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圈錢陷阱投資者

時間:2022-08-29 11:08:00

導(dǎo)語:解讀圈錢陷阱投資者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讀圈錢陷阱投資者

隨著股權(quán)分置改革的完成,盡管過去的中國股市“圈錢”的人及其意圖不會馬上消失,用慣了的高溢價IPO及配股、增發(fā)“圈錢”手法也不可能從此銷聲匿跡,這也正是市場幾乎提心吊膽地等待“新老劃斷”的真正原因所在,然而全流通后的股票終將要受到市場的真正檢驗,在真正的投資者經(jīng)受了被“圈錢”掠奪洗劫一空的慘痛教訓(xùn)后,最終會以拒絕掠奪而堵死“圈錢”的路。中國股市“圈錢陷阱”的一頁該翻過去了,真正市場化的中國股市終將開始,盡管不可能從此就沒有博弈、沒有欺詐、沒有丑聞。

“圈錢陷阱”的一頁翻過去了,回首的只是中國股市十多年來的7000多萬的投資者中的大多數(shù),以其上萬億的資產(chǎn)損失無可挽回而葬身其中。這只能是刻上歷史的事實,是世人有目可共睹而再明白清楚不過的了,然而陪葬“圈錢陷阱”的還有誰呢?其實也清楚不過的就是還有隨“圈錢陷阱”而生可以看作是掘墓人的券商。

日前,又有曾被排名全國券商前十名的天同證券壽終就寢了。天同證券成立于1991年,后經(jīng)兩次增資擴股,資本金增至20.36億元,2000年基金交易總額、股票承銷數(shù)等主要指標(biāo)進入全國券商前十名。據(jù)說是因“存在挪用客戶保證金、發(fā)展戰(zhàn)略與投資決策失誤、違規(guī)委托理財?shù)纫幌盗袉栴}”,最終有60億元的虧損而葬身。

在一般人的眼里,隨中國股市而生的券商不就是股票買賣的中介嗎?因而只要股市不倒閉、還有人在買賣股票,券商就是坐等著收取傭金了。十五年的中國股市,有人計算僅投資者支付的交易費用就達近3000億元;發(fā)行了萬億左右的股票,僅承銷傭金又是二、三百億,然而這成百上千億的錢并沒有養(yǎng)肥養(yǎng)大幾個真正中國的券商。

赫赫有名的萬國證券被申銀合二為一了,君安證券被國泰君安代替了,南方證券更是以80億的虧損而被托管了,……。而隨著清理極限的到來,還有幾乎是一大批的小券商也許就是等著“收尸”。這不就是陪葬于中國股市“圈錢陷阱”了嗎?

那么多券商為何象一資者一樣,會葬身于“圈錢陷阱”?問題在于隨中國股市而“新生”的這些券商,其身份是特殊的,其在脫離股市本色的股權(quán)分置的中國股市里,不僅僅只是股票買賣中介,而更多的是扮演了“圈錢幫兇”、造勢托盤的角色。

券商是股票承銷商,哪一個扭曲定價機制高溢價的IPO、配股、增發(fā)不都是它們的精心策劃,為了顯示股票物有所值,明明是離開合理定價機制的,卻要竭盡“包裝”之能事。而那一個個包裝起來股票還是在市場上造成了供不應(yīng)求的局面,每每新股上市又有幾乎的翻番的“賺錢效應(yīng)”,又何嘗不是券商及拿了投資者的錢“委托理財”的基金等所謂“機構(gòu)投資者”們哄抬的結(jié)果。中國股市的十多年中,也曾有過不少的“輝煌”,上證指數(shù)達到2240點的時候,不就是象南方證券那樣的坐莊哈醫(yī)藥等,把現(xiàn)只有5、6元的股價拉抬到了2、30元的嗎?有多少券商不正是為了配合配股、增發(fā)等圈錢,而坐莊那只股票,結(jié)果是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存在挪用客戶保證金、發(fā)展戰(zhàn)略與投資決策失誤、違規(guī)委托理財?shù)纫幌盗袉栴}”而最終巨額虧損,實際上都只是漂亮的托詞而已。

南方證券可以說也曾是中國股市的呼風(fēng)喚雨者,可是實際上就是葬身于一次次的哈醫(yī)藥等的坐莊中。也許也有幸運者,雖與南方證券等沒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只不過是其有得天獨厚的其它背景而已。在TCL2004年底的整體上市的“鬧劇”中,回過頭去其實不難看出是早就有坐莊其中的,一方面是精心包裝TCL的成長性,另一方面早就在股市大盤開始暴跌的2002年開始就反其道而行之,將TCL通訊股價從10元多一直拉抬到整體上市前的24元多,然后就勢來個1:5換股以每股

4。68元增發(fā),誘人的“賺錢效應(yīng)”又將增發(fā)后TCL股價推高到了9。48元,還原TCL通訊股價此時已高達48元以上,可是整體上市一年后的已脫去包裝的TCL,股價最低跌到了1元多。如果坐莊者沒有“成功而退”將籌碼倒出,又不是要有幾十億的巨虧嗎?還有2004底前后的聯(lián)通的配股,不就是為了實施3——3。5元/股的配股,而明顯的將股價維持在3。5元以上的嗎?而正是為了完成配股,承銷商還是不得不包配了近2億股,等配股上市后又將股價維持在3——3,5元間橫盤,大概是出完貨了,股價自然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此后再也見不到超過3元的價了??墒侨绻f這之中券商沒有被套其中,那也是其有雄厚背后資金支撐,否則命運也不會好了。

為了支撐“圈錢”的中國股市,對券商可以說是愛狠有加的,有多少政策是向券商傾斜的,正是在多少次券商難以為繼的時候,給以“合規(guī)”資金的支持,自營也好,代客理財也好,融資融券也好,可以創(chuàng)設(shè)權(quán)證也好,但是如果這都是為了去掩飾中國股市這個“圈錢陷阱”,最終能不被堵不完的黑洞吞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