宗本書,隋唐志皆九十七卷,今書紀傳共九十卷,蓋未嘗有志也。劉昭所注,乃司馬彪《續(xù)漢書》之《八志》爾,序文固云:‘范志今網,乃借舊志以補之?!渑c范氏紀傳,自別為一書,其后紀傳孤行,而志不顯,至本朝乾興初,判國子監(jiān)孫爽,始建議???。但云補亡補網,而不著其為彪書也?!娥^閣書目》乃直以百二十卷并稱蔚宗撰,益非是。今考章懷注所引,稱《續(xù)漢志》者,文與今志同,信其為彪書不疑?!贝死礊榭急?zhèn)魇馈逗鬂h書》八志的真實作者??急娲嬉?,如《解題》卷十四雜藝類《法書撮要》十卷:“吳興蔡貴山父撰,以書家事實,分門條類,亦無所發(fā)明。淳熙中人,云紹圣御史之孫,吾鄉(xiāng)不聞有此人也,當考?!?/p>
(二)對作品成就的評價
此部分可以說是《直齋書錄解題》的主題部分,真知灼見頗多,可見陳氏對此用力最多,因而也最有創(chuàng)獲。善于從著作的最佳角度切入,這是陳振孫品評的一個特點。如司馬遷的《史記》,陳氏從“史”的角度高度評價司馬遷的創(chuàng)造才能:“竊嘗謂著書立言,述舊易,作古難。六藝之后,有四人焉;摭實而有文采者,左氏也;憑虛而有理致者,莊子也;屈原變《國風》、《雅》、《頌》而為《離騷》;而子長易編年而為紀傳,皆前未有其比,后可以為法,非豪杰特起之士,其孰能之?”④
力求公允、辯證、褒貶得當,這是陳振孫品評的另一特點。如對《中興館閣書目》三十卷,既肯定其所長:“中興以來庶事草創(chuàng),網羅遺逸,中秘所藏,視前世獨無歉焉,殆且過之?!庇种赋銎渌蹋骸捌溟g考究疏謬,亦不免焉?!睂︻H為人詬病的《盧仝集》三卷,在揭短之后又不掩其長:“其詩古怪,而《女兒集(曲)》、《小婦吟》、《有所思》諸篇,輒嫵媚艷冶?!睂n愈弟子樊宗師的文集流于晦澀的文風則專攻其短:“今所存才數篇耳,讀之殆不可句”,“孔子曰‘辭達而已矣’,為文而晦澀若此,其湮沒弗傳也宜哉?!?/p>
評語精當,有經典性,這是陳氏品評的第三個特點。他首次發(fā)現柳永《樂章集》在藝術上和內容上的主要特色,并高揚其羈旅詞的藝術造詣:“其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帖,承平氣象形容曲盡,尤工于羈旅行役?!边@樣的品評雖不多見,卻是一字千金,具有經典型,是全書品鑒作品高水平的標志,至今仍為業(yè)內人士津津樂道。此外,陳氏為品評汪藻《浮溪集》而論及四六文的流變,在黃伯思《校定楚辭》十卷敘錄中引用了黃氏序言對《楚辭》特點極具概括力的敘說,等等,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經典性,不過或隱晦,或引述成說而已。
三、辨別版本真?zhèn)?/p>
考辨?zhèn)螘加跐h代。劉歆《七略》和班固《藝文志》即重辨?zhèn)?。至宋代,由于雕版印刷的興盛,圖書制作較易,嗜利之徒便大肆作偽。辨?zhèn)沃畬W亦隨之迅速發(fā)展起來,涌現出了一批辨?zhèn)螌<摇j愓駥O在《直齋書錄解題》中,亦極盡辨?zhèn)沃拢急娉鲆淮笈鷤螘?,其所采取的辨?zhèn)畏椒ㄒ噍^科學。
(一)根據歷代書目著錄的情況考辨古籍的真?zhèn)?/p>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辨古籍的真?zhèn)危簭呐f志不著錄,而定其偽;從前志著錄,而后志已佚,而定其偽或可疑;從今本與舊志所說之卷數、篇數不同,而定其偽或可疑;從前志明言其為偽書,而信其說。
(二)根據彼時人未見此書而斷其辨?zhèn)?/p>
《解題》卷七傳記類《飛燕外傳》一卷:“稱漢河東都尉伶玄子于撰。自言與揚雄同時,而史無所見。或云偽書也?!?/p>
(三)根據書的來歷辨?zhèn)?/p>
就是說無論有沒有舊本,只要是今本來歷不明的,就可以判定它是偽書或可疑。如《解題》卷二書類《汲冢周書》卷十:“晉五經博士孔晁注?!鄠饕詾榭鬃觿h書所余者,未必然也。文體與古書不類,似戰(zhàn)國后人依仿為之者。
(四)根據書中所載內容與史事不符進行辨?zhèn)?/p>
根據書中所載內容與史事不符來進行辨?zhèn)?。若書中出現與其時代不相符的內容,即可斷定其書為偽。可分以下幾點:從用后代之地名辨之;從用后代之朝代名辨之;從用后代之事實辨之;從用后代之法制辨之。
(五)從抄襲舊文處辨?zhèn)?/p>
從抄襲舊文處辨?zhèn)?,如《解題》卷十四雜藝類《蘭亭考》十二卷:“……此書累十余卷,不過為晉人一遺帖,自是作無益,喪志,本無足云。其中所錄諸家跋語,有昭然偽妄而不能辨者,未暇疏舉?!贝藦呢飧`前文處辨?zhèn)巍?/p>
此外還可以根據佚文辨?zhèn)?,根據古籍文辭、文體和文法辨?zhèn)?,從思想體系以及傳授家法方面辨?zhèn)?,用文獻互證的方法辨?zhèn)?,等等??梢姟吨饼S書錄解題》的辨?zhèn)畏椒ㄒ呀浭秩妗?/p>
注釋:
①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②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三).春秋類《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2.
③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四).正史類《漢書》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7.
④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四).正史類《漢書》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68.
參考文獻:
[1]陳振孫著.徐小蠻,顧美華點校本.直齋書錄解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商務印書館,1957.
