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自我管理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5 00:29: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慢病自我管理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慢病自我管理總結

篇1

[關鍵詞] 老年人;糖尿??;自我管理;社區(qū)調查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4721(2010)10(c)-138-01

據衛(wèi)生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約為3%,患患者數高達2 300萬人,血糖調節(jié)異常(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則為3 300萬人[1]。有專家預計至2025年,我國糖尿病將增至4 600萬。糖尿病在我國的發(fā)病年齡明顯較早:全球糖尿病患者易發(fā)于65歲,我國則提前到45歲。糖尿病已經成為世界上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后第三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病[2]。“自我管理”對糖尿患者來說是最為有效的控制血糖的辦法。有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水平與血糖控制呈正相關。鑒此,筆者于2009年1~7月對長春市朝陽區(qū)南湖第二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狀況進行了調查,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年齡60~7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診斷符合1999年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標準(IDF),排除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常住(>5年)居民。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社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齡60~70歲。空腹血糖(FBG)4.9~8.8 mmol/L,病程1~26年。正常體重51例,超重16例,肥胖3例。并存高血壓38例;因糖尿病住院31例。BMI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調查問卷一般資料,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收入、工作情況、飲食和生活習慣及代謝指標情況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調查表,內容包括自我監(jiān)測管理、飲食管理、運動管理、用藥管理,共計40條,每個條目按總是、經常、一般、很少、從不0~4分,滿分160分。

1.2.2 調查方法工作人員經過統(tǒng)一培訓,向被調查者講解活動的目的、要求、意義,征得同意后發(fā)放并填寫問卷。本次共發(fā)放問卷94份,收回有效問卷70份,有效回收率為74.47%。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軟件,采用統(tǒng)計描述和t檢驗。

2 結果

2.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情況

70例患者自我管理得分(74.13±5.47)分;自我管理4個方面評分情況,見表1。

3 討論

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為2.5%,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糖尿病屬于終生性慢性疾病,控制血糖除了需要多方面綜合治療,更有賴于長期良好的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直接影響到治療效果[3]??茖W、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減少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是糖尿病防治及康復的關鍵。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基本知識、技能及自信心,促進醫(yī)患交流及協(xié)作,讓患者能自己管理好糖尿病,是糖尿病控制的重點之一[4]。

本次自我管理得分為(74.13±5.47)分,自我管理能力偏低,全國社區(qū)老年糖尿病自我管理平均值為80.0分。其中“自我監(jiān)測管理”能力平均得分為(1.74±0.31)分,在四項指標中最低,“運動管理”能力平均得分(2.18±0.27)分,相對較好。本調查對象為老年人絕大多數已退休,賦閑在家,自身運動相對較好。盡管運動鍛煉達標率較高,但外出運動時很少攜帶保健卡,很少在運動前做好防低血糖的準備,很少能根據并發(fā)癥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等[5]。

此次調查顯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知識掌握不夠,重視不夠。自我監(jiān)測意識薄弱,沒有意識到自我監(jiān)測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魏玉玲.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強化教育的效果評價與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1):53-55.

[2]倪淑云.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方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6(4):2113.

[3]徐春生,余燦清,李立明,等.老年糖尿病[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7,10(12):1036-1038.

[4]劉小麗,王文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4(2):212-214.

篇2

【關鍵詞】 醫(yī)院;社區(qū);自我管理;糖尿?。唤】到逃?/p>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760-02

糖尿病是目前威脅我國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該病的發(fā)生率也逐步增加,導致國家、社會、家庭的醫(yī)療費用也增高許多。該病的病程較長,許多患者難以堅持,治療效果多不理想。健康教育一直是糖尿病患者治療和護理中的重點內容,現(xiàn)將我社區(qū)使用“醫(yī)院社區(qū)聯(lián)動自我管理”模式進行健康教育的有關情況進行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5月――2012年4月的14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組80例和對照組60例。研究組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43-75歲,平均(60.68±4.85)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5.95±1.06)年;Ⅰ型10例,Ⅱ型70例;小學文化18例,初中文化35例,大專及以上27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43-75歲,平均(60.68±4.85)歲;病程6個月-12年,平均(6.03±1.12)年;Ⅰ型7例,Ⅱ型53例;小學文化15例,初中文化32例,大專及以上2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根據糖尿病的治療原則行個體化治療,對照組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及隨訪即為患者建立檔案,講解治療相關的注意事項,定期監(jiān)測血糖,每三個月行一次上門隨訪。研究組使用“醫(yī)院社區(qū)聯(lián)動自我管理”模式行健康教育:①患者先在綜合醫(yī)院參加“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學習,時間為5天;期間由糖尿病護士、內分泌科醫(yī)師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化的規(guī)范自我管理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糖尿病的有關知識、飲食指導、運動療法、藥物的服用方法及目的、不遵醫(yī)囑服用藥物可能出現(xiàn)的后果、心理壓力的舒緩方法等;同時還教會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如血糖的檢測、胰島素的注射方式、飲食的搭配等,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反復的指導;除此之外,綜合醫(yī)院還應對社區(qū)醫(yī)師進行培訓。②社區(qū)。社區(qū)醫(yī)師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定期對患者進行指導;同時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每月進行一次上門隨訪。③患者。囑患者在家按照在綜合醫(yī)院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血糖的監(jiān)測、飲食的搭配、藥物的使用。兩組的干預時間都為一年。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以及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自我管理能力。

1.3 判定標準

1.3.1 知識的掌握[1] 采用改良密西根糖尿病知識問卷進行調查,滿分23分。分值越高,掌握越好。

1.3.2 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自制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是否按時測血糖、是否按時進行有效運動、是否遵醫(yī)囑服用藥物等。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強。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里所有數據均由SPSS13.0數據分析軟件處理而得,計量資料用χ±s表示,差異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以P

2 結 果

兩組治療前的空腹血糖差別不明顯,治療后以研究組較低,有關知識掌握得更好,自我管理能力較強,見表1。

3 討 論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雖然臨床近年加強了對該病的防治措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對有關情況不了解,認為治療僅需藥物就足夠。2010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2],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應立即接受與糖尿病有關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的自我管理能力。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起源于心理行為治療的領域[3],是該類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常規(guī)項目之一。

“醫(yī)院社區(qū)聯(lián)動自我管理”模式是近年來興起的用于糖尿病管理的一種管理模式?;颊咄ㄟ^在綜合醫(yī)院的學習,較好的掌握了有關知識及操作技能,為患者在脫離醫(yī)護人員的監(jiān)督后的自我管理打下基礎;社區(qū)能對院外治療的患者進行監(jiān)督、指導;而患者又具備飲食、藥物、血糖監(jiān)測等自我管理的能力。故我們選擇治療前血糖差別不大的兩組在都行相同原則的個體化治療的情況下,一組使用“醫(yī)院社區(qū)聯(lián)動自我管理”模式行健康教育,一組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經一年的干預后,使用“醫(yī)院社區(qū)聯(lián)動自我管理”模式的一組患者的血糖明顯較低,對糖尿病有關知識的掌握明顯較好,且自我管理能力也較強。因此,“醫(yī)院社區(qū)聯(lián)動自我管理”模式是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 郭艷芳,劉晉洪,盧譚旺,等.深圳市寶安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效果評價[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3,27(6):68-70.

