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滲濾液的特性范文
時間:2023-12-25 17:36: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垃圾滲濾液的特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可好氧降解 可厭氧降解 生物毒性
1.1.1 0.前言
生垃圾滲濾液是垃圾焚燒場內(nèi)垃圾堆場發(fā)酵的產(chǎn)物,具有pH低、污染成份復雜、COD濃度高、可生化性好等特點。
1.1.2 1.可好氧降解特征
1.1.2.1 1.1實驗材料、裝置及實驗方法
實驗用水:實驗用原水取自溫州市蒼南垃圾發(fā)電廠的垃圾儲炕。
實驗用污泥:污泥取自溫州市蒼南污水處理廠污泥濃縮池,VSS/SS為64.9%。
試驗裝置:試驗裝置采用江蘇電分析儀器廠生產(chǎn)的直讀式BOD測定儀。
1.1.2.2 1.2結(jié)果與分析
實驗用水:實驗用原水取自溫州市蒼南垃圾發(fā)電廠的垃圾儲炕。
實驗用污泥:未馴化污泥取自蒼南污水處理廠污泥濃縮池,VSS/SS為64.9%。
試驗裝置:反應瓶采用100mL醫(yī)用瓶(總?cè)莘e為123mL),甲烷產(chǎn)量采用200mL帶刻度血清瓶測量(內(nèi)裝3%NaOH溶液,沼氣中的CO2和H2S幾乎可以被堿液完全吸收),整個裝置置于水浴鍋內(nèi)。
實驗方法:參考ASTM有機物厭氧降解性試驗方法確定ATA試驗步驟如下:用基礎緩沖液懸浮清洗污泥三次以去除殘留基質(zhì),基礎緩沖液的配方如下表所示:
各反應瓶中注入等量污泥,瓶內(nèi)污泥濃度(以VSS計)約為1.2g/L。
每瓶中加1mL濃縮的葡萄糖營養(yǎng)液,使瓶內(nèi)COD為1000mg/L。在30度下恒溫1小時后用氮氣吹掃瓶內(nèi)空氣5分鐘以除氧和控制PH值。將血清瓶搖勻后靜止培養(yǎng)于30度的恒溫室內(nèi),每24小時記錄一次產(chǎn)甲烷的量并重新將血清瓶搖勻。
若各反應瓶之間的累計產(chǎn)量和產(chǎn)氣速率基本一致,則可用于下步試驗。若某瓶產(chǎn)氣量與各瓶平均產(chǎn)氣量相差大于10%,則棄置該反應瓶。
按不同的研究要向各反應瓶投加一定量廢水和污泥。同上面的操作后靜置于恒溫室中,定時記錄累計甲烷產(chǎn)量,直至取得計算所需的數(shù)據(jù)。
將各反應瓶的累計產(chǎn)氣量與時間繪成曲線,綜合廢水COD的去除率計算各種不同條件下廢水的厭氧產(chǎn)甲烷速率。
1.1.3.2 2.2對未馴化污泥的ATA測試結(jié)果
由于對滲濾液中的厭氧毒性物質(zhì)的種類與濃度沒有明確的參考資料,所以在這里做個生物毒性測試,以考察原水有無生物毒性及其抑制濃度下限,為滲濾液的厭氧降解設計提供參考依據(jù)。實驗方法參考ASTM有機物厭氧降解性試驗方法,測量最初五天的產(chǎn)氣量數(shù)據(jù),實驗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
由圖1可以看到:40%、60%、80%和100%配比的滲濾水的初期產(chǎn)氣量遠遠小于20%配比滲濾水的產(chǎn)氣量,這表明滲濾液存在著一定的厭氧生物毒性,其抑制濃度下限在10000mg/L左右。
1.1.3.3 2.3焚燒場滲濾液的BMP測試
篇2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ity garbage problem increasingly, urban waste landfill method because of low cost, simple,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latively quickly, is most widely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garbage disposal method.
Key words: the city; Life waste; Landfill site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F29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垃圾填埋場的選址
垃圾填埋場選址是填埋場建設項目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如果選址不當,將會給垃圾填埋場的建設和運營帶來種種困難。衛(wèi)生填埋場場址的選擇涉及到當?shù)亟?jīng)濟、交通、運距、地理地形、氣候、環(huán)境地質(zhì)、水文地質(zhì)及工程地質(zhì)條件等,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作為設計單位在工作的前期就應詳細核實其資料的準確性,實地踏勘現(xiàn)場,并在此基礎上做出場址是否合適的準確判斷。
(一)、垃圾填埋場不應設置的地區(qū)
《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技術規(guī)范》(CJJ17-2004)中明確規(guī)定,有9類地區(qū)不應建設垃圾填埋場,這屬于強制性規(guī)范,必須要遵守?,F(xiàn)場實地勘查時,若發(fā)現(xiàn)符合其中一項,該垃圾填埋場就必須更換場址。這9類地區(qū)為:(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補給區(qū);(2)洪泛區(qū)和泄洪道;(3)填埋庫區(qū)與污水處理區(qū)邊界距居民居住區(qū)或人畜供水點500m以內(nèi)的地區(qū);(4)填埋庫區(qū)與污水處理區(qū)邊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內(nèi)的地區(qū);(5)填埋庫區(qū)與污水處理區(qū)邊界距民用機場3km以內(nèi)的地區(qū);(6)活動的坍塌地帶,尚未開采的地下蘊藏區(qū)、灰?guī)r坑及溶巖洞地區(qū);(7)珍貴動植物保護區(qū)和國家、地方自然保護區(qū);(8)公園,風景、游覽區(qū),文物古跡區(qū),考古學、歷史學、生物學研究考察區(qū)。在實際選址過程中,應避開上述地區(qū)。經(jīng)常遇到的是其中第3條情況:垃圾場不應建在填埋庫區(qū)與污水處理區(qū)邊界距居民居住區(qū)或人畜供水點500m以內(nèi)的地區(qū)。遇到此情況,如沒有其他合適的場址,評估單位通常要求在該區(qū)域內(nèi)的居民搬遷。但是往往由于搬遷費用較大,執(zhí)行起來較為困難。
(二)、環(huán)境地質(zhì)條件
垃圾填埋場類型根據(jù)場址地形分為山谷型、平原型、坡地型。垃圾滲濾液是垃圾填埋場影響周圍環(huán)境最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對場址的勘察過程中,應重點注意環(huán)境地質(zhì)條件。在選址的各項主要條件中,以其重要性為評判依據(jù),應按照如下順序排列:環(huán)境地質(zhì)條件>環(huán)境保護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場地建設條件>垃圾填埋場與城市的距離。這就要求我們在場地實地勘察時,應特別注意地下水的保護和廢棄物的力學穩(wěn)定性,并分析地下水流的途徑及邊界(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分布與水力特性、場址所在位置的地下水是否為獨立水系、當?shù)氐牡匦魏屯翆訕?gòu)造、地基土的變形特性以及改善地基土層水密性的可能性等。對滲濾液可能產(chǎn)生滲漏等不利條件也要做出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補救措施。
二、垃圾場滲濾液的處理
(一)、垃圾滲濾液的產(chǎn)生及主要特點
(1)垃圾滲濾液的產(chǎn)生。垃圾滲濾液的產(chǎn)生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僅水量變化大,而且變化無規(guī)律性,其來源主要有:①垃圾自身含水及從大氣和雨水中的吸附量。②垃圾降解生成水。③地下潛水的反滲。④大氣降水。其中由大氣降水形成的滲濾液占總量的絕大部分。因此我們在研究滲濾液處理的同時,也要關注影響其產(chǎn)生量的各種主要因素,如大氣降水強度、頻率,地下水的流向、流速、位置,地表地形、頂蓋材料,溫度、風、濕度、植被、太陽輻射等。
(2)垃圾滲濾液的主要特點:
①滲濾液水質(zhì)極為復雜,污染物種類繁多、危害大。滲濾液中不僅含有耗氧有機污染物,還含有重金屬和植物營養(yǎng)素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zhì)及生物污染物,如病菌、蟲卵等。
②污染物濃度大,變化范圍大。垃圾填埋滲濾液的CODCr、BOD5、總氮、氨氮、堿度、硬度、重金屬污染濃度都很高,且變化范圍大。垃圾滲濾液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污水無法比擬的,突出了處理和處理工藝選擇的難度。
③水質(zhì)水量的明顯變化性:a.滲濾液的產(chǎn)生量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雨季明顯大于旱季;b.污染物組成及其濃度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如平原地區(qū)填埋場干冷季節(jié)滲濾液的污染物組成和濃度較低;c.污染物組分及其濃度與填埋年限有關,如填埋層各部分物化和生物學特征及其活動方式都不同,“年輕”填埋場(使用5年以內(nèi))的滲濾液成黑色,有惡臭、SS(懸浮物)高、pH值較低、BOD5、CODCr、VFA、金屬離子濃度和BOD5/CODCr較高,具有較好的可生化性;“年老”填埋場(使用10年以上)的滲濾液pH值近中性,BOD5、CODCr、VFA濃度和BOD5/CODCr較低,金屬離子濃度下降,但氨氮濃度較高,可生化性差。
