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范文

時間:2023-04-10 18:3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鍛煉,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體能;訓練;健身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保證,人人需要健康,渴望長壽。健康是一個綜合概念,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傳統(tǒng)的健康觀是“無病就是健康”,現(xiàn)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的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但是,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健康卻面臨著“運動不足”和“文明病”的威脅。為增強國民體質和健康,國務院推出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根據(jù)調查,我國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人群正在不斷擴大,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同時由于各運動項目的競技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對運動員的體能發(fā)展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加強對體能的重視并對體能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行整合,開展體能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對各個群體提高體能水平,將成為迫切的需要和必然的趨勢。

現(xiàn)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健康是生活質量是基礎,健康是人類自我覺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tài),有著豐富內涵。研究證明,健康幸福感與長期體育運動有著正相關關系。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者比不運動者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評價更積極。長期體育鍛煉有助于提高人的健康幸福感,使人產生“尖峰時刻”的情緒體驗,有助于人格完善,可能使人更聰明。體育鍛煉對心理疾病的治療有輔助作用:焦慮水平下降;抑郁情緒減少。

一.體育鍛煉的積極作用

(一)體育鍛煉對人體機能、形態(tài)的良好影響

1.體育運動對運動系統(tǒng)的良好影響:體育鍛煉對骨骼的影響、體育鍛煉對關節(jié)的影響、體育運動對肌肉的影響;2.體育運動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竇性心動徐緩、每搏輸出量增加、對血液成分的影響;3.體育運動對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肺活量增加、肺通氣量增加、氧利用能力提高;4.體育運動對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5.體育運動對人體感官的影響: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視覺、聽覺、體覺以及皮膚等感官的機能;6.體育鍛煉對內分泌系統(tǒng)的影響:體育運動的層次越高,腎上腺皮質的體積越大,功能越強;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刺進腦垂體分泌生長素,促進身體生長發(fā)育;體育鍛煉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維持人體正常血糖平衡;7.體育運動對泌尿系統(tǒng)的影響:體育運動可以增強腎臟的各項機能;8.體育運動對淋巴系統(tǒng)的影響:體育運動對淋巴管和淋巴器的結構于機能產生良好的影響,最顯著的是對人體免疫機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1.體育鍛煉可改善情緒狀態(tài):體育鍛煉可以轉移個體的不愉快的意思、情緒和行為;2.體育鍛煉對智力發(fā)展有積極影響: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智力,使鍛煉者的注意力、記憶力、反應能力、思維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穩(wěn)定情緒,降低疲勞感;3.體育鍛煉對培養(yǎng)意志品質有積極影響:在體育鍛煉中不斷克服客觀困難和主管困難,鍛煉者越能主動克服困難就越能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4.體育鍛煉對人格的全面發(fā)張有積極影響:人們通過各種不同的體育項目和不同方式的鍛煉,并在其中學會控制自己的需要,延緩需求的滿足,學會解決矛盾,從而使個性成熟;5.對矯正心理缺陷,治療心理疾病有積極影響。

(三)體育鍛煉對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1.調節(jié)人際關系:體育鍛煉能增加人們接觸和交流的機會,使個體處于社會群體之中;2.提高適應能力:長期在各種環(huán)境中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有效的改善身體機能,提高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3.陶冶道德情操:體育鍛煉不但影響人的身體機能,更影響著個性發(fā)展、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修養(yǎng);4.提高生活質量: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疲勞的身體得到休息,精力充沛的再次投入到工作、學習中。

二.體育鍛煉的原則

(一)自覺參與:要充分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和健身作用,要培養(yǎng)體育鍛煉的興趣,主動自覺的進行體育鍛煉。

(二)全面鍛煉:身體各系統(tǒng)都是互相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身體一方面的發(fā)展必然會影響到其他方面,因此鍛煉的內容和方法力求全面發(fā)展,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三)持之以恒:持久鍛煉,日積月累健身效果才能逐步體現(xiàn),興趣逐漸產生,從而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使之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四)適宜運動:體育鍛煉對身體機能的綜合刺激,身體機能的反應也是多方面的,鍛煉者必須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對自身進行綜合的評價,以便制定正確的鍛煉計劃。

(五)因人制宜: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習慣鍛煉;注重實效,根據(jù)自身的身體狀況和運動項目,有針對性的選擇鍛煉的內容和方法。

(六)循序漸進:運動鍛煉的負荷應由小到大,逐步提高;鍛煉內容多少選擇上應該由易到難,在學習個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上要由簡到繁;逐步適應外界環(huán)境,逐漸提高適應能力和水平。

(七)注意安全:體育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體育鍛煉中注意力要集中;不在有安全隱患的地方鍛煉。

(八)培養(yǎng)良好的健康與衛(wèi)生習慣,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一個培養(yǎng)健康與衛(wèi)生習慣的過程,因為體育運動是高尚的精神與文化素養(yǎng)影響下進行的活動,所以,作為參與者應該不斷健全健康與衛(wèi)生意識,而且不局限于體育鍛煉中,應該延伸到生活中。

