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合同仲裁條款問題分析

時間:2022-04-21 03:18:12

導語:國際貿易合同仲裁條款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合同仲裁條款問題分析

國際貿易爭端是國際貿易主體在參與國際經濟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糾紛和爭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經貿關系愈加復雜,爭端在所難免。但國際貿易的糾紛解決遠較國內貿易糾紛解決復雜。和國內貿易普遍的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糾紛不同,涉外民商事訴訟中法院的管轄權往往產生沖突,平行管轄和平行訴訟的問題屢見不鮮。同時,涉外民商事訴訟還存在對外國法院判決的承認和執(zhí)行問題。由于各國承認和執(zhí)行外國法院判決的前提是兩國間簽訂了雙邊司法協(xié)助條約,在雙邊司法協(xié)助條約缺失的條件下,當事人的勝訴判決很難得到執(zhí)行地法院的承認和執(zhí)行。由于國際商事仲裁程序靈活,在承認、執(zhí)行等問題上相比訴訟具有很多優(yōu)勢,仲裁在國際貿易中已經得到了廣泛地適用。1958年《承認與執(zhí)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以下簡稱《紐約公約》)締約國范圍廣泛,截至2020年已有164個成員國。除非存在公約規(guī)定的例外情況,否則締約國有義務對另一締約國境內做出的仲裁裁決予以承認和執(zhí)行。但是國際商事仲裁需要以仲裁協(xié)議或者是合同中的仲裁條款為依據(jù)。由于當事人發(fā)生爭議后仲裁協(xié)議往往難以達成,因此國際貿易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最常見的仲裁依據(jù)。而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否合理、適當,直接影響到未來可能發(fā)生的爭端是否能得到快速、公正地解決。

1仲裁示范條款的不足

實踐中,大部分當事人甚至是執(zhí)業(yè)律師在起草國際貿易合同仲裁條款時為方便行事或者穩(wěn)妥起見,往往直接使用仲裁機構的示范仲裁條款。以常見的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CIETAC)的示范條款為例,該示范條款規(guī)定“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任何國際投資爭端,均應提交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按照申請仲裁時該會現(xiàn)行有效的國際投資爭端仲裁規(guī)則進行仲裁。仲裁裁決是終局的,對雙方均有約束力”。這樣的示范條款約定了具有管轄權的仲裁機構、仲裁規(guī)則以及仲裁裁決的效力,一般情況下足以堪用。但示范條款畢竟屬于格式條款,并未根據(jù)合同雙方的具體情況進行客制化。當事人基于這樣一份示范條款啟動仲裁程序,還是有可能面臨仲裁管轄權異議、仲裁員選任等問題,也無法阻止對方當事人披露仲裁的結果和內容,仍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隱患。本文將從仲裁方式、仲裁機構、仲裁規(guī)則、仲裁員選任、仲裁準據(jù)法、仲裁語言、仲裁的保密、仲裁前置步驟八個方面探討一份嚴謹?shù)闹俨脳l款需要涵蓋的法律問題。

2仲裁條款需要涵蓋的問題

2.1仲裁方式

和國內仲裁不同,國際仲裁分為機構仲裁(institutionalarbitration)和臨時仲裁(adhocarbitration)兩種仲裁方式。臨時仲裁相比機構仲裁來說歷史更為長久,目前在海事仲裁中仍占據(jù)主流地位。《紐約公約》所規(guī)定的仲裁包括機構仲裁和臨時仲裁,所以當事人在域外的臨時仲裁裁決理論上在中國也可以像機構仲裁一樣得到承認和執(zhí)行。但鑒于中國《仲裁法》中并未規(guī)定臨時仲裁,國內當事人長期以來對于臨時仲裁知之甚少,在商議國際貿易合同時很少選擇臨時仲裁。在與中國有關的國際貿易中,機構仲裁仍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

