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報告單范文
時間:2023-03-27 22:20: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素質報告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希望孩子能自覺地學習,進步每一天;也愿孩子能快樂地學習,健康每一天。
3、上課聽好老師講的每一節(jié)課,只要你努力,就會有更多的希望。好好學習吧!知識永遠是最強的力量。
4、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家長要以身作則,給自己的孩子樹立好榜樣。
篇2
電氣工程及自動化
基于單片機的風扇速度控制設計
一、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單片機因其體積小,抗干擾能力強、而且使用靈活方便,成本低等特點,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尤其是他強大的面向控制能力,已深入工業(yè)控制、軍事裝置、家用電器等各個領域,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單片機按照應用的系統(tǒng)結構不同,可分為總線方式和非總線方式。采用總線方式的應用系統(tǒng)多屬于較復雜的系統(tǒng),比如智能儀表、工控系統(tǒng)、檢測系統(tǒng)等。非總線方式的應用系統(tǒng)多屬于小型控制。按照應用范圍的不同,可分為通用型和專用型。
目前我國普遍采用4位、8位或16位,對于單片機還處于低檔的應用,而對于那些宏單片機、DSP等高檔的應用還是空白。而國外很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單片機系列,如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196系列,Rockwell公司的6501、6502,日立公司的H8/3048系列等。目前單片機的應用領域有以下四大領域:一是家用電器業(yè)。單片機個傳統(tǒng)的機械產品結合,構成新型的機、電、儀一體化產品,如洗衣機、電腦空調機等。二是通訊行業(y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手機。三是智能儀表應用。單片機的體積小、成本低、控制力強等特點,使儀器儀表重量大大減輕,又有很高的性價比,如數字式RLC測量儀。四的在計算機外設中的應用。如在接口中采用單片機進行控制管理、數據采集、多路分配管理等。
我國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8位單片機還將是主流產品,因為8位單片機很好用,有豐富的功能,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還是以8位為主。4位單片機由于功耗較低,在國內也有一定的市場比例。目前世界各國的單片機發(fā)展各有不同。美國單片機的發(fā)展趨勢主要是從8位到16位和DSP過度,歐洲等國家單片機主要應用于工業(yè),因此仍以8位為主,主要以功能和運行速度的發(fā)展為主。我國對于單片機的需要目前主要是家電類等消費品為主,8位單片機有很大的市場分額和發(fā)展空間。國內也急需這方面的人才。
盡管單片機的發(fā)展迅速,其發(fā)展方向不外忽以下幾點:一是微型單片化?,F在的產品普遍向小型化、輕型化發(fā)展,就需要單片機在在原有的多功能、低功耗的前提下,集成更多的元件,如看門狗(Watchdog)、LCD控制器等。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fā)展,片上系統(tǒng)(SOC)的發(fā)展前景很好。二是低功耗CMOS化?,F在單片機的功耗普遍在100mW左右,許多生產廠家采用CMOS工藝,使單片機更適合在電池供電場合,今后也是單片機發(fā)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三是大容量、高性能化。隨著CPU的發(fā)展,單片機的處理數據能力大大提高,內部時序也加以改善,ROM的存儲容量也大大提高,又加入了低噪聲技術,加強了中斷、定時控制。四是在接口方向的發(fā)展?,F在許多新型單片機的接口,從類型和數量上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如有些可以直接驅動液晶顯示管LCD、有些可以直接輸出大電流和高電壓等。
21世紀是“數字化”的時代,單片機的發(fā)展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型號、功能的單片機應用于人們生產和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單片機的發(fā)展逐漸取代了由傳統(tǒng)模擬電路作為電機的控制器,因此單片機在家電方面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比如電風扇、洗衣機、空調等。+電動機是將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的機電裝置。182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提出電動機原理。1834年,德國的雅可比第一個發(fā)明了直流電動機。1879年,西門子公司用直流電動機驅動電車。1888年發(fā)明家特斯拉發(fā)明了交流電動機。1902年瑞典的工程師丹尼爾森首先提出同步電動機構想。至今為止,電動機發(fā)展迅速,電機理論、設計及制造工藝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提高,廣泛應用與現代的各種機械生產領域。如在機械制造工業(yè)、輕重型制造工業(yè)、運輸行業(yè)、農業(yè)生產等各個領域,電動機以不同的種類和功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梢赃@么說,電動機的出現使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電機調速系統(tǒng)在工農業(yè)生產、交通運輸以及日常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對電機調速的研究有著積極的意義.長期以來,直流電機被廣泛應用于調速系統(tǒng)中,而且一直在調速領域占居主導地位,這主要是因為直流電機不僅調速方便,而且在磁場一定的條件下,轉速和電樞電壓成正比,轉矩容易被控制;同時具有良好的起動性能,能較平滑和經濟地調節(jié)速度。因此采用直流電機調速可以得到良好的動態(tài)特性。由于直流電動機具有優(yōu)良的起、制動性能,宜與在廣泛范圍內平滑調速。在軋鋼機、礦井卷機、挖掘機、金屬切削機床、造紙機、高層電梯等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交流調速系統(tǒng)發(fā)展很快,然而直流控制系統(tǒng)畢竟在理論上和在時間上都比較成熟,而且從反饋閉環(huán)控制的角度來看,它又是交流系統(tǒng)的基礎,長期以來,由于直流調速系統(tǒng)的性能指標優(yōu)于交流調速系統(tǒng)。因此,直流調速系統(tǒng)一直在調速系統(tǒng)領域內占重要位置。
