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技術范文
時間:2023-04-08 01:54: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玉米種植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 玉米種植的意義
因其高產和適應能力強而居糧食作物之首,玉米是重要的穩(wěn)產作物,為廣大農民看好。具有品種多、產量高、適應能力強的特點,對多種病蟲害都有較強的抵抗作用,日前在我們黑山縣廣泛種植。同時玉米還是飼料之王,種子的莖葉都是良好的飼料,雖然玉米小如其他經濟作物的價格高,但他可以飼養(yǎng)多種家畜和家禽,其經濟效益點不低。另外玉米還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用玉米加工食品、制藥、化工、造紙、釀酒、紡織等許多用途。所以玉米對于人民的生活和圍民經濟的發(fā)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料,大力發(fā)展農業(yè)就必須重視玉米的種植與增產。
2 玉米種植的特點
首先,玉米喜溫,種子發(fā)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拔節(jié)期日均18℃以上。從抽雄到開花日均26~27℃。灌漿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淀粉酶活動受影響,導致子粒灌漿不良。玉米為短日照作物,日照時數(shù)在12小時內,成熟提早。長日照則開花延遲,甚至不能結穗。
其次,對土壤的要求。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長。玉米適宜的土壤pH為5~8,以6.5~7.0最適。
最后,對肥料的要求。玉米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必須合理施肥才能滿足玉米在整個生育期對養(yǎng)分的需要。據(jù)試驗,生產100公斤玉米籽實,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鉀2.1公斤。若畝產500公斤玉米,畝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銨50公斤,過磷酸鈣31公斤,硫酸鉀13公斤。
3 玉米種植技術分析
3.1 品種選擇
選好玉米種,是關系到秋季產量增收的關鍵問題。在選擇玉米品種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因地制宜的選擇良好的品種。
3.1.1 市場的指導作用
在選擇玉米品種的具體時候,要考慮到市場對種植狀況的具體的指導作用。例如,在種植的時候要考慮到玉米的出售價格等因素;又如,在鄉(xiāng)鎮(zhèn)附近的農民可以種植些糯玉米或早熟玉米在市場上出售。
3.1.2 要善于根據(jù)熱量資源條件選種
土地的熱量資源與玉米品種的生長期有關。生長期長的玉米品種豐產性能好、增產潛力較高,土地的熱量和生長期要符合品種完全成熟的需要。熱量充足,就盡量選擇生長期較長的玉米品種,使優(yōu)良品種的生產潛力得到有效發(fā)揮。地勢高低與地溫有關,而地溫又直接影響玉米種植時對玉米品種的選擇。崗地溫度高,宜選擇生育期長的晚熟品種或者中晚熟品種;平地生育期適宜選擇中晚熟品種;洼地宜選擇中早熟品種。
3.1.3 根據(jù)病害選種
病害是玉米豐產的克星,主要與土壤有關。土壤養(yǎng)分不平衡,地溫不正常,選種時應避開不適宜此條件生長的品種。
3.2 選地整地
玉米根系發(fā)達,適應性強,對土壤種類的要求不嚴格,肥地、瘦地均可種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養(yǎng)分,故要選擇地勢較平坦,土層深厚、質地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較好的旱地(田)或緩坡地,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播種前要精細耕地,使土質松軟,細碎平整后再開溝起畦播種。
3.3 玉米各個時期的特點
首先,育苗期。是指玉米出苗至拔節(jié)前的一一段時期,這一時期以長根為中心,根系生長較快,地上部分生長緩慢,這一時期為營養(yǎng)生長期。苗期的田間管理目標是苗全、苗齊和苗壯。壯占的標準足:根系發(fā)達,根深葉綠、葉片寬短,苗基較扁,節(jié)間粗短,群體整齊一致,長勢旺盛。
其次,出穗期。玉米的穗期是根莖、葉營養(yǎng)器官旺盛生長,雌雄分化發(fā)育的時期,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并進,是玉米一生中生長最快,也是地上部分干物質增長最快的時期,要求充足的養(yǎng)分和水分,這一時期是決定穗、數(shù)和粒數(shù)的重要時期??茖W的田間管理町以控制植株營養(yǎng)牛長,使其不過旺,促進莖桿粗壯和果穗發(fā)育,爭取穗大粒多。
最后,開花結粒期。葉生長量已達到最犬值,并停止生長,轉入以開花授粉和結實成熟為中心的生殖生長階段,是決定有效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和粒重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管理到位就能防止葦葉早衰,促進開花授粉、灌漿,提高結實粒數(shù)和粒重。
3.4 田間管理技術
3.4.1 間苗、定苗
3葉期抓緊間苗,5葉期及時定苗至適宜密度。問苗要做到“去弱留壯、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去雜留純”。玉米幼苗期豐產長相是:葉片寬大,葉色濃綠,根多根深,莖基粗扁,生長敦實。
3.4.2 玉米施肥
“兩頭重、中間輕”。即:底肥審、攻苞重,各占玉米總用肥量的40%;苗肥輕、桿肥輕,各占10%。底肥畝施土雜肥2000kg、草木灰200kg、過磷酸鈣35kg,干施坑內;移栽時畝施碳銨30kg、硫酸鋅2kg,兌水糞40~50擔,實行座水座肥移栽;移栽后5天,畝施水糞30擔加碳銨l0kg:小麥收割后,松土、除草,并用水糞40擔加碳銨15kg施桿肥;大喇叭期即抽雄前,用水糞60擔兌碳銨35kg施攻苞肥。
3.4.3 溝系配套,防澇防旱
內三溝即墑溝、田頭溝、腰溝,外三溝即隔水溝、導滲溝、大排水溝,做到溝溝相通,達到旱能灌、澇能排、澇能降的高標準農田溝系要求。玉米從拔節(jié)到灌漿期間需水量較多,尤其是抽穗開花期對水分敏感。從拔節(jié)開始至蠟熟末期,當土壤含水量低丁田問持水暈的70%時要及時灌溉,生產上一般在小喇叭口期、抽穗開花時分別灌一次。如果持續(xù)降雨,造成田問積水或土壤水分飽和時間長的,要迅速開溝排澇降漬。
3.4.4 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標足壯桿、夫穗、粒多,相應的措施如下:①重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結合中耕培十,畝施尿素30千克,施肥的方法是在兩植株之間打深穴(N6~10厘米,直徑3~4厘米),將肥料施入穴內然后大培土。②科學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對水份極為敏感。這一時期若干甲、應及時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過多,上壤水份過量,應及時排水防澇。③防治病蟲害:穗期主要蟲害是玉米螟,危害葉片,莖桿及雄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前),用毒土或顆粒劑撒入心葉內。毒土叮用50%可溶性巴丹500克,加細土或煤渣粉30~40千克拌勻即可。
3.4.5 除草和病蟲妨害技術
玉米田雜草生長迅速,與玉米爭水、爭肥、爭空間,對玉米苗期生長危害較大,造成苗瘦、苗弱,在雜草嚴重且防治不力的地塊影響產量可達10%以上,因此,必須進行化學除草?,F(xiàn)把玉米田化學除草技術介紹如下:土壤封閉性除草劑、觸殺性除草劑。最好使用噴霧器,避免大風天氣噴霧,施藥后24h內如遇大雨,應及時補噴。近幾年來,玉米病蟲危害呈逐年加重趨勢,已成為玉米生產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主要病害有粗縮病、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紋枯病等;主要蟲害有地下害蟲、薊馬、粘蟲、玉米螟、蚜蟲和紅蜘蛛等,所以,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必須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危害。因此必須做好玉米苗期、心葉末期和穗期以及灌漿成熟期的病蟲害防治。
4 結語
在玉米種植技術研發(fā)以及實踐操作中,種植人員要積極探索、不斷努力,以促進玉米種植技術的穩(wěn)步提高,從而帶動玉米種植產業(yè)的正常發(fā)展,使玉米產量達到增產豐收。
參考文獻:
[1] 侯振華.構建和諧新農村系列叢書―玉米栽培新技術[M].沈陽出版社.2010.10.
