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臺階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08 11:23:00

導語:物理臺階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臺階問題研究論文

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學習,面臨著學習環(huán)境、身心狀態(tài)、教材內(nèi)容、學習方法的變化。而學習物理這門學科,則要求他們必須從物理學的思維方法上,從建立研究對象的角度,從掌握比初中更多定量研究問題的特點出發(fā),進入學習高中物理的角色,這些對高一新生來說,是不適應的,要有一個過渡期。初高中物理怎樣銜接,如何給學生搭一個坡度較緩慢的“引橋”讓學生以比較整齊的陣容、較規(guī)范步伐上好“引橋”,平緩地引他們上一個新的高度,是一個值得研究探索的過程,需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共同作出努力。下面先談談學生面對的臺階,而后再談一些個人的見解的做法。

臺階一、從思維方法上,要求學生從形象思維進入抽象思維,完成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初中研究力學問題,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識,摩擦力只作為阻力的形式介紹而已,而進入高中后,一開始就要對較抽象的彈力、摩擦力,進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繼而要進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受力物、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選定研究對象、采取正確的研究方法等等,這些是橫在新生面前凸起的臺階,跨不過它,高中物理將很難過關。

臺階二、從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學中所應培養(yǎng)的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應用數(shù)學工具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觀察和實驗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規(guī)律大部分是由實驗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頓運動定律則要經(jīng)過推理得出,而且在處理問題中要較多地運用推理和判斷,因此推理和判斷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科學思維能力提不高,就學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階段以常識性介紹、說明為主要學習內(nèi)容,對數(shù)學工具有應用只是簡單的觸及;進入高一,在學習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時,就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要求。學生要善于把數(shù)學知識運用于計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這對剛進入高一的新生來說,無疑是一大臺階。至于解在決具體問題時的數(shù)學能力,如“第二章物體的運動”中圖象的運用能力及“第七章氣體的性質(zhì)”要進行對氣體性質(zhì)的定性和半定性的分析和推理,更是一種較高能力的要求,需要具備較高的物理思維能力。相對于初中而言,要跨出一大步,這個臺階更為突出!高中階段的學習,要對物理量和物理規(guī)律進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運用數(shù)學簡明確切地表達問題,綜合運用數(shù)學進行推理和運算。我們知道,物理知識不是公式的堆積,不作物理分析,亂套公式,不是數(shù)學本身的過錯,而是不會運用數(shù)學。學生要善于把數(shù)學知識運用于物理,學會運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結(jié)論,是在高中階段應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高中階段觀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學生“能有目的地觀察,辨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進一步要求學生能認識觀察對象所發(fā)生變化的過程以及變化的條件,對實驗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相對于初中而言,也是存在臺階的。

臺階三、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變更和適應。初中學生學習物理,學生更多地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復現(xiàn)知識,對概念規(guī)律習慣于死記硬背。進入高中后,則既要重視學習結(jié)果的記憶,更要重視對知識的理解,要能夠自學鉆研,消化知識;要重視邏輯推理,要能進行縱橫判斷、推理、假設、歸納等一系列更為高級的思維活動,這對習慣于直覺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當然是不適應的,存在臺階。

總之,對于進入高中學習物理的一年級新生來說,臺階客觀存在,而且跨度不小

應當怎樣克服這些臺階呢?

一、充分準備,做好幾個演示實驗,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課——緒論,抓住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更要努力”的向上心態(tài)這一物質(zhì)基礎,激發(fā)起他們學物理的興趣,并幫助他們樹立好物理的信心。往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鉆研教學,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注意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設置新情景,把課上得生動活潑些,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采取多鼓勵、多表揚的方法維持住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二、熟悉初、高中教材,明確銜接部分,并把握好高中在哪些方面更深更廣了,哪些方面提法更嚴密了,從而適時地分散難點,突出重點,有意識地減緩初高中知識內(nèi)容銜接的陡度。

三、將抽象思維形象化,做好過渡工作。如剛一開始學習就遇到三種常見力(重力、彈力、摩擦力),學生能否正確理解和分析它們,將會直接影響到許多問題的解決。而它們的產(chǎn)生以及方向都是較抽象的,因而在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做一些課堂演示實驗,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從形象思維啟發(fā)引導他們進行抽象思維。

四、在教學思路上,應重視講清思路,滲透方法。學生進入高中后較普遍地認為物理難學,表現(xiàn)為“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沒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和學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比如,在引入概念時,不只滿足于簡單地拿出來讓學生記住就算了,而應該使他們知道為什么要引入,是怎樣進行抽象概括的;規(guī)律的導出應使學生了解推導的過程,并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問題,即清楚概念的來龍去脈和規(guī)律的適用范圍。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學生初步地領會一些科學的思維方法,在領會這些方法時,不是將其當作知識向?qū)W生灌輸,而應注意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滲透。要使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應用自如,還必須通過反復的練習。在緊扣大綱的前提下選編一些學生容易失誤的活而精的習題,讓他們練習,進一步打開思路,深化所學知識。能力的高低,一定意義上表現(xiàn)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運用方法的靈活、熟練程度。

五、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在第二章的教學中,學生初次接觸圖象,應講清物理意義,詳加分析,細加討論,反復練習,讓學生揣摩、體會幾何圖象在物理中應用的重要性。至于要應用三角函數(shù)、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數(shù)學知識解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應選擇典型例題進行分析、對比和總結(jié)。

六、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從牛頓第二定律教學開始,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取得數(shù)據(jù),繪出圖線,找到數(shù)量關系,得出公式,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定義式和計算公式都有其物理意義,引導他們克服不作分析亂套公式的毛病。

七、加強課外輔導。正確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培養(yǎng)自學能力,養(yǎng)成學生分類、歸納、總結(jié)的習慣,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高一之初的練習應難度小,要求嚴,不搞超出課本要求的內(nèi)容和習題;對于格式、步驟、單位應用、必要的分析語言等方面嚴加要求,以規(guī)范的步伐上好“引橋”;關心差生,防止過早兩極分化,爭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具體做好以下工作:1、接近、關心差生,不歧視,不傷害其自尊心。2、對成績雖差,但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應從學習方法上多指導。3、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學生學習中困難,針對學生情況采取不同措施進行教學,“削峰為谷”,為差生鋪平前進道路,力爭做到教學內(nèi)容的當堂鞏固,分章、分節(jié)步步為營,章章節(jié)節(jié)過關。高一的各種類型的考試,試題一般不要太難,優(yōu)秀率、及格率適當大些,避免挫傷大部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學習中銜接和過渡的特點,切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進行教學,學生就一定能實現(xiàn)初高中物理學習的自然過渡,為整個高中物理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