選取本課題的意義在于單片機的發(fā)展極為迅速,以其獨特的結構和性能,滲透到各個領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研究單片機、學習單片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單片機有著其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社會價值。通過研究用單片機遠程發(fā)射紅外線來控制電動機的轉速,從而達到控制風扇速度控制,能使使用者操作起來更加方便。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單片機主芯片的選擇;
2、電機控制系統(tǒng)設計;
3、遙控器的設計;
4、用數碼管顯示檔位;
5、PWM的產生;
6、按鍵開關的設計。
三、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1、學校提供硬件材料、有關工具器件和實驗制作場所;
2、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和書籍;
3、與同類的論章進行對比,完善自己的設計思路;
4、系統(tǒng)的總體方案設計:發(fā)射部分和接收部分;
5、系統(tǒng)硬件電路的設計;
6、系統(tǒng)的軟件設計
7、論文的修改及潤色。
四、參考文獻
[1]
張俊.單片機的發(fā)展與應用[J].北京:電子制作,1997:40-50.
[2]
於丹.春風化雨芽將萌——談我國單片機的發(fā)展[J].北京:微電腦世界,1998:9-13.
[3]
張俊漠.單片機的發(fā)展及應用現狀[J].北京:電子世界,2001:3-5.
[4]
楊靖.用單片機控制的直流電機調速系統(tǒng)[J].廣西:機床電器,2008.11:
45-47.
[5]
樓然苗.胡佳文.李光飛,等.51系列單片機原理及設計實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關鍵詞] 環(huán)孢菌素A;十一酸睪酮;再生障礙性貧血;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9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2(c)-0078-02
Curative effect contrast between cyclosporin A with Testosterone undecanoate and Testosterone undecanoate only in the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
TANG Yirong HUANG Xiujuan CHEN Qi
Blood Division of Rheumatology of Ningde City Hoapital in Fujian Province, Ningde 352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contrast between cyclosporin A with Testosterone undecanoate and Testosterone undecanoate only in the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aplastic anemia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08 to May 2010 in our hospital, and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 = 20) and control group(n = 20),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yclosporin A and Testosterone undecanoat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estosterone undecanoate onl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a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65% and 85%, respectively (χ2 = 4.266 7, P < 0.05).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25% and 20%, respectively (χ2 = 0.286 7, P > 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using Cyclosporin A with Testosterone undecanoate for aplastic anemia is much more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using Testosterone undecanoate only,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yclosporin A; Testosterone undecanoate; Aplastic anemia; Efficacy observation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以造血功能障礙、脂肪髓取代紅骨髓引起紅骨髓容量降低,造血衰竭的,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綜合性疾病[1]。目前本疾病的治療方法包括支持療法、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恢復以及病因學治療等措施[2]。本研究中通過環(huán)孢菌素A聯合十一酸睪酮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與傳統(tǒng)單獨運用十一酸睪酮治療相比,取得明顯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8年9月~2010年5月收治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13~60歲,平均(33.5±1.9)歲;病程2~33 d,平均(18.0±1.3)d。實驗室結果為Hb 33~125 g/L,PLT(1~25)×109/L,WBC(0.35~0.85)×109/L,骨髓檢度減低33例;30例巨核細胞數為0,5例為1個,5例為2個。將所有的患者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治療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環(huán)孢菌素A聯合十一酸睪酮治療:口服十一酸睪酮80~160 mg/d,口服環(huán)孢菌素A 4~6 mg/(kg?d),2次/d,同時輔助藥物進行護肝治療;對照組僅采用十一酸睪酮進行治療,用法用量與治療組相同。
