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歌詞范文

時間:2023-03-21 10:23: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薇歌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

她的名字叫作小薇

她有雙溫柔的眼睛

她悄悄偷走我的心

小薇啊

你可知道我多愛你

我要帶你飛到天上去

看那星星多美麗

摘下一顆親手送給你

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

她的名字叫作小薇

她有雙溫柔的眼睛

她悄悄偷走我的心

小薇啊

你可知道我多愛你

我要帶你飛到天上去

看那星星多美麗

摘下一顆親手送給你

小薇啊

你可知道我多愛你

我要帶你飛到天上去

看那星星多美麗

摘下一顆親手送給你

篇2

我們的名字不叫小娟

化名是我們最后防線

社會新聞 聳動版面

雙眼打碼照片

夜鶯變啞巴 你們費好大功夫

誰敢不聽話 時時刻刻地刻骨

用拳頭用汽油 用硫酸

用剃頭用目光 用鍵盤

最后如何被你們記錄

奻奸妖婊姘妓奴

耍婪佞妄娛嫌妨嫉妒

輕蔑擺布 嵌入頭顱

隱去我姓名 忘記我姓名

同一出悲劇 不斷上演繼續(xù)

囚禁我身軀 割斷我舌頭

無聲將眼淚織進綢緞錦繡

Oh

沖進下水道 從婚房沉入河床

塞滿行李箱 陽臺上冰柜冷藏

在學校在工廠 在路旁

枕邊人挑選的好地方

最后如何被你們制服

奻奸妖婊姘妓奴

耍婪佞妄娛嫌妨嫉妒

靈魂割禮 融入血骨

隱去我姓名 忘記我姓名

同一出悲劇 不斷上演繼續(xù)

囚禁我身軀 割斷我舌頭

無聲將眼淚織進綢緞錦繡

Oh

我們的名字不叫小娟

化名是我們最后體面

茶余飯后 談資消遣

很快拋在一邊

知曉我姓名 牢記我姓名

同一出悲劇 何日徹底止息

安葬我身軀 撫平我眉頭

無聲用眼淚擦拭墓碑石頭

知曉我姓名 牢記我姓名

同一出悲劇 為何還在繼續(xù)

安葬我美夢 縫合我心口

無聲用眼淚銘刻墓碑石頭

篇3

關鍵詞:斯蒂芬?茨威格;敘述視角;心理描寫;人道主義

出生于奧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下簡稱茨威格 )是一名出色的德語作家,他在小說、傳記、詩歌、戲劇等方面都有所建樹。這其中,其小說和傳記成就最大,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和傳記《三大師》等。出身一個富裕的家庭為茨威格提供了接受哲學與文學教育和周游世界的機會。接受教育為他走上文學道路奠定了基礎。同r,周游世界使他結識了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茨威格從事了反戰(zhàn)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他因受到納粹的驅逐而流亡異國。個人的經歷與歷史的大背景共同影響了茨威格的創(chuàng)作風格,尤其是在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上。

一、技巧的藝術

(一)敘述視角

敘述視角(敘述人稱)在小說中屬于容易被忽略與遺忘的環(huán)節(jié),但它卻實實在在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不同敘述視角的選擇,除了改變具體的敘述語句外,還影響著作者對情節(jié)走向的安排以及還有讀者對作品包括真實性、互動性等的體驗。從接受美學上來講,作品的完成應當包括讀者的閱讀與反饋。敘述視角既然可以影響讀者體驗,那么它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馬亞穎在其《論<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藝術特色》就曾引用拉伯克的話――“在小說技巧中,我把視角問題――敘事者與故事之間的關系看作是最復雜的方法問題”――來說明敘述視角的重要性。

張燕曾指出,茨威格的小說改變了傳統小說那種全知全能型的視角而多采用次知視角去凸顯重要的材料。在茨威格的小說中,以下兩類敘述視角比較常見:一種是以“我”直接來講述故事;另一種是以“我”來轉述故事。這種奇特的敘述視角的采用,使得傳統小說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作者隱退在作品中,避免了直接揭示小說內在的聯系,從而增加了茨威格的小說的真實性。另外,陸櫻叢總結茨威格喜歡用第一人稱寫作,是為了更直接地引起讀者與小說主人公的共鳴,達到思想溝通與情感交流。

