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權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20:42: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受益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信托受益權應用論文

信托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它的核心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缎磐蟹ā分赋觯磐惺侵肝腥嘶趯κ芡腥说男湃?,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信托關系中的當事人有三個,即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其中受托人是以自己的名義管理、處分財產;受托人因承諾信托而取得的財產是信托財產,信托中的財產權的含義包括:對財產的實際使用權;獲取財產收益的受益權;實施對財產管理的權力;對財產處分的權利。信托財產應與委托人未設立信托的其他財產相區(qū)別;信托財產應與屬于受托人所有的固有財產相區(qū)別,不得歸入受托人的固有財產或者成為固有財產的一部分。

信托受益權是指受益人請求受托人支付信托利益的權利,廣義的信托受益權中的受益人除有請求支付信托利益的權利外,還有保證信托利益得以實現的其他權利,如《信托法》規(guī)定的知情權、調整信托財產管理方法權、撤銷受托人違反信托的處分權、受托人的解任權。信托受益權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信托受益權屬于兼具物權和債權性質的財產權。信托受益權是受益人對信托享有的權利和利益,因此該權利首先必須是財產權?!缎磐蟹ā芬?guī)定,信托受益權可以放棄、償還債務、依法轉讓或繼承,因此,從本質上講,信托受益權屬于財產權。信托受益權權利的行使只有通過向受托人請求給付的方式實現,因而更多體現了債權性質?!缎磐蟹ā吩谝?guī)定受益人撤銷權的同時,還賦予了受益人恢復信托財產原狀和賠償損失的請求權,恢復財產原狀是典型的物權請求權,而賠償損失又屬于債權的請求權。因此,作為財產權的一種,信托受益權既有債權性質,又有物權性質。

其二,信托受益權屬于可轉讓的財產權利。信托受益權的權利是通過轉讓質物實現的,因此能夠質押的權利應當滿足可轉讓的條件。德國民法典規(guī)定,不得轉讓的權利,不得設定權利質押。我國《信托法》規(guī)定,受益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其信托受益權可以用于清償債務。同時還規(guī)定,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權可以依法轉讓和繼承。由此可見,作為私權的信托受益權,從本質上講屬于可轉讓的權利。受益人是取得信托利益的人,是信托關系的當事人,我國《信托法》規(guī)定,采取信托合同形式設立信托的,信托合同簽訂時,信托成立。采取其他書面形式設立信托的,受托人承諾信托時,信托成立。這從法律上也明確了受益人享有信托受益權的時限性。

信托受益權作為信托合同中的伴生權力,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實際應用并不多見,信托受益權常見的財務運用主要有:利用信托受益權轉移稅負、利用信托受益權融資、利用信托受益權清償債務、利用信托受益權規(guī)避關聯交易等。本文主要對信托受益權在上述業(yè)務中的運用進行簡要介紹。

查看全文

人壽保險受益人受益權分析論文

保險受益人,簡稱“受益人”,又可稱為“保險金受領人”,是保險合同中為被保險人或投保人所指定,于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享有保險金請求權之人。保險受益人是保險最大利益的享受者,是保險保障的對象。保護受益人不受特定危險事故的影響,進而維護社會經濟生活的健康發(fā)展,是利用保險轉移危險功能的最終體現。保險受益人的權利即受益權,是指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人對保險人具有的法律上請求保險賠償給付的權利。

一、受益權的幾個基本問題

1、受益權的權源

從立法上來看,保險金請求權,既為被保險人所享有,又為受益人所享有。從受益人的產生來看,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指定而生。因此,表面上,受益人的保險金請求權似從被保險人處繼受而來。實則不然,受益人享有的保險金請求權,屬于因保險合同而生的固有權利,并非繼受而來。當被保險人與受益人同為一人時,受益權的固有性,自不待言;即使當受益人和被保險人不屬同一人時,也不能否認受益權的固有性。因為人身保險的目的和功能往往在于為他人(受益人)之保險。美國學者侯白納指出:“一個人生命的經濟價值體現在與其他生命的關系之中。正如古語所言:‘人不可能獨立存在’,相反,他是為別人的利益而活著。在任何時候,生命的延續(xù)都應該有利于他人、家庭后代、商業(yè)團體或教育慈善機構。人壽和健康保險的必要性也在于此?!币虼耍芤鏅啾举|上是基于合同而發(fā)生,是“固有的”而非“繼受的”。