篇2
關鍵詞:大田種植;玉米;種植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03.004
玉米是主要糧食作物,如何提高玉米的品質以及產量,是農業(yè)科研人員不斷研究的課題。在大田玉米的種植過程中,運用科學的種植技術,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對促進地域經濟發(fā)展及社會和諧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1 合理整地
在大田玉米種植中,整地主要分為春季整地和秋季整地,其中春季整地需要在土地解凍后開始,春季整地可以保證土壤質量,為玉米種植提供良好的土壤條件。秋季整地主要是在玉米收割后,對土地進行翻耕,在此過程中,為確保整地質量,通常采用機械對殘留于土地中的根莖進行深翻。在翻耕過程中,其深度要保證在20厘米左右。
2 種子處理
一是要合理選擇種子。在大田播種前,需要根據(jù)當?shù)氐耐寥罈l件以及氣候環(huán)境,因地制宜的選擇玉米品種;二是確保出苗率。在種子晾曬結束后應進行拌種和浸種。浸種是將種子放于清水中,通過浸泡幫助種子萌發(fā)。拌種是使用藥劑對種子進行處理,提高種子的抗性,避免種子被病蟲害所侵染。也可以選擇包衣的種子,其具有較強的抗蟲性以及抗病性;三是播種時要根據(jù)當?shù)氐耐寥拉h(huán)境和氣候確定播種時間。
3 科學施肥
在大田種植中,要確保玉米的質量和產量,一定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在施肥中,要根據(jù)種植方式制定施肥標準,對于覆膜種植和移苗栽培的,要增施農家肥。在整地之后,將其作為底肥施加,采用密植種植方式,要施加氮磷鉀肥料。
4 種植密度
在大田種植中,要根據(jù)種植方式、管理水平、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氣候環(huán)境以及生產條件,科學確定種植密度,進而發(fā)揮大田種植優(yōu)勢。通常情況下,緊湊型每畝種植株數(shù)要保證在5000株左右,半緊湊型品種每畝種植株數(shù)保證在4000株左右,披散型品種每畝種植株數(shù)要保證在3500株左右。
5 化學除草
在除草工作中,需要根據(jù)行間深除、苗旁淺除的原則,將除草與培土充分結合,培土至于植株兩側,注意不能培土過多,防止壓壞莖葉,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6田間管理
6.1苗期管理
一是補苗查苗。當幼苗萌發(fā)后,要在其三葉期之前,開展補苗和查苗工作,如果發(fā)現(xiàn)缺苗要及時移栽補苗,并且進行及時的灌溉;二是進行間苗。根據(jù)密度要求,如果幼苗生長過于密集,要進行合理的間苗,遵循留大苗、去小苗的原則,保證種植密度合理;三是追肥。在四葉期或者五葉期之后,要根據(jù)玉米生長的具體情況,進而決定是否蹲苗。同時要及時處理田間雜草,疏松土壤,及時追肥。
6.2中期管理
一是施加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根據(jù)土壤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追肥,施肥方式可以選擇穴施以及溝施;二是科學灌溉。穗期對水分非常敏感,在這個階段,玉米對水分具有較大的需求量,因此要根據(jù)田間狀況進行科學灌溉,如果遭遇旱情要適當?shù)恼{整灌溉計劃,并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玉米出現(xiàn)倒伏的情況。
6.3后期管理
一是及時追肥。玉米吐絲后,如果土壤肥力不夠,會體現(xiàn)在植株的葉子上。應施加速效氮肥,通過噴施的方式補充肥料,確保植株生命力旺盛,防止出現(xiàn)早衰的現(xiàn)象。二是在盛花期,如果光照充足、天氣晴朗,要在上午進行人工授粉,提高大田玉米種植的質量和產量,確保玉米穗大、不缺粒、增產早熟。三是當玉米雄花露出心葉后,要進行撥絲,保證授粉成功。在整個授粉過程中,要保證養(yǎng)分充足,以促進玉米繁育和生長,實現(xiàn)玉米增收增產。
7 及時收獲
當大田玉米大部分出現(xiàn)枯黃及玉米顆粒飽滿后,要及時收獲,可以采用機械收獲或者人工收獲的方式。玉米收獲后,要及時晾曬和貯藏。
8 結語
因此,在大田玉米種植中,種植戶要選擇合理以及創(chuàng)新的種植技術,并對此技術進行有效應用和推廣,其對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具有關鍵的意義和作用,是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趙麗.淺談設施農業(yè)精細生產管理技術[J].農機科技推廣,2011,(01).
[2]王永生,“大民鉀王”效果好 玉米高產少不了[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02,(05).
[3]安瑞春,屈淑元,高玳珍.玉米高產規(guī)律及栽培技術研究[J].作物研究,1984,(04).