篇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287-01

高血壓作為一種慢性的終身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是高血壓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目前中國已有高血壓患者2億多,其中1.5億患者不知道高血壓是什么病或其血壓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1],如何使高血壓系統(tǒng)管理方案讓高血壓患者讀懂,提高知曉率,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課題。為了探討社區(qū)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對疾病的影響,我們在社區(qū)開展了高血壓自我管理教育,并對實施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社區(qū)內常住居民中經醫(yī)療機構明確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為干預對象。本文高血壓患者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齡54-88歲;其中干部10例,工人21例,無業(yè)19例;文化程度:大學本科以上5例,中專以上9例,初中以上20例,初中及以下水平16例;高血壓病病程1-12年。

1.2 納入標準 50例患者均符合臨床統(tǒng)一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即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

1.3 方法 將50例高血壓病人全部納入社區(qū)高血壓分級管理。定期接受由醫(yī)療專家和社區(qū)護士開展的知識講座和個體指導等形式的護理服務。主要調查病人在治療依從性、對高血壓及危險因素的認識程度和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的改變并進行效果評估。

2 影響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

2.1 患者缺乏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 調查顯示,我國有2/3的農民不知道正常血壓值,大多數人不知道高血壓的預防保健知識[2]。有些患者雖然能遵醫(yī)囑服藥,但仍保持原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積極運動、肥胖、飲食偏咸、吸煙、酗酒、熬夜等使降壓效果不滿意。

2.2 心理因素對降壓效果的影響 初次確診為高血壓病的患者,由于對高血壓病缺乏認識,對醫(yī)生的診斷不愿接受,表現(xiàn)為緊張、恐懼;有些患者在高血壓早期或癥狀較輕時忽視病情,不能定期就診,做相關的化驗檢查,當高血壓癥狀加重或心臟、腦等重要臟器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因檢查及治療花費較高時又易產生焦慮、易怒心理。

2.3 不能堅持監(jiān)測血壓 大部分患者及家屬不知道怎樣測量血壓,也缺乏血壓監(jiān)測意識,由于血壓波動大,不穩(wěn)定而導致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4 藥物治療依從性差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需長期或終生服藥治療。因患者對單純血壓升高的危害認識不足,治療初期遵醫(yī)效果好,當血壓下降或癥狀好轉就自行停藥,自覺癥狀加重如出現(xiàn)頭暈、眼花時又隨意增加藥量或改變服藥時間。

3 干預措施

3.1 加強高血壓疾病知識教育 每月組織社區(qū)居民參加高血壓教育小課堂,我們將每次講座的重點內容進行提煉,印成宣傳材料發(fā)放給患者,在每兩次講座之間組織患者進行經驗交流,學習《高血壓自我管理手冊》,讓患者及家屬知曉治療高血壓要早期性、長期性、個體性[3]。①早期性:改變患者不利于心理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堅持運動、戒煙、限酒,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體重減輕、血壓下降,控制高血壓以減少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②長期性:通過藥物治療、飲食治療和適當運動力爭使血壓保持在正?;蜉^正常的水平,讓患者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③個體性:不同患者對降壓藥物敏感程度和作用的耐受性有差異,因此治療時,根據不同患者的病程進展、心理和合并癥綜合分析,選用降壓藥。

3.2 注重心理干預 對高血壓初發(fā)者多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當患者血壓下降明顯時給于鼓勵,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減輕精神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對病程長的患者除個體化的心理干預外,督促其定期復診、檢查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3 自我監(jiān)測血壓 通過自我監(jiān)測血壓可以使患者了解其血壓變化,提高用藥依從性,教會患者及家屬掌握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如測血壓前安靜休息5min、排空膀胱,測血壓做到定時間、定部位等,并做好記錄。

3.4 指導藥物治療用藥要充分考慮到治療的長期性和基層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給患者選用價格合理、治療效果好的降壓藥。指導患者堅持按時服藥不可隨意減藥、漏服,強調合理服藥的重要性和隨意停藥的危害,并講解降壓藥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不聽信廣告用藥。

3.5 運動干預教育患者堅持有氧運動,如慢跑、快走、散步、練氣功、打太極拳等,運動前做好熱身,多做深呼吸,注意勞逸結合,以保證充足睡眠。冬天不宜起床太早,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通過對高血壓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采取自我管理行為干預,糾正了患者對待疾病的態(tài)度,改變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高血壓知識知曉率,服藥依從率,血壓控制率,使血壓得到很好控制,同時醫(yī)療費用明顯下降,有效的自我管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也減少和延緩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陳愛軍,莊麗娜.高血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8):1809.

篇4

【關鍵詞】 社區(qū);老年糖尿??;飲食控制;信念;行為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2.099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持續(xù)加深,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數量逐年增多, 有調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可占28.7%[1-3]。臨床上治療此病時應注重飲食控制, 不斷增強患者的信念及行為依從性, 確?;颊卟∏榈玫饺婵刂?,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與患者生活質量[4-6]。此次實驗隨機抽樣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患者的一般情況、飲食控制方面的知識、信念、行為等方面情況進行分析總結, 現(xiàn)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此次實驗整理了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社區(qū)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體檢資料共537份, 共檢出血糖超標的目標人群421例, 隨機抽樣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200例患者中女103例, 男97例;患者年齡60~90歲, 平均年齡(80.36±5.71)歲;職業(yè)農民患者143例, 占71.5%;文化程度為小學或不識字患者126例, 占到63.0%;每月人均收入≤3000元的患者152例, 占76.0%, >3000元的患者48例, 占24.0%;198例患者看病報銷途徑均為城鎮(zhèn)職工社會醫(yī)療保險, 占99.0%;125例每年1次血糖監(jiān)測, 占62.5%, 32例經常監(jiān)測血糖, 占16.0%;154例不知道最近血糖值, 占77.0%。

1. 2 方法 此次實驗發(fā)放本院自擬的糖尿病飲食控制知信行調查問卷200份, 回收200份, 回收率為100.0%;目標人群均為老年人, 文化水平偏低, 閱讀能力不強, 以現(xiàn)場答卷(個別代答卷)的現(xiàn)場回收方式進行調查, 同時做了相應的??企w檢[2]。

1. 3 判斷標準 本院自擬的糖尿病飲食控制知信行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與糖尿病飲食控制知識, 共23個問題, 答對問題個數>16為優(yōu)秀, 8~16為良好, 60為依從性優(yōu)秀, 48~60為依從性良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 1 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相關知識了解情況 200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相關知識了解情況調查結果:糖尿病飲食控制知識掌握程度優(yōu)秀50例、占25.0%, 良好70例、占35.0%, 較差80例、占40.0%。>80.0%(160/200)的患者對三大營養(yǎng)成分攝入量占總熱量比例、理想體重計算、食品交換法、脂肪是否指肥肉及無糖食品等方面問題表示不知道或不了解;>50.0%(100/200)的患者表示飲食控制僅需控制主食;>67.0%(134/200)的患者表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49.0%(98/200)的患者表示飲食療法即饑餓療法;>40.0%(80/200)的患者表示多吃零食對病情無影響;>67.0%(134/200)的患者表示無糖食品并不會影響到自身的血糖。

2. 2 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態(tài)度與行為情況 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態(tài)度與行為情況調查結果:110例抽煙, 占55.0%, 90例不抽煙, 占45.0%。態(tài)度、行為依從性優(yōu)秀37例、占17.5%, 良好98例、占49.0%, 較差65例、占32.5%。>68.0%(136/200)的患者表示糖尿病飲食方案過于復雜繁瑣, 未能認真的執(zhí)行飲食方案;僅7.0%(14/200)的患者表示有過正規(guī)飲食療法教育;>75.0%(150/200)的患者表示家屬支持糖尿病飲食療法;僅12.0%(24/200)的患者表示覺得自己嚴格執(zhí)行了飲食療法。

