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探究性能力培養(yǎng)

時間:2022-12-15 11:24:07

導語: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探究性能力培養(yǎng)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探究性能力培養(yǎng)

摘要: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膨脹、信息爆炸的社會,每天都會產生大量新信息.而且知識獲得的方法也越來越簡單,人們可以更加便捷的進行信息溝通和研究.所以當今社會人們對人才的渴求已不僅僅是單純地靠誰知道與了解到的知識更多,而是考驗其對知識獲得的方法,考驗人們各種綜合能力的運用.而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也不僅僅是教授給學生理論基礎知識,也要注重對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材中常常涉及到探究性的教學內容,而這種課程設置,無疑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基于這種認識,本文下面針對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能力進行簡要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策略

所謂探究性學習,即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主動地去研究、探討與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能使其主動進行生物問題探索,從而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該問題的了解與認識.所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能加強學生對知識認識的深度與高度.同時,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模式過程中,學生能學習到書本上所無法學習到的知識,并且還能獲得一定動手實踐能力,有利于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此外,在當今社會背景下,社會需要具備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能夠順應時展潮流與素質教育要求,能使學生獲得好的發(fā)展,繼而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環(huán)境.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能有效促進學生進一步發(fā)展.

一、營造探究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想要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性學習過程中來,教師就需要營造一種輕松、愉悅、和諧有利于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氛圍.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克服生理上學習生物的心理障礙,具體而言,就是讓學生對文本知識有一個基本了解,然后根據學生具有掌握情況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國教師需要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以促使課堂教學氣氛更加和諧與融洽.而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并且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討論,能夠加強學生本節(jié)知識內容的認識與了解.此外,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聯(lián)系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述與補充,從而有利于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活躍與輕松的課堂氛圍.比如,在講解“螞蟻的食性”一課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聯(lián)想日常生活中觀察螞蟻搬家運送食物的種類.而通過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與求知欲望,從而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二、設置探究實驗,培養(yǎng)操作能力

生物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實驗教學又要求學生需要具備很強的操作能力與探究能力.所以,實驗能力的提升是學生探究性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與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探究性實驗的設計,指導學生系統(tǒng)性地設置實驗,讓學生采用探究方法,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探索與創(chuàng)新實驗思路,讓學生自己根據實驗現象,去發(fā)現與探索實驗本質,去研究實驗現象產生原理與過程.例如,在講解“光合作用”一節(jié)時,教師可讓學生讓進行實驗,感受實驗過程中一系列神奇的現象,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之后,再讓學生自行翻閱教材、查找資料,去尋找、發(fā)現與探索其中的奧秘.在學生自學一段時間后,再對光合作用的成因、過程以及一系列反應進行分析,為學生揭開謎底.這時候,學生的好奇心就會得到很大滿足,明白自己探索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并通過不斷的實驗積累領悟到實操操作要領,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探究性能力.在實驗過程中,由于學生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大膽嘗試與突破,不僅強化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而且還樹立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意識,掌握了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使學生對科學探究有一個全新認識,并且在這一認識基礎上開闊學生眼界,拓寬學生思路.

三、養(yǎng)成探究習慣,強化探究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也是提高探究性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是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重要途徑.目前,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常常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提問,這樣學生也能認識到教材中所需講述的內容與問題.首先,上課開始時,教師可讓學生認識課本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一些內容,并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思考后在提出相關問題.比如,對于有些生物內容可采用提問方式進行講解,并且可圍繞此問題展開課堂知識的講授;其次,在開展生物實驗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將自己不能理解或感到困惑的實驗現象羅列出來,然后根據掌握的知識程度提出相關問題.比如,在進行“植物蒸騰”實驗時,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自行觀察塑料袋上的水珠,就能引發(fā)其對“水珠是由植物體內排出的嗎”等問題的思考.而通過使學生養(yǎng)成提問習慣,則能引導學生不斷進行探究性學習,繼而有助于裴炎學生的探究性能力.總而言之,探究性學習模式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能力的重要途徑,要發(fā)揮學生積極主動性,大膽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通過大膽探索與實踐獲得結論,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蔡君霞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徐楊中學

參考文獻:

[1]謝晶晶.論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探究性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0:189.

[2]王麗娜.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探索[J].蘇州大學,2012.

[3]王雅芬.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6,0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