篇3
一、選種與種植過程
玉米品種應具有香味純正,質地柔嫩,營養(yǎng)豐富,外觀好,果穗大小均勻一致,苞葉長不露尖,結實飽滿,籽粒排列整齊,種皮較薄,種子發(fā)芽率高,苗期長勢強。生育期90~100d,鮮穗單產10500kg/hm2以上等特點。
由于糯玉米與普通玉米串粉雜交后,易失去原有玉米品種的種性(甜味和糯性),品質下降,隔離條件越差,品質下降越明顯。因此,種植糯玉米要與普通玉米隔離。隔離方法:
1.采用空間隔離,在種植糯玉米田塊周圍300~500m內,不種與糯玉米同期開花的普通玉米或其他類型的玉米。
2.采用時間隔離,即同一種植區(qū)內,提前或推后糯玉米的播種期,使其開花期與鄰近地塊其他玉米錯開20d左右,甚至更長。
3.通過山嶺、樹林、果園、村莊、高山、河流等自然屏障,阻擋外來花粉傳入,實現(xiàn)隔離。
為提高鮮食玉米的商品價值,可采用反季節(jié)栽培,爭取早日上市或延遲上市時間,也可開展全年種植均衡上市。因此,在鮮食玉米生產中,無錫市從3月中旬到8月初可采取大小拱棚、地膜覆蓋、育苗移栽、盤育小苗移栽,甚至大棚栽培等設施栽培技術,以保證連續(xù)采收上市或加工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鮮食糯玉米商品性的好壞與種植密度密切相關,多數(shù)糯玉米品種都有多穗性的特點,即1株能長2個或2個以上果穗,稀植果穗更多。因此,生產中種植糯玉米的適宜密度一般為6~7.5萬株/hm2,早熟品種密度稍大,晚熟品種密度稍小,為了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主莖果穗,保證果穗的商品性和改善田間的通風透光條件,針對其分蘗特點,必須及時除去分蘗,剔除弱株。
鮮食糯玉米宜選擇肥力較高, pH值6.5~7.0,地層疏松,保水透氣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種植,在雨水較多的地區(qū)應采取壟作。播種前,搞好種子處理,選用發(fā)育健全、發(fā)芽率高的種子,通過精選分級,去除蟲籽、壞籽、霉籽,按大小分級浸種。同時,播種前施氮磷鉀復合肥(10∶8∶7)525~675kg/hm2,硫酸鋅7.5~15kg/hm2作基肥,保證種子發(fā)芽出苗有足夠的養(yǎng)分供應,并促進壯苗早發(fā)。播種時,要控制土壤含水量,采取大小行種植(大行距80~90cm,小行距50~60cm),株距視密度而定,播種深度3~5cm即可,每穴2~3粒,用種量15~18kg/hm2,確保全苗。播種后如遇干旱,可覆蓋秸、草,以防止土壤失水導致種子落干回芽而不能齊苗;同時,遇暴雨也可有效防止土壤板結而造成悶種、爛芽。精細播種能夠確保全苗、勻苗、壯苗,建立較好的苗群基礎。
二、科學管理,平衡施肥及病蟲害防治
鮮食玉米以采食早、嫩穗為目的,生長期短。因此,管理上要早定苗,早中耕,早除草,早施肥。根據(jù)糯玉米生育期短的特點,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保肥能力,提高籽粒的養(yǎng)分積累。施肥上要根據(jù)不同地力水平和不同品種的需肥特性進行配方施肥。一般肥力田土施N、P2O5、K2O分別為240~300kg/hm2、150~225kg/hm2和225~300 kg/hm2,且氮肥中的30%作基肥集中施于播種穴內;10%~20%作苗肥,在幼苗3~4葉時追施,施肥時注意大苗不施或少施,小苗多施以提小苗促平衡;用40~50%作穗肥,在7~8片葉展開時施下,以促進穗位葉的生長和穗的分化,主攻大穗。糯玉米在乳熟期即可摘穗收獲,因此在灌漿初期視前期肥料用量及苗情,酌情施用粒肥,也可葉面噴施生化制劑以促進灌漿,實現(xiàn)穗大粒飽,提早上市,提高商品的外觀性。追肥應結合中耕除草深施10~15cm。磷鉀肥應一次性作基肥施入促進壯苗早發(fā)。同時鮮食玉米要注重補施玉米微肥,以提高品質和產量。
應實施無公害防治以提高玉米的食用安全性和外觀品質。鮮食玉米外觀的好壞與價格緊密相聯(lián),對病蟲害要推行無公害防治,提高食用安全性。玉米的主要病蟲害為病毒病、粗縮病、玉米螟及部分地下害蟲等。
生產中,根據(jù)不同播種時間和不同栽培方式,在防治上,采用相應的農業(yè)防治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法。
農業(yè)防治首先通過耕翻、滅茬等方式降低蟲源基數(shù),盡量少用或不用農藥,優(yōu)先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生物農藥。也可采用小苗移栽、地膜覆蓋等方式有效避開早世代螟蟲的危害。
藥劑防治對地下害蟲如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可用辛硫磷或90%晶體敵百蟲250 g對水5 kg溶解后噴于100kg切碎的雜草上制成毒餌,傍晚撒施于地頭進行誘殺;也可在低齡幼蟲高峰期用25%快殺靈乳油1000倍液或52.5%農地樂乳油1000倍液進行全面噴霧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種赤眼蜂卵塊進行生物防治最為理想,或采用高效無殘留的生物藥劑灌施防治;也可在抽雄吐絲期,用5%銳勁特懸浮劑1000倍,或25%快殺靈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蜱100ml進行防治,防效在90%以上。開花授粉期如遇陰雨低溫天氣,易造成雌雄穗生長不協(xié)調或授粉不良,要及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增加籽粒,減少禿頂,提高產量和果穗的商品性。
篇4
[關鍵詞] 玉米種植 技術要點 推廣工作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193-01
亳州市地處安徽省,當?shù)鬲毺氐牡匦渭皻夂蛴欣谟衩鬃魑锷L。因此,亳州市經過長期的玉米種植技術總結,歸納得到了適合玉米推廣栽培的相關技術措施。受到環(huán)境影響,農戶在種植玉米時也應當考慮較多因素,其中包含氣候要素、當?shù)亟邓?、土壤的肥沃度等[1]。農戶如果能選擇適當?shù)募夹g手段來栽培并且推廣玉米作物,那么就可以收獲優(yōu)良的產能和效益,有利于帶動致富。為了提升玉米產能, 亳州市有必要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來推廣玉米栽培,運用適當?shù)姆N植手段來確保玉米產能的全面提升,為市場提供優(yōu)質的玉米作物。
1 種植玉米的技術要點
1.1 在選種過程中應當確保因地制宜
確保玉米種植的實效性,首要的前提就在于適當?shù)倪x種。由此可見,適當?shù)挠衩走x種有利于確保玉米質量的全面提高。因此農戶在選種之前,先要經過全方位的市場調研,確保選擇適合市場銷售的玉米品種。在調查基礎上,才能給出明確的玉米選種方案。具體在選種時,應當對于地力和氣候等要素給予全面考慮,充分重視地溫等因素。如果當?shù)仡l繁發(fā)生蟲害,那么就有必要慎重進行玉米的選種,避免玉米成長期遭受蟲害的干擾[2]。此外,農戶如果有必要進行面積較大的玉米播種,則需要選擇適合用于大面積播種的玉米品種,這樣做有利于提高玉米品種對于災害的抵抗力。
1.2 玉米進入生長期后,農戶應當重視對其進行生長培養(yǎng),推廣相應的玉米培養(yǎng)技術
處于成長期內的玉米通常需要曬種,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發(fā)芽所需的水分。在玉米播種時,有必要設計適中的玉米播種間距,不應當過密地進行播種。確保間距的適當性,這樣做可以促進玉米作物盡早發(fā)芽。對于玉米作物予以適當施肥,確保玉米種子快速發(fā)芽。在選擇施肥品種的過程中,有必要考慮玉米成活率以及作物抵抗力。同時,通過合理灌溉的措施也可以保持玉米田的濕潤性。由此可見,玉米生長期的合理施肥與灌溉等措施有利于提升產能,為農戶帶來更高的玉米栽培收益。
1.3 推廣新型的種植技術有利于保證良好的玉米產能,為植被提供良好的成長期環(huán)境
