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時候歌詞范文

時間:2023-04-07 23:04: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該是時候歌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三者,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詞義:

伺候:在人身邊供人使喚,照料飲食起居,招待人。伺:站在旁邊等著。照顧:關心,關注,照料,料理。如,由于某種原因,對他人的特別優(yōu)待。服務:有償或無償的,為他人做事,從而以滿足別人需要為目的。

相同點是,都有為別人做事的意思。不同點是,伺候,是針對于一個人或是個體,比較單一。照顧是針對特定事由。服務則是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說起《難忘今宵》的創(chuàng)作,李谷一回憶說那是在1984年春節(jié)晚會前,當時的總導演黃一鶴為了烘托晚會的氣氛,找到了詞作家喬羽讓他寫一首歌曲,希望在晚會結束前演唱,希望能馬上就寫出來。喬羽寫的歌詞國人盡知,幾乎沒人不是從小就唱他作詞的歌的。黃導演還要求內容要有家人團聚,祖國大團圓,親人間的骨肉之情和對未來的希望,這些都要寫出來。喬羽問黃導:馬上是什么意思?黃一鶴說:就是我在這兒坐著,你現在就寫,寫完我就拿走。喬羽笑道:這個馬上也太快了。這可不行。一番商量后,最后喬羽答應黃導翌日一早來取。

第二天黃一鶴拿到歌詞一看,非常滿意,簡直是出乎他意料的好,他對喬羽所說的主題思想,在歌詞里全體現出來。喬羽創(chuàng)作這首歌詞的基本思路是:在全國人民觀看春節(jié)晚會時,大家的共同想法就是希望祖國更加富強美好。他即從此切入,先共祝愿祖國好。又一想是這個好看的晚會把大家都團聚在一起,得夸夸晚會;因為晚會好,大家都高興,所以就很難忘,所以就難忘今宵。歌詞終于完成了,但還要譜曲。黃一鶴很快找來了當時知名的作曲家王酩(1997年去世)。但沒想到王酩作完曲,導演組內部對這首還沒全部完成的歌曲發(fā)生了爭議。

李谷一說她后來才知道此事。王酩的曲子寫得特別抒情,有人就說:這曲子寫得“不太健康,軟綿綿的”。但作為總導演的黃一鶴并沒被這種聲音所左右,他明白自己策劃的這場晚會的主題,堅持要把這首歌做到位,而且一定得找李谷一唱。因為當年她是全國最紅的歌星。

李谷一坦言拿到此歌一看,大為贊嘆:“當時感覺歌詞太棒了,曲子也非常好聽,決心用自已的聲音去進一步地美化它、唱好它?!贝饲暗耐頃阶詈笠皇赘杞Y束的時候,就容易落下一個俗套:來一個大合唱。可那年李谷一在春節(jié)晚會結束時,唱的這首短小的歌曲,不僅別開生面,而且令人耳目一新。就這樣,一首今天聽起來仍不失為經典的老歌《難忘今宵》誕生了。

篇3

不同的時間段,長短不一的時長,但錄唱的是同一首歌———煙籠長安。

記得當時有一陣子真的非常的喜歡這首歌,所以特地跟著學唱了好幾遍,光是在錄音就錄了兩三遍,這還是挑了比較好的,保存了下來。

重聽那首錄曲,原音很低,主要我自己的聲音。

時隔兩年,感覺還有點陌生,但總體也還不錯。

當初無意中聽到這首歌,音頻底下有很多人評論,才知道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年輕的小姐姐唱的,而且連譜曲都是她自己譜的。

晚上散步的時候特地點開重新聽一遍,回到家的時候意猶未盡上網去搜一搜這首歌,結果還真的收到了百度百科,那是一個很知性,很漂亮的古風歌手。

其實當時最吸引我的應該是歌詞,真的很美,唱的人,嗓音也很唯美,特別特別適合那首歌。

有時候聽歌真的就是一個人的一種心境吧,也許在其他人眼中并沒有感覺這首歌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這首歌的某一詞一曲或者某個語調某個歌詞剛好觸動了你的心尖,那首歌于你就是不同的意義。

回想起當時聽這首歌的時候,的確是處于一個很落寞的一個狀態(tài)。現在重新聽,雖然覺得這首歌好聽,但是已經沒有當初那種感覺,但是同樣的對于這位小姐姐的才華還是非常非常欽佩。

今天搜到的現場唱這首歌的視頻,了解到作詞的是另外一位小姐姐,只想說他們真的好有才華。

一些古風的詞語,簡約卻能夠很真切的表達出我們自己內心的想法,這讓我更加覺得還是應該多讀書。

篇4

“破碎聲音”也是一樣!

