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鞋子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3-27 02:04: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鞋子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鞋子觀后感

篇1

   《小鞋子》最新觀后感2000字

   前幾周,和學校三至六年級的孩子們一起觀看了一部伊朗電影《小鞋子》。說到電影,其實我之前一直不太喜歡,也很少看外國電影。關(guān)注伊朗電影,起先是因為朋友的推薦,后來又看到一個喜歡的作家在一本書上極力的推薦。于是在家特意找出這部影片,看過之后覺得很不錯。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有趣,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覺得挺適合孩子觀看,于是便決定把它推薦給學校的孩子們。

   顧名思義,《小鞋子》這部影片圍繞“小鞋子”講述了這樣一個有趣而感人的小故事。在伊朗的一個貧民家庭里,有兄妹二人,哥哥讀小學三年級,妹妹讀幼兒園。有一天,哥哥去修鞋鋪取回妹妹的小鞋子,回家時不慎把鞋子給弄丟了。此后,因知道家庭貧困買不起鞋子,又怕遭到父親責罵,兄妹倆只得瞞著家人和老師,每天輪換著穿哥哥僅有的一雙鞋子去上學,并忍受了換鞋子帶來的種種不便,如上學遲到等。后來,學校舉行一個跑步比賽,當?shù)弥荣惖募拒娔塬@得獎品——一雙球鞋后。于是哥哥報名參加了跑步比賽,經(jīng)過艱難的比賽獲得了冠軍,然而哥哥卻因得不到鞋子而感到沮喪。

   看完之后,我想誰都會對影片中這個有趣的反復出現(xiàn)過幾次的畫面印象深刻。每天早上,妹妹匆匆地穿上哥哥那雙寬大破舊的鞋子上學。放學后,妹妹總是第一個沖出校門,因為哥哥早已在離家不遠的一個地方焦急地等待著。兄妹倆以最快的速度脫鞋、穿鞋,之后,哥哥又穿上鞋子飛快地沖向?qū)W校。盡管已做了最大努力,卻仍然經(jīng)常遲到,因此遭到老師越來越嚴厲的訓斥,甚至差點被開除,受到委屈卻不敢辯解、說明,因為要瞞著父母、老師。之所以忍受這么多的委屈、誤解,僅僅是因為一雙鞋子造成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話說得沒錯。在很多衣食無憂的大人和孩子看來,不小心丟失了一雙破舊的小鞋子,當然不是什么大錯??蓪τ谝粋€家庭貧困的孩子來說,卻因此付出了多么大的代價。在隱瞞過錯的背后,我看到了一個膽小,卻又多么懂事的孩子。我們不難猜測孩子心里的想法,也許他只是擔心會挨父親的一頓打罵,也許他更擔心的是,父親因為沒有錢給妹妹買新鞋子而四處找人借錢,增加家庭的生活負擔。我們還看到,面對錯誤和委屈,孩子的承受力和忍耐力是驚人的。孩子隱瞞過錯的心思和辦法有時是大人所無法想象和難以理解的。這個小故事,喚醒了我們心底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令我想起兒時那些無心犯下的大大小小的過錯,那些孩子間不能對大人說的童年秘密。作為大人,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無心犯下的過錯,往往過于輕率地下結(jié)論,甚至一味加以簡單粗暴地訓斥責罰。其實,如果大人能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許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走近孩子,才能更理性寬容地對待孩子。

   這是影片中最精彩也是孩子最喜歡看的部分,哥哥為得到鞋子參加了學校的跑步比賽。比賽前,經(jīng)過苦苦哀求博得老師的同情并換來比賽的資格后,哥哥興奮地一路跑回家,滿懷自信地告訴妹妹,他一定能夠在比賽中獲勝并得到一雙要送給妹妹的新鞋子。雖然,哥哥拼盡全力終于得到了跑步冠軍,但在孩子看來卻無異于失敗,因為他沒有兌現(xiàn)對妹妹許下的承諾——獲得賽跑季軍得到那雙夢寐以求的男球鞋,再把它換成適合妹妹穿的尺寸、型號。于是他在一群大人的祝賀聲中領(lǐng)獎拍照后,像一個打了敗仗的將軍滿臉沮喪地回到家,因為他沒能如愿得到鞋子而感到愧對妹妹。是的,孩子的努力最終沒能實現(xiàn)其換來一雙小鞋子的愿望,但是,誰會忍心責怪這樣一個孩子呢?為了兌現(xiàn)對妹妹的承諾他已經(jīng)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比賽中被別的孩子撞倒在地,仍然咬牙堅持、拼盡全力跑到終點而暈倒在地??吹竭@里,我們不禁要發(fā)出這樣的贊嘆:多么討人喜歡、惹人憐愛的小男孩!孩子的心地多么美好,多么單純!在孩子看來,兌現(xiàn)自己對他人的承諾,守信遠遠勝過榮譽。這是小男孩最難可貴也最打動我的一點,為所有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更值得大人們學習。