(二) 講述與顯示并重的風格

小說在某種層面上可以被劃分為“講述”或“顯示”兩種風格,顧名思義可知這兩者各自的側重點。張燕認為傳統小說在敘述時更注重“講述”,而現代小說更側重“顯示”。然而在茨威格的小說里,卻是這兩者并重。當然,這也是其獨特敘述視角釋然。筆者在前文分析了茨威格的敘述視角,正是這種敘述視角使得茨威格的小說不僅講述故事、還有對場景、生活的展示。他既在小說中向他的讀者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和觀點,又提供“簡單”的顯示來讓讀者揣摩。這種講述與顯示并重的風格,實際上也避免了過于注重講述而削弱小說真實性以及過于注重顯示而使作者情感脫離作品。

(三)心理描寫

受哲學與弗洛伊德影響,茨威格擅長在其小說中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偏好運用第一人稱也令他能更易剖析人物的內心、披露人物的情感。但這種心理描寫又不是裸的坦露,而需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盡可能地去理解。這種在小說中展現的出色的心理描寫為茨威格贏得“靈魂的獵者”這一贊譽。

二、內容的藝術

(一)關注現實

盡管茨威格筆下的人物常常有一些違背常理的行為,但我們無法否認他是一個具有社會意識的關注現實的小說家。陸櫻叢把茨威格筆下的形象分為三類:兒童形象、女性形象和戰(zhàn)爭受害者形象。這些形象都確確實實是現實的反映。對兒童時代的關注讓他在小說中塑造了窺探成人而陷入“危險”的兒童形象;在當時婦女遭遇悲慘命運的現實中,他又在小說中描繪了具有完美精神的女性形象;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經歷在震撼他心靈的同時也為他的小說注入新的內容。毫無疑問,只有一個具有濃厚社會意識的作家,才寫得出在內容上如此關注現實、貼近生活的小說。

(二)人道主義精神

人道主義精神源于文藝復興的人文思想,它強調關注人的價值和幸福。李曉君曾在其文章中分析到茨威格小說中的字里行間都有自由博愛的音符,篇章間回蕩著人道主義的呼聲。在茨威格的小說里,常常探討心靈、人性這類主題,試圖從“人”本身出發(fā)去解讀人類、解讀世界。另外,在他的小說中反映出他對社會上的苦難者的關心以及對在當時遭受更嚴重的壓迫的婦女同情。甚至,茨威格還通過小說傳達了反侵略、反戰(zhàn)爭的精神――這是站在全人類的思想高度上的選擇??梢哉f,這種呼喚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道主義精神為他的小說增添了不少光彩,也讓他的小說有了不可磨滅的魅力。

三、結束語

茨威格小說藝術的精彩之處,不僅在于茨威格如何寫小說,更在于他寫了什么。對于茨威格小說藝術的解讀,既有助于提高我們寫小說的能力,更有利于我們加深對小說這一文學體裁存在意義的理解。

參考文獻:

[1] 馬亞穎.論《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藝術特色[J].文學教育(上).2013(08):36-37.

篇4

我沒有想到的是,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居然會對“貧困生受資助不感恩”事件做出這么一個判斷。國家助學政策固然值得稱道,但是完全沒有必要,也根本就不應該去和民間助學比“效果”。至于受助學生感不感恩,那完全是個人的修養(yǎng)問題,和助學形式與性質都沒有任何聯系。也就是說,受助學生感不感恩并不能說明何種助學方式“效果”的好壞。

一個龐大的國家資助計劃,在氣勢上肯定是壓得住人的,而民間資助行為的存在,也正說明了我們的社會依然存在很多的不公平。本身的貧困暫且不提,在享受政策資源時,可能對很多貧困生來說,也不是十分平等的。雖然我們在媒體上經常會看到貧困學子被政策資助的報道,也不止一次地聽到了“不讓一個大學生上不起學”的豪言壯語,可我們依然擔心國家助學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的“覆蓋”程度是否理想。當然,民間資助行為并不一定就能完全彌補政策上的缺陷,但是至少讓我們看到了一部分貧困學生沒有因為錢的問題發(fā)愁。