④滲濾液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但微生物營養(yǎng)元素比例嚴重失調(diào)。填埋場條件比較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所以滲濾液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其中許多微生物對滲濾液的降解起著重要作用,主要有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脫硫桿菌、脫氮硫桿菌、鐵細菌、硫酸鹽還原菌以及產(chǎn)甲烷菌等7類細菌。此外,滲濾液中還有大量的病原菌和致病微生物。另外重金屬元素、氨氮等物質(zhì)含量過高,使得微生物營養(yǎng)元素比例失調(diào),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二)、滲濾液處理方法及其分析
(1)物理化學法。包括吸附、化學混凝沉淀、密度分離、化學氧化、化學還原、離子交換、膜滲析、氣提、濕式氧化、消毒等法。
光催化氧化和電化學技術的應用是滲濾液污染化學控制的新發(fā)展。以TiO2作催化劑的光催化氧化深度處理垃圾滲濾液,COD去除率40%~50%。與生物法相比,物理化學法不受水質(zhì)水量變動的影響,出水水質(zhì)穩(wěn)定,尤其是對BOD5/CODCr比值較?。?.07~0.20)的可生化性差的滲濾液有較好的處理效果,但是處理成本高,在投資費用和運行費用上不適于大量滲濾液的處理。
(2)生物法。又分為厭氧處理、好氧處理和厭氧—好氧組合法。
篇3
【關鍵詞】物化法;垃圾;處理;滲濾液
中圖分類號:R124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對于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工作來說,一個科學、高效的處理方法,將可以大大提高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效果,所以,我國相關工作人員一直在研究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物化法是其中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
二、垃圾滲濾液特點
1、垃圾滲濾液屬于高濃度有機廢水,具有NH3-N、BOD和COD濃度高,水質(zhì)水量變化大、有毒有害污染物種類多、微生物營養(yǎng)比例失調(diào)的特點。
2、垃圾滲濾液水質(zhì)隨著填埋方式、地理位置、季節(jié)、填埋年齡有重大變化,特別是垃圾填埋場“場齡”的影響更大?!澳贻p”垃圾填埋場產(chǎn)生的垃圾滲濾液具有BOD、COD濃度高、可生化性較好、pH低的特點。“老齡”垃圾填埋場產(chǎn)生的垃圾滲濾液具有BOD濃度低、COD濃度高、氨氮濃度高,pH值高的特點。垃圾滲濾液中含有的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目前已經(jīng)引起人們的關注,國內(nèi)有關研究者采用GC-MS-DS聯(lián)用技術檢出垃圾滲濾液中93種有機化合物,其中22種列入我國及美國EPA環(huán)境優(yōu)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單。隨著分析手段及人們對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垃圾滲濾液中諸如環(huán)境內(nèi)分泌干擾素等有毒有害物質(zhì)對人體的危害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健康組織的重視。
表1不同類型垃圾滲濾液的水質(zhì)特性
三、垃圾滲濾液的處理難點
由于垃圾滲濾液的組成極其復雜,因此,垃圾滲濾液成為了目前世界上污染處理工作中最為棘手的項目之一。由于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限制,我國垃圾衛(wèi)生填埋起步較晚,滲濾液的處理工作開展時間也相對較短,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
1、合并處理技術中的問題
垃圾滲濾液同污水合并處理技術是比較理想的垃圾滲濾液處理方式,比較適合于中高等城市中大型污水處理廠使用。在污水廠進行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工作,節(jié)省單獨建立滲濾液處理工程的高昂費用,利用污水處理廠的相關技術,達到對滲濾液的稀釋、分解的目的。但這種處理技術存在一定問題,一是滲濾液的輸送問題。滲濾液屬于高污染物,在輸送過程中必須保證運輸裝置的密封性,以及嚴格的輸送流程,這樣便造成了一定的資金浪費;二是滲濾液水質(zhì)變化的特點,由于滲濾液中所含成分的復雜性,在處理過程中容易造成污水廠的沖擊負荷,甚至影響和破壞污水廠的正常運行。
2、回灌技術中的問題
滲濾液回灌技術的原理是采用動力設施,將垃圾滲濾液由填埋場的底部收集并重新輸送到填埋場的覆蓋層表面或下部的垃圾滲濾液處理手段。這種滲濾液的處理方式最早由美國提出并研究推廣,隨后在世界范圍內(nèi)普及使用。
滲濾液回灌技術在處理滲濾液的工作中具有比較多的優(yōu)點,設施簡單,投資少,收益高,對污染物的約束力大,促進填埋場的穩(wěn)定化等。但垃圾滲濾液的回灌技術也存在著相應的問題,一是由于回灌技術在固定空間進行的滲濾液循環(huán)工作,沒進行一次循環(huán)必定會造成滲濾液的濃度相應增加,這便使得操作過程中氣體揮發(fā)性增大,造成安全隱患,提高了危險事故發(fā)生的頻率。并且,惡臭氣體的揮發(fā),還會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影響和危害。
3、滲濾液中高濃度氨氮問題
高濃度氨氮是滲濾液中所含有的一種污染成分,它能夠使水體富營養(yǎng)化,并且還會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健康。垃圾滲濾液中高濃度氨氮的含量一般在10/L至1000mg/L之間,較城市污水中氨氮含量要高幾十甚至幾百倍,隨著垃圾填埋時間的增加,氨氮的含量還會隨之升高,對生物和環(huán)境所構(gòu)成的威脅也會越大。
常見的高氨氮濃度滲濾液的處理工藝是氨吹脫加生物處理工藝配合的處理流程。我國一般使用曝氣池和吹脫塔進行氨吹脫,但曝氣池工作中氣液解除面積有限,因此吹脫效率低下,而吹脫塔的設備造價比較高,產(chǎn)生的尾氣不好控制。
此外,氣溫較低的地區(qū)更不利于吹脫塔的正常工作。
4、垃圾滲濾液可生化性問題
垃圾滲濾液的可生化性是指通過微生物進行對垃圾滲濾液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達到無害化處理并進行最終達到對外部環(huán)境的排放。垃圾滲濾液在填埋初期的可生化性比較高,但僅僅依靠生物處理無法達到降解的效果,而隨著垃圾填埋時間的增加,神滲濾液的可生化性便會隨之降低,最終無法進行降解處理。
四、物化法處理垃圾滲濾液的新進展
1、混凝沉淀法
在廢水中投加某些化學混凝劑,它與廢水中可溶性物質(zhì)反應,產(chǎn)生難溶于水的沉淀物,或混凝吸附水中的細微懸浮物及膠體雜物而下沉。這種凈化方法可降低廢水濁度和色度,可去除多種高分子物質(zhì)、有機物、某些金屬毒物以及導致富營養(yǎng)化物質(zhì)氮、磷等可溶性無機物。
混凝沉淀法主要用在垃圾滲濾液的預處理和深度處理上。趙玲等采用PAC混凝一粉煤灰吸附對老齡垃圾滲濾液預處理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當PAC投量在350mg/L、粉煤灰投量在8.0mg/L,可將滲濾液中CODcr的濃度從1987mg/L降為516.2mg/L,去除率達到74%,滲濾液顏色由原來的深褐色變成淺灰色,可生化性指數(shù)BOD5/CODcr由0.19提升到0.35。程建華采用殼聚糖接枝高分子絮凝劑(CAS)處理垃圾滲濾液研究,結(jié)果表明CODCr的去除率達到58.7%,色度脫除率達到98.1%,且具有pH適用范圍廣和產(chǎn)污泥量小的優(yōu)點,對絮凝垃圾滲濾液前后顆粒的粒徑分布測定表明,顆粒增大了357倍,且呈正態(tài)分布。
2、化學沉淀法
鎂鹽和磷酸鹽的氨結(jié)晶沉淀工藝,即磷酸銨鎂(MAP)法。其有助于高效去除滲濾液中的氨氮。MAP法所生成的六水合磷酸銨鎂在0℃時的溶解度僅為0.23g/L,并且同時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Mg、N、P,故該產(chǎn)物可作為堆肥、花園土壤或干污泥的添加劑,或用作結(jié)構(gòu)制品的阻火劑,因此MAP法是一種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觀點的脫氮方法。
張記市等采用MAP法對垃圾滲濾液處理研究,在pH值為9.5、反應時間為25min、Mg2+∶NH4+∶PO43-=1。5∶1∶1.5的最佳條件下,滲濾液中NH3-N濃度由初始3500mg/L,經(jīng)結(jié)晶沉淀后降低至175mg/L,去除率達95%。湯琪等采用MAP法對垃圾滲濾液處理研究,選用MgO-H3P04作為沉淀劑,在pH=8.25,n(Mg2+:n(P043-):n(N)為1.35:1.20:1.00,反應與沉淀時間均為15min條件下,滲濾液中氨氮最高去除率為94.92%,出水含量為100~130mg/L,COD平均去除率也達到18.52%。
3、空氣吹脫法
在廢水中,NH3與NH4+之間存在著化學平衡(NH4+NH3+H+),并受pH和溫度的影響??諝獯得摲ǎ╝mmoniastripping)的流程是先將廢水pH調(diào)節(jié)到10.5-11.5;然后把廢水泵引至吹脫塔內(nèi),通氣吹脫廢水中的氨;氨可用硫酸回收。一般采用NaOH或CaO調(diào)節(jié)廢水pH,采用冷卻塔作為吹脫裝置。在pH9.5、吹脫時間為12h的條件下,吹脫法作為垃圾滲濾液中氨氮的預處理,其去除率可達60%。