1998年的夏天,“破碎聲音”樂隊成立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破碎聲音”這個名字或許在冥冥中注定了什么……

1998---2002年,短短的幾年內,樂隊更換了十幾位樂手。

樂隊的風格也隨著主創(chuàng)人――江巍的成長而改變。

從一開始歌詞里的“黑暗”“虛偽”“墮落”“死亡”到現在的“幻想”“希望”“殘留”“告別”這些詞匯。

我們不難看出,江巍在一點點的長大,樂隊也一點點的成熟。

直到2002年,吉他手――傳鑫,吉星。BASS手――小皓,鼓手――大偉,加入樂隊以后,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破碎聲音”樂隊。

經過幾年的演出征戰(zhàn),“破碎聲音”的歌聲已經傳遍了這個冰冷的城市的每個角落。

“破碎聲音”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東北地區(qū)的“大牌”樂隊!

9月一直是個浪漫而神秘的季節(jié)。

當“破碎聲音”的影響力日漸膨脹的時候,他們沒有選擇滿足。而是,毅然決定離開。

江巍說:“如果我們不選擇離開,膨脹的太久了,就會“嘭”的一聲,把自己炸的粉碎,那只是個欲望炸彈!”

離開并不意味著完結,而是另一種開始。

2003年9月,“破碎聲音”離開了他們所深愛的,習慣了的城市。

北京是個讓中國所有喜歡音樂的和“偽”音樂人向往,聚集的地方。

因為那里有“搖滾”,“草”和“果兒”。

可是對“破碎聲音”充滿誘惑力的決不是這些,是因為……那里的希望。

現實的生活是無聊的,枯燥的。甚至有一絲殘忍。

不過至今7年的“破碎聲音”早已經習慣了任何生活方式。他們很快,很自然的融入到了這個圈子里。

在北京第一次的演出在他們看來是荒謬的。因為北京的地下音樂圈除了“NEW―METAL”“PUNK”。根本沒有別的音樂可以立足,演出氣氛更是平淡的過分。

但他們成功了,在場的所有樂迷揮舞著手臂,齊唱:“為了明天揮動著翅膀,為了我的明天而流浪

……我們滿懷希望……”

“破碎聲音”之所以第一次北京演出如此成功,我想是因為--他們是自信的。他們尊重音樂。他們可以為自己的音樂而感動。

從此以后,各種演出場所,許多演出商,開始關注“破碎聲音”----這支“莽撞”的哈爾濱樂隊。

當“破碎聲音”逐漸從“地下”走到“地上”的時候,又是一記重拳,差點將希望砸得粉碎。

“破碎聲音”的吉他手――韓吉星,因父親重病。不得不含淚離開樂隊,告別多年的伙伴。

2004年冬天,主唱江巍用一夜的時間創(chuàng)作出了“瞬間”這首歌。代表樂隊及整個“音樂圈”的朋友作

為禮物送給好友吉星。并由“音樂圈”內二十多位朋友后期合成。

樸實的旋律,真摯的歌詞,使在場錄音的朋友都流下了眼淚。

“一切都將過去……而我們還留在這里……”

在2005年4月終于和“北京魔笛唱片公司”簽下了第一張唱片。

簽定合約的當天,“破碎聲音”每個成員都非常開心,真的像歌里唱的那樣“笑著笑著我們都哭了……”

因為,他們很清楚,這張唱片可能并不能代表什么,和證明什么。但是,這是對“破碎聲音”7年的所有努力的一個交代。

“明天的路更漫長,我們依然選擇堅強!”

