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詩范文

時間:2023-03-13 23:55: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清明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清明詩

篇1

詩歌史上,較早寫寒食的是初唐沈縉謨胨沃問,沈縉凇逗食詩》(《藝文類聚》引為李崇嗣)說: “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睂憸缪娌責煹暮臣压?jié),異鄉(xiāng)作客的不平靜心情,是較早的詠寒食之作,他還有《和上巳連寒食有懷京洛》篇抒懷歸之情。宋之問寫有三首寒食詩,皆抒發(fā)佳節(jié)思鄉(xiāng)念親之情。如《途中寒食}黃梅臨江驛寄崔融》詩說:“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蓱z江浦望,不見洛陽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由寒食節(jié)折柳插門之俗引發(fā)故園之戀,也是較早的寒食名作?!吧蛩巍敝?,隨著人們對寒食、清明佳節(jié)的重視,詩中寒食之作也多了起來。如杜甫有《小寒食舟中作》,盧綸有《寒食》《舟中寒食》,王建有《寒食行》,張籍有《寒食看花》《寒食后》《寒食憶歸》等,中晚唐時寒食詩作既多且好,如韓有《寒食》、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元稹有《寒食夜》等等。宋代游樂文化興盛,寒食詩也相應發(fā)達起來,張耒有《寒食日作二首》、楊徽之有《寒食寄鄭起侍郎》、陳與義有《寒食》等等,不可勝數(shù)。寒食詩除記詠節(jié)日活動外,更多的是抒發(fā)異地思鄉(xiāng)之情。從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詩到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從宋代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到元代耶律楚材的《庚辰西域清明》,莫不如此。也有借寒食述苦寒境遇者,如杜甫、孟云卿等都有佳作。而黃庭堅的《清明》詩更借介子推之賢譏諷人格卑劣之屬,曰“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算是別具匠心了。清代李漁的《清明前一日》和洪N的《寒食》詩則極盡故國山河破碎、戰(zhàn)爭血雨腥風之慘烈,痛發(fā)悼先人、哀民生之悲愴。寒食、清明的內(nèi)涵,因傳統(tǒng)的承揚、當下處境的變更和士子的寄興感發(fā)而豐富。

因為寒食、清明二節(jié)相連,因此詩中也是交錯寫來。如張籍《寒食后》:“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白衫眠古巷,紅索搭高枝?!蓖跛既巍稉P州清明曲》:“寒食游春共借名,揚州分外作清明。”名為兩節(jié),實融為一。而且同它類年節(jié)歲時詩作一樣,寒食、清明詩的鮮明特點也是緊緊圍繞節(jié)日活動內(nèi)容取材立意,抒發(fā)置身節(jié)日文化氛圍中的種種情思與感懷。寒食禁火三日,所以詩中就有韋應物的“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杜甫的“佳辰強飲食猶寒”“愁看直北是長安”類的抒寫。寒食節(jié)的中心活動是踏青掃墓,所以詩中以祭掃為內(nèi)容的也最多,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帝京歲時紀勝》說:“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擔酌挈盒,輪轂相望?!蓖羌罀呋顒?,南方人與北方人大不相同。北人重墓祭,“每遇寒食,郊外哭聲相望,至不忍聞”(明?謝肇J《五雜俎》)。所謂“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宋?高翥《菊集?清明》)。不僅“寒食家家出古城”,祭掃祖墓,而且“遠人無墳水頭祭,還引婦姑望鄉(xiāng)拜”,甚至“但看壟上無新土,此中白骨應無主”,視不添新土之墳為絕后之墳。而南方人清明祭掃則“借祭墓為踏青游戲之具,紙錢未灰,舄履相錯,日暮,間主客無不頹然醉矣”,更以踏青游樂為主?!敖衲旰澈蔑L流,此日一家同出游。碧水青山無限思,莫將心道是涪州?!保ㄔ。霸缙鸹h門卵色天,犬聲落落鵲聲傳。踏青人出村無雨,上冢船回樹有煙?!保ㄇ?錢載)就是寫踏青游樂場面的。這類詩以王思任《揚州清明曲》七首最傳神。如“梅花煙嶺接邗溝,日暮隋岡已暢游。漫把甜紅俱罄倒,還留余興上迷樓”??梢娡乔迕鲯吣?,南北活動內(nèi)容各有側重,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不僅如此,寒食、清明活動還有很強的時代性特征。大致說來,唐宋寒食節(jié)尚秋千?!杜逦捻嵏芬豆沤袼囆g圖》曰:“北方寒食為秋千戲,以習輕。后乃以彩繩懸木立架,士女坐其上推引之?!薄堕_元天寶遺事》記述天寶年間也說唐代“宮中至寒食節(jié),競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析津志》載遼俗最重清明,上自內(nèi)苑,下至士庶,皆立秋千架,日以嬉戲為樂。這種秋千戲在詩中多有反映。如韓詩:“側側輕寒翦翦風,杏花飄雪小桃紅。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細雨中?!庇秩珥n“寒食花枝月午天”,“嬌羞不肯上秋千”。這種描繪給人輕靈雅潔之美,它大大提升了清明的節(jié)日氛圍。但到了明清時代,清明之俗轉尚風箏,掃墓之人“各攜紙鳶(即風箏)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 (《帝京歲時記》)。詩中對此也多有吟詠。如王思任:“綠女紅兒踏踏肩,游人目語各心然。莫只平山看跌博,且來法海放風鳶?!苯鑼憮P州人清明放風箏之俗,勸勉好男兒當搏擊長空。紀昀《烏魯木齊雜詩?民俗》寫有“花信闌珊欲禁煙,晴云駘蕩暮春天。兒童新解中州戲,也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則負載有民族交融的氣息,超出了民俗的范圍,可謂寒食、清明在地域和民族意義上的雙重拓展。