4、吸附法
吸附法是應用某些材料的表面物理化學性質(zhì),把污水中污染物富集到自身表面的一種方法,常用在垃圾滲濾液的深度處理上。郭紅彥等采用改性粉煤灰對垃圾滲濾液進行預處理研究,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過改性的粉煤灰對垃圾滲濾液的COD、NH4-N有較好的去除能力COD去除率至少72%,NH4-N去除率超過83%。改性粉煤灰對滲濾液的重金屬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Cu、Cd、Zn、Pb、Cr指標低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7)中規(guī)定的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姜浩等采用片沸石對垃圾滲濾液進行處理研究,結(jié)果表明片沸石對COD的最大去除量約為31×103,對氨氮的最大去除量約為27×103;去除COD、氨氮的最佳條件分別為:片沸石用量20g/L、pH為5、溫度4℃、振蕩時間100min。
5、微波法
微波是一種電磁波,由于其特性,可以加速有機物合成,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利用微波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物質(zhì)是一種新的方法。近年來在垃圾滲濾液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大都是與其他工藝協(xié)同作用的。劉曉等采用微波活性炭對垃圾滲濾液處理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PAC用量5g,pH值為9,水樣稀釋1倍,微波強度為420W,輻照時間為4min,攪拌時間為45min時處理的效果最好,此時CODcr去除率可達83.12%。微波輻照能改變活性炭的結(jié)構(gòu),并正在表面產(chǎn)生一些高溫“熱點”,這些“熱點”是導致有機污染物降解的根本原因。微波法具有工藝簡單,反應迅速而徹底,無二次污染等優(yōu)點,同時也具有受濃度,催化劑和吸附劑的性質(zhì)限制。垃圾滲濾液雖然成分復雜,但它也是高濃度有機廢水,含有許多有機污染物,如果將微波催化氧化技術用于垃圾滲濾液的處理之中,并尋找到合適的催化劑及反應條件,相信定會取得滿意的處理效果。
6、納濾(NF)
NF膜具有2個顯著特征:具有1nm左右的微孔結(jié)構(gòu),可以截留分子質(zhì)量為200~2000u的分子;NF膜本體帶電,對無機電解質(zhì)具有一定的截留率。H.K.Jakopovic等〔28〕比較了NF、UF、臭氧3種技術對垃圾滲濾液中有機物的去除情況,結(jié)果表明:在實驗室條件下處理老齡垃圾滲濾液,不同UF膜可達到的最佳COD去除率為23%;臭氧對COD的去除率可達到56%;而NF對COD的最佳去除率可達91%。NF對滲濾液中離子的去除效果也比較理想。L.B.Chaudhari等用NF-300處理印度Gujarat填埋場老齡滲濾液中的電解質(zhì),2種實驗水中的硫酸鹽分別為932、886mg/L,氯離子分別為2268、5426mg/L。實驗結(jié)果表明,硫酸鹽的去除率分別為83%、85%,氯離子去除率分別是62%、65%。研究還發(fā)現(xiàn)NF膜對Cr3+、Ni2+、Cu2+、Cd2+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9%、97%、97%、96%。NF結(jié)合其他工藝后處理效果更好。T.Robinson用MBR+NF組合工藝處理英國BeaconHill的垃圾滲濾液,COD由5000mg/L降至100mg/L以下,氨氮從2000mg/L降至1mg/L以下,SS從250mg/L降至25mg/L以下。NF技術能耗低、回收率高,潛力較大。但最大的問題是長期使用后膜會結(jié)垢,進而影響膜通量和截留率等性能,將其應用于工程實踐還需進一步研究。
五、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工作必須要以優(yōu)質(zhì)、科學的處理方法為基礎,所以,本文研究的以物化法處理垃圾滲濾液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以為我國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工作帶來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龐會從,馮素敏,黃群賢,李敏,龐從章.物化法去除垃圾滲濾液中氨氮綜述[J].河北工業(yè)科技,2011,02:127-130.
[2]王成麗,馬可為,張紅濤.物化法處理垃圾滲濾液中難降解物質(zhì)[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2,01:32-35.
篇4
關鍵詞:滲濾液重金屬;A2/O工藝;去除率
中圖分類號:X7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2)12-0050-04
1引言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增長,垃圾產(chǎn)生量不斷增加,目前的垃圾衛(wèi)生填埋技術相對簡單,處置量大,費用較低,已經(jīng)成為了國內(nèi)外大多數(shù)城市垃圾處置的主要方式[1],而垃圾滲濾液作為垃圾填埋不可避免的副產(chǎn)品逐漸成為了令人頭痛的問題。垃圾滲濾液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質(zhì)、金屬離子,氨氮和COD都非常高[2],這就使得垃圾滲濾水的處理非常困難[3]。對于垃圾滲濾液的處理無論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都集中在了生物處理上,特別是厭氧—好氧的組合工藝更成為了處理垃圾滲濾液的首選工藝[4,5]。
目前,關于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機污染物及脫氮除磷效果的研究較多,對重金屬的去除率研究甚少[6,7]。而滲濾液中重金屬的來源廣泛,且生態(tài)毒性大。這些重金屬在生物處理過程中的形態(tài)分布如何、去除及遷移趨勢如何、影響因素有哪些等都是需要關注的問題[8]。本文以沈陽市老虎沖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為原液,采用A2/O工藝(圖1)對其進行處理,通過各段處理效果來分析處理過程中重金屬離子(Pb、Ni、Cr、Cu、Zn)的去除情況。
2材料與方法
2.1樣品的采集與保存
滲濾液采自沈陽市老虎沖垃圾填埋場,實驗采用A2/O工藝(小試),運行工況:Q進水=9L/d,HRT=6h,SRT=25d,R=100%, DO=1.7~2.3mg/L,T=22~25℃,pH=7~8,MLSS=5500~6500mg/L。
用洗凈的聚乙烯瓶分別從原液、調(diào)節(jié)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以及出水7個采樣點采集水樣,并于4℃下保存,以備測定各段出水中重金屬的含量。
2.2樣品分析方法
(1)混合液中總重金屬含量分析:對混合液進行消解,根據(jù)《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9],Pb、Ni、Cu、Cr、Zn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
(2)污泥中重金屬含量分析:取50mL泥水混合液,過濾。在105℃干燥箱中烘干2h。取出濾紙和干污泥,用電子分析天秤稱量,并計算污泥重量。將濾紙和污泥置于燒杯中,加入10mL濃硝酸,加熱至近干,觀察有無棕黃色煙霧產(chǎn)生,若無棕黃色煙霧表示消解完全。最后定容至100mL,過濾待測。
3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3.1滲濾液中重金屬的存在形態(tài)
重金屬在液相中主要以溶解態(tài)和懸浮態(tài)存在,不同形態(tài)的重金屬去除方法不同,為了研究A2/O工藝對重金屬的去除情況,首先需要確定滲濾液中重金屬的存在形態(tài)。
本文采用0.45μm的濾膜對滲濾液進行過濾,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質(zhì),然后測定原液和濾液中的重金屬含量,得到滲濾液中重金屬的存在形態(tài)分布,以溶解態(tài)重金屬體積分數(shù)為縱坐標,重金屬元素為橫坐標作圖,見圖2。
3.2重金屬在各工序內(nèi)的吸附平衡時間
為了分析重金屬在各池內(nèi)吸附平衡情況,需要先確定重金屬在各池內(nèi)達到吸附平衡的時間,實驗操作如下。
3.3A2/O各處理工序中重金屬的去除情況
通過對各采樣點水樣進行測定,結(jié)果見表2。滲濾液中5種重金屬在各工序內(nèi)的去除率見圖4。
3.4結(jié)果分析
(3)泥水混合液進入沉淀池后,重金屬濃度基本沒有變化,說明沉淀池對滲濾液中的重金屬基本沒有任何去除作用,只是起到泥水分離的作用。這主要是由于滲濾液中的重金屬經(jīng)過調(diào)節(jié)池、厭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去除作用后,含量已經(jīng)很低,因此在沉淀池中并沒有什么變化。
4結(jié)語
(3)A2/O工藝對滲濾液中的重金屬有很好的去除作用,但由于活性污泥法易受pH、DO、溫度、污泥齡、重金屬濃度等運行工況的影響[10],因此對不同的重金屬有不同的去除效果。本文未對A2/O系統(tǒng)具有明顯影響作用的參數(shù)進行研究,各影響因素對重金屬去除率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冷成保.國內(nèi)外城市生活垃圾(MSW)現(xiàn)狀[J].環(huán)境管理,2001 (1):13~15.
