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毯子功的基礎教學分析

時間:2022-07-08 16:50:41

導語:戲曲毯子功的基礎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戲曲毯子功的基礎教學分析

【摘要】毯子功主要應用在戲曲、雜技、舞蹈等藝術中,是重要的舞臺表演技巧,也是戲曲演員必備的基本功。在戲曲表演中,生、旦、凈、丑等角色都必須學習和掌握毯子功的各種技巧,并將其熟練地應用在表演中,進而刻畫出真實且鮮活的角色。對戲曲演員,特別是武戲演員來說,毯子功訓練可以強化表演者的身體協(xié)調(diào)性、跟斗技巧和運動素質(zhì)。

【關鍵詞】戲曲;基本功;毯子功;重要性

毯子功普遍被稱為“翻跟斗”,然而這只是毯子功的一部分,特別是對武生、武旦、武丑等行當來說,身體在毯子上進行翻、騰、撲、跌、滾、摔等動作都是毯子功的教學內(nèi)容。毯子功對演員的技術、技能、技巧有著嚴格要求,毯子功教學中存在一些高難度動作,教師必須在日常教學中深入了解毯子功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原則,提升教學效率,加快教學進度,提升學生的表演水平。

一、毯子功的概念

戲曲演員要想在舞臺上呈現(xiàn)藝術魅力,必須長期堅持基本功訓練。毯子功是戲曲演員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它以靈活且優(yōu)雅的特質(zhì)在戲曲舞臺中產(chǎn)生獨有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毯子功的特點是訓練要在毯子上進行,這主要是因為毯子功難度系數(shù)高、技術標準高、訓練強度大。比如,長跟斗的主要標準是“高、輕、飄、溜、準”,即便是最基礎的動作都要經(jīng)過長期訓練才可以完美呈現(xiàn),才可以實現(xiàn)“戲不離技,技不離戲”。

二、毯子功在戲曲中的應用

毯子功是戲曲教學不可忽視的重點,不同角色會根據(jù)表演需求對毯子功進行不同組合搭配。在戲曲表演中,毯子功是塑造人物性格、表現(xiàn)戲劇情境、渲染戰(zhàn)斗氣氛的不可缺少的藝術手段。生、旦、凈、丑各個行當都要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翻撲技藝,才能適應舞臺表演需要。在戲曲舞臺上,毯子功除了表現(xiàn)躥房越脊、騰云駕霧、水中浮游、雙方拼搏鏖戰(zhàn)時的人仰馬翻、躥奔躲閃、凌空跌倒等戲劇情節(jié)外,還可以通過訓練協(xié)調(diào)演員的四肢,增強演員周身各關節(jié)的柔韌性和協(xié)調(diào)性,鍛煉演員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肢體的控制能力,使戲曲演員的形體在藝術表演中運用自如??梢哉f,毯子功是戲曲中不可或缺的訓練,毯子功的訓練對演員自身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無論是新學員還是老學員,都要把毯子功當作終身學習的功法,不間斷地進行自我修煉,并把訓練的內(nèi)容融入戲曲表演中。

三、毯子功的教學方法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整個動作過程中動作的重點和要領,在訓練時先要講解規(guī)范動作、易犯錯誤、技巧要領,再配合親自示范或借助影像為學生帶來視覺沖擊,讓他們了解特定動作的整體過程和具體作用,為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奠定基礎,在進行訓練時,教師要輔助進行抄把教學,在保護學生安全的同時,針對不同的問題在把位及力量上給予學生不同的調(diào)整和輔助。毯子功教師作為傳授戲曲知識和技藝的專業(yè)人員,不只要積累豐富的戲曲知識,也要關注學生在課堂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妥善處理問題的同時重視對學生的日常督促。此外,在每一次訓練結束后,教師都應記錄學生完成動作的數(shù)量、練習狀態(tài)以及練習項目,從而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增加教學的科學性。

(一)毯子功的教學模式

因為毯子功的訓練動作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日常教學訓練時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安全。毯子功是傳統(tǒng)藝術形式,普遍使用的教學方式是“抄把”,也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保護下,完成不同類型的翻滾、滾摔等技巧訓練。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快速進入狀態(tài),提升學習效率,同時,因為教師的全方位保護,學生會具有強大的安全感,可以更迅速地學習和接受高難度的動作訓練,所以,“抄把”的訓練形式被廣泛使用在全國的毯子功教學中。“抄把”的訓練對老師的體能、力量、耐力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換言之,毯子功“抄把”教學方式最能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俺选狈绞娇梢员苊鈱W生受傷,即便在訓練時學生跌倒,教師也可以對其進行全方位保護,“抄把”教學方式不僅保護了學生的安全,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動作的認知,毯子功教師的功能是正確引導學生的動作,讓他們在持續(xù)的訓練中挑戰(zhàn)自我,掌握更多技巧。在戲曲表演發(fā)展變化過程中,講解要領和“抄功”全面結合的方式得到全國毯子功教師的普遍認可,因而逐漸演變?yōu)樘鹤庸虒W的主要方式。

