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文格式范文
時間:2023-03-23 13:04: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應用文格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March 26th, 2009
Dear Cathy,
I like your program very much. It has a lot of interesting stories, attractive games and popular English songs. From your program we can learn many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e can improve ou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English .We can also know more about the culture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a word, we learn a lot from your program.
I‘m sorry to tell you that I can’t follow you easily sometimes because you speak little bit fast. It‘s also a pity that we can only watch your program twice a week.
Thank you for giving us a lot of fun! I wish your program a bright future!
Yours sincerely
WangPing
(二)電子郵件(e-mail)
To: Kayla @hotmail.com
Cc: None
Subject: Re: Pen-pal wanted
Hello, Kayla,
I’m Mike. I am 15 years old. I‘m glad to know that you would like to have a pen-pal. I also want to find a pen-pal from the Internet. When I’m free, I like to listen to the music, go hiking and play basketball. I‘m good at English and art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be good friends. I hope to hear from you often.
篇2
xxx, ceo
xxx, vp sales
xxxxxxxx corporation
(address)
it’s our great honor to invite you to visit xxx company located at (address) in august, 20xx. this visit will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you to mak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ur marketing issues, and to communicate our future business cooperation in detail.
xxx company, as one of your distributors in china, has been great progressing in promoting and selling your products. we believe this visit will be of great benefit to our future business cooperation.
please use this invitation letter to apply for your visa to china.
we are all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soon, and 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feel free to inform me.
yours truly,
xxx
篇3
【文獻編碼】 doi:10.3969/j.issn.0450-9889(B).2011.11.023
長期以來,英語教學偏重的語言工具性訓練,忽視了人文性的教育,致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成為語言知識的消極接受者。新課程改革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要求關注學生的情感,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在英語教學中適當?shù)匾胗⑽母枨虒W是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英文歌曲來輔助教學,不僅能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而且能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性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提高教學效果。
一、 靜聽歌曲,整體感悟
將英文歌曲運用于教學中,既讓學生在樂中學,也體現(xiàn)出了三維目標中對學生的情感關懷。邁克爾?杰克遜的《Heal the World》被譽為“世上最動聽的歌曲”, 歌詞倡導人們保護和珍惜環(huán)境,互助互愛,讓戰(zhàn)爭遠離,世界和平,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教學時,教師可先介紹歌手邁克爾?杰克遜,然后在黑板上寫出歌曲的名字。此時,有學生問:“老師,為什么要用heal呢?heal是治愈的意思,難道我們的世界生病了嗎?”一問激起千層浪,其他學生也紛紛議論起來。這時,教師抓住契機讓學生傾聽音樂,進一步思考。在音樂播放前先讓學生深呼吸并閉上眼睛,靜靜聆聽音樂,用心感受,音樂播放結束后組織學生討論: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music? What happened from our world? Why use “heal”in there? 有的學生說聽到了哭喊聲;有的學生說好像是因為打仗,他們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很傷心,所以有哭聲;還有的學生說歌曲結尾部分的旋律與開頭不同,變得有力且振奮人心,像是呼吁全世界的人們團結起來,相互關愛,為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努力。經過討論,學生弄清了歌曲的主題和大意,形成對歌曲的整體感悟。靜聽歌曲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不但尊重了學生的發(fā)言權,也讓他們盡情地展開聯(lián)想,使其創(chuàng)造力得以充分發(fā)揮,主體意識得到肯定。
二、 逐段分析,深入理解
靜聽歌曲,整體感悟,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總體框架。而對歌曲的深層次理解,還需要對內容逐段剖析,挖掘其中的內涵。仍以邁克爾?杰克遜的《Heal the World》為例。
1. 抓關鍵詞,幫助理解
教師在音樂二次播放前可先將關鍵詞呈現(xiàn)給學生:
在熟讀、理解關鍵詞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where-what-why-how的模式進行造句練習,教師答疑解惑,幫助學生抓住歌曲的中心觀點,并落實基礎知識的學習。如:“where”,學生會想到This is a place.緊接著是“what”,學生可以參照教師已給的關鍵詞造句:I can hear many children crying now. I can see many people get hurts.然后是“why”,學生可以說:Because of I can feel it from this song.最后是“how”,有的說:We can take care of them.也有的說:Let’s make a better place for everyone.通過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按事物發(fā)展的邏輯順序進行造句訓練,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句型的印象,促進知識點的內化和遷移,防止他們的經驗積累停留在表面,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減輕學生的負擔。
2. 巧妙提問,深化理解