篇2

本文作者:熊偉工作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女生參加體育鍛煉方式調查分析據(jù)統(tǒng)計,一半以上的女生(52.77%)通過學校組織參加體育鍛煉,實際調查了解到女生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候都希望有人陪伴,并且希望學校能夠多開展一些集體性的體育活動。這一點與女性群體害羞、含蓄、靦腆、無安全感、害怕孤單的心理特點是不謀而合的。另外,有34.04%的女生是獨自參與體育鍛煉,這不僅印證了現(xiàn)代社會崇尚個性、自由,女生不喜歡用固定的組織形式束縛自己的行動,而且凸顯了在大同的世界里創(chuàng)造大不同的社會現(xiàn)實。還有13.19%的女生是通過協(xié)會活動或健身俱樂部參與,但由于自身和學校的條件資源有限,這2種方式并不適合大部分女生。女生參加體育鍛煉項目調查分析據(jù)統(tǒng)計,56.60%的女生選擇慢跑,比例最大。因此,慢跑是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首選,但其運動形式較為單一、枯燥。小球類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深受女生的青睞,其中55.74%的女生選擇羽毛球,25.10%的女生選擇乒乓球。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項目沒有過強的身體接觸與對抗,但又能達到很好的鍛煉效果,同時這些項目也符合女生力量相對男生弱的生理特點。大球類體育項目如籃球、排球也逐漸走入女生的視野,有18.30%的女生選擇排球,無身體的直接接觸與對抗卻不乏趣味性。另外,一些彰顯個性的體育項目如健美操,女生也很喜歡,20.43%的女生選擇了此項。健美操所具備的時尚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既引領著整個社會的潮流、走向,又能夠很好地展示自我,增加自信,符合女生追求時尚和美的心理特點。

女生參加體育鍛煉時間時長次數(shù)調查分析據(jù)統(tǒng)計,被調查對象中有48.50%的女生選擇在傍晚參加體育鍛煉,而晚上、早晨、中午參加鍛煉的人數(shù)為24.26%、20.43%、6.81%。84.88%的女生每次鍛煉時長均在1h以內,這不僅可以讓大腦從緊張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很好的休息,還可以為晚上更高效的學習奠定基礎。另外,選擇早晨和晚上參加體育鍛煉的女生分別占20.43%和24.26%。早晨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一天的學習和心情。選擇晚上則是讓勞累一天的身體得到放松??傊?,女生對體育鍛煉的時間選擇是比較合理的。40%的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不固定,能夠堅持每天鍛煉的女生僅為5.11%,這說明女生沒有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而每周參加體育鍛煉在2次或2次以下的女生占31.06%,如果按照我國體育參與情況調查中規(guī)定的體育人口判定標準來看,她們和真正的體育人口還有差距,但卻是最具潛力的體育人口。究其原因,體育鍛煉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安排時間少,體育氛圍不濃,無人陪伴以及自身的惰性是參與次數(shù)少的原因。尤其在期中、期末考試階段,課程復習緊張,大三忙于考研,大四忙于畢業(yè)論文、找工作,所以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長與次數(shù)就會更少。不過令人欣喜的是,仍有23.83%的女生能夠堅持每周參加體育鍛煉3~5次,這一群體的存在必定影響和帶動周圍女生的體育行為,將來很可能成為終身體育的堅決執(zhí)行者和有力倡導者。女生參加體育鍛煉影響因素調查分析據(jù)統(tǒng)計,場地器材的缺乏(48.51)是制約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有場地、但場地條件不好(28.51),無相關人員指導(28.51),體育項目開展的不夠廣泛、供女生選擇的項目太少(14.89)。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升本院校規(guī)模不斷擴大,一些陳舊的體育器材設施沒有得到及時的維護更新,而且學校相關部門也沒有意識到由于學生數(shù)量的逐年增多而造成的體育器材設施短缺現(xiàn)象。這也間接影響著學校體育的良性發(fā)展。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必備硬件設施,體育場地器材既要滿足學校體育教學的需要,又要滿足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外借的需要。另一方面,體育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是導致某些體育項目課程無法開設,可供女生選擇的體育鍛煉項目相對減少的原因。而對于沒有開設體育專業(yè)的升本院校,體育指導員的匱乏也是影響女生參加體育鍛煉質量高低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宿州學院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和態(tài)度是綜合多元的,對于美的追求是成為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又一重要誘因;女生具有較強的體育強身觀念,體育認知程度較高,但真正付出實際行動的卻很少;女生選擇體育鍛煉項目多樣化,更青睞低競技和趣味性強的項目;女生選擇參加體育鍛煉時間合理,但次數(shù)少,不固定。制約宿州學院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排序(由主到次)為缺少場地器材;有場地,但場地條件不好;無相關人員指導;沒有時間;其他;無自己喜歡的項目。加大體育健身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體育活動知識講座,讓更多的女生了解參加體育鍛煉的益處。無論是身體方面的,還是精神方面的,進而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體育氛圍。把安徽省專升本院校女生體育活動內容作為一個研究課題,堅持從了解動機和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出發(f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加強安徽省專升本院校女生體育教學改革,鼓勵人性化的教學,大力推廣安徽省專升本院校女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如形體訓練、羽毛球、乒乓球、排球。多開展集體性的體育活動,克服女生膽小、含蓄、羞澀、希望有人陪伴參加等心理,培養(yǎng)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讓更多的女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根據(jù)各院校的實際情況,相關部門設法加大對體育的投入,購置體育器材,完善體育場地設施,滿足大部分女生共同參與的需求。對于已經開設體育專業(yè)的專升本院校,應充分利用體育專業(yè)學生資源,指派或成立體育活動志愿指導小組,定期定時對各個院校的女生體育活動給予專業(yè)指導,以達到“雙贏”。