2.2仲裁機構

如果國際貿易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將機構仲裁約定為爭議解決方式的話,仲裁機構的選擇就是雙方首要決定的問題。毫不夸張地說,仲裁機構的選擇可能是整個仲裁條款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一旦雙方選擇了某一仲裁機構,那么仲裁程序、仲裁地點、仲裁費用也都將隨之確定下來。對從事國際貿易業(yè)務的國內當事人來說,主要有國內仲裁機構和國際仲裁機構兩種選擇。自1956年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成立以來,國內仲裁機構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仲裁受理案件數(shù)量不斷增加。目前國內已有超過200家仲裁機構,其中主要處理國際貿易的仲裁機構有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CIETAC)、上海國際仲裁中心(SHIAC)、深圳國際仲裁院(SCIA)和北京仲裁委員會(BJAC)等。國內仲裁機構一般僅收取案件管理費,不單列仲裁庭費用。如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規(guī)定根據(jù)爭議數(shù)額收取一定比例的案件受理費和案件處理費,不收取仲裁員報酬。基于對本土機構的熟悉和較為經濟的費用考量,大部分國內當事人在商議仲裁條款時傾向于選擇國內仲裁機構。國際仲裁機構中富有盛名的有國際商會仲裁院(ICC)、倫敦國際仲裁院(LCIA)、美國仲裁協(xié)會國際爭議中心(ICDR)、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SCC)、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SIAC)、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等。像倫敦國際仲裁院、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都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在商事仲裁領域富有經驗。國際仲裁機構各有所長,如倫敦國際仲裁院以國際海事案件的審理聞名,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院地處中立國瑞典,20世紀70年代即美蘇等主要國家認可的東西方貿易爭端解決中心,美國仲裁協(xié)會在中美貿易往來中發(fā)揮著廣泛作用,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裁決的執(zhí)行在內地執(zhí)行力較高。由于地理位置和語言的關系,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和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是大部分中國當事人在國際仲裁中的首選。當然,國際仲裁機構的案件管理費一般按照實際工作小時收費,且普遍收取仲裁庭費用,加之國際仲裁往往需要當?shù)氐穆蓭熖峁┓煞?,所花的費用相比國內仲裁機構要更加昂貴。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仲裁條款應當載明仲裁機構的準確名稱以及仲裁角色。如“糾紛應當提交買方所在地的仲裁委員會”的條款沒有明確仲裁機構的名稱,即便合同載明買方公司登記所在地為倫敦,但倫敦有數(shù)個仲裁機構,倫敦國際仲裁院無法基于此條款受理仲裁。又如“糾紛應在國際商會仲裁院解決”的條款沒有明確仲裁機構的仲裁角色,不能確定應當由國際商會仲裁院調解還是仲裁,國際商會仲裁院也無法基于此條款受理仲裁。

2.3仲裁規(guī)則

當事人選定仲裁機構后,如無特別約定仲裁規(guī)則,仲裁機構一般默認使用該機構有效的仲裁規(guī)則?;谥俨玫撵`活性原則,大部分國際仲裁機構并不排斥當事人對其機構仲裁規(guī)則進行調整或者適用其他仲裁規(guī)則。大多數(shù)法院對此也秉持寬容允許的態(tài)度。不過,仲裁機構和仲裁規(guī)則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類似選擇倫敦國際仲裁院加聯(lián)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的仲裁條款雖然可行,但有可能因為人員、機構和規(guī)則的不匹配而導致在規(guī)則適用上產生其他問題。國內仲裁機構的仲裁規(guī)則均以中國《仲裁法》為基礎,因此大體上基本相同,僅在簡易程序的金額標準、答辯期限等一些細節(jié)方面存在差異。國際仲裁機構的仲裁規(guī)則差別相對較大,如國際商會仲裁院對仲裁庭的裁決草案進行實質審查;倫敦國際仲裁院獨享任命仲裁員的權力,當事人只能提名不得任命;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規(guī)定若獨任仲裁員被更換后此前進行的開庭需重新進行。當事人可以在律師的建議下,選擇最適合的仲裁規(guī)則。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簽訂日期和提起仲裁日期可能間隔相當久的時間,仲裁機構有可能在此期間修訂了其仲裁規(guī)則,因此僅僅約定適用仲裁機構現(xiàn)行有效的仲裁規(guī)則尚不夠明確。仲裁條款中最好能明確約定適用“合同簽訂時仲裁機構有效的仲裁規(guī)則”或者“提起仲裁時仲裁機構有效的仲裁規(guī)則”,以免產生爭議。

