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微觀效率影響論文

時間:2022-02-24 05:54:00

導語:外資銀行微觀效率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資銀行微觀效率影響論文

一、外資銀行影響微觀效率的作用機理分析

外資銀行進入新興市場國家對于東道國銀行體系微觀效率的影響,其結果是比較確定的,一般而言,外資銀行的進入能夠提升新興市場國家銀行體系的微觀效率。這主要是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機理:

1.外資銀行的效率高于國內銀行的效率。這種較高的效率部分地源于外資銀行的下列特征:(1)外資銀行的母行提供了一個全球化的技術平臺,外資銀行可以比較容易地進入這個平臺,且可以享受相對較低的成本和相對較高的回報;(2)外資銀行可以吸取所處國際化集團的來源于多個國家的運行經驗,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運行和管理水平;(3)外資銀行進入到一個大型集團中運行可以產生范圍經濟和規(guī)模經濟;(4)母行(總部)進行一體化的風險管理、業(yè)務實踐(特別是借貸業(yè)務)指導和產品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和提高,可以有力地推動外資銀行自身的運行效率和運行水平;(5)通過全球化的產權市場對業(yè)務成功度的估值增加了外資銀行按照期望收益進行業(yè)務調整的激勵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熟市場國家外資銀行的效率是低于國內銀行效率的。這種效率的差別反映了外資銀行進入不同東道國目的的差別,在成熟市場國家外資銀行進入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銀行業(yè)務的分散化及某一領域的特定化,而進入新興市場國家則主要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空間。

2.外資銀行的進入加劇了銀行業(yè)的競爭。在競爭的壓力下,新興市場國家銀行業(yè)的各主體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會盡可能爭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充分拓展自身競爭優(yōu)勢,努力向客戶提供質優(yōu)價廉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這個過程必然帶動銀行業(yè)微觀效率的提升。

3.外資銀行進入后通過技術外溢渠道,帶來了許多新技術、新產品、新管理方式和理念,也帶來了相應的人員培訓。這種外溢效應不僅及于外資銀行本身,而且通過競爭機制擴展到新興市場國家的其他銀行,從而提高整個銀行業(yè)的微觀效率。

二、外資銀行影響微觀效率的經驗證據(jù)

1.外資銀行進入對利潤水平的影響。Claessens等對于包括新興市場國家和成熟市場國家在內的80個國家,在1988~1995年期間的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進行了實證分析,其中對比分析了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在凈利差、期間費用、納稅和贏利能力等方面的差別。研究結果表明:在新興市場國家,外資銀行比國內銀行有更大的利差、利潤和納稅;而在成熟市場國家,結果正好相反。他們的研究結果還表明,外資銀行在銀行數(shù)量份額增大的同時,伴隨著國內銀行在利潤水平和期間費用上的下降;外資銀行的進入提高了一個國家的銀行業(yè)運行水平,對于銀行客戶有積極的福利效應。放松外資銀行進入的限制盡管會減少國內銀行的利潤水平,但是也許會對國內經濟總體上有積極的福利效應。

Demirguc-Kunt?Asli,Ross?Levine和Hong-Ghi?Min對于銀行的效率與外資銀行出現(xiàn)的關系作了經驗分析。他們使用單位資產稅前利潤、單位資產的期間費用兩個指標來度量銀行業(yè)的效率,他們認為這兩個指標較大的數(shù)值代表銀行效率的較低水平。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外資銀行的數(shù)量與銀行體系的單位資產稅前利潤及單位資產期間費用這兩個指標顯著地負相關;外資銀行的資產與兩個指標也呈現(xiàn)負相關,但不是很顯著。這說明外資銀行的進入數(shù)量促進了競爭從而提高了銀行業(yè)的效率水平。大量的外資銀行進入迫使國內銀行減少過量的期間費用和接受較低的利潤水平。外資銀行與效率相關的主要指標是外資銀行的數(shù)量而不是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這也說明了外資銀行進入本身提高了競爭和效率。