   通過影片中的一家人的生活,我們看到了,很多人雖然生活在貧困中,卻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積極地面對生活。為了賺錢養(yǎng)活一家人,父親每天辛苦地工作奔波。孩子們年齡雖小卻懂事上進,會主動幫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各種家務(wù)活,認真讀書。在這個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間,處處體現(xiàn)了親人間的關(guān)愛。這部影片,除了讓人看到窮人生活的艱難和貧窮,也讓我們感受到普通家庭的溫暖、和諧和幸福。因此,在生活中我們絕不能瞧不起或歧視那些生活貧窮、地位卑微的人,也不要因為生活貧窮、工作平凡而放棄夢想,怨天尤人,憤世嫉俗,自暴自棄。要相信,只要努力,只要有愛,仍然可以改變生活,改變自己和別人,獲得幸福。

   因為是和孩子一起看電影,也是第一次與孩子一起寫觀后感。不知不何,我想到了自己喜歡的童話大王鄭淵潔,一個人堅持寫一份給孩子看的刊物——《童話大王》20年。我也想到了前不久看過的一部電影《圣誕傳說》。片中講述了一個圣誕老人,從年輕時開始,數(shù)十年不間斷地堅持做這樣一件事——在圣誕節(jié)前夜悄悄地瞞著全村人,親自挨家挨戶地贈送給全村所有孩子自己耗費無數(shù)精力親手制作的禮物。無論是現(xiàn)實還是電影,這種堅持的勇氣和力量都給了我難以言說的心靈震撼。因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那些不變的、單純的東西實在太少了。于是我也在想,自己能否也有這樣一個堅持:每個學期和孩子一起看一部電影,看完后一起寫觀后感,然后一起交流,還可以給他們讀我寫的文字。

   做出這樣一個決定,主要緣自于這樣一個美好的設(shè)想:給孩子們的童年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這回憶還包括,我作為一個鄉(xiāng)村教師,在和這許多來去匆匆的孩子有限的接觸中,將會留給他們的一點印象。此外,還有一點自私的希望——給我平凡瑣碎而漫長的教師生涯增添一點美好的元素。

   《小鞋子》最新觀后感2000字

   簡單是美,樸實是真,看完《小鞋子》,我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劇情很簡單,人物很樸實,仿佛是現(xiàn)實生活中真真實實發(fā)生的故事,沒有一點兒煽情卻實實在在的讓你感動讓你流淚讓你與劇中人物同悲喜……

   影片是以貧瘠破舊的伊朗小街為背景,以阿里一家為典型,主要圍繞阿里弄丟了妹妹莎拉剛補好的小鞋子之后向妹妹承諾一定會幫她找回鞋子并與她秘密交換穿自己僅有的一雙球鞋上學(阿里與妹妹上學的時間恰好錯開)的故事而展開,它通過孩童的視覺真實的反映了伊朗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面貌。他們生活雖然貧苦,但是他們心地善良,非常樂觀開朗。盡管家里連買糧食都要賒賬了,煮湯時還不忘要送點兒給鄰居;清真寺的糖也決不拿一點兒為己用;雖然自己沒鞋穿也決不忍心向盲人家的女孩要回鞋子……等等這些細小的情節(jié)都體現(xiàn)了他們精神上的知足富有。