1.3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張之南主編的《血液學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分為治愈:治療后患者血紅蛋白(Hb) > 110 g/L,白細胞(WBC) > 4×109/L,血小板(PLT) > 80×109/L,臨床癥狀消失;顯效:Hb > 110 g/L,WBC > 3.5×109/L、PLT較之前有所增長;緩解:患者貧血癥狀和出血癥狀改善明顯,無需進行輸血治療;無效:患者經過治療后無明顯癥狀改善;判定總有效為:治愈+顯效+緩解。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 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并以P <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療效對比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5%,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提示針對再生障礙性貧血,環(huán)孢菌素A聯合十一酸睪酮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十一酸睪酮治療,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對照組為2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是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 = 0.286 7,P > 0.05),提示針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環(huán)孢菌素A聯合十一酸睪酮與單獨十一酸睪酮治療無顯著差異,見表2。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癥狀輕微,對癥治療處理之后均能得到有效緩解,不影響治療。
3 討論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臨床上常見的較為難治的血液病之一,涉及微血管環(huán)境改變、免疫紊亂以及造血干細胞損傷等多種發(fā)病因素[3]。目前本疾病的治療方法包括支持療法、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恢復以及病因學治療等措施。
本研究采用環(huán)孢菌素A聯合十一酸睪酮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在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對比研究試驗中,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65%),差異明顯(P < 0.05),提示了環(huán)孢菌素A聯合十一酸睪酮與傳統(tǒng)療法相比其治療效果更加明顯。同時不良反應率發(fā)生方面治療組(20%)也低于對照組(2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出現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降低的現象。環(huán)孢菌素A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主要機制為抑制T細胞產生負調控因子,以及抑制IL-2的對應受體的表達從而發(fā)揮作用[4],另外多篇報道顯示,環(huán)孢菌素A與十一酸睪酮聯合用藥的臨床效果也優(yōu)于單獨十一酸睪酮用藥[5]。如舒華娥等[6]的研究結果顯示,環(huán)孢菌素膠囊聯合十一酸睪酮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達88.9%,明顯高于十一酸睪酮單獨運用的對照組。環(huán)孢菌素A是一種親脂性11環(huán)肽,可以抑制T細胞生成干擾素但是并不影響其生成巨噬細胞的集落刺激因子,并且由于其應用方便,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
綜上所述,環(huán)孢菌素A聯合十一酸睪酮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運用十一酸睪酮的治療方法,不良反應發(fā)生少,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文艷,李蘭萍.環(huán)孢菌素A聯合丙酸睪酮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療效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9,16(5):15-17.
[2] 蔡煒琳,王薇娜,張?zhí)?環(huán)孢素A聯合十一酸睪酮、益血生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7):56-57.
[3] 楊桂珍.環(huán)孢菌素A聯合十一酸睪酮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35例臨床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8,48(7):92-93.
[4] 梁冬梅,謝雙鋒,李益清,等.環(huán)孢素聯合雄激素輔以造血生長因子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附38例報告[J].新醫(yī)學,2009,40(8):524-525.
[5] 楊靜.環(huán)孢素A聯合十一酸睪酮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31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11(9):72-73.
