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y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分析

時間:2022-03-05 03:04:04

導語:法學專業(y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學專業(y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分析

摘要:在法學專業(yè)教學中對情境教學法加以利用極為必要,這不僅可充分展現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且對怎樣協調、處理理論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大有裨益,為我國法學專業(yè)教學改革提供了新范式。此次研究先對情境教學法、法學專業(yè)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優(yōu)勢進行了闡述,而后對法學專業(yè)教學現狀及情境教學法在法學專業(y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法學專業(yè);情境教學法;應用

法學專業(yè)教學的關鍵即實踐,實踐教學可謂是培育法學專業(yè)人才的核心舉措。曾表示“法學專業(yè)具備極強的實踐性,在教育教學中需有效處理理論與實踐教學兩者的關系?!钡鸵酝姆▽W專業(yè)教學而言,過于注重理論講解而忽略了實踐操作,教學方式老舊滯后,教師講、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極為顯著,且實踐課往往流于形式,教學效果差強人意。而就情境教學法而言,其融理論、實踐教學于一身,將其適用于法學專業(yè)教學具備顯著效用,可對法學專業(yè)學生綜合能力加以培養(yǎng),改善教學質量?;诖?,本文探討了法學專業(yè)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望以此為法學專業(yè)教學水平及質量的提升予以參考。

一情境教學法概述

(一)概念解釋。情境教學法即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所得。建構主義表示:知識并非經由教師講授所得,主要是學習者位于特定情境抑或社會環(huán)境中,依靠他人(師生、同伴)幫助,借助所需學習資源,經由意義建構獲取。就法學專業(yè)教學中所利用的情境教學法而言,表示教學期間教師帶著目的導入抑或設置生動、形象的法律情境,讓學生對各個角色進行飾演,從而讓學生具有相應態(tài)度體驗,為他們更好的認知教學內容予以幫助,且對法學專業(yè)學生可借助專業(yè)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加以培養(yǎng)的先進教學方法。(二)特征。情境教學法經由設置既定情境,讓學生自發(fā)思考、探究與體驗,經由情境發(fā)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于問題促發(fā)思考。該教學法具有以下特征:1.主體性。知名學者弗萊雷表示:教育實質上是學生應切實融入教學過程的教育。就情境教學法而言,對當代教育提倡的將學生為根本的理論進行了有效體現,教師面向學生歸還學習主動權,變革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而開始自主探究,給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知識給予了充裕的空間,教師僅以輔導者的身份存在。2.交互性。該教學法倡導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地位,通過教師設置相應教學情境且指導學生自行探究,多方良好互動達成了教學相長的目的。這一極為民主化的教學過程加深了學生體驗,為其展現自我給予了平臺與機會,教師也經由此拓張了思維,對綜合施教水平進行了改善。3.探究性。認知理論表示:教學過程需經由持續(xù)提問、解決問題而實現。就情境教學法而言,與認知理論趨于一致,其教學主線即設置情境、提問、思考交流、獲知結論。換言之即教師基于社會實際生活設置相應教學情境,而后在適當的時候提問抑或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且經由互動交流獲知結論,讓學生切實掌握探究過程以及學習方式。

