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對景觀設計的影響7篇

時間:2022-12-24 10:33:00

導語:地域文化對景觀設計的影響7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域文化對景觀設計的影響7篇

第一篇:地域文化對景設計影響

1地域文化的概念

中國地域遼闊,每一個地方都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地域性是一個地區(qū)的地域特征,表現在每個地區(qū)具有的特點上。文化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為一種社會現象,它是在人類社會的長期發(fā)展下形成的,因此,文化也具有歷史屬性。由于地理環(huán)境、民族歷史的不同,文化可概括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獨特的習俗、文學、藝術、思維、價值觀等。而地域文化可理解為某一地域獨特的文化特征,也可以理解一個國家所有地區(qū)、民族的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綜合。在我國,學術界對地域文化的定義有很多種,一般而言,地域文化可以理解為中華大地上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有序的文化。

2景觀設計的概念和目的

景觀設計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歷代的皇家園林都是絕世罕見的景觀,每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都與我國的文化密切相關。由此可見,我國的每一座城池、每一座園林的景觀都代表著我國的文化。景觀設計在我國是一門新興學科,雖然中華大地上有很多優(yōu)美的歷史園林,但一直未出現系統(tǒng)介紹這些景觀設計的書籍。當代中國的景觀設計是在20世紀初期從西方傳入并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人文關懷是景觀設計的基本理念,優(yōu)美的景觀可為游人帶來內心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由于每一個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文化歷史都獨具特色,因此,景觀具有地域性特征。景觀的地域性是指不同地域形成的具有鮮明特征的、客觀存在的文化遺存,它是在這一地域生活的人的精神載體,比如不同地區(qū)的歷史建筑,它是這一地區(qū)文化的象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

3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的關系

景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地域的景觀與當地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歷史發(fā)展至今,中華大地上的景觀眾多,它們不僅僅代表著不同地區(qū)的文化,還表現了不同地區(qū)的人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地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它是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后形成的具有區(qū)域特色的文化象征。一般可從3方面研究地域文化,即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地域文化是在這3方面相互影響的情況下形成的。由于地理、文化、社會的不同,不同地區(qū)的景觀有較大的差異,體現了當地獨特的人文、自然、社會特征。雖然不同地區(qū)景觀的外觀不同,但其都有相似點,比如均強調景觀與自然的融合,這代表著人與自然的融合。因此,不同地區(qū)的景觀均具有一定的秩序和模式。地域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地域文化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不同地域的文化都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經過相互碰撞和融合,最終形成了具有自身區(qū)域特色的文化。景觀與文化相同,它也在不斷發(fā)展。研究發(fā)現,在同一地區(qū),不同歷史時期的景觀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它們代表著這一時期該地區(qū)經濟、社會、人文的發(fā)展狀況。地域環(huán)境是比較穩(wěn)定的,而景觀系統(tǒng)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景觀系統(tǒng)是一個不斷適應當地文化、社會和自然等環(huán)境的動態(tài)運動過程。在歷史發(fā)展中,景觀系統(tǒng)不可避免地與周圍環(huán)境碰撞、交流,當景觀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被破壞時,不可避免地將產生新的景觀系統(tǒng),新的地域文化也由此形成。

4地域文化帶動下的現代城市景觀設計

城市是人的集合,也是文化的集合。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币环剿琉B(yǎng)一方人,城市的文化會影響居住者的需求。中國式的理想環(huán)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我國的城市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交融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城市景觀。我國東南水多、西北山多,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獨具魅力的城市。在川、湘、云、貴等多山地域,建筑與自然山勢相融合;在蘇、浙一帶,水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無論是出行還是勞作,都與水息息相關,當地的景觀也多與河流相伴。景觀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是相互影響的。江浙地區(qū)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特別是吳越文化,代表著這一地區(qū)的特色。江浙地區(qū)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具有眾多的人文景觀,比如紹興古纖道、岳飛墓廟等,都為當地文化增色不少。因此,在城市規(guī)劃設計的過程中,運用好本地的文化特色將為城市設計增光添色。

5結束語

城市代表著先進的科技和生活方式,但也會因為只為追求“先進”而建設,未能將悠久的文化歷史體現出來,從而失去了自己的特點。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很多地區(qū)新建設的城市都沒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建設城市時,應“回顧歷史、立足當代、展望未來”,在當地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建設城市,使城市具有自己的個性、文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城市形象脫穎而出。

作者:彭璟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第二篇:地域文化對景觀設計的重要影響

一、景觀與地域性

“景觀”一詞最早是用來描述耶路撒冷的城市美景。然而,景觀“Landscape”一詞直至18世紀,人們才將它與景觀設計行業(yè)聯系在一起,19世紀之后,工業(yè)革命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經濟機會,同時,也賦予了景觀設計不一樣的意義。他不單單指得是大自然的自然風景,而是將生態(tài)、園林、文學、繪畫、歷史等多門學科交織在一起,使人為改變的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相融合,做到滿足人類生活需求,達到生活的安全性、舒適性和便捷等。為了使景觀設計脫離模式化,景觀設計者必須要將地域性的特點融入到景觀設計中,從而達到景觀設計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特色相匹配。中國古典園林還有著鮮明的地域特征。地域性特征不僅僅是一個地方的自然風景和地理特征的表現,而且還是結合了當地的人文風情特色以及宗教特色的最好體現,甚至還包括當地的生產生活水平,經濟發(fā)展水平,政治背景等等。我們現在對地域性對園林景觀的影響的研究不單純的只研究園林景觀的布局和構造,也是對當地文化底蘊的一個探索和了解。中國園林主要分為江南和北方兩大區(qū)域,從氣候來說,由于江南地區(qū)低吼溫和、濕潤,其園林設計以繁復和細膩為主。南方園林以私人庭院為主,大多都依水而建,清新淡雅,不拘小節(jié),猶如南方姑娘般溫潤,南方多雨,因此庭院里多廊架亭子,結構緊湊,以人為景觀為主,因此有時也略為簡陋。北方氣候干旱,少雨,因此北方園林多圍繞自然江河而建,以自然景觀為主,北方降雨少,氣溫相對低,所以北方園林景觀更偏向于松柏這樣的大型綠野植物,因此形成北方園林景觀中包羅萬象,雄厚壯觀的特點。通過對園林景觀概念的了解,我們不難發(fā)現園林景觀是要反映當地的自然特征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地域特色反映了一個地區(qū)的自然特征和歷史發(fā)展過程,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總結成三點:第一,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第二,因為地域特色的影響,設計師們有了新的想法與靈感。第三,園林景觀需要借助當地特有的建筑和植物等來實現其設計的本質。