篇3

1、體育鍛煉有跳繩、鞍馬、前滾翻、跑步、乒乓球、籃球、足球、羽毛球、體操、排球、武術等。

2、體育鍛煉有利于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的機能狀況,有利于人體的生長發(fā)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

3、體育鍛煉能改善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功能,提高神經系統(tǒng)對人體活動時錯綜復雜變化的判斷能力,并及時做出協(xié)調、準確、迅速的反應;使人體適應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保持肌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4、體育鍛煉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個體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性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體育鍛煉方案如下:

1、負重練習法。負重練習法即載負重量進行鍛煉,它要求鍛煉者按一定的次數(shù)、重量、標準和動作頻率去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如使用杠鈴、沙袋等鍛煉身體和增強力量素質。

2、重復鍛煉法。重復鍛煉法是按預定內容反復進行某一鍛煉的方法。如重復進行60米加速跑4到6次,每次跑后間歇1到2分鐘,且每次跑的距離和速度不變。主要用于發(fā)展下肢力量和速度素質。

3、綜合鍛煉法。綜合鍛煉法是在進行身體鍛煉的過程中,為促進身體各部位的全面發(fā)展,而把對身體各個部位有不同作用的幾個或更多的運動項目搭配起來,形成一個可影響身體數(shù)個部位乃至全身所有部位進行運動的方法。如跳繩、立臥撐、引體向上、雙臂屈伸、多級跳遠等綜合鍛煉法。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懷孕以后,婦女在生理上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從體形上看,由于子宮的膨隆,使腹部向前突出、腰椎前凸增加,從而導致骨盆前傾。由于重心前傾,加重了背部肌肉的負擔,所以孕婦常常會感到腰痛。此外,骨盆韌帶還會出現(xiàn)生理性松弛,造成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降低。懷孕以后,孕婦的心、肺、腎等內臟器官負擔加重,使孕婦感到活動不方便,容易疲勞,于是出現(xiàn)喜靜厭動情況,甚至成天坐著、躺著,不想上班,更不愿意活動。結果,體質一天天地衰弱下去。如果能根據(jù)各人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shù)捏w育活動,情況就會改觀。具體來講,孕婦參加體育鍛煉,有以下幾點好處:

1.適當?shù)捏w育活動能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功能,增強心肺功能,幫助消化,促進腰部及下肢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腰酸腿痛、下肢浮腫等壓迫性癥狀。

2.在室外參加體育鍛煉,能呼吸到新鮮空氣,經受陽光中紫外線的照射,使皮膚中的脫氫膽固醇變成各種維生素,促進身體對鈣磷的吸收利用,有助于胎兒的骨骼發(fā)育,防止孕婦發(fā)生骨質軟化癥。

3.孕婦參加鍛煉,通過肌肉的收縮運動,能增強腹肌的收縮力量,防止因腹壁松弛而造成的胎位不正和難產。由于運動和鍛煉,增強了腹肌、腰背肌和骨盆肌肉的力量及彈性,從而能縮短臨產時的分娩時間,防止容易發(fā)生的產道撕裂傷和產后出血現(xiàn)象。

篇6

【關鍵詞】體育興趣 養(yǎng)成習慣 終身體育

學校體育教學能夠鍛煉學生身體和改善學生健康狀況,促使學生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并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體育教學成果的重要標志。忽視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就不可能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所以學校體育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三基”,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能力,而且應按照新課程標準把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校內與校外配合起來,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體育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

1.選擇學習的內容,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習內容對學生的興趣產生直接的影響。學生對某一事物發(fā)生興趣時,就會表現(xiàn)為集中注意力,專心去做。但有時候注意力集中也不一定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不過,能引起多次注意的事物,可以使人對其發(fā)生興趣。例如:初學籃球前,給學生表演“單手指旋轉籃球”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學習時,展示眼花繚亂的突破及過人動作等,激發(fā)學生和老師一起學習的沖動;籃球學習的后階段,適時地進入對抗比賽,教師也盡可能參與,這樣就能起到培養(yǎng)學生愛好籃球運動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活動中,應多觀察與留意學生的喜好項目,以及學生的運動水平情況來開展教學活動。

2.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隗w育教學中,師生間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的先決條件。平時多和學生聊天,可以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在適當時間經常和學生一起討論有利于教學的開展,使師生之間的關系在不知不覺中達到相互信任、相互鼓勵,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喜愛體育的興趣。

