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合同范文
時間:2023-03-13 20:35: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模具合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供方:(以下簡稱乙方)
甲乙雙方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為明確雙方在產品配套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經協(xié)商一致,甲方委托乙方制作模具,乙方并成為甲方的模具產品供貨者,甲方支付相關費用事宜,達成如下合作協(xié)議;
一。制作項目、數量、金額:
1)乙方為甲方開發(fā)制作___________模具。模具合計金額:人民幣______________元整。大寫__________________元整。(含________%的增值稅);交付首樣工作期:_______天
2)乙方為甲方制作__________產品。產品價格:人民幣_____________元整。大寫_________元整。(含________%的增值稅)
二。圖紙及技術資料的提供:
1)乙方按照甲方要求負責模具設計,計算模具日產能力,并需得到甲方確認方可制作。
2)模具設計所需圖紙資料由甲方提供給乙方使用的,須經甲方確認后方可使用。
三。技術要求以及質量要求:
1)模具必須按甲方提供的圖紙及制作項目,列明要求制造,保證模具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產品;
2)更詳盡的技術要求見附表,模具也應符合甲方在向乙方提供的其他的技術資料中明示的技術要求以及質量要求;
3)乙方制作的模具應保證產能________萬數量產品的使用壽命。
四。模具制造工期:
1)模具制造工作期為________天(第一次交符合功能裝配的樣件),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提供全部首樣;
2)首樣交付后,甲方未提出改模,乙方于15天內(即于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向甲方交付合格模具產品;
五。模具驗收以及產品驗收交付:
1.甲方確認的產品零件圖;
2.雙方商定,并經甲方確認的技術工藝方案,雙方確認的模具技術要求。
3.模具設計圖紙以及電子文檔。
六。模具產品收貨及不合格處理:
乙方所交模具產品經甲方有關部門(技術、質檢、使用部門)驗收合格方可收貨,具工裝驗收對模具產品驗收不合格的,由乙方修正或重做,由于乙方原因制件外觀不合格,成型后撓曲、變形而需改良制件成型狀況,以及尺寸難以控制造成的零件間配合不良狀況引起的修改、制作的一切費用由乙方承擔,交貨期不變。若乙方設計提供的圖紙有誤,乙方承擔由此帶來的全部損失,但是如果產品圖紙或模具圖紙由甲方提供的,損失由甲方承擔,交貨期順延。
七。模具制作費用的支付:
1)簽訂合同七日內,甲方將模具金額的________%,即________元付給乙方,作為合同定金;
2)模具及模具產品驗收合格后,由乙方開具增值稅票,甲方收乙方增值稅票后,一個月內將模具金額的________%,即________元付清;
3)模具金額的________%作為質量保證金,在模具及模具產品驗收后半年內付清。
4)乙方為模具產品甲方的供貨者,當甲方訂單量達到_______時,乙方必須歸還甲方的開模費用。甲方可從乙方的貨款中扣出,乙方不得有異議。當模具生產數未達到_______次而無法再生產出合格產品時,乙方必須免費重新開模,繼續(xù)供貨給甲方。
八。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商業(yè)保密承諾:
1)本合同規(guī)定模具所有權及知識產權為甲方專有。
2)乙方承諾并保證,對為甲方開發(fā)與制作的模具及模具產品(包括圖紙等技術資料,零件樣品及模具等實物)均不向任何第三方出示、泄露或提供。
3)乙方未經甲方書面許可,不得隨意復制為甲方加工的模具。更不得用該模具為除甲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制件。否則,甲方視為乙方故意侵犯甲方利益,乙方應該對該故意侵犯甲方利益的違約行為承擔一切責任;并賠償甲方相應經濟損失。
4)知識產權未盡事宜由《知識產權保護協(xié)議》規(guī)定。
九。違約責任:
1)甲方不按合同規(guī)定付款,須向乙方支付未付款部分的同期國有商業(yè)銀行貸款利息。其他情況的違約責任按《合同法》規(guī)定執(zhí)行。
2)乙方非因甲方原因所制作的模具不符合合同要求,乙方應予以修理或重作,其費用由乙方承擔,如重作或修理導致不能按期交貨的,按不能按期交貨處理。
3)乙方不能按期交貨的,每延遲一天甲方甲方可按開發(fā)模具總造價的_______%,金額_______元作罰金。乙方超過交貨期________天,按不能交貨處理。
4)乙方不能交貨的,本合同終止,乙方須向甲方雙倍返還定金。
5)模具在使用過程中,不能達到合同規(guī)定要求的,由乙方負責修理或重作及其費用開支,經15天內維修或重作,也不能達到合同規(guī)定要求的,乙方賠償甲方損失。損失的計算標準為該模具的制造費用。
6)乙方違反第八條知識產權保護規(guī)定的,應向甲方支付違約金________萬元。十一。其它約定:
1)本合同發(fā)生糾紛,雙方協(xié)商不能解決的,提交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裁決。
2)本合同未規(guī)定事宜均按《合同法》及相關法規(guī)處理。
十二。本合同一式三份,甲方模具制作單位和財務部門各持一份,乙方持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十三。本合同有效期為一年,自雙方簽字蓋章生效。
甲方(蓋章):乙方(蓋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委托人:
篇2
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人:
經買賣雙方友好協(xié)商,買方委托賣方加工生產____模具共______套。雙方達成如下加工協(xié)議
模具基本情況:
產品名稱
序號
零件名稱
穴數(模具類型)
模具單價(RMB元)
交貨條件
總價:(含17%增值稅)
以上各套模具使用材質: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模具用料由賣方提供)。
一、雙方的權利及責任:
買方責任及權利如下:
1.買方負責交付給賣方本項目的研發(fā)進度要求及計劃,并盡可能地提供項目的銷售預測。
2.買方負責交付給賣方執(zhí)行本合同所需的產品設計圖紙和其他相關技術資料,并且負責技術方面的支持工作。
3.對交付給賣方的產品設計圖紙和相關技術資料,買方具有唯一的解釋權,當發(fā)生歧義時,賣方應征詢買方意見,由買方確認。
4.賣方完成模具的設計和制造后,由買方去賣方現場對模具進行驗證確認或由賣方提品樣品到買方進行驗證確認。本合同中所指模具包含產品本身的模具及后續(xù)生產所需的夾治具和模具。
賣方權利及責任如下:
1.賣方負責根據買方提供的產品設計圖紙和其他相關技術資料進行模具的設計和制造,賣方負責按照合同規(guī)定按時完成符合買方設計要求的模具。
2.賣方負責按時按量提供認證及樣板測試、試產所需的產品。同時賣方必須提供相關產品的詳細的檢驗測試報告供買方確認。如需修/改模,送板時同時也要附檢驗測試報告(注明修改的地方)
3.模具由買方認證合格后,由賣方負責模具的封存。如買方同意賣方進行產品的后續(xù)加工生產,則由賣方負責模具的修理和維護,賣方必須根據買方或買方授權的第三方的訂單進行批量生產。
4.對給買方生產的所有模具,賣方應提供的詳細的設計圖紙給買方。所有的圖紙必須以Autocad或Pro-Eng(PRO-el2)制作,并且必須在開模之前以電子檔形式傳給買方以供批準。
二、技術條款:
1.模具的修理和維護:在生產過程中模具的修理和維護由賣方負責;
2.在雙方協(xié)商無異議之后,買方提品設計圖紙及相關技術資料給賣方,并派工程人員同賣方進行技術交流或賣方派工程人員到買方進行技術交流,產品圖紙及技術要求列表見附件1;
3.賣方承諾使用所承制的模具生產出的產品能夠達到買方的品質要求
4.賣方承諾使用所承制的模具生產出的產品的產能能夠達到賣方的交貨要求:
日產能:_______K
月產能:______K
5.賣方承諾本合同中所涉及的所有模具均能達到40萬次。
6.未經買方允許,嚴禁賣方將本合同中所涉及的任何一付模具整體或部分外包給其它公司進行加工,否則視為違約,由賣方依本合同的違約條款承擔違約責任。
三、商務條款:
1模具價格:
1.1經雙方協(xié)商后,由賣方提供買方認可的模具最終報價,并簽訂價格確認書,作為本合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模具合同總金額(含____%增值稅)RMB___。
1.3模具價格總金額已包含如下費用,賣方不得以以下原因向買方要求費用:
1.3.1賣方對產品進行成型/二次加工/組裝所需的所有夾具和治具的模具的費用;
1.3.2賣方按合同規(guī)定進行模具設計、試模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及人工等費用;
1.3.3賣方提供給買方進行模具和產品認證的試模樣品(800套)的費用;
1.3.4賣方為保證模具正常生產制作的模具易損備件的費用;
1.3.5賣方為保證產品正常生產所準備的其他工序的相關工具和治具的費用。
1.4當買方書面要求賣方根據產品設計的變更對模具進行修改時,如果模具修改較簡單,包括從模具上減除模具材料的修改和其他簡單修改,則賣方不需向買方收費;如果模具修改較復雜,對整個模具的結構影響很大,則由賣方根據修改模具所需工時向買方報價,由買方承擔相應的模具修改費用。如果因為賣方的原因,因模具不能滿足買方的要求而進行的修模或改模,買方不承擔任何責任.