2.外資銀行進入對利差的影響。Levine對于銀行的利差與外資銀行進入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Levine使用47個國家的1165個銀行在1997~1998年的業(yè)務數(shù)據(jù)來檢驗外資銀行的準入與商業(yè)銀行凈利差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對外資銀行進入的限制提高了銀行的凈利差水平;控制國內銀行進入的限制,外資銀行進入的限制可以顯著地解釋凈利差;而控制外資銀行的進入,國內銀行進入的限制不能有效地解釋銀行的凈利差。其中關鍵的因素是外資銀行進入而不是外資銀行取得部分份額的所有權,控制外資銀行的部分進入無助于銀行利差的解釋??梢?,外資銀行推動的競爭是銀行利差的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Levine的研究表明:在控制國內銀行的進入、外資銀行的參股、特定銀行因素、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性和銀行業(yè)的集中度后,外資銀行進入的限制對于銀行利差有著顯著的獨立影響。

3.外資銀行進入對于微觀效率的影響與東道國的金融發(fā)展水平相關。Hermesand?Lensink使用48個國家982家銀行對于外資銀行進入的效果進行了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金融發(fā)展水平十分重要:在金融發(fā)展的較低水平,外資銀行的出現(xiàn)伴隨著國內銀行更高的成本和邊際;當國內的金融發(fā)展水平較高時,外資銀行的進入伴隨著費用和邊際的下降。他們對此作出的解釋是:在金融發(fā)展的較低水平,金融發(fā)展的激勵是較強的,投資費用聯(lián)系著介紹銀行新服務和新技巧等,以便跟上外資銀行。在金融發(fā)展的較低階段,國內銀行與外資銀行的距離較大,從而給積極的外溢效應較大的空間;在金融發(fā)展的較高階段,積極外溢效應的可能性較小。在長期,投資費用將會導致費用減少,提升競爭和效率;而在短期,由于新服務和銀行新技巧的投資占優(yōu)超過了金融發(fā)展而降低的費用。如果國內金融發(fā)展水平較低,外資銀行僅僅服務于特定部分的市場,諸如出口市場、金融租賃等,僅僅服務于特定范圍的客戶,諸如外資跨國企業(yè)和國內出口導向企業(yè),其他的一些金融服務可能會由于高風險或信息、交易成本較高而不愿意提供。相應地,國內銀行在提供諸如消費信貸、中小企業(yè)信貸等方面占優(yōu)。在這些市場上,外資銀行進入引起的競爭壓力會小。國內銀行可以通過外溢效應取得增加的投資費用。如果這一部分構成了他們的主要業(yè)務,就會導致金融服務的更高邊際。

4.外資銀行進入后推進國內銀行效率的定性分析。以國內銀行對外資銀行進入的反應為基礎,可以定性分析外資銀行進入的好處。Abut,Bigio和Siller曾經根據(jù)拉美四個國家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秘魯國內銀行對外資銀行進入的反應,定性研究了外資銀行進入對于國內銀行微觀效率的推動。

國內銀行在與外資銀行展開競爭時必須克服的一些不利因素包括:有限的資本來源、在組織資金和投資組合上缺乏足夠的地理上的分散、缺乏在多種金融市場上操作的經驗、開發(fā)新金融產品的滯后和較高的費用、負擔昂貴的信息技術及其他技術費用能力不足等。他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國內銀行可以通過拓展國際化的資金來源,借助國際咨詢機構評價和開發(fā)新的金融產品,通過與本地其他銀行聯(lián)合來謀取規(guī)模經濟等來克服他們自身的不足。此外,新興市場國家中的國內銀行還通過積極主動地建立高效穩(wěn)定的管理團隊,充分地利用諸如其對于本地市場已經占有的份額、對于本地市場的熟悉,以及對于本地市場突發(fā)事件更好的應對能力等自身優(yōu)勢,在與外資銀行競爭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國內銀行的微觀效率。

5.與產生的影響相關的因素。Hermes和Lensink通過重新研究Claessens等所研究的80個新興市場國家和成熟市場國家外資銀行與內資銀行在1988-1995年期間的相關狀況,發(fā)現(xiàn)外資銀行進入后新興市場國家立刻就通過競爭機制產生影響而與市場份額無關,表現(xiàn)出與成熟市場國家較大的差別。在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外資銀行進入后產生的影響依賴于它們的市場占有額度。對于阿根廷、哥倫比亞、土耳其、澳大利亞、法國、德國、西班牙、英國、美國的經驗研究同樣支持這一結論。

