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模式研究
時間:2022-02-24 10:47:06
導語: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從客觀上要求高校必須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上進行大膽改革,本文以筆者所在單位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通過采用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實踐,結合當前計算機課的教學情況,設計了適用于計算機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在課堂實踐過程中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評估和調整,逐步總結出采用翻轉課堂模式下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課程設計
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當今社會勞動者必備的一項技能,在我國高等院校當中以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水平,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標準。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學生普遍要學習的一門基礎性課程,針對不同地區(qū)學生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差異性很大,教學難于統(tǒng)一。因此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去組織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必由之路。翻轉課堂模式正是為解決學生差異性提供個性化教學,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個性化教育而提出的。筆者從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研究多年,研究了利用翻轉課堂理論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
1課程學習內容的設計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化素養(yǎng),使用計算機解決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內容的設計時,圍繞學習的目標,設定本次教學的學習任務,并形成任務單。采用情景導入問題提出,案例分析對問題分解,并對案例中設計的理論知識逐一介紹。使得學生有針對性和方向性的學習,可以很好地避免了學習注意力的轉移,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1]。1.1視頻內容的設計。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選用模塊化的實例組織教學。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在設計時,每章節(jié)都會設有一個學習的主要任務,任務當中涵蓋了針對本章節(jié)得重要知識點,同時根據(jù)學習目標細化學習任務。通過對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分析,在教學內容的時間上,則平均在8分鐘左右,并在內容學習結束后,設計了有針對性的2個以上的小問題,用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2]。1.2課程學習資源的開發(fā)。計算機基礎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大多以實例為主,通過大量的實例制作講解,突出軟件的操作功能。因此,在視頻制作中,圍繞課程內容突出課程重點,統(tǒng)一了視頻操作規(guī)范。在錄制過程中,準備了本次課程的素材,圍繞不同的章節(jié)中的案例,制作了豐富的教學視頻。同時設計開發(fā)相關的資源學習包,這包括相關的練習題、測試題以及反饋調查試卷等,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的開展自學。
2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設計
計算機應用已經(jīng)非常普遍,學生對基本操作掌握的不盡相同。為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學習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各基礎實例的研究中,學生可以通過對照學習任務學習視頻內容更好學習。因此設計了以下流程:1)打開本次課程的學習任務單,通過閱讀任務單,明確學習目標,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去播放教學視頻。2)打開指定文件夾中的練習題,開展自學和練習,熟練計算機基礎軟件使用,鞏固課程知識點。3)分組討論學習任務,分析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將問題反饋給組長匯總,集中反饋給老師。
3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
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及時分析和解決學生在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十分必要。因此在學生自學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的組織學生對自學成果分組匯報。具體由各組長匯報學習情況,這包括小組通過協(xié)作完成的實例作品展示,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協(xié)作的情況,課程內容完成的質量,成員的任務完成情況等,同時將產(chǎn)生的問題以文件的形式反饋給老師。老師針對學生的作品分別點評及時反饋,總結各組共性問題進行梳理、講解及答疑。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需要學生加強練習,通過總結分組匯報,一方面,可以在小組間對學習的成果進行交流,強化學習內容的掌握,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可增強團隊協(xié)作意識,增進小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激發(fā)小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3]。
4評價環(huán)節(jié)設計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要采用翻轉課堂中的評價體制,教師在注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中,更要通過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關注學生每一次提交的作品,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因此在課程評價設計中,我們將平時考勤狀況設定為10分,平時表現(xiàn)情況設定為40分,期末考試結果設定為50分。為了更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考查內容從學生在知識理論上機操作以及綜合兩個方面考慮。要求每名小組成在獨立完成一項作品的同時,還要在課程結束時要交一份集中反映小組水平的作品[4]。
5結束語
通過對計算機基礎課翻轉課堂模式的嘗試,有了一定收獲,取得了預期的學習效果,對持續(xù)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有了信心??偨Y經(jīng)驗的同時也看到了存在的問題,比如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對實例的選擇上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對習題的編排上還要有更加針對性的習題供練習,同時自主學習視頻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資源的選擇和設計上還需通過實踐去不斷完善,課程設計還不夠生動等。相信在今后不斷實踐探索中,不斷優(yōu)化課程的設計和實踐,期待課程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魏代成,黃劍鋒.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新模式探究[J].科技信息,2011(17):286.
[2]丁建英,黃煙波,趙輝.翻轉課堂研究及其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1):88-91.
[3]黃發(fā)國,張福濤.翻轉課堂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4.
[4]曾淑煌.“翻轉課堂”的理論意蘊與實踐探索[J].教育評論,2014(10):118-120.
作者:賈曉飛 張宏博 單位:吉林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體驗式職業(yè)規(guī)劃課程設計思考
- 下一篇:物流英語課程設計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