篇8
“喂羊肥嫩數京中,醬用清湯色煮紅。日午燒來焦且爛,喜無腥味膩喉嚨?!笔菞铎o亭為京都餐館月盛齋的著名食品“燒羊肉”所作的竹枝詞。作者以通俗易懂的筆調,寫明了燒羊肉的原料及肉的肥嫩、醬和清湯的色紅,尤其是后句中的一個“喜”字,更突出了燒羊肉的口味之美,讀來仿佛使人聞到了羊肉的香味。
“小有余芳七月中,新添佳味趁秋風。玉盤擎出堆如雪,皮薄還應蟹透紅。”是楊靜亭為北京“小有余芳”酒家當時新推出的小吃而作的《蟹肉燒賣》。詩中既寫出了“小有余芳”酒家在七月份新添了“蟹肉燒賣”一事,同時也敘述了“蟹肉燒賣”的形態(tài)和特征:外皮很薄,透出蟹紅,玉盤擎出,堆積如雪。
“紹興口味制來高,江米桃仁軟若膏。甘淡養(yǎng)脾療胃弱,進場宜買水晶糕?!笔菞铎o亭為老北京“滋蘭齋”酒家所作的《水晶糕》。詩中敘述了該店的水晶糕是以紹興口味制成的,其原料是江米與桃仁,吃起來柔軟如膏:不僅好吃,而且還寫明了水晶糕具有甘淡、養(yǎng)脾、療胃病的功能,因此頗受消費者的歡迎。
“南楂不與北楂同,妙制金糕數匯豐。色比胭脂甜若蜜,鮮醒消食有兼功?!笔亲髡邽槔媳本皡R豐齋”制作的糕點而寫的《山楂蜜糕》。山楂有南楂與北楂之分,匯豐齋以山楂巧妙地制出金糕,且“色比胭脂甜若蜜“,并有鮮醒消食的功能,這也說明了當時的清人已經開始關注普通百姓的健康飲食問題。
“黃花尺半壓紗廚,才是河鮮入市初。一尾千錢作豪舉,家家彈鋏魘烹魚?!笔菞铎o亭寫的一首名為《黃花魚》(即小黃魚)的竹枝詞,“紗廚”指的是貴族式的廚房,“一尾千錢作豪舉”一句,突出的點明了黃花魚在都城市場上的價格之昂貴,但因為剛入市的緣故,還是頗受歡迎,以至家家戶戶都在烹煮黃花魚。
“面白如銀細若絲,煮來雞汁味偏滋。酒家惟趁清晨賣,枵腹人應快朵頤?!笔窃娙藶槔媳本案Ed居”所作的《雞面》。描寫了福興居雞面白如銀、細若絲的形態(tài)和雞面的滋味之美,同時也描寫了福興居酒家一早就賣雞面,以至被空腹之人青睞的情景。這里的“枵”原指中心空虛的樹,這里引申為空腹之人。
“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長?!笔菞铎o亭為北京“至美齋”而作的《餛飩》。作者描寫了至美齋的餛飩以春韭為餡,吃起來清香可口,不同一般,同時也寫明了該店餛飩的基本口味進口清淡,但咽下以后就會覺得滋味綿長,給人以無窮的口感享受。
“閑來肉市醉瓊酥,新到莼鱸勝碧廚。買得鴨雛須現炙,酒家還讓碎葫蘆?!弊髡咴谖暮笞宰?碎葫蘆)“酒館名,在肉市路東”描寫了自己去肉市閑逛時,在碎葫蘆酒館的飲食之樂:醉瓊酥、吃莼菜、品鱸魚、食嫩鴨。其題目“肉市”則表明了在明清時期的北京,已經有了肉食類市場,專業(yè)分工已十分細致。
“原來肉制貴微炊,火到東坡膩若脂。象眼截痕看不見,啖時舉箬爛方知?!笔菞铎o亭為老北京“日儉居”所做的《東坡肉》。作者在前兩句里描述了制作東坡肉的要點在于微火,火候到了,那肉自然油膩如脂,后兩句則寫出了東坡肉的特征:整塊肉看不見象眼截痕。只有吃的時候方知肉已經爛熟膩口。
“蛋黃和面錟如餳,松子擎來香最清。妙制品惟供上用,奶油風味溯興京。”是楊靜亭為老北京致美齋所寫的《奶油槽糕》。致美齋是一家制售姑蘇美點的商店。作者在這里寫明奶油槽糕是以蛋黃和面制成的,吃起來十分的香甜。而且“奶油風味溯興京?!蹦逃筒鄹馐潜本┑膫鹘y(tǒng)糕點,據說“滿人食后頗有懷鄉(xiāng)之感?!?/p>
篇9
關鍵詞:聊齋志異;癖嗜;美;丑;怪
中圖分類號:I207.419 文獻標識碼:A
蒲松齡的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以下簡稱《聊齋》)除了人們反復論及的“談狐說鬼”之外,還有大家未曾關注到的一種“怪”,就是書中人物的癖嗜。當一種嗜好發(fā)展成癖時,在正常人看來就是一種異樣的行為,也就是“怪”。癖嗜的種類有很多,每一種成為癖的寄托物,如酒、賭、琴、棋、書、花等都有其成為癖的理由及其文化意義和審美價值。因此,我們認為這樣的一種“怪”是《聊齋》人物形象研究中所不容忽視的,值得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分析。
一、“癖嗜”及“嗜怪”的蒲松齡
癖是病,嗜是習。從字形上看,帶“疒”的“癖”字跟“病”有聯系。南朝梁代顧野王《玉篇》開始收錄“癖”字,并作了第一次解釋:“癖,食不消,留肚中也?!彼未惻砟甑摹稄V韻》沿襲這種說法:“癖,腹病?!边|釋行均《龍龕手鑒》則簡略為:“癖,病?!钡矫鞔封哽瘛蹲謪R》,對“癖”的解釋已變?yōu)椋骸榜?,嗜好之病?!币陨媳砻?,“癖”的表現是病態(tài)的。
再看《辭海》對“癖”的解釋。除了是“飲水不消之病”外,“癖”又是“積久成習的嗜好”。那么“嗜好”是什么意思呢?據《辭?!罚笆群谩本褪恰疤厥獾膼酆谩?。于是“癖”又跟人的獨特喜好有關系,即是說,人的某種不同于旁人的特殊的喜好積久成習,便成為“癖”。
可見,“癖嗜”是因主體對某事物的獨特喜好得到不斷的復現而逐漸形成的,如酒癖、弈癖等。蒲松齡《棋鬼》:“書生湖襄人,癖嗜弈,產蕩盡?!秉S景仁《靈壁磬石歌》:“文人癖嗜更多有,寶貴奚啻同天琛。”陶曾佑《中國文學之概觀》:“吾縈懷有素,癖嗜良殷,……”可見癖嗜跟人們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系。作家吳組緗《談癖》云:“何謂癖?嚴格的定義倒似乎不容易下。通常大約是指某些不正常、沒道理的習性而言。其形成,想多起于積習,慢慢發(fā)展成心理甚至生理的病態(tài)。”所謂“不正常、沒道理的習性”,其實指的就是比較特殊異樣的生活習慣。癖形成于人類活動之中,但是人不是生來就有癖的,而是某種嗜好在生活中日積月累形成習慣。即使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個細小的動作有意無意地反復出現,也會變成癖,如咬指甲癖、嗜痂癖等??偟膩碚f,癖嗜表現為人從某種客體對象中獲得愉悅之后,對其產生的一種精神上的依賴情緒,一直達到一種偏執(zhí)、極致的程度,是每個人在生活上不可避免的一種習慣性的、病態(tài)的心理現象。癖嗜就是“非如此不可”的行為。癖嗜的客體對象大多是物,也可以是人或事。
白居易《山中獨吟》詩曰:“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萬源皆已消,此病獨未去?!闭J為人皆有癖,并承認自己嗜章句成癖?!叭烁饔幸获薄敝赋隽笋钡钠毡樾?。有些人不只有一種癖好,如明代的祁止祥。《祁止祥癖》中記載:“祁止祥有書畫癖,有蹴鞠癖,有鼓鈸癖,有鬼戲癖,有梨園癖。”今天,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新事物層出不窮,人的癖嗜也更加多樣起來,如上網癖、手機癖等,可見癖嗜不僅具有多樣性,還有時代性。
癖嗜還具有特殊性。孫奕《履齋示兒編》云:“之不同,如人面焉?!保ň碇撸笔染拖袢说拿婵?,各不相同,這是癖的多樣性。甚至即使大家癖嗜的對象一樣,但其偏好也往往不盡相同。如嗜石癖,《石清虛》中邢云飛好收藏佳石,《齙石》中有人愛吃石頭。
《聊齋》收錄了各種怪異的故事或者事件,意味著蒲松齡也有“嗜怪”的癖好。清汪啟淑《水曹清暇錄》(卷十)就說:“山左蒲留仙,好奇成癖,撰《聊齋志異》,后人棘闈,狐鬼群集,揮之不去,竟莫能得一第?!鼻遴u駛《三借廬筆談》對他創(chuàng)作時的“癖相”做了記錄:
相傳先生居鄉(xiāng)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于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于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zhí)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書方告蕆,故筆法超絕。
張岱曾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蒲松齡用二十多年時間完成《聊齋》,雖然屢試不第,卻沒有放棄此書的寫作,堅持每天早晨就守在大道旁,與路人攀談奇人怪事,競不顧及行人的感受。這種異常狀態(tài)其實是他“嗜怪”到極致的一種表現。楊萬里《宜雪軒記》稱,有癖之人“若病膏盲,若嗜土炭,未易瘳也”。這正像是蒲松齡的真實寫照。可以說,“嗜怪”是蒲松齡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聊齋》這部“談狐說鬼第一書”的先決條件和關鍵所在。
二、《聊齋》中的丑癖
丑,是與美相對的一種美學現象。先秦時期已有“丑”的概念。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最早將丑引入美學討論的范圍,認為“丑是事物本身所具備的令人不快、反感的自然屬性或精神行為。……它是一種畸形的、片面的、怪異的具體可感的形象”。然而當作為“第一自然”的生活中的丑進入作家藝術家的視野,由他們遵循藝術規(guī)律進行再創(chuàng)造而成為“第二自然”的藝術形象,由于其中已然滲透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判斷,于是“生活丑”就變成了“藝術美”。所謂“可笑性是一種丑”,一方面是因為審美的丑與生活中的丑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主體對丑進行了審美評判。而“笑”丑的意義,則或者在于丑形象中滲透了主體的否定性評價,從反面肯定了美;或者在于主體在丑中體味到了滑稽,亦從反面肯定了崇高。而《聊齋》中的酒徒和賭徒等形象,就對讀者的視覺和感覺產生直接而強烈的沖擊,使人感到怪異甚至可笑。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釀酒的國家,從傳說中的儀狄開辟酒史至今,中國酒的歷史已經有七千多年了,酒的香醇早已滲透到中國人的骨子里頭,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然而,正如《王》中那篇《酒人賦》所云:“酒固以人傳,而人或以酒丑?!眲z縱酒裸形屋中、阮籍醉眠婦側、諸阮與群豬共飲、周伯仁三日仆射等怪誕的所謂“名士風度”,一向傳為笑談。而在《聊齋》中,寫到類似的酒癖故事的就有《王六郎》、《酒友》、《酒狂》、《秦生》、《酒蟲》、《王》和《黃英》等7篇。如《酒友》中車生家貧,卻“耽飲,夜非浮三白不能寢也,以故床頭樽常不空”?!毒葡x》中的劉氏“日盡一石”,“每獨酌,輒盡一甕”?!肚厣分械那厣扑幘茣r誤投毒于酒,不忍倒掉,封存起來。一夜思飲無酒,嗅到毒酒的芳香,“腸癢涎流,不可制止”,競伏地牛飲,寧愿快飲而死。同篇中的丘行素,“一夜思酒,而無可行沽,輾轉不可復忍,因思代以醋”,引來其妻及聞者的哂笑。又如《酒狂》中的廖永定,酗酒后“喃喃尋人疵”甚至“罵坐”,“妻黨多畏避之”,名之曰“顛酒賊”。《王》中的王爛醉后無理取鬧,強攔打罵路人。至于《王六郎》中的王六郎和《黃英》中的陶生則皆因縱酒沉醉致死。種種非理性的丑態(tài),荒唐而滑稽,讓作為審美主體的讀者不期然而然地欣賞了一幕幕引人發(fā)笑的人間喜劇。
賭博,在古代稱為博戲。許慎《說文解字》:“簿,局戲也。六箸十二期也。古者烏曹作簿?!睘醪転橄耐蹊畹拇蟪肌?,賭博已經有3500年的歷史了。賭博雖是一種游戲,但與普通的游戲不同;賭博不是單純地憑勝負使人興奮或沮喪,而是以錢物做注來比輸贏。賭是文化,卻是一種庸俗的文化,因此大多數人對賭博有抵觸心理。中國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大多禁賭,至少在戰(zhàn)國時已有了禁賭法令,李悝《法經》就規(guī)定對包括“博戲”在內的7種行為要加以懲罰。宋太宗曾“詔‘京城蒲博者,開封府捕之,犯者斬’”。但賭博對于賭徒來說完全是一種精神依托,早已成“癖”,所以自然是有“禁”無“止”。就連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也有賭癖,她在《打馬圖序》中說:“余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
俗話說“小賭怡情,大賭傷神”,關鍵是這個“度”的把握實在不容易。在勝負的追逐下,在金錢利益的驅動下,場上賭徒費盡心機使自己成為勝者,贏取對方的“囊中物”。勝負結局帶給賭徒刺激,不勞而獲催生出貪婪,這些人的賭癖便迅速形成且無藥可醫(yī)。然而凡賭必有輸贏,且由于賭場黑暗,賭徒負多勝少,這就使得《王蘭》中的賀才和《劉夫人》中的荊卿、玉卿因“飲博”而貧。更可悲的是,賭徒偏偏都是心存僥幸,致使輸急了的他們不惜“傾囊倒篋”,甚至借貸、欺騙、偷竊也要再返賭場。于是《任秀》中的任秀“佻達善博,母教戒綦嚴,卒不改”;《細柳》中的長怙拿母親給他學做生意的本資去“賭”而“詭托盜賊”,被母發(fā)覺,“杖責瀕死”;《賭符》中蒲松齡的族人“罄資往賭”而大虧,“典質田產復往”又“終夜盡喪”;《王大》中的周子明因借賭債不還被城隍剁指涂目而終不悔改。顯然,類似這樣的行為不僅是過“度”了,而且已經喪失理智,到了癡狂而不可救藥的地步。至于賭徒們在場上令人眩暈和窒息的種種猥瑣可笑的賭態(tài),且看《賭符》中“異史氏”的精彩描述:
……爾乃狎比朋,纏綿永夜。傾囊倒篋,懸金于崄巘之天;呵雉呼盧,乞靈于昏之骨。盤旋五木,似走圓珠;手握多章,如擎團扇。左覷人而右顧己,望穿鬼子之睛;陽示弱而陰用強,費盡魍魎之技。門前賓客待,猶戀戀于場頭;舍上煙火生,尚眈眈于盆里。忘餐廢寢,則久入成迷;舌敝唇焦,則相看似鬼。迨夫全軍盡沒,熱眼空窺。視局中則叫號濃焉,技瘁英雄之臆;顧橐底而貫索空矣,灰寒壯士之心。引頸徘徊,覺白手之無濟;垂頭蕭索,始元夜以方歸。幸交謫之人眠,恐驚犬吠;苦久虛之腹餓,敢怨羹殘。既而鬻子質田,冀還珠于合浦;不意火灼毛盡,終撈月于滄江。及遭敗后我方思,已作下流之物;試問賭中誰最善,群指無衿之公。甚而枵腹難堪,遂棲身于暴客;搔頭莫度,至仰給于香奩。嗚呼!敗德喪行,傾產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出手則“傾囊倒篋”,心理則“鬼子魍魎”,面目則已非人類,結局自然是“敗德喪行,傾產亡身”——簡直就是一幅賭場百丑圖,或者說是一幕極其滑稽可笑的活報劇。
酒癖和賭癖皆為丑癖。這兩種癖的表現都讓人覺得丑陋、頹廢、不和諧、不可理喻和滑稽可笑。從美學的角度看,這恰是一種“包含否定感的同時給人以,讓人們領會到一種魔鬼的魅力”的“審美的丑”