2. 3 不同學歷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知識、信念、行為情況比較 未上過學的老年患者飲食控制知識得分為(8.31±4.13)分, 低于小學及以上學歷老年患者的(10.02±3.27)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屬不同因素造成的胰島素缺乏或者周圍組織抵抗胰島素, 導致人體內的糖、蛋白質、脂肪代謝出現(xiàn)異常情況, 患者多見慢性高血糖類疾病, 若人體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的狀態(tài)下, 則極易造成人體各大系統(tǒng)出現(xiàn)慢性進行性病變或者損害, 從而出現(xiàn)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 同時引發(fā)功能缺陷或是衰竭, 導致患者失去勞動能力或是勞動能力減弱[4, 7-11]。

臨床上對此病的治療多選擇綜合療法, 包括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健康教育、血糖監(jiān)測這五個方面, 飲食治療對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及并發(fā)癥預防意義重大, 屬綜合治療的基礎療法, 不過患者均需長時間控制, 并認真執(zhí)行每項治療方案, 確保自身病情得到全面控制, 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 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2-16]。此次實驗整理了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社區(qū)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體檢資料共537份, 共檢出血糖超標的目標人群421例, 隨機抽樣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結果顯示:糖尿病飲食控制知識掌握程度優(yōu)秀50例、占25.0%, 良好70例、占35.0%, 較差80例、占40.0%, 可見糖尿病飲食控制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優(yōu)秀的少, 掌握程度較差的偏多。態(tài)度、行為依從性優(yōu)秀37例、占17.5%, 良好98例、占49.0%, 較差65例、占32.5%, 可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態(tài)度與行為優(yōu)秀者少, 良好、較差者多, 只有7.0%的患者接受過正規(guī)飲食療法教育, 同時盡管多數患者家屬支持飲食療法, 但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又與患者自身的因素息息相關。未上過學的老年患者飲食控制知識得分低于小學及以上學歷老年患者,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知識、信念及行為依從性情況欠佳, 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正確指導, 以便有效提高患者的飲食控制知識、信念及行為依從性水平。

參考文獻

[1] 沈露, 王倩, 潘士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調查.醫(yī)學研究生學報, 2012, 25(3):286-287.

[2] 王麗, 張俊蕾.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因素分析.護理學報, 2012, 19(4):39-42.

[3] 馬麗, 任潔瓊, 姚麗, 等.銀川市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情況.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6(14):3558-3559.

[4] 劉薇薇, 王媛媛, 郝東惠, 等.社區(qū)糖尿 病患者自我管理狀況的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 16(16):1862-1864.

[5] 蘇真芳, 蔡樂, 崔文龍, 等.昆明地區(qū)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響因素研究.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3(8):40-43.

[6] 姚麗, 尹玲, 李璞, 等. 銀川市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知識、信念及行為現(xiàn)狀的調查. 中國老年學, 2011, 31(4):665-666.

[7] 李瑩, 周剛, 朱寶玉, 等. 河南省城市社區(qū)慢性病監(jiān)測網絡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知識、信念、行為現(xiàn)狀.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7, 15(6):580-581.

[8] 齊麗. 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 中國老年學, 2011, 31(20):4013-4014.

[9] 周曉琴, 高茹. 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對飲食知識掌控情況的調查分析. 醫(yī)學信息, 2015, 28(7):268-269.

[10] 徐輝. 社區(qū)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效果評價. 東南大學, 2010.

[11] 李士貞, 楊寶成, 王美芹. 社區(qū)個體化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的影響. 河北醫(yī)藥, 2013(24):3823-3824.

[12] 于平平. 長沙市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應對方式、健康信念與其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研究. 中南大學, 2009.

[13] 黎海凌, 莫承科, 謝小妃, 等. 社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用藥“知-信-行”教育的效果分析. 中國藥事, 2016, 30(5):505-511.

[14] 鄭淑君, 成守珍, 姜燕, 等. 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與生活行為方式依從性的影響因素.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07, 16(5):401-403.

[15] 華琴. 對某社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服藥依從性調查分析.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09, 16(11):92-93.

篇5

關鍵詞:慢性?。粌和?;疾病管理

兒童慢性病已成為全球廣泛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慢性病不僅對兒童自身造成極大的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家庭功能正常運轉。因此,對慢性病兒童的疾病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閱讀大量相關文獻,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慢性病兒童的疾病管理現(xiàn)狀和管理行為進行探究,以尋求目前國內外在兒童疾病管理上最為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為兒童慢性病系統(tǒng)管理提供借鑒。

1兒童慢性病現(xiàn)狀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著醫(yī)學模式轉變,"健康危險因素"評價的方法開始應用于慢性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定量研究中[1],但大量的研究報道均已成年慢性病患者為主,而慢性病兒童的相關研究較少。上世紀80年代,西方發(fā)達國家中期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兒童慢性病患病率為10~20%[2],至2005年已經升到20~30%,其中美國約31%的兒童患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慢性病[3]。近年來,我國兒童慢性病的患病率和發(fā)病率在逐漸上升且慢性病低齡化日益顯著,2002年我國學齡兒童中,糖尿病患者達59萬人,血脂異常者達563萬人,高血壓患者達1700萬人。15~17歲少年中,高血壓患病率達7%,糖尿病患病率為2.3%,血脂異常率為2.2%[4]。國內各地的研究表明肥胖和糖尿病是慢性病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另外據國際肥胖專家工作組提供的數據以及WTO的疾病負擔報告,目前全球兒童超重率接近10%,肥胖率為2%~3%[5],而肥胖兒童患高血壓、血脂紊亂癥和高胰島素血癥的風險分別是非肥胖兒童的4.5倍、7.1倍和12.6倍[6]。據預測,到2015年全球范圍內大約6.23億5歲以下兒童和12億5~14歲兒童將患有慢性病[7]。

2疾病管理概念及模式

美國疾病管理協(xié)會(DMAA)指出:疾病管理是一種通過整合性醫(yī)療資源的介入與溝通來提高患者自我照護效果的照護系統(tǒng)。疾病管理的目標是達到健康照護體系的快速整合、保障健康照護產生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則、改善健康照護咨詢系統(tǒng)、增加健康照護提供改善品質的動機、推行醫(yī)療資源利用審查的觀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8]。慢性病管理的實質是三級預防工作的具體落實,即疾病前的病因預防,疾病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和治療,預防殘疾和死亡,綜合康復和護理[9]。

3慢性病兒童疾病管理現(xiàn)狀研究

3.1 慢性病兒童社會管理 在國外,特殊保健需求服務中的個人服務通過醫(yī)療團隊合作對患兒及其家庭進行連續(xù)性的護理支持,使患兒比其他普通孩子更容易得到醫(yī)學專家和保健醫(yī)生的訪問,對潛在的健康威脅進行干預和監(jiān)測,并專門為慢性病患兒及家庭設立網絡機構,提供各種信息和網絡交流,以提高護理治療的依從性,形成良好的慢性病管理[10]。目前,我國慢性病管理的工作重點已從治療為主轉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實現(xiàn)衛(wèi)生發(fā)展重點和方式的轉變。但我國慢性病衛(wèi)生服務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慢性病兒童的管理需求,還需要更多的政府經費支持與有效的管理模式,來解決我國醫(yī)療服務提供與衛(wèi)生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