3.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的興趣

變化、新奇、刺激是維持注意的因素,同時也是引起興趣的主要方法。所以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根據(jù)體育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地改革,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法,要從場地布置、器材選配、隊列隊形、準備活動、教學順序、組織形式、教法手段、講解示范、動作要求、過程設計、結束放松等都要精心設計,力求有新意。這樣的課必會使學生情緒飽滿、興趣濃厚,越上越想上。

二、讓興趣的行為成為學生的習慣

當興趣表現(xiàn)出具有的積極情緒,導致了行為上愛好某項活動,從而形成行為習慣。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形成長久的行為習慣,所以興趣的形成與愛好的增長,越有助于習慣的形成。而終身體育就是讓興趣成為習慣,并長期堅持下去,在體育鍛煉中使身心愉悅、意志堅定、品質卓越、受益終身。

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過程,要通過正當行為的不斷訓練形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要依據(jù)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征,根據(jù)教學的需要與可能,制定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有的放矢地逐個項目培養(yǎng)和訓練,輕松自在地讓學生準確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要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堅持不懈,反復訓練。教師還應該經常督促檢查、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形成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三、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1.多開展群體性的、大多數(shù)人都能參加的活動項目

例如:每個年級班級間的籃球比賽。經我觀察,不喜歡運動的大多數(shù)女生,最開始是為班上加油而去看比賽的,這是集體榮譽感的體現(xiàn)。如果這個階段的教學剛好是籃球的話,學生對于籃球的學習積極性相對要高得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知識,不論是教學組織還是教學效果都非常好。

2.多開展小型竟技比賽

結合學生好勝心的特點,開展靈活多樣的體育競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到班級體育活動中來。如開展班級間的接力賽跑、乒乓球對抗賽、拔河比賽、籃球比賽等。這些活動參賽面廣,同時容易將個人的努力與集體的榮譽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使學生在好勝心和榮譽感的驅使下,參與到活動中來,以調動其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逐步培養(yǎng)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最終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四、結語

篇7

【關鍵詞】婦女;月經期 ;妊娠期 ;哺乳期;體育鍛煉

以往,不少人認為婦女的特殊時期應有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應注意休息,盡量減少活動,以利于婦女健康和生殖保健。這一觀點為大多數(shù)人所認同。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不完全正確的。大量的醫(yī)學研究證實,適宜自身的體育鍛煉對于特殊時期的女性來說,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一、婦女月經期的體育鍛煉

(一) 婦女月經期

1. 婦女月經期的生理機制。月經周期是成年婦女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是生殖器官周期性變化,在經期時會出現(xiàn)一些特殊的反應,有輕度不舒適的感覺,下腹部發(fā)脹,腰酸,乳房發(fā)脹。有人會出現(xiàn)全身性反應,如食欲不好、疲倦、嗜睡、情緒激動或感到頭痛等。有人容易感冒,面部起疙瘩,也有人出現(xiàn)腹瀉等癥狀。

2. 婦女月經期的心理特點。月經周期既反映了女性生殖器官功能的變化,也反映出與生殖功能有關的心理活動的變化。月經周期中無論是性激素,還是垂體促性腺激素都將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它們將通過一定的神經機制影響著婦女的心理活動,許多婦女在月經周期中存在情緒波動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煩躁、焦慮、抑郁、易怒等。在月經前期更為明顯。

(二)婦女月經期參加體育鍛煉對機體產生的影響

1. 婦女月經期參加體育鍛煉對機體產生的生理影響。月經期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人體的機能狀態(tài),促進血液循環(huán),特別是能夠改善盆腔內生殖器的血液供應,又由于運動時腹肌、盆腔肌收縮與舒張交替進行,對子宮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這些都有利于經血的排出。對于月經過少的女性來說,適當?shù)捏w育活動,可增加子宮內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子宮內膜的脫落,有利于月經期保健,而且月經期參加適當?shù)倪\動還可以減輕痛經的癥狀。

2. 婦女月經期參加體育鍛煉對機體產生的心理影響。體育活動可以調節(jié)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改善盆腔的血循環(huán),轉移注意力,調節(jié)情緒,減輕月經期的不適感。對于有痛經的患者來說,適宜的體育鍛煉,可減輕其心理上的壓力,驅除精神上的緊張,緩解子宮痙攣的程度,有益痛經的康復;即使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癥,適宜的活動對身體并無壞處。

(三)婦女月經期參加體育鍛煉的可采用的手段或形式

1. 月經期婦女可根據(jù)各自的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選擇適當?shù)倪\動,來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huán),減少不舒服的感覺。如在悠然自得、逍遙自在的狀態(tài)下,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散步方式或練瑜珈等。

2. 月經期間宜參加一些平時經常練習的運動項目,如慢跑、體操、打拳、乒乓球、投籃等運動。

3. 經期的鍛煉應注意游戲性和趣味性,如舞蹈、羽毛球、網球等均可采用。

4. 對月經不調的婦女可從事一些體操運動,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四)婦女月經參加體育鍛煉的注意事項