可見,在新興市場國家,外資銀行進入的影響既可能來源于真實的進入,也可能來源于進入的可能性。這種差別可能來源于外資銀行進入前新興市場國家與成熟市場國家在金融壓抑程度上的差別。

三、對我國的政策啟示

啟示之一:外資銀行的大量進入,必然會提升我國銀行體系的競爭水平。我國原有的運行效率比較低的銀行和銀行類組織必須盡快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以便在競爭中可以繼續(xù)維持自身的存在。

啟示之二:利率水平必然是銀行業(yè)競爭的一個主要內容及結果。在我國現(xiàn)階段,利率管制的存在妨礙著外資銀行進入提升銀行體系微觀效率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我國需要在盡快做好其他配套工作的基礎上,適時放開利率管制。

啟示之三:我國的銀行業(yè)監(jiān)管部門必須在銀行體系競爭加劇的過程中,做好相關的監(jiān)管工作,以防止惡意競爭帶來的不良經濟后果和社會后果。同時,競爭的加劇必然導致一些無效率銀行的退出,銀行業(yè)監(jiān)管部門必須做好相關規(guī)制條件的設計和新問題及時相機處置的機制,防止“擠兌”風潮的引發(fā)以及其他的不良社會反應。

啟示之四:我國國內銀行必須盡快學習國外銀行先進的經營管理技術、風險管理技術及金融產品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發(fā)揮熟悉國內市場的優(yōu)勢,鞏固已有客戶,力爭在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取得更大的發(fā)展。

啟示之五:現(xiàn)在看來,盡管外資銀行對新興市場國家銀行體系微觀效率的影響是比較積極的,但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銀行體系的運作質量除了微觀效率以外,還與宏觀效率及金融穩(wěn)定相關。而外資銀行在上述兩個方面的影響就總效果而言還不是十分確定的,因此需要我們在外資銀行進入問題上做到頭腦清醒,力求揚長補短,趨利避害。

參考文獻:

〔1〕Abut,Daniel,SylviaBigio,et,al.DanielA.Siller.TheIndependentLocalBankinLatinAmerica〔J〕.GoldmanSachsInvestmentResearch,1999,November.

〔2〕Claessens,Stijn,AsliDemirguc-Kunt,et,al.HowDoesForeignPresenceAffectDomesticBankingMarkets〔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1,(25):891-911.

〔3〕Demirguc-Kunt,A.Levine,R.Min,H.-C.OpeningtoForeignBanks.IssuesofStability,Efficiency,andGrowth〔A〕.SeongtaeLee(ed.).TheImplicationsofGlobalisationofWorldFinancialMarkets〔M〕.Seoul:BankofKorea,1998.

〔4〕Levine,Ross.Denyingforeignbankentry:implicationforbankinterestmargins〔M〕.inBankMarketStructureandMonetaryPolicyEds:LuisAntonioAhumadaandJ.RodrigoFuentes,Santiago,Chile:BancoCentraldeChile,2004.271-292.

〔5〕Hermes,R.Lensink.ForeignBankPresence,DomesticBankPerformanceandFinancialDevelopment〔J〕.JournalofEmergingMarketFinance,2004,3(2):207-229.

〔6〕Hermes,N.,R.Lensink.TheImpactofForeignBankEntryonDomesticBanksinLDCs:AnEconometricAnalysis〔M〕.T.Kowalski,R.Lensink,V.Vensel.ForeignBanksandEconomicTransitionPoznan:PoznanUniversityPress,2002.

〔7〕姚戰(zhàn)琪.外國銀行進入東道國市場的效應——兼論外國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政策取向〔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4):93-101.

〔摘要〕外資銀行進入新興市場國家后,基于其自身較高的微觀效率以及促進同業(yè)競爭等作用機理,對提升東道國銀行體系的微觀效率產生了較大影響。經驗證據(jù)可以對這一結論給予進一步驗證。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從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中可以得到五點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外資銀行,微觀效率,政策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