二、頤和園園林景觀規(guī)劃歷史進程

北京頤和園,是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保留的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園林。他大致經歷了五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始建于清朝乾隆帝十五年,建于北京西郊。當時已經有四座皇家園林,各具特色,唯獨遺憾的是沒有相互連接,頤和園選建在四座園林中間的那片空地上也是為了五座園林有機結合,朝相輝映。第二個時期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圓明園遭到火燒搶劫等破壞,原來的長廊也被燒得所剩無幾,內部所有的佛像珠寶全被洗劫一空。第三個時期,是在清朝慈禧太后年間對其進行修葺,并改名為“頤和園”。直到八國聯軍侵占中國時,又對圓明園實施大規(guī)模搶奪。而后直到新中國成立時才對其實施了保護。直到現在,政府更加重視頤和園的保護和建設,投入巨資希望能對頤和園能夠進行還原。頤和園地處翁山,坡度高低大小各不相同,山與水的結合自然而又復雜,在建成初選地址之時,這種地形就給頤和園的修建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但也注定了他山嵌水抱的特點,山地地形繁多,由山谷,山坡,凸地等組成,地勢低的地方自然形成小的水景,因此有著宛自天開的效果。其次,頤和園選址占地面積大,又是建在大自然,多種多樣的植物種類給園林景觀帶來了繁多的設計元素,大自然本身存在的山坡形態(tài)和表面植物都能為園林景觀添光加彩。

三、頤和園地域性分析

地域性認知——時間:大致經歷了五個時期??臻g——以佛香閣為例:佛香閣,屹立在萬壽山中心部位的山腰處,環(huán)繞周圍的八根柱子及其巨大,擎天柱一般威嚴聳立,閣樓結構也極其復雜,尤其頂部還采用十分少見的八攢尖式,因此,佛香閣也被當做中國古典建筑中的典范。佛香閣周圍環(huán)繞的景觀也尤其值得一提,黃綠的琉璃瓦,朱紅的宮墻,蔥郁的樹叢都讓人陶醉,前方的昆明湖綠得不真實,像一塊巨大的翡翠,如此一來,佛香閣更加顯得是氣宇不凡。不同地貌體現著不同的地域特色,地貌的高低錯落為園林景觀提供了天然的骨架,為了保持大自然的生存狀態(tài)的安全性,我們設計者必須對地形地貌保持足夠的尊重,這種尊重不是指的是完全順從不做任何改變,而是將景觀融入到周圍的環(huán)境中,使它與周圍環(huán)境保持一致。氣候影響著植物種類的分布,氣候也是影響著地域特色的又一大重要因素,例如,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嶺南園林,潮濕多雨并且炎熱,設計師為了使它達到抵御臺風并且大面積遮陰的效果,往往將其連成一片。園林景觀設計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水,雨水充沛的地域應都運用水,降水少的地區(qū)應合理巧妙的運用,如南方私家園林,小水景較多,而北方皇家園林則是選址江河湖周圍,日本地域狹窄,空間有限,以細小沙石來代替真正的水,也就是我們所知的枯山水。與自然環(huán)境不同,人文環(huán)境指的是經過歷時的變遷,人們在一定環(huán)境下形成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和歷史傳統(tǒng)等。因此,人文風俗也是影響園林景觀的另一大因素。從頤和園的建筑裝飾上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中國傳統(tǒng)紋樣對園林也是頗具影響。中國古代建筑都特別精細,工藝上使用民間傳統(tǒng)的木作、瓦作、油漆作等,頤和園中的不少細節(jié)裝飾還有磚雕、石碑、疊石造景等。

四、總結

地域性景觀設計是很好的彰顯名族精神和名族文化內涵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和途徑,在整個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尊重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恩惠,還應融入我們的名族精神于其中,如此一來,景觀設計就可以很好的融入人們的生活,讓人們從中領略歷史的積淀,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鞭策我們建設更美好的家園。當然,要想做好園林景觀設計,我們也要充分了解當地的地域特色,深入解讀該地區(qū)的歷史文化,體會他的精神所在,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感受他們的生活方式,如此一來才能夠將景觀設計和生活完美結合,才能夠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胡穎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第三篇:地域文化影響下的中小城市景觀設計

1引言

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中小城市日益發(fā)展繁榮,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的質量越加重視;政府相關部門為創(chuàng)造更好的投資環(huán)境,促進地方經濟的發(fā)展,中小城市景觀設計規(guī)劃越加迫切?,F如今城市景觀日漸趨同,地域性文化特色缺失嚴重,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對地域文化的探討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設計師們根據不同城市地域性文化的探討,在設計中運用本土文化與當地地域特色是趨勢所向。同時,對地域文化影響下的中小城市景觀設計的研究也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2相關概念的界定

⑴地域文化:在我國,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qū)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fā)揮作用的文化傳統(tǒng),是特定區(qū)域的生態(tài)、民俗、傳統(tǒng)、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huán)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圍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單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地域文化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但在一定階段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

⑵中小城市:中小城市是指市區(qū)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城市,市區(qū)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為小城市,50萬—100萬的為中等城市。

3中小城市與大城市在景觀設計方面的差別

⑴中小城市經濟條件相比于大城市而言略微落后,所以體現在城市整體面貌上會顯得比較保守,同時在景觀設計中缺少新創(chuàng)意和新技藝的運用,雖然也有大城市的霓虹閃爍、園林造景,但所呈現的景致是與之無法相比的,過多的模仿從而失去自己的風格。景觀材料的選擇上多以木材、石材、混凝土為主,對新型材料如不銹鋼、有機玻璃、藝術地坪、各種形式的噴泉以及各類新型燈光亮化設備等現代化新材料雖有使用,但缺乏藝術性的設計和搭配,所造成的效果不是喧賓奪主或是淡然無味。