三、《聊齋》中的雅癖
琴、棋、書、花,都在所謂“八雅”之中。我們知道,美是主體在審美活動中所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瞬間心醉神迷的狀態(tài)。琴、棋、書、花等就能以其獨特的境界和魅力使人進入到這種狀態(tài),從而產生美感。而人一旦與它們不僅有所接觸,而且沉溺之,癡迷之,為之心醉,為之癲狂,就會使自己全身散發(fā)出騷雅之氣,為人的品位自然不俗?!读凝S》中就有這樣一些雅士讓人叫絕:撫琴者,幽雅;擅棋者,智雅;知書者,儒雅;愛花者,清雅。
(一)琴癖。七弦琴能訴人七情;好琴之人覓知音,然知音難求。唐末隱巒《琴》詩曰:“七條絲上寄深意,澗水松風生十指。自乃知音猶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毕彝馍钋闊o人能曉,所以才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這樣動人的故事。
大抵人之嗜琴成癖,全在于琴之意蘊?!痘履铩分械臏厝绱海吧亳笔惹?,雖逆旅未嘗暫舍”。拜訪葛公,“受命彈琴”,公女良工善箏,“自聞琴后,心竊傾慕,每冀再聆雅奏”,竟與溫結為“自相知音”的“琴瑟之好”,并與女鬼趙宦娘交流琴技。更有甚者,琴癖之風雅竟能不為竊據之欺騙所掩,正所謂“竊書不能算偷”?!毒衷p》中的嘉祥人李生喜琴,得一地下挖出的古琴,“貯以錦囊,藏之密室,雖至戚不以示也”。然而“喜琴”的李生偏偏遇上一位對琴有更大癖好的程姓道士。為了占有這張琴,道士精心策劃,先捐資納官于嘉祥,官員的身份連同他的“為人風雅絕俗”博得了李生的好感和信任,不知不覺一步步地陷入道士預設的騙局之中:“知交年余,并不言及音律;漸而(誘使李生)出琴,漸而獻技,又漸而惑以佳麗;浸漬三年,得琴而去。”李生失琴,自然是“寢食俱廢”;道士騙琴,則說明“道士之癖,更甚于李生也”。所以蒲松齡情不自禁地感嘆“天下之騙機多端,若道士,猶騙中之風雅也”。
(二)弈癖。弈乃雅戲,凝結著古人的智慧。社會上為人處世之道,其實都可在小小棋盤中演繹出來,故好弈之人,必為智者或崇智者。他們用棋子去施展智慧,借助棋局去感悟人生?!镀骞怼分械臅榜笔绒摹保瑓s因此“蕩盡”了產業(yè)。其父將他“閑置齋中”,他“輒逾垣出,竊引空處,與弈者狎”,遭父責罵,“終不可制止”,父“赍恨而死”,他自己則因“不德”而被閻王減壽,“罰入餓鬼獄”。但即便如此,他在“自贖”的途中又忍不住與人對弈,“不遑溲溺”而“大愆限期”,結果“仍付獄吏,永無生期矣”。此書生本來“意態(tài)溫雅,有文士風”,喜歡下棋,無可厚非;然“見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見弈又忘其生”,雖精誠專一可感,但棋局致使其人生變?yōu)椤八谰帧保眯≌f中梁公的話說:“癖之誤人也如是夫!”可見,即便是雅戲之癖,也不可完全喪失理性;否則,“雅”便會被大打折扣。
(三)書癡。在雅趣“琴棋書畫”中,“書”指書法;而《聊齋》中“書癡”的“書”則是書籍。宋代詩人尤袤稱,書籍可以“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當然對于古人來說,書籍的主要功能,一是能給人以知識和道理,所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二是讀書可以做官并“抱得美人歸”,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聊齋》中書生才子多不勝數,有幾個書呆子形象特別引人注目。如《阿寶》中的孫子楚“癡于書,不知理家人生業(yè)”;《甄后》中的劉仲堪“少鈍而于典籍,恒杜門攻苦,不與世通”;《書癡》中的郎玉柱,“尤癡”于書,“家苦貧,無物不鬻,惟父藏書,一卷不忍賣”,“晝夜研讀,無問寒暑”;《白秋練》中的慕蟾宮“聰惠喜讀”,從父學賈,“每舟中無事,輒便吟誦”,在住處留守貨物,亦“執(zhí)卷哦詩,音節(jié)鏗鏘”。有意思的是,蒲松齡還總要給這些書呆子配上佳人陪伴。如阿寶之于孫子楚,銅雀故伎之于劉仲堪,顏如玉之于郎玉柱,白秋練之于慕蟾宮。特別是《白秋練》中,不獨慕蟾宮喜歡“苦吟”詩書,白秋練亦“頗解文字”,二人恰是因吟詠詩章而喜結良緣,并且吟詠詩章在他們之間竟還有治病救命的功效!我們據此似乎可以給尤袤的“四當”加上一“當”:“病讀之以當藥”。更令讀者艷羨的是,這些書呆子還往往得到美妻的幫助,進而蟾宮折桂實現“千鐘粟”、“黃金屋”的人生夢想。孫子楚因阿寶節(jié)義感動冥王,死而再生,得以“舉進士,授詞林”;郎玉柱以“書癡”“苦不得售”,顏如玉教以棋枰、樗蒲、弦索,“又縱之出門使結客,由此倜儻之名暴著”,結果一舉中第。
(四)花癡。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卻不曾講過“美者愛花”?!读凝S》中“容華絕代”的狐女嬰寧就“愛花成癖”。她不貪享樂不嗜錢,一年四季與花相伴。她愛梅花,愛杏花,愛海棠,愛桃花,甚至結婚以后還偷偷當了金釵買好花種,“數月,階砌藩溷,無非花者”,常常攀上高處,“摘供簪玩”,以致婆母呵之,“女卒不改”。嬰寧愛花,加上她的“善笑”,堪稱美的極致。如果說黛玉的愛花是“凄美”,那么嬰寧的愛花便是清美,是甘美,是醇美。當然,愛花并不止是美女的專利。屈原愛芳菲襲人的“秋蘭”,愛清雅高潔的“芙蓉”;陶淵明愛“芳菊”;劉禹錫愛“牡丹”。至于周敦頤,其《愛蓮說》雖備極推崇“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卻也承認“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及“世人盛愛牡丹”的事實。并且,從古至今許多文人雅士都喜歡把花作為案頭清供來欣賞。
除《嬰寧》外,《聊齋》中還有兩則奇異的“花癡”故事,其主人公一癡于牡丹,一癡于菊?!陡鸾怼分械某4笥谩榜焙媚档ぁ?,聽說曹州牡丹甲齊魯,“心向往之”,到曹州“因假縉紳之園居焉。時方二月,牡丹未華,惟徘徊園中,目注勾萌,以望其坼。作懷牡丹詩百絕。未幾,花漸含苞,而姿斧將匱;尋典春衣,流連忘返?!薄跋蛲薄ⅰ凹倬印?,足見其對牡丹不勝心儀憧憬之至;“徘徊”、“注望”,更見其對牡丹花開的切盼與倚待。至于此人為能留連時日以珍賞牡丹芳容,競典當衣物充作盤纏,其愛花之心,花亦為之動容,難怪牡丹花仙葛巾與他結下一段美好的姻緣?!饵S英》中的馬子才“世好菊,至才尤甚。聞有佳種,必購之,千里不憚”。因為愛菊,他強烈反對賣菊謀生,認為那是“以東籬為市井,有辱黃花矣”;因為愛菊,他結識陶生娶了黃英。陶生和黃英姐弟倆本是菊精,陶生醉酒化為,醉死而化為“醉陶”,回應了陶淵明嗜酒愛菊的典故,乃聊齋先生匠心獨運之處。
琴棋書花,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有著獨特的文化意義和審美價值。琴通款曲,棋品人生,書衍義理,花怡詩情。古人喜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致天人合一、物我交會,因而某特定之物或物象便成為審美主體的一種“不可須臾離”的精神依托,或癡之,或癖之,斬不斷,理還亂。《阿寶》異史氏日:“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逼鋵嵕婉笔惹倨鍟ㄖ藖碚f,倒未必非精于某物不可;只要是愛到極致,便足見其情意之纏綿與形象之逸雅,至于他對彼物是否精能早已不重要了。