1.5由于賣方原因導致買方需要花費正常技術支持外的人工及費用,賣方應根據買方認可的方式給予相應的補償。
2.開模進度:
2.1賣方在收到買方確認后的產品圖檔之后,即開始進入模具設計和制作階段,開模周期為__25__天
2.2由于買方原因造成制模進度的延誤,不計算在內。
2.3如果賣方模具制作出現工藝和其它的錯誤,導致模具無法驗收合格而買方又急需生產,賣方應先用現有的模具安排生產,同時再根據圖紙和樣板要求免費重新開模。
3.付款方式:
乙方同意甲方按如下方式付款。
3.1單獨結算的方式:
月結,開票后60天,開17%增值稅發(fā)票.
3.1.1本合同制造整批模具的總金額(含增值稅)為人民幣_________元整(人民幣________元整),買方支付模具總金額的_____%,剩余___%模具費分攤在首50K產品內,如果訂單數量不足50K,買方需補給賣方未攤完的模具費。
3.1.2自雙方合同簽訂后,賣方提供增值稅發(fā)票(模具總額的___0%),買方在二十個工作日內支付。
4.產品定單:唯有產品樣品品質驗收合格且經買方書面確認后,賣方方可接受買方或買方授權的第三方的訂單。買方授權的第三方同買方賣方簽定的訂購合同服從于本合同。
四、產品品質保證
賣方在完成模具后,賣方同意按照買方品質標準以保證產品品質(首件確認報告).
買方對品質標準的內容根據實際需要保留修改的權利。
五、模具所有權
1.本合同所涉及的全部模具和夾治具及其組裝圖和零件圖(包括2D和3D)的所有權,均歸買方所有,賣方不得干涉買方對模具的處置權。如在賣方生產,由賣方負責保管,未經買方同意,賣方不得將此模具提供給第三者生產,
否則買方有權要求賣方退還模具費并賠償造成的損失.
2.買方付清模具款后,要求將模具從賣方處轉出時,賣方必須配合買方或買方指定的第三方進行轉移驗收,并自行承擔費用將磨損部件更換以保證重新開始生產。賣方有義務對模具進行組裝、防銹和包裝處理,并發(fā)運至買方指定的地點。所有模具的組裝圖和零件圖(包括2D和3D)和所有夾治具必須同時轉移給買方。
3.模具轉移過程中,如因賣方不當組裝、防銹或包裝的原因,造成模具損壞,由此產生的所有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一律由賣方承擔。
六、模具維護
1.賣方保證模具使用壽命50萬次,并在此期間內由賣方負責免費保養(yǎng)維修,
如模具在使用壽命內不能使用,
賣方應負責更換或重新開模,并承擔相應的費用.
2.賣方應對模具的修改、維護和修理等情況及時登記造冊,無論此種修改、維護和修理是否由
買方提出。如買方要詢問有關的技術細節(jié)或證據,買方可以隨時間登記,無需通知。
買方:
篇3
模具基本情況:
產品名稱 序 號 零件名稱 穴 數(模具類型) 模具單價(rmb元) 交貨條件
總價: (含17%增值稅)
以上各套模具使用材質: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模具用料由賣方提供)。
一、雙方的權利及責任:
買方責任及權利如下:
1. 買方負責交付給賣方本項目的研發(fā)進度要求及計劃,并盡可能地提供項目的銷售預測。
2. 買方負責交付給賣方執(zhí)行本合同所需的產品設計圖紙和其他相關技術資料,并且負責技術方面的支持工作。
3. 對交付給賣方的產品設計圖紙和相關技術資料,買方具有唯一的解釋權,當發(fā)生歧義時,賣方應征詢買方意見,由買方確認。
4. 賣方完成模具的設計和制造后,由買方去賣方現場對模具進行驗證確認或由賣方提品樣品到買方進行驗證確認。本合同中所指模具包含產品本身的模具及后續(xù)生產所需的夾治具和模具。
賣方權利及責任如下:
1. 賣方負責根據買方提供的產品設計圖紙和其他相關技術資料進行模具的設計和制造,賣方
負責按照合同規(guī)定按時完成符合買方設計要求的模具。
2. 賣方負責按時按量提供認證及樣板測試、試產所需的產品。同時賣方必須提供相關產品的詳
細的檢驗測試報告供買方確認。如需修/改模, 送板時同時也要附檢驗測試報告(注明修改的
地方)
3. 模具由買方認證合格后,由賣方負責模具的封存。如買方同意賣方進行產品的后續(xù)加工生產,則由賣方負責模具的修理和維護,賣方必須根據買方或買方授權的第三方的訂單進行批量生產。
4. 對給買方生產的所有模具,賣方應提供的詳細的設計圖紙給買方。所有的圖紙必須以autocad或pro-eng(pro-el2)制作,并且必須在開模之前以電子檔形式傳給買方以供批準。
二、 技術條款:
1. 模具的修理和維護:在生產過程中模具的修理和維護由賣方負責;
2. 在雙方協(xié)商無異議之后,買方提品設計圖紙及相關技術資料給賣方, 并派工程人員同賣方進行技術交流或賣方派工程人員到買方進行技術交流,產品圖紙及技術要求列表見附件1;
3. 賣方承諾使用所承制的模具生產出的產品能夠達到買方的品質要求
4. 賣方承諾使用所承制的模具生產出的產品的產能能夠達到賣方的交貨要求:
日產能:_______k 月產能:______k
5. 賣方承諾本合同中所涉及的所有模具均能達到40萬次。
6. 未經買方允許,嚴禁賣方將本合同中所涉及的任何一付模具整體或部分外包給其它公司進行加工,否則視為違約,由賣方依本合同的違約條款承擔違約責任。
三、商務條款:
1 . 模具價格:
1.1 經雙方協(xié)商后,由賣方提供買方認可的模具最終報價,并簽訂價格確認書,作為本合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 模具合同總金額(含____%增值稅)rmb___。
1.3 模具價格總金額已包含如下費用,賣方不得以以下原因向買方要求費用:
1.3.1 賣方對產品進行成型/二次加工/組裝所需的所有夾具和治具的模具的費用;
1.3.2 賣方按合同規(guī)定進行模具設計、試模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及人工等費用;
1.3.3 賣方提供給買方進行模具和產品認證的試模樣品(800套)的費用;
1.3.4 賣方為保證模具正常生產制作的模具易損備件的費用;
1.3.5 賣方為保證產品正常生產所準備的其他工序的相關工具和治具的費用。
1.4 當買方書面要求賣方根據產品設計的變更對模具進行修改時,如果模具修改較簡單, 包括從模具上減除模具材料的修改和其他簡單修改,則賣方不需向買方收費;如果模具修改較復雜,對整個模具的結構影響很大,則由賣方根據修改模具所需工時向買方報價,由買方承擔相應的模具修改費用。如果因為賣方的原因,因模具不能滿足買方的要求而進行的修?;蚋哪?買方不承擔任何責任.
1.5 由于賣方原因導致買方需要花費正常技術支持外的人工及費用,賣方應根據買方認可的方式給予相應的補償。
2. 開模進度:
2.1 賣方在收到買方確認后的產品圖檔之后,即開始進入模具設計和制作階段,開模周期為__25__天
2.2 由于買方原因造成制模進度的延誤,不計算在內。
2.3 如果賣方模具制作出現工藝和其它的錯誤,導致模具無法驗收合格而買方又急需生產,賣方應先用現有的模具安排生產,同時再根據圖紙和樣板要求免費重新開模。
3. 付款方式:
乙方同意甲方按如下方式付款。
3.1 單獨結算的方式: 月結,開票后60天,開17%增值稅發(fā)票.
3.1.1 本合同制造整批模具的總金額(含增值稅)為人民幣_________元整(人民幣________元整),買方支付模具總金額的_____%,剩余___%模具費分攤在首50k產品內,如果訂單數量不足50k,買方需補給賣方未攤完的模具費。
3.1.2 自雙方合同簽訂后,賣方提供增值稅發(fā)票(模具總額的___0%),買方在二十個工作日內支付。
4. 產品定單:唯有產品樣品品質驗收合格且經買方書面確認后,賣方方可接受買方或買方授權的第三方的訂單。買方授權的第三方同買方賣方簽定的訂購合同服從于本合同。
四、 產品品質保證
賣方在完成模具后,賣方同意按照買方品質標準以保證產品品質(首件確認報告).
買方對品質標準的內容根據實際需要保留修改的權利。
五、模具所有權
1. 本合同所涉及的全部模具和夾治具及其組裝圖和零件圖(包括2d和3d)的所有權,均歸買方所有,賣方不得干涉買方對模具的處置權。如在賣方生產,由賣方負責保管,未經買方同意,賣方不得將此模具提供給第三者生產, 否則買方有權要求賣方退還模具費并賠償造成的損失.
2. 買方付清模具款后,要求將模具從賣方處轉出時,賣方必須配合買方或買方指定的第三方進行轉移驗收,并自行承擔費用將磨損部件更換以保證重新開始生產。賣方有義務對模具進行組裝、防銹和包裝處理,并發(fā)運至買方指定的地點。所有模具的組裝圖和零件圖(包括2d和3d)和所有夾治具必須同時轉移給買方。
3. 模具轉移過程中,如因賣方不當組裝、防銹或包裝的原因,造成模具損壞,由此產生的所有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一律由賣方承擔。
六、 模具維護
1. 賣方保證模具使用壽命50萬次,并在此期間內由賣方負責免費保養(yǎng)維修, 如模具在使用壽命內不能使用, 賣方應負責更換或重新開模,并承擔相應的費用.
