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多元智能理論個人心得感悟
時間:2022-11-22 08:56:00
導語:學習多元智能理論個人心得感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智能理論是1983年,由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在《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至少有八個方面:語言智能、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這八種智能的不同組合和表現,構成了每個人不同的智能結構。有的孩子的某種智能發(fā)展得好,所以在某些方面表現非常突出,而大多數的孩子則相差無幾、表現平常,是因為他們那些潛在的智能還沒有很好得開發(fā)出來,都有待于我們去幫助他們自己去認識、挖掘和開發(fā)。
多元智能教育具有多元性、差異性、實踐性、開發(fā)性的特點。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如果能早期發(fā)現孩子智能的長處與不足,就能幫助孩子適度的發(fā)展或彌補。幼兒園教育可以通過這樣的發(fā)現和了解,來設計與安排:何時、何地、以什么樣的內容、方法來幫助孩子。怎樣的幼兒園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完成這樣的任務呢?
多元智能幼兒園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符合平衡發(fā)展的活動
幼兒園的所有學習活動,必須符合多元智能學習的理想,并提供完整的學習模式。孩子透過“主題”或“專題”的探討,來了解與生活相關、有益處,而且是感興趣的題材,同時也可以進行小規(guī)模的實驗、操作,并體驗多元化、個人化、合作化等有價值的學習。
另外,提供可以刺激多元智能發(fā)展的豐富環(huán)境,運用非傳統(tǒng)方式來學習傳統(tǒng)學科,提供多元的表達途徑讓幼兒發(fā)表,包括口語、文字、藝術、音樂、肢體舞蹈等,還可以記錄學習過程和操作歷程,以催化幼兒多元智能的發(fā)展。
2、進行個別化的學習
多元智能非常重視“個別化”的學習,亦即尊重孩子自己的經驗、興趣和智能傾向。傳統(tǒng)教學只注重單一標準的學習方式,使得許多孩子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或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因興趣不合覺得無趣,而放棄探討、研究。重視個別化學習的幼兒園,包容所有智能的個別差異和其最終結果,使教育與智能相互配合,啟發(fā)學習者最大的潛能。
3、社區(qū)化的學習
多元智能教育強調要以“真實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習的內容,以幫助孩子適應未來的世界,所以,學習必須從生活環(huán)境和經驗中開展,也因此幼兒園變成了第一個實驗室。
幼兒園在園里要學習接納別人、了解別人和自己的不同、學習與人互動,從認識自己擴展到認識社區(qū)、社會,進而適應社會。為了讓孩子有真實的生活經驗,強調多元智能教育的幼兒園,不只是簡單的帶孩子走入社區(qū),也會把社區(qū)帶進學校,透過參觀、參與,實際進入社區(qū),接觸真正的生活環(huán)境。
4、自由探索,完整紀錄
發(fā)現與探索在幼兒的學習歷程中非常重要,也非常珍貴。強調多元智能教育的幼兒園,不但會設計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來啟發(fā)孩子的智能,更能允許孩子自由探討和操作,并且鼓勵他們發(fā)問。透過探索可以發(fā)展邏輯、推理的能力,操作活動可以培養(yǎng)精細的動作技能,與人互動可以培養(yǎng)語言的對話能力。
在多元智能幼兒園里,老師扮演環(huán)境的設計者、學習的觀察者,在活動中,老師隨時要觀察、做筆記,真實、完整的紀錄孩子的發(fā)展,以便作為幫助孩子的參考,使其在擅長和不擅長的智能領域有所成長。
5、有正確觀念的專業(yè)師資
多元智能是一個理念,要落實多元智能教育的理想與做法,首先教師要做教育理念的改革。就教師的角色而言,傳統(tǒng)教師是傳授知識的任務者,多元智能教師則是喚醒智能的啟發(fā)者,傳統(tǒng)教師是權威者,多元智能教師則是設計者、輔導者、觀察者和協(xié)助者。而教師的能力也隨多元智能教育的需求,必須具備更多元的能力和扮演更多元的角色。
6、家長和教師的良好互動
教師需要定期將形成的評估結果通知家長。反之,家長在有需要時也應該對孩子進行持續(xù)性的智能評估,以長期監(jiān)控兒童的綜合成長,共同商議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通過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多元智能評估系統(tǒng)將反映每個孩子的各種智能分布情況,繪出典型多元智能光譜類型,以便教師按照孩子的情況設計課程,達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的目標。
理想的多元智能幼兒園會以非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采用不同模式的多元課程,運用不同的途徑,讓孩子學習和理解各類學科、生活技能,并且鼓勵孩子將這些知識應用與生活問題和社會適應上,同時鼓勵孩子發(fā)揮其獨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組合,發(fā)揮更大的潛能。
由于每個孩子的認識能力不同,智力潛能不同,那么作為教師向孩子傳授知識時,應是因人而宜得給孩子提供多種學習的選擇。利用多元智能理論,結合自己課堂教學,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變換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比如語言、圖表、實物、實驗、表演、多媒體等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孩子的多種感覺和運動器官,讓孩子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寫一寫,做一做,講一講,演一演。因材施教,滿足各類孩子不同的智能需求,讓每個孩子在其學習層面上有所進步,減少挫敗感,在其感興趣的領域中,體驗到獲得技能的樂趣。從而達到真正地面向全體,同時又照顧到個別差異的目的。
此外,他們也會把校園、教室經營得像博物館、圖書館、社區(qū)、動物園般新奇、引人入勝,而且有一種自由、尊重的氣氛,讓孩子愉快的探索,融合多樣的指導方法,鼓勵孩子在不受限制且目標明確的環(huán)境中,汲取靈感,深入研究。
近些年,伴隨著社會對智能觀念的改變,素質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由國外流傳進來,為越來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v觀幼兒教育的內容、方法、目標,學習的彈性化,明顯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興趣和智能的全方位發(fā)展。
希望幼兒園提供給幼兒豐富多彩的機會,并以社會的需要做有意義的智能培養(yǎng),以幫助孩子發(fā)展個人潛能,充分培養(yǎng)他們的多元能力。
- 上一篇:深究國際法院咨詢案中國際法問題
- 下一篇:民政局加強民間投資發(fā)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