月經期畢竟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在此階段,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形成創(chuàng)面,生殖器官抵抗力降低,易于感染;內生殖器官充血,韌帶松弛。因而,經期參加體育鍛煉最好注意以下幾點:

1. 經期運動時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強度也不宜過高,要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難度、強度,使之適應。

2. 經期不宜安排劇烈運動,如跳躍、速度和腹壓加大的練習,以防使子宮位置改變和經血過多。

3. 經期要注意保暖。注意不能下水游泳,因冷刺激對經期不利,而且經期子宮口開放,陰道內酸度降低,易感染,同時還會污染水,有礙衛(wèi)生。

4. 避免競爭激烈的比賽。月經期參加這些運動,容易因高度的精神緊張而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出現(xiàn)月經失調。

5. 如有嚴重的痛經、經血量過多、子宮功能性出血、生殖器官炎癥等,經期可以不參加鍛煉。

二、婦女妊娠期的體育鍛煉

(一)婦女妊娠期

1. 婦女妊娠期的生理機制。婦女在妊娠期的生理變化可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妊娠早期(1~3月)孕婦主要表現(xiàn)為消化功能的改變,如消化液分泌量減少、食欲減退。妊娠中期(4~6月)婦女體內基礎代謝增強,子宮、乳房、胎盤迅速增長。妊娠晚期(7~9月)此階段胎兒生長非常快,胎兒需要將大量營養(yǎng)貯存于肝臟中,供出生后六月的使用,如此階段的營養(yǎng)跟不上,孕婦會出現(xiàn)身體耗竭。

2. 婦女妊娠期的心理變化。一般說來,由于孕婦的人格特征及對妊娠的態(tài)度不同,諸如擔心胎兒發(fā)育不正常,擔心新的生命誕生后會給生活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害怕臨產后的陣痛自己難以忍受,易出現(xiàn)焦慮不安,對異性的興趣明顯降低,對自己的身體以及對所孕育胎兒的關注卻明顯增強。

(二)婦女妊娠期參加體育鍛煉對機體產生的影響

1. 婦女妊娠期參加體育鍛煉的對機體的生理影響。婦女在妊娠期間進行運動,可以幫助孕婦的身體適應妊娠,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血液中氧的含量,消除身體的疲勞和不適,而且能促進宮內羊水,刺激胎兒的大腦、感覺器官、平衡器官以及胎兒和呼吸系統(tǒng)的發(fā)育。

2. 婦女妊娠期參加體育鍛煉對機體的心理影響。婦女在妊娠期參加一定的體育活動不僅可以促進腹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或消除淤血現(xiàn)象,促進新陳代謝,增進健康,增強體質,還可以調整心情,增加快樂,減輕妊娠反應,婦女妊娠期保持精神振奮和心情舒暢的健康心理對于孕婦的身體和胎兒的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婦女妊娠期參加體育鍛煉的手段或形式

1. 妊娠早期,孕婦可參加一些不劇烈的活動,如短途自行車、跳交誼舞等等。妊娠中、晚期,可選擇一些節(jié)奏緩慢的運動項目,如打太極拳、散步等。

2. 在此時期也可以有意識得多安排一些適量的、有規(guī)律的運動,發(fā)展骨盆底肌和腹肌的練習,以維持生殖器官的正常位置,使其具有正常的妊娠和分娩能力。發(fā)展骨盆底肌的練習有踢腿(前、后、側踢)、劈叉(前后和側劈叉),仰臥起坐,各種舉腿、彎腰等動作,可在健身練習的準備階段安排上述練習。

3. 如果你以前從不參加運動,那么妊娠期散步和游泳是最好的鍛煉形式。利用健騎機或跑步器鍛煉也可以使你快樂并從中受益。

4. 如果孕婦原來就一直習慣于從事某項運動,妊娠期可以在絕對避免高強度過量運動的前提下繼續(xù)這些活動,一般情況下,以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等活動比較適宜。

(四)婦女妊娠期參加體育鍛煉的注意事項

1. 妊娠期間參加體育鍛煉應注意選擇時間和地點,盡可能到空氣清新,氧氣濃度高,塵土和噪音都較少的地方,這樣對母體和胎兒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城市中下午四點到七點之間空氣污染相對嚴重,孕婦應注意避免這段時間鍛煉和外出。

2.妊娠期不宜參加運動負荷大的體育活動和劇烈的體育運動,更應避免腰腹部劇烈運動,以防流產等意外情況的發(fā)生。

3. 妊娠期,體育鍛煉應注意氣候狀況,不宜在過于寒冷的季節(jié)戶外活動,特別是平時血壓偏高者更是如此。

4. 若孕婦有過陰道出血、子宮痙攣或是其他疾病,就應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修改鍛煉方案。