二法學專業(yè)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優(yōu)勢

(一)提升教學魅力。該教學法的應用變革了原先注重理論講解、法條單調無味的情況,經由師生協作模擬各類情境,對法律事件抑或行為生動再現,學生經由教師的引導,將單調無味的法律條例在實際問題中運用;將部分法學理論導入具體案例加以學習;學生能經由情境模擬扮演多個角色而從多個維度思考問題,經由多元化思考具備更多收獲。如此一來,法學專業(yè)學生可更好的感知法律的存在,不單單只有書本內的法,也囊括法官、當事人的法等等,可在填充法學專業(yè)教學內容的同時,賦予教學方式一定的活力,吸引學生參與。經由此理實結合的方式提升法學專業(yè)教學魅力,發(fā)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增強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以往的教學方式可能讓人們對法律具備錯誤認識,譬如具有法律工具、虛無主義等。其中,前者表示法律即用于管理、統治的工具與手段,人們往往被動遵從法律,且權優(yōu)于法,法律主要針對無權的人設置,讓人們對法律不夠信任,弱化了其權威性;后者則無視法律,以自我為主,未依照法律規(guī)制約束自身行為,弱化了法律尊嚴。而經由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促使法學專業(yè)學生具備科學的法律價值觀,增強其法律信仰與意識,明確如何通過法律約束自身行為、處理實際問題,對他們的法律素養(yǎng)加以強化。(三)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法學專業(yè)教學而言,不但需進行理論知識教學,還需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經由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教師可將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獲知的具體案例導入課堂,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經由親身實踐獲知利用法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方式與技巧。經由此,該專業(yè)學生可真正做到理實結合,在具備較好法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四)構建較好教學氛圍。法律思維方式表示基于法律基本原理、文件等,思考、剖析、評斷與解決問題的習慣以及思維傾向。就情境教學法而言,將其適用于法學專業(yè)教學,能給學生給予經由法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平臺和機會,對他們的法律思維方式加以培養(yǎng),強化法律意識。因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得教和學的互動性更強,易于構建較好的師生關系,且能對教師的主導性予以強化,經由教師較好的探索精神對學生進行積極影響,從而在學生群體中具備較好地位,給法學專業(yè)教學構建適宜的氛圍。

三法學專業(yè)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單調乏味。就法學專業(yè)而言,有較多理論知識需要記憶,如此便導致法學課堂沉悶壓抑,弱化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部分高校的法學課堂來看,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且具備一定的教學效果,便先讓學生背誦需要學習的知識,而后才對知識內容及要點進行講解,這樣將導致法學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限制,往往被課本和法條所約束,且單一的理論知識學習會導致課堂內容單調乏味,加之教材內容未定期更新,也影響了學生對法學理論的進一步認知。在此形勢下,法學專業(yè)教師依舊僅以課本內容為主面向學生授課,將導致學生具有負面情緒,并會讓教學內容和實際不符,弱化了課程的實用性。實質上,教學內容單調乏味和教師講課要點密切關聯,為契合期末測試與司法考試實際需要,某些教師在課堂上過于注重重點知識的講解,導致內容單一,未關聯實際案例,弱化了課程的生動趣味性,使得學生在法學知識的學習上均以死記硬背的方式為主,匱乏較好學習效果。(二)課程實用性不足。法律主要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服務。法學教育的具體實踐,不但給國家培育、輸送了較多優(yōu)質的法學人才,也豐富了法學基礎理論,為學生經由法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給予了幫助。但當前,法學專業(yè)教學卻與其自身內在特征不符,弱化了課程的實用性。要知道,法學專業(y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等同于他們積累工作經驗的動態(tài)過程,但就現有教學模式而言,此環(huán)節(jié)往往被忽視,教師更為傾向于理論教學,使得學生多是被動學習,缺乏將理論適用于實際的能力。如此不但弱化了課程的實用性,還在相應層面使法學教育流于形式。(三)內容交叉、重復現象極為顯著。具體而言,依據某一既定體例,繼續(xù)運用以往的教學方式將導致法學專業(yè)教學內容具有交叉、重復的現象。在此形勢下,法學專業(yè)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學生也會對重復性知識心存抗拒、更甚者具有厭煩心理。除此之外,該專業(yè)教師解讀、剖析某些繁雜的法律規(guī)制時匱乏準確性,抑或實踐教學期間未對學生接收能力給予相應關注,使得講述內容較為籠統、繁雜,最終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特別是處在法學專業(yè)教學內容交叉、重復現象顯著的時候,上述問題將被放大化,且對該專業(yè)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產生不利影響。