3.2慢性病兒童醫(yī)院管理 在國外有專門針對兒童慢性病的疾病管理機構,其中兒科哮喘疾病管理項目的調查研究中顯示,參加衛(wèi)生服務項目的兒童與沒有參加的相比住院率減低了34%,急診率降低了8%[11]。我國大多數醫(yī)院對慢性病患兒實行以治療為主,形成醫(yī)生為主導,父母為輔助作用及慢性病兒童為被動的治療模式。近年來對院內慢性病兒童的管理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善。在我國部分社區(qū)針對慢性病兒童的疾病管理,醫(yī)護人員及科研人員已經開展對慢性病患者及其父母的干預性研究,并對其提供免費健康咨詢服務和健康教育講座,有的社區(qū)醫(yī)院通過檔案記載,對慢性病患兒定期進行家庭訪視并建立檔案跟蹤系統(tǒng),以便醫(yī)護人員對患兒的家庭進行定期跟蹤治療,及時解答疑問。有關研究表明通過健康教育、幫助家庭建立支持網絡及定期隨訪是對慢性病進行護理干預的主要措施[12]。

3.3慢性病兒童家庭管理 外國學者Knafl提出了家庭疾病管理的5種模式,即TAESF理論(Thriving樂觀、Accommodating適應、Enduring忍耐、Struggling矛盾及Floundering悲觀),并且提出這種家庭管理模式是隨著時間推移,及家庭成員疾病進程而改變的,其變化的目的是使疾病對家庭生活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大程度[13]。

國內研究證明[14],和諧的家庭氣氛能讓孩子在與家人、同學的交互過程中產生安全感,增強慢性病患兒的自我意識,有利于慢性病兒童的疾病管理。目前家庭病床服務模式、個案化家庭管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我國已經開展。但是我國的慢性病患兒家庭管理仍然沒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大多數的研究只是針對影響慢性病兒童家庭影響因素進行探討。

3.4慢性病兒童自我管理 我國相關學者[15]研究指出,對慢性病患兒進行適時適當的健康教育及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可以明顯的提高慢性病兒童的自我管理水平。然而我國在兒童、青少年領域開展的自我管理甚少,特別是自我管理的問卷編制、測量評估等方面還是比較匱乏。

4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慢性病防治方案和規(guī)范化的組織管理還在完善之中,慢性病兒童的預防和控制是今后一個時期衛(wèi)生工作的重點。兒童慢性病的疾病管理不單單是需要社會、家庭、醫(yī)護人員、個人進行干預,而是需要一個整體的共同努力來實現(xiàn)"人人參與、人人享有 "的防治策略,以提高慢性病兒童的管理水平及生活質量。因此,筆者認為首先應建立兒童慢性病完整的醫(yī)療服務體系。①兒童慢性病的管理要做到預防與治療相結合,照護與干預相銜接,使家庭、個人和社會達到平衡,促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②應通過家庭的有效管理方式,使患兒更快地適應家庭社會生活以改善慢性病兒童的生活質量。③應挖掘慢性病兒童優(yōu)勢品質,加強克服困難的自我能力。④應提升醫(yī)護人員的整體素質,更好的服務于慢性病兒童。

參考文獻:

[1]錢運梁,劉秀榮.從健康危險因素的內涵和評價看健康管理的實質[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3):256-258.

[2]Mallander JL,Vami JW.Effects of pediatric chronic physical disorders on child and family adjustment[J].Child Psychist, 1998,39(1):29-46.

[3]Yeo M & Sawyer S.Chronic illness and disability[J].BMJ,2005,330:721-723.

[4]宋克薇.慢性病兒童心理彈性保護性因素的探索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

[5]甘仰本,蔡軍.兒童肥胖癥的流行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3):292-294.

[6]孔靈芝.我國兒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現(xiàn)狀與預防[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3,24(5):428-432.

[7]Judson.Global childhood chronic illness[J].Nurs Admin Q,2004,28(1):60-66.

[8]陸西平,王乃弘.病案管理與疾病管理[J].臺灣醫(yī)屆,2003,46(10):51.

[9]闡玉英,張莉."以家庭為中心"慢性病兒童的健康管理[J].江蘇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3,24(6):277-278.

[10]郭岸英.慢性病保健模型在社區(qū)常見慢性病疾病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1.

[11]夏慧,李海濤.疾病管理國際應用現(xiàn)狀的探討[J],醫(yī)學與哲學,2007,28(15):27-31.

[12]萬學英,高英麗,李娟,等.不同人口學特征的慢性病患兒家屬感受的差異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6):60-62.

[13]方淑榮,謝桂英.慢性病兒童心理健康及家庭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7):3985-3986.

篇6

【關鍵詞】 健康行為; 行為干預; 慢性腎臟病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91

我國慢性腎臟病(CKD)形勢嚴峻,發(fā)病率較高。與其他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相比,慢性腎臟病表現(xiàn)的更為隱匿,起病時沒有明顯癥狀,病情慢性進展逐漸加重,許多患者開始就醫(yī)時就已經發(fā)展成為腎功能衰竭(尿毒癥)。而慢性腎臟病的知曉率相對較低,相當一部分腎臟患者就診時已經是晚期。筆者所在醫(yī)院腎內科于2009年10月-2011年9月住院的Ⅰ~Ⅲ期腎臟病患者采取健康行為干預,取得了好的效果,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0月-2011年9月,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就診的符合Ⅰ~Ⅲ期慢性腎臟病診斷的143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根據2002年美國NKF公布的實踐指南[1]診斷為慢性腎臟病(Ⅰ~Ⅲ期的患者)且思維正常,能夠進行口頭及書面交流的患者。本組患者男79例(55.2%),女64例(44.8%);年齡:31~75歲,平均(40.5±3.6)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學歷41例(28.7%),高中、中專學歷59例(41.3%),初中以下學歷43例(30.1%);付費方式:省醫(yī)保25例(17.5%),市醫(yī)保36例(25.2%),新農合80例(55.9%),其他2例(1.4%)。

1.2 方法 采用多種形式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

1.2.1 腎友會 腎友會教師團隊由腎病科??漆t(yī)師4人、腎病科??谱o士8人、營養(yǎng)師1人、心理指導教師1人及負責動態(tài)報道培訓教育情況的通訊員1人組成。每年2次。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疾病發(fā)展情況及健康行為遵循情況,促進患者之間的交流,從而形成支持感,歸屬感。

1.2.2 健康教育課堂 每周1次集體講課,向每位患者及家屬系統(tǒng)地介紹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預防幾個不同階段的注意事項,使他們了解CKD的相關知識,常見健康知識問題及對策,主要實驗結果及治療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有哪些誘發(fā)因素,營養(yǎng)學的知識,情緒對疾病的影響等。使患者能認識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癥狀,合理飲食,正確用藥,能說出尿常規(guī)、腎功能、電解質檢查結果及意義,進行心理調控,保持心情愉快,強調建立健康行為的重要性。每次專題講座結束后,醫(yī)護人員利用30~45 min接受患者的咨詢及個別的輔導。在咨詢過程中,患者可以和授課者近距離接觸.從而增進了醫(yī)患關系,建立信任感。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消除其抵觸情緒,使他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減輕或避免腎功能的進一步惡化。

1.2.3 電話隨訪 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者的狀況和自我感覺,認真聽取患者的反饋信息,并對相關疑問進行解答,鼓勵患者按時服藥、控制飲食,督促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復查。

1.3 療效評定標準 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后評價患者慢性腎臟病知識及健康行為的遵循情況。慢性腎臟病健康行為調查表共29個項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每個項目的得分范圍是1~5分,總分范圍是29~145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行為水平越高。該調查表分4個維度:(1)生活方式,11個項目,計分范圍11~55分;(2)軀體活動,6個項目,計分范圍6~30分;(3)治療方面,6個項目,計分范圍6~30分;(4)社會心理,6個項目,計分范圍6~30分。問卷預實驗克朗巴赫α系數為0.89。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錄入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配對t檢驗,P