⑵中小城市的景觀設計中缺少對當地地域文化的展現,大多數中小城市的面貌都似曾相識,都市化時尚特征也是導致千城一面的原因之一,中小城市景觀往往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獨有的魅力和特色。而大城市在景觀設計中則善于結合自身的地域文化來進行設計規(guī)劃,不僅能吸引人們的目光,身處其中就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

⑶中小城市受大型工業(yè)和商業(yè)經濟的影響較小,人們生活安逸平和,反而更易于地域特色的表達和樸實文化的傳承。中小城市景觀設計在形式美感上與大城市相比缺乏組織性,因而對中小城市景觀需進行規(guī)范化設計,但這個過程也不是生搬硬套大城市的設計模式。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還是應該從自身地域文化出發(fā),挖掘城市潛能。雖然中小城市景觀設計有隨意松散的部分,這也是大城市所缺少的意境所在。

4中小城市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現在許多中小城市在景觀設計的目標或者規(guī)劃原則中明確指出要通過設計弘揚當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掘城市內在精神內涵,這種現象是值得贊揚的,只有在這樣的思想認識指導下,才能夠讓中小城市真正重視地域文化對景觀設計的重要性,促使設計師們把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方法推向成熟的發(fā)展階段。然而,有些中小城市還沒有真正地意識到開發(fā)當地地域文化的現實意義,導致設計目標和規(guī)劃成了空話、套話,有的甚至把其他地區(qū)優(yōu)秀的地域文化生拉硬套到自己城市,試圖為本地景觀設計增添文化底蘊,從而忽略了自身的文化,使建成的景觀顯得無比尷尬。這種做法只會削弱地域文化特征,導致當地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面臨消逝的威脅。

(2)一些中小城市景觀設計發(fā)展并沒有考慮到自身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xù),或許有所研究也只是浮于表面,沒有深入的、全面地了解本城市的歷史背景。因而,造成在景觀設計中缺乏對這座城市地域文化、歷史脈絡等因素的把握,從而導致設計出來作品與城市歷史文脈割裂開來,顯得不倫不類。

(3)部分中小城市的景觀設計中脫離不了傳統(tǒng)的設計模式,從而導致設計保守,缺乏創(chuàng)意性。同時中小城市景觀中還存在長官意識嚴重的現象,所設計的景觀有脫離實際需求、基本設施實用性不強、盲目尋求大面積、大體量的弊端。也會出現因管理不到位造成景觀設施破敗、損毀,設施維護困難不斷換新的現象,造成資金不必要的浪費。

(4)一些中小城市對本地特有植被沒能多加利用,植被搭配不合理,沒有遵循植物美學原則,栽植雜亂無章缺少藝術觀賞性,沒有起到為景觀設計增添亮點的作用。同時路邊行道樹數量和規(guī)格也不能滿足行人遮蔭的需要。植被搭配、地面鋪裝、景觀造景技藝上缺乏創(chuàng)意,搭配圖案和景致略顯保守??晒┦忻裥蓍e娛樂的公共場所如廣場、公園等面積不夠,人們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會顯得可使用空間倍加擁擠,易造成擁堵現象。

5地域文化影響下的中小城市的景觀設計原則

⑴設計尊重人的訴求

現今社會人們買房偏好于所謂的“公園道1號”、“河畔名邸”等呼聲響亮、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的樓盤。居住區(qū)的景觀設計和周圍所處的景觀環(huán)境是現在人們看房買房的重要標準之一,樓盤周邊的自然環(huán)境和花園景致更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因為人們內心深處已把花園看作自己視線范圍內的歸屬。“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把以人為本作為重要原則引入發(fā)展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目標確定下來?!比说男袨榛顒邮蔷坝^設計中所需要配合的過程。比如人從公園走過的全過程,也許在人眼中看到每個地方的景致都特別美,但是人的反應卻不一定如想象那么高。簡單來講,公園內部的每個節(jié)點都是美景,這就意味著這份美是相同的,人們欣賞時就會產生審美疲勞,同樣的美景看多了會變得麻木,對興奮度一點也沒有提高。反過來,把連綿不斷的美景在視覺上拉長距離,分散出現,讓人看完一處美景后,再走一段路程再看到下一處美景,這樣就是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所能接受的欣賞,這樣的美也是起到很好效果的美。而地域文化景觀設計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注意的這些規(guī)范,還要更深層次地進行推敲。這個地區(qū)使用景觀的人群是在什么樣的地理環(huán)境用什么方式進行生活,有怎樣的風土民情都是要考慮在人的行為活動之中。景觀設計中尊重人的訴求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生理需要的滿足:景觀設計所呈現的作品中應為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提供多種多樣的場地,以滿足個人對生理活動的不同需求,如運動、休閑娛樂、交流等。在這些景觀環(huán)境設計中應注意令人感到舒適的各種物理性指標,如光照、通風、溫度、濕度、噪音等,以及人們所具有的生理尺度與行為尺度的合理運用。尤其應對殘疾人使用景觀場所更加重視。

(2)對安全需要的滿足:景觀設計中應避免對人造成威脅與傷害的設施的使用,運用設計手段引導人們在環(huán)境中的導向與安全意識,使人能夠保持自身人身財產安全和個人私密的保護。

(3)對交往與歸屬需要的滿足:人生活于社會之中,社會關系是人們在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系。景觀環(huán)境便是人們社會活動的場所之一,為人們提供舒適的交往空間。因而此類場所的景觀設計也應運用當地的地域文化,為不同的交往人群提供不同的且具有思想內涵的交往空間,以滿足不同層次人們的社會需要。設計過程中應避免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陌生與疏遠,使人們在舒適的空間中,通過交流獲得心靈上的歸屬感。