玉米在生L中,土壤對于作物的影響應當是最明顯的。通常情況下,玉米種植的方式和手段與玉米產能具有直接的聯(lián)系。在確保玉米高產的前提下,農戶需要為玉米作物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生長和成熟條件,以此來確保玉米產能得到提高。與其他作物相比,玉米作物更需要透氣性較強并且疏松性較好的土壤。經過初期播種之后,農戶還需要創(chuàng)造條件來確保玉米生長狀態(tài)的良好。通過科學種植的推廣,就可以為玉米作物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成熟條件[3]。
2 推廣玉米種植的實踐措施
安徽省地處南方,這個地區(qū)具備優(yōu)良的水熱條件,因而較適合栽種大面積的玉米田。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農戶只要確保適當?shù)墓喔群褪┓?,就能在根本上提升玉米產能。從實踐角度來看,玉米種植包含了很多技術要點,因而與之相應的種植推廣也應當依照如下思路:
2.1 宣傳新時期的種植技術
亳州市在推廣玉米種植的具體實踐中,關鍵點應當落實于技術宣傳。這是因為,相關部門只有做到全方位的玉米種植宣傳,才能讓農戶真正明確玉米種植的實效性,從而自覺接受新型的玉米栽培技術。從目前來看,很多農戶都已經意識到玉米種植對于帶動致富的重要價值;然而由于引進新型栽培技術的成本過高,因此很多農戶并不愿意選購新型的玉米種植設備或者接受新的栽培技術。為了轉變現(xiàn)狀,有關部門有必要對當?shù)剞r戶予以全面宣傳,通過開設講座等措施來宣傳新式的玉米種植方式。
2.2 重視玉米種植中的示范引導
對于安徽省而言,如果要動員更多農戶學習新型的玉米種植技術,那么有必要樹立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示范戶。通過樹立典型的措施,可以讓農民真正接受玉米種植為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因而主動進行新技術的學習。相比于其他農戶,玉米種植的示范戶不僅具備先進的玉米種植措施,同時還善于運用多樣的種植技術,敢于嘗試新式的種植技術。通過示范帶動的方式,可以確保更多農戶了解玉米種植推廣的必要意義,轉變觀念并且接受新技術[4]。
2.3 增強扶持力度
推廣玉米種植的做法不能缺乏經濟扶持。這是因為,農戶在引入新型技術或者購買機械化裝置的過程中都需要投入成本。為了扶持玉米種植推廣,當?shù)卣斜匾鰪妼τ衩追N植的重點扶持力度,給予當?shù)剞r戶更多資金支持。對于高產的玉米種植應當予以重點扶持,確保農戶接受機械化的玉米種植和生產方式。在資金充足的前提下,機械化的玉米種植就可以得到推廣。
總結
從種植業(yè)的角度來講,玉米種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推廣玉米種植,這樣做有助于帶動更多農戶致富,在此基礎上也確保了玉米產能的提高。進入新時期后,農戶對于玉米種植應當引入機械化的種植方式和手段,以此來提升種植效率并且減少種植玉米的成本。此外,玉米種植中的關鍵技術還應當包括有效施肥以及防控病蟲害等。然而截至目前,亳州市在推廣玉米種植要點技術的實踐中并沒有達到完善。未來的技術推廣中,相關人員還需要摸索經驗,從而服務于玉米種植與推廣的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劉巖.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推廣方式研究[J]. 科技與企業(yè),2016(07):235.
[2]劉英龍.玉米種植技術要點與技術推廣之研究[J]. 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6(13):80-81.
篇5
[關鍵詞] 玉米 種植 技術 推廣 方法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8-0165-01
1 加快引進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玉米種植技術在推廣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快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對于農作物而言,越早采用新品種、使用新技術,才能夠盡早的提高產量,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在新的歷史時期,各省市地區(qū),尤其是農業(yè)大省,必須重點支持良種產業(yè)化和提高示范區(qū)種植水平,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同時,政府應該加大對于玉米新品種和新的種植技術的研究投入,發(fā)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重點支持良種產業(yè)化和高科技服務系統(tǒng)化。充分發(fā)揮氣候和區(qū)域優(yōu)勢,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示范基地,并加快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1]。例如,云南省華坪縣的玉米種植,華坪縣屬于典型的南亞熱帶低熱河谷氣候,氣溫與雨量隨地勢海拔高低而增減,立體分布較為突出。目前多數(shù)農戶依舊采用植株較高的品種進行種植,到玉米掛果期正是雨季,時常伴隨不小的風災,倒伏狀況非常明顯。因地制宜,此時農戶可選擇莖稈較粗植株較矮的品種進行種植。通過這種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能夠給種植戶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好、更健康的食物,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
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為提高玉米種植面積和玉米成品質量,就需要完善硬件基礎設施,增加科技投入和輕簡化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這一方案做的較好例如國內的鐵嶺郁青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通過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育玉米新品種,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二百多名種子經銷商前來訂購今年的玉米新品種。通過大力的科技投入,今天的郁青實驗基地成為了業(yè)內學習的榜樣。總結其特點有三:一是豐產性好,大穗粒多適中;二是抗逆性強,沒有病,沒有蟲害;三是品種豐富,有熟期短的,中熟期的,晚熟期的,每個熟期的都在10個品種以上,這樣對不同地區(qū)品種的選擇有很大的余地[2]。吉林長春大龍種業(yè)副總經理張瑞清曾這樣評價:“在展示田看一看,品種都不錯,品種抗性、品質都好,對經營單位和農民都能做出很大貢獻?!?/p>
3 種植技術的推廣
3.1 播種對于玉米的生長是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種子宜選用具有光澤、粒大、飽滿、無蟲蛀、無霉變和發(fā)芽率在90%以上的種子。播種前曬種2~3天。浸種可用冷水浸12~24h,或“兩開一涼”的溫水浸12h,浸種時每4h換水一次。春玉米一般以10cm土溫穩(wěn)定在10~12℃為宜。套種玉米還必須掌握適宜的共生期,麥玉共生期一般不超過20天[3]。當葉齡為3葉時及時移栽。