四法學專業(yè)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實踐應用

為確保情境教學法在法學專業(yè)教學中充分體現優(yōu)勢作用,教師便需基于教學內容及課程設計擬制科學的計劃,具體如下。(一)觀摩庭審。就法學專業(yè)教學而言,教師在對情境教學法應用時,可對法庭審理期間的法庭辯論環(huán)節(jié)加以模擬,先為學生提供前往庭審現場的機會,讓他們切實參與法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對控辯雙方怎樣基于被告方的定罪、量刑問題進行法庭辯論加以觀察,獲知法庭辯論對應的事實、法律依據,辯論方式、技巧以及審判庭怎樣對案件審理并依法進行判決,以此讓學生明確法庭審理的規(guī)范、權威性及法學知識應用的嚴肅性。此外,為確保學生掌握庭審過程,獲知法學知識運用技巧,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實際案例,觀摩錄像資料,并讓學生相互討論,給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奠定基礎。(二)科學選用案例。就以法學專業(yè)中的刑法課程為例,具體探究犯罪和刑罰相關問題,經由此課程的學習促使學生知曉何為犯罪、犯罪的構成要件等。針對具體案件來看,通常會關聯被告方行為罪和非罪的判斷,此罪和彼罪的劃分等。因情境教學法主張情景模擬真實、角色有效互動、過程可行,故而教師選用案例抑或設計案例時,需彰顯該教學法的仿真性,這可謂是該教學法可否體現效用的要點。同時,教師應基于教學需要,適當設置在定罪、量刑等層面具備爭議性的實例,以此促使學生可經由已學法學知識剖析、解決實際問題。(三)情境模擬。一般而言,法學專業(yè)教學中的情境模擬多以法庭辯論為主,為確保教學效果,需位于模擬法庭實訓場地實施。當然,若條件有限,也可位于普通教室實施,但這里需要注意,應依據審判庭格局設計場地,如審判席、公訴席等等,教師需分批次讓所有學生參與活動,擔任不同角色,在模擬庭審正式開始后,其他學生需位于旁聽席觀摩。因為這僅為法庭辯論模擬,故而可將審判長宣布開庭當作起點,將其視為準備環(huán)節(jié),先對法庭調查進行簡化,而后通過審判長提出問題:辯護人是否對起訴書內描述的被告方對應的犯罪事實具備異議?辯護人做出回答:無異議。接下來通過審判長宣告開始法庭辯論,先為公訴方對公訴詞進行宣讀,而后為辯護方誦讀辯護詞,最后經由審判長基于案件事實判決被告人行為構成哪一罪名且需接受哪一刑事處罰進行辯論。在上述過程當中,教師需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確保法庭辯論基于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實施,讓辯論更為貼合實際。并且,辯論期間,控辯雙方均需實。施團隊合作,一起履行與之對應的訴訟職能,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及精神加以培養(yǎng)。經由此,可對法學專業(yè)學生較好的語言表述能力、法律思維與素養(yǎng)加以培育,還能發(fā)展他們的職業(yè)能力。(四)分析總結情境教學結束之后,法學專業(yè)教師需基于整個案例加以講評。也就是針對被告人行為有無構成犯罪、構成哪一罪名等加以分析,而后對控辯雙方的實際表現進行點評,指明優(yōu)缺點,以便學生改進,經由此對法學專業(yè)教學效果加以改善。

五結束語

情境教學法在法學專業(yè)教學中的運用極為必要,其經由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能大幅改善教學效果,對學生更好的學習法學知識提供幫助。此次研究先對情境教學法、法學專業(yè)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優(yōu)勢進行了闡述,而后對法學專業(yè)教學現狀及情境教學法在法學專業(y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進行了探討,望以此為法學專業(yè)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予以參考。

參考文獻

[1]閔婉.公安專業(yè)法學實踐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法制博覽,2019(14):41-42+47.

[2]沈理平.法學專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教學模式與探索——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課程樣本分析[J].韶關學院學報,2019,40(05):63-66.

[3]馬志,高麗虹.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模式與探索[J].法制與社會,2019(13):203-204.

[4]田梅.法學專業(yè)“浸入式”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04):106-107.

[5]盧海晴.法學專業(yè)實踐育人功能現狀及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6(45):120-122.

作者:梁旋 單位: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