(4)對尊重需要的滿足:尊重需要則側重于人們心理上的感知與精神上的共鳴,此種需要是建立在相互交往的基礎之上,從而獲得社會與他人對自己的認同。好的景觀空間給人以備受尊重的感覺,惡劣的景觀空間則忽視了人的基本需求,給人不受尊重的感覺。

⑵地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地域性文化是某一地域景觀特征的鮮明標識。—個地區(qū)的特點和特性都蘊含在其文化之中。景觀設計發(fā)展至今,大眾的審美己從欣賞單一的形式美法則向具有地域氣息和歷史風貌的厚重文脈觀轉變。景觀設計中地域性文化的挖掘與應用,主要是保護和繼承城市的歷史文脈,發(fā)掘當地的人文歷史等地域性要素,將其植入現代景觀設計之中。尊重當地自然環(huán)境,適應當地地形氣候,釆用當地的建筑材料和藝術造景手法,在形式與方法上,運用一切與地域文化相聯系的要素,實現景觀的文化內涵。

⑶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

景觀的設計在地域文化運用上側重于尊重自然,地域文化景觀實質上也是圍繞自然的景觀,在城市這個載體上對自然的重塑和雕琢,同時在自然上找到設計的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使景觀設計更貼近人們大自然的需求。景觀的設計初衷也是想在城市這個大背景下做景觀,使景觀融入城市,城市融于自然。所以,地域文化景觀設計是順應自然與和諧景致的設計基礎,設計原則也應該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保持生態(tài)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這種理念下做出的景觀設計作品才更具有說服力。人在大自然面前渺小了,美景遠觀更美,美景不是推翻自然重塑,是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下加以點綴和聯系。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觀。要防止單純地追求宏大景觀場景和磅礴的英雄氣概的大場面,要因地制宜地在原有的景觀基礎上加以重復利用。適當對當地植被和建筑材料的使用,是地域文化景觀設計中遵從景觀生態(tài)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景觀生態(tài)學強調生態(tài)斑塊的合理分布,而自然分布狀態(tài)下的斑塊,植被在無人工雕琢的狀態(tài)下本來就有一種無序之美,只要我們在設計中能尊重它,合理運用并加以適合改造,完全能夠創(chuàng)造出充滿自然生態(tài)之美的和諧景觀。不可再生資源保護。對自然遺產和文物古跡,而非不能使用,只是不到萬不得已時,不允許對其進行規(guī)劃和改造。在大范圍景觀創(chuàng)造的進程中,保護特殊自然資源要素和生態(tài)循環(huán)系統(tǒng)顯得尤為重要,如對郊天然林地、濕地的保護;盡可能減少包括土地、能源、水、生物資源的使用,如需使用必然要提高其使用價值,避免造成浪費。景觀設計中如果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如光、風等,則可以大大節(jié)約能源;利用廢棄場地和剩余建筑材料,包括工廠、磚石、木料等,服務于新的場景之中,不僅具有新意,也可提高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率。景觀對能源和物質的耗費體現在整個生命周期之中,即材料的選擇、施工建設、使用管理和廢棄過程。為此,選用材料的原則應以能循環(huán)使用,可降解再生為基本原則,建立在此原則基礎上的景觀設計作品,其使用壽命會大大增長。在發(fā)達國家的城市景觀設計中,將破敗廢舊的廠房和其周圍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修復和改造以后,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市民眼前,這樣的景觀設計改造早已成為一種趨勢。

6結束語

綜上所述,景觀設計是將事物置于某一特定環(huán)境中進行綜合、藝術的布局設計,設計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夠將城市文化、歷史、風俗等相關的象征性因素融入到景觀形象之中,從而賦予景觀以深層的文化含義。不同地域由于受自然、地域及不同的歷史和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城市環(huán)境的空間形態(tài)表現的復雜多變,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景觀,這種區(qū)域性的景觀呈現出其獨特而鮮明的景觀設計風格令人難忘。

作者:冼寧 亓文心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第四篇:地域文化在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一地域文化與濱水景觀設計的雙重解讀

1地域文化的概念

要理解地域文化首先要理解地域的槪念,所謂地域有兩層含義:是指地理位蓮上的范圍,它的劃分隨著歷史的演變而在空間上不斷發(fā)生變化.地域文化是茌一定的地域條件下,入們經過長時間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不斷地發(fā)展和繼承,并保留下來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就。物質方面包括自然環(huán)境本身;精神成就方面是指帶有地方特點的文化和歷史印記,涵蓋了多層面的內容。例如:山東地區(qū)出現的紅山文化、草原文化的內蒙、江南文化的蘇州,這些例子都反映出人類活動與空間形態(tài)、藝術創(chuàng)造之間的必然關系。

2地域文化的特征

首先,地域文化是在悠遠的文化體系中誕生的,不僅底蘊雄厚,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成為區(qū)分自己與別人的主要標志。這也是不同地域的文化會千差萬別的原因,正是這種特征形成了我國多民族、多文化共融的現象=其次,地域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要經過長久的文化沉淀的,不僅時代氣息濃郁,而且刻有深深的歷史印章,永久不能抹去。這既是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形成的過程,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與繼承的過程。各地不同的文化經過長期的交流與融合,最終行成了現在各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另外,地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其茌歷史的交替過程中還會不斷接受時代賦予它的新的內容,對于不再適用的文化成分,它也會自動摒棄,其帶來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些都可以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從而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相對固定的特質,這些也茌反映在建筑、飲食、衣若、戲曲等方面。例如:江南的園林注重山水之情,北方的建筑精于氣魄。最后,地域文化并不是完全封閉的.其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也能夠實現與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所有的文化都是在對自我的否定過程中取得發(fā)展的,只有迎合了世界發(fā)展大局,其才能夠開拓出自己的一方領域,進而謀求自己的文化特色.彺同中求不同。例如:巴黎盧浮宮的金字塔美術館,設計者并沒有延續(xù)歐洲古典風格的設計,而是大膽采用了現代的技術和材料,避免玻壞廣場周圍的古建筑群景象,又很好地與周圍環(huán)境相結合。從歷史角度看,金字塔是文明的象征,具有莊重肅穆的效果;歷史上許多古老建筑仍然十分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趣味和使用要求,所以說這個設計是古代元素中滲透著現代感,現代結構中具有傳統(tǒng)精神。