再換個角度來看,假如我是一個去資助貧困學生的好心人,一段時間過后,我發(fā)現被我資助的孩子沒有感謝我的半點意思,我當然是有些感覺意外的,或許我也會停止給貧困學生匯款。這件事情對資助者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情感上的打擊,而在這個時候,如果教育管理機構站出來說“我們的國家助學政策才是最好的”,我想,這樣的言辭很可能會“傷及無辜”,民間資助者很有可能再次遭受情感打擊,而且可能比第一次打擊更加難以接受。

篇5

【關鍵詞】國際化

四年前,聯想并購IBM電腦業(yè)務被業(yè)界喻為“蛇吞象”,但這家僅有23年歷史的企業(yè)卻一直不甘心生活在IBM品牌的光環(huán)下。從贊助奧運、F1到NBA,它近年來的一系列營銷舉動都清晰地表明,他正在以積極的態(tài)度實現品牌的國際化。然而,令聯想頭疼的是,在海外市場,IBM的“陰影”始終沒有消失。聯想正視了這一點,并把這當作機會。奧運會,讓外國友人走進中國,走近聯想,體會到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yè)的成熟和發(fā)展。

呂:當外國朋友來到中國,他們自然想體驗中國特有的文化,但反過來說,電腦壞了,他們也想體驗中國特有的維修方式嗎?不見得。他們在這方面希望是按在自己國內的習慣。在中國報修電腦,一般呼叫中心會問你叫什么名字等等一系列問題,而在美國很簡單,只需要知道你的機器號就行了。流程上小小的改變,我們是站在外國人的角度上思考了的。讓他們感受到聯想的服務,其實也就是讓他們感受到今天中國服務業(yè)的能力。

王:怎么樣真正地理解一個外國客戶的感受,怎么樣給外國客戶提供跟本國一致的服務?再舉一個例子,外國客戶到中國來,他們怎么知道我們的400電話呢?他們可能不知道Lenovo是干什么的,但他們知道IBM。于是,我們除了在Lenovo的網站上和其他宣傳渠道中體現這個電話外,還考慮到一些國外記者會打回他們本國的IBM詢問,所以我們跟全球的IBM呼叫中心都打好了招呼。

【關鍵詞】第一次

北京奧運會是中國的第一次,是聯想作為獨家提供商的第一次。對專為MPC和BIMC服務的服務中心來說也是第一次,對他們來說,有沒有什么特別難的事兒?

呂:聯想電腦服務中心是奧運歷史上第一次在媒體中心設立的服務中心,以前奧運會贊助商只提供奧運會贊助,沒有一個服務中心面向記者提供服務的,因為很多電腦都是記者自己帶來的,如果壞了,只能在當地找相應品牌的維修中心解決。但在北京,聯想的服務是零故障的,這讓不少等著出負面消息的媒體記者徹底地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

王:第一次,其實我們挺緊張的。所以在之前,我們一直在培訓我們的工程師怎樣去放松。剛開始的時候,工程師一看外國記者來了,說話都有點哆嗦,但通過這一次,我們鍛煉出來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工程師們要明確規(guī)則,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比如對聯想以外品牌的筆記本,我們是不能做開機維修的,但為了解決客人的問題,我們會租借給他們聯想筆記本。

【關鍵詞】有求必應

這些一線的工程師是如何為國內外媒體記者服務的?這個是我們最關心的。

徐:我們的工程師分兩個班,一班8小時。白班的同事基本不受影響,但對晚班的同事就存在一個倒時差的問題。

Matti:有一次我值晚班的時候,有一個俄羅斯的記者過來報修,他不會說英語,我不會說俄語,所以我只好打電話給我的另一個會說俄語的同事,當時已經是深夜了。

王:我印象比較深的還有一個事情,就是奧運會期間交通方面都是很嚴格的。所以我們的工程師外出服務時也要考慮到預留足夠的時間來通過安檢,還經常會徒步去給奧運村的客人服務。

【關鍵詞】不變勝變

幾年來,聯想一直在改變、在進步,面臨奧運會的大考,服務中心針對奧運有什么特殊的變化嗎?

呂:正如我剛才說的,我們在呼叫中心的接待方面有一些細微變化,但后臺,以及核心的工作流程,是跟聯想原有的服務實施流程一樣的。也就是說,真正在背后做支撐的這套體系,是我們多年來已經形成的一套模式?,F在看來,是足可以支撐國際化的服務的。

王:補充一點特別的,就是我們?yōu)閵W運會特別設置了一個問題升級機制。如果一個問題在4個小時里得不到解決的話,就升級到管理組,再升級到管理層。

【關鍵詞】免費

這么完美的服務,收費怎么也得比一般情況下要貴吧?你猜錯了,非但不貴,而且根本是不收費的!