2、受益權與繼承權的關系

繼承權簡言之就是繼承遺產的權利。遺產是指被繼承人生前的合法所得的積累,包括貨幣和實物兩種形式。這些財產只有在被繼承人死亡后,才能成為遺產。根據繼承法的規(guī)定,遺產的繼承以繼承關系為前提。只有與被繼承人存在繼承關系的繼承人才能取得繼承遺產的權利。而且,繼承權的行使,只能在以遺產清償了被繼承人生前的債務和稅金之后。并且繼承權不能對抗債權人對遺產行使的請求權。受益權不是繼承權,受益人領取保險金是根據保險合同為其設定的受益權。即使受益人同時又為死亡保險被保險人的繼承人,保險事故發(fā)生時,受益人也是基于受益權向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而不是因繼承權取得遺產。因此,獲得保險金不課征遺產稅,被保險人的債權人也不能就保險金要求優(yōu)先受償。我國《保險法》第64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后,無受益人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有些學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被保險人的繼承人自動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以受益人的身份受領保險金而不是繼承遺產。發(fā)生了繼承人的繼承權向保險合同受益權的轉化。筆者認為,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時,無受益人的,保險金歸入被保險人的遺產,由其繼承人繼承。這是因為,一般來說,人身保險合同是為受益人的利益而訂立的,在無受益人時,推定保險合同為被保險人自己的利益而訂立,保險金由被保險人領取,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但繼承人基于繼承權領取保險金時,不能優(yōu)于被保險人的債權人,而且需要繳納遺產稅。因此,在無受益人時,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對保險金的受領,并不是由于繼承權向受益權的自然轉化,僅僅是基于繼承權繼承被保險人遺產的行為。而且,受益權和繼承權產生的基礎不同,也不會出現互相轉化的情形。

查看全文

保險受益權研究論文

[摘要]保險受益權是受益人基于保險合同所享有的保險金的請求權。中國《保險法》對保險受益權的規(guī)定較為粗漏,引發(fā)了理論與實踐中的諸多爭議。為澄清一些問題,對保險受益權的法律性質、范圍界定以及保險受益權的產生、變更和消滅進行探討意義重大。

[關鍵詞]保險受益權;受益人;期待利益;保險金請求權

保險受益權是保險合同中受益人的權利,具體而言,它是受益人基于保險合同所享有的保險金的請求權。保險受益權是保險法理論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它的范圍界定以及產生、變更、消滅均直接關系到受益人的權利維護,關系到投保人和被保險人訂立合同目的的實現。由于中國保險法律法規(guī)對保險受益權的相關規(guī)定較少、較粗,致使實踐中產生很多爭端?;诖?,筆者從保險受益權所涉及的相關法律問題入手進行探析,希望對完善中國保險立法有所幫助。

一、保險受益權的法律性質

對于保險受益權的權利性質,中國保險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學術界對此的理論探討更是爭議不斷。大多數學者主張,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權是期待權,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這種權利才轉變?yōu)楝F實的財產權,①并且此項權利既可繼承又可轉讓;②有的學者雖然承認受益權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具有期待權的性質,但是認為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權由于不能繼承而屬于身份權;③有的學者認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種期待的地位而不是期待權,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人由于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權而使受益權具有既得財產權的性質。④可以看出,以上觀點的共性是學者們均考慮到保險合同的射悻性而對受益權進行了階段性的分析,分別對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后的受益權進行定性,只是他們對于受益權在不同階段的性質有不同的認識。保險受益權不能簡單的定性,依據學者們分階段考察的思路,筆者認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權是受益人的期待權或者期待利益;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權是集財產權與非財產權于一體的混合權利。