3濱水景觀設計的文化內涵

在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環(huán)境的保護,而景觀設計不僅作為一種環(huán)保的手段,更在藝術層面上帶給人們一種更高的生活體驗。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文明的源泉,一個城市濱水區(qū)的變遷,往往代表荇一個城市的發(fā)展,也是文化的凝緊地與承載點之一。因此在濱水景觀的設計要根植于所在地方,營造帶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氛圍,要充分考慮當地人文和文化傳統(tǒng)所帶來的啟示。歷史的印記總是能隱含當地人的深厚感情,所以濱水區(qū)蕞觀設計應該從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提煉和發(fā)揚歷史元素,進行串構和創(chuàng)新,從而賦予歷史元素以新的生命。

4地域文化參與景觀設計的意義

景觀設計的出現源于人類社會不斷的發(fā)展需要.在社會開始之初,_觀設計的概念是不存茌的,直到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針對于人們審美觀念的景觀設計才出現。這個過程使人類改造自然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轉變。因此能夠看出.景觀設計的出現說明人類的發(fā)展水平獲得了一個新層次的提高.只有在物質儲備充足的情況下.裏觀設計的美好性,才會成為人們所關注的方面。

二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一以臨沂鳳凰廣場為例

1項目基地背景分析

該項目是臨沂濱河震區(qū)九大主題廣場中“厚德篇”中的以臨沂精神為主題的廣場。臨沂是著名的書法名城,是羲之故居所在地,留下了很多書法名人遺跡,受此影響書法文化無處不在的休現在臨沂的每個角落。竹簡作為古代書寫工具,在當地大量的出土,最為著名的就是《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此外還出現過諸葛亮、曾子、匡衡、算圣劉洪等歷史名人都曾在此留下了自己光輝的一筆。此外丨斤南的古墓中出現大量的漢末畫像石遺跡,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2設計理念

傳說中古時臨沂有“鳳凰”守護,寓意安定祥瑞。而這種說法并不是子虛烏有、空穴來風。在我國對這一地區(qū)相關文物的研究過桴中發(fā)現,該:也的很多文物都與鳳凰息息相關。在沂南畫像石的發(fā)掘中,存在印有鳳凰的圖像,很好地印證了這一說法。廣場的設計者在三河交叉之池修建了“鳳凰廣場”,廣場之中矗立著主題雕塑,名曰“丹鳳啼翠”,塑造了一只如同火焰般熾熱的鳳凰,昂首佇立于沂水之濱,似乎昭示著臨沂人K的奮勇向C的精神氣質。

3地域文化在設計中的具體體現

這一廣場在功能上也劃分得十分明確,經濟區(qū)與文化區(qū)是相對獨立的,另外還有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服務的休閑區(qū)和員工工作的工作區(qū)??傊@樣的安排不僅有利于當地地域性的凸顯,對于保護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廣場的入□處,正設置一塊巨石,上書“鳳凰廣場”四字。進入廣場道路兩側,各布置兩米多高的裝許燈,燈1上有鳳凰的裝飾圖案,從漢代畫像石中平面立池刻的吸取靈感。(如圖二)主題雕塑以古代傳說的“鳳凰”作為主題,造型上即像展翅欲飛的祥鳥,有像一團熱烈的火焰,有傳統(tǒng)文化中飛黃騰達、吉祥太平之寓意。在廣場的休閑區(qū)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好的休息場所,相關人員還將一些富有文化訊息的作品陳列在此,以供人們欣賞和瀏覽。水是廣場中的重要元素,在該廣場的各個區(qū)域,時刻都有水的設計元素,水不僅能夠給人們帶來清涼的感覺,而且其獨特的成型性也足以給人們美的享受。不僅如此,廣場中還設計了幾處不同的言樂噴泉,讓水與言樂融為了一體,在帶給人們聽覺享受的同時,還能夠帶來視覺的美感。此外,廣場中還有諸多的小島與“門”的設計,這些設計理念無疑既現代乂富有地域感,文化氣氛也十分濃郁。4池域文化在設計中的具體體現要想更好地體現池域文化,第一就要把當地特色的生物、植物、文化作品融合到景觀設計中去。其次、尊重人文情懷。廣場的設計以富有當地特色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文化作為創(chuàng)作主題,給人以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親切感。例如:以“鳳”為主題的雕塑,和廣場的燈壁上“鳳”形圖案的裝飾元素,這都呈對臨沂傳統(tǒng)文化的很好詮釋。再次,景觀設計的過程堊建立在保護壞境的基礎上的。另外,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整個廣場在規(guī)劃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重視各個年齡段的體驗。廣場中劃分適合兒童的兒童娛樂區(qū),老年人的休閑區(qū)、健身區(qū)、以及廣場中心可滿足大量人群的活動空間。最后,將特色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在一起。鳳凰廣場的設計科技含量很高,中心主題雕塑內部設有隱藏燈光效果,在夜間可以發(fā)出燦爛的光輝。圍繞它的是可以電腦調控的萏樂噴泉。充分運用了水和光,形成了即富有現代感乂具有歷史內涵的靚麗的風景線。

三總結

要想讓震觀設計的具有地域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當地的文化因素,只有在充分尊重的基礎上,才能夠將其中的特色因素應用到景觀設計的杯節(jié)當中。另外,在景觀設計時要考慮如何傳承與創(chuàng)新地域文化,對外來文化也要有選擇性地接受,對于中國優(yōu)秀文化要枳極借鑒,只有在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時代上的創(chuàng)新,蒙觀設計才能更加富有新意,地域文化才能進一步得到凸顯。

作者:李增文 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第五篇:地域性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分析與應用