篇6

致最最親愛滴銅梁一枝花——平平兒~:

感謝天~

感謝地~

感謝平平兒~

教我們數學~

自從有了你~

數學變得好容易~

二次函數幾何圖形都是你我最happy的回憶!

海可枯石可爛天可崩地可裂我們愛平兒的心永遠不變!

??煽菔蔂€天可崩地可裂我們愛平兒的心永遠不變!

永遠不永遠不永遠不變!?。?/p>

(配樂:《自從有了你》)

致最最可愛滴秋秋:

感謝秋秋提高我的物理我們的成績

不管走到哪里我們都會永遠愛著你!

(配樂:《秋天不回來》)

致最最美麗滴月月:

我在仰望<

月月臉龐<

三年有多少歡樂和悲傷<

我們攜手<

共同成長<

8班的未來是無限的明亮!

(配樂:《月亮之上》)

致最最FASHIONABLE滴君君:

有一個

時尚的大姑娘

她的名字

叫做君君

她有雙

溫柔的眼睛

她悄悄

融化我的心

君君啊

你可知道我們愛你

你帶我們

飛到天上去

看那語句多么美麗

摘下一段

寫在積累本里。

(配樂:《小薇》)

篇7

全國語文特級教師于永正在他的“五重教學”中把“重情趣”放在首位,于漪老師也指出“語文教學要情趣橫生”。這樣的情趣教學更適合職高學生的基礎和要求,針對學生的興趣,我們有必要改變課堂結構,投其所好。

(一) 破舊立新,情趣橫生

改變一:導入――直“導”黃龍

“導入”作為一堂語文課的開始,只占課堂幾分鐘而已。一般以引入新課,介紹作者生平、作品等??杉热粚W生對此有興趣,我們不妨順水推舟,在課堂中進行實驗: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作者作品或文章背景在課堂上作延伸,讓“導入”成為課堂主體。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導入中,教師在講解故事梗概,疏通人物關系時,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文“然后呢?”“他是誰?”一堂課雖未涉及林進賈府的細節(jié)問題,但通過這個“導入”,學生對人物的個性即文章的重點內容已在潛移默化下了解掌握,甚至效果更好。

改變二:研習,淺“研”輒止。

基于我們的學生基礎和興趣,針對一些有難度的文章,我們采取了簡單研習的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淺出地解決問題。

如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寫凌晨醒來,發(fā)現海棠花在夜晚還盛開著,從而引發(fā)的一系列關于美的哲學思考。它昭示人們,要想達成具有較高品位的藝術的美,需要三個境界。而如果由我們的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自己歸納總結這三個境界難度過大,于是在課堂上我們我們采取由果及因,列出三條領悟:“自然總是美的”、“一朵花也是好的”、“要活下去”,而讓學生找出這些領悟的出發(fā)點,既簡單了研習,使問題變得通俗,讓學生易于尋找,在簡單的問題串聯中讓學生有所收獲。

改變三:總結,永不“終結”。

課堂總結其實對我們的學生來講非常重要。通過總結,學生可以再次領悟文章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

但是,現在的文章未必只有一個中心。可以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如《藏羚羊跪拜》,最后我們的課堂總結是這樣的:“你認為本文的主角是誰?”“請猜測這位老獵人的去向?”“能舉幾個相似的故事嗎?”學生發(fā)言踴躍,樂于完成這樣的“總結”,而課后作業(yè)“假如我們是那只羊”文章也寫得精彩,可以說通過這樣的總結讓學生掌握了課文精髓。再如古詞《鵲橋仙》總結時我們就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開刀,由學生來談談愛情觀。

職高語文課堂要生動出色,必須有點不一樣的東西,打破傳統的課堂結構后,營造一個新的學習情境,才能帶動學生學起來,讓“溫吞水”的學習氛圍開始活泛。

(二) 投其所好,情趣縱橫

投其所好,就得迎合學生的喜好。中職學生的興趣點而言,怎么把語文課本活化,情趣化,讓學生易于、樂于接受,這是我們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

