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講行動的物理實驗教學探討

時間:2022-03-03 11:20:26

導語:基于學講行動的物理實驗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學講行動的物理實驗教學探討

摘要“:學講行動”的目的是為了遵循教育規(guī)律,回歸教育教學生態(tài)。在物理教學中落實“學講行動”的最好方式是加強實驗教學,真正做到讓學生學進去,講出來。

關(guān)鍵詞:學講行動;教育規(guī)律;實驗教學;探索研究

徐州市教育局推行“學講行動”的目的是為了遵循教育規(guī)律,回歸教育生態(tài)。目前,一線教師都認真學習了有關(guān)“學講行動”的理論知識,嘗試結(jié)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在課堂上滲透“學講行動”。

一、對“學講行動”的認識

“學講行動”教師既陌生而又熟悉。陌生的是外表———“學講行動”這個名詞;熟悉的是它的本質(zhì)———與物理新課標的理念相吻合?!皩W講行動”是落實新課程理念的一種可操作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在物理教學中較好地落實了新課程理念,所以也能夠很好地實施“學講行動”。在“學講行動”中,所謂“學進去”,就是用多種手段(微課、導學案、活動單、實驗器材等)讓學生領(lǐng)會、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是有效學習的基礎(chǔ)。在學生學習時,對教師主要有三點要求:一是創(chuàng)設(shè)有效的學習情境,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自己感悟、理解新知識。二是教師應(yīng)多采用平等對話式語言,讓學生把對知識理解的思維過程說出來,教師由關(guān)注知識點轉(zhuǎn)向關(guān)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三是要側(c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講行動”中,所謂“講出來”,就是學生自己學習過知識后,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全組或全班同學聽,這反映了學生學習的效果。在讓學生“講出來”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教師要研讀教材、確定教法,考慮讓學生講什么內(nèi)容和如何講的方法,要明確讓學生講的主題。二是教師要有耐心,留有時間引導學生“講出來”,教師要學會恰當?shù)靥釂枴⒂眯膬A聽和積極回應(yīng)。三是教師要鼓勵和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學生在“講出來”的過程中出現(xiàn)種種錯誤,并時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于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來說,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學進去”和“講出來”是一個完整的信息回路,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建立兩者之間的反饋練習。“學”中有“講”“,講”中有“學”,只有“學進去”才能“講出來”,“學”是“講”的基礎(chǔ),“講”是學的結(jié)果?!皩W講”在課堂中交替進行,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得以提升。

二、如何落實“學講行動”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落實“學講行動”呢?我們都知道,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引起學生的感性認知、思維激活、知識形成和記憶強化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落實“學講行動”的最好方式是加強實驗教學。但目前在“學講行動”的背景下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應(yīng)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認真探索。例如,在學習“測物體平均速度”時,可以要求每6個學生為一組,通過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寫出小組的實驗報告,然后在課內(nèi)進行交流。在課堂匯報中,學生測物體平均速度的方式一定會多種多樣,有的方法可謂是奇思妙想,如有的組用燃燒蠟燭來測量平均速度,有的組用燃燒香來測量平均速度,有的組用騎自行車的辦法來測量物體的平均速度。有一組說“:我們制成了蚊香定時器……”聽到這話,有的學生笑了,有的學生感到非常驚訝。筆者要求這一組的同學把他們制作定時器的方法向同學們介紹一下。這組同學說:“是從易拉罐上剪下長約1厘米,粗細和蚊香相當?shù)男A筒,套在蚊香上……”對于這種方法,筆者及時給予了鼓勵,同學們也給予了熱烈的掌聲。對于這次物理實驗探究活動,學生很感興趣,無論是優(yōu)等生還是學困生,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能夠積極踴躍地參與。在活動中,體現(xiàn)了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當學生走出校門后,也許他們會很快忘掉這次活動,但他們不會輕易地忘掉在這次活動中凝結(jié)的友誼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可以說,他們的這種興趣、這種精神、這種意識、這種能力都是永恒的,他們將受益終身。而這也正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落實“學講行動”所要達到的真正目的。

三、“學講行動”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落實“學講行動”中應(yīng)注意一些問題。一是加強理論學習,深刻理解“學講行動”的意義和內(nèi)涵,并自覺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同時,不能忽視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獨立思考的學習,在教學中應(yīng)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采用多種學習方式的整合,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二是注意課堂適度激勵,避免“動機替代”。動機是推動人行為的內(nèi)驅(qū)力,教師要常常借助某些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課堂教學中適度、恰當?shù)募钅苷{(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平庸的激勵容易誤導學生,將出于“興趣學習”“責任學習”的動機,轉(zhuǎn)移到為“獎勵”而學習。當獎勵目的達不到期望值時,學生就容易棄學。當然,在“學講行動”的課堂上還應(yīng)關(guān)注一些矛盾:大容量與消化不良的矛盾,快節(jié)奏與反應(yīng)遲鈍的矛盾,重探究與時間效率的矛盾,揚個性與內(nèi)隱文化的矛盾,求轉(zhuǎn)換與習慣定式的矛盾,抓應(yīng)試與長遠目標的矛盾,借經(jīng)驗與水土不服的矛盾,等等。只要教師們勇于探索“學講行動”,這些矛盾都能夠逐步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張丙開,江金濃.農(nóng)村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2).

[2]程中蔚.初中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性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3(33).

[3]劉家林.基于探究理念下高中物理實驗課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2011.

作者:祁堂宗 單位:江蘇省新沂市草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