篇2

2、《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3、《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4、《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唐)白居易,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篇3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 杜牧《清明》

春天里最讓人憂愁的時刻就是清明了,一個春天的細雨都是為這一天而下的。

《清明》一詩起句便有無比意蘊,“起得有味”。“清明”,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時候,清明在仲春之末、暮春之初,是人們祭祖的時候,也是人們踏春賞花的時候。祭祖本身就很矛盾,祖先的榮耀是自己的起點,人都愿自己有一個非常值得自豪的祖先,但祖先已經(jīng)與自己陰陽兩隔,懷念這種榮耀時的感情是悲涼的,不是快樂的,因為在自己面前的不是祖先,而是一個土墳!所以清明祭祖時的情感是悲喜摻半的,與祖輩父輩相處的溫馨時光會涌上心頭,同樣與他們訣別時的傷心時刻和人生遺憾也會浮現(xiàn)到眼前,一個“時節(jié)”似乎將這一切都聚攏而來了――“悲欣交集”!這一個“時節(jié)”就好像崔鶯鶯聽到的張君瑞的一聲“走也”,頓時令人“松了金釧”,“小了腰圍”。“時節(jié)”中的“節(jié)”是個入聲字,聲音又響又短,“清明”是平聲,“時”雖也是平聲,但這里讀得不很長,“節(jié)”字一收束,情緒便涌來了。更何況這時候,初春的雨朦朦朧朧紛紛綿綿地飄來,這是無邊無際無形無聲的惱人的雨,是使人的幽思若有若無地飛揚起來又無處可去無處著落的雨!夏天的暴雨,讓人感到憤怒;秋天的雨,讓人感到憂愁;冬天的凍雨,讓人感到苦寒……唯春天的細雨,讓人莫名生出些許感慨,關于人生的,關于現(xiàn)實的,關于自己的,關于遠人的……在這里“雨”字是上聲,轉折著讀,要讀得長些才好,讀完“雨”字要略停頓一下,然后再放低聲音拉長語調(diào)讀“紛紛”,因為這時候我們想得太多了,太多的思緒都到了眼前,眼前微雨的“簾子”似乎隨風飄動,思緒都被這紛紛綿綿的雨打濕了,煩惱也就生長出來了……

而這時候行人最為煩惱最為焦灼。祭祖是在故鄉(xiāng),行人卻在他鄉(xiāng),如果在客舍驛站,也可放上祭品遙對故里祝祭一番,可是行人還在路上?!皵嗷辍笔且环N鄉(xiāng)愁的滋味,偏偏還是這個特殊時候的鄉(xiāng)愁,不是中秋月圓時分的那種刻骨的溫馨,也不是重陽節(jié)那種遼遠的安慰,而是一種帶著歉疚的憂傷。我們都知道,榮歸故里的人首先會想到的是去祭祖,感謝祖先給了自己這成功的一切,這是中國人一種強烈的“定勢”情感,可是自己還在異地他鄉(xiāng),說明自己還沒有完成祖先的期望,還沒有能夠做到所謂的光耀祖宗、發(fā)揚門楣。那么今天故鄉(xiāng)的祖塋有人祭掃嗎?我是一個男兒呀!我這時候應該在祖塋前焚香釃酒的呀!伴著鄉(xiāng)愁,伴著愧疚,伴著羈旅的孤寂,伴著人生的失意――“斷魂”了!如果只一個“斷魂”,詩總缺了些意境,一個“欲”字,真是“境界全出”!這就像“宛在水中央”,一個“宛”字,一筆拎空,詩境便在一種纏綿的思緒中蕩漾起來了?!坝保谶@里是“將要”“快要”的意思,“那簡直就要斷魂了”――斷了嗎?沒斷嗎?在斷嗎?“斷”本來是不能夠延續(xù)伸展的,在這里詩人的“魂”好像一直在“斷”又一直沒“斷”,真是無休無止的“斷魂”啊!