2.4仲裁員選任

當事人選任仲裁員的自由度可以說是仲裁和法院訴訟的最大不同,也是仲裁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雙方當事人起草仲裁條款時,顯然不可能未卜先知地對仲裁員進行具體選擇。不過雙方可以預先對仲裁員的人數(shù)、國籍、專業(yè)資質等條件做出約定。組成仲裁庭的仲裁員一般為1~3人。如果案情較為簡單,雙方當事人能夠共同選擇1名獨任仲裁員的話,可以縮短仲裁程序、降低仲裁費用。但對于復雜的案件,大部分當事人更傾向于各自選擇1名仲裁員,并由這2名仲裁員或仲裁機構選任首席仲裁員組成仲裁庭。如果合同涉及專業(yè)領域,可以對仲裁員在該領域的資質做出約定。比如海上石油運輸合同的仲裁條款可以約定仲裁員需要具備石油化工買賣的行業(yè)背景、需要有10年以上的律師執(zhí)業(yè)經驗等。如果雙方沒有明確約定需要由3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則仲裁機構有可能適用簡易程序指定1名獨任仲裁員進行審理。如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現(xiàn)行仲裁規(guī)則,即規(guī)定凡爭議金額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的,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適用簡易程序。由于雙方當事人在發(fā)生糾紛后很難就選定獨任仲裁員達成一致,大多情況下將由仲裁機構指定獨任仲裁員。而仲裁機構指定的仲裁員在專業(yè)程度上就未必符合當事人的預期。所以,當事人有必要在條款中為自己保留未來選任仲裁員的可能性。

2.5仲裁條款準據(jù)法

仲裁條款的準據(jù)法即仲裁條款所適用的法律,它有可能與主合同的準據(jù)法不同。比如中美雙方當事人簽訂海上運輸合同,并約定合同適用法律為美國法律,合同糾紛由倫敦國際仲裁院進行仲裁,仲裁條款的適用法律為英國法。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法是主合同的準據(jù)法,確定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英國法是合同仲裁條款的準據(jù)法,確定合同的糾紛事項是否可以適用仲裁,如何適用仲裁,以及在仲裁過程中所應當遵守的強制性法律規(guī)范。在大部分情況下,當事人不會就仲裁條款專門約定適用法律。那么一旦一方當事人提出仲裁管轄權異議,則仲裁庭是否有管轄權就完全取決于仲裁條款是否有效。基于不同國家關于仲裁條款有效性的法律規(guī)定不同,仲裁協(xié)議適用哪個國家的準據(j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盡管在當事人未明確約定仲裁條款適用法律的情況下,國際間普遍適用仲裁地法或主合同準據(jù)法,但為了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爭議,事先約定仲裁條約的準據(jù)法具有重要意義。

2.6仲裁語言

國際貿易合同涉及多國當事人,合同本身即可能有多個語言版本,且慣例上會約定若有沖突以某一語言為準,但合同很少對仲裁程序使用的語言進行專門約定。雖然仲裁語言看起來似乎沒有適用法律、仲裁員選任等因素重要,且仲裁機構也大多在仲裁規(guī)則中規(guī)定適用某一語言(往往是仲裁機構所在地的語言)為正式語言。但在條款中忽略仲裁語言的選擇有可能造成當事人成本費用增加、仲裁裁決被法院拒絕承認等后果。如中新雙方當事人約定在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進行仲裁,而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仲裁規(guī)則規(guī)定若當事人沒有約定,則審理程序中使用的語言由仲裁庭決定。因此,即便在雙方當事人及仲裁員都通曉中文的情況下,仍然有可能使用英文或者中英雙語作為仲裁語言。這樣當事人就必須將動輒上百頁的法律文書和證據(jù)翻譯為英文,增加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翻譯費用。更嚴重的是,如果未約定仲裁通知語言而一方因故未能及時參加仲裁裁決,法院有可能拒絕承認仲裁裁決。如青島廣豪公司申請承認青島仲裁委員會裁決案中,青島仲裁委送達的仲裁通知和仲裁申請書均為中文,導致美國俄勒岡州P&S公司未參與仲裁。由于雙方并未在仲裁條款中約定仲裁通知語言,最終俄勒岡州聯(lián)邦法院以被申請人“未獲適當通知”為由,依據(jù)《紐約公約》第五條第2款的抗辯規(guī)定拒絕承認青島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裁決。