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在實踐中,由于人身保險合同存續(xù)期間某些情形發(fā)生變動,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有可能希望變更他們所最初指定的保險受益人?;谝馑甲灾卧瓌t,法律允許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做這種變更,賦予他們對保險受益人的指定變更權。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在指定受益人時沒有明示放棄指定變更權,那么法律視為其保留變更權,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可以不經過受益人的同意而任意變更受益人。在上述保留指定變更權的情況下,盡管被指定為保險受益人,但是該受益人的地位是不確定的,或者說是極其不安定的,只要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行使了指定變更權,受益人的權利也就立即消亡了。⑤所以,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繼續(xù)保留對受益人的指定變更權,受益人基于保險合同所享有的將僅僅是一種期待利益,這種利益可能隨時消失,無法形成法律上的權利。當然,是否保留指定變更權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自由,如果他們在指定受益人時聲明放棄指定變更權,保險受益人的權利也就確定下來,未經受益人同意,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不得單方面改變受益人。此時受益人的受益權即成為一種期待權,成為受法律保護的權利。

查看全文

信托受益權的應用研究

信托制起源于中世紀,有錢人為了讓自己的財產不斷增值,而自己又不善于理財,或者不愿讓自己的巨額財產在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下一代手中揮霍光,于是就把自己的財產通過簽訂合同等方式委托給既可靠又善于理財的人經營管理,其經營管理的目的必須是有利于該有錢人,這就是信托。

信托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它的核心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缎磐蟹ā分赋?,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信托關系中的當事人有三個,即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其中受托人是以自己的名義管理、處分財產;受托人因承諾信托而取得的財產是信托財產,信托中的財產權的含義包括:對財產的實際使用權;獲取財產收益的受益權;實施對財產管理的權力;對財產處分的權利。信托財產應與委托人未設立信托的其他財產相區(qū)別;信托財產應與屬于受托人所有的固有財產相區(qū)別,不得歸入受托人的固有財產或者成為固有財產的一部分。

信托受益權是指受益人請求受托人支付信托利益的權利,廣義的信托受益權中的受益人除有請求支付信托利益的權利外,還有保證信托利益得以實現的其他權利,如《信托法》規(guī)定的知情權、調整信托財產管理方法權、撤銷受托人違反信托的處分權、受托人的解任權。信托受益權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信托受益權屬于兼具物權和債權性質的財產權。信托受益權是受益人對信托享有的權利和利益,因此該權利首先必須是財產權。《信托法》規(guī)定,信托受益權可以放棄、償還債務、依法轉讓或繼承,因此,從本質上講,信托受益權屬于財產權。信托受益權權利的行使只有通過向受托人請求給付的方式實現,因而更多體現了債權性質。《信托法》在規(guī)定受益人撤銷權的同時,還賦予了受益人恢復信托財產原狀和賠償損失的請求權,恢復財產原狀是典型的物權請求權,而賠償損失又屬于債權的請求權。因此,作為財產權的一種,信托受益權既有債權性質,又有物權性質。

其二,信托受益權屬于可轉讓的財產權利。信托受益權的權利是通過轉讓質物實現的,因此能夠質押的權利應當滿足可轉讓的條件。德國民法典規(guī)定,不得轉讓的權利,不得設定權利質押。我國《信托法》規(guī)定,受益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其信托受益權可以用于清償債務。同時還規(guī)定,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權可以依法轉讓和繼承。由此可見,作為私權的信托受益權,從本質上講屬于可轉讓的權利。受益人是取得信托利益的人,是信托關系的當事人,我國《信托法》規(guī)定,采取信托合同形式設立信托的,信托合同簽訂時,信托成立。采取其他書面形式設立信托的,受托人承諾信托時,信托成立。這從法律上也明確了受益人享有信托受益權的時限性。

查看全文

保險受益權分析論文

一、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保險受益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保險受益權是泛指受益人基于保險合同對保險人具有的法律上請求保險賠償給付的權利。狹義上的保險受益權則僅存在于含有死亡保險因素的人身保險合同中,是指于被保險人死亡的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請求和受領身故保險金的權利。本文采用狹義界定保險受益權,并以此為基礎探討保險受益權的若干問題。

二、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1.《保險法》第64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后,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1)沒有指定受益人的;(2)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的;(3)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或者放棄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的。

2.《保險法》第65條規(guī)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向其他享有權利的受益人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