2. 賣方應對模具的修改、維護和修理等情況及時登記造冊,無論此種修改、維護和修理是否由
買方提出。如買方要詢問有關的技術細節(jié)或證據,買方可以隨時間登記,無需通知。賣方每三
個月應將登記記錄復印一次給買方。賣方應主動定期完成此項任務,無需買方另行提出要求。
六、知識產權
1. 本合同所涉及的產品造型及買方提供的設計圖紙和其他資料中所包含的知識產權為買方所擁有,未經買方許可,賣方不得向任何公司和個人泄漏,否則由此產生的一切損失由賣方負責;買方僅同意賣方基于本合同項下的目的使用買方所提供的一切資料和信息,
2. 賣方同意其不會將買方所提供的設計圖紙和其他資料或信息用于非本合同以外的其他目的,否則買方有權追究賣方相應的責任; 未經買方書面許可,賣方不得在出版物,廣告中或以其它書面、口頭形式涉及賣方提供或已提供之任何資料和信息。
3. 未經買方許可,嚴禁賣方使用本模具向除買方或買方指定的客戶以外的其他客戶供貨,否則由此產生的一切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一律由賣方負責;
4. 其它未盡保密事項,依買方與賣方簽訂的“保密協(xié)議”執(zhí)行。
七、違約責任
1. 如果賣方方未能按2.1中規(guī)定的各階段的進度完成模具制作及送樣,由賣方承擔違約責任。每延誤一天,賣方須付給買方本合同總金額的2%作為罰金,罰金累計額最多不超過本合同模具總金額。
2. 如果因為賣方的原因造成賣方提供給買方的產品的品質達不到買方的要求并且在組裝過程中導致其他物料的損失和報廢,賣方全額賠償損失和報廢的物料及因此形成的人工/停線費用。雙方可另行簽署<<生產用原材料/零部件采購合同>>進行約定。
3. 如果因為賣方的原因造成賣方提供給買方的產品的品質和進度達不到買方的要求,使買方及其客戶錯過了產品上市的最佳時機,或者買方被迫因此取消此項目,從而使買方及其客戶遭受嚴重的研發(fā)損失和備料損失,則賣方除退還所有前期買方所支付的貨款外,視實際情況賣方另外承擔買方直接及間接的經濟損失。
4. 如賣方因為不可抗拒力(包括戰(zhàn)爭、火災、罷工和中國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不可抗拒力造成的供貨延遲,買方允許買方免責。賣方應在不可抗拒力發(fā)生后24小時內以)書面形式通知買方,并且賣方仍有義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盡快交貨。若不可抗拒力持續(xù)2周以上,買方有權取消本合同。
5. 其它未盡事宜:按《經濟合同法》執(zhí)行。
八、糾紛解決
對于實施本合同而發(fā)生的任何爭議,雙方首先通過友好協(xié)商解決, 如在30天內協(xié)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將爭議提交東莞市法院處理.
本合同雙方須嚴格執(zhí)行,如一方因故不能履行合同,必須提前兩周征得對方同意,方可終止本合同。
篇4
關鍵詞:石墨 青銅結合劑 磨具
引言 石墨作為青銅結合劑磨具一種調節(jié)磨具磨削性能的非金屬材料,具有造孔、和吸氧的作用, 可以有效的防止金屬結合劑磨具鈍化、鋒利性差及減輕磨削堵塞問題。但隨著石墨含量的增加也出現一些負作用,最明顯的是磨具的硬度與強度下降。如何在保證磨具磨削性能穩(wěn)定的情況下合理使用石墨成分是在磨具生產中要思考的問題。為此,我們通過使用普通石墨粉末和表面通過鍍銅的石墨兩種類型、三種不同原材料的加入對磨具的影響進行了實驗研究。
一、實驗設備與儀器
實驗中所用設備主要有RYJ-2000K型真空熱壓機、HR150洛氏硬度計、WDW-S5液晶顯示電子拉力試驗機。
二、實驗過程
實驗試樣規(guī)格:40×5×5
實驗原材料:Cu粉、Sn粉、石墨粉、50%增重鍍銅石墨、60%增重鍍銅石墨、金剛石
實驗工藝:原材料(各種金屬粉末、非金屬粉末及金剛石)――配混料――真空熱壓――試樣性能檢測。
熱壓工藝制度:熱壓最高溫度為680 ℃,熱壓壓力為5 MPa,保溫5 min。最高溫度之前的熱壓壓力為2MPa, 中途550℃時熱壓壓力3.5MPa,保溫2min,設定第0階段溫度變化速率100℃/min,其它階段溫度變化速率50℃/min,具體參數見表1所示。
表1 熱壓工藝參數表
階段 溫度(℃) 壓力(MPa) 保溫時間(min)
0 420 2 0.1
1 550 3.5 2
2 680 5 5
3 400 2 4
4 0 0 0.1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圖1 和圖2分別是不同種類的石墨在含量不同時對試樣抗折強度和硬度的影響變化規(guī)律。從圖發(fā)現,石墨含量的增加都會不同程度地降低試樣的強度與硬度,但鍍覆銅的石墨降低幅度變小,用降幅隨含銅量的增加而減小,其間的差距加大。
圖1與圖2的這種變化關系很顯然是因為石墨在青銅結合劑中與主金屬銅的燒結性很差,所以含量增加對其硬度和強度都會影響并降低。但當使用鍍銅石墨后,由于鍍銅本身形成了與石墨的較強的結合,又能表層鍍銅和青銅結合劑可以實現金屬與金屬之間的燒結,故性能降低的幅度明顯減小,有利于磨具磨削性能和使用速度的提高(圖3)。
四、 結論
(1)在青銅結合劑中加入同種類型石墨,隨著石墨加入量的增加,金剛石磨具的硬度與抗折強度均會下降;
(2)在青銅結合劑中加入相同含量的石墨,加入表面經過鍍覆處理的石墨與加入普通石墨相比,能很好的提高金剛石磨具的硬度與抗折強度,且鍍覆金屬含量越高,金剛石磨具的硬度與抗折強度提高越顯著;
(3)在青銅結合劑中添加鍍覆的石墨,能減緩磨具硬度、抗折強度隨石墨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趨勢,加入鍍覆石墨能很好的改善磨具的相關力學使用性能。
參考文獻
[1]王秦生.金剛石燒結制品[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83
[2]左宏森,關春龍.造孔劑對金屬結合劑金剛石磨具力學性能的影響[J]. 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 2009 (10):82~85
篇5
1模塊化系統(tǒng)組成
1.1接口模塊
1.1.1串行LVDS接口串行LVDS接口模塊采用美國TI公司的10位LVDS解串器SN65LV1224B作為接收芯片,串行LVDS數據經過解串器后輸出10位并行數據.系統(tǒng)上電時,將解串器與發(fā)送芯片建立同步,保證數據傳輸的可靠性.隔離芯片選擇ADI公司iCoupler?技術的微功耗四通道數字隔離器AD-UM3440,無需外部驅動器和其他分立器件,提供低脈寬失真和嚴格的通道與通道之間的匹配.串行LVDS接口模塊框圖如圖2所示。
1.1.2并行LVDS接口并行LVDS接口接收16位并行LVDS信號、1位時鐘信號CLK和1位寫使能控制信號,接收芯片采用NationalSemiconductor公司生產的DS90LV048A,支持四通道信號傳輸,具有高速的傳輸率和超低的功耗,選擇4片DS90LV048A作為并行數據傳輸,1片DS90LV048A作為接收控制信號.隔離芯片選擇ADUM3440,滿足傳輸速率要求.當接收芯片檢測到寫使能的高電平信號時啟動數據傳輸,接收有效數據.并行LVDS接口模塊框圖如圖3所示。
1.1.3RS422與模擬量接口RS422接口采用AM26LS32作為差分線路接收器,實現RS422數據傳輸;模擬量接口進行模擬量采樣時首先經信號調理電路對信號進行處理,然后送入模擬開關,再經過A/D轉化和數字隔離實現模擬量采集.RS422與模擬量接口模塊框圖如圖4所示.
1.2存儲模塊
根據存儲容量和存儲速度要求,存儲模塊分為小容量存儲和大容量存儲兩部分,小容量存儲模塊采用流水線操作即可滿足要求,大容量存儲模塊采取流水線操作和并行擴展技術分別從橫向和縱向實現存儲要求[10].NANDFlash選用SAMSUNG公司的K9WBG08U1M,單片存儲容量為4GB,1頁容量為4KB,內部由2片2GB的Flash芯片疊裝組成,通過片選信號CE1和CE2分別選通,讀、寫操作以頁為單位.寫操作包括加載和編程兩步,單片K9WBG08U1M寫滿1頁所需加載時間為102.5μs,最大編程時間為700μs.