3.2 施肥關鍵在于掌握好“廣、穩(wěn)、增、控、補”五字訣。即廣施有機肥、穩(wěn)施氮肥、控施磷肥、增施鉀肥、補充微肥、施足基肥。播種前施用的肥料,也稱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用好種肥:在播種時施在種子附近或隨種子施入,供給種子發(fā)芽和幼苗生長,種肥以速效化肥為主,分次追肥。掌握“前重后輕”的原則,即全部追肥按6∶3∶1分配。
3.3 株型緊湊、矮稈、生育期短的品種可適當密些,反之宜稀;育苗移栽的玉米,植株較矮壯,可比直播的適當密些。一般高稈大穗的平展型玉米,密度2600~2800株/667m2,緊湊型玉米3000~4000株。
3.4 鉀肥對玉米種植的功效。鉀為肥料三大元素之一,其易溶于水,且容易被吸收,效果顯著。如促進植株開花果實發(fā)育,增強抗旱、抗病能力。施用適量鉀肥可以使植株莖稈堅強,減輕植株倒伏情況,從而促進植株抗風能力。例如云南省,雨季來臨時常伴隨大小風災,玉米植株如果較高容易在面臨風雨時發(fā)生倒伏情況,而這期間又是玉米正處于果實發(fā)育期,倒伏后會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以及根部的穩(wěn)定性,從而導致玉米減產。因此合理使用化肥也是掌控植株正常生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4 以噴灌為主,大力提升高效節(jié)水灌溉
噴灌相比于漫灌能夠達到百分之三十的節(jié)水效果。噴灌主要用于大田密植作物,適合區(qū)域化控制。在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中,要特別注意節(jié)水灌溉方式的推廣。從噴灌的方式和效果來看,其非常適合玉米的種植。在玉米的大面積種植中,應該以噴灌為主,大力提升高效節(jié)水灌溉。通過推廣應用高效節(jié)水灌溉技術,在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同時,還能夠變革農業(yè)生產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勞作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作業(yè)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當前,國內的噴灌機有輕小型噴灌機、人工拆移管道式噴灌系統(tǒng)、絞盤式噴灌機、滾移式噴灌機、雙懸臂式噴灌機、中心支軸式和平移式噴灌機和拖拉機懸掛式噴灌機。在進行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時還需要特別注意對于噴灌機的最新引入。同時,玉米種植場地還要建立起科學可靠的灌溉系統(tǒng),要根據(jù)地形、水源、土質、蓄水、輸水和園內灌溉網(wǎng)進行規(guī)劃設計,從而真正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玉米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保障。玉米質量和產量的提升對于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有著深刻的意義。通過做好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不僅有利于玉米產量的增加,還能夠保證人們經濟收入的增加。在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過程中,要始終把技術和產品相結合,堅持創(chuàng)新,堅持與時俱進,將最新技術和運用于到玉米種植中來。同時,還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技術先進實用,可操作性強,技術語言通俗易懂,適合種植玉米的農民。相信,通過廣大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和貢獻,玉米的種植技術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都會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懷琴.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的意義及途徑[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3:279.
篇6
1 種植前應做的準備
1.1在選地整地時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選地時,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注意,不能選擇土質差,土粘的地方,要選擇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利于排水灌溉的田地進行種植。并且還需要注意的是選地時要考慮到玉米串粉的問題,在種植超甜玉米時,它與普通的玉米品種不一樣,所以距離普通玉米太近會與超甜玉米串粉,致使超甜玉米的質量難以保證,所以在選擇田地時,一定要與普通玉米距離遠點,至少要隔離500m,才能保證不與普通玉米串粉。
在進行整地時,也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對于超甜玉米的種植,無論是溝寬、溝深都有一定的要求,農民在種植時,應該按照說明書的要求進行,不能按照種植普通玉米的方法對其進行種植,這會影響超甜玉米的質量與產量。在整地時,也要按照說明書的明確規(guī)定進行,畦寬需要1m,溝寬需要30cm,溝深需要15cm,農民不可大意,忽視種植超甜玉米的要求。
1.2超甜玉米在育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育苗之前,對超甜玉米的種子的選擇也要慎重,其中超甜玉米的良種有很多,農民可以從穗甜1號、黃金1號、穗甜28號等優(yōu)良品種中選擇超甜玉米的種子。播種的氣溫也有要求,不能按照播種普通玉米的氣溫去播種超甜玉米,氣溫必須穩(wěn)定在12攝氏度以上才可進行大面積的播種。而且農民需要知道的是超甜玉米沒有普通玉米頂土能力強,不宜直接到田地中播種,應該選用育苗移栽的辦法對超甜玉米進行栽植。
育苗的方法是:最好選擇距離田地不遠的地方進行育苗,這樣會縮短移苗的時間,土地質量上要求土質疏松、土壤肥沃、排水灌溉都方便的土地做苗床。在進行育苗時,需要使用復合肥等肥料,但是不能盲目的施肥,施肥的多少要以種植超甜玉米的多少以及說明書上的使用要求作為依據(jù),只有正確的使用肥料才會促進幼苗的生長。畦寬上的要求是80-90cm,并且使用濕田泥捏成直徑約5cm的泥球,將這些泥球緊緊的排在苗床上,還要使用手指在泥球上按接近1cm深的播種穴,再將種子放入其中,每個里面放入一粒。使用細碎的土面附在上面,使用噴霧器將表面噴濕,以保證土壤的濕潤,最后使用薄膜扣棚,等待幼苗的生長。
2.種植時應做的準備
幼苗在生長到2.5-3.0片時就可以進行栽植,但是在栽植時也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注意,如:栽植的時間不可以選擇大晴天,由于陽光特別強烈,幼苗移植后抵抗能力弱,需要一段時間進行緩和,這樣可能會將幼苗曬死。因此恰當?shù)脑灾矔r間是晴天下午或陰天,這樣有利于幼苗的存活和生長。栽植的株距要控制在25-30cm之間,每畦種兩行,這些方面都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規(guī)定進行種植。
3.種植后應做的準備
3.1田間管理需要注意的問題
幼苗在生長一段時間后,要進行查苗,如果發(fā)現(xiàn)有缺苗斷苗的地方,一定要及時補苗,這樣不會妨礙幼苗的生長,如果缺苗斷苗過于嚴重,最后會造成減產減收,降低農民的經濟收入。