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或者傷殘的,或者故意殺害被保險人未遂的,喪失受益權。

查看全文

保險受益權分析論文

一、保險受益權的法律性質

對于保險受益權的權利性質,中國保險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學術界對此的理論探討更是爭議不斷。大多數學者主張,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權是期待權,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這種權利才轉變?yōu)楝F實的財產權,①并且此項權利既可繼承又可轉讓;②有的學者雖然承認受益權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具有期待權的性質,但是認為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權由于不能繼承而屬于身份權;③有的學者認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種期待的地位而不是期待權,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人由于取得保險金給付請求權而使受益權具有既得財產權的性質。④可以看出,以上觀點的共性是學者們均考慮到保險合同的射悻性而對受益權進行了階段性的分析,分別對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后的受益權進行定性,只是他們對于受益權在不同階段的性質有不同的認識。保險受益權不能簡單的定性,依據學者們分階段考察的思路,筆者認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受益權是受益人的期待權或者期待利益;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益權是集財產權與非財產權于一體的混合權利。

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在實踐中,由于人身保險合同存續(xù)期間某些情形發(fā)生變動,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有可能希望變更他們所最初指定的保險受益人。基于意思自治原則,法律允許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做這種變更,賦予他們對保險受益人的指定變更權。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在指定受益人時沒有明示放棄指定變更權,那么法律視為其保留變更權,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可以不經過受益人的同意而任意變更受益人。在上述保留指定變更權的情況下,盡管被指定為保險受益人,但是該受益人的地位是不確定的,或者說是極其不安定的,只要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行使了指定變更權,受益人的權利也就立即消亡了。⑤所以,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繼續(xù)保留對受益人的指定變更權,受益人基于保險合同所享有的將僅僅是一種期待利益,這種利益可能隨時消失,無法形成法律上的權利。當然,是否保留指定變更權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自由,如果他們在指定受益人時聲明放棄指定變更權,保險受益人的權利也就確定下來,未經受益人同意,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不得單方面改變受益人。此時受益人的受益權即成為一種期待權,成為受法律保護的權利。

保險合同是射悻合同,保險人是否需要支付保險金完全取決于保險合同項下的保險事故是否發(fā)生,受益人只有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才真正享有受益權的實質內容——請求給付保險金等債權請求。⑥從理論上講,保險金請求權是一種以金錢上的利益為標的的權利,具有財產價值,所以保險受益權具有財產權性質。這種財產權性質體現在: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權是一種既得的、確定的權利,包括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在內的任何人不得侵害、剝奪受益人的受益權,只要不存在法律規(guī)定的喪失受益權的情形,受益人即可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領取保險金;如果此時受益人死亡,受益人的繼承人可以繼承這種權利。但是,保險受益權并非僅僅以保險金請求權等財產權內容為限,在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受益人還享有一定的知情權,例如了解合同當事人、關系人基本情況的權利,了解查閱與保險事故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有關證明和資料的權利,這種知悉保險合同履行情況的權利使保險受益權具有非財產權的性質。

二、保險受益權的范圍界定

(一)保險受益權的適用范圍

查看全文

保險受益權論文

一、農業(yè)保險的重要作用

農業(yè)保險是商品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國外農經專家認為:農業(yè)科技、農業(yè)投入、農業(yè)保險是現代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要素?,F代農業(yè)承受著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的威脅,這些風險的存在,嚴重影響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農民的收益和農業(yè)經濟處在一種極度不確定性狀態(tài)下,客觀需要創(chuàng)建一種轉移分散風險、分攤經濟損失的風險管理機制,現代農業(yè)保險應運而生。農業(yè)保險的發(fā)展,對保障農業(yè)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推動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農業(yè)保險對農民個人的影響

農業(yè)保險可以使投保農戶在遭受保險責任范圍內的災害后及時得到經濟補償,盡快恢復農業(yè)生產,可以轉移和分散風險,由參加農業(yè)保險的農民共同分擔損失,以賠償支付的方式保障農民生活的穩(wěn)定。