1.2.1小容量存儲模塊小容量存儲單元采用2片K9WBG08U1M搭建流水線,減少對編程時間的等待.一組流水線進行4次加載操作,后面3片的加載時間為307.5μs,小于最大編程時間700μs,因此所需的總時間為102.5+700=802.5μs.一組8GB流水線的存儲速率為16kB÷802.5μs=163MB/s,滿足存儲速度和容量要求.小容量存儲模塊框圖如圖5所示。
1.2.2大容量存儲模塊大容量存儲單元采用16片K9WBG08U1M搭建4×4存儲陣列,存儲容量達到4×4×4=64GB.采用流水線技術,最大限度提高Flash芯片的存儲速度,每組16GB存儲單元的最快存儲速率為40MB/s,4組Flash并行操作速率理論上可達到160MB/s,滿足指標要求.在FPGA內部建立FIFO模塊實現數據緩存與位數轉換.橫向進行位擴展的4片Flash擁有相同的片選信號和不同的數據通道,擴展為32位數據線;縱向進行流水線操作的4片Flash擁有不同的片選信號和相同的數據通道.大容量存儲模塊框圖如圖6所示。
2系統(tǒng)測試與分析
2.1模塊化測試與分析系統(tǒng)工作時,首先確認上位機與下位機接口連接無誤,然后上位機發(fā)送啟動命令,進行初始化操作.初始化結束后基板發(fā)送信號進行檢測,工作時基板作為中央邏輯控制單元控制各個模塊,記錄系統(tǒng)采用模塊化設計,接口模塊由存儲板上的FPGA控制啟動接收數據,并進行存儲,事后回讀分析.RS422和模擬量的回讀數據分別如圖7和圖8所示.模塊化的管理方法,能夠滿足記錄系統(tǒng)的存儲要求,實現各通道的實時存儲.
2.2柔性化測試與分析系統(tǒng)設計接口擴展插槽和存儲擴展插槽,可根據需求插入接口板,將擴展的接口模塊經內部轉換設計為與已知接口模塊具有相同控制信號的模塊,插入對應存儲板實現擴展功能.如圖9所示為某次試驗對溫度數據的記錄,驗證了系統(tǒng)的可擴展性.柔性化的構建,有利記錄更多通道的數據,體現了記錄系統(tǒng)的靈活性,使用便捷.
2.3現場試驗測試與分析某次飛行試驗中,對系統(tǒng)功能進行檢驗測試,事后進行回讀分析,經上位機軟件回讀后的數據如圖10所示.經過多次現場試驗驗證,將系統(tǒng)實測數據分析對比,驗證了記錄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3結論
篇6
關鍵詞:吉爾認知負荷模型;同聲傳譯;順句驅動;壓力;質量
在西方口譯領域,丹尼爾?吉爾教授頗有建樹。早在1995年,他便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剖析同傳的整個過程。針對同傳多功能任務同時進行這一特點,吉爾提出其認知復合模型,對譯者在同傳過程中的精力分配情況與內在關系加以分析,為譯員提高同傳質量提供了指導。
因此本文擬從吉爾認知負荷模型理論出發(fā),結合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與差異,闡述順句驅動原則在英漢同聲傳譯過程中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揭示順句驅動相關規(guī)則與策略在同傳實踐中如何幫助譯員有效進行精力分配,減少同傳工作中的壓力,保證同傳的質量與效果。
一、“認知負荷模型”理論的基本思想
“認知負荷模型”理論誕生于20世紀末期,由法國著名口譯教授丹尼爾?吉爾提出。吉爾教授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針對同傳多功能任務的共時性特征,討論同傳譯者在同傳過程中的精力分配情況。他根據自身翻譯實踐經驗將一個完整同傳過程所需要的認知精力分解為四種“認知負荷”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其“認知復合模型”,即:“SI=L+M+P+C”[1]64。其中,SI 代表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L代表Listening and Analysis Effort,M代表The Short-term Memory Effort,P代表The Speech Production Effort,C代表Coordination Effort;如果用中文表示這一公式,那便是:同聲傳譯=聽辯理解精力+短時記憶精力+語言產出精力+協(xié)調精力。這一認知模型顯示,“同聲傳譯(SI)過程包括聽辯與理解(L)、短時記憶(M)、語言產出(P)和協(xié)調(C)四項任務。該公式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幾乎同時參與對信息的加工處理。整個過程都是非自動化的信息加工過程。如果認知負荷模型中的四個過程可以得到平衡,這種平衡便可幫助譯員克服大量心理難題,提高其口譯產出質量。
二、從認知負荷模型四步驟到漢英語言差異關照下的“順句驅動”原則
吉爾的認知負荷模型提示人們,同饕朐笨梢岳用口譯中的黃金法則“順句驅動”來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同傳質量。
就漢英語言之間的差異性而言,兩者之間的形意之別早已為學界所公認;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英語按照固定的結構和方式來組織句子,主要依靠關聯(lián)詞來表示語法關系,句子結構十分緊湊;漢語則按照字詞含義進行組句,通過詞序與句子本身的語義來表達語句關系,句子結構更加松散和靈活。這種形意差異在下面例句的對照中便可一目了然[2]120-121:
例1: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rogia where he had soent his vocation basking in Caucasian su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job which he had benn engaged on in the south.
例2: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
以上兩個句子可以看出,英語中常用一些介詞短語和從句來變現邏輯關系,句式緊密。然而,中文表達中很少出現連接詞來表現上下句的關系。
漢英語言在表達習慣上的不同,尤其是語序排列上的差異無疑會給譯員的同傳帶來諸多困難,而“順句驅動”原則不失為化解同傳困局的一個有效途徑。譯員在完成由“聽解―短期記憶―產出―整合”四環(huán)節(jié)組成的整個同傳過程中,無需改變原句順序,只需把它切分成一個個意群或信息單位,并用連接詞進行自然串和。“順句驅動”策略的采納有助于使譯員在緊張的翻譯過程中,盡量避免對原文含義的遺漏和為調節(jié)語序而耗費大量精力。首先,漢語和英語都有SVO的句式,巧妙利用兩種語言中的這些類似句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同傳的難度。此外,漢語和英語各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如果譯者能夠順勢利用這些特色,也可為同傳過程的語言輸出提供優(yōu)勢。具體而言,漢語語句大多較為簡短。當一個復合英語長句出現時,譯者不妨將其拆分成幾個漢語簡單句來加以轉換和表達。此外,漢語中的言,只有這樣,口譯員才能即時處理大量的語言信息。如果口譯員能夠恰當把握整過翻譯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則同傳質量便可得到保證。同傳中的斷句和筆譯中的斷句有所不同。進行筆譯時,譯者手中有完整的紙質文本,因此譯者可以很容易地劃分每個句子的意群。但在同傳過程中,譯員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只能根據語序進行句子的意群切分。所以同傳中的斷句處理一般很難做到像筆譯中那樣自然,口譯員需要掌握必要的斷句技巧來盡可能地自然切分語句。實際上,英語中會有許多暗示斷句的標志性結構。首先,英語句子結構中往往含有主語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從句成分;這些從句大多通過“when,where,why,how”和“who, which, whom, what, that”來與主句連接一個詞語往往對應著多層語義及語法功能。例如,一個漢語詞既可以作名詞又可以作動詞,甚至還可在某種語境下充當形容詞?!绊樉潋寗印痹瓌t在同傳中的適當使用便可充分發(fā)揮漢語這一靈活多變的語言特點,順勢而為,合理轉化詞性,將同傳過程在短時間內梳理得更加清晰而簡單。
值得一提的是,同傳譯員對“順句驅動”原則的采用必須秉持準確性和簡潔性的基本取向。“高質量的同聲傳譯中,語言準確是翻譯最起碼的要求,文句常常言簡意賅,辭約旨豐?!盵3]16
三、“順句驅動”原則在同傳中的應用與奧巴馬國情咨文的模擬案例分析
為能在英漢同傳中適當使用“順句驅動”原則,口譯員可以在同傳四個步驟中綜合采取各種技巧,特別是斷句、增補、省略和轉換等基本翻譯技巧。恰當、實用的翻譯技巧可以幫助口譯員減少工作壓力,增加自信,并提高其提取語言點的能力,從而使口譯內容更加準確,語流更加順暢。以下將借助奧巴馬2014年國情咨文為語料資源模擬其同傳活動,籍此討論“順句驅動”原則在吉爾口譯四步驟中的具體體現和基本翻譯技巧的相應適用。
(一)斷句
斷句是指口譯員在同傳過程中根據語句的意群,將句子拆分成幾個部分進行翻譯的做法?!罢Z句拆分有助于譯員將源語中零散的詞組成有意義的意群或將譯語中的長句按一定的意群拆分輸出?!盵4]140從某種意義來說,同傳的其他翻譯技巧,都要在斷句技巧的基礎上使用。輸出表達的前提是理解;在工作狀態(tài)時,同傳譯員在進行語言輸出的同時需要不間斷的進行預測、記憶、回憶、解碼源語。這些連接詞均可作為口譯斷句的標志性詞匯。其次,英語中的介詞短語也是斷句的顯著標志,例如at, in, with,for 等。在同傳過程中,譯員可以根據這些介詞進行斷句處理。
(二)增補和省略
英語屬于形合語言,句子結構緊湊,許多從句都是由連詞連接而成。詞匯與詞匯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均由明顯的標志性詞匯連接。然而漢語則為意合語言,句子與句子之間鮮少出現表明邏輯關系的詞匯或短語。因此,譯者在做英漢同傳時,礙于英語和漢語在語言形式上的差別,需要采用省略方式以保證譯出語的可接受性和流暢度。除此之外,譯者也需要為其口譯添加一些必要的“劑”;順句驅動原則提示,譯者可按照意群將聽到的句子拆分成不同短句,但有時也會因此破壞意群之間的邏輯關系,導致丟失源語中的重要含義和信息?!暗牵@種增補不是隨意的,而是添加原文中雖無其詞卻有其意的語言單位?!盵5]64
(三)轉換
由于漢英語言結構的不同,漢語和英語之間在用詞方面存在很大差別。“漢語是一種動詞型或者說動詞優(yōu)先的語言,而英語是一種名詞性或者說名詞有限的語言?!盵6]144因此,在英漢同傳過程中,譯員需要將許多英語中的名詞轉為漢語中的動詞,以保證譯出語的自然度。此外,漢語中缺少英語中的分詞結構,所以在英漢同傳中,需要將英語中的分詞結構轉化成漢語中常見的動賓結構。
四、結語
在吉爾認知負荷模型的指導下,通過對譯員認知符合分配分析得到“順句驅動“原則在同傳中的適當使用,可以幫助同傳譯員在聽解分析方面減少認知壓力,在整個同傳過程中取得認知分配平衡,收@理想的工作效率和即時翻譯質量。
參考文獻:
[1]江曉梅.英漢理論與實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2]張威,董娜英漢互譯策略對比與應用[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
[3]曾傳生.英語同聲傳譯[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
[4]曾傳生.英語同聲傳譯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篇7
關鍵詞:MOOC;傳統(tǒng)教學;整合
一、MOOC簡介
MOOC即“慕課”,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簡稱,可直譯為“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它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在線教育模式,在短短幾年內已在全球蔓延開來,其中2012年更是被《紐約時報》稱為“MOOC 之年”。MOOC自從產生至今得到了廣大終身學習愛好者的追捧,并對傳統(tǒng)遠程教育、網絡教育、甚至是堅不可摧的高等教育都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長張杰就曾高度評價慕課,稱之為“印刷術發(fā)明以來最大的教育革新”。
二、MOOC教學模式的特點