2 結果

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行為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高于教育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腎臟病知識 CKD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近年有關資料表明,CKD的發(fā)病率、患病率明顯上升,因此,加強和改善CKD的防治,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醫(yī)療問題[2]。由于人們對腎臟疾病的了解很有限,還有一些錯誤觀念,如吃什么補什么等,同時腎臟自身特有的代償機制導致腎功能早期受損時并無明顯的癥狀,導致貽誤治療。在接受治療時,因為對腎臟的知識了解不夠,對治療產生疑惑。通過知識的教育,使患者較全面的掌握腎臟病相關知識,避免因知識缺乏和認識誤區(qū)而導致的并發(fā)癥,也為提高健康行為能力提供保障。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慢性腎病患者知識水平[3],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調動患者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3.2 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行為能力 健康行為疾病是三級預防的新途徑,是通過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手段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積極性。由于慢性腎病病程長,病情容易反復發(fā)作,治療中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及疾病導致患者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慢性病中患者的健康行為顯得尤其重要[4]。目前,我國慢性病患者健康行為項目在腎病方面主要應用于終末期腎病患者的替代治療,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移植[5]方面,對于通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行為生活方式研究較少。

本研究表明,通過為期1年的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患者在生活方式、運動、用藥、自我監(jiān)測、社會心理管理各維度及健康行為總分方面均較教育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患者建立健康的行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以學習者為中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達到知識、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健康行為管理。通過教育患者可以對飲食、用藥、生命體征的觀察,標本的留取、相關檢驗指標有所掌握,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本研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如腎友會、教育課堂、電話隨訪,從院內到院外,講座與交流相結合,學習與娛樂相結合,既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教育,更重視患者的參與和反饋,強調患者在疾病治療和護理中的重要性,強調患者維護自身機體平衡的重要性,從而充分調動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更好控制病情。

綜上所述,CKD是一種慢性病,目前不能根治,需終身治療。實施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水平,使患者掌握CKD的知識,做到合理飲食,正確用藥,自我監(jiān)測,進行心理調節(jié),從而更好地管理疾病,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諶貽璞.腎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2] 陳香美.臨床診療指南腎臟病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

[3] 曹鍵,吳一帆,傅立哲,等.健康教育對慢性腎臟病患者飲食知識掌握程度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1A):3636-3638.

[4] 林劍珊,黃燕林.腎病綜合征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9,38(1):91-92.

篇7

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貴州省貴陽市550002

【摘 要】目的:探討糖尿病住院病人宣傳教育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的方式對我科糖尿病住院患者進行集體或者個別宣傳教育,從而使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醫(yī)護的診療及護理工作,旨在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臨床療效以及出院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結果:對住院患者積極的糖尿病宣傳教育,能使患者增加對糖尿病的認識,從而加強病房患者的管理及患者自身的自我管理,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的波動,延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結論:糖尿病宣傳教育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糖尿病;宣傳教育

糖尿病是一組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的代謝性內分泌疾病,分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兩類。前者占絕大多數,有遺傳傾向。為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質量,預防和推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除了基礎治療和飲食以及藥物等治療外,健康宣傳教育也是治療糖尿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臨床工作中,糖尿病宣教成為護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內容。此文章是對我科近4年來的糖尿病宣傳教育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具體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糖尿病住院患者及其家屬。

1.2宣教方法

采取舉辦糖尿患者學習班、小講座、電話隨訪、宣傳欄、糖尿病手冊等形式進行糖尿病宣傳教育。

(1)舉辦糖尿患者學習班:針對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情況,我科定期舉行糖尿病免費學習班,每年世界糖尿病日還為患者舉行較大型的免費活動,宗旨是讓患者了解糖尿病,認識糖尿病,更是讓糖尿病患者身邊處處有關心處處有溫暖。這樣才能夠讓患者有效的合理飲食、合理運動、規(guī)范藥物治療、自我血糖檢測、自覺學習糖尿病基礎知識,這是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宣傳教育的最主要方法。

(2)小講座及交流:入院期間,患者來自不同的地域,家庭,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健康狀況等因素,我科采取小講座形式的宣傳教育,從而使患者易于理解、接受。另外,我們邀請患者與患者之間進行交流,分享治療過程的體會和感受。

(3)自我技術操作:如部分糖尿病患者予以胰島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住院期間,皮下注射胰島素基本上是有護士完成。

但患者出院以需要自我或者家屬幫助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因此,胰島素注射的技術操作是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內容?;颊咦≡浩陂g,我們采取當面講解和示范,并監(jiān)督患者親自操作,直到掌握為止。并指導患者樹立無菌觀念,必須進行無菌操作,避免各種感染的發(fā)生。另外,還有血糖儀的使用、胰島素的保存、血糖的自我監(jiān)測等等。

(4)隨訪:凡是入住我科的糖尿病患者,患者出院以后,我們要求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對于年輕糖尿病患者,要求血糖嚴格控制達標,著重指導飲食、運動情況及血糖的監(jiān)測;對于糖尿病并并發(fā)癥的患者,則要求定期到醫(yī)院積極治療,積極控制并發(fā)癥的進一步發(fā)展。

(5)圖文宣傳:我科制備糖尿病宣傳手冊,宣傳欄,給病人營造一個學習的環(huán)境。

2結果

3年來,我科接受糖尿病宣傳教育的人數多達5000余人,另外還有糖尿病健康咨詢、電話隨訪等。接受糖尿病宣傳教育前后相比較,糖尿病臨床護理過程中實施宣傳教育對穩(wěn)定血糖水平有積極作用,患者依從性得到改善,提高了低血糖的認識及自救能力,較好地遵從醫(yī)囑等等。

3討論

糖尿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大家都很關心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預計到2025年糖尿病患者將增加至3億[2]。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生性疾病,其治療過程非常漫長,當然離不開患者及其家屬與醫(yī)護人員密切配合。然而,糖尿病宣傳教育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對糖尿病的認識,是糖尿病綜合治療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崔玉梅等[3]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教育對控制血糖效果顯著,通過糖尿病宣傳教育以后,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增強,從而有利于減少糖尿病的患病率、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病死率。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臨床護理過程中實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質量[4,5]。

總之,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糖尿病宣傳教育的開展,使糖尿病患者的自身認識及管理得到的提升,克服了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疾病的治療和控制,維持血糖的穩(wěn)定,能有效控制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陳佩玲,江麗珠.社區(qū)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治療效果評價[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5,32(4):315-316.

[2]WTO:TheWordHealthReport.Word HealthOrganizationGeneva1998.

[3]崔玉梅,陽美珍.糖尿病患者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右江醫(yī)學.2010,28(4):151.