1.地域性文化景觀特點的分析

(1)自然環(huán)境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環(huán)境等。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跨度很大,在不同區(qū)域形成代表當地的地域性文化景觀特征,北方景觀的雄偉、壯觀,南方景觀的別致、淡雅,這都和當地自然環(huán)境密切相關。(2)人文歷史因素。由于人文歷史、民俗習慣、價值觀等文化方面的不同,也會影響不同地域景觀的發(fā)展歷程。地域文化是一個繼承、積累、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過程,不同歷史發(fā)展過程會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巴蜀文化、吳越文化、燕趙文化等,是全國各地歷史文化的精髓。

2.地域性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文化是任何一處景觀設計靈魂,尊重當地文化,考慮當地民俗風格,設計師要充分理解并加以合理利用,以當地的文化為設計背景融入現代景觀設計中。(1)為景觀設計提供素材。地域性文化可以為景觀設計提供素材。在景觀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當地自然環(huán)境及人文歷史等因素,了解其地域特征,以此作為設計依據,賦予現代景觀活的靈魂和創(chuàng)新思想,使景觀在符合現代時展的同時結合地域文化特征,更好的服務于當地居民和獨具特色的地域性景觀。例如紫禁城的紅墻、江南園林的粉墻白瓦等極具地域特征的元素。(2)弘揚當地文化,使其得以傳承與發(fā)展。地域文化不僅是景觀設計的出發(fā)點和基礎,而且是其靈魂和精神所在。在景觀設計作品中,能讓歷史文化以景觀的形式記錄下來,在人們欣賞景觀的同時體驗當地文化,充分體會當地民俗文化特色。一個有文化內涵的景觀不是景觀元素簡單拼湊,而是一個有其文化內涵的有機整體。(3)幫助人們緬懷歷史。時代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在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同時,卻不禁發(fā)現我們正在遠離和遺忘歷史。地域文化代表了一種場所精神,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并將地域文化作為了追憶過去的精神寄托。蘊含地域文化的景觀不僅讓市民緬懷歷史,引起市民感情的共鳴,更能引發(fā)游客的理性思考,如歌頌地域文化中的杰出人物的豐功偉績、道德精神、、地域的典故和名言等,使景觀不僅是城市的一片公共綠地,更是市民對地域文化的追尋和懷念。

3.地域性文化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內容

(1)地形。在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中,應充分尊重當地的地形地貌,無論是跌宕起伏的山地還是寬廣遼闊的平原,都應盡量保持當地特色的地形地貌,這是地域性景觀存在的基礎,滿足使用功能和審美需求,盡量用最少的土方量達到最佳效果,最大可能的保留其多樣性,最終詮釋其地域特征。例如法國丘陵景觀和意大利的臺地園林景觀特色。(2)道路。園林道路在景觀中起著至關只要的作用,是各景觀節(jié)點之間的連接手段。既滿足功能需求,又能彰顯出地域特色。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規(guī)劃設計應考慮當地文化,采用地方材料進行鋪裝,不僅節(jié)約成本,而且滿足地域性特征,具有很強的識別性和美學效果。例如深圳古窯遺韻景點的園路鋪裝采用古窯出產的瓦片、瓷片,彰顯獨特質樸的地域個性。(3)水體。水體是地域性景觀中最具靈性的要素,被人給予豐富的情感。自古以來,景觀中水體的作用都很重要,是最有親切感的要素。不同地域尤其不同地域特征,“一方水養(yǎng)一方人”,當地人民賦予水的感情更多,規(guī)劃設計應充分利用當地水源作為凸顯地域景觀的重要標志。(4)植物。植物包括喬木、灌木、花卉及地被植物,種類繁多,有季相變化。植物景觀不僅可以滿足造景功能,還可以引導人們的視線、形成開敞或閉合空間,植物景觀是地域景觀中特殊的要素,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適宜生長的植物種類有所不同。注重植物與人類協(xié)調發(fā)展的生態(tài)平衡景觀,同時盡可能多的使用鄉(xiāng)土樹種,合理搭配植物種類,在色彩、季相、層次等各方面相得益彰,體現地域特色。(5)建筑。景觀建筑作為地域性景觀的表達要素之一,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結合當地歷史文化特色,滿足審美需求,是景觀中的重要節(jié)點,同時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不同都直接影響地域性景觀的表達。在建筑的外形、材質、色彩等方面都應結合當地文化,體現當地的地域特征。

4.結語

通過對地域性景觀的內容及其重要作用的綜合分析,得知地域性文化在景觀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在今后的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先全面了解當地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把握其自然地理特征、歷史文化、民俗習慣等,借鑒歷史的同時,結合現代化景觀設計,形成整體統(tǒng)一、獨具一格的地域性文化景觀。

作者:王亞琳 許霏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第六篇: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1地域和文化的含義

1.1地域的含義

地域包含以下幾個特點:(1)地域具有一定的界限與范圍。(2)每個地域的內部都包含一定的相似性與連續(xù)性,不同的地域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3)每個地域都具備符合自身的獨特文化。(4)不同的地域之間相互影響。由于地理區(qū)域的不同,導致每一個區(qū)域都具備獨特的政治、環(huán)境以及風俗等。

1.2文化的含義

文化是人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反映,文化是一個地域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的總和。所以,文化包含了有意識形態(tài)部分,例如,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同時也包含了非意識形態(tài),例如,自然科學或是地理環(huán)境等。文化主要是由人進行創(chuàng)造的,屬于社會實踐中的產物,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

2地域文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表達原則

2.1獨特性原則

設計師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如果想要對地域文化進行表達,就需要注意當地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建筑、風土人情以及建筑風格等因素,同時需要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的獨特性,這樣設計出的園林景觀才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2.2整體性原則

設計師在實施園林景觀設計時,需要結合當地的地域環(huán)境因素,同時根據其客觀規(guī)律,將園林景觀中的人文、自然以及生態(tài)等方面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提高園林景觀與地域文化之間的協(xié)調性。

2.3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

(1)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歷史遺跡的合理建筑和開發(fā),促進歷史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2)設計師在設計園林景觀時,需要合理利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每一種物質以及能源,做好科學規(guī)劃,保證生態(tài)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園林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