一直在想搖滾樂隊應該有的狀態(tài),是否應該是跟舞臺上的不羈形象統一,我錯了,生活在這樣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所有的夢想,所有的經歷,只不過是人生中微不足道的組成部分,所以在現實面前誰也別去叫板,因為那樣會傷的很慘。

第一次見到“破碎聲音”樂隊是在新豪運的一次演出。一直記得主唱江巍的一句話,“我曾經為很多女孩寫過歌,但這首歌很特別,《走就走吧》,這是我愛你的方式?!蔽蚁脒@句話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愛情,又怎么不是一種虛幻呢?

“破碎聲音”樂隊集體駐扎在北京北郊霍營,過著地下搖滾樂隊應該有的生活:排練,演出,啤酒,香煙。對霍營的印象一直很模糊,它仿佛應該是曾經一部地下電影記錄的黑白映象:破舊的民房,為自由歌唱的搖滾戰(zhàn)士。

來到霍營是中午氣溫最高的時候,主唱江巍在一個不起眼的路口迎接了我們,剪短頭發(fā)的他略顯疲憊,可以想象多少經歷磨練成了一句句經典的歌詞,就象他們的樂隊一樣,猶如北京秋天的一片落葉,溫存但不失唯美。樂隊的貝司手酷似相聲演員郭德綱,一個胖胖的愛笑的大男孩。吉他手董傳鑫養(yǎng)了一只可愛的哈士旗犬,不多的話語中透露了對待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鼓手大偉是最晚來到排練現場的,很早就聽說過大偉,印象中他應該是酷酷的,不愛說話的人,可是相反他很好接觸,一個很優(yōu)秀的鼓手。

篇5

【關鍵詞】把握教學 關注學生 音樂特色 重視發(fā)展

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師資力量、設施條件和教學水平目前仍然是學校教育的最薄弱環(huán)節(jié),這與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要求不相符,也與新課改的要求不協調。那么如何在現有條件下上好農村小學音樂課呢?首先要讓學生自己先重視起來,然后在教學上注意教學的多樣性,重視創(chuàng)新,就對這幾點,談談我對幾年來農村小學音樂課的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改變傳統課堂

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幾乎就是“唱歌課”,也就是傳統的民間藝人“梨園式”的教唱——教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唱會即達到教學目的。這種以教師為主體,以教代學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真正實現新課改下的教學目的。而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平等、合作的關系。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小胖胖》這一課時,融入到學生當中去,我們老師可以扮演歌曲中的老奶奶,小學生們分別扮演叔叔、阿姨及小胖胖,大家不分彼此,真情流露,越出了代溝,邊唱邊演,此情此景不能說不感人。歌聲伴著大家的表演,心情是多么的舒暢。

二、加強音樂理論知識的滲透

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我們不能只讓學生學唱歌曲,教師的任務不只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唱,而是要教會他們?yōu)槭裁匆@么唱。在教唱當中,潛移默化的灌輸音樂理論知識,如在學唱前,可以帶領學生按節(jié)奏念歌詞,在念到附點節(jié)奏處時,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老師要這么念?這么念有什么好處?教師加以適當指導,讓學生細細揣摩,體會歌詞的內在韻律,深刻的內涵以及所蘊涵著的豐富情感,通過感情的體驗去把握歌詞語調、語氣的輕重緩急,從而識記節(jié)奏型與各種表情記號。

三、從生活中找到音樂的源泉

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實踐、自己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最重要的"。學生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老師心里想的,首先應該是學生,其次才是音樂,學生比音樂更重要。我們可以讓學生們去實踐,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利用他們自己的各種可能性去安排。教學的活動,主要是學生的活動,教學的最終結果,要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善于利用和發(fā)現生活中的音樂。例如,在學習“唐納德的家”的時候就利用了許多動物的叫聲來讓學生感受音樂,感受到音樂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的,從而讓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產生美的認識,從而達到讓學生喜歡音樂,熱愛生活的目的。

四、讓學生在音樂課中“動起來”

農村的小孩與城里的小孩最大的差別就是小學生不敢也不愿動,要么就亂動。上音樂課時沒有活躍的氣氛。這就需要帶動,課堂上有的同學還在下面模仿,而且模仿得很像,這是一個好現象,于是因勢利導:讓我們一起來邊唱邊做動作,跟著老師動也可以,如果能自己想出來就更好,說罷便自己先動起來。這樣一來,調動其積極性,使課堂“活”起來。