2.7保密條款

相較訴訟而言,一般來說仲裁審理均為不公開進行,仲裁具有良好的保密性。但是,包括國際商會仲裁院在內的少數(shù)仲裁機構的仲裁規(guī)則并沒有保密條款,而國際貿易合同本身的保密條款不一定涵蓋仲裁程序。如果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對仲裁程序進行保密,則仲裁是否公開就將完全取決于仲裁適用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然而并非所有國家的法律均對仲裁審理的保密作出規(guī)定。所以當事人有必要在仲裁條款中對仲裁程序的保密進行特別約定。

2.8仲裁前置步驟

對于在國際貿易中有長期合作關系的當事人來說,在仲裁前先行協(xié)商或調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互相之間的商業(yè)關系,避免雙方糾紛的直接升級。當然,為了避免一方當事人不必要的拖延,可以給前置的協(xié)商或調解步驟設下合理的期限,若無法在該期限內通過協(xié)商或調解解決糾紛,當事人方可依仲裁條款提起仲裁。

3仲裁條款的建議

3.1國內當事人的合理選擇

對于從事國際貿易業(yè)務的國內一方當事人來說,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來作出合理選擇。就仲裁方式的選擇而言,盡量選擇機構仲裁以避免臨時仲裁在國內法院承認和執(zhí)行的問題。從時間成本和費用的角度考量,盡量選擇國內的仲裁機構,并約定適用訂立仲裁協(xié)議時該機構有效的仲裁規(guī)則,約定選擇3名仲裁員并盡量約定仲裁員應當具備相當?shù)闹形乃剑俨脳l款適用準據(jù)法可以適用中國法律,仲裁的語言以中文為宜,仲裁需要保密,仲裁前應當要先行協(xié)商或調解。

3.2建議使用的仲裁條款

一份嚴謹?shù)闹俨脳l款應當涵蓋仲裁方式、仲裁機構、仲裁規(guī)則、仲裁員選任、準據(jù)法、仲裁語言、仲裁保密、仲裁前置步驟等方面,以避免可能產生的法律風險。基于本文上述分析,建議在起草國際貿易合同時可以參考使用如下仲裁條款:“凡因本合同引起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任何爭議,雙方當事人應當互相協(xié)商。若雙方當事人無法于60日內達成和解意見,則任何未解決的爭議應由(國內仲裁機構名稱)按照合同簽訂時有效的仲裁規(guī)則仲裁解決。仲裁員的人數(shù)為3名,每方當事人應指定1人作為仲裁員,仲裁語言為中文。未經當事人事先書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對仲裁的事實或其內容或其結果進行披露?!?/p>

參考文獻

[1]余勁松.國際經濟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2015版)[EB/OL].[2020-08-25].

[3]周新軍,劉曉蔚.國際商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4]林一飛.中國公司約定境外仲裁若干法律問題[J].北京仲裁,2014(03).

[5]彼得·哥特瓦爾德,曹志勛.論國際商事仲裁的最新發(fā)展[J].法治現(xiàn)代化研究,2018,2(05).

[6]陳摯.論主合同準據(jù)法對仲裁條款的可適用性——以有效性原則為視角[J].仲裁研究,2019(02).

[7]汪前,楊琳,肖美慧.涉外仲裁中仲裁通知使用的語言[EB/OL].[2020-08-25].

作者:江悅庭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