(二)農業(yè)保險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農業(yè)保險有助于穩(wěn)定農業(yè)再生產,保障農業(yè)生產過程的持續(xù)性,保護農業(yè)資源。同時,農業(yè)保險有調節(jié)農村經濟、穩(wěn)定物價的作用,因為農業(yè)保險的實施,可以使大額的不定的農業(yè)風險損失,轉化為小額的固定的農業(yè)保險費的繳納,可以節(jié)約部分開支。而降低農業(yè)生產成本,幫助農民及時恢復生產,也可以穩(wěn)定農產品物價水平,保證社會對農產品的正常消費。

查看全文

受益權繼承權保險金差別論文

在人壽保險的投保單填寫項目中,“受益人”一欄的填寫是比較重要的,它關系到發(fā)生保險事故時誰會得到保險的保障。如果填寫不正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所希望的被保障者可能得不到保險金,這就違背了投保者的本意,也使得保險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保障作用。

人壽險保險公司在業(yè)務承攬過程中,投保人對受益人一欄中只寫“法定”或“法定受益人”的情況比較常見,保險公司對此一般也予以認可。但結合有關法律規(guī)定分析,這種寫法是不明確的,在理賠時會有很多問題?,F結合筆者在理賠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案件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案例一:李某于2002年8月2日為自己在某保險公司投保了終身人壽保險,意外身故保險金額6萬元,投保單上受益人一欄填寫為“法定”。投保時李某與妻子王某已結婚5年,生有一子,2周歲。2003年8月李某與王某離婚,兒子由王某撫養(yǎng),2004年5月李某與蔡某再婚,蔡某與其前夫生有一女,由蔡某撫養(yǎng)。2004年10月李某因車禍死亡,經保險公司調查情況屬實,屬保險責任,應給付6萬元意外身故保險金?,F王某、蔡某都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申請,王某稱李某投保時將受益人填寫為“法定”,依李某投保時的意思表示和業(yè)務員的解釋,受益人“法定”就是指投保時的法定繼承人,只有自己和兒子才能領取李某的身故保險金;蔡某則稱保險單既然約定受益人為“法定”,就應根據繼承法的規(guī)定分配保險金,自己和腹中已3個月大的胎兒應得到保險金,與前夫所生女兒因與李某形成了繼父女關系,也應享有繼承權。保險公司理賠人員在分配這6萬元保險金時也產生了較大的分歧,致使案件遲遲不能了結。

相關法律對受益人的有關規(guī)定受益人“法定”或“法定受益人”這個名詞在我國的《保險法》中并無規(guī)定,在《繼承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只有“法定繼承人”的規(guī)定,而無“法定受益人”的規(guī)定。在人壽保險業(yè)務承攬中,業(yè)務人員往往把“法定受益人”理解為“法定繼承人”,這其實是錯誤的,二者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從字面上來說,“法定受益人”應理解為“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受益人”?!侗kU法》中有關受益人的規(guī)定見于第六十一條和第六十三條,《保險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由此規(guī)定可見《保險法》中對于受益人的確定方式,只是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選擇受益人的權利,并未直接給出明確的強制性規(guī)定,也就是說受益人只有“指定”而無“法定”?!胺ǘɡ^承人”則是繼承法律關系中的一個概念,是指根據繼承法規(guī)定直接取得繼承資格的人?!独^承法》第五條規(guī)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yǎng)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繼承法規(guī)定的法定繼承人范圍是:第一順序為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死于被繼承人之前的子女的直系親屬享有代位繼承權;對公婆或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兒媳或女婿也有繼承權。繼承開始后,只有既無遺贈撫養(yǎng)協議,又無遺囑或遺贈時才能適用法定繼承。被保險人的遺產按法定繼承處理時才會有法定繼承人。由此可見受益人與法定繼承人是不同法律關系中的主體,把二者混為一談顯然是不合適的,依此理解來給付保險金會面臨很多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把受益人“法定”或“法定受益人”理解為“法定繼承人”是錯誤的,把受益人寫為“法定”是極不規(guī)范的。由于相關法律對受益人無明確的強制性規(guī)定,因此受益人“法定”或“法定受益人”應視為未指定受益人。如未指定受益人,《保險法》第64條規(guī)定:沒有指定受益人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