五、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音樂的豐富多彩源于創(chuàng)造,要給學生以創(chuàng)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主動思考和探討。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指出:“教學生任何科目,絕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fā)學生去獲取知識和組織知識,教師不可以只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痹谝魳氛n中改變過去我說你聽、我問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可以選擇簡單而且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易于創(chuàng)編的歌曲,利用讓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記憶,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開闊了學生的思路。

篇6

窗外面的雨還在下著,你靜靜的聽著,就好像有些人,你靜靜的想著。

已經很久沒有寫文字的你,仿佛在冥冥之中和一位許久未見的老熟人不期而遇。兩個如此靈犀的朋友,就這樣以別樣的方式談心。

于是,你心里一直想念著的那個人的面孔開始慢慢浮現。那也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撐著一把傘,你們走在操場上,講著各自的過往。她的聲音很柔,言語間環(huán)繞著淡淡的傷感。你是個不善言辭的人,因此大多時候你總是聽她在說,感受著她的喜怒哀樂。講到開心的時候,你會陪著她一起咯咯的笑,而當話語觸碰到了那些傷痛的回憶時,你木訥的像根木頭,只會呆呆的一言不發(fā)。

很多話其實早已蹦出了心坎,只是到嘴角的時候,卻又消弭。

你從背包里拿出幾張信紙,上面布滿了文字。你說這是你高考前寫的一些日記,一直珍藏在身邊,現在想把這些文字交到她的手里。

雨絲敲打著傘身,不遠處的中南世紀城掩藏在夜幕煙雨里,小心翼翼的喘著氣。她微笑著將信紙接了過去,你的眼角開始濕潤,你終于可以高興地對自己的內心說:終于等到了這樣一個人,她愿意收藏你的過去。

歌詞里唱著:“起飛的時候很困難,但還是努力的沖向天空,帶著從不曾有的勇敢。”你們站在故事的起點,帶著滿心歡喜去翱翔。

你們相約去了江南古鎮(zhèn),踏上古青色的石板,走過窄窄的弄堂。希望偶遇像詩人筆下那樣如丁香花般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卻一同被暗房里面突然冒出的一個老人的臉嚇得呆笑了好一會兒。一同去過路邊的小攤,臭豆腐是你們的最愛,而她每次總喜歡多添些辣椒醬,卻也從未怕過。她對你說:“共同去經歷,這就是旅行的意義?!?/p>

你們還一起相約學畫畫,在她的手繪明信片已經獲獎的時候,你還停留在畫面的怎樣構圖上;你們共同參加一個活動,裝作相互之間不怎么熟悉,但每當眼神相碰的那一刻,眼角眉梢早已是溫馨甜蜜的笑意;你們一同散步,她總是喜歡走在你的后面,卻怎么也不會丟......

有時候只要一想到她,你總會聯想到一句歌詞:“這世界還有誰,比我們更絕配?!蹦阌X得她是你生命里遲到了的美麗相遇,你也會開玩笑地對她說:“不能太幸福了,不然會不思進取噠!”

只是,每個喜歡做夢的人,都不愿醒在現實里。

現在的你們,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曾經要陪你一起瘋一起傻的她,卻再也不會聯系。曾經去過的面館,某天坐車經過的時候看見,依然還在。公交車上,耳邊傳來熟悉的音樂《silent night》,是《北京遇上西雅圖》的插曲,那是你們第一次去電影院看的電影。之前一起坐的公交車在路上奔馳,濺起水花,然后就傷感起來,你望著旁邊的一個空的座位,心里面幻想著要是坐著她,那該有多好。

在外面做兼職,下班的時候一個人在夜里坐車回自己的學校,途徑的地方,一個有著圓形的廣場,一群老太太放節(jié)奏激昂的歌。過十字路口等綠燈亮的時候,習慣透過窗口看她們跳舞,很熱鬧,是喜歡看到的那種場景。該是唯一一個希望堵車的地方了吧,可是有時候一路暢通,匆匆而過。