MOOC是一種全新的在線教學模式,它雖是由遠程教育模式發(fā)展而來,但發(fā)展至今已完全不同于現有的微課及網絡視頻公開課等傳統(tǒng)網絡教育模式。在MOOC的學習中學習者占主導地位,學習者可以依據自身特點去定制學習目標、構建學習結構以及選擇學習課程,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優(yōu)勢,從對MOOC的研究來看,MOOC的教學模式的特點可以總結為大規(guī)模(Massive)、在線(Online)、開放性(OPen)、個性化課程(Course):
首先是大規(guī)模。慕課的大規(guī)模主要體現在參與者眾多、課程教學資源豐富兩個方面:不同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幾十人的小班授課或者一百多人的大班上課,慕課可允許數千萬人對同一內容同時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慕課有全球眾多的知名高校做后盾,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理工等等,能為學習者提供大規(guī)模的免費優(yōu)質在線課程資源,這樣學習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更加自主的選擇課程,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由于師資力量限制而造成的教學方式、教學資源單一及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
其次是在線。在慕課的教學模式中,學習者只需一臺電腦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課程的學習,非常具有靈活性。學習者一旦選擇了學習課程,就能看到一系列視頻列表,每節(jié)慕課大約有十幾分鐘,教學內容靈活多樣,不同于一般的微課或者網絡視頻公開課,慕課有完整的聽課、分享、討論、作業(yè)、考試以及評價流程,這些都是通過網絡在線實時完成,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時效性。
然后是開放性。不分種族、不論性別、不分年齡……慕課對學習者的身份完全沒有限制,只要你有想學習的欲望都可以在慕課上注冊并選擇課程,真正實現了全民學習的目的;除此之外,慕課的課程資源也全部是開放的,保證免費向所有學習者提供優(yōu)質的資源,極大沖擊了目前高等學府優(yōu)良教育資源受眾小且昂貴的現狀,為一些經濟不好但渴望學習的人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知識的殿堂。所以慕課的先進教育理念,不僅指導和激勵了眾多的學習者,也促進了現代教育的改革。
最后是課程的個性化?!敖處熤鲗АW生遵從”,這是典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師生關系,但慕課完全顛覆了這一傳統(tǒng)理念,它強調一種全新的“雙主”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老師是教學中的主要引導者。
三、MOOC與傳統(tǒng)教學的整合
慕課繼承了傳統(tǒng)課堂的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聽課、分享、討論、作業(yè)、考試、評價,但不同的是整個教學過程都是通過網絡在十幾分鐘的時間內在線完成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慕課強調交互式教學,這也是它與傳統(tǒng)課程及傳統(tǒng)網絡課程的一大區(qū)別:慕課模式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可以非常頻繁,學習者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提出與課程內容有關的話題并通過平臺大范圍展開討論,而且每周授課教師還會專門提供兩個小時的時間在論壇與學生在線交流,這是傳統(tǒng)課堂所不可能實現的;除了交互式教學,慕課還強調對課程內容的“重組”,在它的教育理念中,相比于傳統(tǒng)40多分鐘的大課,將知識碎片化,將更加有利于學習者的消化和吸收,且十幾分鐘的時間,更有利于學習者精神集中,有利于保證學習者學習的完整性。把慕課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整合起來將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該如何實現二者的整合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淺析:
(一)可以作為有效的預習手段。慕課時間短且時空上具有靈活性,傳統(tǒng)的預習中學生如果能夠結合慕課的講解,并通過實時交流,將對所學知識有更充分的理解,除此之外,慕課中的作業(yè)環(huán)節(jié)還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的不足,這樣在課堂上聽講將更有針對性。
(二)有助于因材施教。教師課前可以通過慕課平臺查看學生提交的問題及作業(yè)情況更好地了解學情、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可以據此對上課內容做出調整、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有助于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慕課可以提供更深層次的學習內容,讓他們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及與外界交流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探究精神。
(四)可以作為有效的復習手段。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結束后學生就沒有了好的鞏固知識的平臺,而借助于慕課,學生就可以隨時對課堂上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如學生對課堂內容有疑惑,就可以通過隨時反復觀看慕課來進行復習,同樣也可以通過交流平臺來獲取新知、鞏固舊知。
篇8
【關鍵詞】 地佐辛; 左布比卡因; 硬膜外鎮(zhèn)痛
術后患者出現的傷口疼痛及情緒變化,可導致機體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加劇組織的分解代謝,對機體的康復及傷口的愈合不利,PCEA是現代疼痛治療較理想的方法,局麻藥與阿片類藥物聯(lián)合伍用,有協(xié)同和相加作用,有益于術后患者的早期活動,以減少單個藥物的用量和不良反應[1]。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劑量的地佐辛聯(lián)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短小的下肢手術后硬膜外鎮(zhèn)痛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實施股骨內固定取出術并要求術后鎮(zhèn)痛的患者60例,隨機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兩組,各30例。高濃度組男21例,女9例,年齡18~45歲,平均(33.6±7.2)歲,體重45~90 kg,平均(68.8±5.9) kg,身高151~183 cm,平均(165±5.2) cm,ASA分級均為Ⅱ級或以下。低濃度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18~46歲,平均(34.5±5.9)歲,體重48~89 kg,平均(68.6±6.2) kg,身高150~184 cm,平均(166 ±6.7)cm,ASA分級均為Ⅱ級或以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身高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組患者均在要硬聯(lián)合麻醉下完成手術,麻醉穿刺時選擇L3-4并留置硬膜外導管4 cm,妥善固定,術前給予蛛網膜下腔0.5%的布比卡因3 ml,將患者感覺消失平面控制在T8以下,所有患者均實施單次腰麻給藥完成手術,其中高濃度組使用地佐辛30 mg+左旋布比卡因200 mg并使用生理鹽水配置成100 ml溶液術畢15 min連接硬膜外導管給藥,低濃度組則使用地佐辛5 mg+左旋布比卡因200 mg并使用生理鹽水配置成100 ml溶液術畢15 min連接硬膜外導管給藥,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VAS評分以及Ramsay鎮(zhèn)靜評分變化情況。
1.3 評價標準 VAS疼痛評分:VAS疼痛評分標準(0~10分)在紙上面劃一條10 cm的橫線,橫線的一端為0,表示無痛;另一端為10,表示劇痛;中間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讓病人根據自我感覺在橫線上劃一記號,表示疼痛的程度,0分:無痛;3分以下:有輕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漸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影響睡眠。Ramsay鎮(zhèn)靜評分:1分:焦慮躁動或不安狀;2分:平靜合作,具有定向力;3分:僅對指令有反應;4分:入睡,輕叩眉間或大聲呼喚反應敏捷;5分:入睡,輕叩眉間或大聲呼喚反應遲鈍;6分:對刺激無反應,呈深睡狀或麻醉狀態(tài)。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VAS評分比較 高濃度組術后8 h、12 h、24 h以及30 h VAS評分均顯著低于低濃度組(P
2.2 兩組不同時間Ramsay鎮(zhèn)靜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8 h、12 h、24 h及30 h Ramsay鎮(zhèn)靜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地佐辛對μ受體完全激動,鎮(zhèn)痛作用強,它的鎮(zhèn)痛效果與嗎啡相當,是哌替啶的5~9倍,其成癮性和呼吸抑制作用發(fā)生率較低,其鎮(zhèn)痛作用與芬太尼相當,臨床上可用于健康人群中重度疼痛治療[2]。其主要通過激動κ受體產生鎮(zhèn)痛作用,由于脊髓內存在著κ受體,微量地佐辛和局麻藥通過硬膜外腔的擴散作用,經過蛛網膜絨毛吸收至脊髓并于脊髓κ受體結合,從而產生鎮(zhèn)痛效果[3]。
地佐辛與μ受體低親和力及部分拮抗作用,與σ受體親和力很小,與嗎啡相比,嗎啡為阿片受體激動劑,通過激動μ受體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4-5]。沈勤等認為地佐辛復合舒芬太尼用于全子宮切除患者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效果確切,可減少舒芬太尼的用量,且并發(fā)癥少,值得在臨床麻醉中選用[6-7]。本組中地佐辛與左旋布比卡因聯(lián)合用于硬膜外鎮(zhèn)痛,通過新型長效局麻藥左旋布比卡因在硬膜外腔神經根阻滯鎮(zhèn)痛作用,同時聯(lián)合地佐辛與κ受體結合作用的鎮(zhèn)痛作用[8-9],兩組的整體鎮(zhèn)痛效果均較滿意,其中高濃度組術后8 h、12 h、24 h及30 h VAS評分均顯著低于低濃度組,但兩組不同時間點Ramsay鎮(zhèn)靜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地佐辛給藥后快速起效是臨床的一個優(yōu)勢,其在副作用和耐受性方面強于嗎啡、杜冷丁和布托啡諾,副作用輕,呈一過性反應,常見的副作用為惡心、嘔吐和困倦等,治療劑量時一般無明顯的呼吸抑制作用[10]。所以通過本組研究,筆者認為,30 mg地佐辛聯(lián)合左布比卡因用于術后硬膜外鎮(zhèn)痛,能更好的緩解患者疼痛,且對患者鎮(zhèn)靜狀態(tài)無顯著影響,可以考慮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瑞,秦秦,張昕,等.嗎啡、芬太尼、舒芬太尼與羅哌卡因硬膜外鎮(zhèn)痛的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23(1):78-79.