3.1地域文化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主要創(chuàng)作素材

由于設計園林景觀的時候需要結合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科學,其設計的對象與方式會因地域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所以,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具備獨特性的地域文化便成為了設計師設計園林景觀的創(chuàng)作素材,設計師將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以及人文歷史在園林景觀中展現出來,提高了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性。設計師如果想要設計出符合當地文化的園林景觀,就需要對當地的地域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和挖掘,這樣設計出的園林景觀才能更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3.2園林景觀設計是地域文化發(fā)展的主要載體

地域文化具備獨特性,能夠經過園林景觀所展現的美而體現出來,主要表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文化思想。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可以在了解和采納當地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加入現代文化設計手法,促使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不僅具有歷史性,還具有時代性,從而吸引眾多游客的眼球,讓游客在游覽園林景觀時能夠感受到當地的地域文化,從而對當地的歷史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所以,園林景觀設計是地域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載體。

4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表達方法

4.1對地域傳統(tǒng)進行適度保留

設計師在設計園林景觀時,可以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將當地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適度的保留。在具有歷史性和典型性的傳統(tǒng)園林景觀中,由于保留傳統(tǒng)設計的方法比較簡單,同時協(xié)調性比較高,效果也比較明顯,對景觀環(huán)境的破壞度較小,所以,具備較高的利用價值。

4.2抽取地域文化元素

在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其對具備特色的地域文化進行收集和整理也是表達地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經過對比將典型的元素符號進行抽取,凸顯出當地傳統(tǒng)的習俗文化。這樣的表達方式需要對元素符號,以及對傳統(tǒng)建筑或是民俗文化的重視,這些都可以通過當地的建筑物或是小品等展現出來。

5結語

園林景觀設計和地域文化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在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加入地域文化元素,不僅能有效提高整個城市的文化水平,促進城市快速發(fā)展,還能發(fā)揚和繼承地域文化,為園林景觀添加新的寓意。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需要充分了解地域文化,適度保留地域文化的精華部分,同時加上現代設計手法,全面展現出當地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以及人文歷史。

作者:李婷 單位:淮安中交盛業(yè)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第七篇:基于地域文化的現代城市廣場景觀設計

1研究背景及意義

隨著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建設進程不斷推進,我國城市面貌可謂日新月異。然而大多數城市廣場是千篇一律,失去了地域特性和文化內涵。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必須轉向尋找本土文脈,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地域特色賦予了城市廣場豐富的生命力,讓自然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得到完美結合,進而使設計作品和諧融入更廣闊的區(qū)域。

2基于地域性文化的現代城市廣場景觀設計基本原理

2.1基于地域文化的現代城市廣場景觀的涵義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是超越對地表特征的單純依附,符合自然演變規(guī)律,并能引起特定區(qū)域的人們的文化共鳴的一種景觀形態(tài),是對地域性景觀的再修復、再挖掘的過程。

2.2現代城市廣場景觀的構成要素

現代城市廣場景觀是當地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共同影響的歷史產物,因此其景觀構成要素可以分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兩大類。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在地域性景觀中是互相依存的,彼此不可分割。(1)自然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質水文、土壤、植被、動物、氣候條件、光熱條件、風向、自然演變規(guī)律等。它是現代城市廣場存在的基礎,是構成人類行為空間的主要載體。(2)人文要素。人文要素是以人為主體,以自然要素為基礎的人類活動標記,是自然要素的外延,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也是自然作用于人類而表現出的各種意識形態(tài)。人文要素的內涵包括居民點、城市、綠洲、種植園等;也包括社會結構、歷史文化、生活方式、傳統(tǒng)習俗、宗教形式、民族風情、經濟形態(tài)等。

2.3地域文化景觀載體

地域文化景觀載體能夠承載和傳遞地域信息,是地域文化的物化反映。不同的載體承載和傳遞的文化也不一樣。地域文化景觀載體主要包括:地形、園林道路、水體、植物、景觀小品、鋪裝、建筑等。(1)地形。地形是地域存在的基礎,是景觀設計的骨架,是景觀設計最基本的對象,也是景觀最后安置的場所之一,承載著延續(xù)地域景觀脈絡的重要使命,在景觀設計中起到引導、分隔、界定邊界的作用。地形的主要表現形態(tài)包括平地、凹地、山脊、盆地、山谷等。(2)道路。道路在景觀設計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道路是景觀連接的樞紐,良好的道路設計能夠增強人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互動。道路可以是機動車道也可以是漫步道,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道路不僅要能夠有效地組織與聯系各個景觀點,還要能夠增強人們對道路所圍合的空間感知。(3)水體。水體是地域文化景觀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具有靈性的要素之一,不僅具有凈化局部空氣、調節(jié)微氣候的作用,往往被寄予豐富的感情,為環(huán)境增添一份自然,使人倍感親切。在進行地域文化景觀設計時,可以利用多種水體景觀形式來表達地域文化氣息,表達人們對自然的情感。(4)植物。植物包括花卉、灌木、喬木、草皮、攀緣植物、水生植物等。植物具有生命力,不僅具有某些氣候生態(tài)調節(jié)功能,還可以滿足造景功能,發(fā)揮引導人們視線、形成特定的景觀空間的功能。在設計時,要巧妙利用鄉(xiāng)土植物造景,要關注植物的生長特性,并善于利用其變化規(guī)律,要考慮植物的生長特性和它與環(huán)境的聯系,達到植物、動物、人類和平共處。(5)景觀小品。景觀小品種類繁多,是地域文化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載體,也是景觀設計中的構成元素,包括雕塑、園燈、座椅、景石、景墻、碑柱、指示設施等。在進行設計和建設時,要注重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與應用,詳細了解當地居民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品位。[3](6)鋪裝。鋪裝不僅是景觀存在的一種物質狀態(tài),也是景觀的基本構成要素,還是一種文化景觀。鋪裝對景觀空間的聯系和指向、承載地域文化等有積極的作用。鋪裝是傳承和展示地域文化的載體之一,可以在鋪裝中融合地域傳統(tǒng)圖紋、圖形以及圖案,通過布局和圖案提高對地域的知名度和識別度。(7)建筑。建筑是景觀設計中重要的載體,也是地域文化表達和傳承的載體。在地域文化景觀設計中,建筑不僅僅是指某一個具體的房屋,還包括運用物質的手法對環(huán)境的多次限定,用各種形式和材料設計造就的建筑環(huán)境,并在此基礎上完成的對景觀的營造。