有什么可以慰籍這似斷非斷的鄉(xiāng)魂呢?懷里有那一從故鄉(xiāng)帶來的鄉(xiāng)泥嗎?行囊中有母親嬌妻縫制的衣巾嗎?最好還是那一壺異鄉(xiāng)的春酒哦,用來遙遙遠遠地祭祖也用來痛痛快快地消愁。詩中一個“借”字,表現(xiàn)得那么客氣,那么小心,“問酒家”實際上是在尋找暫時的“故鄉(xiāng)”?!帮嬀啤笔恰熬窕丶摇钡摹巴ㄍ尽保频氖澜缡蔷竦氖澜纾瑥奶諟Y明到李太白,“小杜”心里早就有了這一張飲酒的地圖,早就有了這一張通向精神家園的舊船票!“何處有?”酒家肯定是有的,我只是不知道它在哪里。這一問問得那樣堅定,問得那樣執(zhí)著,是一種“不管你是誰,請你一定要面對著我回答”的態(tài)度。

遠遠的“牧童”,遠遠地一指,說,就在那個遠遠的地方……“遙指”,既可是“遠遠的牧童”,也可是牧童所指的“遠遠的酒家”,或者是兼而有之,總之,寫得太模糊了,但正是這種模糊才更加有魅力,更加有誘惑,如果酒家就在身邊,一切都看得那么分明,沒有了任何的遐思,詩的韻致也就沒有了。也正因為回答的是個牧童,所以才有了“遙指”,這是孩子的語氣和神情,他說得很明確,卻不是說得很清楚,就像山間的浮嵐,確實讓你感到有,但一定不讓你感受到在哪里,這是一種彌散開的情味……“杏花村”,太溫馨了,太讓人有家的感觸了,那鄉(xiāng)情被無端地觸動了。那濃艷的顏色好似家中兒女喧鬧的歡聲笑語,粉粉的,讓人歡喜讓人疼,不像桃花那樣有著世俗的艷彩,也不像桂花那樣不雜一絲塵滓的清絕,而像那端酒上來的“紅袖”的皓齒霞臂。那燦然的杏花,那飄著酒旗的地方,生疏,又那么熟悉,熱鬧,又那么孤獨,是這清明的細雨的滋味,可望而不可及的“撫慰”揉碎了鄉(xiāng)愁……

篇4

讀完這首古詩,我似乎看到了這樣的景象:在煙雨彌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著朦朦細雨,來來往往的掃墓人,他們或三五成群,或形單影只,前去為故亡的親人掃墓。遠山隱在云霧里,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青山遠望,雨洗青草,風吹柳擺。好一個傷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圖畫。

詩人只用了“欲斷魂”寥寥三個字,便將掃墓人對親人的思念、對亡者哀悼的心境躍然紙上了。

“斷魂”,本是形人們悲痛欲絕的心境,意同痛斷肝腸。逝者已去,當時那種哭天搶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對親人的懷念卻是永遠難于割斷,一個“欲”字,又使掃墓人此時此刻懷念逝者的那種斷魂般的傷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灑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環(huán)顧四周,唯見一片煙雨茫茫,不見人家與炊煙,何處沽得一壺酒?忽見一牧童騎在青牛背上,吹著一支短笛,悠然而來。上前打聽,牧童遙指著遠方的杏花村。全詩至為此,凝固成一幅靜止的圖面,給人留下無限遐思……

篇5

【清明節(jié)的諺語和詩句】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蘇)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蘇、鄂)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塵,黃土埋人(晉、內(nèi)蒙古)

清明響雷頭個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遼、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魯)

陰雨下了清明節(jié),斷斷續(xù)續(xù)三個月(桂)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魯)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種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贛)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云貴高原)

清明斷雪不斷雪,谷雨斷霜不斷霜(冀、晉)

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蘇、鄂)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閩)

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寧)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蘇)

【清明節(jié)的詩句】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日貍渡道中》

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

石馬當?shù)懒?,紙鳶鳴半空。(土番)間人散后,烏鳥正西東

這首五律有如廣角鏡頭,攝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書生們?yōu)t灑的游春,空中風箏爭鳴,鳥雀啄食(土賁)間祭品。哀歡相映,這真是一個極具特色的節(jié)日。不過,清明墓祭凄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樂游賞的風氣也已形成。