   在阿里身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他成人般的成熟與懂事——勇于擔當責任、勤勞奮斗、堅強自尊。當妹妹要把他弄丟鞋子的事告訴爸爸時,他只是說:“我不怕爸爸痛罵,你告訴他也是沒用的,他也沒錢給你買新鞋子。”尚且年幼只有九歲的他就清楚地知道他家境之艱難:媽媽重病在身,爸爸工作收入微少,而且家里還賒糧帳欠房租……他不想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又給爸爸增添負擔,他決定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來擔當這份責任——為妹妹找回小鞋子或想盡辦法給她補回一雙鞋。當他因再次回到店鋪找鞋子沒有幫媽媽干活被爸爸誤解大罵時,他委屈地哭了,可他什么也沒說,要知道,為了照顧媽媽,幫媽媽干活,他一次又一次拒絕了好友的邀請,連球賽也沒去參加……又當因為妹妹沒能及時回來和他換鞋,讓他遲到被主任批評了,他也沒怨妹妹一聲。當他第三次遲到被主任責令退學時,他也不肯說出他遲到的原因,只是難過地流著淚請求主任再給他一個機會。當時我想:為什么他不說出他的苦衷呢?如果主任知道了,一定會體諒他的,說不定還會幫他解決問題。后來一想,我明白了,那是因為——自尊!其實小孩子的自尊心也是非常強的,像阿里這樣的男孩更不用說了,他隱忍且自尊,他不要別人廉價的同情,他知道“苦難的經(jīng)歷不是博得同情的資本,奮斗才是最可貴的”。為了獲得一雙鞋子這個獎品,他懇求體育老師讓他參加已截止報名的長跑比賽,也是成功通過體能測試后,才讓老師答應(yīng)的。

   女主人公莎拉也是個可愛懂事的孩子。在媽媽生病的時候,她和阿里幾乎把所有的家務(wù)都做完了,最難得的是,她堅守諾言,無論怎樣也沒有跟爸爸說丟鞋子的事,還愿意穿阿里那雙又臟又大的鞋上學。雖然她很在意別人看她的眼光,時時都緊緊的盯著球鞋,縮著腳,怕同學笑她,可她還是忍受了心中的羞澀。每次看到小小的她拖著大大的鞋一下課就抓起書包匆匆往家里那條小巷跑的鏡頭,心里就會有種酸酸的感覺。長長的巷子,小小的腳拖著大大的鞋,不知她多么辛苦吃力才能跑完呢!她跑累了,喘著粗氣,可她一刻也沒有停下來歇歇,她知道,此時哥哥早已在巷口焦急地等她……阿里急,她也急,我門也跟著急,真恨不得給她力量,讓她跑得更快更輕松!有一次,她跑得太急了,一不心,一只鞋掉進污水渠里了,水流得太快,她根本沒辦法撿起鞋子,她心里著急,卻只能跟著水流的方向追,此時她不僅僅是擔心大哥上學遲到了,更多的是害怕丟了鞋——這可是她兄妹倆僅有的一雙能穿上學的鞋。幸好一個好心人幫她撿起鞋了鞋,我們懸著的心也總算落下了。其實她也曾向阿里埋怨過,說要告訴爸爸丟鞋子了,可當阿里把老師獎的圓珠筆送給她時,她咧開嘴笑了,仰起頭,高興地對阿里說:“我是不會告訴爸爸的!”。多么可愛的一個小女孩!

   在阿里兄妹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窮人孩子早當家”般成熟的一面,同時也看到了他們童真童趣的一面。當他們在洗球鞋時,不由得吹起了泡泡,童心流露。呵,他們玩得多開心!一個個肥皂泡泡從他們手上吹出來,閃著陽光,映著他們的笑臉,滿院子飄飛,多么歡快美好的畫面,好像夢幻般。此時此刻,他們不再是小小的大人,而完完全全是個小孩子,他們沉浸在歡樂中,忘了苦惱,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那么的美好……再看看阿里賽跑后的情節(jié),他一心只想得季軍獲得一雙球鞋送給妹妹,卻不小心跑了第一,對妹妹的諾言不能實現(xiàn)了,他難過地哭了。當攝影師給他和老師拍照時,他頭也不抬,只是低頭落淚,而他的老師卻笑得合不攏嘴,一點也沒覺察到阿里的悲傷。一哭一笑,多么鮮明的對比,在大人的身上,我們更看到了孩子的純真!