篇8

[關鍵詞] 呼吸功能;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肺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6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9-207-04

Effects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o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life qu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

CHEN Yuansheng LIAO Jinmei WANG Liming

Internal Medicine,Nanxiong People's Hospital,Nanxiong 512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on pulmonary function and life qu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chronic emphyse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analyzed.Among them,a total of 80 patients conformed to the standard in the paper.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arity of the end admission numbers.The odd number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providing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and the even number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providing systematic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on the basis of intervention of control group.The lung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and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changes of life quality after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lated indexes of lung function including vital capacity, expiratory volume,expiratory flow rate and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6min walking experimental dist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Respiratory functio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Pulmonary function;Life quality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1]。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將進一步發(fā)展為肺心病或呼吸衰竭,致使患者的活動耐力下降,日?;顒又饾u減少,最終脫離社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2-3]。因此控制COPD病情發(fā)展,緩解臨床癥狀,促進其肺功能康復日益受到醫(yī)學領域的廣泛重視。以往基層醫(yī)院對接診的COPD多采用藥物控制,雖可有效緩解其癥狀,但尚未出現(xiàn)特異性根治的藥物[4]。有學者經過研究后認為[5],采取正確的護理功能鍛煉能夠幫助COPD患者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進而控制肺功能損害的進展?,F(xiàn)就呼吸功能訓練對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深入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1)所選患者均符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7年頒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OPD)診治規(guī)范》標準[6]。(2)經治療病情穩(wěn)定(處于緩解期)患者。(3)年齡≥60歲。(4)具有正常的學習認知能力。(5)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2)智力障礙、精神異常及長期臥床患者。(3)伴有影響運動的骨關節(jié)病、腫瘤、結核疾病者[7]。

將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接收并符合上述納入標準的80例COPD患者,根據住院號奇偶數分為對照組(奇數者)與觀察組(偶數者),每組40例,對照組一般資料:男28例,女12例,年齡62~75歲,中位年齡68.5歲,病程1年~16年,平均(8.56±4.2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2例。觀察組一般資料:男26例,女14例,年齡61~74歲,中位年齡67.5歲,病程2.5年~18年,平均(8.93±4.5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7例,大專及以上3例。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所得數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分組方法、實驗項目均已獲得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相同的治療措施,如抗感染、糾正電解質紊亂與氧氣吸入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對癥支持療法,輔以臨床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用藥指導、疾病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導等等。為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護理中另外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具體方法為:(1)成立COPD康復治療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接受專業(yè)訓練,熟練掌握COPD相關知識及康復鍛煉技巧。對患者進行健康評估后,根據個體情況制訂鍛煉計劃,患者住院期間對其進行一對一的呼吸功能鍛煉教育,直至其完全掌握并適應,出院后定期電話隨訪,并預約回院復查的時間。(2)具體實施:①有效呼吸法:指導患者正確的呼吸方法,第一種縮唇呼吸,囑患者經鼻吸氣閉緊嘴口,再將口唇縮成吹口哨狀慢慢吐氣,注意收腹,保持呼氣與吸氣時間比為2∶1,呼氣流量以能夠將距離15~20cm的蠟燭火焰無法吹滅為準;第二種腹式呼吸,指導患者選擇合適,如坐位或平臥位,初始訓練者一般取半臥位,兩膝稍屈曲呈30°,放松腹肌,兩只手分別平放于胸前和上腹部,以限制胸部活動并強迫腹部活動,經鼻緩慢吸氣,松弛膈肌,腹部隆起,憋氣1~2s,然后撅嘴緩慢呼氣,呼氣時應見到腹部凹陷,而胸廓保持最小活動幅度或不動為準,重復1min,休息2min[8]。②降低氧耗:進行一些短距離行走,吸氣時走2步,呼氣時走4步;或做上下樓梯運動,上樓梯時站著吸氣,呼氣時盡量上2個臺階。③訓練有效呼吸功能:可采用擴胸運動、轉體運動、體側運動、啞鈴操等活動方式。④減輕氣喘:可指導患者進行提肩運動、胸肌鍛煉、肋間肌鍛煉等運動,根據患者的最大耐受量選擇合適的呼吸功能鍛煉[9]。以上訓練每次1h,每日1次。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肺功能變化情況,采用肺功能測量儀測量其肺活量、呼氣量、呼氣流速、呼氣峰值流速等相關指標,并對其進行6min步行實驗,距離越長者活動能力越優(yōu)[10]。(2)采用臨床常用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價量表來評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表中內容包括疾病認知、用藥依男?、情绪管理及苫罟芾淼?項內容,每項分值為0~25分,得分高者自我管理越優(yōu)[11]。(3)采用上海醫(y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蔡映云教授所制定的生存質量評分表[12],于治療后進行評定。問卷內容共分為4類:日常生活能力、社會活動能力、抑郁癥狀、焦慮癥狀,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將所有項目評分相加為總分,將總分除以項目數為總均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相關指標恢復情況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狀況均有所好轉,但觀察組肺活量、呼氣量、呼氣流速以及呼氣峰值流速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6min步行實驗距離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干預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觀察組自我管理能力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 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促進COPD患者堅持鍛煉的相關護理措施

在提供針對性呼吸功能鍛煉的同時,還應提供科學的護理干預指導,包括:(1)健康教育:呼吸康復訓練需要長期堅持,但部分患者出院后缺乏醫(yī)護人員看管,遵醫(yī)行為大大降低,沒有真正認識到呼吸康復鍛煉對自身疾病的積極意義[13]。因此護理人員應擔任其健康宣教的重要職責,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掌握COPD的診治、康復以及護理新進展,對重點內容進行反復宣教,以保證宣教質量[14]。同時也要注意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如指導患者戒煙戒酒;保持呼吸道衛(wèi)生的方法:①合理飲食,宜進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纖維素食物,不宜過飽,盡量少食多餐[15];②改善廚房環(huán)境,定時開窗通風,注意保持空氣溫濕度適宜,避免進入人多的公共場所,以減少有害物質對有害物質的刺激。有學者認為[16-17],積極有效的健康宣教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2)心理護理:由于COPD患者病程較長,體質量變差,加上昂貴的醫(yī)療費用,使其難免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為堅持訓練增加難度。因此護理人員應將心理護理貫穿于呼吸功能鍛煉的全過程,通過暗示法、支持法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培養(yǎng)耐心,學會自我調節(jié)情緒,不斷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從而真正達到延緩疾病發(fā)展,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18]。

3.2 呼吸功能鍛煉對COPD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本研究通過縮唇呼氣法可有效增加呼吸道內壓,延長呼氣流速,便于肺泡內氣體排空;而腹式呼吸法能夠幫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呼吸方式,減少不協(xié)調呼吸,兩種呼吸方式均能提高機體潮氣量與肺泡有效通氣量,降低功能殘氣量及呼吸頻率,改善吸入氣體分布不均狀態(tài)和低氧現(xiàn)象[19]。邵燕兒等[20]在研究中表明呼吸功能鍛煉能使吸氣肌肉得到鍛煉,進而增加肺活量,促進肺功能的康復,可作為防止病情惡化的有效防治措施。本研究結果提示:實施呼吸功能鍛煉的觀察組其肺功能、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質量水平均優(yōu)于行常規(guī)康復護理措施的對照組,與上述學者研究結論相符。

總結得出,呼吸功能鍛煉是影響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患者與醫(yī)護人員須予以高度重視。而持續(xù)改善并提升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需要綜合干預,如健康教育、營養(yǎng)指導以及心理護理等,通過連續(xù)、全程的護理干預,全面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戴晴霞,趙寶英.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因素[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16):56-58.

[2] 黃玉琴,于海霞,徐艷芬,等.呼吸功能鍛煉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癥狀的作用[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0):2778-2779.

[3] 張興菊,何興中,何林巖,等.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護理中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5,15(3):88-89.

[4] 黃孝玲,梁伍今,劉興山,等.呼吸功能鍛煉及飲食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4,15(5):334-340.

[5] 楊素花,張兵,鄭玉龍,等.社區(qū)護理干預對低體重指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148-151.

[6] 《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診治規(guī)范》編委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規(guī)范(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7,20(4):199.

[7] 任凱,章榮.肺功能訓練合并營養(yǎng)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穩(wěn)定期康復中的應用[J].四川醫(yī)學,2014,35(1):78-81.

[8] 易小萍,魏芳,李蕓,等.呼吸功能鍛煉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內感染的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5,27(1):29-31.

[9] 胡其秀,朱曉玲.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22):21-23.