好比一些東西,去的無影蹤。

篇7

不要 把臉藏在月光背后

有誰在意我們的生活

坐在安靜角落

該為這一刻找個解脫

不要你眼里偽裝的內疚

該是自己幸福的時候

靜靜地想一想

誰會追求刻意的溫柔

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

你愛的貪婪我愛的懦弱

眼淚流過回憶是多余的

只怪自己愛你所有的錯

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

你愛的貪婪我愛的懦弱

眼淚流過回憶是多余的

刻骨銘心就這樣的被你

一笑而過

心碎千百遍 任性也無法承擔

想安慰自己沒有語言

刻骨銘心就被你一笑而過

篇8

2、勇敢去唱,這個才是第一,然后去多聽聽歌,多在家里放聲歌唱,但是必須辨別出自己唱的是好聽還是難聽,盡量模仿明星的唱歌方式,唱歌沒感情,是因為自己沒帶感情去唱,要是唱歌唱的很好的人,你放心,那人絕對不能像明星一樣連唱很多首歌,最多5首歌就累的難受,因為他們就是很投入,去模仿歌手,因為每一個人自己的聲音可能都不是好聽的,而歌手的聲音,是磨練加自己的聲帶發(fā)音很美,所以唱歌就不會比那些在KTV里唱歌的唱的很好的人累。

3、唱歌是客觀的事情,要表達一首歌的情緒,歌手必須借助一定的技巧、功力,這些技巧、唱功都是歌客觀要求的,也是歌手客觀要具備的;而聽歌從本質上說應該是主觀的事情,自己的經歷、情緒、審美情趣等如果正好和這首歌及歌手達到共鳴,自然就被感動,也就是說聽歌的感受是很主觀的。?

4、唱得很費力,就是有感情;唱得很輕松,就是沒感情。

5、唱歌的時候不要很盲目的只想把歌詞和歌調唱好了就好了,你唱歌是就把自己融入里面,想想讓你感動的事,什么樣的歌就有什么樣的情景。

6、有唱功才說明有了唱歌的基礎,該抒發(fā)什么情懷用什么音色來表現,都能自如應用。也就是說唱功才是表達感情的基本能力,試想連五音都不準,曲作者的意圖都沒有表現出來,又怎么去感動人。

篇9

關鍵詞:直尕思得;民族音樂;土家族;民歌

中圖分類號:J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3-0185-01

《直尕思得》原為土家語,就是“非常好”、“可以”、“要得”這類的意思,后經作曲家方石根據賀沛軒所寫歌詞,譜寫成了土家族情歌《直尕思得》。2004年,四人組合西蘭卡普代表湖北省參加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憑借土家歌曲《直尕思得》獲得大獎,引起哄動。從此,直尕思得開始流傳湖北省乃至全國,在恩施當地也極受歡迎,恩施人將這首歌當作自己的“民歌”傳唱。

《直尕思得》這首歌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土家人的生活習俗

土家人的情歌非常的多,一天沒有唱,就會覺得快活,唱巴山、唱清江。在出嫁的時候要唱哭嫁歌,也是情歌的一種形式,歌詞中“唱醉了花轎,跌破了腳,女兒會上,唱情歌,唱醉了花背簍,把頭擠破”就表現了出嫁時的情景。在當地有很多情歌,其中“龍船調”應該是流傳最廣泛、最受歡迎的情歌了,基本上人人會唱,“喊一聲,喊一聲,黃四姐,上了坡,絲帕子,纏住了,情哥哥,唱一聲那個龍船調,妹娃就過了河喲,梢公梢公,為啥子,一下子,出來那么多呀,那么多呀”展示了年輕男女對唱情歌的場景。

二、民歌的藝術特點

在《直尕思得》中,運用了大量的襯詞,如:咯、咦喲、要得、呀、呀嘿。在土家族民歌中,我們知道襯詞運用較為廣泛并具有獨到之處,如“哎呀佐”、“嗬也嗬”、“哎喲也”、“喂衣喲”、“羅”、“哪”、“嘛”、“哦”、“啊”、“哇”、“唉”、“羅姐兒”、“里蘭當”等,這些襯詞作為語言成份的表義是有限的,但與曲調結合后確有很強的表情作用,它也是土家族民歌歌詞中能影響風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家族民歌的歌詞是以口頭傳唱的形式存在的,歌詞與曲調結合以后更主要的是作為一種聽覺的形態(tài)而存在的。不同的語言是在長期的歷史衍變中形成的,曲調的形成也是如此??梢姡柙~在民歌中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音樂風格的形成。