   影片最后,阿里最終沒能給妹妹補回一雙鞋,他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脫下鞋,把滿是小水泡的雙腳伸到池水里,抱著腿將頭埋得低低的。這時,一群小金魚游到他腳下,擺著尾巴,好像懂阿里似的,親吻著他的腳,安慰著他……而此時,爸爸在店鋪里買了一雙鞋正將騎車回家……劇終,留下了很多空白讓人想象而一切又都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希望……

   縱觀《小鞋子》,我們看到了生活在困苦中的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堅強奮斗自尊的精神品質(zhì),如該導演所說,再窮再苦的人都有希望和光芒,人可以忍受痛苦,但是卻不能向這種狀況屈服,人可以在艱苦和困難的環(huán)境下,通過自身努力來保持人性的價值——這應(yīng)是影片所想要表達的主題。

   《小鞋子》最新觀后感2000字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育人先育心。在由人的精神財富外化而來的和諧的交響曲中,最微妙、最溫柔的旋律當屬于人的心靈。“身為教師,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心靈,了解了孩子的心靈,我們也就走進了孩子;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我們也就認識了孩子。整部電影中兄妹倆簡單而快樂,背景音樂輕柔而舒緩,讓我們看到了阿里和莎拉的美好的內(nèi)心世界。

   阿里、莎拉是一對親兄妹,他們都僅有一雙鞋子,阿里有一雙破舊的球鞋,莎拉有一雙很舊的壞了的粉色皮鞋。有一次,阿里幫妹妹去取修的鞋子,可是在雜貨店買東西的時候,卻被收破爛的爺爺拿走了,之后故事便開始了:為了害怕爸爸媽媽罵,他們隱瞞了事情。可是,兄妹倆只有一雙鞋子,所以不得不輪流穿著去上學,無數(shù)個這樣的鏡頭:在即將下課的時候,妹妹莎拉找一切理由早點回家,將鞋子還給哥哥,以免哥哥遲到;而哥哥則是翹首遙望,等看到妹妹,以最快的速度奔向?qū)W校。終于,對于阿里而言,有一個很好的消息:學校有一次五公里的馬拉松比賽,季軍的獎品有一項是一雙新的球鞋,為了給妹妹贏得獎品,阿里哭著求老師,更加拼命地奔跑,可是最后陰差陽錯的,阿里得了冠軍,但阿里并不快樂,因為那并不是阿里想得到的。影片的最后,阿里沮喪地脫下了那雙舊運動鞋,將自己因為狂奔而傷痕累累的腳放入了院中的小水池里。配合著歡快的背景音樂,金魚們圍攏過來,陪著阿里嬉戲……

   兄妹倆的世界是快樂的,總能忘卻身邊的不幸。阿里和莎拉只有一雙球鞋,難忘劇中那個場景,阿里和莎拉洗著屬于他們共同的鞋子,一人洗一只,白白的泡沫沾滿了鞋子,兄妹倆相視一笑,溫馨而美好。漸漸地,兄妹倆撅著小嘴開始輕輕地吹起了鞋子上的泡沫,妹妹莎拉將手圍成”o“型抓起泡沫,輕輕一吹,一個五彩的泡泡出現(xiàn)了。莎拉手心往上,繽紛的泡泡就出現(xiàn)在手心上,輕輕一吹,泡泡離開了莎拉的手在院子里輕輕飛揚起來;接著是阿里,吹了一個更大的泡泡,不一會兒,整個院子便只見泡泡翩翩起舞了。伴著兄妹倆天真無邪的笑臉,我們的內(nèi)心暖暖的,簡單地快樂著兩個孩子們的快樂,那一刻倆孩子似乎將所有的不快甩掉了,心情早起隨著泡泡飛揚起來。