人文教育是根據(jù)歌曲內容將文化、文明與健全人格融為一體的教育過程,是在與學生的對話中體悟愛的真諦的過程。提問是師生對話的一種形式,促進學生對歌曲內容的進一步領會。學習邁克爾?杰克遜的《Heal the World》,教師繼整體感悟階段的提問(What’s happening to our world? Why use “heal”?) 之后,可進一步提出 “How canwe heal?”的問題,引領學生剖析各段內容,加深印象。整首歌分為三段,從發(fā)現(xiàn)愛、分享愛、創(chuàng)造愛來構建和諧的世界。教師教學第一段“發(fā)現(xiàn)愛”,可首先向學生提問:How can we discover love from life? What’s the example of love besides you?以此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人與事,發(fā)現(xiàn)身邊的愛,學會愛人、愛己。例如,父母無私的關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等,愛無處不在,我們應該要珍惜并學會感恩,感激所有為我們帶來愛的人。第二段歌詞內容的學習從“分享愛”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思考:Love is selfish?How could we unselfish in the life or in the study. How can we share love with others? 最后一段歌詞的學習可要求學生Talk about how to create love for others through the real life?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the song?學生們談到可以組織班上的同學去敬老院,把溫暖送給無依無靠的老年人;有的學生說應該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與他們分享解決問題的方法,共同進步;也有的學生提出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幫助班里有經濟困難的同學,讓他們不再孤單無助;還有的談到為災區(qū)人民獻愛心,為殘疾兒童出一份力等。通過提問與討論,學生對如何發(fā)現(xiàn)愛、分享愛和創(chuàng)造愛有了切實的體會和感受,對《Heal the World》這首英文歌曲的內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些活動既體現(xiàn)出新課改“三維目標”對學生的情感與道德教育的要求,又成功地滲透了人文價值教育中愛的教育。
3. 角色扮演,深刻體悟
人類最基本的兩種學習形式是認知學習和體驗學習。認知學習旨在發(fā)展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而體驗學習不僅對學生的感性認知有幫助,而且在發(fā)展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意志和價值觀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角色扮演是一種深受學生喜愛的體驗性教學形式。角色往往決定著人的思維、情感、語言和行動。角色扮演活動可使學生從“被接受”、“被教育”的傳統(tǒng)模式和消極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進行充分的、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教師可節(jié)選歌曲中某一段內容,以學生為主體,自編自導自演。學生在歌曲的特定情景中通過角色扮演,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化抽象為形象,把歌曲中表達的意境再現(xiàn)出來,使學生在語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提高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由于領會了歌曲《Heal the World》的內涵,學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加入了個性化理解,將失去親人的悲哀、對愛的渴望、對和平世界的呼喚等抽象概念表演得繪聲繪色,學生的感情與歌詞的內容產生共鳴,情感得以升華。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正是學生學習語言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人文教育的價值之所在。
三、 創(chuàng)編歌曲,學以致用
新課改提出教師應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應積極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讓學生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英語課上欣賞好歌既能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感情,又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而創(chuàng)編歌曲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鞏固舊知,學以致用,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替換關鍵詞、更改主題等形式讓學生合作創(chuàng)編新歌,并分小組上臺展示成果,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互動的教學氛圍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使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凈化、個性得到張揚,讓課堂教學充溢著人文魅力。
篇4
合理配置濃度:使用殺菌劑噴霧時,都需要用水將藥劑配成或稀釋成適當?shù)臐舛?。不同的殺菌劑其使用濃度都有其特殊要求,配置濃度時一定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操作,不可隨意加大或縮小。如果濃度過高就極易造成藥害,而濃度過低則達不到用藥防治病害的效果。
選準噴施時期:一般而言,噴施殺菌劑的時期過遲或過早都會影響防治效果。噴施時期過早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會降低防治效果。而噴施時期過遲則因大量病原物已經侵入寄主或造成危害,因此。使用殺菌劑時應根據(jù)作物不同病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和預測預報以及病害發(fā)生的具體情況及時用藥,通常殺菌劑的用藥時期均應掌握在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為佳。
掌握用藥次數(shù):殺菌劑的噴藥次數(shù)主要是根據(jù)藥劑殘效期的長短和氣象條件來確定。一般每隔10-15天噴一次,共噴2-3次。遇特殊情況,如施藥后遇雨,應及時補噴一次。
提高用藥效果:殺菌劑的噴藥效果包括用藥數(shù)量和噴藥時間。用藥數(shù)量要適宜,用藥過多一方面會增大成本,另一方面還極易造成藥害。而用藥過少則無法達到用藥目的。用藥質量要講究,要噴遍植株莖干和葉片正反面,力求做到不漏噴。噴藥時間應避開高溫時間段,確定藥效有足夠的吸收時間。
嚴格防止藥害:殺菌劑造成藥害有多種原因,首先一般水溶性較強的藥劑容易發(fā)生藥害,其次不同作物對藥劑的敏感性也不同,豆類、馬鈴薯、棉花則對石硫合劑敏感,藥害的幾率較高。再者作物的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對藥劑的反應也不同,一般幼苗和孕穗開花階段容易產生藥害。另外,藥害與氣象條件如氣溫、日照也有一定關系,一般高溫干旱、日照強烈或霧重、高濕等條件下用藥均易引起作物藥害。
篇5
一、虛擬語氣用于條件狀語從句。
1.表示與現(xiàn)在事實相反的假設時,條件狀語從句中的謂語動詞用“過去式(be的過去式用were)”。而主句中的謂語動詞用“would(should, could, might)+動詞原形” 。例如:If he had time, he would attend the meeting.
2.表示與過去的事實相反的假設時,條件狀語從句的謂語動詞用“had+過去分詞”,主句中的謂語動詞用“would(should, could, might)+have+過去分詞” 例如:
If you had taken my advice, you wouldn’t have failed in the examination.
3、表示與將來事實相反的假設時,條件從句和主句所用的謂語動詞 與“表示與現(xiàn)在事實相反的假設”的謂語動詞相同,或者條件從句中用“were to (should)+動詞原形”,例如:
If it were to rain tomorrow, the meeting would be put off.