篇10
關鍵詞:敦煌;吐蕃歸義軍時期;寺院;倉司
中圖分類號:G256.1;B9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4)01-0100-09
一般來講,寺院的常住斛斗和常住什物主要由寺院的倉司機構負責管理,但吐蕃歸義軍時期的敦煌寺院除了設置倉司機構外,同時還設置有其他“司”名機構,并且有的“司”名機構還往往參與寺院常住財產的管理。如S.4452《后晉開運三年(946)某寺算會破除外見存歷稿》第一件載:“開運三年丙午歲二月十五日,當寺徒眾就中院算會,癸卯年直歲保集應入諸司斛斗蘇油布緤等,一周內破除外見存……”第二件載:“開運三年丙午歲三月一日,當寺徒眾就中院算會,甲辰年直歲福信應入諸司斛斗油面布緤等,一周年破除外見存……”[1]這里的“諸司”一詞說明該寺設有多種“司”名機構,這些機構有自己的負責人。又P.2613《唐咸通十四年(873)正月四日沙州某寺交割常住物點檢歷》載:
1 咸通十四年癸巳歲正月四日,當寺尊宿剛管徒眾等,就庫
2 交割前都師義進、法進手下,常住旛像、幢傘、供養(yǎng)具、鐺■、銅鐵、
3 函柜、車乘、氈褥、天王衣物、金銀器皿,及官疋帛紙布等,一一
4 點活,分付后都師法勝、直歲法深,具色目如后。
……
67 盤壹,無腳。伍碩柜子壹口,在燈司。大柜壹口,在修造司。小柜壹口,
68 [在]行像司。又大小柜肆口。生鐵大火爐壹,破碎不堪用,再寫煮油鐺用
(后略)[1]9
文書中除了寺庫外,同時還提到燈司、修造司、行像司,而該件文書是點檢某寺院都師負責的全寺常住什物的,說明庫司、燈司、修造司、行像司等機構應該是該寺院的。并且從“伍碩柜子”等來看,這些柜子是作為容器而盛置斛斗及其加工物的,這說明這些“司”名機構應該存有自己負責的財產。當然,除了庫司(倉司)、燈司、修造司、行像司之外,敦煌寺院還設置其他“司”名機構如廚田司、招提司、功德司、堂齋司,等等。下面我們就對敦煌寺院的諸司機構進行討論說明。
一 招提司
P.3352《丙午年(886或946)三界寺招提司法松諸色入破歷算會牒殘卷》、S.1600《庚申年至癸亥年(960—963)靈修寺招提司典座愿真等諸色斛斗入破歷算會稿殘卷》、P.3881V《宋太平興國六年(981)正月一日某寺招提司算會應在人上欠》中分別記載有三界寺、靈修寺和某寺的招提司。另外,S.6276V殘存2行,其內容為:“永安圣壽招提司都師厶乙手下應入(中缺)施諸色斛斗油蘇米面等總八百(后缺)。”[2]該文書殘存內容太少,故不知是永安、圣壽兩所寺院設置了同一招提司,還是由同一個都師負責兩個寺院各自的招提司,不管具體情況如何,說明永安寺和圣壽寺亦設有招提司,并且兩所寺院間的經濟關系非常密切①。
關于招提司與倉司的關系,郝春文先生認為倉司所執(zhí)掌的實際是招提僧物,所以倉司又被稱為常住倉司或招提司,并認為沙州寺院應該均有倉司或招提司[3],這是將招提司與倉司等同視之。但實際情況可能不盡如此。
關于招提,《佛學大辭典》解釋云:“梵音Caturde■a,譯曰四方。謂四方之僧為招提僧,四方僧之受施物為招提僧物,四方僧之住處為招提僧坊。魏太武帝造伽藍,以招提名之,招提二字,遂為寺院之異名。”[4]敦煌文書中的招提司有的應為負責寺院斛斗、織物收支的機構。如P.3223《永安寺法律愿慶與老宿紹建相諍根由責勘狀》第18—20行記載永安寺倉司負責人老宿紹建有云:“鄧法律特地出來,沒時則大家化覓,有則寄貸,須容若僧正共老宿獨用。招提余者,例皆無分?!逼渲小罢刑嵊嗾摺本褪侵赣腊菜滤略浩渌?,顯然,招提就是指寺院。又P.3352《丙午年(886或946)三界寺提司法松諸色入破歷算會牒殘卷》載:
1 三界寺招提司法松狀
2 合從乙巳年正月一日已后,至丙午年正月一日已前,
3 中間一周年,徒眾就北院算,法松手下
4 應入常住梁課、硙課及諸家散施,兼承
5 前帳回殘,及今帳新附所得麥粟油面
6 黃麻夫查豆布氈等,總肆佰貳拾六石四斗六升九合。[4]333-334
(后略)
文書中記載三界寺招提司法松所管的依然是“常住”之物,故此處招提司應相當于寺院的倉司。
但是,我們不能肯定每所寺院的招提司就相當于倉司而代替?zhèn)}司的職責,因為佛典中對常住僧物與招提僧物有過嚴格的界定。如《大寶積經》卷113《寶梁聚會》“營事比丘品”云:
若所用物:所謂常住僧物,及與佛物,若招提僧物,彼營事比丘,應當分別;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僧,招提僧物不應與常住僧,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僧物共雜,招提僧物不應與常住僧物共雜,常住僧物、招提僧物不與佛物共雜,佛物不與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共雜。若常住僧物多而招提僧有所須者,營事比丘應集僧行籌索欲,若僧和合,應以常住僧物分與招提僧……
對其中的常住僧物及招提僧物,張德鈞先生解釋云:“所謂常住僧物,正即律鈔所謂常住。此所謂招提僧物,正即律鈔所謂十方常住。常住僧蓋有相當固定性,乃屬常時居住者。招提僧則各處游腳,而屬掛單蹔寓者。彼此財物,皆由營事比丘經管,而營事比丘卻不能擅為動用?!盵5]可見,常住僧物是一寺常住僧所用之物而不通于其他寺院,而十方常住僧物即招提僧物不限于一寺之常住僧,兩者是不同的。
這種將常住僧物與招提僧物進行區(qū)別的情況在敦煌寺院中亦有反映,如S.1600(1)《庚申年十二月十一日至癸亥年靈修寺招提司典座愿真等諸色斛斗入破歷算會稿殘卷》云:
1 靈修寺招提司■
2 凈明、典座愿真、直歲愿■
3 庚申年十二月十一日已后,至癸亥年十二月日
4 中間首尾三年,應入諸渠廚田兼諸家散
5 施及官倉佛食、阇梨手上領入、常住倉頓設
6 料,承前案回殘,逐載梁顆麥粟油面豆
7 麻等前領后破,謹具分析如后:
(后略)
文書所載靈修寺招提司的收入包括寺院土地、施舍、官倉佛食、阇梨手上領入和常住倉頓設料等,顯然,這里的招提司與常住倉是并列關系。同時,上件文書與S.1600(2)、Дx.01419和S.6981(1)實為同一件文書可以綴合{1},從綴合后的內容可知,靈修寺招提司在辛酉、壬戌、癸亥三年的收入明細中往往將官倉入、阇梨手上入和常住倉入并列,其中S.6981(1)所載癸亥年除了官倉入、阇梨手上入和常住倉入之外,還增加了大眾倉入,詳情如下:
16 癸亥年:麥四斗、粟四斗春秋臥醋阇梨手
17 上領入。粟十石四斗于倉領入。粟三石
18 七月寫釜子時于倉領入。麥八石四斗、
19 麻八斗春秋佛食入。麥六石城南鄯家
20 廚田入。麥七石城南汜判官廚田入。
21 麥一石五斗劉阿朵子廚田入。麥
22 十七石康家廚田入。麥一石于大眾倉
23 領入。三年內入得麥一百四石斗、
24 粟八十三石四斗、麻石四斗九升。
(后略)
文中除了阇梨手上入和大眾倉入之外,春秋佛食是從官倉領入,其他“于倉領入”是指從常住倉領入。可見,靈修寺招提司并沒有代替常住倉司而成為寺院常住斛斗唯一的管理機構,其所管理的斛斗應是靈修寺常住斛斗的一部分。