篇4
【關鍵詞】人口數 出生死亡 漏報
KeShan county 2006 residents birth death fail to report to investigate analysis
Zhang WenzhongLüJunFang Junjun
【Abstract】Objective to department concerned at assurance population policy and the health policy of the establishment medical treatment and policy provide credibility of basis, organization openned an exhibition this time investigate.Method:Carry on getting a door to go and see to investigate to the street, country, village for take out, carry on investigating to register.Result:Investigate the total population add up to 243830 people and the birthrate be 10.2% and fail to report a rate 6.7%;The death rate is 4.7% and fail to report a rate 4.3%.Conclusion:The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t. want an enlargement birth death to enforce the law direct strength, medical treatment organization norm to life statistics of management, then can for department concerned decision provide the basis of science.
【Keywords】Population Birth and Death Fail to report
人口數字的準確性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所需要的。人口數的增長直接影響人口的變動,所以出生死亡的報告要真實準確,雖然現行的出生死亡報告制度比較健全,但是出生死亡報告仍有不同程度的漏報。為進一步提高我縣出生死亡人口數的報告質量,準確地反映出生詳細死亡率及死因分布,為有關部門在確定人口政策和制定醫(yī)療衛(wèi)生方面方針和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據,組織開展了本次調查?,F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調查對象
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居住的住戶和流動戶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者。隨機抽取并調查克山鎮(zhèn)東南街和八個鄉(xiāng)的出生死亡人口數、報告制度執(zhí)行情況及醫(yī)務人員對出生死亡報告單填報質量情況。
2 調查方法
2.1對抽到的街道、鄉(xiāng)、村進行挨戶走訪調查,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使用調查表進行調查登記,對出生死亡人口數按調查表項目逐項填寫,凡有出生死亡及新生兒死亡的當場填寫調查表。從而初步查出漏報的出生死亡人口數,在查出的所有出生死亡人口數中,與各醫(yī)療機構和鄉(xiāng)鎮(zhèn)防保醫(yī)生填寫的報告單存根核對,無報告單的視為漏報。
2.2主要調查出生死亡總人口數及出生死亡漏報人口數。其中包括出生死亡登記卡填報質量,填報時間、完整、準確程度。調查范圍的總人口數,流動人口數。
3 調查結果
3.1出生死亡報告情況:調查總人口共計243830人,出生人口數2490人,出生率為:10.2%,漏報166人,漏報率為6.7%,調查死亡人口數1137人,死亡率為4.7%,漏報49人,漏報率為4.3%??h級醫(yī)療部門出生死亡人口數報告比較好,鄉(xiāng)村出生死亡漏報率較高(詳見表1)。縣級醫(yī)療部門報告制度比較健全,醫(yī)務人員的素質較高,對出生死亡的報告比較及時。鄉(xiāng)村報告制度執(zhí)行不好,對報告單質量填寫不全,報告不及時,不準確。鄉(xiāng)村出生漏報比較多,其原因是由于外出人口和超生不報,瞞報現象比較嚴重,所以鄉(xiāng)防疫人員掌握實際出生人口數很困難。鄉(xiāng)村死亡人口數遲報、漏報現象較多,大部分漏報是在家中死亡,而又未進行殯葬管理,私自深埋的。