土家族音樂在傳承中根本沒有調式這一概念,可以說土家族音樂與其調式相聯系的某種音階是基于語言或樂器、樂制、或樂律、或特殊的審美心理的基礎上形成的。體現了土家人民特殊的音律感、由此,土家族音樂與調式相對照其曲調大多屬于宮調式、徵調式、羽調式三種不同的五聲性調式。

調式的特殊性與旋律框架結構的特點及音調內在的邏輯,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旋律運動的規(guī)律特點。如土家族音樂中的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別具特色;此外,在土家族部分地區(qū),其民歌旋律中出現“#6”與“6”、“#5”與“5”(湘西、永順),從而形成鮮明對比,給聽者留下深刻印象,這種在一定條件下“#6”與“6”共存的羽調式和“#5”與“5”共存的徵調式五聲音階便成為土家族音樂中獨特的形式,由此充分顯示出土家族音樂的獨特風格。

三、土家族民歌的歌唱

在土家族聚居的這一群體中,他們歌唱有著自己的特點,音高、音色、力度和時值上有著細微的變化,歌唱中以“滑”、“倚”、“顫”、“假聲”等手法的不同運用,體現出土家族民歌歌唱殊的內涵;同時,土家族民歌歌唱中也注重使用悠長的氣息演唱音域寬廣與跳度較大而波浪起伏的旋律。這些特殊的歌唱方法卻因不影響信息的交流而更多的受著傳統心態(tài)的控制,故更長期的保持了原有的狀態(tài)。由此,通過民歌唱法而更加顯示出土家族音樂藝術獨有的風格。

四、漢字記土家語的句子

歌詞是土家族民歌中直接表達思想內容的文學部分?!跋舱吒杵錁罚钫吒杵淇?,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正因為土家族生活在這一特定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之中,其歷史發(fā)展與生產方式、、民風民俗、語言等全部反映到土家族民歌的歌詞之中,由此形成獨特的題材特色。不同的生產方式,產生了《薅草》、《抬石》、《拉牽》、《采茶》等勞動歌曲;不同的習俗產生了《打喜歌》、《哭嫁歌》、《喪鼓歌》等風俗民歌。土家族歌詞多采用七字句,如:“晚風輕輕搖樹梢,月亮靜靜上樓角,么妹輕輕往外走,金河里抬頭看,棒槌捶在石頭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決定了土家族民歌的多樣性,多樣化的題材不僅本身成為風格的一個特點,而且必然會反映在作為音樂形態(tài)主體的曲調之中,從而對土家族音樂藝術風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直尕思得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將土家人豪放的土腔土韻充分展現了出來。旋律起伏較大、節(jié)奏較自由、腔調婉轉、優(yōu)美動聽、抒情性強等特點。經作曲家方石之手的《直尕思得》,成為在全國范圍內傳唱的優(yōu)秀民歌之一,顯示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堪稱土家族民歌的新星。

篇10

關鍵詞:音樂;歌詞;節(jié)奏;旋律;律動;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9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的教育理念中提到:“一切都該是順應孩子的天性而生――孩子愛動,他們不滿足于安靜地坐著聽一段陌生的音樂,他們會編自己的歌;會自然地舞動,嘗試著用自己的身體去把聽到音樂時的感覺表達出來”。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希望用音樂課讓孩子們用心靈感受音符感受節(jié)奏,用身體去表現音樂的韻律。但是很多音樂課中,教學歌曲和舞蹈創(chuàng)編在一節(jié)課中分成兩部分來完成,讓教學板塊出現脫節(jié)的現象。究竟怎么樣讓這兩個重要的部分結合起來,起到它的作用呢?