4. 當條件狀語從句表示的行為和主句表示的行為所發(fā)生的時間不一致時,動詞的形式要依據(jù)它所表示的時間來調整。例如:
If you had worked hard, you would be very tired.
5.以上句型可以轉換成下列形式:
1)省略if用“were, had, should+主句”。例如:
Were I in school again, I would work harder.
Had you been here earlier, you would have seen him.
但在虛擬條件狀語從句中,省略連詞的倒裝形式的句首不能用動詞的縮略形式,如我們可以說:Were it not for the expense, I would go to Italy.
但不能說:Weren’t it for the expense, I would go to Italy.
2)用介詞短語代替條件狀語從句。例如:
Without air, there would be no living things.
二、虛擬語氣用于賓語從句
1.“wish+賓語從句”表示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漢語可譯為
“可惜……”,“……就好了”,“悔不該……”,“但愿……”等。
表示現(xiàn)在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從句的謂語動詞過去式;
表示將來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用“would(could)+動詞原形”;
表示過去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時,用“had+過去分詞”或“(could) would+have+過去分詞”。例如:
I wish it were spring all the year round.
I wish you could go with us.
We wish we had arrived there two hours earlier.
2.虛擬語氣在動詞arrange, command, demand, desire, insist, order, propose, request, require, suggest等后面的賓語從句中用“(should)+動詞原形”。例如:
We suggest that we (should) have a meeting.
We insist that they (should) go with us.
The doctor ordered that she (should) stay in bed for a few days.
He demanded that we (should) start right away.
注意:只有當insist作“堅持(認為)”,“堅持(應該)”,suggest作“建議”解時,從句的動作發(fā)生在謂語之后,賓語從句才用虛擬語氣。當insist作“力言”,“強調”,suggest 作“暗示,表明”解時,賓語從句通常不用虛擬語氣。例如:
Mike insisted that he had never stolen anything.
Madame Curie insisted that there was something in nature that gave out radition.
The expression 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was very angry.
三、虛擬語氣用于表語從句、同位語從句
作advice, idea, order, demand, plan, proposal, suggestion, request等名詞的表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其謂語動詞一般要用虛擬語氣的結構“(should)+動詞原形?!崩纾?/p>
We all agreed to his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go to Beijing for sightseeing.
My idea is that we (should) do exercises first.
四、虛擬語氣用于主語從句
在主語從句中,謂語動詞的虛擬語氣結構用“should+動詞原形”的結構,表示驚奇,不相信,惋惜,理應如此等。例如:
It is necessary (important, natural, strange, etc) that we should clean the room every day.
It was a pity ( a shame, no wonder, etc) that you should be so careless.
It will be desired (suggested, decided, ordered, requested, proposed, etc.) that she should finish her homework this afternoon
五、虛擬語氣在as if (as though), even if (even though)等引導的表語從句或狀語從句中的應用。
如果從句表示的動作發(fā)生在過去,用過去完成時;指現(xiàn)在狀況,則用過去時,指將來則用過去將來時。例如:
He looked as if he were an artist.
He speaks English so fluently as if he had studied English in England.
Even if he were here, he could not solve the problem.
在上述三種主語從句中,should應意為“應該”,“竟然”,可以省去,但不可換用would,主句所用動詞的時態(tài)不限。注意:這種從句表示的是事實。如果說話人對這種事實表現(xiàn)出驚奇的情感,就可用虛擬語氣。反之,如果不表示驚奇等情感,that 從句也可陳述語氣,例如:
It is strange that he did not come yesterday.
It is a pity that you can’t swim.
六、虛擬語氣用于定語從句
這種從句常用在It is (high) time (that)…句型中,定語從句的謂語動詞用過去式,或should+動詞原形(should不能省略,be 用were)來表示,意為“(現(xiàn)在)該……”。例如:
It is (high) time we left (should leave).
It is high time we were going.
七、虛擬語氣用于if only 引導的感嘆句中
If only I had taken his advice. 我要是聽他的話就好了。
If only I were a bird.我如果是一只鳥就好了。
八、虛擬語氣在簡單句中的應用
1)情態(tài)動詞的過去式用于現(xiàn)在進行時,表示說話人謙虛,客氣,有禮貌或語氣委婉,常出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例如:
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open the door?
2)用于一些習慣表達法中,例如: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I would rather not tell you.
You had better go now.
3)用“may+動詞原形”表示“祝愿”。may 必須置于句首,例如:
May you be happy!
May you succeed!
練習 選擇最佳答案填空:
1.The guard at the gate insisted that everybody _____ the rules.
A. obeys B. obey C. will obey D. would obey
2. If she had worked harder, she _____.
A. would succeed B. had succeeded
C. should succeed D. would have succeeded
3. I wish I _____ you yesterday.
A. seen B. did see C. had seen D. were to see
4. You didn’t let me drive. If we _____ in turn, you _____ so tired.
A. drove, didn’t get B. were driving, wouldn’t get
C. drove, wouldn’t get D. had driven, wouldn’t have got
5. – I stayed at a hotel while in New York.
-- Oh, did you? You _____ with Barbara.