3.2死因報告情況:在查出死亡人口1137人中,漏報人口最高的為診斷不明疾病,漏報率為26.1%,其次為損傷和中毒疾病,漏報率為9.6%。其它疾病漏報率詳見表2。
3.3報告質量:通過對縣級醫(yī)院和鄉(xiāng)衛(wèi)生院調查發(fā)現,縣級醫(yī)院對死亡醫(yī)學證明書的死因填寫較全面,填寫完整率達95.4%,漏報率為1.7%,鄉(xiāng)級衛(wèi)生院報告的死亡醫(yī)學證明書填寫不完整,完整率達78.6%,并且漏報較多,漏報率為4.4%。
4 討論
篇5
(一)從2009年起,在校學生每年進行一次體質健康檢測。
(二)全市中小學學生建立新的體質健康檔案。
(三)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場所可以設置在醫(yī)療機構內或學校內。設置在學校內的場地,應能滿足體質健康檢測對檢查環(huán)境的要求。
二、體質健康檢測項目
(一)病史詢問。
(二)健康檢測項目。
1.內科常規(guī)檢查:心、肺、肝、脾;
2.眼科檢查:視力、沙眼、結膜炎;
3.口腔科檢查:牙齒、牙周;
4.外科檢查:頭部、頸部、胸部、脊柱、四肢、皮膚、淋巴結;
5.形體指標檢查:身高、體重、胸圍;
6.生理功能指標檢查:血壓、肺活量;
7.實驗室檢查:
(1)結核菌素試驗(小學、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yè)學校新生必檢項目);
(2)肝功能:谷丙轉氨酶、膽紅素(寄宿制學生必要時到符合規(guī)定的醫(yī)療機構進行的體檢項目);
(3)寄生蟲卵(農村小學新生檢查項目);
(4)貧血(城市小學新生檢查項目)。
其他項目應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所要求開展的檢查項目或根據地方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增補。涉及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必須在醫(yī)療機構內完成。
(三)體質檢測項目
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設置的項目,每年根據實際情況,由市教育局統(tǒng)一確定檢測項目。
2009年確定的項目為:
組別檢測項目
小學一、二年級投沙包25×2往返跑
三、四年級擲實心球50米跑
五、六年級跳繩400米跑
初中擲實心球、立定跳遠1000米跑(男)
800米跑(女)
高中擲實心球、立定跳遠1000米跑(男)
800米跑(女)
三、體質健康檢測結果反饋與檔案管理
(一)學生體質健康檢測機構在體檢結束后,應分別向學生(家長)、學校和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反饋學生個體體質健康檢測結果與學生群體健康評價結果。
(二)體質健康檢測結果的反饋形式。
體質健康檢測機構以個體報告單形式向學生反饋體質健康檢測結果;以學校匯總報告單形式向學校反饋學生體檢結果;將所負責的體檢學校的學生體檢結果統(tǒng)計匯總,以區(qū)域學校匯總報告單形式上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再上報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建立學生體質健康記錄電子檔案。
(三)體質健康檢測報告單內容。
1.個體報告單內容應包括學生個體體質健康檢測項目的客觀結果、對體檢結果的綜合評價以及健康指導建議;
2.學校匯總報告單內容應包括學校不同年級男女生的生長發(fā)育情況、體質情況、營養(yǎng)狀況的分布、視力情況、齲齒檢出率、傳染病或缺陷的檢出率,不同年級存在的主要體質健康問題以及指導意見;
3.區(qū)域學校匯總報告單內容應包括所檢測的學校學生的總體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包括生長發(fā)育情況、體質情況、營養(yǎng)狀況的分布、視力情況、齲齒檢出率、傳染病或缺陷檢出率以及體質健康指導意見。
(四)體質健康檢查報告單的反饋時限。
個體報告單應于健康檢查后2周內反饋給學生;學校匯總報告單應于檢測后1個月內反饋給學校;區(qū)域學校匯總報告單應于檢測后2個月內反饋給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市教育局。市教育局每年通報學生的體質健康檢測情況,并作為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
(五)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管理。