(二)毯子功的教學方法

毯子功的日常訓練必須從教學著手,謹慎思考,重點劃分為四個時期:首先,必須訓練學生的基礎項目,如腰功和頂功,讓學生有個好的開始,夯實他們的基礎;其次,要針對毯子功的核心內(nèi)容進行多次訓練且及時改正問題,防止學生多次訓練不正確的動作導致負面后果;再次,要對此前的訓練成果進行鞏固,不斷深化學生對動作要領的掌握水平,使其可以在不同動作間熟練轉(zhuǎn)換,從而相對順利地完成動作學習;最后,要對學生的訓練成果進行評估。高難度動作的訓練存在一定風險,教師也要重視學生的身心安全,確保他們在充分訓練之后能夠順利進行高難度訓練。另外,在日常教學時,教學內(nèi)容必須有一定側(cè)重,為確保良好的訓練效果,幫助學生在短期內(nèi)了解動作要點,教師要提早進行準備,確定課堂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nèi)完成重點訓練。在完成訓練之后,教師要記載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積累經(jīng)驗加快成長。此外,教師必須關注課堂的氣氛建設,防止學生出現(xiàn)厭煩、厭學等消極情緒,教師可以通過強化學生的競爭觀念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加快教學進度。

四、毯子功教學中需注意的內(nèi)容

(一)注重學生身體素質(zhì)訓練與潛能開發(fā)

每個學生的身體條件都不一樣,教師應該針對每個學生的身體條件制定相應的訓練方法,使他們的身體潛能得到最大開發(fā)。學生的身心素質(zhì)訓練是毯子功教學的基礎,傳統(tǒng)的毯子功教學更加重視身體的控制能力、肌肉力量等,并不重視學生綜合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但是,如果學生身體素質(zhì)不好,關節(jié)靈活度和身體柔韌度不高,就會在練習中遇到問題。所以,為避免學生因訓練過度或失誤等因素導致身體受傷,教師需要關注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訓練和心理的疏導。比如,在訓練“原地串小翻”等技巧時,學生必須提高腰腹部肌肉力量,并且,不只要重視動作的柔軟度,也要關注到上肢力量的加強,確保身體素質(zhì)得到均衡鍛煉。

(二)把科學技術與書本材料相結合

傳統(tǒng)的戲曲毯子功教學主要通過大量訓練來完成,因為戲曲毯子功和其他藝術類型不同,屬于傳承式藝術,通常由教師口傳心授進行教學。在當代戲曲藝術發(fā)展過程中,毯子功的老教師、老前輩對毯子功開展深入研究、撰寫理論教材,并將其應用在現(xiàn)實教學中。因此,教師必須科學使用當前教材,在前期進行規(guī)范化、統(tǒng)一化教學,在后期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因材施教。同時,教師要根據(jù)之前積累的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教學情況,合理安排戲曲毯子功教學進度,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其次,要想正確開展戲曲毯子功教學,教師必須關注人體運動解剖學的相關知識。假如技巧訓練違反人體結構和運動規(guī)律,不只會影響動作美感,也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不利影響。比如,在“側(cè)身單躡子”的日常訓練中,肢體的“屈”和“直”必須在貼合身體關節(jié)后進行,因此,教師要了解身體結構和關節(jié)運動的規(guī)律,科學設置動作幅度和區(qū)間,正確進行日常教學訓練。

(三)加強學生對技巧和理論知識的學習

想要較快掌握一門動作技巧,只進行身體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在毯子功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扎實的理論性知識,需要掌握動作過翻的順序、要領、重點,同時也要明白動作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并牢記在心。比如,在毯子功技巧“出場”的日常技巧訓練和教學中,學生要按照要求上舉雙臂至眉毛后方耳朵前方,同時,手帶上身、仰頭含胸,充分呈現(xiàn)出身體的美感。假如學生無法深刻感知和體會動作要領,就無法出色完成這個技巧的表演。此時,“出場”動作的美也無法展現(xiàn)出來。戲曲毯子功也有貫穿的特點,如果學生不能掌握前期要領,那后期的發(fā)展也會遇到較大阻礙,因此,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也很重要,只有學生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才可以在未來的表演當中滿足各種表演需求。

五、結語

總而言之,毯子功的日常教學重點是教師的科學指導和學生的勤學苦練。毯子功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強調(diào)動作的準確度和藝術價值,所以,在日常訓練中,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和教師的配合程度。此外,教師要把毯子功日常教學和當代教學方式相結合,關注課堂動作安排的科學性,按照難易程度進行教學,持續(x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激發(fā)他們的潛力。

作者:王曉 單位: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