三、婦女哺乳期的體育鍛煉

(一)婦女哺乳期

一般來說哺乳期指新生兒的媽媽從開始喂養(yǎng)嬰兒到嬰兒斷奶的時間,但哺乳期的時間由于新生兒的媽媽和嬰兒情況的不同而沒有明確的界定。

(二)婦女哺乳期參加體育鍛煉對機體產生的影響

哺乳期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有益于婦女產后整體功能的康復和乳汁分泌。同時還有助于哺乳期婦女的形體美同時也有助于產后肥胖所帶來的種種疾病。產后早期活動還可以增強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功能 ,促進新陳代謝。哺乳期參加體育鍛煉其好處不僅僅表現(xiàn)在母體、胎兒當時,更有益于終生。

(三) 婦女哺乳期參加體育鍛煉可采用的手段或形式

1. 自然分娩的產婦可在產后12小時站立式半跪在床上,做上肢的輕微活動,以擴胸、平展雙臂繞肩、側臥單肩繞環(huán)運動,目的是快速恢復血液循環(huán),防止血栓形成,減少產褥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肩部的活動亦可助于胸肌力量的加強,支持乳腺組織有益泌乳。

2. 產后24小時后可在床上做一些翻身、抬腿、縮肛運動。尤其是縮肛運動,對產后盆底腹肌和肌膜的恢復非常有益。

3. 分娩7天以后,可在床上做仰臥位的腹肌運動和俯臥運動的腰肌運動。如雙腿直上舉運動、仰臥起坐運動、頭肩腿后抬運動等,這對減少腹部、腰部、臀部脂肪有明顯的效果。

4. 孕婦產后在恢復正常后,可選擇一些身體練習,可做仰臥起坐,站立前后屈和擴胸運動等,有條件也可以堅持健美操鍛煉和力量鍛煉,堅持經常性鍛煉以幫助恢復孕婦身材。

5. 孕婦產后可堅持做操、游泳等體育鍛煉,使支撐乳房的胸部肌肉發(fā)達,延緩乳房萎縮,防止乳房下垂。

(四)婦女哺乳期參加體育鍛煉的注意事項

1. 鍛煉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選定鍛煉項目后,動作應由易及難,由簡到繁,由弱轉強,由局部發(fā)展到全身,逐步增加運動量。

2. 避免參加劇烈和震動大的運動。不宜參加如跳高、跳遠、投擲、百米賽跑和踢足球等運動,也不宜進行俯臥撐、啞鈴等增加腹壓的力量性鍛煉。

3. 肩負喂奶重任的媽媽,只宜從事一些溫和運動,運動結束后先休息一會再喂奶。

四、結語

婦女特殊時期參加體育鍛煉要講究科學方法。一般情況下,要注意避免大強度、劇烈的活動,體育鍛煉應循序漸進,不宜突然增加強度,特別是對那些平時較少鍛煉的孕婦來說更是如此。體育鍛煉要量力而行,時間適宜,以不感到特別勞累為宜。而且體育鍛煉要根據(jù)不同時期選擇其鍛煉的類型、強度及持續(xù)時間,以獲得最佳效果的運動方式,達到身心健康,心情舒暢之目的。

【參考文獻】

[1]李亞蘭.女性“三期”運動[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03,(9).

篇8

一、溫州地區(qū)青少年體質健康現(xiàn)狀與原因

浙江省教育廳的“全省高校新生體質健康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2011—2014年溫州市籍學生平均得分分別列全省的倒數(shù)第一、倒數(shù)第二。雖然倒數(shù)第一的學生樣本是針對全體溫州籍的高校新生,但對溫州市鹿城區(qū)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情況同樣起著警示作用,應該引起我區(qū)各界的高度關注。而根據(jù)溫州市2013年教育局檢測(初一新生)顯示,溫州市鹿城區(qū)參加檢測的45所小學畢業(yè)生體質健康檢測平均得分僅為71.96分。學生體質下降不但是“應試教育”的惡果,也是家庭體育鍛煉缺失的結果。因此十分有必要針對小學學校體育行為與家庭體育鍛煉進行聯(lián)動研究,通過學校體育干預、影響和指導家庭體育鍛煉,從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并幫助他們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學校體育行為與家庭體育鍛煉聯(lián)動關系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校和家庭是兩個賴以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小學生自身體育運動知識相對匱乏、體育運動能力和鍛煉持續(xù)性相對較弱等特性決定了小學生體育鍛煉必須有學校引領和家長參與指導的因素。

1.小學學校體育行為指導家庭體育鍛煉

家庭體育鍛煉缺少小學體質健康鍛煉項目的各類體育器材和設施,更缺少專業(yè)性的業(yè)務指導。這就是導致學生回家不能很好進行體質測試項目鍛煉的主要原因。要改變現(xiàn)狀,有效途徑之一是發(fā)揮與體育老師的專業(yè)體育知識創(chuàng)設相對應的體育鍛煉方法和自制體育鍛煉器材以適應家庭體育鍛煉場地和設備欠缺的困難。

2.小學學校體育向家庭體育延伸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生活不斷充裕。體育鍛煉進入家庭生活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極有社會意義的組成部分。