[2]蔣海濤,周恭明,高廷耀.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水質(zhì)特性[J].環(huán)境保護科學,2002,28(111):11~13.
[3]沈耀良,王寶貞,楊銓大,等.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方案[J].污染防治技術,2000,13(1):17~20.
[4]胡紀全,曹芹.厭氧/好氧工藝處理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7,25(9):20~21.
[5]吳淳.厭氧—好氧工藝處理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J].污染防治技術,2008,21(2):68~76.
[6]王光龍,蔣廉潔.污水集中處理廠污水中金屬的分布[J].重慶環(huán)境科學,2002,24(5):48~51.
[7]程曉如,劉暢,龔兵,等.活性污泥對城市污水中重金屬的去除率研究[J].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2005,47(10):87~89.
[8]彭永臻,張樹軍,鄭淑文,等.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生化處理過程中重金屬離子問題[J].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6,7(1):1~5.
篇5
關鍵詞: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
中圖分類號:R124.3 文獻標識碼:A
一、垃圾滲濾液及其污染特性
一般來說滲濾液有以下特點:
1.1 水質(zhì)復雜,危害性大。有研究表明垃圾滲濾液中主要有機污染物可信度在60%以上的有34種。其中,烷烯烴6種,羧酸類19種,酯類5種,醇、酚類10種,醛、酮類10種,酰胺類7種,芳烴類1種,其他5種。其中已被確認為致癌物1種,促癌物、輔致癌物4種,致突變物1種,被列入我國環(huán)境優(yōu)先污染物“黑名單”的有6種。
1.2 CODcr和BOD5濃度高。滲濾液中CODcr和BOD5最高分別可達90000 mg/L、38000mg/L甚至更高。
1.3 氨氮含量高,并且隨填埋時間的延長而升高,最高可達1700mg/L。
1.4 水質(zhì)變化大。根據(jù)填埋場的年齡,垃圾滲濾液分為兩類:一類是填埋時間在5年以下的年輕滲濾液,其特點是CODcr、BOD5濃度高,可生化性強;另一類是填埋時間在5年以上的年老滲濾液其pH值接近中性,CODcr和BOD5濃度有所降低,氨氮濃度增加。
1.5 金屬含量較高。垃圾滲濾液中含有十多種金屬離子,其中鐵和鋅在酸性發(fā)酵階段較高
1.6 滲濾液中的微生物營養(yǎng)元素比例失調(diào),主要是C、N、P的比例失調(diào)。一般的垃圾滲濾液中的BOD5:P大都大于300。
二、滲濾液處理工藝的現(xiàn)狀
城市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一直是填埋場設計、運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問題。一般來說,其pH值在4~9之間,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圍內(nèi),BOD5從60~45000mg/L。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學法和生物法。
2.1 好氧處理
用活性污泥法、氧化溝、好氧穩(wěn)定塘、生物轉(zhuǎn)盤等好氧法處理滲濾液都有成功的經(jīng)驗,好氧處理可有效地降低BOD5、COD和氨氮,還可以去除另一些污染物質(zhì)如鐵、錳等金屬。
2.1.1 活性污泥法
2.1.1.1 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因其費用低、效率高而得到最廣泛的應用。例如美國賓州Fall Township污水處理廠,其垃圾滲濾液進水的CODCr為6000~21000mg/L,BOD5為3000~13000mg/L,氨氮為200~2000mg/L。曝氣池的污泥濃度(MLVSS)為6000~12000mg/L,是一般污泥濃度的3~6倍。在體積有機負荷為1.87kgBOD5/(m3?d)時,F(xiàn)/M為0.15~0.31kgBOD5/(kgMLSS?d),BOD5 的去除率為97%;在體積有機負荷為0.3kgBOD5/(m3?d)時,F(xiàn)/M為0.03~0.05kg BOD5/(kgMLSS?d),BOD5的去除率為92%。
2.1.1.2 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及SBR法等改進型活性污泥流程,因其具有能維持較高運轉(zhuǎn)負荷,耗時短等特點,比常規(guī)活性污泥法更有效。同濟大學徐迪民等用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處理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試驗證明:在控制運行條件下,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通過低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處理,效果卓越。最終出水的平均CODCr、BOD5、SS分別從原來的6466mg/L、3502mg/L以及239.6mg/L相應降低到CODCr<300mg/L、BOD5<50mg/L(平均為13.3mg/L)以及SS<100mg/L(平均為27.8mg/L)???cè)コ史謩e為CODCr 96.4%、BOD5 99.6%、SS 83.4%。
處理后的出水若進一步用堿式氯化鋁進行化學混凝處理,可使出水的CODCr下降到100mg/L以下。
2.1.1.3 物化活性污泥復合處理系統(tǒng)
由于滲濾水中難以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所占的比例高,存在的重金屬產(chǎn)生的抑制作用,所以常用生物法和物理化學法相結(jié)合的復合系統(tǒng)來處理垃圾滲濾液。對于BOD51500m g/L、Cl-800mg/L、硬度(以CaCO3計)800mg/L、總鐵600mg/L、有機氮100mg/L、TSS 300mg/L、 SO2-4300mg/L的滲濾液,有學者采用該方法進行處理,發(fā)現(xiàn)效果很好,其BOD5 、COD、NH3-N、Fe的去除率分別達99%、95%、90%、99.2%。
2.1.2 曝氣穩(wěn)定塘
與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氣穩(wěn)定塘體積大,有機負荷低,盡管降解進度較慢,但由于其工程簡單,在土地不貴的地區(qū),是最省錢的垃圾滲濾液好氧生物處理方法。
2.1.3 生物膜法
與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抗水量、水質(zhì)沖擊負荷的優(yōu)點,而且生物膜上能生長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如硝化菌之類。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學的C.Peddie和J.Atwater用直徑0.9m的生物轉(zhuǎn)盤處理CODCr<1 000mg/L,NH3-N<50m g/L的弱性滲濾液,其出水BOD5<25mg/L,當溫度回升,微生物的硝化能力隨即恢復。2.2 厭氧生物處理
厭氧生物處理的有目的運用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直到近20年來,隨著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發(fā)展和工程實踐的積累,不斷開發(fā)出新的厭氧處理工藝,克服了傳統(tǒng)工藝的水力停留時間長,有機負荷低等特點,使它在理論和實踐上有了很大進步,在處理高濃度(BOD5 ≥2000mg/L)有機廢水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2.1 厭氧生物濾池
厭氧濾池適于處理溶解性有機物,加拿大Halifax Highway101填埋場滲濾液平均COD為12850mg/L、BOD5/COD為0.7,pH為5.6。將此滲濾液先經(jīng)石灰水調(diào)節(jié)至pH=7.8,沉淀1h后進厭氧濾池(此工序還起到去除Zn等重金屬的作用),當負荷為4kgCOD/(m3?d)時,COD去除率可達92%以上;當負荷再增加時,其去除率急劇下降。
2.2.2 上向流式厭氧污泥床
英國的水研究中心報道用上向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處理COD>10000mg/L的滲濾液,當負荷為3.6~19.7kgCOD/(m3?d),平均泥齡為1.0~4.3d,溫度為30℃時COD和BOD5的去除率各為82%和85%,它們的負荷比厭氧濾池要大得多。
2.3 厭氧與好氧的結(jié)合方式
雖然實踐已經(jīng)證明厭氧生物法對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的有效性,但單獨采用厭氧法處理滲濾液也很少見。對高濃度的垃圾滲濾液采用厭氧�好氧處理工藝既經(jīng)濟合理,處理效率又高。
三、 結(jié)論和建議
通過上述幾種處理方法及處理工藝的分析比較可得以下結(jié)論:
(1)在選擇垃圾滲濾液生物處理工藝時,必須詳細測定垃圾滲濾液的各種成分,以便采取相應的對策。
(2)在有條件的地方修筑生物塘,同時采用水生植物系統(tǒng)處理滲濾液,不僅投資省,而且運行費用低。
篇6
【關鍵詞】垃圾滲濾液;胡敏酸;微生物;降解
Effect of microorganism on the degradation and formation of humic acid in Landfill Leachate
WANG Shu-ming1 CUI Jun-tao1 LI Xiao-yin1 CHENG Wei2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China;
2.Jilin province jia bo biolog ical techology co., LTD,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Abstract】Humic acids are natural non-living organic substances and they are extremely resistant to biodegradation. Microorganisms are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humic acids. However,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 and role during turnover of humic acids in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s are still unclear, there is still a gap in our knowledge. This work was therefore undertaken with the aim of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landfill leachate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humic acids transformation and to highlight the problems, unsolved questions in leachate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n:The microorganisms can synthesize the humus in the condition of carbon source rich, but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carbon source is lack, humus also can be used as the nutrient substance. Under different dilution degrees, microorganisms have different ability to degrade humus. At a microbial rate of 80%、60%、50%、40% and 20%, degradation rate can reach at 51.2%、42.9%、39%、31.5% and 24.9%,respectively.