A. could have stayed B. could stay
C. would stay D. must have stayed
6. I was really anxious about you. You _____ home without a word.
篇6
【關鍵詞】中學語文 詩歌教學 朗誦
中學教學離不開語文,語文教學離不開詩歌,詩歌是最純粹的藝術,詩歌對培養(yǎng)學生在文學方面的興趣,比其他文學形式更直接、更合適、更優(yōu)秀,正如北京師范大學李道英教授說的:詩歌,是一種高雅藝術,是一種文化素養(yǎng),尤其是古詩,是古代文化的精華所在,它膾炙人口,對中學生來說,是學習古代文化的一個切入點,學好詩歌,懂些詩歌尤為重要。
一、朗誦詩歌的意義
1.感悟人性、情感之美。詩歌能夠為人類的生命找一個存在的理由,正如荷爾德林說的“人類詩意地棲居在這個星球上”。老年如散文,中年如小說,青年如詩歌,因此,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朗讀者應該以情入文,在朗讀的過程中不斷的體會作者的感情,如果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不但能打動自己,還能感動他人。通過朗誦詩歌,能夠將詩心、詩意、詩性、詩情銘于心中,在朗誦的過程中多一份豪情與從容。
2.體味思想、語言美。朱自清先生曾說過“要增進學生理解和寫作的語文能力,得從正確的朗誦教學入手”,也就是說,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一半在于朗讀的聲音當中。朗誦將文章內容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銘于心,文章對學生身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正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語文教學應該從正確的朗讀方法入手,學生們通過反復的朗讀,久而久之,培養(yǎng)了語感,使自己終身受益。
二、朗誦在詩歌教學中的應用
1.細細品味詩歌內容,體會詩歌內涵意境。目前,在中學語文教育中,許多老師僅僅是將朗誦當作體會詩歌意境的初步手段,并沒有予以重視,其實,朗誦應該貫穿在詩歌教學的始終。初次感知詩歌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默讀,粗淺的理解詩歌的內容后,再進行朗誦,以此來了解詩歌中運用的各種手法以及詩歌的內涵,然后再進行朗讀,以此來鞏固朗誦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次課本中的《星星變奏曲》,首先通過老師的引導,幫助學生們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然后讓學生們默讀一遍,以此來體驗旋律的變奏,然后再讓學生們通過朗誦,深刻的體會詩歌中作者的思想,再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們體會作者對美好、自由、光明的向往,以及愿意犧牲自我的精神。當學生們自己朗讀完畢,體會到詩歌的意境后,再由教師提供一些練習題,幫助學生們更進一步的理解詩歌的意境,并及時的更正一些學生因為偷懶,而生搬硬套的一些想法。
2.細細品味詩歌節(jié)奏,體會詩歌韻律之美。每一首詩歌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都是作者對自己感情的抒發(fā),其韻律和節(jié)奏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們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詩歌朗誦的節(jié)奏有哪些呢?通常情況分為語調輕重、節(jié)奏快慢、音量高低以及氣息強弱等,掌握了詩歌朗誦的這些內容,就能夠很輕松的掌握詩歌的藝術效果。例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定然是/不甚/寬廣,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甭曇羝截?、高低音抑揚頓挫,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滿懷激情、不能自已,對與詩歌意境的理解更加充分、飽滿。
3.不同的朗誦方法,理解詩歌的重點。朗誦的方法有許多,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分組輪讀法,在朗讀詩歌的時候,通過將學生們進行分組,由不同的學生進行分排、分行輪流朗讀,然后讓學生們自己標注出自己認為的重點,然后通過小組內以及小組間的討論,總結出詩歌中所有的重點內容;指名讀,在詩歌的教學過程中,由老師點名有一個學生進行朗讀,當學生讀完一句或者兩句后,再指名讓另一個學生讀,這樣能夠加強學生對詩歌的記憶和理解,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將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顯性的體會出來;表情讀,這種方法是學生們根據(jù)字句的長短以及詩歌的節(jié)奏,用具體的動作、表情、姿態(tài)、聲調等方法進行朗讀,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們身臨作者之境,理解作者更深層次的內涵,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沁園春長沙》中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問蒼茫大地的聲調低沉,誰主沉浮的高亢嘹亮,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根據(jù)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與作者的感情起伏調整自己的朗讀速度以及朗讀的聲調,身臨其境的朗讀,更能掌握詩歌的精髓。
三、結束語
我國曾是一個詩歌大國,從《詩經》至《楚辭》,從陶謝至建安七子,再從唐詩至宋詞,名家輩出,迭起。詩歌是語言藝術的精髓,也是文學藝術的最高成就。詩歌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所以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應該予以充分的重視,處于花季的中學生們,應該在朗讀詩歌的過程中,在文學的殿堂中徜徉精神,在詩歌的海洋中吟詠性情。
【參考文獻】
[1] 閆繼紅. 朗誦在中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應用[J]. 金色年華(下),2010(8);149.
[2] 劉萍. 淺談中學語文詩歌朗誦的教學策略[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6);352.