3.家庭體育可鞏固和完善學校體育行為效果

學校體育行為的基本目標是通過培養(yǎng)體育鍛煉方法、技能和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而體育習慣、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沒有必要的連續(xù)性和堅持,勢必會造成前后脫節(jié)喪失鍛煉效果的結局。家長參與小學生家庭體育鍛煉的特殊性也就能起到督促、幫助、傳遞和感化的效果,同時也成為連接校園內外的橋梁。小學生會按體育老師要求進行體育鍛煉,掌握運動技能,進行體育實踐活動。學校體育行為中的許多學習目標可以在家庭體育鍛煉中去實現(xiàn)。

三、小學學校體育行為與家庭體育鍛煉聯(lián)動的建議

1.改造“家校聯(lián)系冊”督導家庭體育鍛煉

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家校聯(lián)系冊”僅僅停留于各個學科作業(yè)的布置和家長反饋以及班主任老師的檢查記錄,并沒有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內容、標準以及體育家庭作業(yè)的項目。這就大大阻礙了小學生體育鍛煉的進行。因此重新編撰以家庭體育鍛煉為主要內容兼顧其他學科作業(yè)布置的新式“家校聯(lián)系冊”成為必要。這種“家校聯(lián)系冊”中前半部分應設置國家體質健康測試內容和標準以及分值比對,這樣就將這些必備的體育知識通過“家校聯(lián)系冊”向家長普及。家長就可以對照分值評價孩子的體育運動水平,并可以反饋學生在家里的體育鍛煉情況。

2.利用手機微信平臺發(fā)送體育鍛煉微視頻

隨著高科技的不斷進入,手機已經成為超過電視、電腦交流時間最長的信息傳播工具。人們越發(fā)依賴手機,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觀看和使用手機。因此,家庭體育鍛煉也可根據(jù)手機這種特性將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的家庭體育鍛煉方法和相關鍛煉知識拍攝成手機微視頻,通過手機微信平臺發(fā)送給每一個家長。家長和學生可以一邊觀看手機微信視頻,一邊進行體育鍛煉。這樣就大大擴大了體育授課普及面并且提高了體育鍛煉正確率。

3.設立學校體育周賽,評選“體育吉尼斯”提高家庭體育鍛煉積極性

“體質健康提升從生理學角度而言就是要在被迫的情況下消耗人體原有的體能,然后進行恢復和提升。”這樣勢必出現(xiàn)體育鍛煉存在一定的持續(xù)難度,如果沒有更有效的激勵機制學生很難在家庭這種監(jiān)督能力相對較弱的環(huán)境下進行刻苦鍛煉。因此學校體育行為中設立“周賽”和“月賽”促使家庭體育鍛煉與其相適應。并推出以學生個人為對象的“體育達人”這類校園體育吉尼斯的評選促進學生家庭體育鍛煉積極性。

4.學校體育比賽設立家庭體育鍛煉運動項目

全國體質健康測試項目很多不適合家庭體育鍛煉的場地要求,學校體育教師如何利用《訓練學》和《生理學》知識創(chuàng)設各類家庭鍛煉輔助練習的體質測試成為必然。比如長跑和肺活量的提升這類項目很難在家庭這樣狹小的空間進行。此時體育老師可以布置跑樓梯的訓練項目以提升學生耐力和肺活量。那么家庭體育鍛煉這類練習方法的激勵成為必要。學校體育比賽就可以設立一系列家庭體育鍛煉方法的項目,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學生家庭體育鍛煉的興趣。

5.利用家長接送空隙穿插家長體育指導“微課”

篇9

關鍵詞:小學生;體困生;體育鍛煉;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0-0059-01

一、前言

如今部分學生身體素質差,怕苦怕累,不愿參加體育鍛煉,要么長成豆芽菜,要么長成小胖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讓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研究假設: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培養(yǎng)體困生體育鍛煉習慣的方法,從而使體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讓學生受益終身。研究方法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進行研究,以一個班的體困生為研究對象。

二、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措施

(1)大力宣傳,使學生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具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A.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B.生理機能水平。C.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水平。D.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E.心理狀態(tài)。體質是人類生命活動和勞動工作能力的物質基礎,也是身體好壞強弱的標志,一個人的體質好壞并不完全取決于先天遺傳,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體質強弱的現(xiàn)實性更多是依賴于生活環(huán)境,營養(yǎng)衛(wèi)生,特別是身體鍛煉等因素。其次,體育的功能。體育能促進智育的發(fā)展,智力的發(fā)展。知識的獲得所依靠的是人的大腦,腦是人體的一部分。體質的好壞與腦的發(fā)育關系十分密切,因此,進行體育鍛煉強化了體質,實際上也就增強和提高了腦的功能。體育活動要充分利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感知覺,而這些感知活動都要通過腦中樞,腦中樞又指揮跑、跳、投擲、攀爬等活動。體育的這些活動訓練了大腦的靈活性,從而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經常發(fā)生人與物體的移動,空間和時間的變動,學生需要觀察和高度注意,才能夠對方向、各種形狀、硬度、時間和距離加深認識。體育具有知識性和科學性,是學生應具有的文化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化生活的一部分。體育中蘊含思想品德教育,能夠培養(yǎng)刻苦鍛煉、頑強勇敢、團結合作、遵守紀律等優(yōu)良品質。體育中的美育,還能培養(yǎng)端莊的體態(tài),達到形體美、動作美,充分展現(xiàn)人體美。