[10] 張婷雅,趙楠.三主體雙軌道交互式護理干預模式在空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6,30(28):3479-3482.

[11] 徐巧英.三位一體教育管理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病情控制水平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36):4454-4456.

[12] 蔡映云,梁永杰,汪仲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質量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1997,12(6):241-245.

[13] 沈曼玲.呼吸功能煉對緩解期COPD老年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07,18(9):59,116.

[14] 凌云.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影響[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6,32(9):122-124.

[15] 陳玉蘭,曹志媛,夏繼平,等.針對性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10):174-175.

[16] 姜艷.舒適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7):203-204.

[17] 劉麗.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8):226-227.

[18] 徐春燕.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循證護理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483-2484.

[19] 沈曼玲.呼吸功能鍛煉對緩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7,14(5):54-55.

篇9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219-02

“專科護士”是在護理專業(yè)化進程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高級臨床護理工作者[1-2],隨著診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醫(yī)學分科的日益細化,為了提高護理質量,護士需對不同??七M行深入學習,從而在某一領域里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水平和特長,能獨立解決該專科在護理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并能指導其他護士的工作,承擔起同行和病人的咨詢者、指導者、管理者、研究者、協(xié)調者等角色[3-4]。糖尿病??谱o士就是其中之一,其工作范圍涉及醫(yī)療、護理、患者三方面[5],尤其在糖尿病預防、治療、護理、科研、管理等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為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減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筆者作為一名糖尿病專科護士做了以下工作,下面是我們在工作中的一些體會,與大家一起探討。

1 糖尿病??谱o士角色

1.1 科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實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有計劃性、制度化的工作,把握好每一鐘,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順利完成,因此,工作必須要有一個周詳的計劃。筆者在擔任糖尿病??谱o士期間,每月在科內舉行糖尿病治療和護理新動向等業(yè)務學習和護理查房,規(guī)范教育和技術操作流程;每天上午開設糖尿病??谱o理門診,每周一次護理會診,二次小組教育等。在醫(yī)院護理部的指導下制訂、修改、完善糖尿病護理常規(guī)和規(guī)范技能操作流程,讓其他科室和本科室護理人員依據護理常規(guī)規(guī)范護理服務。根據糖尿病教育規(guī)范化原則,并修訂、完善和實施糖尿病患者教育材料,使教育規(guī)范化、標準化,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通過臨床護理實踐,發(fā)現(xiàn)新證據進行循證護理研究,旨在豐富護理知識體系和改進護理實踐。作為糖尿病??谱o士對臨床護理的新理念進行解釋、應用和效果評價,并參與多學科合作性研究。

1.2 成立糖尿病專業(yè)護理小組在護理部及護士長的幫助下我院成立了糖尿病專業(yè)護理小組。設立組長、秘書、核心成員和糖尿病聯(lián)絡護士,糖尿病聯(lián)絡護士是糖尿病??谱o士與普通臨床護士之間提供糖尿病專業(yè)信息的護士[6]。由于糖尿病患者住院遍及全院各個臨床科室,住在非糖尿病科的患者得不到專業(yè)的指導而影響對疾病的恢復及護理質量,為提高非??谱o士的糖尿病知識水平,擴大及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范圍和質量,使住在非糖尿病??频奶悄虿』颊吣艿玫綄?浦笇АL悄虿I(yè)護理小組,其入選要求及條件:從事臨床護理工作5年以上,護師或以上職稱,大專學歷或以上,并熱衷于糖尿病健康教育,責任心強,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自愿報名,經病區(qū)護士長、科護士長同意后上報護理部,最后由護理部批準進行培訓和考核。培訓內容包括糖尿病的基礎概論、飲食和運動療法、降糖藥物的應用及注意事項、糖尿病專業(yè)技能的操作、低血糖的診斷和處理流程、急慢性并發(fā)癥的診斷和處理流程、胰島素泵和動態(tài)血糖儀的臨床應用和注意事項等。經培訓考核合格后任命為糖尿病聯(lián)絡護士。他們分散在全院各科室,為了能有效地發(fā)揮他們的作用,制定了相應的工作職責,將糖尿病護理的先進理念及先進技術應用到臨床護理實踐中,為所在病區(qū)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專業(yè)指導,定期向??谱o士反饋患者的意見或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協(xié)助??谱o士管理糖尿病患者,參與糖尿病護理科研等。促進全院糖尿病護理質量的提高。

1.3 開展形式多樣的糖尿病教育

1.3.1 糖尿病患者的個案管理 每周參加內分泌科主任查房,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診療方案,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參加醫(yī)療的業(yè)務講座,了解國內外最新專科發(fā)展動態(tài)。對一些疑難或特殊病例給予個案跟蹤護理,全面評估患者的代謝指標,制定個體化護理及教育計劃,組織實施并及時做出效果評價,隨時調整護理及教育計劃,重點指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識、用藥及并發(fā)癥的防治。

1.3.2 小組教育 住院患者每周舉行三次、每次一小時的糖尿病小組教育課,把共性的問題通過課堂形式講解,運用多媒體和看圖說話的形式進行教學,以患者提問主動學習為主,由淺入深,講解與討論結合,進行答疑。

1.3.3 大型課堂教育與糖尿病病友聯(lián)誼會 每月開展一次大型糖尿病健康知識講座,以及利用糖尿病日等舉行糖尿病病友聯(lián)誼會,為了提高患者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開展知識問答,有獎競答、互動、病友相互提問、共進治療餐、發(fā)放糖尿病宣教資料,活動由醫(yī)生和糖尿病??谱o士共同完成,通過電話、寄信、登報、網站等途徑廣而告之。同時發(fā)放各種教育資料等。

1.4 護理查房與護理會診

糖尿病專業(yè)護理小組成員對所在病區(qū)的特殊、疑難病例發(fā)出轉診單,邀請?zhí)悄虿?谱o士會診,或??谱o士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護理查房,指導臨床護士計劃及實施護理方案,加強與醫(yī)生的合作,及時反饋意見,加快病情的控制。

1.5 門診教育與隨訪管理

我院開設糖尿病教育門診,主要為糖尿病患者及相關人員提供持續(xù)的隨訪與咨詢,提供一對一的個體化教育,以及解讀各種化驗單結果,解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等。患者的來源主要有內分泌科醫(yī)生、糖尿病聯(lián)絡護士及其他科室的轉介,包括出院后的患者、看到宣傳資料主動要求咨詢的患者等。同時建立糖尿病患者檔案,幫助患者制訂自我管理計劃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落實糖尿病的非藥物治療,對糖尿病患者進行不同階段的糖尿病??平逃托睦碇С?,真正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延緩并發(fā)癥發(fā)生。

1.6 社區(qū)合作,開展社區(qū)延伸服務

以糖尿病為突破口,展開健康教育、雙向轉診、糖尿病監(jiān)控等社區(qū)延伸服務,定期下社區(qū)開展專項糖尿病防治服務工作,幫助組建社區(qū)糖尿病專病護理團隊,開設糖尿病綜合防治和護理技術培訓課堂,接受社區(qū)護士的短期培訓,定期開展學術活動,規(guī)范社區(qū)糖尿病管理,提高防治水平。在醫(yī)院和社區(qū)之間建立并形成聯(lián)動、互補機制。