篇7
因為我身份的特殊,起點是一名營業(yè)員,從一名被管理者變成一名管理者,無論是對于我自己還是對于周邊的同事而言,都是一個不小的改變,要接納這種變化時需要時間的。因此,在剛開始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阻礙,這都是考驗我意識和能力的“試金石”。因為我知道只有知難而進,永不退縮,才能戰(zhàn)勝工作中的困難,順利開展工作。同時,我留心做個“有心人”,知己知彼,用心了解每個員工的習性脾氣,這樣工作起來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2個月以來,我的心得總結
一、擺正心態(tài),調整自己,夯實基礎。
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取得成功與否的關鍵,所謂態(tài)度決定一切,無論處于什么崗位,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是前提,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我有過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有過一展宏圖的沖勁,有過“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懷想;我也有過失敗的受挫感,有過受到批評責備的委屈,有過憋在肚子里難以下咽的苦水。這段時間工作的過程也是我自己心態(tài)不斷調整、成熟的過程。要把工作完成是很容易的,但把工作做得出色、有創(chuàng)造性卻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調整好心態(tài)的我漸漸的明白了,在做任何一件事時都有發(fā)展才能、增長知識的機會。如果我能以充分的熱情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態(tài)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過是個平庸的工匠。
心態(tài)的調整使我更加明白,不論做任何事,必須竭盡全力,這種精神的有無可以決定一個人日后事業(yè)上的成功或失敗。如果一個人領悟了通過全力工作來免除工作中的辛勞的秘訣,那么他也就掌握了達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處處以主動、努力的精神來工作,那么無論在怎樣的崗位上都能豐富他人生的經歷。
二、堅持公平公正,人性化管理。
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畢竟一碗水也端不平,但是我們作為基層管理人員,要力求用一顆同樣的心對待每一位員工,即使有些人偶爾會違紀違規(guī),但是熟話說人無完人,我們要有包容的心,在不影響原則的前提下,對其一視同仁。對于和自己關系處得較好的員工,也要公事公辦,有違反中心規(guī)定的必須做出同樣的處罰。當然,我個人是很不贊成靠處罰來管理員工,我們要人性化管理,在尊重的前提下,主要以激勵為主,給員工提供的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如在晨會上,簡短的布置好當天的工作任務之后,就像以前薛經理給我們講個小故事,從中得到啟發(fā)。從而提高營業(yè)員的思想意識。多講些案例,更能身臨其境。既能提高晨會的效率,也能激發(fā)她們的工作熱情,從而更好的做好本職工作。
三、團結互助,不斷進步。
非常感謝我的領導,在百忙之中還抽空關心我的工作,感謝我的導師,能在工作中隨時指出我的不足,特別是我在為人處世上的不足,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其他兩位同事也很關心我,很用心的教我。我在這個團體中,我感到很快樂,因為我們營銷二部很團結,上午班沒有完成的工作,下午班的人會不折不扣的完成,在工作上大家齊心協(xié)力的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生活上大家也很關心彼此的身體健康,有好吃好玩的大家也會一起分享。對于我這個新人,她們耐心的帶我,從我剛開始的一無所知,到現(xiàn)在能一個人當一個班,都和大家對我的幫助離不開。相信在我們共同努力之下,我們二部會不斷進步。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有時工作的質量和標準與領導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一方面,由于個人經驗不足,處理事情沒有分輕重緩急;另一方面,就是工作繁瑣、時間安排不合理,工作效率不高。
二是有時工作敏感性還不是很強。對領導交辦的事不夠敏感,有時工作沒有提前考慮到位,情況沒有及時反饋。
篇8
關鍵詞 小學語文;多媒體;課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4-0118-02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已經逐漸走入小學校園,在輔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很多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也要看到由于種種原因而出現(xiàn)的一些誤區(qū)。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提出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1 辯證地看待、使用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教學
有些教師對多媒體技術手段的認識有誤區(qū):或者是認為使用多媒體就是創(chuàng)新,就是先進的教學方法,不使用多媒體就是落后的教學方法;或者夸大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時時處處都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認為只要用了多媒體,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或者耗費大量精力制作精美課件,將備課變成制作課件,忽視了課件的實用性;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在使用多媒體手段之前,必須要對它有一個清醒、正確的認識。
首先,多媒體只是一種工具,一種教學輔助手段,絕對不是教學的主體。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確定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忽視人的作用,也不能把教師的工作完全由機器來取代,否則將得不償失。
其次,課堂教學理念是否先進,并不取決于是否使用多媒體。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技術手段,但是并不意味著使用多媒體就是先進的,不使用多媒體就是落后的,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區(qū)別對待,傳統(tǒng)教學媒體利用得當,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再次,多媒體既有優(yōu)勢,也有不足,并不是無所不能、無往不利的。要辯證地看待多媒體、使用多媒體,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摒棄其缺點,使其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
2 不要濫用多媒體,妨礙師生情感交流
由于一些教師對多媒體的錯誤認識,覺得多媒體的使用越多越好,甚至整堂課都使用多媒體,導致課堂被多媒體主導、占據(jù),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眾,師生之間沒有任何交流,本該閃耀的創(chuàng)新火花也被生生掐滅,課堂教學成為“滿堂灌”,這對學生的學習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手段,絕對不能取代教師的講解。尤其是語文教學,需要更多的師生的情感交流,也不是多媒體能夠取代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簡單的動作都會對學生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或者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或者提起學生的興趣,或者活躍了課堂氣氛,或者給學生積極的鼓勵,等等,這些都是多媒體技術做不到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能站在多媒體的背后,讓電腦全盤代講,而是要在使用多媒體的同時,積極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在思想的交流中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引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3 多媒體教學不能取代學生的文本閱讀和教師板書