   兄妹倆的世界是簡單的,總能互相體諒。因為只有一雙鞋子,所以莎拉總是會千方百計盡早走出學校,狂奔到哥哥那兒,將鞋子給哥哥。練習時,莎拉盯著老師的手表,擔心過了時間,骨起勇氣問老師時間,只能將試卷匆匆完成,以便將時間留給哥哥。可是,哥哥的鞋子對于莎拉來說太大啦,一下子掉進了水里,莎拉拼命隨著水流追著鞋子,幾次彎腰去揀,可是依然沒能拿起。鞋子被擋在了下面,莎拉無助地哭了,最后還是在大人的幫助下拿到了那只鞋子??墒莵淼礁绺缒莾海绺邕€是嫌她遲到。莎拉好委屈,嫌哥哥弄丟了她的鞋子,說要告訴爸爸,可是阿里告訴莎拉,家里沒錢買鞋,如果說了丟鞋的事,爸爸只能去借。想到自己的委屈,家里的貧窮,莎拉眼淚直接掛到了嘴邊。晚上阿里回家喊著莎拉,莎拉不理哥哥,哥哥拿出了老師獎給他的一只金色的自動筆,莎拉笑了,而更快樂的是阿里!妹妹心中記掛著哥哥,怕哥哥遲到;哥哥心中記掛著妹妹,將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留給妹妹。還有那次,爸爸當園丁去,說賺了給阿里買東西,阿里心中記得的是妹妹的鞋子。因為彼此想著對方,所以我們在看時,心中也就多了一份感動,多了一份溫暖!

   哥哥的世界是天真的,他只需要自己向往的東西。在阿里的心中,妹妹的鞋子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為了鞋子,阿里來到老師辦公室,噙著眼淚的阿里,睜著大眼睛對老師說:”老師,讓部分我參加比賽吧,我一定會贏得,老師,求求你,給我這個機會吧!”老師感動了,給了阿里這個機會?;丶液?,阿里將那個消息告訴了妹妹:“莎拉,我一定會得到季軍的,我要將那雙球鞋換成女款,送給你!”“萬一你輸了呢?”“不,我一定會贏得,我一定會為你贏得新球鞋的!”那是阿里這個男子漢的承諾和心中的夢想。鞋子是阿里弄丟的,他用自己的方法,盡自己的一切努力去贏得鞋子,阿里這樣的男子漢讓我們肅然起敬。比賽中,阿里拼命地跑著,眼前一次次出現(xiàn)自己和妹妹平時狂奔時的樣子,耳邊一次次想起妹妹說的話,阿里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向前沖,于是整個畫面只有阿里狂奔的樣子和陣陣大口大口的喘氣聲。為了妹妹的鞋子,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為了實現(xiàn)男子漢的諾言,阿里即使摔下來,也是沒有放棄。可是對于阿里而言,季軍比冠軍更難把握,比賽最后,一行五個人不相上下,阿里竭盡全力,居然得了冠軍!主任笑了,老師開心了,可是阿里并不開心,知道自己是冠軍的那一刻阿里是多么的沮喪。頒發(fā)獎杯時,阿里眼里的不是那大大的獎杯而是那雙新的球鞋,即使最后,冠軍阿里拍照片時,照片的背景依然是那雙運動鞋?;丶液?,面對莎拉的,阿里滿臉的沮喪……

篇2

《小鞋子》這部影片講的是阿里買東西時,不小心把剛從補鞋店取回的妹妹的鞋子弄丟了。為了不給貧困的家庭造成額外的支出和不讓父母發(fā)現(xiàn),自己受到處罰,于是便央求妹妹和她輪流穿自己的舊鞋去上學,然后再想辦法幫妹妹弄雙鞋子。就這樣,他們每天都輪流著,交替著……

以往,我對“責任”這個詞只有一方面的理解,總認為責任就是做好份內(nèi)的事。但是,當我看完《小鞋子》這部影片后,又發(fā)現(xiàn)了“責任”這個詞的另一方面的含義:沒有做好份內(nèi)應(yīng)做的事因而應(yīng)當承擔的過失。影片中的阿里因為弄丟了妹妹的鞋子,而承擔了要幫妹妹弄雙鞋子的事,這就是責任!

《最后的姿勢》這一課中,譚千秋老師在地震的時候,其實可以最先沖出教室,然而他卻沒有那么做,他把活的希望留給了學生,最后還用身軀救了四個學生。作為一個老師,保護學生就是他的責任。譚千秋老師認識到這一點,他履行了職責。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做錯了事,卻沒有勇氣承擔起過失,有的找借口蒙混過關(guān),有的甚至還把責任推卸給別人,讓清白之人來承擔過失。這樣的人,可悲!可恥!可恨!