補苗的方法是一般就地取苗,主要移栽田地間多出的幼苗,移栽的時間要選擇在陰天或傍晚,這樣可以防止幼苗被烈日曬死。而且農民還需要注意的是超甜玉米幼苗在生長過程中,還有一個拔出多余幼苗的環(huán)節(jié),每株多少棵幼苗都是固定的,不可以多也不可以少,如果出現(xiàn)多余的就要將其拔出,發(fā)現(xiàn)幼苗少于規(guī)定的棵數(shù)也要進行補苗。而且在拔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要有選擇性的拔出,一般情況下要留下大的幼苗,拔出小的幼苗,但是還要看幼苗能否生長玉米,有一些幼苗不能生長玉米,即使長得再大也要將其拔出,這是農民需要注意的。
3.2超甜玉米田除草劑
采用德國進口除草劑苞衛(wèi),苞衛(wèi)苗后莖葉處理除草劑,具有更廣譜的除草作用,對超甜玉米有更高安全性。3-10葉期均可施用,適用時期長。每畝用10毫升苞衛(wèi)加專用助劑對水15-30公斤。
4.采收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對于超甜玉米的采收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超甜玉米主要是供人們食用,在采收時要注意一定要采收及時,不要過早或過晚,過早會使玉米顆粒不飽滿,吃起來味道不好,過晚雖然會保證顆粒的飽滿,但是成熟期已過,玉米的香甜已經消失,這樣都會影響農民的收入。因此,在玉米快要成熟的時候,一定要經常性的檢查,超甜玉米在授粉后20-25d就可以采收鮮鮑,但是在采收時,也需要注意,采收的時間應該選擇在早上或陰天里進行,對于采收后的超甜玉米,不要停放時間過長,如果時間過長,玉米中的水分就會減少,因此采摘后要及時上市,以供消費者食用。
篇7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qū)位于東經124011'~21',北緯47015'~22',地處松嫩平原中西部,屬寒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4度,年有效積溫2790度,無霜期135天,降水量250.3毫米,日照總時數(shù)2,968.9小時。但去冬“貧雪”,春旱已成定局。針對旱情,農民要堅持有墑?chuàng)寜?、少墑帶水、無墑坐水、搶墑播種,降低成本的原則,缺墑少墑地塊要利用多種抗旱工具,實行玉米催芽坐水種,盡可能提早播種。此外,農戶最好還要選用抗旱品種的作物種子,以保證種子正常成熟。
二、玉米催芽技術要點
1、選種:對玉米種子首先要進行清選,除掉雜質,去掉秕粒、小粒,并挑出破損種子。
2、浸種:浸種可增強種子新陳代謝,提高種子生活力,促進種子吸水萌動,提高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浸種方法:將種子放在40℃水中不斷攪拌,讓水溫逐漸降到30~28℃,上面蓋上麻袋保溫,每隔一小時攪動一次,并測水溫,水溫過低時,順罐沿加入溫水,邊加水邊攪動,浸泡時間一般為6~7小時,種子開始膨脹,這時將種子撈出。
3、催芽:浸種8~12小時后,撈出置于25~28℃室溫條件下催芽。將撈出的種子裝入用溫水浸過的麻袋中(一般裝入1/3),平放在熱坑上,上面用麻袋蓋好保溫。如果炕熱必須用木板或稻草墊上,溫度在20~30℃,每隔1小時翻動一次;每隔12小時用溫水澆透一次,以達到均勻的效果。一般在14~17小時,大部分種子開始萌動,當出現(xiàn)胚根時,即停止催芽。應以催小芽為主,一但催芽過長,可進行斷根處理。簡單的辦法是用篩子篩動,把種根斷掉,并清除殘根。在催芽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溫度,這是很重要的,如發(fā)芽過程中種子溫度升高時,應立即用涼水沖洗。催芽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種子催芽后,要做到及時播種,如不能播種時,可將發(fā)芽的種子放在2~4℃的地方,以控制種子幼芽生長,但日期不可過長;二是要注意催芽的溫度,最好先做少量種子試驗,待取得經驗后再正式進行催芽,以免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4、晾曬:把催好芽的種子攤薄層放在冷涼的地方,晾曬2~4小時,并挑出沒有發(fā)芽的種子,使其根芽停止伸長,以種子的芽剛剛露出為最好,待種子表面干燥后,即可進行播種。
(注)玉米播種面積大的農戶,應分批分期催芽,否則胚根過長,不便播種。
三、玉米播種技術要點
1、適時播種,催芽的種子不可過早播種,過早播種由于地溫低,就會延緩小苗出土時間,造成出苗參差不齊和小苗不壯的后果。
2、適當增加播種量。合理密植是留壯苗、保密度的基礎。玉米的每畝播種量要根據(jù)計劃密度、播種方式、種子大小、發(fā)芽率高低、土壤情況以及地下害蟲情況而定。相同密度,條播比點播的播種量要大;種子大或發(fā)芽率低的播種量要大;土壤條件差或地下害蟲較多的播種量要大。播種深淺和覆土厚薄要均勻一致。標準壟栽培,耐密型品種保苗6~6.5萬株/hm2;稀植品種保苗5~5.5萬株/hm2。通透密植栽培,耐密型品種,保苗6.5~7.5萬株/hm2;稀植品種:保苗5.5~6.0萬株/hm2,確保保苗株數(shù)達到技術標準要求。
3、坐水種時,一定要先澆水,待水沉下去后再投入種子,并及時覆土蓋嚴,覆土也不能過厚,一般以不超過5厘米為宜。
四、玉米種子選擇技術要點
1.玉米的種植要嚴格按科學規(guī)律辦事,要根據(jù)所處的積溫帶上限種植一定生長期的品種,如果盲目追求產量而種植一些晚熟品種,一旦出現(xiàn)早霜早凍等極端氣候,不但會影響玉米品質,而且會造成產量的大幅下降,甚至會造成絕產。因此要總結種植經驗,按科學規(guī)律種植不要盲目追求高產;不可過分聽信種子經銷商的夸大宣傳;不要隨意購買外地新品種,即便購買也要少量,先做試驗種植,避免出現(xiàn)經濟損失后造成理賠困難。
2.選擇正規(guī)種子公司的包衣種子。是選擇純度、凈度、發(fā)芽率都達標的正規(guī)種子公司的包衣種子,此為出苗好的關鍵基礎。最好播種前在室內做一下發(fā)芽試驗,如果發(fā)芽率、發(fā)芽勢不過關及時更換種子,避免時節(jié)過后損失不可挽回。使用包衣種子還可以防治苗期病蟲害。
篇8
關鍵詞:玉米;種植技術;高產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20
由于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國玉米生產普遍呈現(xiàn)產業(yè)化和規(guī)?;陌l(fā)展形勢,在糧食供應上發(fā)揮突出貢獻。玉米實現(xiàn)高產的前提要素為掌握當?shù)氐臍夂虻茸匀磺闆r,選擇與之相符合的玉米品種和種植技術,因地制宜地進行精細征地,合理施肥,實現(xiàn)科學化管理,提升玉米產量和質量。
1 遼寧地區(qū)玉米高產種植的技術分析
1.1 品種選擇
優(yōu)良品種的選擇是實現(xiàn)高產的前提要素之一。如果需要選擇適宜成熟期的玉米品種,可將平均溫度在10℃以上且活動的積溫具有80%的保證率作為品種選擇的主要標準。遼寧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具有一定特點,其活動積溫需要劃分為3個范圍,其中,中部地區(qū)主要為松遼平原,其平均活動的積溫為2930℃,而東部主要為山區(qū)和半山區(qū),平均活動積溫為2500℃,西部地區(qū)主要為半干旱地區(qū),平均活動積溫為2780℃。
在初步選擇品種之后,可再進行挑選,以免因為種子質量影響生產過程的整體質量。據(jù)相關專家研究結果顯示,應選擇純度、凈度為98%以上的國家一級品種,并在播種之前運用專業(yè)清洗機器進行嚴格的篩選,科學剔除一些雜質等物品,保證種子的大小均勻且飽滿,最后進行包衣處理。工作人員在選擇試劑的過程中應以實際情況為標準。
1.2 科學整地