語文課是以閱讀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文,不用心去讀、不潛心去體會是不能領會語言文字的妙處,取得較好的收益的。而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能極大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要求,但是它雖然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卻削弱了學生想要朗讀、閱讀的欲望,忽視了學生親自閱讀文字帶來的愉悅感受,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
多媒體教學也不能取代教師的板書,因為板書是教師思維過程的再現(xiàn),能夠有效地突出重難點問題,對學生的思維具有啟發(fā)和示范的作用。在教師一步一步地書寫板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隨之進行一步步的深化,這是多媒體課件無法取代的。而且根據(jù)課堂教學的情形,教師要對板書進行隨時的調整,以便適應學生的學習實際,但是多媒體課件則做不到這點,也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4 注重多媒體課件的實用性,避免過于花哨
一些教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進行課件的制作,確實課件是十分的精美,用了很多的藝術字體、背景音樂、界面的變換等,但是這樣花哨的課件是課堂教學所需要的嗎?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嗎?答案是否定的。過于花哨的多媒體課件雖然是刺激了學生的視覺感官,但是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過長地停留在新奇之處,完全忘了課堂學習的主要任務,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看起來熱熱鬧鬧,學生的情緒很高,但是學生學到了哪些知識,思維受到了哪些啟發(fā),有什么收獲,就不好說了。因此,語文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不僅要注意形式,更要注意充實的內容,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實際來進行課件的制作,要多注重課件的實用性,避免過于花哨,只有將充實的內容和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課件對學生的積極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5 “好鋼用在刀刃上”,注重多媒體使用的時機
多媒體的使用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用得不好,或者用得過多,則會削弱多媒體的作用;如果能用得恰到好處,“好鋼用在刀刃上”,則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1)在學生不熟悉的地方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有些課本上的知識是學生沒有經歷過、沒有看過,不知道、不懂、不理解的,單靠教師的語言敘述可能學生也不好體會,這時候多媒體就可以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產生情感共鳴。比如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學生沒有經歷過地震,對地震中人的情感無法深刻地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地震的現(xiàn)場演示出來,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和行為,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2)在有疑難的地方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一些疑難的地方光靠教師的講解是無法讓學生理解、掌握的,因而使用多媒體進行渲染,則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在結尾處延伸拓展、升華情感。每一堂課的結束,也是學生認知的新的發(fā)展,因而在課堂結尾處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文的延伸拓展,讓學生將課下閱讀與課堂學習結合起來,將課內外結合起來,擴大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和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比如學完《草船借箭》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將《三國演義》的片段播放出來,引導學生產生興趣,在課下進行閱讀。
6 多媒體的使用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
一些教師覺得使用多媒體很方便,就將大量的資料糅和在一起,一股腦地傳遞給學生,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思維邏輯性差,反應不是很迅速,太多的資料就如走馬觀花,讓他們應接不暇,反而不好。因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使用多媒體,從突破重點和難點出發(fā)選擇資料,少而精,少而有效,既能表達主題,又能使學生理解得清楚透徹,真正發(fā)揮多媒體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雨蒼.是綠葉,還是紅花:淺述語文課中使用多媒體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文教資料,2005(20):144-145.
[2]吳建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應注意的問題[J].中小學教材教學:中學理科,2003(8):48.
[3]張艷麗.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應注意的問題[J].科教縱橫,2010(5):138.
篇9
小學應用文寫作備受師生冷落,這是不爭的事實。由于考試不考,大部分教師為了迎合考試,為了追求高分去只訓練相關的內容,忽視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大多數(shù)教師是湊湊合合地教,具體表現(xiàn)為照本宣科,勾畫一下應用文的相關知識,好一點的再提供幾篇范文,學生就按照課本或老師的要求,記幾條筆記。還有的教師認為現(xiàn)在科技信息這么發(fā)達,寫信不必“飛鴻傳書”,打電話、發(fā)短信多方便,學不學應用文無所謂,至此課堂上很少得到這方面的專門有序的訓練,因而導致大多數(shù)學生不懂得相關應用文的格式要求和內容要求,常常鬧出這樣那樣的笑話。學生寫請假條沒有稱呼,沒有請假原因 、請假幾天、請假姓名、請假時間;寫日記,很多學生根本不懂日記格式,就是亂寫一通,沒有日期、天氣、星期等,內容不是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做而是抄寫好詞佳句等;寫書信,不清楚書信格式,沒有題目,沒有稱呼,沒有敬語、,有的還把日期寫在署名上面,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就連節(jié)假日給老師發(fā)祝福短信也不署名,讓老師不知道是誰發(fā)的。
面對如此尷尬的現(xiàn)狀,我們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不得不深思。應用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到,我們不能讓學生成為笑柄,培養(yǎng)小學生應用文寫作的能力迫在眉睫。
那么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應用寫作能力呢?