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將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納入學校檔案管理內容,實行學生體質健康檢測資料臺帳管理制度;應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檢測結果和體檢單位給出的體質健康指導意見,研究制訂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各項工作。
四、體質健康檢測機構資質
(一)健康檢測。
1.機構條件。
(1)具有法人資格、持有有效的《醫(yī)療機構執(zhí)業(yè)許可證》、由政府舉辦的公立性醫(yī)療機構(包括教育行政部門所屬的區(qū)域性中小學衛(wèi)生保健機構);
學生健康體檢機構必須報經學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2)能獨立開展學生健康檢查工作;
(3)能對學生健康檢查狀況進行個體和群體評價、分析、反饋,并提出健康指導建議;
(4)有獨立、固定的辦公場所和足夠的學生健康檢查場所、工作條件和必備的合格的醫(yī)療檢查設備與檢驗儀器;
(5)有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醫(yī)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程。
2.人員要求。
(1)體檢崗位設置合理,管理職責明確;
(2)有足夠的與學生健康體檢項目相適應的管理、技術、質量控制和統(tǒng)計人員;按體檢項目確定從事健康體檢的人員(其中:檢驗人員不少于2人),每個體檢項目不得少于1人;
(3)具有與學生健康檢查工作和學生常見病防治有關的知識和經驗;
(4)專業(yè)技術負責人應熟悉本專業(yè)業(yè)務,技術人員的專業(yè)與學生健康檢查的項目相符合;
(5)內科、外科、口腔科、眼科檢查及實驗室檢驗的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各專業(yè)體檢醫(yī)師至少有1人具有中級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6)具有中級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不得少于從事學生健康檢查總人數的30%。
3.場所設置基本要求。
具有獨立于醫(yī)院診療區(qū)之外的健康人群體檢場所,設有專門的檢查室及輔助功能設施:
(1)有學生集合場地,并設有室內候診區(qū)(不小于20平方米);
(2)男女分開的內科、外科檢查室;
(3)眼科、口腔科檢查室;
(4)化驗室、消毒供應室;
(5)男、女衛(wèi)生間。
體檢場所應按照《醫(yī)院消毒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消毒處理,符合《醫(yī)院消毒衛(wèi)生標準(GB15982-1995)》中三類環(huán)境的消毒衛(wèi)生標準,保證衛(wèi)生安全。醫(yī)療廢物處理應符合國務院《醫(y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生物樣本的采集和留存應符合國家有關衛(wèi)生標準的規(guī)定和相關檢驗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生物樣本的運輸應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4.儀器設備。
學生健康體檢所需的醫(yī)療檢查設備與檢驗儀器的種類、數量、性能、量程、精度能滿足工作需要,并能良好運行,定期校驗;有完整的儀器設備操作規(guī)程。
(1)實驗室基本設備:分光光度計;恒溫箱;離心機;電冰箱;高壓滅菌設備;顯微鏡;紫外線燈。
(2)體檢基本設備:聽診器;血壓計;身高坐高計;體重秤(杠桿式);對數燈光視力表箱;檢眼鏡片箱;口腔科器械(平面口鏡、五號探針);全自動或半自動生化儀;診察床;與開展的診查科目相應的其他設備。
體檢器具的消毒應符合《醫(yī)院消毒衛(wèi)生標準(GB15982-1995)》中的醫(yī)療用品衛(wèi)生標準的規(guī)定。
5.其他。
(1)學生體檢表由衛(wèi)生和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制定;
(2)健康體檢機構應有良好的內務管理,檢查儀器放置合理,便于操作,配有必要的消毒、防污染、防火、控制進入等安全措施;
(3)檢測方法應盡可能采用國際、國家、行業(yè)或地方規(guī)定的方法或標準;
(4)編制有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并嚴格開展質量控制;
(5)為檢驗樣品建立唯一識別系統(tǒng)和狀態(tài)標識,應當編制有關樣品采集、接收、流轉、保存和安全處置的書面程序;