【Key words】Landfill leachate; Humic acid; Microorganisms; Degradation
0 引言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以衛(wèi)生填埋作為垃圾處理的基本方式,在今后一段時期,衛(wèi)生填埋處理仍將是國內(nèi)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基本方式。
腐殖質(zhì)(Humus,HS)被公認為是垃圾滲濾液有機碳中的主要成分及難降解部分,也是造成垃圾滲濾液色度的主要物質(zhì),一般稱為“難控物質(zhì)”,其含量一般可占滲濾液TOC的60%左右。腐植酸(Humic acid,HA)(胡敏酸)作為自然膠體而具有大量官能團和吸附位,對各種陽離子或基團存在極強的吸附能力和結(jié)合反應能力,尤其對一些極性有機化合物或極性基團產(chǎn)生重要影響,也可與液體中有機污染物形成“絡合體”,成為有毒且難溶于水的物質(zhì)。因此對腐殖質(zhì)的研究在垃圾滲濾液處理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1 實驗設計
1.1 實驗材料
垃圾滲濾液取自。長春市固體廢物處理中心始建于2009年4月,2010年10月投入使用,使用設計年限10年,垃圾的日常處理能力2600噸,處理方式為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
實驗所用的菌株是從垃圾滲濾液中分離出來的,屬于芽孢桿菌屬和假單胞菌屬。即:Bacillus sp.1;Bacillus sp.2;Bacillus sp.3;Pseudomonas sp.4;Pseudomonas sp.5。
1.2 實驗設計
1.2.1 實驗1:不同碳源對胡敏酸轉(zhuǎn)化的影響
將垃圾滲濾液稀釋20%(20ml滲濾液加入80ml超純水),制成5個樣,分別加入:2g淀粉、2g蔗糖、2g葡萄糖、2g纖維素鈉、空白(無任何添加)。放入搖床,28℃、145轉(zhuǎn)/分下?lián)u7天。7天后用接種環(huán)挑取樣品劃線,3天后繼續(xù)分離純化,將純化后的菌體保存在試管中。
劃線后6個樣中又分別加入20ml滲濾液。繼續(xù)培養(yǎng)7天(共14天),用接種環(huán)挑取樣品劃線,繼續(xù)分離純化,檢驗上批菌種是否依然存在。從滲濾液中提取腐殖物質(zhì),然后提取腐殖質(zhì)及測吸光值和定碳。
1.2.2 實驗2:不同接種量對胡敏酸轉(zhuǎn)化的影響
將實驗1中篩出的所有菌種加入到無菌水內(nèi)制成菌液(旨在大量加入滲濾液中土著菌種),在搖床搖3天后,將菌液以20ml、40ml、50ml、60ml、80ml的體積加入到300ml的三角瓶中,再對應加入80ml、60ml、50ml、40ml、20ml的滲濾液,使每個三角瓶內(nèi)含有100ml體積的液體,以保證溶解氧量盡可能相同。搖床內(nèi)培養(yǎng)3天,然后提取腐殖質(zhì)及測吸光值和定碳。
1.2.3 實驗3:不同菌株對滲濾液中腐殖酸轉(zhuǎn)化的影響
實驗2的樣品進行純化。最后,選出5個菌株(Bacillus sp.1;Bacillus sp.2;Bacillus sp.3;Pseudomonas sp.4;Pseudomonas sp.5)。
將篩選后的菌種制成單一菌液,每個取50ml,分別加入100ml滲濾液。培養(yǎng)3天,然后提取腐殖質(zhì)及測吸光值和定碳。
1.3 實驗方法
腐殖酸的測定方法:差分法。
胡敏酸碳含量測定方法:由NaOH和焦磷酸鈉?10H2O提取在酸性條件提取。
E4/E6:波長465nm和665nm吸光度比值。
E4/E6比值越高,分子越簡單,分子量越小,氧化程度越低,羧基,酚類等含量越低。
2 實驗數(shù)據(jù)與分析
2.1 實驗一相關數(shù)據(jù)
2.1.1 HA相關數(shù)據(jù)(表1)
注:空白:沒有添加外加碳源的滲濾液,和樣品一起震蕩.滲濾液:和樣品相同濃度,但沒有震蕩.
實驗結(jié)果分析:與“滲濾液”相比,在外加碳源的作用下胡敏酸的碳含量顯著提高,但是空白樣品有少量減少。
初步分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添加的碳源合成了HA的組分,在未添加碳源的情況下,在空白試樣中碳含量的降低,可能是由于HA在溶解氧的存在下被微生物代謝所消耗,從而將其轉(zhuǎn)化為自身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微生物會在碳源充足條件下將碳源合成腐殖質(zhì)組分,而在碳源貧乏時將腐殖質(zhì)分解成自身新陳代謝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以下將繼續(xù)進行驗證性實驗說明這一觀點。
所有樣品的E4/E6都比“滲濾液”的大得多。說明在外加碳源和溶解氧的作用下,腐殖酸分子的結(jié)構(gòu)簡單,氧化程度低。
2.2 實驗二相關數(shù)據(jù)
2.2.1 HA相關數(shù)據(jù)(表2)
實驗結(jié)果分析:接種過微生物樣品的HA碳含量均低于“100%滲濾液”。實驗環(huán)境不能滿足微生物的生存條件,微生物的碳源依賴于對腐殖質(zhì)的分解反應。不同微生物含量對滲濾液中腐殖質(zhì)降解能力也不同。
2.3 實驗三相關數(shù)據(jù)
2.3.1 HA相關數(shù)據(jù)(表3)
實驗結(jié)果分析:與空白對照組相比,不同樣品中胡敏酸的形成和轉(zhuǎn)化不一樣,2、3、4號菌株對胡敏酸的有降解作用。1、5號菌株促進了胡敏酸的形成。說明垃圾滲濾液中微生物的轉(zhuǎn)化作用并不相同。
總體來看,這5種菌在轉(zhuǎn)化過程中腐殖質(zhì)主要起到降解作用,個別品種在腐殖質(zhì)組分的形成中也起到了促進形成作用。
3 結(jié)果與討論
(1)微生物在碳源充足的條件下會將碳源合成腐殖質(zhì)物質(zhì);在碳源貧乏時會降解腐殖質(zhì),作為自身生長可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一論點在所查閱的文獻中幾乎沒有被提到,微生物作為一種有生命的個體,有著生物生存的共性。在舒適安逸的條件下,會選擇更能直接被利用的,微生物的合成作用已被大量論點證實;在營養(yǎng)物質(zhì)匱乏時,微生物也會拆分腐殖質(zhì)組分,降解成能被自身吸收的可利用有機碳源。
(2)不同稀釋度下微生物對腐殖質(zhì)降解能力不同。在不同的稀釋度下,滲濾液中的一些營養(yǎng)物質(zhì)也同樣被降低了濃度,在一個合適的狀態(tài)下,更好地被微生物吸收利用。在原本高濃度有機廢水中,微生物的生存可能受到了抑制,因此研究稀釋度是對處理滲濾液中腐殖質(zhì)十分有效的。
(3)滲濾液中的微生物均有降解腐殖質(zhì)的能力,可以根據(jù)改變滲濾液中的環(huán)境,從而達到降低滲濾液中腐殖質(zhì)的目的,最終使出水達到標準。
【參考文獻】
[1]熊田恭.李慶榮,等,譯.土壤有機質(zhì)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240.