一、音樂課形式化

每次聽音樂的公開課,幾乎課堂氣氛都很活躍,開始老師會讓學生用聽、看視頻、識譜、教唱,試唱等方法學唱歌曲,而在學唱的過程中會遇到比較難的節(jié)奏型,或者很難唱準確的音,在老師一遍一遍的教唱后,孩子們學會了歌曲。學完歌曲后,老師就讓學生或者幾個人一組,或者自己為這首歌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之后再讓學生跟著歌曲邊唱邊跳。整個教學過程看起來很緊湊,環(huán)節(jié)設計也很合理,課堂氣氛活躍,也能完成教學目標,并且也給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編舞蹈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和表演能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沒有錯,目標也沒有錯,培養(yǎng)方向也沒有錯。可是細細的琢磨一下,總覺得什么地方不舒服,回想一下,這節(jié)課,完全可以只要前半部分,或者只要后半部分,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完整的音樂課堂,可是前后兩個環(huán)節(jié)完全可以變成兩節(jié)課來給學生上。是的,前后兩大部分被分割開,教學步驟脫節(jié)。這樣似乎就是為了讓公開課有創(chuàng)編、有舞蹈、有表演,看上去形式多樣。沒有真正能做到讓身體的運動幫助孩子們記憶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二、讓身體的運動幫助孩子們記憶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在低年級的音樂課中,孩子們好動,愛玩,所以在學習歌曲的時候他們不會總是老老實實的跟著老師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學習,甚至有的孩子在聽歌曲范唱的時候,第一遍能夠聽,而第二遍都不會認真的聽。類似這樣的狀況每節(jié)課、每個班級都會出現,這就不得不讓我們坐下來思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結合低年級孩子們愛動的特征,把孩子們的愛動變成音樂課的幫手。

(一) 歌詞節(jié)奏

學唱歌曲的基本,先學會讀歌詞,了解歌曲的大概內容。然后再掌握節(jié)奏,也就是按節(jié)奏讀歌詞。讀歌詞的部分可以讓學生自己讀,并給學生留下任務,讓他們找到歌曲都說了什么,這樣,帶著對了解歌曲內容的好奇心,學生都能很認真的讀完。按節(jié)奏讀詞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根據歌詞的內容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這個動作不用按舞蹈的動作要求,只要是學生覺得能夠表現歌曲內容的就可以了,學生做出來的動作可能會沒有節(jié)奏感,那么就需要老師在節(jié)奏有難點,或者是有特色的地方帶著學生用有規(guī)律的身體律動來變現出來,比如,一個二分音符的字,就可以用雙臂打開來表現,然后告訴學生,“這里是個二分音符的字,我們要用手畫一個大圈”。每個孩子都非常認真的用手臂畫一個大圈,表現自如。類似這樣的方法,既有利于孩子記憶歌詞,記憶節(jié)奏,掌握節(jié)奏,又讓孩子們用身體感受音樂的元素,并表現出來。在培養(yǎng)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和表現力的同時,又利用孩子天生愛動的特征,完成教學任務。

(二) 旋律

節(jié)奏讀歌詞后,就是旋律的進入,在整個的學唱歌曲的過程中,不管是教唱,聽唱,還是看視頻,都讓學生在學唱的同時,用身體來表現,這里老師也可以跟大家一起動起來,不用介意孩子們的動作不漂亮,也不用介意他們每一次的表演都不一樣,更不用讓他們所有人的動作都一樣,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用身體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只要孩子們覺得這樣的動作有利于幫助他自己記憶、表現、感受,這就足夠了。

在對歌曲的表情處理的時候,也可以用身體表示,比如強弱記號,快慢記號,老師剛說出來,大家就能用身體表現出來。

(三) 根據年齡特點適當調整動作

一年級學生對動作的積累很少,所以他們的表現形式基本就是“張牙舞爪”,面對這樣的孩子,需要老師適當設計一些簡單的律動幫助他們,動作不要太繁瑣,而且不用強調他們學到的動作標準與否,主要是為了幫助孩子表達音樂的元素。

年級稍稍高一點的學生,通過一年級的積累和訓練,大部分都能自己創(chuàng)編簡單的律動。有個別難點的音樂知識,由老師設計特殊的動作來幫助學生記憶和體會,效果更好。

(四) 教學過程中注重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有適當的評價,而且評價的方式要多樣,比如小組競賽,男女生比賽等等。這樣學生會覺得學唱歌曲是在各種各樣的比賽中進行的,讓大家不知不覺的在創(chuàng)編表演中學會歌曲,表現音樂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