(6)體檢報告按照規(guī)定書寫、更改、審核、簽章、分發(fā)、保存和統(tǒng)計;
(7)開展健康體檢的機構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收取體檢費用。
(二)體質檢測。
1.機構條件
具有法人資格的各中小學、教育行政或業(yè)務管理機構。
2.人員要求
具有體育教師資格的中小學教師、其他中小學教師及教育行政、業(yè)務部門管理人員。
3.場地要求
有安全保障的中小學操場或體育館。
五、健康體檢經費及管理
(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體質健康檢測的費用由學校公用經費開支,標準為小學一年級每生每年13.95元;初中一年級每生每年12.95元;其它年級每生每年7元。
寄宿生在必要時做肝功能化驗,每生20元/次。
(二)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健康體檢費用標準和解決辦法,按省政府規(guī)定執(zhí)行。
篇6
【關鍵詞】一單通; 問題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s of 1.1標本引起的問題:檢驗標本的化驗項目,因采集的時間、部位、方式不同,其結果存在很大的差異
1.1.1血常規(guī):采血的時間、部位和方法不同,其結果一日之內最高值約為最低值的2倍,耳垂和手指血及靜脈血都有很大差異,患者的病情和情緒和血常規(guī)的結果在一日內也會有很大的變化。
1.1.2尿常規(guī):留尿的時間如晨尿和隨機尿相比,就是同一家醫(yī)院、同一個患者的結果也會完全不一樣?;颊吡裟虻姆绞饺缜岸文?、中段尿、末段尿,對同一個尿道感染的患者結果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再就是患者飲水的多少,檢查前是否打過吊瓶,婦女月經期前后留取的尿液標本,對檢驗結果都有很大的影響。因而尿常規(guī)化驗單作為“一單通”處理也很難
2.1人員素質 各級醫(yī)院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不盡相同,科室人員結構不合理。三級醫(yī)院以大專、本科甚至研究生為主,二級醫(yī)院主要為??迫藛T,一級及以下各醫(yī)療單位的檢驗人員存在較大差異,中專畢業(yè)占多數,有的單位甚至使用護理人員或B超心電圖其他人員兼職檢驗工作。這些人員沒有資格證,不具備專業(yè)知識,繼續(xù)教育流于形式,檢驗水平低下,僅會簡單的使用儀器,發(fā)出的檢驗報告單準確與否自己都解釋不清。各級醫(yī)院每個檢驗人員的責任心也各不相同,三級醫(yī)院的檢驗人員責任心不強的話也照樣會出現檢驗標本混亂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發(fā)出的報告單難以認同。
2.2儀器設備: 各級醫(yī)院檢驗科各種型號的檢驗儀器都有,不利于各單位之間的交流,各種血細胞分析儀,生化分析儀、尿常規(guī)分析儀、血凝儀等等品種多。儀器的安裝環(huán)境(室內溫度、濕度、干擾因素)也難以達到要求,電源配置不合理,儀器隨意擺放,平臺固定不牢。每個醫(yī)院實驗室是否能及時的對儀器進行維修保養(yǎng),這就很難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
2.3試劑: 各醫(yī)療單位自己定購試劑。試劑種類繁多,其靈敏度、準確度及參考值不同,有的小醫(yī)院標本量少,試劑使用時間過長,試劑的存放方法不當,造成試劑的失效;試劑與儀器不配套,以至于造成檢驗結果出現較大的偏差。
2.4質量及質量控制: 質量管理是檢驗科的生命核心,檢驗報告是檢驗工作的終末質量表現。二級以上甲等醫(yī)院一般都能參加省臨檢中心或衛(wèi)生部臨檢中心的室間質評,但是一級醫(yī)院參加的就很少。有些醫(yī)院沒有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標本收集、運送、保存、處理、試驗的方法、操作步驟、試劑、儀器的使用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很難認同“一單通”的存在。
2.5法律法規(guī): 誤診后的責任歸屬問題,也是“一單通”難以實行的癥結之所在。有的化驗項目結果時效長,如免疫類,有效期可達3個月以上,而有些血液化驗結果變化很快,有時甚至可能一天要測幾次。是否需要重新化驗,主要取決于病情的變化以及臨床醫(yī)生的判斷。比如某患者在甲醫(yī)院做的術前檢查,在乙醫(yī)院接受的相關治療,如果患者術后或者輸血治療后,出現有關檢查方面及院內感染等糾紛,責任不明確,給醫(yī)院之間,醫(yī)院和患者之間舉證和取證帶來很多的麻煩和不便。如果因“一單通”的問題出現的醫(yī)療糾紛,是該追究檢測單位還是診斷單位的責任,目前法律尚無明確規(guī)定。誤診的責任是誰寫報告誰負責,因而多數醫(yī)生不愿采用其他醫(yī)院的檢查結果。