[2] 林毅,王松清.不同劑量地佐辛復合左旋布比卡因術后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的臨床研究[J]. 海峽藥學,2012,24(1):132-133.
[3] 谷新榮,吳書寶,翟小猛.地佐辛在全髖置換術后硬膜外鎮(zhèn)痛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1):76-77.
[4] 王艷雙,王桂春,韓雷.地佐辛和嗎啡在剖宮產術后硬膜外鎮(zhèn)痛中的比較[J].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11,24(5):34-35.
[5] 許繼文,馬平,張宏江.地佐辛與布托啡諾在婦科腔鏡手術后靜脈自控鎮(zhèn)痛的比較[J].實用疼痛學雜志,2011,7(3):211-212.
[6] 沈勤.地佐辛復合舒芬太尼用于全子宮切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34):91-93.
[7] 李榮勝,佘守章,周弘峰.0.2%左旋布比卡因與羅哌卡因持續(xù)硬膜外泵注鎮(zhèn)痛效應的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4,24(1):73-75.
[8] 史超,褚國強.剖宮產術后肌注地佐辛與硬膜外腔嗎啡鎮(zhèn)痛臨床效果的比較[J].右江醫(yī)學,2011,39(5):582-583.
[9] 陳紅濤.地佐辛與芬太尼用于術后靜脈鎮(zhèn)痛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0): 1205-1206.
篇9
曲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麻醉科,云南曲靖 655600
[摘要] 目的 對低濃度局麻藥復合小劑量芬太尼在硬膜外術后鎮(zhèn)痛中的效果及并發(fā)癥進行探析。方法 選取該院在硬膜外麻醉下所進行腹部手術的135例患者,按照術后鎮(zhèn)痛配方的不同將其分成Ⅰ、Ⅱ、Ⅲ 3組進行觀察研究。第Ⅰ組為單純低濃度局麻藥(選用羅哌卡因);第Ⅱ組為單純的芬太尼;第Ⅲ組為低濃度局麻藥復合小劑量的芬太尼(羅哌卡因+芬太尼)。分別對比以上3組硬膜外術后鎮(zhèn)痛的效果及所產生的并發(fā)癥進行分析比對。 結果 3組患者術后硬膜外用藥后,疼痛均有減輕,其中Ⅲ組的鎮(zhèn)痛效果最為明顯,優(yōu)良率為97.78%(43/44)Ⅰ、Ⅱ組優(yōu)良率分別為71.11%、77.78%。并且只有1例患者出現輕微的惡心情況。其中Ⅰ組對鎮(zhèn)痛的滿意度為60%,Ⅱ組患者對鎮(zhèn)痛的滿意度為66.67%,Ⅲ組患者對鎮(zhèn)痛的滿意度為100%。結論 低濃度局麻藥復合小劑量芬太尼在硬膜外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顯著,出現并發(fā)癥的幾率極小,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 硬膜外術后;芬太尼;局麻藥
[中圖分類號] R6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9(b)-0116-02
[作者簡介] 張惠瓊(1978-),女,云南曲靖人,本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臨床麻醉方面的工作。
術后疼痛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都是難于忍受的,不僅給患者的精神、經濟、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阻滯了患者的術后恢復,而圍術期治療時間的延長又會誘發(fā)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等一系列的并發(fā)癥[1]。為此,目前,該科不斷探究,力求尋找一種最為安全有效經濟適用的硬膜外術后鎮(zhèn)痛配方,并對低濃度局麻藥復合小劑量芬太尼在硬膜外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進行觀察研究,該研究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間該院疏浚的在硬膜外麻醉大所進行腹部手術的13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從在該院采用硬膜外麻醉下進行下腹部手術的患者135例,ASAⅠ~Ⅱ級,年齡范圍在15~72歲,麻醉穿刺點則選在T12~L1、L1~L2、L2~L3的位置上。將135例患者隨機分為Ⅰ、Ⅱ、Ⅲ 3組,每組45例。3組患者從性別、年齡、身高及手術的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基本資料對比情況見表1、2。
1.2 研究方法
1.2.1 Ⅰ組 第Ⅰ組45例患者均采用單純局麻藥物:0.446%羅哌卡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520)。
1.2.2 Ⅱ組 第Ⅱ組患者均單純的采用0.8 mg的芬太尼(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3298)與生理鹽水配伍。
1.2.3 Ⅲ組 第Ⅲ組患者則采用0.2 mg的芬太尼(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3298)與0.446%羅哌卡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520)配伍。
對以上3組患術后鎮(zhèn)痛參數設置相同:鎮(zhèn)痛泵容量為100 mL,首次量為2 mL,持續(xù)泵注量設置為2 mL/h,PCA為0.5 mL/次。硬膜外導管連接鎮(zhèn)痛泵應在手術結束前30 min進行,持續(xù)勻速注入。并觀察術后4、8、12、24、48 h后的血液流動、血壓、呼及心率的變化情況。
1.3 觀察指標
針對3組患者在接受術后鎮(zhèn)痛治療期間,鎮(zhèn)痛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等相關指標進行觀察和統(tǒng)計[3]。
1.4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對正統(tǒng)效果及并發(fā)癥進行評估[4],即優(yōu):0~1(0級);良:2~3(1級);一般:4~5(2級);差:5~10(3級)。0為不痛,10為劇痛?;颊邼M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非常滿意:患者調查問卷評分為90~100分;滿意:患者調查問卷評分為60~89分;不滿意:患者調查問卷評分在60分以下。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3組患者鎮(zhèn)痛效果對比
以上3組患者硬膜外術后用藥后,生命體征均平穩(wěn),術后疼痛均有減輕。其中第Ⅲ組的鎮(zhèn)痛效果極為明顯,優(yōu)良率達到97.8%;第Ⅱ組優(yōu)良率為77.8%;第Ⅲ組優(yōu)良率只有71.1%,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2 3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第Ⅰ、Ⅱ組患者在注射麻醉后,有20例患者出現輕微的惡心嘔吐情況;有15例患者出現皮膚瘙癢的癥狀;但第Ⅲ組出現的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尿潴留等不良反應要低于第Ⅰ、Ⅱ組患者,第Ⅲ組不良反應率只有2.22%。
2.3 3組患者鎮(zhèn)痛滿意度分析
調查患者術后鎮(zhèn)痛的情況,其第Ⅲ組患者的滿意程度要高于第Ⅰ、Ⅱ組患者。見表4。
3 討論
局麻藥是一種阻斷身體部分區(qū)域感覺神經或神經傳遞的藥物,是局部麻醉藥的簡稱。對局麻藥最為敏感的突觸部位有:神經纖維末梢、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神經節(jié)。該研究常用的局麻藥有:羅哌卡因、普魯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等[5]。而該文選取了羅哌卡因來進行研究實驗。芬太尼也是一種常用的強效麻醉性鎮(zhèn)痛藥物,它主要通過阿片受體對患者的疼痛進行控制調解,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鎮(zhèn)痛的作用,但其持續(xù)時間有限,常常在麻醉前、中、后使用,以達到鎮(zhèn)靜、鎮(zhèn)痛的效果,現在由于此藥物的應用效果,所以逐漸應用在由于多重情況而造成的疼痛。
使用芬太尼時的注意事項[6]:①孕婦禁用;②靜注時會出現胸壁肌肉強直的情況,所以速度不宜太快。同時,一旦發(fā)生此情況,要立即采取松弛劑;③重癥肌無力以及對于此藥物使用過敏的相關患者禁用,同時存在成癮性的患者,要禁止使用;④心率失常、支氣管哮喘、呼吸抑制的患者禁用;⑤此藥物不能和苯乙肼等同類型的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一起使用,因為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芬太尼的藥物效果,所以如果出現必須聯(lián)合使用的情況,必須降低芬太尼的應用總量。具體分析數據,發(fā)現芬太尼所產生的興奮效果(針對延髓嘔吐中樞),和采取硬膜外進行芬太尼注射的濃度一致[7]。
通過上述對比分析,該研究發(fā)現,第Ⅲ組的鎮(zhèn)痛效果極為明顯,優(yōu)良率達到97.8%、不良反應率為2.22%。針對術后鎮(zhèn)痛滿意度我們也進行了跟蹤隨訪,其中第Ⅰ、Ⅱ組中有少數患者術后出現輕微的疼痛現象,而第Ⅲ組患者對術后鎮(zhèn)痛的效果是非常滿意的。與申繼建等[8]學者中得出的結論相比較,基本一致??梢姴捎玫蜐舛染致樗帍秃闲┝糠姨嵩谶M行硬膜外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顯著,患者鎮(zhèn)痛滿意度極高,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海世成.丁卡因與布比卡因分別聯(lián)合芬太尼及氟哌利多在硬膜外術后鎮(zhèn)痛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23(5):192-193.