一、提高認識
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廣泛應用、具有慣用格式的文體,實用性很強。在現(xiàn)代生活中,應用文的寫作,無論是對機關文秘人員,還是普通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需要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青少年學生來說,應用文寫作更是一項必備的基本能力。不但現(xiàn)在有著實際的使用價值,而且未來的工作、學習、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和以后的工作中遇到各種情況,可能要請假,可能要寫通知、留言,如果不會寫請假條,不會寫通知,不會給人留言,不會寫借條、收條,就可能遭遇尷尬,嚴重的還可能會誤事,造成損失。
二、激發(fā)興趣
應用文寫作的內容對小學生來說,相對比較枯燥,有許多內容使學生還用不上或者使用的很少,如果教學是缺少活力,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就會引起學生對應用文寫作的厭惡。在講如何寫借條和收條的時候可以通過講一些寫收借條錯寫一個字帶來損失的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明白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在學校組織的給災區(qū)小朋友的一封信的活動中,經過老師對書信格式的指導,學生往往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于是紛紛拿起筆來寫信,當寄出信后,又是翹首企盼,等著回信,特別是等他們收到回信時,那種喜悅之情是無法用語言描寫的,這樣的書信往來可以提高書信的寫作能力,再如:學生常感到日記沒什么內容可寫,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家里的一只小動物,寫觀察日記。由于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經常去看看,教師就因勢利導,指導他們觀察和寫作。自然而然的,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在興趣的激發(fā)下獲得培養(yǎng)和提高。
三、加強訓練
1.模仿
應用文寫作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各種文體的格式要求。因此, 結合應用文教學的實用性、知識性、可操作性,首先為了讓學生對應用文格式有感性認識,教師可以收集一些應用文的范文,教授學生應用文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次,運用典型范文,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究和教師的指導,總結出一般的應用文的格式;第三,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模仿范文,讓他們很快的能夠熟悉一般應用文的書寫格式。譬如:學寫日記。我就找來許多名人的日記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生通過閱讀,還不能掌握日記的寫作要求,于是我就指導他們總結日記的基本格式和寫作內容,然后學生按照日記的要求和老師的指導進行寫日記。這樣的一個過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練習
教師針對應用文實用性、可操作性,多編寫一些典型例文,設計系列應用文練習。每次進行訓練側重一個方面,通過討論、練習和范文的比較等由淺入深的具有針對性的訓練,總結規(guī)律。應用文寫作的難題在于許多應用文的格式有相似之處,容易混淆,但又不允許有錯誤,以免產生歧義。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比較、歸類等,使他們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例如借條、領條、便條等等有很多相似相近處,學生弄不懂它們的差異,很難準確掌握其格式,通過老師的講評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大部分學生基本掌握了這幾種文種的異同和寫法。借條就是向個人或單位租借物品或場地等所使用的應用文。領條是向單位或部門領取物品使用的應用文。這兩種應用文都要寫明對象,名稱、數(shù)量或更詳細的內容,借條還要寫明歸還的日期。便條只是為了說明某種情況或事情等使用的應用文,只要求寫清具體內容即可,這三種應用文的格式都與一般的書信相似,可更簡潔一點,語言要求言簡意賅。
3.應用
篇10
知識要點:1、根據(jù)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2、應用文的寫作,要做到格式正確,語言準確。 應用文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在形式上,應用文都有固定的慣用體式,格式穩(wěn)定,排列規(guī)范,結構形式完整嚴謹。如書信,一般由稱謂、正文、祝詞、署名、日期五部分組成,通常不隨意改動。
其次,在內容上,力求準確,有針對性?;蛱岢鲆鉀Q的問題,或介紹、總結、說明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寫作時務必將時間、地點、基本情況、事件原委、處理辦法或措施等方面的內容交代清楚。另外,時間要求極為嚴格,要及時,因為應用文都是為解決問題而寫的。
第三,在語言上,要求準確平實,通俗易懂,簡練明白。葉圣陶先生說:“公文不一定要好文章,可是必須寫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確,句穩(wěn)詞妥,通體通順,讓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說的是什么?!倍鄶?shù)應用文不宜采用描寫、抒情,切忌堆砌形容詞;更不允許虛構和夸張,即使有描述,其目的必須是為了說明問題。應用文還經常使用一些專用詞匯和術語。此外,應用文在語言方面還有較多地運用并列短語、介賓短語,沿用一些文言句式等語法特點。