這部影片最令我感慨的地方,就是5公里賽跑的經(jīng)過。

阿里一心想拿到季軍,因為季軍的獎品是一雙鞋子。結(jié)果他失敗了,雖獲得了冠軍,卻換來了兩份失望。

看!阿里,一個9歲大的孩子,為了責任,連榮譽都不顧了,和那些做錯事不敢承認的人比起來,是可敬!可贊!可學!

如果換做是一些人的話,獲得了如此榮譽,哪里還顧什么責任,還不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然而阿里卻哭了,可見他是一個責任感多么強,多么懂事的孩子?。?/p>

回到家里,阿里坐在池子邊,脫下那因比賽而磨破的布鞋,露出了傷痕累累的雙腳,浸入了池里。阿里疲憊不堪,十分地沮喪。這時,池子里小金魚們游了過來,它們環(huán)繞著那雙破皮流血的腳,不時給予安慰的親吻……

看完影片后,我激情澎湃,既為阿里在賽場上的堅持不懈的精神而敬佩,也為他在目標失敗后的失望,痛苦而感到惋惜,但我更為阿里那敢于承擔責任,懂事的精神而深深震撼了!

篇3

這兩天,我觀看了《小小擦鞋匠》這部電影。

該影片講的是主人公小李在找爸爸時,遇到了“好心的”王大叔??勺屝±钊f萬沒有想到的是,王大叔竟然是個綁匪!小李遭到了綁架后,同綁匪斗智斗勇,終于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下逃了出來。警察把他送到爸爸家后,就和爸爸去外面賺外快。所以,影片經(jīng)常有這樣一幅畫面:爸爸在擦鞋,小李則在一直在臺階上唱著自己編的“擦鞋歌”,在這其中有一個小插曲:一個善良的小姑娘和小李做了好朋友。她非常喜歡聽“擦鞋歌”,小李把她當成知音,很愿意給她唱。影片結(jié)尾是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在小姑娘和她家人的幫助下,小李和爸爸高興地回家了。

看完了這部片子后,我感觸很深。一是對他的孝心和對爸爸的愛,因為如果他沒有孝心,就不會有后面的故事;二是對他的樂觀精神,因為如果沒有他的樂觀,就不會編出“擦鞋歌”。還有一點,就是他的勇敢和機智。我覺得這三種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在此,我要對他的三點精神發(fā)出敬佩,因為它讓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許多。

六年級:李朝陽

篇4

自從看了伊朗的《小鞋子》,就被伊朗電影吸引了。最近又看了一部《天堂的顏色》,突然覺得伊朗的電影都喜歡從孩子的角度上去闡述,去反映伊朗的現(xiàn)狀。眾所周知,伊朗的生活水平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還屬于比較低下的,通過孩子的維度來反映伊朗人民的生活是這些影片的共同特點,并且沒有刻意去描寫那里的人民生活是多艱難,而是用孩子的所感所想所為來凸顯主題,沒有無病,更能被大眾所接受。

《天堂的顏色》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穆罕默德的孩子,他的出生伴隨著先天色盲,使得他的生活與眾不同。他的父親是一位貧窮的煤礦工人,只好省吃儉用把他送去盲人學校。 可是這位父親面對他的兒子的時候,內(nèi)心總是糾結(jié)的,他愛他,擔心他的未來,又覺得他是他的負擔。不過這部影片以穆罕默德這位孩子為主線,這位父親仿佛總是站在他兒子的對立面,從來不懂他兒子要什么。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父親的無奈。

以下,我將從兒子和父親兩個角度分析他們的心理:

(一)從穆罕默德的角度分析:

1、當盲人學校放假的時候,許多孩子的父母都匆匆趕來接走他們的孩子,而穆罕默德的父親卻珊珊來遲,這位父親首先在校園的走道上看到了自己的兒子,卻沒有表現(xiàn)出開心的神情,也沒有走到他兒子身邊去抱起他,他兒子完全不知道他父親就在身邊。這位父親第一時間跑去校長辦公室,請求校長留下穆罕默德,聲稱自己沒有能力帶走他,被學校拒絕了。這時他來到穆罕默德的身邊,他兒子說等他好久了,好想他,說明他兒子更希望留在父親身邊,可惜他不懂。

