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企業(yè)文化12
時間:2022-02-10 04:47:00
導語:海爾企業(yè)文化12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93年,我們和日本三菱公司合資搞了一個三菱牌空調機有限公司。93年海爾的勢力不是今天,所以在合資的時候,日本三菱公司的高層人員到了海爾找到張瑞敏說:我們想用日本的管理方法。張瑞敏說:怕不行。他說:怎么不行?張總說:你不信,你到馬路上去看一看,看到紅燈亮了以后,我們中國人仍然勇往直前,誓死如歸。他這個總經(jīng)理半信半疑,他說:我還想用我這個辦法。于是,他用了三個月,不行了,玩不轉了。管理人員是日本人,干活的是中國人啊。最后,他找到張瑞敏說:哎呀,真不行啊,還用你海爾的辦法吧。所以,直到現(xiàn)在,這七、八年他用的是我們“日清日高”的管理。“日清日高”管理不是很復雜,有時用的時候也挺簡單。比方說:到年底了,要評先進,我這個部門給一個指標,很簡單,由我這個部門的做工資的小姑娘把我們幾個月的分數(shù)加一加,一年12個月,第一名就是先進,交上就行了,不用請示,十幾分鐘就做完了。所以,集團獎勵的先進沒有人閑談。我們認為,先進不是評出來的,而是考核出來的,考核出來的先進大家心服口服。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們也評先進,那個時候有的部門的領導他領著員工干活不發(fā)愁,就是發(fā)愁年底評先進。有的部門還評出一肚子意見。八十年代我這個部門的先進一般都是我的,因為數(shù)我年紀大,其他都是年輕的。這些年輕的,你評這個,那個有意見,評那個這個不服氣。最后,領導一看,把年齡大的評上去吧。不是我做得最好,是他們不好意思對我有意見。到了九十年代,部門按考核評先進,按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考核,我一年先進也沒當上。經(jīng)過考核,年輕人的分數(shù)都比我多。先進都成他們的了,我也很服氣。
第三個系統(tǒng):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就象一個杯子底一樣,杯子沒有底它盛不住水,所以說激勵機制是日清控制系統(tǒng)的保證系統(tǒng)。也就是說,激勵機制搞好了,才能保證日清控制系統(tǒng)順利進行。我們認為,考核和激勵是一個企業(yè)的黃金法則,一個企業(yè)如果考核不到位,激勵不到位,管理怎么能搞好。我們日清控制系統(tǒng)里面講究的是怎么樣作為控制,怎么樣考核,考核的結果進入激勵機制,表現(xiàn)好的該表揚的表揚,該獎勵的獎勵,差的該批評要及時批評,該罰款要罰款?,F(xiàn)在我們的獎勵不叫獎勵,叫正激勵,罰款不叫罰款叫負激勵。正激勵是鼓勵你向前走,負激勵是推著你向前走,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向前。在員工的激勵上,我們很注重一種及時激勵。及時激勵就是激勵要講究時效性,假如說及時激勵,它的效果能達到80%的話,滯后的激勵他的效果20%都不到。
前幾天,《青島晚報》登了一條消息,說海爾的一個汽車司機勇斗歹徒,配合公安干警使歹徒束手就擒。張瑞敏看到消息后,一個電話打到文化中心,叫我們查一查這個司機是誰。我們這個司機做完好事后,他沒留姓名,開車就走了。海爾的車是蘭色的,上面一些圓圈,人家一看,噢是海爾的車。我們接到電話后,在青島市區(qū)里面費了很大的勁,也沒查到這個司機是誰,最后,擴大范圍,是在離青島一百多公里的膠州市把這個司機給找到了。他是我們下邊一個很小的塑料加工廠,給我們配套塑料件的,也是我們的一個廠子。找到司機后,我們攝像記者,文字記者馬上到位,總結了材料交給張瑞敏看,張瑞敏接著就寫嘉獎令,第二天就馬上開大會通報表彰。以后,市里知道我們把這個司機找到了,他們就把我們整理的現(xiàn)成的材料拿去了。日報、電臺開始宣傳了。所以一個領導他想讓員工怎樣做,他就應該向那個方向激勵他。張瑞敏就愿意讓員工做好人好事,助人為樂,勇斗歹徒。所以,現(xiàn)在青島市別人不敢斗歹徒,海爾人敢斗,這是企業(yè)員工的一個精神境界,也是企業(yè)的一個社會形象。激勵要講時效性,領導不要吝嗇語言,你有一句話,對員工也是一個激勵。張瑞敏在激勵員工上確實有一些獨到的地方。以前,他在冰箱廠任廠長,我就發(fā)現(xiàn),他在發(fā)獎金這件事上,與其他領導不一樣。比如,年度的總結表彰大會1月8日開,1月7日下午發(fā)獎金。假如我們半年的總結表彰大會7月6日開,7月5日下午發(fā)獎金,以后就有人問他:張總,你為什么頭一天發(fā)獎金,第二天開大會呢?張瑞敏說:頭一天發(fā)獎金了,員工興高采烈地,第二天開大會,我在會上說什么,他們聽什么。如果開完了大會再發(fā)獎金,效果就不一樣了。海爾的這種管理得到了朱基、鄒家華、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并且在全國進行推廣。我認為,推廣的效果不是那么十分顯著,我自己談幾點體會:
第一、管理無定式,目標無止境。84年12月26日,張瑞敏出任電冰箱總廠的廠長,他到任的第一天,先到車間里去看,發(fā)現(xiàn)工人是8點上班9點到,10點有睡午覺的,他聞聞車間的味道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尿尿的,臭臭的,回去他就寫了一個管理十三條,其中一條寫著,不準在車間里面大小便。當時員工沒有活干,在車間里打撲克,下象棋,車間離廁所比較遠,遇到刮風下雨,他們就地方便,所以管理一片混亂。張瑞敏制定的這十三條,非常有針對性。存在怎樣的問題,我就有怎樣管理的制度。他不是一來到企業(yè)就抄上一先進的制度,他不這樣,他是聯(lián)系實際,所以,最好的管理辦法不一定是最實用的。這十三條制度出臺后,許多員工沒當回事,因為84年前12個月,我們連續(xù)換了三任廠長,這三任廠長也制定了一些制度,我認為他們都是好人,如果提個缺點的話,他們太是好人了。他們自己搞的管理制度,自己卻不能執(zhí)行,有法不依。張總這十三條出來以后,許多員工就想了,你這十三條比起原來的規(guī)章制度,太簡單了,有的沒拿當回事,就吃虧了。有一個工人偷廠里的東西,10點被抓住了,11就貼出布告了:開除廠籍,留廠察看。處理了這一個工人,再沒人敢違犯了。這些工人一看,這個姓張的廠長和其他的廠長不大一樣,他的管理條例很簡單,但執(zhí)行起來很嚴格,他有法必依,所以十三條都遵照了。逐漸的管理條例多了,形成了我們今天的比較完善的一種管理制度。所以說,管理無定式,管理一定要結合企業(yè)的實際情況,因地、因時、因人而宜,不可一刀切。管理知道容易,做到就難,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抓,就難上加難了。管理關鍵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但是有一點對各個企業(yè)來說是相同的,目標無止境,管理目標你要不斷地提升,如果海爾只停留在原來十三條管理的水平上,那就不會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