“法定”受益人在理賠中易產生的問題在人壽險保險公司理賠實際工作中,根據《繼承法》的規(guī)定給付保險金會面臨很多問題,處理不當極有可能會陷入被保險人財產繼承糾紛之中?,F結合《繼承法》有關規(guī)定對常見問題進行分析。

查看全文

人壽保險受益人受益權法律問題

一、受益權的幾個基本問題

1、受益權的權源

從立法上來看,保險金請求權,既為被保險人所享有,又為受益人所享有。從受益人的產生來看,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指定而生。因此,表面上,受益人的保險金請求權似從被保險人處繼受而來。實則不然,受益人享有的保險金請求權,屬于因保險合同而生的固有權利,并非繼受而來。當被保險人與受益人同為一人時,受益權的固有性,自不待言;即使當受益人和被保險人不屬同一人時,也不能否認受益權的固有性。因為人身保險的目的和功能往往在于為他人(受益人)之保險。美國學者侯白納指出:“一個人生命的經濟價值體現在與其他生命的關系之中。正如古語所言:‘人不可能獨立存在’,相反,他是為別人的利益而活著。在任何時候,生命的延續(xù)都應該有利于他人、家庭后代、商業(yè)團體或教育慈善機構。人壽和健康保險的必要性也在于此?!币虼?,受益權本質上是基于合同而發(fā)生,是“固有的”而非“繼受的”。

2、受益權與繼承權的關系

繼承權簡言之就是繼承遺產的權利。遺產是指被繼承人生前的合法所得的積累,包括貨幣和實物兩種形式。這些財產只有在被繼承人死亡后,才能成為遺產。根據繼承法的規(guī)定,遺產的繼承以繼承關系為前提。只有與被繼承人存在繼承關系的繼承人才能取得繼承遺產的權利。而且,繼承權的行使,只能在以遺產清償了被繼承人生前的債務和稅金之后。并且繼承權不能對抗債權人對遺產行使的請求權。受益權不是繼承權,受益人領取保險金是根據保險合同為其設定的受益權。即使受益人同時又為死亡保險被保險人的繼承人,保險事故發(fā)生時,受益人也是基于受益權向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而不是因繼承權取得遺產。因此,獲得保險金不課征遺產稅,被保險人的債權人也不能就保險金要求優(yōu)先受償。我國《保險法》第64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后,無受益人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有些學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被保險人的繼承人自動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以受益人的身份受領保險金而不是繼承遺產。發(fā)生了繼承人的繼承權向保險合同受益權的轉化。筆者認為,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時,無受益人的,保險金歸入被保險人的遺產,由其繼承人繼承。這是因為,一般來說,人身保險合同是為受益人的利益而訂立的,在無受益人時,推定保險合同為被保險人自己的利益而訂立,保險金由被保險人領取,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但繼承人基于繼承權領取保險金時,不能優(yōu)于被保險人的債權人,而且需要繳納遺產稅。因此,在無受益人時,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對保險金的受領,并不是由于繼承權向受益權的自然轉化,僅僅是基于繼承權繼承被保險人遺產的行為。而且,受益權和繼承權產生的基礎不同,也不會出現互相轉化的情形。

3、受益權是一種期待權

查看全文

人身險受益權喪失分析探究論文

摘要:保險受益權是保險合同的核心問題之一,而如何對其取得、變更與喪失進行合理的立法設計直接關系著受益人切身利益的實現。文章從受益權的界定著手,對受益權的性質、主體進行分析,并根據《保險法》的規(guī)定,歸納總結得出保險受益權喪失的幾種情況,此外還結合了前沿案例和發(fā)達國家的經驗,對《保險法》立法的不足提出了幾點意見。

關鍵詞:保險法受益權喪失

一、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保險受益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保險受益權是泛指受益人基于保險合同對保險人具有的法律上請求保險賠償給付的權利。狹義上的保險受益權則僅存在于含有死亡保險因素的人身保險合同中,是指于被保險人死亡的保險事故發(fā)生后請求和受領身故保險金的權利。本文采用狹義界定保險受益權,并以此為基礎探討保險受益權的若干問題。

二、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1.《保險法》第64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后,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的繼承人履行給付保險金的義務:(1)沒有指定受益人的;(2)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的;(3)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或者放棄受益權,沒有其他受益人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