二 功德司
《敦煌學大辭典》中“功德司”條認為敦煌文書中的功德司是歸義軍時期都司的下屬機構[6]。但我們認為,目前所見敦煌文書中的功德司一般屬寺院內設機構,如P.2042V《報恩寺功德司道信狀》載:
1 報恩寺功[德]司道信狀
2 右合從戊子年正月一日已后至己丑年正月已前
3 中間沿常住一周年所用什物等總陸伯陸拾
4 貳碩壹斗壹升伍合麥粟黃麻油粗面等
5 貳伯玖拾[7]
從文書內容可知,該功德司的支出是用于報恩寺常住,說明此功德司屬報恩寺而非都司下設機構。至于當時功德司管理的是報恩寺全部斛斗還是其中一部分,亦即在功德司之外是否還設有倉司等機構則不得而知。不過唐耕耦先生綴合的報恩寺文書P.2821+北圖新1446(1)+北圖新1446(4)《庚辰年(980或920)正月報恩寺寺主延會諸色斛斗入破歷算會牒》中斛斗的相關數據是:回殘44.6碩,三年共新入165.95碩,年共破用182.4碩,見在31.69碩[8],而P.2042V所載報恩寺一年的破用約是662碩,遠遠大于182.4碩和165.95碩。故不排除該功德司管理的是報恩寺全部斛斗的可能,即功德司可能扮演著倉司的角色。
此外,S.4689亦載有功德司,其內容如下:
(前缺)
1 右通前件斛斗麥緤布等,一一勘
2 算,謹具分析如前。謹錄
3 狀上。
4 牒件狀如前,謹牒。
5 顯德元年甲寅歲正月壹日功德司愿德狀。
6 徒眾
7 徒眾
8 徒眾
(后殘)
該件文書前后殘缺,其中后面殘缺的內容在S.11293中保存下了一部分,其為:
1 徒眾
2 徒眾(押)
3 同監(jiān)(■押)
4 同監(jiān)永
5 尊宿智思
6 尊宿(■押)
7 法律大安
8 法律海詮
9 法律寶深
10 法律惠晏
11 釋門僧政■
(后缺)
S.4689與S.11293的字跡完全相同,其中S.4689的最后一行與S.11293中第一行的“徒眾”二字均殘缺不全,且雙方所殘存的“徒眾”二字正好可以彼此互補,故兩者為同件文書無疑。S.4689中第11行釋門僧政的簽字“■”在敦煌寺院經濟文書中頻繁出現。據不完全統(tǒng)計,時間當在920年前后的P.4906、S.5050、Дx.01426、羽068等文書中均有該簽字,而該僧應為報恩寺僧人[9],故我們可將S.4689+S.11293擬名為《后周顯德元年(954)正月一日報恩寺功德司愿德狀》,這是在954年報恩寺對功德司愿德所管斛斗算會后的上報牒文,說明報恩寺在954年前后亦設有功德司。順便說一句,該件文書中的所說的“同監(jiān)”在敦煌文書中似僅此一例。
三 公廨司
對敦煌文書中的公廨司,郝春文先生在《敦煌學大辭典》的“功廨司”條中解釋為是歸義軍時期一些寺院主管法事活動收入與支出的機構[6]635,但在《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中認為是都司下設的以出貸斛斗獲取利息為目的的機構[10]。實際情況是,敦煌寺院內部有設置公廨司的現象,如P.4649《丙申年(936)十月十七日報恩寺算會抄錄》載:
1 丙申年十月十七日報恩寺■
2 算會大眾功廨司靈進■
3 眾抄錄謹具如后
4 合得本利麥壹拾三碩貳斗■
5 斗伍升■
此處雖云是大眾功廨司,但這里的大眾應是指報恩寺僧徒而并非整個敦煌僧團,因為該文書所載的是報恩寺內部對功廨司的算會。
不僅報恩寺設置有功廨司,其他寺院亦有設置公廨司的可能。P.3370《戊子年(928)六月五日公廨麥粟出便與人抄錄》載:
1 戊子年六月五日公廨麥粟出便與人抄錄如后:
2 應戒、友慶、洪福、員德四人各粟壹斗,至秋陸斗。
3 赤心安官通便粟兩碩,至秋叁碩,(押)。見人杜寺主。
4 兵馬使曹智盈便粟肆斗,至秋陸斗。口承外生(甥)池略(押)。
5 赤心宋唱進便粟壹碩,至秋壹碩伍斗,(押)??诔邪疒w氏(押)。
6 趙善通便粟叁碩,至秋肆碩伍斗,(押)??诔猩硰浶彝ǎㄑ海?/p>
7 賈法律便粟壹碩,至秋壹碩伍斗??诔猩硰浶彝?。
8 洪潤游懷潤便粟肆斗,至秋陸斗,(押)。口承曹保晟(押)。
9 莫高曹保晟便粟肆斗,至秋陸斗,(押)。口承游懷潤,(押)。
10 玉關傅流住便粟兩碩,至秋叁碩,(押)。口承敦煌安胡奴,(押)。
11 當寺僧義忠便粟肆斗,至秋陸斗,(押)??诔猩硰浬仆?,(押)。
12 玉關傅流住便麥壹碩,至秋壹碩伍斗,(押)。口承敦煌安胡奴,(押)。
13 ■粟伍斗至秋柒斗伍升,(押)。口承游懷潤(押)。
14 ■斗,(押)??诔薪浠?,(押)。
15 ■斗,(押)??诔猩x忠,(押)。
16 ■秋叁碩,(押)。口承沙彌幸通。
17 ■斗伍升,(押)。口承彭員通,(押)。
18 ■碩斗伍升,(押)??诔猩裆晨低ㄟ_,(押)。
19 龍勒程恩子便麥壹碩伍斗,秋兩碩貳斗伍升,(押)??诔锌低ㄟ_,(押)。
20 龍勒石章六便麥壹碩,至秋壹碩伍斗,(押)??诔邪灿哑夼崾希ㄑ海?。
21 普光寺尼索寺主便粟陸斗,至秋玖斗,(押)。口承喜喜(押)。
22 龍勒程恩子便粟伍斗,至秋柒斗伍升,(押)??诔邢蚕玻ㄑ海?/p>
23 洪池鄧安久便麥壹碩,至秋壹碩伍斗,(押)??诔欣畎擦ㄑ海?。
24 赤心李安六便粟壹碩,至秋壹碩伍斗,(押)。口承鄧安久(押)。
25 平康王安君貸麥壹碩伍斗,至秋壹碩柒斗??诔型跛轮鳎ㄑ海?。
26 王寺主貸麥兩碩,口承王安君(押)。
27 曹法律貸麥斗
(后缺)[11]
該件文書所載的是公廨麥粟的出貸情況,便貸者有僧有俗,涉及敦煌諸鄉(xiāng)。問題的關鍵是,這是哪里公廨麥粟的出貸呢?是都司下設的公廨司麥粟,還是某寺院的公廨麥粟?下面我們對此試做分析。
P.3370所載的便貸者或口承人有多人在其他文書中出現過。如P.2032V《后晉時代凈土寺諸色入破歷算會稿》第62行載:“粟兩碩貳斗伍升,僧義忠利潤入?!钡?46—347行載:“九月十日,得義忠粟陸碩。”第605—606行載:“麥一石,僧義忠利潤入。”第626—627行載:“粟一石五斗,僧義忠利潤入?!钡?97行載:“豆一石,僧義忠利潤入?!钡?26—527行載:“黃麻貳斗,鄧員德利潤入。”P.2049V《后唐同光三年(925)正月沙州凈士寺直歲保讓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第123行載:“麥壹斗,友慶利潤入?!钡?84行載:“粟壹碩,石章六利潤入?!盤.2049V《后唐長興二年(931)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愿達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第53—54行載:“麥壹碩,游懷潤利潤入。”第73—74行載:“麥壹斗伍勝,彭員通利潤入?!钡?7—78行載:“麥叁斗,曹保晟利潤入?!盤.2040V《后晉時期凈土寺諸色入破歷算會稿》第107行載:“乙巳年正月廿七日已后,勝凈戒惠二人手下諸色入?!盤.3234V(7)《年代不明(10世紀中期)凈土寺諸色入破歷算會稿》第19—20行載:“豆三石,彭員通便將折修西渠手工用。”P.3234V(11)《年代不明(10世紀)凈土寺西倉豆等分類入稿》第34行載:“豆壹碩,彭員通利潤入?!钡?1行載:“豆伍斗,程恩子利潤入?!边@些文書所載的均是向凈土寺便貸,便貸者僧義忠、友慶、鄧員德、石章六、游懷潤、彭員通、曹保晟、程恩子及凈土寺財產管理人員戒惠均出現在P.4649中,其中除了P.2049V兩件的時間為925、931年之外,另外幾件文書P.2032V、P.2040V、P.3234V等唐耕耦先生已經將其和其他相關文書進行了綴合復原研究,并考證出這幾件文書的時間在939—945年之間。從時間上來看,這些文書的時間與P.4649的936年相距很近。據此我們認為,P.3370中“當寺”僧義忠及僧戒惠等應為凈土寺僧人,而P.3370中的便貸者均是向凈土寺公廨斛斗進行的便貸。