唐詩人顧非熊的一首《長安清明言懷》詩道盡其間關系:

《長安清明言懷》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

篇6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边@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中的兩句詩。雖然詩中寫的清明節(jié)是雨天,但是今年的清明節(jié)并沒有下雨,而是艷陽高照,萬里無云。

一大早,我們?nèi)揖拖蚱沼X寺公墓出發(fā)。來到門口,里面已經(jīng)人山人海,兩旁都是武警官兵。掃墓的人都拿著柳樹枝,有的把柳樹枝做成帽子戴在頭上。很多人手里拿著炮竹、紙錢、“金元寶”。

普覺寺公墓一排排整整齊齊地排列著很多墳墓,在墳墓中間是一棵棵大松樹,它們像一個個神仙,保護著這些墳墓。

我們?nèi)襾淼搅藰纷?區(qū),找到了太婆的墳(是奶奶的媽媽,也是爸爸的婆婆)。墳墓的兩旁是兩頭對視的石獅子,好像在守護著太婆。背后的墓碑是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的字有紅字有和黑字。黑字的是去世人的名字,紅字的是活著人的名字,或是去世人的姓。奶奶、姨奶奶、舅爺爺把準備好的水果、點心、菜放在墓前,然后點燃三炷香。接著全家給太婆燒紙錢,奶奶、姨奶奶嘴里小聲地自言自語并說著不由自主地留下了眼淚,然后大家面向墓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最后舅爺爺開始點炮竹,在點炮竹的同時,奶奶把雪片糕、水果發(fā)給我們吃。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我們在鞭炮聲中離開了公墓,一路上花紅柳綠,我們的心從悲痛的房間,拉到了快樂、開心的春光里。

篇7

又是一年的清明了,天好像知道今天是個不平常的日子,陰沉沉的像人們的心情一樣。“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想起了這句詩,更想起了去了天堂的爺爺。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媽媽、奶奶帶著花去看爺爺。

我在路上怎么也高興不起來,汽車里擠滿了掃墓的人們,一個個手里都拿著些掃墓的花,花很漂亮,但很多人都沒有說話,也許他們是在想念遠去的親人吧!我的腦子里也浮現(xiàn)出爺爺?shù)纳碛?,爺爺去世得早,他在我的記憶里只是張畫像,可我還是覺得他很親切。一旁的爸爸低著頭,一句話也沒說,開始我想問問爺爺?shù)氖?,后來想爸爸可能會傷心就沒有問了。

盡管車開得好快,我仍覺得十分漫長,終于到了。一下車,爸爸、奶奶眼睛就紅了,看著他們濕濕的眼眶,我的鼻子也發(fā)酸了。這是個很普通的墓,圓圓的墓頂,兩側刻著“乘佛立福地,含笑枕青山”幾個字,聽爸爸說這副對聯(lián)是媽媽寫的,媽媽和爸爸希望九泉下的爺爺能笑著長眠,保佑兒孫。我們每人給爺爺燒了幾張錢紙,鞠了個躬,我把花輕輕地放在墓頂上,點燃的檀香繞著花緩緩上升,這時,我好像看見了爺爺在對著我微笑。爸爸還是沒說一句話,爺爺離開爸爸時,爸爸只有十四歲,爸爸常說爺爺苦了一輩子,他沒有讓他享到福,如果爺爺在的話,看見我一定會好喜歡。

要走了,爸爸和奶奶依依不舍,一邊走,一邊回頭。我在心里默默說:“爺爺,明年我還會來看你!因為你是我最最親愛的爺爺?!薄?/p>

篇8

祭奠清明節(jié)作者:邢哲平

古老的祖先定下了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

祭奠所有的故人。

使他(她)們在天堂那邊不要孤獨,

不管是自己親人祖先還是革命的烈士。

他們曾經(jīng)走過的土地,

血脈仍在延續(xù)。

你們的事跡,

你們的歷史,

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

此時荒原的墳墓上插滿了鮮花,

燒盡了紙幣。

愿你們在那頭不要在貧窮,

不要孤寂。

淚水灑滿了記憶,

光榮飄滿了思緒。

我贊揚革命的烈士,

你們留下了堅強的意志。

中國的軍魂,

影響深遠,永不停止。

我思念已故的親人,

淚水淋濕了雙眸。

你們的勞累,我們的幸福,

永遠聯(lián)系在一起。

清明節(jié)(組詩)作者:簡易

土之下

土之下,那是陰界

里面住著不同的姓氏

猜想定是極樂世界

去的人,都沒有回來

閉上眼睛,進去

繞過一場葬禮

讓一些淚和紙灰

飄起來

土之上的人

不能停止懷念

不相信人真的已經(jīng)死去

想,他們是去了異地生活

在地下保佑我們

念叨我們

清明

清明節(jié)

