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下留守兒童需求研究
時間:2022-10-17 09:02:43
導語:供給側下留守兒童需求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著農(nóng)村外出務工人數(shù)的增加,留守兒童問題也日漸凸顯。針對此,本文從供給側出發(fā),對留守兒童、大學生村官、政府工作人員及村民進行調研,匯總相關數(shù)據(jù),探究留守兒童的需求問題,為尋求留守兒童得到的社會幫扶與自身需求之間的平衡提供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留守兒童;需求
調查顯示,我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比例高達56.17%。留守兒童現(xiàn)狀已經(jīng)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一問題是我國現(xiàn)階段的特有現(xiàn)象。針對這一問題,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和政策保證供給和需求的平衡。
1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留守兒童。1.2研究方法。1.2.1文獻資料法:以供給側、留守兒童為關鍵詞,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本文的寫作提供理論參考。1.2.2調查法:對留守兒童、政府工作人員等進行問卷調查,全面了解留守兒童這一現(xiàn)實問題。
2供給側視野下留守兒童需求分析
2.1從供求側出發(fā)探究留守兒童的需求問題。2.1.1情感需求。父母親情是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根本元素。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家庭都表示孩子最渴望的是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近70%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無論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勉為其難地承擔起對孫輩的監(jiān)督和教育的重任,可能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產(chǎn)生消極影響,相對與父母輩的撫養(yǎng)存在較大的弊端。46.8%的孩子反映在學校老師會經(jīng)常談心,幫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以及與同學們的矛盾問題,可見老師對孩子關心程度比較高。2.1.2物質需求。即使孩子對物質的需求遠遠小于精神需求,但物質需求仍是必不可少的。孩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離不開經(jīng)濟的支持,父母也是因為這一原因而外出打工以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23%的孩子反映政府會給予留守兒童家庭補助,比如家庭補助,節(jié)假日送禮物慰問,40%以上的孩子反映政府沒有相關的扶持,由此可見,政府對于留守兒童家庭的關愛以及幫扶政策還不夠完善,覆蓋面還不夠廣。2.1.3教育需求。家長都對孩子寄予厚望,對于外來的志愿者,他們傾向于讓其教授知識,讓孩子在課后也能夠掌握一些知識,充實自己。孩子們也表明希望得到學習方法的上的幫助,希望有志愿者或者老師可以講授新的學習方法,能夠更加高效的學習。學校進行教學活動設施以及活動場所建設的頻率低、設施或場所較為陳舊。19%的孩子反映設施新建在一年以內,13%、15%的孩子分別反映設施新建在三年以內、五年以上。希望學校以及政府方面能夠提供更多的資金加大對教學條件的完善,使其跟上時展的步伐。2.2供給現(xiàn)狀。2.2.1政府方面。政府通過工作地落戶、住房保障、孩子就學、就業(yè)援助以及經(jīng)濟補助(如低保發(fā)放,節(jié)假日送禮物慰問等)等多方面提高留守兒童生活條件,同時也提供特殊幫扶政策,設置親情電話拉近村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從教育、家庭、心理、醫(yī)療、經(jīng)濟等多角度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其中包括特色政策“蛋奶工程”,對留守兒童進行就餐補助??偟膩碚f,有關留守兒童方面的政策,形式多樣,覆蓋面廣,說明當?shù)卣容^重視留守兒童問題,希望政府能夠豐富政策形式,將這些政策落實到位,讓相關政策發(fā)揮作用。2.2.2學校方面。學校不定期進行教學活動設施以及活動場所的建設,老師也會找留守兒童談心,幫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以及和同學的矛盾問題,當?shù)貛熧Y力量,教育水平基本良好;較少的人認為當?shù)亟處煍?shù)量,教師水平不足,缺少教學設備,學生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看出,當?shù)亟逃交玖己茫媾R諸如缺少教學設備、教師數(shù)量不足等很多問題,希望社會廣大人士,政府相關機構能夠早日補齊缺少的教學設備,提高教育質量。
3對策及建議
3.1建立留守兒童供需平衡模型,為解決留守兒童供需平衡的問題,通過模型運作來尋求供需平衡點?!肮┬杵胶恻c”即為供給側提供的幫助恰好完全適應需求側真實需求的平衡狀態(tài),盡可能貼合實際,滿足社會期望,解決留守兒童的困難問題,以形成一種真正具有公共價值的留守兒童供需運行模式。留守兒童的需求由需求側反映至保障機構,保障機構負責整理歸納留守兒童有關需求,并針對相應需求匯總傳達至供給側相關機構部門,同時保障機構也要實地考核留守兒童反應的問題是否屬實,所提要求是否合理。3.2政府作為供給側需要嚴謹考察留守兒童的需求側實際情況后,結合保障機構整合信息對留守兒童進行定點、精準幫扶,但幫扶資金、食品、器械等物資先交由保障機構保管,分類清點后登記并分發(fā)至留守兒童家中。留守兒童作為需求側主體,在接受幫扶后,需提供反饋信息至供給側,并定期與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溝通交流以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同時,全部過程由監(jiān)督機構監(jiān)督核查。監(jiān)督機構需對留守兒童、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
作者:徐永超 單位:長安大學
參考文獻:
[1]張家輝,劉輝.新常態(tài)下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戰(zhàn)略思考[J].金融經(jīng)濟,2017(14).
[2]楊立榮.淺談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J].學周刊,2017(02).
- 上一篇:留守兒童語文作業(yè)設置研究
- 下一篇:機關事業(yè)單位繼續(xù)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