2 體會

2.1 創(chuàng)新護理服務,提高護理滿意度 加強了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使其能通過多種形式獲得糖尿病知識的指導,提升了??谱o理服務質量。通過教育,糾正了部分患者對飲食、運動、血糖監(jiān)測、注射胰島素等問題的錯誤認識和做法,如:飲食采取“多吃菜肴少吃飯”來控制血糖,用“花生米、瓜子”等堅果類食物充饑,認為“一旦應用胰島素就會成癮”,“只要住過院,用上藥,血糖控制好后,就不再需要監(jiān)測血糖”等等。通過教育使患者走出誤區(qū),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從而使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增高,消滅了糾紛投訴的發(fā)生。

2.2 規(guī)范管理,提升護理專業(yè)化水平規(guī)范了臨床護士的??撇僮骷夹g 制定??撇僮髁鞒?,如:低血糖處理流程;血糖監(jiān)測操作流程;注射胰島素操作流程等。規(guī)范和指引臨床護士的專科護理技術操作。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防治和管理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其中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內分泌科醫(yī)生、糖尿病??谱o士、營養(yǎng)師等共同參與,臨床護士對糖尿病教育知識認知較差,專業(yè)知識不足,教育能力不夠,使患者對教育缺乏主動配合。而糖尿病??谱o士是經過規(guī)范化培訓,糖尿病及相關知識豐富,能夠全面評估每位患者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針對不同患者的情況進行指導和教育,并注重信息的反饋和效果評價,從而使患者信任度高,增加患者的依從性。促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由被動轉為主動,積極配合,有效減緩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3 注重護理績效,提升護士專業(yè)價值在糖尿病??谱o士的指導下,通過對糖尿病聯(lián)絡護士的培訓,使他們?yōu)樗诘牟^(qū)發(fā)揮??平逃叩淖饔?,提供糖尿病??浦笇?。護理會診也得到同行的認可。

糖尿病??谱o士在我國已越來越受到關注,他們堅信:先探索出好的工作方法、運行模式,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7],不斷豐富自己的??平涷灢拍艿玫交颊咄械男湃魏驼J同。同時,工作職責和工作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將使糖尿病專科護士更專注地投入到??谱o理工作中,更好地開展科研,推動和加速??谱o理的發(fā)展,提高???、專病護理的水平,最終造福于患者,逐步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尤黎明,??谱o士在護理專業(yè)中的角色和地位[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2:85-88).

[2]Heller BR,oros MT,Durny-Crowley J.The future of nursing education: Tentrends to watch [online].省略/infotrends.htm. [August 30,2000].

[3]馮金娥,胡宏鴦,樓青青.開展高級臨床??谱o士角色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115.

[4]李華,李亞潔 余桂芳。糖尿病專科護士工作模式的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8,34(9):853-853.

[5]樓青青,盛潔華馮金娥等,我院糖尿病專科護士的培養(yǎng)與角色定位[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843-843).

篇10

我以前喜吃面食,1月前體檢時確診為糖尿病,醫(yī)生告訴我血糖控制不達標將來就會并發(fā)眼、心、腦、腎損傷,一定要控制飲食,尤其面食。我很恐懼、擔心,沒等醫(yī)生說完就回家了。此后整天寢食不安,覺得正因為自己吃的面多才患上糖尿病,于是排斥一切面食,慢慢地怕看到“面食”,直至看見“面食”兩字就恐慌不安,現(xiàn)在連聽見“面食”聲音也心驚膽顫,整天關在屋中焦慮不安,不與別人接觸和交談,擔心吃的食物都含糖,血糖控制不了就發(fā)生并發(fā)癥……

專家點評:

看得出你是位非常認真和關注健康的人,對糖尿病有一定的認識,并注重飲食控制,對自己要求嚴格難能可貴。面食――血糖高――糖尿病――糖尿病并發(fā)癥,你對此過程產生過度警覺和片面認知曲解,采取防治措施過當,造成自己情緒緊張焦慮,影響內臟功能正常調節(jié),從而影響體內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儲存、轉化、利用,血糖就會波動,不易控制達標。

心理處方:

1.找??漆t(yī)生設計食譜??茖W飲食要求飲食均衡、全面,糖尿病患者要根據自己的體重指數、工作強度、飲食習慣確定日需總熱量并注意食物生糖指數指導飲食,這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所以要全面學習理解掌握飲食治療知識科學自我管理。

2.消除不良情緒行為。

(1)學習放松技巧。擺好身姿,處于舒適位;調整呼吸均勻、舒緩;依次放松手臂、面部、頸、肩、背、胸、腹、下肢,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鐘。

(2)把引起焦慮的刺激總結整理,按自我感覺情緒反應程度從大到小排序。

(3)逐步將刺激情形從小到大進行想象,有情緒反應時進行放松練習,直至不良情緒解除。

(4)有意接觸實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練習,鞏固療效。

3.改變認知:你的焦慮、擔心情緒及強迫節(jié)制面食行為源自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必須是個健康的人,患上糖尿病糟糕透了;我是個非常認真嚴格的人,吃面食會影響血糖,我必須節(jié)制面食等。健康與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正確面對現(xiàn)實,采取積極、科學的信念和行動去戰(zhàn)勝疾病。

病例二

我是一位年輕女性,平時工作很要強,年年優(yōu)秀。半年前體檢時查出糖耐量異常,醫(yī)生告訴我要控制飲食,加強運動,經常監(jiān)測血糖,同事也勸我注重身體。我工作更加賣力了,加班加點,沒把醫(yī)生說的放在心上,心想無論怎么樣也不能落后,但每當下班回家躺在床上就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早上起床滿枕脫發(fā),真擔心自己那一天倒下去,別人會怎么看,還有工作、家庭……

專家點評:

你是一位對工作對家庭非常有責任心的人,不顧自己身體不適而發(fā)奮工作,令人非常欽佩。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中各個領域競爭日益激烈,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在所難免,你又查出糖耐量異常,產生了焦慮、緊張情緒,應給予適時調整,正確釋放壓力,緩解心理,機體不適。

心理處方:

1.內分泌專科就診。界定目前病情情況,完善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釋放試驗、C肽釋放試驗等檢查,明確診斷,確定治療方案,養(yǎng)成規(guī)律飲食,控制食量,適宜運動,規(guī)范服藥,定期檢測血糖及相關指標的自我管理意識和習慣,主動學習糖尿病有關知識,精神放松,積極面對。

2.給心靈放個假,利用休息時間約朋友和家人一起走出去郊游,擁抱大自然,放松緊張情緒,放飛心情。

3.培養(yǎng)業(yè)余愛好,如唱歌、跳舞,書法等,適時轉移注意力,增加生活樂趣,增添充實感。

4.多與家人和朋友溝通,及時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

5.找回自我,反思、覺悟。每天抽出十分鐘,想想我是誰?我現(xiàn)在怎么了?我為什么要這樣做?我現(xiàn)在做的是我需要的嗎?我真正需要什么?

病例三

我的姐姐也查出了糖尿病,我媽媽是糖尿病,我兩個姨都是糖尿病,我姥姥因糖尿病腎病尿毒癥去世,我生在糖窩里了,我每天一有空都用媽媽的血糖儀查手指血糖,最多一天查二十多次,扎的十指鮮血淋淋,但每次查的數值都在正常范圍,家人看見心疼,我也知道這樣做欠妥,就是控制不住……

專家點評:

我們沒無法選擇出生家庭,選擇面對,這樣對預防糖尿病來說是積極的。你自己缺乏健康的安全感,擔心自己患上糖尿病,反復驗證,不能自抑,產生焦慮情緒和強迫行為,不可自拔,下面我們一起來處理這個問題。

心理處方:

1.系統(tǒng)咨詢了解糖尿病的發(fā)病因素,了解遺傳因素對發(fā)病的影響,醫(yī)院就診界定目前身體情況,完善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釋放試驗、C肽釋放試驗等檢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