整地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種植區(qū)域內保證播種質量的關鍵部分,通常情況下會選擇在秋季進行整地處理。整地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改變土壤在經過凍融之后的內部結構,保持其內部水分的含量,明顯減少春季翻動土壤的次數(shù)。另外,播種期的選擇應適宜當?shù)丨h(huán)境發(fā)展。標準的土壤條件應為土壤中5~10cm范圍內土層的恒溫達到8℃以上,且種植的深度應以實際土壤的肥力以及水分的實際含量等為基礎。如果土壤本身的粘稠度較高,且水分較為充足,在其種子破土能力較弱的時候,種植深度不能超出2.5cm。如果土壤較為疏松,且水分含量較少,那么破土能力較強的時候不能超出4cm。
1.3 密植和定苗
遼寧地區(qū)年均降水量比較高,其農業(yè)生產主要以雨養(yǎng)為主。該地區(qū)玉米種植應適當控制其種植的密度,并選擇一些稀植型的品種。其中,種植密度應為4萬株/hm2左右,而密植型的玉米品種一般種植密度為6萬株/hm2左右。以遼寧省地區(qū)的地質和氣候條件為基礎,可選擇一些半耐密型的玉米品種,種植密度應為5~6萬株/hm2。
一般情況下,當幼苗生長到3~4葉的時候,可開始進行間苗,而生長到5~6葉的時候進行定苗。定苗和間苗過程中應有效去除一些弱苗和病苗,將把一些健壯的幼苗保存下來,保證種群內部的均衡。
1.4 施肥
施肥環(huán)節(jié)是玉米種植的又一重要階段。施肥過程需要根據(jù)當?shù)赝寥赖臓I養(yǎng)成分狀況以及其中養(yǎng)分的實際利用量等,決定單位面積內施肥的數(shù)量。遼寧地區(qū)地質較為特殊,但是其中大部分的地區(qū)能夠以統(tǒng)一化的標準進行執(zhí)行。正常情況下,每公頃內的施肥數(shù)量應為:250kg左右的氮肥、100kg的磷肥以及15000kg左右的農家肥料等。除此之外,運用較為普遍的施肥技術應為施足底肥,并搭配農家肥。遼寧省的實際種植特點決定其在施肥過程中很少使用農家肥,且嚴格控制農家肥的實際使用比例。另外,當?shù)亟斩挼倪€田量相對較少。但是,要想實際提升玉米生產總量并保持當?shù)厣鷳B(tài)的平衡發(fā)展,需要綜合當?shù)赝恋貤l件,科學施肥。
2 蟲害防治
為了有效實現(xiàn)該地區(qū)玉米蟲害防治效果,培植人員可選擇一些抗性較強的品種,從源頭上達到有效控制蟲害的效果。遼寧省地區(qū)普遍推廣和運用的玉米品種都經過嚴格的篩選,且在抗性上強度較高,能夠在降低玉米蟲害等方面產生重要作用。在遼寧地區(qū),玉米蟲害一般表現(xiàn)為葉斑病以及莖腐病等,其主要的防治方式可為噴霧防治。除此之外,其中主要的蟲害種類為玉米螟,培植人員可運用赤眼蜂等相關天敵制作成為藥劑進行防治。另外,工作人員應尤其重視雜草清除的工作。植株和雜草之間會爭肥爭水,進而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在苗期需要重點注意。因此,要想實現(xiàn)遼寧地區(qū)玉米種植的高產,就需要在選種以及施肥等方面加大力度,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總之,要想實現(xiàn)玉米高產栽培效率,需要不斷推廣優(yōu)質高產的玉米品種,適當建立完善的高產示范園區(qū)。另外,可有效建立種子市場相關的監(jiān)督和管理系統(tǒng),切實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玉米培植技術發(fā)展也開始逐漸成為遼寧地區(qū)玉米高產的主要途徑之一。
3 結語
玉米培植和生產過程需要在選種、施肥以及處理土壤等方面不斷完善,要求培植相關的工作人員能夠在技術以及管理等方面加強管理,并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提升技術運用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保證玉米的生產質量,密切關注玉米生長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提高產量。筆者主要分析遼寧地區(qū)的玉米高產種植技術,以期為有效提升該地區(qū)玉米的產量及產質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劉宇東.針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的改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3):271.
[2]姜給嵩.玉米雙株高產種植技術的應用分析[J].南方農業(yè),2015(01):14-15.
篇9
關鍵詞:玉米;機械化;種植技術
最近幾年,喀拉哈巴克鄉(xiāng)多措并舉推廣農機作業(yè),提高農業(yè)機械化水平。采取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幫著農民算、帶著農民干的方法,創(chuàng)建示范樣板,讓農民群眾親眼看到玉米機械化種植的作業(yè)效果和增收事實,增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采用大馬力拖拉機耕地、整地,中馬力拖拉機安裝GPS自動駕駛系統(tǒng)配套一機四膜精少量播種機播種、機械施肥、機械中耕、機械植保,收獲時使用大型聯(lián)合收割機完成一次性脫粒、秸桿粉碎復式作業(yè),促進了塔城市玉米機械化技術更好推廣應用。
1 玉米機械化整地
整地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播種質量和覆膜質量,因此,科學整地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整地要求土壤疏松,上虛下實,及時清除雜草根茬,起到提高地表溫度保墑的作用,結合整地施足底肥,為高質量覆膜奠定堅實是基礎。翻耕整地深度在18~25cm之間,滅茬整地要做好根茬粉碎還田,必要時人工揀凈摟除根茬殘體。土壤容重過大時,進行深松、鎮(zhèn)壓拖平。
2 農藝要求
首先,確定合適的株距、行距。玉米機械化種植采用寬窄行種植,窄行行距40~45cm,寬行行距在70~80cm,株距維持在22~26cm之間,每畝定植4200~4800株左右;其次,種肥和播種深度,采用精量化播種技術。每穴播種1粒種子,每畝播種量為1.5~2.5公斤。播種深度維持在40~60cm之間,播種和施肥一起進行,采用機械化深施肥,施肥深度在8~10cm之間,在種子的側下方施肥,每畝施入磷酸二銨40公斤作為底肥,不進行追肥,春季整地每畝施入完全腐熟的農家肥2000公斤;再次,播種方式。采用膜下播種。滴灌帶鋪設、播種、覆膜一次性完成,出苗之后及時進行放苗,這種方式能夠顯著提高出苗|量,增溫效果較好;最后,生產資料的準備。作業(yè)前將所需的玉米種子、肥料、地膜和滴灌設備準備好,并按照種植需要將其運送到種植地。準備好播種的機械,并做好調試工作。
3 機械化播種
首先,將地膜和膜下滴灌帶放在支架上,進行滴灌帶鋪設和種子播種以及覆膜,并做好里面兩側壓土和地膜上壓土工作,確保地膜和地面能夠緊密貼合,到達地膜平整,密封嚴實、牢固。在播種過程中要調整好種子播種深度和化肥施入的深度,并及時進行鎮(zhèn)壓和覆土,做好開溝器等裝置的調整工作。
4 機械操作
首先,將組裝好的農機具運送到作業(yè)田間,熄火后進行裝種、裝肥、裝膜和裝滴灌帶等,機械在進入田間之后,駕駛員在開始過程中要選擇好參照物,然后停止機械,從地膜卷上抽出地膜,纏繞在覆膜輥等裝置上,將地膜兩側壓入壓膜輪下,地膜頂端用土壤埋好,放下設備準備開始工作;其次,作業(yè)。在正式作業(yè)過程中,要保證機械平穩(wěn)行進,按照直線方向運行,注意觀察農機設備的作業(yè)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調整,避免出現(xiàn)斷壟現(xiàn)象。農機器具必須由農機駕駛人員操作,農機手必須經過安全培訓,熟悉農機性能和故障排除方法。機械在升起和工作部件清理時必須停機。
5 做好播種后的管理
播種后要經常檢查地膜的覆蓋情況,發(fā)現(xiàn)破損及時修補,防止被大風吹起。及時清理溝間的雜草。出苗之后要及時放苗、定苗、間苗,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玉米進入生長關鍵期后及時進行滴灌施肥。收獲采用玉米收獲機收獲,并做好秸稈還田工作。