[2] 巫艷春.舒芬太尼對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響[J].鄭州大學,2009,16(6):155-156.
[3] 韋明選.極低劑量納洛酮對芬太尼-布比卡因硬膜外術后鎮(zhèn)痛的影響[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10(10):398-399.
[4] 劉鐳,李李,徐軍美,等.極低劑量納洛酮對芬太尼-布比卡因硬膜外術后鎮(zhèn)痛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1(7):155-156.
[5] 張嘉航,蔡振華.曲馬多與舒芬太尼硬膜外術后鎮(zhèn)痛的比較[J].醫(yī)學信息,2011,11(6):2458-2459.
[6] 范向凱.羅哌卡因復合奈福泮用于前列腺電切術病人術后硬膜外鎮(zhèn)痛的效果觀察[J].2009,9(15):233-234.
[7] 楊嬌楠,張云安,葉紅,等.舒芬太尼復合嗎啡硬膜外術后鎮(zhèn)痛的最佳劑量配伍[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1):107-108.
篇10
【關鍵詞】聯(lián)合開發(fā) 空間布局模式 土地特征
城市軌道交通“地鐵+物業(yè)”的聯(lián)合開發(fā)能夠優(yōu)化城市的空間結構,促進城市空間的有序增長和土地的合理利用。軌道交通建設應結合商業(yè)、廣告、上蓋物業(yè)及沿線一體化開發(fā)等途徑整合軌道交通資源,實現城市軌道交通資金籌措,進而贏利。武漢市軌道交通1號線的站點建設與城市開發(fā)缺乏互動,未形成站點周邊土地的高密度開發(fā),人口崗位覆蓋率較低、各種方式交通換乘不方便等原因導致軌道交通出行不便,影響軌道客流。在借鑒1號線建設開發(fā)經驗的基礎上,在地鐵建設初期對2號線的開局就進行詳盡規(guī)劃,將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物業(yè)空間的布局模式進行細分,以適應2號線沿線不同區(qū)段物業(yè)的開發(fā)要求,避免出現對1號線物業(yè)開發(fā)的漏洞。
一、“地鐵+物業(yè)”聯(lián)合開發(fā)的空間模式
1、聯(lián)合開發(fā)的概念
聯(lián)合開發(fā)就是將地鐵公司、政府部門、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以及其他經濟主體之間組成聯(lián)合經濟體,共同進行城市軌道交通周邊物業(yè)的開發(fā)、共同承擔風險和分享利潤的合作投資方式。因此,聯(lián)合開發(fā)是一個協(xié)調多方利益機制、共同協(xié)作的活動。在聯(lián)合開發(fā)的實施過程中,強調政府、地鐵公司與物業(yè)開發(fā)公司的合作,由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主體利用自身在規(guī)劃、土地等方面的法定權利,結合物業(yè)開發(fā)公司的專業(yè)化運作水平、資金以及人才,保障聯(lián)合開發(fā)的成功實施。聯(lián)合開發(fā)的規(guī)模要求與商業(yè)定位密切融合,對現有物業(yè)和新開發(fā)物業(yè)的整合是聯(lián)合開發(fā)規(guī)模規(guī)劃的重要因素。而商業(yè)定位不當會使商機流失,導致城市軌道建設所帶來的潛在價值沒能得到充分挖掘。
2、聯(lián)合開發(fā)的模式
聯(lián)合開發(fā)的項目分布于城市軌道交通的各個站點,由站點所處區(qū)位的不同、土地特征與周邊城市環(huán)境的差異等特點決定了聯(lián)合開發(fā)的商業(yè)設施呈現出不同的建筑形態(tài)及空間特性。根據聯(lián)合開發(fā)所形成的建筑形態(tài)及空間特征,可以把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劃分為地上綜合體型、地下空間綜合體型和區(qū)域網絡型三種類型。
地上綜合體型的聯(lián)合開發(fā)所形成的建筑體量大部分位于地面以上,這種模式適合于地鐵、輕軌等地下、地面和高架線路模式。商業(yè)綜合體建筑與軌道交通車站的空間位置關系主要有:垂直層疊式、穿越式、通道連接式。地上綜合體型的開發(fā)通常規(guī)模較大,多為綜合型的商業(yè)模式,包括住宅、商業(yè)、公共交通設施和公園等公益場所建設。目前比較成功的開發(fā)案例是東京大都會廣場。
地下空間綜合體是集商業(yè)、交通、娛樂、停車、防災等多種城市功能的地下綜合體。這種模式主要適用于位于城市中心區(qū)域,周邊地面建筑物較為集中,或者地面上為綠地、城市廣場等,在用地受到限制的狀況下,為了有效開發(fā)零散的土地資源而采取的開發(fā)形式。地下空間綜合體的形態(tài)可分為交通型、廣場型和復合型。交通型通常位于城市較為寬闊的道路地下,一般規(guī)模有限,主要用于過路通道等建設;廣場型通常位于城市廣場或綠地底下;復合型為前兩者的復合,一般規(guī)模龐大,內部空間較為復雜。在地下復合型的聯(lián)合開發(fā)中,商業(yè)部分不僅要與地鐵站之間以地下通道相連,還與城市街道和周邊商業(yè)設施之間的步行系統(tǒng)相連,以相互貫通的地下空間網絡將周邊區(qū)域資源整合。采用這種模式要注重地下空間的環(huán)境設計,使綠化景觀和自然采光延伸到地下空間。對于復合型的開發(fā)要重視地下商業(yè)的主題定位,突出特色,彌補其空間環(huán)境的劣勢。廣州地下物業(yè)開發(fā)成功的只有“流行前線”與天河購物中心,“流行前線”與烈士陵園地鐵站由通道連接,與地面中華廣場商業(yè)城和陵園西手機城相互掩映,物業(yè)開發(fā)規(guī)模大,消費群體定位為追求潮流的青年人,成為廣州老城區(qū)的一個重要消費區(qū)域。但與公園站連接的“動漫星城”,作為廣州最大的地下商城,以動畫、漫游為經營中心,是全國首個動漫網游體驗基地。但由于大部分的經營項目與其主題并不密切相關,“動漫星城”沒有取得與“流行前線”一樣的成功。
由于地下空間一般不計入規(guī)劃控制的容積率,且對它的開發(fā)不用另外支付或支付很少的地價費用,當(地上建筑造價+土地價格/容積率)>(地下建筑造價+地下空間價格)時,開發(fā)地下空間只需要付出較小的經濟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聯(lián)合開發(fā)的地下綜合體的開發(fā)優(yōu)先于地上綜合體的開發(fā)。
區(qū)域網絡型聯(lián)合開發(fā)適用于規(guī)劃好的城市副中心,圍繞軌道交通的樞紐站而進行的區(qū)域性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網絡型聯(lián)合開發(fā)通常會包括若干個地面綜合體,以及一個或多個地下商業(yè)街。這一類的開發(fā)要求在規(guī)劃時就將商業(yè)設施與交通設施協(xié)調,構建一個綜合商業(yè)區(qū)域,區(qū)內的中心建筑與軌道交通車站緊密結合,其他建筑通過地面或立體的步行系統(tǒng)與交通設施相連。由步行設施將相鄰建筑內部商業(yè)空間聯(lián)為一體,使整個區(qū)域成為一個三維復合網絡結構。此類聯(lián)合開發(fā)規(guī)模巨大、數量較少,一般只有在高密度的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商業(yè)區(qū)才有可能出現。對于2號線光谷站的物業(yè)開發(fā)適合采用區(qū)域網絡型聯(lián)合開發(fā)。
3、聯(lián)合開發(fā)的土地特征
武漢城市軌道交通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涉及到A、B、C線的聯(lián)合開發(fā)。A線:站點本身的工程用地;B線:站點工程周邊相關配套設施的用地,包括停車場、綠化、公共設施用地等;C線:市政府撥給地鐵公司的儲備用地,以及軌道交通沿線用地的開發(fā)權。A線、B線構成所謂的紅線范圍,在該范圍內主要解決站點與周邊公共設施的銜接問題,增加公共交通與軌道交通換乘的便捷性。C線的儲備用地主要用于物業(yè)開發(fā),包括住宅、店鋪、寫字樓的開發(fā)。在聯(lián)合規(guī)劃設計中,還需要解決周邊物業(yè)建筑物與紅線范圍內站點易達性的問題。
二、物業(yè)空間布局模式
1、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發(fā)展物業(yè)模式
此種模式比較適合舊城區(qū)改造、新區(qū)開發(fā)或遠郊區(qū)衛(wèi)星城建設。由于需對原有物業(yè)進行大規(guī)模改造,會給開發(fā)商帶來較大的開發(fā)成本。在進行開發(fā)時,首先從戰(zhàn)略角度對軌道交通和周邊物業(yè)設置位置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避免出現過于密集問題;其次為發(fā)揮軌道交通對沿線物業(yè)增值最大化,在距軌道交通500m以內的地區(qū)物業(yè)應高強度開發(fā),開發(fā)強度逐級遞減,2km外由于軌道交通對土地增值影響較小,故開發(fā)強度最弱。如香港地鐵、北京地鐵8、13號線采用這種模式。
2、城市軌道線路下部發(fā)展物業(yè)模式
對于高架線路,由于標高較高,往往要設計多層的車站,輕軌較多采用這種模式。這時可采用線路自建筑物上部或中部通過的開發(fā)模式,將線路與建筑物構筑為一個整體;另外也可以采用“高架下的建筑物”,將線路設計成高架,使線路與建筑物從結構上分離。這種模式占地少,可以極大地減少拆遷,非常適合在現有城區(qū)修建,但需注意軌道交通噪音對物業(yè)安全性、舒適性的影響。