[2]竇森,張繼宏,顏麗.農(nóng)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土壤培肥研究[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1995.
[3]錢國平,錢進.安徽省地帶性土壤腐殖質(zhì)組成和性質(zhì)[J].土壤,1993(2):58-62.
[4]錢學德,郭志平.填埋場復合襯墊系統(tǒng)水利水電科技進展[J].1997,17(5):64-68. [5]汪慧貞,沈家杰.英國垃圾填埋場滲瀝水處理及其沼氣利用簡介[J].給水排水,1994,20(7):23-25.
[6]鄭雅杰.我國城市垃圾滲濾液量預測與污染防治對策[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1997,20(l):29-33.
[7]楊玉江,趙由才.2007.生活垃圾填埋場垃圾腐殖質(zhì)組成和變化規(guī)律的表征[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7(1):92-95.
[8]祁國平,等,譯.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設計參考資料[Z].北京:中國建筑技術發(fā)展中心市政技術情報部,1986,156-162.
篇7
關鍵詞:滲濾液濃縮液 回灌 蒸發(fā) 高級氧化
一、引言
集中衛(wèi)生填埋是我國現(xiàn)階段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針對垃圾滲濾液對人類以及環(huán)境的危害,為了防止生活垃圾填埋造成的二次污染,各個國家針對國情分別制定的垃圾滲濾液排放標準,用來解決滲濾液排放問題。
濃縮液由于含有嚴重污染物,直接排放可能會對土壤、地表水、海洋等產(chǎn)生污染;若排入市政污水處理系統(tǒng),過高的總?cè)芙庑怨腆w對活性污泥的生長也不利。因此對于減少濃縮液的產(chǎn)量、濃縮液繼續(xù)處理的研究很有必要,相關技術的開發(fā)研究也是滲濾液處理技術中的一個熱點。
二、滲濾液處理濃縮液特點
濃縮液中的主要成分是甲苯、N,N一二甲基甲酰胺、2,4一二甲基一苯甲醛、2,4一二(1,1一二甲基乙基)苯酚、三(2一氯乙基)磷酸、鄰苯二甲酸環(huán)己基甲基丁基醚、鄰苯二甲酸二丁酯、3,5-二叔丁基一4一羥苯基丙酸、乙酰胺、正十六酸、~t-A硫二烯酸,以及少量的十八烷到二十五烷之間的正烷烴等有機物。從這些有機物的特點來看,基本不能作為營養(yǎng)源參與生物反應。
根據(jù)我國幾家采用反滲透工藝的項目運行經(jīng)驗分析,要保證反滲透出水的各項指標達標,濃縮液的產(chǎn)量非常大,一般會占到進水量的25% 一45%。濃縮液中的COD主要成分是難降解有機物,一般隨地域和當?shù)鼐用耧嬍沉晳T的差異,濃縮液的COD濃度在1 000 mg/L一5000 mg/L之間,其中的有機物很難作為營養(yǎng)源參與微生物代謝。根據(jù)對不同地區(qū)滲濾液處理項目發(fā)現(xiàn),濃縮液中的總氮含量在100 mg/L一1 000 mg/L。濃縮液的色度一般在500倍~1 500倍之間,并且生色團和助色團相對物質(zhì)量越高,色度越高。根據(jù)反滲透截流性的特點,100%的二價以上的無機鹽離子、85%~90% 的一價鹽離子、30% 左右的硝態(tài)氮、亞硝態(tài)氮都會存在于濃縮液中。通過數(shù)倍濃縮后,濃縮液中的氯離子濃度約為10 000 mg/L一50 000mg/L之間,TDS為20000~60000mg/L,電導率為40000~50 000 0μs/cm,這些含極難降解,且含鹽度極高的濃縮液成為了所有滲濾液處理中的一道難題。
三、目前常用處理方法
處置濃縮液是整個滲濾液處理工藝膜系統(tǒng)設計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何處置垃圾滲濾液深度處理反滲透及納濾濃縮液,取決于濃縮液的水量、水質(zhì)以及處置地點的地理環(huán)境和對水源、土壤的潛在影響。濃縮液處置的典型方法有回灌、膜蒸餾、蒸發(fā)、高級氧化等。
3.1回灌
回灌工藝是指將垃圾滲濾液通過膜深度處理產(chǎn)生的濃縮液回運到垃圾填埋場再通過人工技術噴灌如垃圾堆體的滲流處理技術,回灌實質(zhì)是把填埋場做為一個以垃圾為填料的生物濾床,回灌的濃縮液在自上而下流經(jīng)垃圾填埋層的過程中,其中的有機污染物被垃圾中的微生物所降解。
從1986年開始,濃縮液回灌就作為反滲透法處理垃圾滲濾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被廣泛采用。實踐證實:在充分考慮相關填埋場的特征設計基礎上,長期采用回灌處理濃縮液的系統(tǒng),填埋場排出的滲濾液中主要污染物質(zhì)濃度沒有顯著變化。然而,回灌對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增加,水流可形成短路,使填埋層含水率增加,濃縮液直接回灌也有可能導致垃圾場含鹽量增加。
3.2 蒸發(fā)技術
蒸發(fā)是一個把揮發(fā)性組分與非揮發(fā)性組分分離的物理過程,由2部分組成:加熱溶液使水沸騰氣化和不斷除去氣化的水蒸氣。垃圾滲濾液蒸發(fā)處理時,水分從滲濾液中沸出,污染物殘留在濃縮液中。所有重金屬和無機物以及大部分有機物的揮發(fā)性均比水弱,因此會保留在濃縮液中,只有部分揮發(fā)性烴、揮發(fā)性有機酸和氨等污染物會進入蒸氣,最終存在于冷凝液中。
濃縮液的低能耗蒸發(fā)工藝是在傳統(tǒng)的廢水蒸發(fā)處理技術的基礎上的改良和發(fā)展。傳統(tǒng)的蒸發(fā)技術是一個把揮發(fā)性組分與非揮發(fā)性組分分離的物理過程,通過加熱溶液使水沸騰氣化和不斷除去氣化的水蒸氣。垃圾滲濾液蒸發(fā)處理時,水分從濃縮液中沸出,而污染物會殘留在濃縮液中。濃縮液低能耗蒸發(fā)工藝利用蒸汽的特性,當蒸汽被機械壓縮機壓縮時,其壓力升高,同時溫度也得到提升,為重新利用再生蒸汽作為蒸發(fā)熱源提供了可能。通過能源循環(huán)利用技術,將濃縮液蒸發(fā)處置運行成本降到最低。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材料都很難滿足反滲透濃縮液蒸發(fā)裝置的防腐等級要求。根據(jù)目前國內(nèi)正在運行的采用濃縮液蒸發(fā)系統(tǒng)的項目的實際情況看,蒸發(fā)裝置的主材必須是采用Ti材以上的耐腐蝕材料,造價昂貴以及后期不菲的維養(yǎng)費用。
3.3 組合處理工藝
目前采用的較多的組合處理工藝是生化一強化氧化一混凝沉淀工藝。其中Fenton氧化法是一種高級氧化技術。其原理是通過培養(yǎng)適合在高TDS下生存在菌種,保證生化處理通過傳統(tǒng)A/O+MBR工藝對濃縮液生物脫氮。然后在強化氧化段投加遴選的氧化劑和催化劑(雙氧水和鐵鹽),通過1號自由基反應機理對COD和TN進行去除,強氧化段COD去除率為75%,TN去除率為90%。最后通過混凝沉淀工藝對出水的ss進行去除。其核心工藝仍是傳統(tǒng)的高級氧化技術。
四、結(jié)語
篇8
關鍵詞:環(huán)保;填理場的選址;環(huán)境影響評價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ferred to the eia, it is to point to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plans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y ca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forecast and assessment, and put forward to prevent or alleviate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track the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Popular said analysis is project put into prod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may influenc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 The landfill before construction do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landfill site sele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o prevent the landfill to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ll in the location of Richard fiel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根據(jù)作者在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環(huán)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經(jīng)驗和體會,結(jié)合目前我國衛(wèi)生填埋場工程的實際情況,對填埋場工程環(huán)境影響評價中的選址、填埋場主要污染源是滲濾液和填埋氣體、封場處理和生態(tài)恢復等工作重點提出了應注意的內(nèi)容和建議。
1生活垃圾填理場的選址論證