2、他父親并沒有把穆罕默德帶到他工作的地方,而是帶他回鄉(xiāng)下他奶奶的家里,穆罕默德還有兩個妹妹,也跟奶奶住在一起。穆罕默德可能猜想到了,為奶奶和妹妹帶來了禮物。在這里,我們能看到導演的用心良苦,他用了很長的篇幅描寫他們的鄉(xiāng)村生活,鄉(xiāng)村的風景美不勝收,小橋流水人家,西風瘦馬,綿延無邊的花海和麥田。特別有幾個場景讓我覺得這時候的穆罕默德是最幸福的,他是個缺乏愛的孩子,可是和奶奶、妹妹生活在一起讓他覺得他的人生變得美好了。比如,有一個場景是慢鏡頭描寫穆罕默德和奶奶、妹妹一起收雞蛋的,特別美特別耐人尋味;另外一個場景是在花海里,他們一起觸摸五顏六色的花,觸摸小麥,在田野中奔跑,讓我都心生羨慕,這樣的天倫之樂,是如此的美;另外一個場景是穆罕默德想跟兩個妹妹一起上正常人的學校,他哭著求奶奶讓他去,奶奶說看你哭我也會難過,說完就帶他去,沒想到穆罕默德用盲人學校專有的課本念課文,并且指出其他同學念的不對的地方,讓那里的老師十分驚訝,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穆罕默德急需一種機會證明自己是可以的,他不輸給正常的兒童,也能夠看到奶奶的愛給了他很大的信心。但是,他的父親認為他不能去上那種學校,他要穆罕默德學一門手藝,好在以后的日子里自食其力,因此他悄悄把穆罕默德帶到盲人雕刻家那里學藝,在半路上穆罕默德發(fā)現(xiàn)了,哭鬧著掙扎著,這說明穆罕默德十分喜歡和他奶奶、妹妹生活在一起,他舍不得離開,可是父親仍然不懂。

3、當穆罕默德到了雕刻家那里,他并不開心,在他父親離開之后,他哭著對雕刻家說了一番話,他認為奶奶和爸爸都不愛他,他說老師說真主會更加疼愛眼睛瞎的孩子,可是既然真主愛他們,為何還要讓他的眼睛瞎了?這番話也觸動了盲人雕刻家。正當穆罕默德的生活開始步入正軌時,他的父親又因為穆罕默德的奶奶去世、婚姻失敗而想把他帶在自己身邊。他這次是從雕刻家那里接走了穆罕默德,這時的穆罕默德沒有掙扎沒有哭鬧,一路上很安靜,說明他對雕刻家那里的感情還不是很深,不過他的父親仍然不懂他的兒子,每次都沒有詢問他的兒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二)從他父親的角度上分析:

1、穆罕默德的父親是糾結(jié)的,對穆罕默德有一種復雜的感情。首先,不想讓他留在自己身邊,是怕他拖累自己,并且當時的他還想再娶一位妻子,他很害怕穆罕默德的存在會攪亂這一切,所以想把他寄養(yǎng)在學校、或奶奶家、或雕刻家的家里。另外一方面是他很擔心自己有一天會老去,又貧窮又老,如何照顧好穆罕默德,他的兒子該拿什么生存,因此還與自己的母親(即穆罕默德的奶奶發(fā)生了沖突),他母親有一句話很發(fā)人深思,“我擔心的是你,不是他”,說明奶奶非常愛她的孫子,但是也愛她的兒子,兒子的糾結(jié)就是自己的糾結(jié)。

2、另外一處糾結(jié)的地方是他的父親想去雕刻家那里接走穆罕默德,剛下車又不大想進去,因此另外攔了一輛回去的車,車門剛開又不想上了。這一處其實是想表現(xiàn)這位父親既想帶走兒子,又擔心他沒有一技之長很難立足的復雜心理。為什么他想把穆罕默德留在自己身邊呢?因為這個時候奶奶去世了、婚姻泡湯了,他沒什么好顧慮的,唯一顧慮的是要讓穆罕默德上盲人學校并且留在自己身邊,還是讓他學一門手藝好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