應用文可分四類:第一類是公文書類,有通知、決議、指令、請示等,是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在公務活動中使用的文書。第二類是事務文書類,有計劃、總結、報告、合同等,是交流情況,完成某項工作任務,解決問題的工具。第三類是科研應用文類,有學術論文、畢業(yè)論文,科研報告等,是進行科研和描述研究成果的重要文體。第四類日常應用文,有書信、日記、電報等,這一類應用文使用頻繁,中學生學習這類應用文非常重要。
初中階段應掌握的應用文有:通知、啟事、電報、匯款、介紹信、證明信、公開信、倡議書、申請書、感謝信、表揚信、慰問信、賀電、會議記錄、計劃、黑板報等。下面分別從格式、結構、語言三方面談應用文的寫作。
1、應用文的格式
應用文都有約定俗成的慣用格式,有了格式,不僅眉目清楚,而且有了規(guī)矩。這為讀寫應用文、處理問題提供了很多方便。且部分應用文的格式有直接生效的指導作用或法律約束。因此,寫應用文必須遵從各種應用文慣用格式。以電報稿、通知、啟事、申請書、感謝信、表揚信、祝賀信、倡議書、建議書和一般書信為例:
(1)關于稱呼語。啟事不必開頭寫稱呼語,通知如標題已明確通知的對象,不加稱呼語了。其余8種都要求抬頭頂格寫稱呼語,稱呼語后面必須有冒號,問候語不能語稱呼語同一行。
(2)關于正文首行。只有電報的正文首行頂格寫,其余都空兩格開始寫。
(3)關于致敬語。結尾不寫致敬語的有:倡議書、建議書、啟事、電報和通知。結尾必須寫致敬語的有:祝賀信、申請書、感謝信、表揚信和一般書信。致敬語不能與其它內容寫在同一行。
“敬禮”必須另起一行頂格寫?!熬炊Y”之后一般不點標點符號,要寫也只能寫一個嘆號。
(4)關于署名和日期。只有電報的署名緊連正文,其余均可另起一行右署名。
只有電報不寫拍發(fā)日期,其余都要在署名下一行位置上寫準日期。寫日期時,漢字和阿拉伯數(shù)字使用要一致,不能混用。
2、應用文的結構
應用文的結構,要求完整嚴密,層次清楚,簡單明了。一般說來,應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格式,即由三部分構成--標題、正文和結尾。如:
(1)計劃。由三部分構成。①標題:包括單位名稱、計劃內容和使用期等。②正文:一般包括前言、目的、任務、具體措施、實施步驟、時間安排、注意事項和檢查辦法等。③結尾:即落款部分,交代制定計劃的單位名稱和個人姓名,交代制定計劃的日期等。
(2)總結。一般也是三個部分構成。①標題:與計劃標題類似,包括單位名稱,總結期限,總結內容等。②正文:包括基本情況;成績和缺點;經驗和教訓;存在問題和今后意見。③結尾:和計劃一樣,要交總結的單位名稱和寫作日期。
(3)簡報。一般有三部分。①報頭:它是公文樣式的標志,不是簡報的題目,包括簡報的名稱、期數(shù)、編印單位、印發(fā)日期。②正文:正文之上一般有標題:正文一般以刊登一分材料為宜;正文末尾可注明供稿單位或撰稿人姓名。③結尾:寫明發(fā)送單位和印發(fā)的份數(shù)。
(4)電報稿。電報稿沒有固定的、統(tǒng)一的格式。在拍發(fā)時向郵局索取,按規(guī)定填寫。電報全文由四部分組成。①電報頭欄。由電報局營業(yè)員、值機員填寫,與發(fā)報人無關。②收報人住址姓名。由發(fā)電報人填寫,“收報地名”欄寫╳╳省(市)╳╳(縣)即可。至于更具體的地址如╳╳區(qū)╳╳街╳╳號和收報人姓名,則寫入“收報人住址和姓名”欄內的方格中,不可寫入長行橫格中(這里是值機員譯寫電碼用的)。③電報內容和署名。由發(fā)報人填寫。電文不必點標點,電文后要緊接著寫上發(fā)報人的姓名,以便對方收到電報后能知道電報是誰發(fā)來的。電文和署名也要寫在方格內。④發(fā)報人姓名、住址、電話。要按規(guī)定詳細填寫,這部分內容并不拍發(fā),僅供郵電局參考。
(5)講演稿。講演稿的結構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①開頭。除對不同的聽眾要加上各種不同的稱呼外,要開門見山,接觸講題,提出全文主要內容,說明演講的意圖,以便聽眾能抓住要領。②中間。要突出講話的中心,把講話的內容集中在主要三點上,反復申述,鋪陳展開。講話的內容若多,可以分項來談,使層次清楚,便于聽眾掌握。③結尾。為了使聽眾對全部講演內容有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在講演的結尾,一定要把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個小結。
(6)說明書。說明書不論報刊登載或張貼,均以介紹商品的情況和屬性為重點,寫法不拘一格,文字要生動活潑,簡明易懂,其結構由兩部分組成。①總介紹。用概括的語言介紹商品名稱、產地、規(guī)格、性質、特點、功用等。②說明重點。與商品有關的重點事項必須介紹清楚,同時提出使用產品應注意的問題,如易燃、怕曬、易碎、耐高溫、有無毒性等。
3、應用文的語言
應用文的語言重在實用,一個字一句話往往至關重要,有人說“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曲筆,筆下有毀譽忠奸?!睘檫@不夸張地說出了應用文語言的重要性。應用文語言一般要求平實、得體、簡潔。
(1)平實。即準確樸素,它只要求平直的敘述,恰當?shù)刈h論,簡潔地說明,準確通順地把客觀事實、作者的觀點說清楚就行,既不能夸張渲染,也不需要描寫抒情,那些華而不實的空話、大話更不能用。
(2)得體。應用文的語言是為特定的需要服務的,要受明確的寫作目的、專門的讀者對象、一定的實用場合等條件的制約,因此語言使用一定要得體。頒布政令要莊重嚴肅。請示、申請要委婉平和。批評表揚要持之有據(jù)、分寸恰當。廣播稿的語言通俗化、口語化,要盡量使用短語,避免用長句,有些詞語在書面語中可適用,在廣播稿中卻不適用。又如解說詞是供群眾聽的,讀起來要上口,聽起來要順耳,解說詞是對實物和畫面進行解說的,因此,要用形象的文學語言,描繪所解說的事物和形象,感情要充沛,還可使用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綜合表達方式。另外要正確使用應用文的習慣語,切實弄清它們的含義和用法。如信函中的稱謂、問候和致敬語要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