生活垃圾填埋場環(huán)境影響評價應按照《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中規(guī)定的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環(huán)境保護要求進行填埋場選址論證。同時建設部頒標準《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技術規(guī)范》(CJJ17-2004)中有明確規(guī)定,有9類地區(qū)不應建設垃圾填埋場。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設置選址應符合當?shù)爻青l(xiāng)建設總體規(guī)劃的要求,對周圍環(huán)境不應產(chǎn)生污染或?qū)χ車h(huán)境污染不超過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現(xiàn)行標準允許的范圍,應與當?shù)氐拇髿夥雷o、水資源保護、大自然保護及生態(tài)平衡要求相一致,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此外,還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
1.1生活垃圾填埋場必須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較長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須達到設計量,使用期至少10年。
1.2場內(nèi)需具有較好的外部建設條件。任何一個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的建設包括垃圾進場道路、車輛維修沖洗設施、生產(chǎn)管理和生活服務設施、防滲導氣系統(tǒng)、滲濾液收集處理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
1.3填埋場的興建對場區(qū)地質(zhì)環(huán)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如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破壞、邊坡等問題,因此應加強場區(qū)和地質(zhì)環(huán)境評價工作。
1.4場址周圍應有相當數(shù)量的覆土土源,用于填埋的分層壓實、分層覆土、中間覆土及終場覆土。一般為填埋場填埋庫區(qū)庫容量的10%-20%,并且土地源宜為粘土。同時,筑壩所需要的砂石和粘土,需求量大。因此,對這些材料需要了解其產(chǎn)地及運輸條件、質(zhì)量、儲量和開采條件等,考慮施工期取土場和運輸過程中產(chǎn)生的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問題。
2垃圾填埋場對環(huán)境的主要影響
2.1垃圾填埋場的主要污染源
填埋場主要污染源是滲濾液和填埋氣體。
2.11滲濾液。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是一種高污染負荷且表現(xiàn)出很強的綜合污染特征、成分復雜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其性質(zhì)在一個相當大的范圍內(nèi)變動。一般說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pH值4~9,COD2000~62000mg/L,BOD560~45000mg/L,BOD5/COD值較低,可生化性差。重金屬濃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屬濃度基本一致。
鑒于填埋場滲濾液產(chǎn)生量及其性質(zhì)的高度動態(tài)變化特性,評價時應選擇有代表性的數(shù)值。一般來說,滲濾液的水質(zhì)隨填埋場使用年限的延長將發(fā)生變化。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通常可根據(jù)填埋場‘‘年齡’’分為兩大類:①“年輕”填埋場(填埋時間在5年以下)滲濾液的水質(zhì)特點是:pH值較低,BOD5及COD濃度較高,色度大,且BOD5/COD的比值較高,同時各類重金屬離子濃度也較高(因為較低的pH值);②“年老’’的填埋場(填埋時間一般在5年以上,)滲濾液的主要水質(zhì)特點是:pH值接近中性或弱堿性(一般在6~8),BOD5和COD濃度較低,且BOD;/COD的比值較低,而NH4’一N的濃度高,重金屬離子濃度則開始下降(因為此階段pH值開始下降,不利于重金屬離子的溶出),滲濾液的可生化性差。
此外,滲濾液一般控制項目可為COD、BOD、SS、大腸桿菌等,其他項目可視各地垃圾情況,由環(huán)保部門確定。滲濾液不得排入GB3838-2002中I、II類及III類中飲用水源保護區(qū),一類海域。
2.12填埋場釋放氣體。主要氣體和微量氣體兩部分組成。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產(chǎn)生的氣體主要為甲烷和二氧化碳,此外還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氫、硫化氫、氨、氮和氧等,接受工業(yè)廢物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其氣體中還可能含有微量揮發(fā)性有毒氣體。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氣體的典型組成(體積濃度)為:甲烷45%~50%,二氧化碳40%~60%,氮氣2%~5%,氧氣0•1%~1.0%,硫化物0%~1.0%,氨氣O.1%~1.0%,氫氣O%~0.2%,一氧化碳O%~0•2%,微量組分0.01%~0.6%;氣體的典型溫度達43~49~C,相對密度為1•02~1•06,為水蒸氣所飽和,高位熱值在15630~19537kJ/m3。
填埋場釋放氣體中的微量氣體量很小,但成分卻很多。國外通過對大量填埋場釋放氣體取樣分析,發(fā)現(xiàn)了多達116種有機成分,其中許多可以歸為揮發(fā)性有機組分(VOCs)。
2.2垃圾填埋場的主要環(huán)境影響
垃圾填埋場的環(huán)境影響包括多個方面。運行中的填埋場,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包括:
2.21填埋場滲濾液泄漏或處理不當對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篇9
關鍵詞 危險廢物;滲濾液;處理工藝;蒸發(fā)
中圖分類號X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1-0149-02
Hazardous Waste Landfill Leachate Evaporation Treatment Process
Huang Feng-rong, Hu Guo-liang, Wen Jing-li
Huizhou Dongjiang Veolia Environmental Services Limited, Guangdong516000,China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main composition Landfill Leacha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hazardous wast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demonstration center ,Treatment leachate using combining multiple disposal process such as evaporation pretreatment,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abilized curing, special packaging and landfill. Make full use of the Steam heat energy produce by Incineration furnace through double and single effect evaporation device to separation solute and solvent, conservation Energy and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The distillate of evaporation through biochemical treatment achieve full Reuse,Save water resource; the solid after evaporation through stabilization ,Solidification, special packaging and then Landfill , the harmful substances could finally safe disposal.
Keywords hazardous waste; leachate; treatment process; evaporation
1概述
廣東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理示范中心是列入《全國危險廢物和醫(y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guī)劃》的31個省級綜合性危險廢物處置中心之一。
危險廢物安全填埋場區(qū)總面積10.6萬m2,總?cè)莘e約351萬m3,分四期規(guī)劃建設,已建成一期A單元,年處理能力為40 000t。2008年危險廢物開始進入填埋場,至目前已經(jīng)累計填入各種危險廢物13萬t。填埋的廢物以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為主,占總量的60%~70%。
2011年產(chǎn)生滲濾液的達5 000t,水質(zhì)特性與填埋的廢物成分、填埋數(shù)量、氣象條件密切關聯(lián),危險廢物滲濾液成分復雜,主要水質(zhì)特點如下所示:
表1 滲濾液主要水質(zhì)特點
2 常規(guī)工藝處理的方法及困難