3、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上部發(fā)展物業(yè)模式
當線路位于隧道內時,可以在隧道上方修建不同形式的建筑,這種情況對于地鐵較為實用,我國最早的地鐵――北京2號線就是這種形式,發(fā)展也比較成熟。根據使用要求和埋深不同,既可以設計整體結構,又可以從構造上分開。這種模式要防止物業(yè)發(fā)展和地鐵建設互相影響,要多從安全角度考慮,采用諸多措施,控制沉降。
4、上蓋大平臺物業(yè)發(fā)展模式
這種模式在國外應用較多,具有很大發(fā)展的潛力,這種模式需要進行很好的規(guī)劃并要解決噪音、換乘、周邊設施等技術問題,所以不易為人們接受。這種開發(fā)模式的地塊一般體量都較大,建筑規(guī)模宏大,綜合強,上蓋物業(yè)的成功開發(fā)能夠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城市軌道交通沿線上蓋物業(yè)在一個合理距離范圍內與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通道密切相連,與各種配套設施相輔相成。同時,這種開發(fā)模式在開發(fā)建設中需要進行周密的規(guī)劃設計,保證城市軌道交通工期與城市軌道交通結構的穩(wěn)定與安全。
這4種物業(yè)空間布局模式各有優(yōu)缺點,武漢地鐵公司要依據軌道交通建設情況,依沿線物業(yè)存有量狀況等具體的城市資源環(huán)境靈活運用。
三、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周邊物業(yè)的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及空間布局模式
武漢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是武漢第一條越江地鐵線路,也是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線路最長、預測客流量最多、對過江交通格局影響最大的地鐵線路,2號線的線路如圖1所示。建成后,可承擔約50%的公交過江客流。對“地鐵+物業(yè)”的開發(fā)設想,應綜合交通換乘、城市景觀、開發(fā)效益等全面研究。2號線沿線站點可供開發(fā)的土地面積為652217平方米,可供開發(fā)的地上物業(yè)面積為1921200平方米,其中居住物業(yè)開發(fā)面積為1219200平方米,商業(yè)物業(yè)開發(fā)面積為70200平方米。地下空間的定位分為地下空間一般性利用區(qū)和地下空間重點利用區(qū),地下空間一般利用區(qū)是在滿足人防及軌道交通建設的前提下可適度建設地下停車設備及設備用房,地下空間重點利用區(qū)的主導功能為商業(yè)、靜態(tài)交通設施即地下停車場,且地下空間建筑面積原則上不應低于其地上建筑面積的20%。本文以地下空間重點利用區(qū)為商業(yè)開發(fā)空間,地下可供開發(fā)的商業(yè)空間面積為127660平方米。
1、金銀潭站、常青花園站、金色雅園站、漢口火車站站
這一段區(qū)域的特點是以居住和商業(yè)服務為主,開發(fā)強度屬于中等,應進行地面綜合體型的聯(lián)合開發(fā)。按土地特征劃分,主要在A線范圍內進行開發(fā),聯(lián)合開發(fā)用地的主導性質為公共交通用地,復合性質為商業(yè)用地或居住與公共設施混合用地。在此區(qū)段有常青車輛段上的物業(yè)開發(fā),其可開發(fā)的居住面積為820000平方米,商業(yè)物業(yè)開發(fā)面積為3000平方米,而此區(qū)域以經濟適用房和保障性住房開發(fā)為主,在規(guī)劃設計和技術要求上要注重噪聲、振動、換乘等問題。這幾個站點應統(tǒng)籌規(guī)劃,在物業(yè)空間布局上,采取上蓋大平臺物業(yè)開發(fā)模式,結合地鐵線的建設同步進行。地下空間的開發(fā)以交通型開發(fā)為主。
2、范湖路站、青年路站、航空路站、中山公園站、循禮門站、江漢路站、積玉橋站
這一段區(qū)域主要是商業(yè)金融、行政辦公、文化娛樂及居住形式,開發(fā)強度較高,武漢地鐵公司很難獲得大面積土地開發(fā)。其中航空路站、江漢路站作為區(qū)域商業(yè)中心,積玉橋站為武漢中央活動區(qū)高檔居住區(qū),對這些地塊應進行高容積率開發(fā)。建議采取的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是區(qū)域網絡型聯(lián)合開發(fā),范湖路站、青年路站、航空路站主要在A線范圍內進行物業(yè)開發(fā),用地性質為公共設施與居住混合用地,復合性質為商務寫字樓、商業(yè)用地。對中山公園站到積玉橋站主要在A+B線范圍內進行開發(fā),其中中山公園站主要進行商業(yè)、酒店式公寓物業(yè)的建設,各站點應重視交通接駁設施的建設,在規(guī)劃時就將商業(yè)設施與交通設施協(xié)調,構建一個綜合商業(yè)區(qū)域,區(qū)內的中心建筑與軌道交通車站直接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而其他建筑則通過地面或立體的步行系統(tǒng)實現與交通設施之間的聯(lián)系。在這一區(qū)段的物業(yè)空間布局主要采取上蓋大平臺開發(fā)模式,集約用地。地下綜合體的開發(fā)以復合型為主導,因地下可供開發(fā)的空間多為重點開發(fā)區(qū)域。
3、螃蟹甲站、小龜山站、洪山廣場站、中南路站、石牌嶺站、街道口站、廣埠屯站
這段區(qū)域開發(fā)強度高,主要以行政辦公、娛樂、商業(yè)、醫(yī)療、教育為主。小龜山站可供開發(fā)的商業(yè)用地為13414平方米,在A+B線范圍內開發(fā),用地主導性質為公共交通用地,復合用地性質為公交樞紐站用地,其余的12730平方米的用地進行公園等配套的服務業(yè)用地開發(fā),對地下空間雖為重點開發(fā),主要以停車設施及設備用房為主。對石牌嶺站、街道口站、廣埠屯站的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應采取區(qū)域網絡型開發(fā),對這段區(qū)域主要在A線范圍內進行開發(fā),用地主導性質為公共交通用地,復合性質為娛樂、辦公、貿易咨詢等。街道口作為區(qū)域商業(yè)中心,規(guī)劃17399平方米的A+B線用地進行酒店、寫字樓的開發(fā)。物業(yè)空間布局模式仍以上蓋大平臺模式為主,地下綜合體的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主導為廣場型。
4、卓刀泉站、名都站、魯巷光谷站
光谷站區(qū)域著力打造成城市的副中心,此區(qū)域的物業(yè)多為教育、商業(yè)、醫(yī)療、居住和廣場等,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應采用區(qū)域網絡型開發(fā),物業(yè)空間布局應為上蓋大平臺物業(yè)模式。這三站可供開發(fā)的土地面積為54192平方米,用地性質以居住及公共設施混合用地為主。對魯巷光谷廣場站,由于其C線范圍內已進行成熟開發(fā)的有魯巷廣場、華美達光谷大酒店,其土地開發(fā)程度并不高,在A線區(qū)域劃出13400平方米的土地進行開發(fā),此站點的用地要兼容衛(wèi)生防疫用地。對光谷站點的地下空間應進行重點利用,以綜合性開發(fā)為主。卓刀泉站、名都站的地下空間為一般利用區(qū),開發(fā)以交通型模式為主。
四、結論
對武漢地鐵2號線沿線物業(yè)分區(qū)段進行開發(fā),依據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的特征,將可開發(fā)的土地劃分為A、B、C線,不同的線域采取不同的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和空間布局模式,使現有物業(yè)與新開發(fā)物業(yè)能夠協(xié)調融合,并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土地資源,集約土地利用。交通在帶動物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使物業(yè)能夠成為疏散客流、規(guī)制井然的交通秩序的有效因素,以促進城市的資源環(huán)境得到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注:本文基金課題:武建[2008]92號-24,城市軌道交通沿線物業(yè)開發(fā)模式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金玲、梁青槐、鄧文斌:城市軌道交通與土地利用聯(lián)合開發(fā)的籌資途徑[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2] 羅斌:城市軌道交通與沿線房地產聯(lián)合開發(fā)――以武漢市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3] 郁俞:軌道交通與商業(yè)的聯(lián)合開發(fā)及一體化設計初探[D].同濟大學碩士論文,2008.
[4] 龔曉芳:現代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地區(qū)規(guī)劃研究[D].長安大學碩士論文,2009.
[5] 羅蘭:地鐵站域地下空間開發(fā)與交通――土地特征相關性研究[D].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08.
[6] 楊麗明、梁青槐、原思成:城市軌道交通沿線物業(yè)開發(fā)模式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