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如何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

時間:2022-02-10 09:40:05

導語:歷史學科如何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學科如何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

初中歷史學科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學習歷史知識可以以史為鑒,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以史明志,培養(yǎng)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德育教育是歷史學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目標是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學生能在思想道德等方面逐漸趨于成熟,從而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最終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中去,服務社會。

深入總結教材,構建正確價值取向

初中階段是學生價值體系初步建立的階段,這個階段也是構建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重要階段,因而,初中歷史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解讀和深入總結,將教材內容轉化為充滿人文性及趣味性的德育素材,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家國責任感,使學生逐漸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人格不斷完善。例如,教師在講解中國近代史中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時,可以通過對比學習使得學生了解這些條約的背景與特點,使學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激勵學生多讀書、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努力奮斗,于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促進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構建和發(fā)展。

關注時政熱點,與時俱進

學習歷史可以知古今、曉未來,這不單說明了歷史學習的現實意義,也說明了歷史學習離不開與時俱進和聯系實際。當今的時政熱點又何嘗沒有歷史的影子呢?時政熱點是教學新課程時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將時政熱點與課程內容結合,可以使課程資源更具豐富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德育教育的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引發(fā)學生共鳴,促使學生學會以史鑒今。例如,在學習“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一單元內容時,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中國翻天覆地變化的視頻,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如今變得強大離不開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領導方針和國家利國利民的利好政策,認識到我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前瞻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借助班級文化,深入德育教育

班級文化是學生文化的集中體現,體現了集體的奮斗理念和道德觀念,同時,班級文化也是學生個性的體現,是個性化文化的一種具體展現,是學生追求自我價值的體現。學生是班級文化構建和實施的主體,班級文化的創(chuàng)建一般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學生親力親為、參與制訂,才能使其對班級文化具有切實的認同感,班級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個人價值判斷和集體的價值理念實現共生共存、和諧發(fā)展。例如,在構建班級文化時,教師可以在班級墻上貼上一些名人名言,引發(fā)學生共鳴,通過學生自發(fā)進行討論,使得學生在談論歷史人物和偉人事跡的過程中實現靈魂的洗禮,逐漸形成集體的價值觀。例如在墻上貼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名人格言,這不僅能讓學生對這些思想家、偉人等充滿敬意,也能激勵學生學習歷史名人的精神信念與思想品質,使得學生在優(yōu)秀班級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

參與社會實踐,踐行德育教育

歷史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時,如果僅用課本中的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個別學生可能會由于年代久遠、認知不足等,對于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難以實現深入的理解,難以體會和理解歷史人物的心理和行為,從而也就難以實現情感教育。因而,教師需要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親身體驗,深化所學內容。社會實踐是普遍受到學生青睞的學習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既能將自己代入歷史情境,也能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感悟和理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不斷進行求知與探索,不斷完善自身的價值體系。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之余,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鼓勵學生自發(fā)組織歷史知識競賽,以“身邊的歷史”為主題讓學生做一期黑板報,或是鼓勵家長帶著學生到各地的博物館去參觀、學習,從而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總之,初中歷史學科的德育教育對學生價值體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深入總結教材內容,結合時政熱點,借助班級文化,積極鼓勵并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等,開展多元化和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實現歷史學科的德育目標,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體系,實現全面發(fā)展,成為德才兼?zhèn)涞臅r代所需的人才。

作者:陳守軍 單位:系江蘇省鹽城亭湖新區(qū)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