語文課VS音樂課

案例一:《關雎》課

《關雎》選自《詩經》,《詩經》的流傳始于歌唱,《關雎》作為“國風”風格,其傳唱程度相當于現在的流行音樂,基于這一點,我們用耳熟能詳的現代歌曲來闡釋該詩,學生喜聞樂見。

以《蒹葭》改編的名曲《在水一方》導入,給學生營造一個美的氛圍。研習是個分三小結“幕”、“思”、“戀”,每一部分都會有對應的歌曲歌詞:“愛慕愛慕,令我們糊涂心迷路”、“思念是無法呼吸的痛”、“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讓學生在現代歌曲中領略古人的情思,最后以《小薇》一曲作結。在文章的寫作手法重章疊唱上也用《山不轉水轉》歌詞作解釋,作業(yè)繼續(xù)沿襲這一風格:將本詩重新作曲演唱。

語文課VS表演課

古文一直是學生頭痛的篇目,學生一味一味逃避,導致自己對古文的恐懼心理日益嚴重,最終不愿好好聽課。如何把古文上得“好玩”呢?

案例二:《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zhàn)國策》,講述戰(zhàn)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是《戰(zhàn)國策》中的經典名篇。我們采取現場表演的方法學習文章。①分配角色。由學生根據文章提示自主分配選擇角色??梢愿鶕W生醒悟舍之無臺詞助演,全員參與。②表演。③現代文演繹,從而解決翻譯問題。④學生投票選出最佳,從而解決人物性格問題。

像這樣的教學,《鴻門宴》教學也可一試。當然表演法可以更直接地運用于像《雷雨》這樣的文章,學生興致很高。

語文課VS其他類型

吸引學生眼球的語文課堂類型還有很多。如電影與語文課文的融合:《藏羚羊跪拜》而及《可可西里》,《鴻門宴》而及《王的盛宴》,《雷雨》而及《滿城盡帶黃金甲》激起學生的興趣。

又如書法的運用。雖然書法并不是語文學習的必須點,但中國書法的精彩足以讓學生為之沸騰。在學習《蘭亭集序》一文時,學生臨摹各式“鵝”字,再創(chuàng)造“鵝”字的新寫法,上臺直接板書演繹,課堂參與率大大提高。我們也曾把學生姓名的小篆寫法分發(fā)給學生,引發(fā)學生重新重視字詞結構。

語文課的形式可以多變,這是語文課最“討巧”的一面,這一系列的“情趣”課堂很受學生歡迎。

(三)花果紛飛,情趣盎然

多樣的課堂形式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豐富的教具使用,不僅飽學生眼福,還可以吊人胃口,飽人口服,當人學生明白,若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緊跟教師的思路,努力學習。

1、特別的教具

一直以來,我們的學生感興趣的是最直觀的“知識點”。于是多媒體的運用,使課堂教學更加多彩。一方面,由老師在課前搜得資料作展示,另一方面如果展示中加入學生自己作品更易提高學生的情趣,如《石縫間的生命》一文中,就由學生事先搜集到圖片或實物來展現他們這一“倔強生命”的理解。

2、獎勵式教學

學生并不是享受獎勵的東西,而是享受獎勵的那一刻的感覺,而是獎勵對我們的學生群體來講,實物來得更實用直接,哪怕只是一顆糖放在講臺上,也會讓課堂的積極性提高一個層次。在教學《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一文中,我們通過比較分析深刻理解到這一點。

該文的內容比較平淡但層次分明的文章,學生完全可以自學獲得知識點,但如何讓學生愿意學習,我們對12經管和12財會兩個班級進行研究比較。用四個問題解決課文。只是學生在回答時增加了4個蘋果。課堂效果也就大幅度提升,“蘋果的味道”讓學生念念不忘。

通過為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而進行的情趣教學研究,我們深切意識到:中職學校上好一堂語文課不容易。學生的自我們要求、觀能動性、認知水平等都離我們的想象有差距;教師自身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有待提高。我們必須在課堂內外盡量多發(fā)現和生成有意義的課堂主題或教學形式,而這樣的課堂也有弊端,比如容易亂。眾口難調,學生有了興趣,每個人都想說點意見或經歷,課堂紀律負擔過重。教師必須有更強更全面的課堂組織能力,做到樂而不亂。

如何在語文課堂這碗“溫吞水”注入情趣這一劑“活命水”使之“沸騰”,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王柏勛.語文教學情趣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