(2)通過競技比賽,增強學生的鍛煉意識。競技比賽是文化的一部分。學生爭強好勝,在比賽中獲勝的學生會越來越愛好體育,更喜歡鍛煉,失敗的同學會更加努力鍛煉,爭取下次比賽取得好名次。春季召開運動會,冬季開展越野比賽,每月組織一次小型單項比賽,如:跳繩比賽、踢毽比賽、拔河比賽等。在各種比賽活動期間,同學們都能自覺堅持鍛煉,以求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為集體爭光。

(3)通過各種游戲,增強體育鍛煉的趣味性。有相當一部分體育游戲就是田徑運動的基本活動形式。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及其相應的身體素質,有計劃地開展體育游戲,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增強了趣味性。靈敏素質:發(fā)展靈敏素質,主要是通過聽節(jié)拍加速跑,根據(jù)教師的手勢變速跑,“8”字跑接力,“叫號賽跑”“障礙賽跑”等游戲來進行。柔韌素質:柔韌性是許多運動項目必備的身體素質,學生要充分利用做準備活動的時間,進行柔韌性練習,如“甩腰”“劈叉”,雙人的“翻餅”“烙餅”,三人的“套花籃”等游戲。速度素質:很多游戲項目都可以發(fā)展學生速度素質,如“足球游戲”“籃球游戲”等。力量素|訓練:有很多游戲可以發(fā)展學生力量素質,如“蛙跳接力”“青蛙過河”等,這些游戲的開展,使學生在練習中不覺得枯燥,而是在興致盎然中發(fā)展了四肢肌肉力量。耐久力素質:對于學生來說,耐力是薄弱環(huán)節(jié),有些學生身體素質很好,卻不能吃苦耐勞,表現(xiàn)在運動中便是耐力差。學生要通過游戲提高耐力,較為簡便的游戲有“跳繩”“爬樓梯”等。

(4)通過球類增強體育鍛煉的娛樂性。球類是學生十分喜愛的體育活動,其活動特點是合作性強、競爭激烈、鍛煉身體綜合效果好,已成為娛樂性項目。

(5)養(yǎng)成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的習慣。每次運動前先要做準備活動,運動結束后要做放松活動和整理活動。

三、衡量是否形成體育鍛煉習慣

第一,向學生做調查:你每天能進行多長時間的體育鍛煉?你的體育鍛煉是自覺的還是被強迫的,你在體育鍛煉時感到快樂嗎?第二,向家長做調查: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愛鍛煉嗎?你支持孩子鍛煉嗎?第三,向班主任做調查:你班學生每天課間都做些什么活動?第四,根據(jù)學生的體育達標成績測定: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學生,體育達標成績要好。第五,收集一些資料:體困學生身高體重的資料和體困學生肺活量的資料。

四、結束語

體育教學是一門科學和藝術。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表現(xiàn)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重視學生情感上的需要,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學,使師生關系更融洽,教學活動更富有創(chuàng)造力,更富有藝術感。要讓體困生真正喜歡體育課,在體育鍛煉活動中體驗更多的快樂,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參考文獻:

篇10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是以目標統(tǒng)領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它改變了過去以接受性學習為主的傳統(tǒng)模式,融學習于活動中,寓樂于教育中,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養(yǎng),是適應新時期教育的以人為本的新型學習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讓課堂真正活躍起來。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在每一節(jié)課中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自己鍛煉、自主發(fā)展,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如果教師對體育課統(tǒng)得過死,無疑會降低學生自主鍛煉的積極性。初中學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教師應設法滿足他們,才能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提高他們體育鍛煉的興趣。否則,學生會慢慢失去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這是造成學生不愛上體育課的原因之一。

二、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

體育教學主要目的是教育學生如何去“動”,大多數(shù)是在室外運動,師生之間的接觸自然也就會比別的課程多。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講,還要練。如果教師能自覺地融入到學生的游戲和學習中,教師和學生間的距離就拉得更加近了。教師要安排好體育課的運動內容和運動量,讓學生精神愉快,身心得到很好的調整,促進師生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和諧。一些體育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淡薄,認識不足,多鼓勵他們,解決他們的認識問題,就變得尤為重要。體育運動場地、體育器材設備對于學生的體育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體育教師要選擇符合學生年齡、體能、技能、心理特征的場地和器材設備,對一些器材、設備、場地等進行適當?shù)馗脑欤騽?chuàng)造一些新的器材設備,并通過改變規(guī)則、動作要求與組合等,增加學生完成動作的可能性、參與運動的樂趣。

三、教學形式多樣

初中體育課的教學形式要多種多樣,努力克服“教師示范、講解”的單一模式。直觀教學非常重要,可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觀看錄像、光盤等音像資料,加強直觀感覺,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生練習中,提倡好幫差活動,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落到實處;當學生掌握了基本技術后,進步將會很快,可以多請學生作示范或表演,使學生體驗成功感和展示創(chuàng)造力與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