當然,寺院有時可以僅僅設置公廨斛斗而不再設置專門的公廨司,公廨斛斗的管理由倉司機構直接負責,或者說倉司扮演著公廨司的角色,這一點我們可以從S.2472V《辛巳年(981)十月三日勘算州司倉公廨斛斗前后主持者交過分付狀稿》間接得到證明,現將S.2472V內容移錄如下:
1 辛巳年十月三日,算會州司倉公廨斛斗,前主持第五隊押衙
2 陰保昇、押衙杜幸德等兩隊,準舊案上碩數升斗,合管交過
3 與新把倉第一隊頭押衙龍員昌、隊頭裴萬通等,麥壹伯
4 叁拾叁碩伍斗壹升伍合陸勺、粟肆伯捌拾捌碩肆斗伍升,內
5 除一周年迎候 阿郎娘子及諸處人事吊孝買布
(中略)
11 右謹奉勘算,一一詣實,分析如前,交過分付者。
(中略)
15 都押衙閻
16 都押衙陳
17 都押衙慕容
這是歸義軍州司倉的前后兩任負責人在進行交接手續(xù)時的核算賬目,雖然這些用來便貸的斛斗被稱為公廨斛斗,但是這些公廨斛斗并非由公廨司而是由州司倉掌管。按此,敦煌寺院亦可由倉司掌管其公廨斛斗而不再專門設置公廨司。
四 堂齋司和修造司
S.4782《寅年乾元寺堂齋修造兩司都師文謙諸色斛斗入破歷算會牒殘卷》載:
1 乾元寺堂齋修造兩司都師文謙狀
2 從丑年二月廿日于前都師神寶幢手下交入見斛斗,兼自年新附硙課油梁課直,及
3 諸家散施麥粟油面豆米紙布絹回色折色等總貳伯陸碩貳勝半。
4 陸拾壹碩玖升白面,陸拾碩壹斗叁升麥,陸拾
5 柒碩陸斗貳勝半粟,壹碩捌斗伍升油,陸碩
6 肆斗伍升半豆,壹碩壹斗粟面,伍斗肆升
7 洪(紅)藍,叁升半米,白練壹丈捌尺,紙兩帖,
8 布叁丈捌尺。
9 壹伯肆拾貳碩陸斗貳勝半麥粟油面紙布絹等前帳回殘,今附此帳。
(中略)
16 陸拾叁碩肆斗麥粟油面丑年硙課油梁課及諸家散施新附入。
25 玖拾玖碩玖斗柒勝半麥粟油面豆等自年緣寺修造及眾僧破用
(中略)
44 油壹升,麥壹斗伍升,已上充打硙輪博士
45 及解木人食用。油陸升,充段升子手功直
46 用。粟兩碩伍斗,緣當寺硙不行,硙直用。[1]309-312
(后略)
敦煌文書中明確記載堂齋司、修造司的地方很少,堂齋司似乎僅此一例,修造司除了S.4782外,前引P.2613中亦有記載。S.4782記載乾元寺堂齋、修造兩司丑年的收入是硙課、梁課及布施所得,支出部分記載了寺院的種種事務支出,由于內容較多,故未將其全部移錄。文書記載都師文謙手下支出斛斗的用途有的是“自年緣寺修造及眾僧破用”、“緣當寺硙不行,硙直用”,即是因乾元寺修造、修碾硙而造成的支出,故堂齋、修造兩司應屬乾元寺的機構而不是都司下設機構。因為若屬于都司的話,都司財產是不能隨便支出用于其他寺院的,更不會用于某一寺院某年度的種種費用支出。同時,S.4782是乾元寺對本寺丑年二月廿日至寅年某月日這一會計期內本寺財務收支情況進行算會后的上報牒文,其內容記載的是乾元寺在本會計期內的所有收支盈余賬目。據此我們認為,此處乾元寺的堂齋、修造兩司實則與寺院倉司一樣管理著全寺的斛斗等財物{1}。
五 燈 司
敦煌都司下設置有燈司[10]326-330。燈司的活動主要是負責燃燈事宜,而燃燈的形式既可以是敦煌僧團統(tǒng)一進行,又可以是以寺院為單位進行。燃燈的地點亦不固定,除了窟上燃燈外,寺內及其他地方亦可以燃燈,如P.3578《癸酉年(913)正月沙州梁戶史氾三沿寺諸處使用油歷》載:“五日,寺內燃燈油壹升,付阿婎阿師子。”同時,敦煌有的社邑與寺院有密切關系[12],寺院內部燃燈時,有的社還要納燃燈油,如S.5828《社司不承修功德狀》載:“只如本社條件,每年正月十四日各令納油半升,于普光寺上燈,猶自有言語,遂即便停。已經五六年來,一無榮益。近日卻置依前稅油上燈,亦有前卻不到,何況條外抑他布施。從今已后,社人欲得修功德及布施財物并施力修營功德者,任自商量,隨力所造?!盵13]可見該社社條規(guī)定,社眾在正月十五日需納油于普光寺燃燈。不過該社應不是專門的燃燈社,其納油燃燈主要是為了修功德。像這種寺內的燃燈一般不會由都司下設的燈司負責,而應由寺院自己負責,故有的寺院亦可能會設置自己的燈司。除前引文書P.2613記載某寺院有燈司之外,又S.5495《唐天復四年(904)燈司都師大行深信依梁戶租神德手下領得課油抄》載:
1 天復四年甲子歲二月一日,燈司都師大行、深信依
2 梁戶朱神德手下領得課油抄錄如后:
3 三月十一日,領得油壹斗,朱。四月五日,領得油貳斗
4 玖勝,朱。七月十四日,領得佛料油叁斗,八月十
5 二日,領得油肆勝半,朱。九月八日,領得油肆勝半。[14]
(后略)
文書記載的是燈司都師大行、深信分數次從梁戶朱神德下領取課油之事,其中燈司都師大行在《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冊第115頁中誤錄為“會行”。又S.2575《唐天復五年(905)八月靈圖寺徒眾上座義深等請大行充寺主狀并都僧統(tǒng)判辭》中記載了靈圖寺徒眾推薦大行充任靈圖寺寺主之事,并且得到都僧統(tǒng)的批準,說明大行為靈圖寺僧人,其在904年擔任的是靈圖寺燈司都師一職,在905年升任為寺主。
寺院的燈司亦有自己的斛斗等財產,從整個寺院來看,燈司的財產又是寺院財產的組成部分而屬于整個寺院。如敦煌藏文文書P.T.1203載:
與上同時,論噓律卜藏從“長明燈”之糧倉借蕎麥十尅,于今年秋七月十五日還至寺廟糧庫。保人安臘德(指印)
沙彌貝揚借粟五尅,于今年秋還清(指?。15]
(后略)
引文中的“長明燈之糧倉”告訴我們,此長明燈即指燈司,并且其還有自己的糧倉及斛斗。在文中所記的二筆借貸賬目中,第一筆明確是向長明燈倉庫所借,第二筆雖然沒有說明,但亦應是向長明燈倉庫所借。我們注意到,雖然是向長明燈倉庫借貸,但歸還時卻要還入寺院倉庫,說明長明燈的財物屬于整個寺院。又S.6064《未年正月十六日報恩寺諸色入破歷算會稿》中第33行記載的一項收入明細為:“四石二斗麥,施入長明燈,附?!奔催@項收入是布施給長明燈的,應屬長明燈倉庫管理,但在整個寺院的算會中又納入全寺財產之中。這種情況在宋代內地寺院亦有,如《臺州金石錄》中《長明燈碑》載:“本院諸殿堂雖殿主執(zhí)干,尚缺長明燈。遂募眾緣,得錢叁拾叁貫,入長生庫。置燈油司,逐年存本,所轉利息買油。”這里的燈油司類似于敦煌的燈司,有自己負責的部分專供燃燈所需之錢,但這部分錢又屬于寺院的長生庫。
六 行像司
學界一般認為敦煌文書中的行像司屬都司下設機構{1}。但有的敦煌寺院亦應設有行像司,除前引文書P.2613記載某寺院有行像司之外,P.3432《龍興寺卿趙石老腳下依蕃籍所附佛像供養(yǎng)具并經目錄等數點檢歷》第73—74行載:“紅絹裙并絲懸針線袋羅網并金銅杏葉莊嚴周園柒箭,在行像社?!贝颂幮邢裆鐟庚埮d寺的行像司,因為我們經常從敦煌社邑文書,特別是社司轉帖文書中看到,各種類型的社均可稱作相應的社司,行像社亦應如是。