由表1的滲濾液主要水質(zhì)特點可見:可溶性固體、氨氮、硬度、COD的含量高;豐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質(zhì)特性變化大;且隨著廢物進場量增加,滲濾液的有害成份濃度及產(chǎn)生量也會逐年增大。
由于滲濾液水質(zhì)的復雜多變,目前行業(yè)內(nèi)尚無十分完善的處理工藝,不同的填埋場根據(jù)自身具體水質(zhì)特點及經(jīng)濟技術要求選取不同的處理方案和工藝。
較成熟的處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物理化學、生物法、反滲透處理法、土地法等或上述方法的結(jié)合。
2.1 物理化學與生化結(jié)合法
在上述方法中,比較傳統(tǒng)的方法先物理化學法進行預處理,除去色度、重金屬離子、懸浮物等有害成分;然后再進行生化,除去有機物及少量的氨氮。物理化學法包括活性炭吸附、化學沉淀、化學氧化等。
經(jīng)過預處理的水調(diào)節(jié)各項成分的濃度達到可生化時,進行好氧或厭氧或二者合并應用聯(lián)合處理系統(tǒng)。由于本公司滲濾液可溶性固體含量高達30 000mg/L~60 000mg/L,在生化前需通過勾兌大量的優(yōu)質(zhì)水以防止可溶性固體對細菌活性下降,這樣不僅增加處置成本,而且浪費大量的水資源,與公司倡導的清潔生產(chǎn)及零排放理念不符,故無法推行這種處理工藝。
2.2 反滲透處理法
反滲透法是利用滲透膜對滲濾液中溶質(zhì)和溶劑的選擇滲透性,對污水中的無機物、有機物和水進行分離。反滲透膜的透水量(出水率)和對污染物的去除率是反滲透過程中關鍵的運行參數(shù)[1],這兩個參數(shù)受到電導率、工作壓力、進水污染物濃度、進水pH值、溫度等因素的影響。
篇10
關鍵詞:生活垃圾 綜合處理 工藝流程 存在問題
我國國民經(jīng)濟發(fā)每年7―8%的速度增長,而不到1/3生活垃圾真正達到無害化處理,能源利用的比例則更低。隨著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城鎮(zhèn)化水平的提高,在城鎮(zhèn)周邊區(qū)域很難找到適宜的垃圾填埋的場地,造成我國城鎮(zhèn)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相當滯后。
一、常用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比較
1、衛(wèi)生填埋法:將垃圾填入已預備好的坑中覆蓋壓實,使其發(fā)生生物、物理、化學變化,分解有機物,達到減量化和無害化的目的。
衛(wèi)生填埋法相對而言,投資和運行費用較低,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要求的提高,其局限性也越來越大,這是由于:填埋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需要的技術條件過于嚴格。填埋的垃圾經(jīng)過一定年限后,在厭氧條件下,由于微生物降解作用,會產(chǎn)生氣體,既引起嚴重的二次污染,甲烷、硫化氫等廢氣也必須處理好,以確保防爆和環(huán)保要求。垃圾長期堆積將導致重金屬積蓄,污染地下水,也不利于土地利用。
2、焚燒處理法:焚燒處理法是將垃圾置于高爐中,是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種方法,產(chǎn)生的熱量用于發(fā)電和供暖,其渣可壓塊用于回填。雖然具有處理量大,減容性好、無害化徹底、占地少,還可回收熱能等優(yōu)點,但投資大、運轉(zhuǎn)成本高,同時垃圾中的有用資源被燒毀,尾氣處理不徹底,現(xiàn)有國內(nèi)焚燒廠運行均比較困難。
3、高溫堆肥法:將垃圾堆積成堆,溫度從常溫到85度,進行儲存、發(fā)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能力,將垃圾中有機物通過高溫發(fā)酵將生活垃圾變成腐殖土狀有機肥。但僅是對垃圾中有機成分的處理技術,而不是全部垃圾的最終處理技術;對有害有機物、無機物及重金屬的污染無法很好解決,無害化不徹底。
通過三種常用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比較,各有優(yōu)缺點。根據(jù)我國國情,從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角度來看,垃圾處理的目標應該是實現(xiàn)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目前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綜合處理垃圾是實現(xiàn)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最快捷、最有效的技術方法,即同時采用衛(wèi)生填埋法、焚燒處理法、高溫堆肥法“一體化”處理。
二、漳州市九龍嶺垃圾綜合處理實例
1、先將垃圾進行分類:有機物,無機物,可燃物。
2、垃圾焚燒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將收集的生活垃圾經(jīng)分選后,進入密封的垃圾儲存?zhèn)},倉內(nèi)垃圾由專用垃圾吊車進行摻混,并抓取投送進焚燒爐給料斗。垃圾儲料坑可儲凈化存500噸垃圾,底部設有排污溝,垃圾的滲濾液經(jīng)污水溝排入污水井,再用污水泵抽送到污水車間進行處理。垃圾經(jīng)給料機喂入爐內(nèi),在爐膛進行燃燒,燃燒所需要的空氣由鼓風機從儲料坑抽吸,經(jīng)空氣預熱器預熱后送入焚燒爐內(nèi),燃燒產(chǎn)生的高溫煙氣進入尾部煙道經(jīng)余熱鍋爐和空氣預熱器冷卻至200攝氏度左右,余熱鍋爐產(chǎn)生的蒸汽供給制肥車間使用或直接排空,焚燒爐設有輔助焚燒系統(tǒng),用于點火啟動和垃圾熱值過低時助燃。
3、垃圾制肥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應用國家科技委科技成果鑒定的微生物生態(tài)有機肥制造工藝技術,把垃圾中的有機物,利用焚燒爐的熱植,通過高溫濕解,使垃圾在高壓罐內(nèi)發(fā)酵,縮短高溫厭氧時間,達到高溫發(fā)酵的效果,在按各種農(nóng)作物的特性加上不同的微生物菌種,生產(chǎn)出生態(tài)有機肥。不僅滿足農(nóng)作物的生長需要,更重要的是克服土壤板結(jié),提高肥力,實現(xiàn)垃圾資源回收利用,同時也避免了對周邊環(huán)境的二次污染。
4、垃圾衛(wèi)生填埋工藝流程如下:
填埋低部采用自然獨立水系,修建一條主盲溝,周圍鋪設石礫、導水管,若干條支盲溝相連,盲溝上架設導氣石籠,間距25米,石籠隨填埋作業(yè)進程不斷加高,讓垃圾填埋降低產(chǎn)生的甲烷等氣體及時導排出來,確保填埋區(qū)的作業(yè)安全;讓盲溝導滲出來的滲濾液經(jīng)垃圾壩導滲進入調(diào)節(jié)池,對于每個作業(yè)區(qū)表面,除按規(guī)范填埋、覆土、消毒外,在每個作業(yè)單元的外延都地形、地勢修建溝渠,及時將作業(yè)表面的污水引排入調(diào)節(jié)池,降低盲溝的導滲壓力。高于填埋作業(yè)區(qū)的這部分山體流水導水工作則納入雨水收集系統(tǒng),盡可能降低滲濾液產(chǎn)生量,減輕調(diào)節(jié)池的庫容壓力。沿著山體的上下部各修建引水溝和排洪渠進行導水,做好雨污分流工作,同時又可避免雨水直接沖刷山體,造成山體滑坡隱患。
垃圾采用單元分區(qū)分層進行填埋,每日一單元,單元大小由單日垃圾確定。垃圾實行分層壓實,并及時用粘土覆蓋日覆蓋粘土壓實后,厚度為30厘米,中間覆蓋層可其到阻斷雨水滲入和氣體無序外溢的作用。在填埋過程中,每隔2.5米進行一次中間覆蓋,每隔5米填埋體向里收縮2米。隨著填埋高度的升高,填埋體外坡做永久性覆蓋。當填埋達到最終標高時,填埋體頂面亦同外坡一樣覆土壓實,并進行最終覆土和做表層綠化,以防水土流失。本填埋區(qū)垃圾堆體的氣體導排采用石籠加導氣管的方法導排??紤]到南方城鎮(zhèn)生活垃圾特性和氣候等因素,適當縮小間距,導氣石籠間距25米。待垃圾堆體上升到190米高度時,計劃將氣體集中利用或排空燃燒。
三、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存在問題
漳州市九龍嶺垃圾綜合處理場,采用垃圾綜合處理工藝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其先將垃圾進行分類,其中可燃部分直接給焚燒爐焚燒,堆肥中剩余付產(chǎn)品也用來焚燒;將焚燒爐中產(chǎn)生的高溫和熱氣用作提高垃圾堆肥的溫度,縮短垃圾堆肥的發(fā)酵時間,達到充分利用焚燒爐中的熱量和熱氣;而垃圾堆肥又將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降解,產(chǎn)生有機肥供作農(nóng)用肥;最后將焚燒爐中產(chǎn)生的殘渣及垃圾堆肥中不可燃燒部分填埋。其循環(huán)利用和可操作性在我國生活垃圾處理中值得借鑒。
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值得重視完善。
(1)垃圾處理能力滯后。原設計能力垃圾處理量是:每天填埋100噸、堆肥200噸、焚燒100噸。但到了2009年后,由于龍海市垃圾處理場改建和龍文區(qū)垃圾歸并管理,導致新增的一市一區(qū)垃圾都到九龍嶺垃圾綜合處理場處理,使得垃圾量遠大于原設計處理量,結(jié)果由于處理能力跟不上實際垃圾產(chǎn)生量,導致部分垃圾只能直接填埋。
(2)設備技術不夠成熟。九龍嶺垃圾綜合處理場焚燒設備,采用的是國內(nèi)第一代也是第一臺國產(chǎn)技術的焚燒爐,在實際運行中,經(jīng)常遇到故障,維修頻繁,導致垃圾處理不及時,直接影響到整個工藝處理量。
(3)污水處理急需完善。由于以上二點原因,使得垃圾處理不能按工藝設計要求進行,垃圾綜合處理有時變成了單純垃圾填埋,導致垃圾滲濾液增多,滲濾液濃度值增高,特別是COD值高,影響污水處理,在加上2009年國家出臺垃圾滲濾液排放標準COD值達到100毫克/升,污水處理系統(tǒng)需技改完善。
結(jié)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