3基于地域文化的現代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方法

3.1現代城市廣場景觀設計原則

現代城市廣場景觀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不同地方的城市廣場景觀會呈現不同特點。在進行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兩大影響因素,遵循客觀規(guī)律,遵循景觀設計規(guī)劃的基本原理。(1)生態(tài)平衡原則。要在維護和保持當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性、保護原有生物鏈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基礎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進行科學開發(fā)和設計現有場地景觀,順應當地原始地形地貌,保持原有地質結構,合理配置植物格局,特別要注意景觀之間的視覺廊道的設計和規(guī)劃。(2)地方特色原則。在進行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時,必須要體現地方特色,具體表現在尊重地域的歷史和傳統(tǒng)、尊重當地自然、盡可能地利用當地地方特色元素。尊重地域的歷史和傳統(tǒng);尊重當地自然資源和自然環(huán)境;盡可能地利用當地地方特色元素,特別是合理利用當地鮮明的地域特色的材料和植物等。(3)文脈延續(xù)原則。文化是歷史的積淀,承載于景觀中,融會在生活中。文脈延續(xù)就是要關注地方歷史和民俗,更關心現實生活,站在歷史與未來的結合點上,注重對地域文化進行多角度解讀和傳承,在當地文化發(fā)展的基礎上給予恰當的詮釋和充分表現,而不能僅僅是注重景觀形式的設計,更不能完全把景觀設計符號化。(4)以人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就是要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融入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營造有利于人們居住的環(huán)境,給人們帶來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凈化和升華。在景觀設計時,要考慮人的使用舒適度,設計應符合人體工學特征和人類的思維方式,能夠滿足各層次不同年齡、性別和職業(yè)的人群對城市廣場景觀的需求。(5)美學原則。城市廣場景觀要符合美學原則,就是要讓人們對客觀景觀在內心產生愉悅的感覺,人的心理情感與景觀一致,產生和諧均衡、互相映襯吻合的知覺和感覺,達到主客協(xié)調一致。要注重景觀的層次。注意景觀的連續(xù)性不僅包括時間上的連續(xù)和空間上的連續(xù),還包括景觀的設計風格、表現手法、材質搭配、情感傾向等都要連續(xù)。(6)經濟效益原則。通過對地域文化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保持、強化并重新激活當地的個性和特色,增加魅力,讓城市廣場更具吸引力,促進當地居民休閑消費,促進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經濟效益原則的另一方面含義是指在進行城市廣場景觀規(guī)劃設計時,要堅持經濟實際性,盡量節(jié)約。(7)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在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時,我們要節(jié)約和合理利用資源,要站在人類發(fā)展進程的歷史高度,用具有遠見的視角來設計和對待我們的環(huán)境,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及新型技術手段,提高景觀設計中的利用率,不僅提供給當代人,還要可供后代人繼續(xù)使用,在每個時代都和諧地維持下去。

3.2現代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方法

(1)掌握地域文化景觀特征。首先,以領土景觀為設計基底,在領土景觀的基底上進行城市廣場景觀設計要求總體把握場地的改造方向。其次,分析地域文化景觀的設計模式,掌握其內在文化內涵。最后,梳理和把握領土的整體肌理,尤其是具有歷史的見證價值的肌理形態(tài)。(2)利用地域文化景觀要素構建景觀空間。地域文化景觀要素是在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內涵基礎上提取的,對城市廣場景觀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5,6]一是自然景觀要素與人文景觀要素結合。二是塑造多樣化的景觀空間和層次格局。(3)發(fā)展多層次的景觀形態(tài)。景觀形態(tài)表現為外在的邊緣、輪廓、肌理、質感,以及內在的邏輯關系、形象認知。一是要做到布局形式與層次結構相適應。二是善于調節(jié)觀景點。(4)理解景觀要素的不同作用。地域性景觀設計是利用適宜的景觀要素,營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類型。一是要把握景觀要素的外在形態(tài)。二是要清楚景觀要素的作用過程,明白景觀要素對景觀空間、景觀整體形態(tài)等的作用機制和過程。(5)遵循景觀的自然規(guī)律。在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時,要尊重其自然文化。景觀的存在要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要尊重自然。傳承是地域景觀的自然文化,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局面,一是尊重景觀的自然性質。二是充分利用景觀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

4案例實踐分析——都江堰水文化廣場

最為典型的具有地域文化的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案例有都江堰水文化廣場。在都江堰水文化城市廣場的設計中,充分挖掘都江堰歷史悠久的治水歷史和內涵,把最常見的魚兒和竹籠作為設計元素,通過“魚嘴”和“竹籠”這兩個生活化符號來表達設計理念。在廣場景觀的設計中,設計語言更多的是來自于地域文化。例如,將傳統(tǒng)燈籠廣泛應用于廣場景觀的諸多細節(jié)地方:導水漏墻、金色帷幔雕塑、臨水欄桿、吊橋等景觀元素中,這些細節(jié)的處理充滿了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活意境。廣場的鋪裝和草地上也有燈籠,但是這三個竹籠并沒有編制完成,這些竹籠象征了當地水利灌溉下的農耕種植文化。另外在廣場的中心地段設計了一處渦旋形水體景觀,寓意為“天府之源”。在其中間鑲嵌了鋼制框架,在其里面填土白色卵石,即“投玉入波”,寓意鎮(zhèn)水神,以及古代蜀地的大石崇拜。水閘的用料是取自當地紅砂巖,經過改造加工而來,代表了當地特有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都江堰水文化廣場用現代景觀設計語言,表現出了城市廣場的歷史悠久,蘊含出了城市廣場古老的水文化、石文化、建筑文化及農耕種植文化等,既符合時展,又飽含地域文化底蘊和內涵,并且集文化教育功能、休閑游憩功能和旅游功能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為我國的地域性景觀設計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作者:曾萃華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