從文獻中記載的行像活動來看,在舉行行像活動時,當地的各個寺院均應參加。如《洛陽伽藍記》卷3“景明寺”條記載:
時世好崇福,四月七日京師諸像皆來此寺。尚書祠部曹錄像凡有一千余軀。至八日,以次入宣陽門,向閶闔宮前受皇帝散花。于時金光映日,寶蓋浮云,幡幢若林,香煙似霧,梵樂法音,聒動天地。百戲騰驤,所在駢比。名僧德眾,負錫為群;信徒法侶,持花成藪。車騎填咽,繁衍相傾。時有西域胡沙門見此,唱言佛國。[16]
可見,北魏洛陽諸寺的行像在行像活動中均要參與,這種情況在敦煌地區(qū)亦不例外,故敦煌文書中記載寺院往往有因行像的布施收入。如P.2583《申年比丘尼修德等施舍疏十三件》第二件第4行載:“黃緤絹二丈五尺,施入靈圖寺行像?!钡谌?行載:“施入龍興,修行像。”P.2049V《后唐長興二年(931)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愿達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第45行載:“麥叁碩,二月六日沿行像施入?!钡?38行載:“豆柒斗,二月六日沿行像施入。”P.2040V《后晉時期凈土寺諸色入破歷算會稿》第109行載:“麥陸碩陸斗,粟肆碩八斗,二月六七日八日沿行像散施入?!钡?30—131行載:“麥陸碩六斗,二月六日七日沿行像散施入?!钡?54行載:“粟肆碩捌斗,二月六日七日諸街沿行像散施入?!钡?20—421行載:“粟叁碩陸斗,二月七日沿行像散施入?!钡?74行載:“麻壹斗,沿行像施入。”P.3234V(5)《壬寅年(942)正月一日已后凈土寺直歲沙彌愿通手上諸色入歷》第2行載:“麥兩碩五斗、粟肆碩五斗,二月六日、七日沿行像散施入?!?/p>
既然各寺有自己的行像且要參與行像活動,而在行像活動過程中有諸多事宜如修補行像、縫傘、設立行像堂等事宜需要辦理{1},那么有的寺院組織自己的行像司當在情理之中,而具體事務由行像司組織的行像社來負責完成,故在敦煌文書中有寺院與行像社之間的經濟往來關系。如 P.2049V《后唐長興二年(931)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愿達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第201—203行載:“粟兩碩壹斗,臥酒,二月八日齋時看行像社人及助佛人眾僧等用?!盤.2040V《后晉時期凈土寺諸色入破歷算會稿》第227行載:“粟壹碩貳斗,支與行像社人七日用。”第298行載:“油壹升,行像社聚物看用。”P.2049V《后唐長興二年(931)正月沙州凈土寺直歲愿達手下諸色入破歷算會牒》第129—130行載:“米伍勝,行像社入。”P.2032V第594行載:“麥伍碩,行像社人入。”P.3234V(2)《年代不明(10世紀中期)油入破歷》第1行載:“行像社聚物得油一勝。”可見,這些記載中的行像社和凈土寺之間有密切的經濟往來關系,特別是凈土寺還有因行像社的收入,這些收入應是在行像活動中由施主布施給凈土寺的,說明該行像社應屬凈土寺行像司所屬之社。
當然,寺院所屬行像司不一定長期掌管有相關財產,有的寺院的行像司可能僅僅是在行像活動前后臨時執(zhí)掌行像活動中所得的布施等收入,行像活動結束后則要向寺院算會交接,然后由寺院倉司統(tǒng)一管理。如上引P.2049V、P.3234V(2)所載凈土寺因行像社的收入應屬此類。
七 其 他
除了前面所述的各種機構外,敦煌文書中還記載有其他“司”名機構如經司、廚田司,等等。學界對敦煌文書中經司的所屬有不同看法,謝重光和郝春文先生認為都司和寺院均設有經司機構[6]634,鄭炳林先生認為經司為都司下設機構[17]。從P.3188《乾元寺前后經司交割經本記錄》所載“乾元寺前經司大慈手上藏內經,現分付后經司廣信”[18]來看,寺院內設置經司是無疑的。至于廚田司,S.6981《辛未—壬申年(971—972)某寺某某領得歷》第3—5行載:“十一月十七日于廚田司福行領得諸處廚田粟壹拾伍碩、豆伍碩伍斗?!笨梢?,廚田司應是經營寺院廚田的機構,但該司名稱在敦煌文書中似乎僅此一例,說明廚田司在敦煌寺院中的設置并不普遍。
結 語
雖然吐蕃歸義軍時期的敦煌寺院設有諸司機構,但并不是每個“司”名機構每所寺院均要設置,并且有的機構的設置可能是臨時性的。在這些“司”名機構中,有的機構等同于寺院倉司機構負責管理著寺院的斛斗等財物,有的機構雖然掌管著寺院的部分斛斗等財物,但其與倉司有別而主要是負責其他相關事宜。
參考文獻:
[1]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521-522.
[2]中國社會科學院等.英藏敦煌文獻:第10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246.
[3]郝春文.《勘尋永安寺法律愿慶與老宿紹建相諍根由狀》及相關問題考[C].戒幢佛學研究所,編.戒幢佛學:第2卷.長沙:岳麓書社,2002:79-81.
[4]丁福保.佛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書店,1991:1370.
[5]張德鈞.杜詩用招提本起[J].中國文化,1946(2).
[6]季羨林.敦煌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634.
[7]法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第3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97.
[8]唐耕耦.敦煌寺院會計文書研究[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281-286.
[9]王祥偉.日本杏雨書屋藏四件敦煌寺院經濟活動文書研讀札記[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1(3):23.
[10]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326-330.
[11]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207-208.
[12]郝春文.隋唐五代宋初佛社與寺院的關系[J].敦煌學輯刊,1990(1):16-23.
[13]寧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校[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719-720.
[14]中國社會科學院等.英藏敦煌文獻:第7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205.
[15]王堯,陳踐.敦煌吐蕃文書論文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25.
[16]周振甫.洛陽伽藍記譯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