參考文獻:
[1]吳鳳全,王亮,林濤,王靜,郭瑞霞,岳璐珂,湯秋香. 干旱脅迫對南疆膜下滴灌棉田光合產物累積的影響[J].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6(11)
篇10
[關鍵詞] 玉米 高產 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8-0188-01
玉米是世界上種植最廣泛的作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玉米的用途也不斷擴展,市場對玉米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提高玉米產量也是社會的需求,如何促進玉米高產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課題。
1 玉米種植現(xiàn)狀
玉米是我國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之一,種植玉米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玉米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大,產量高,約占到我國總糧食播種面積以及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玉米的適應性強,在各個地區(qū)都能生長,因此,我國各個省份都有玉米的種植區(qū)。目前我國玉米的種植區(qū)域的變化為南部種植區(qū)域增加,北部地區(qū)種植區(qū)域減少。隨著玉米種植規(guī)模的擴大,玉米的產銷也變的樣化。另外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的消費結構也有了很大變化,由過去的單一的口糧消費,向著飼料、燒酒以及工業(yè)加工等方面發(fā)展。目前,我國在玉米種植技術在整體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玉米的高產。
2 玉米高產種植原理
綠色植物都需要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夠使綠色植物形成有機物,玉米也需要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機物越多玉米的產量就越高,因此要提高玉米的產量就必須要提高光合作用強度,增加玉米光合作用強度的方法是增加玉米葉的光照面積、保持適宜的溫度以及提供充足的水分等。除了增加玉米的光合作用強度以外,減弱玉米的呼吸作用也可以讓玉米有機質得到儲存,也能讓玉米的產量的得到提高。
3 玉米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3.1 玉米種植農田的基礎設施不完善
雖然我國的玉米種植面積很廣泛,但目前我國的玉米種植農田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主要原因是各地方政府對農田基礎設施不重視,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資金較少,有很多農田的基礎設施技術含量低,設施系統(tǒng)老化。例如水利設施建設不完善,會導致耕地水資源緊缺,農田灌溉面積不足,易遭受洪水災害和干旱災害等,這些情況都會直接影響玉米的種植產量。
3.2 玉米優(yōu)良品種不足
玉米品種決定玉米的基因,基因是玉米高產的先天性因素,我國已經培育出了一批具有高產基因的玉米品種,在全國各個地區(qū)都進行了推廣使用,這對我國玉米的產量增加有所幫助。但是我國玉米品種在質量上存在問題,許多品種不能滿足機械化生產以及抗逆高產方面的需求,適應性強以及抵抗性能強的品種稀缺。另外,我國的玉米品種還存在發(fā)芽率以及成活率低的問題。
3.3 栽培技術落后
玉米栽培技術對玉米的高產也有很大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玉米栽培技術比較落后,例如在種植密度上,經常出現(xiàn)種植密度偏大、偏小的不合理現(xiàn)象,種植密度不合理,會導致養(yǎng)分以及水分的不均衡,影響玉米的生長。肥料的選擇、配置不合理會導致肥料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產生浪費。另外播種時間不合理,會嚴重玉米幼苗的生長和發(fā)育。我國玉米栽培技術落后主要與我國農村的發(fā)展現(xiàn)狀有關,在農村年輕的勞動力都在外地,一些中老年人在農村從事農業(yè)種植,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與學習能力比較弱,對新的種植技術的推廣造成了困難。另外,由于老人的勞動能力比較弱,也是使得機械化種植難以實施,種植工藝與不能有效配合,許多地區(qū)玉米種植模式混亂,這也直接影響了玉米的高產。
4 玉米高產技術分析
4.1 精細選擇玉米種子
選擇正確的玉米品種是玉米高產的前提,選擇玉米的品種要考慮多種情況,例如當?shù)氐牡刭|狀況,氣候特點,降雨量以及主要的病蟲害等,對著這些因素進行分析,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合當?shù)丨h(huán)境的玉米品種。品種的選擇要從高產、優(yōu)質以及適應性等方面進行考慮,優(yōu)先選擇具有抗病蟲害、適應性強的玉米品種,保證種子的發(fā)芽率以及成活率,有效促進玉米產量增長。
4.2 選擇適宜的玉米種植地,掌握播種時間
玉米種植地是影響玉米生長的客觀條件,也直接影響著玉米的產量。雖然玉米生長適應性比較強,但玉米的生長需要大量的養(yǎng)分和水分。因此要選擇土層疏松、土壤透氣性好、水分充足以及肥力足的地方作為玉米的種植地。另外,還要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蛱卣饕约疤鞖鈦磉x擇合適的玉米播種時間,為玉米的發(fā)育提供良好條件。
4.3 玉米種植密度和施肥要科學合理
玉米的種植密度也會對玉米的生長產生影響,玉米的種植行距以及株距都要保持在一定范圍之內,播種后的覆土的厚度也要基本保持一致。玉米的施肥也要根據(jù)玉米的生長情況來定,根據(jù)玉米對各種肥料的需求,合理配置肥料,保證玉米有充足的養(yǎng)分。
4.4 加強田間管理
即使玉米有了良好的客觀生長環(huán)境,但是也不可缺少田間管理,良好的田間管理也是提高玉米產量的重要措施。田間管理主要有查苗、補苗等。玉米田中的弱苗以及雜草要及時進行清除,避免養(yǎng)分與水分的浪費,另外要合理對玉米進行施肥和澆水,供給玉米充足的養(yǎng)分和水分。由于玉米比較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干擾,所以玉米病蟲害的防治也要特別注意,對玉米的病蟲害要技術發(fā)現(xiàn)和防治,充分運用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等配合的形式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和控制病蟲害的危害范圍,保證玉米的產量。
5 結束語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對于提高我國玉米產量具有重要作用,想要實現(xiàn)玉米高產,國家需要加強對玉米新品種的研究,推廣高效率的玉米種植技術,向玉米種植者普及科學的種植方法和知識,解決玉米種植中存在的問題。總之,提高玉米產量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侯東銳,杜娟. 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