其實不清明

雨紛擾,霧隱隱

一米外,見鬼騎墻

路上,風佛動白幡與蝶灰

白頭荻花,招搖

水漲水落,潑墨春天

清明,不清不明

巫咒,從發(fā)霉的蒲坐

不斷滲出,漫過三月

語無倫次地詛咒著明媚的詩地

讓桃花神經(jīng)錯亂

攪動四月的靜,攪動

陰陰的黑,不清明

清明雨

細細的絲

密密麻麻的斜織著

憂傷

不安的靈魂飄動

看不見黑色的睡眠

被雨分割成

淚眼

澹泊的清明

心情沉潛,寧靜

在詞根里視而不見

做一座山

風來巋然,狗吠無驚

讓淚水,在隱忍中閃爍

讓巫咒,溺于無聲俗塵

雨過,天就會清

清明節(jié)作者:超哥

清明的雨

慰息著逝去的身影

人的淚

這天

也只能作為花瓣

點綴著哀傷的風景

春的開始

誕生一個新的生命

制造生命的人

脫去衣服

思念

變成點燃的一團煙

聞著春的味道

想起奶香味

想起喂奶的母親

也許祭奠故人就這樣開始的吧

清明節(jié)

燒糊的那些圖案

飛到該去的地方

能當餅充饑

能當屋住

篇9

曾有一句笑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如今,這句話在被一些人扭曲理解后,卻是叛逆青春的堅強“后盾”。

確實,青春實在太短暫,不容我們錯過,而且是該讓我們銘記一生的,但,這就是值得我們瘋狂的理由嗎?“年少輕狂”“朽木不可雕也”甚至連“無藥可救”這樣的字眼,也被人們用來形容我們90后。而我們所謂的青春,在他們眼里就是瘋狂、為所欲為。為什么會這樣,這是90后的真實寫照還是人們的誤解?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只記住了青春,想要在這短暫的青春年華中留下美好的難以忘懷的一頁,而忘記了方式以及最重要的“使命”。

青春確實美好,每個人都意識得到這一點,但我們不要身在這美好年華中只看到了它的閃耀而忽略了使命的重要?,F(xiàn)在,我們是牢牢地抓住了我們的青春,我們確實是生氣蓬勃的朝陽;但別忘了我們也肩負著使命,我們還是祖國未來的棟梁!

所以,請放下所謂的“讓別人說去吧”,踏踏實實地走自己的路。對于青春使命,我們的青春更需要這樣的警醒:“把自己該走的路走漂亮了,才可以去走自己想走的路。”而我們所肩負使命則更應銘記這一句提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初二:田甜

篇10

溱潼位于蘇北里下河地區(qū),素有“蘇中明珠”的美稱,這里不僅有世界珍稀動物“四不象”———麋鹿,還有聞名天下的“溱潼會船節(jié)”。聽住在老家的七奶奶說,會船節(jié)時這兒可熱鬧了!再過一天就是“會船節(jié)”了,我多想看看老家那賽龍舟的壯觀場面啊,可媽媽說,我當天回家,不能去看了,我覺得十分遺憾。

我們整個家族的人都去給我的太太太公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他們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對我的寵愛,眼前浮現(xiàn)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臉龐,回想起太太幫編毛衣的情景,想到這時,我的鼻子一酸,眼淚也“溜”了出來。記得唐朝詩人杜牧說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雖然今天沒下雨,陽光照在我身上,我卻感覺不到一點暖意。太太的墳墓在小村的盡頭,一到那兒,爺爺就在太太的墳前擺上了蘋果、飯團等供品,然后把買好的黃紙點燃,我們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墳前,爺爺讓我們一個個上前鞠躬。輪到我了,爺爺一邊叫我鞠躬,一邊請?zhí)S游移狡桨舶?,能考上大學。我想在此長眠的太太一定能夠聽到我的心聲的。

等掃墓儀式結束,太陽已經(jīng)西斜了。大家紛紛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輕松了許多的原因吧,他們表情不再嚴肅了,而是相互說說笑笑,我也抬頭欣賞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麥苗綠油油的。油菜花金黃金黃的,一條大河從我們身邊伸向遠方,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幾只小船駛過,船上的人,撐著篙,還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隨風飄蕩,姑姑隨手折了一根柳條編成帽子戴在我的頭上,我一下子成了機靈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