3結論
經過上述探討,我們認為只有部分項目可做為“一單通”處理。
3.1 不受標本采集時間、方式的影響,也不因患者在短時間內變化而有明顯變化的檢驗項目,如果參加省或衛(wèi)生部檢驗中心質量控制,質評合格的實驗室之間的化驗項目如乙肝系列、分子生物學、微生物病原學的檢查、部分生化檢測項目、細胞形態(tài)學、風濕免疫學檢查、內分泌學的檢查等項目可作為“一單通”處理。
3.2 上級醫(yī)院部分化驗單到下級醫(yī)院可作為“一單通”處理。
3.3 被國家認證的實驗室其化驗單可在全國內執(zhí)行“一單通”。
4 討論
4.1加強學習,使之充分體會到檢驗結果準確性的重要,以及發(fā)出去的檢驗報告代表了醫(yī)院的水平。再是建立資料庫或網頁,通過日積月累或互聯網學習、下載,積累一定的專業(yè)技術書刊和檢驗相關的信息技術資料。參加質評會議,全面了解其醫(yī)療單位所處的現狀及以后的發(fā)展方向。同時,科主任要狠抓科內學習及講課制度的落實,確保知識的不斷更新。重視人才引進,充實檢驗科的高層技術力量,但要防止高職低能。
4.2醫(yī)院應加強儀器設備的更新,搞好儀器及試劑的管理 在保證人員素質的前提下,儀器設備可以反映檢驗科的工作水平。各級醫(yī)院的檢驗儀器雖然不能要求統(tǒng)一,但最好是相關負責部門經調查后確定一些適合于這一區(qū)域的儀器和配套試劑,這樣不僅能使各種儀器及時維修,儀器出現問題也能及時的相互交流,還能使檢驗結果保持理論上的一致。對于小醫(yī)院可使試劑在各醫(yī)院相互調配,減少財力的浪費,杜絕使用過期試劑,避免同一患者在不同儀器檢測同一項目結果差別太大的問題發(fā)生。
4.3強化質量控制: 沒有檢驗資格的人員不能從事檢驗工作,各級醫(yī)療單位都應進行室內及室間質量控制,沒有質量控制的報告單不能發(fā)出。實驗室應通過認可制度,才能確定該實驗室在管理、質量、標準化、規(guī)范化方面達到國家要求,對開展的項目進行評定,根據人員、儀器等條件做出評估,建立質控與標準體系,從檢測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標準品、質控品、檢測方法、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操作程序及相關的記錄,完善的室間室內質評活動及結果,定期做質控與校準,保養(yǎng)計劃等予以全面實施。臨檢中心對能夠實行“一單通”的各個醫(yī)療單位,統(tǒng)一配置質控品、校準品。
4.4 完善操作程序: 應通過權威機構對實行“一單通”的醫(yī)療單位進行調查,根據其規(guī)模、人員配置,制定出所有檢驗方法和標準操作規(guī)程的程序文件,包括標本的收集、運送、保存、處理,試驗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驟,試劑和儀器的要求等等,避免差錯的發(fā)生,最大程度的減少各醫(yī)院同一檢驗項目結果的差異。
4.5成立獨立的診斷中心: 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在不同的醫(yī)療機構之間,配置合理的醫(yī)學檢查、檢測資源,成立獨立的診斷中心,復雜的、非常規(guī)性的檢測集中到獨立實驗室完成,醫(yī)院內部實驗室進行常規(guī)性的檢測。參考文獻
[1]彭黎明 王鴻利 我國臨床血液學待解決的問題【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3);235- 236.
篇7
1材料與辦法
1.1采血對象
在本院出生的活產兒,低體重兒、嚴重感染性疾病、轉院搶救的重生兒均在出生3~20天采血。
1.2采血時間
應在出生72小時后,哺乳6次以上。早產兒,低體重兒或其他緣由當時不能采血者,應告之家人采血時間不得超越20天,20天內跟蹤追訪采血。普通在沐浴,哺乳后20分鐘采血為宜。采血部位:可目測或劃痕肯定部位。穿刺部位在內外踝程度連線的足跟兩側停止。
1.3采血辦法
置重生兒于操作臺上,室溫控制在22~26℃,再次查對,暴露一足。按摩足跟部使之暖和充血,如足發(fā)冷,可用38~40℃溫濕毛巾熱敷,也可38~40℃溫水足浴并按摩,使之暖和,血管擴張。用75%酒精棉簽消毒2次待干,左手大拇指和食指包繞重生兒足跟部并繃緊皮膚,右手持無菌采血針,沿重生兒外踝向足底外緣做一垂直線,此線與足底外側緣接壤處,以30~40°斜刺進針,動作快、穩(wěn)、準,刺入深度2~3mm,針停留片刻或旋轉1~2周撥針。早產兒、低體重兒稍淺一些,但要達皮下組織。血流出,用干棉簽拭去第一滴血,再待血流出成足夠大血球時,將血球輕點濾紙中心處,讓血自然平均浸透濾紙正反兩面,采集3個血斑,直徑8mm~1cm,如血流不暢,可從穿刺部位遠端向近端悄悄推壓,不能在近穿刺部擠壓,以免組織液擠出而影響結果。血標本寄存:采集后的血標本在清潔環(huán)境中自然晾干2~4小時,防止日曬,紫外線映照和其他污染。涼干后保管于密閉的塑料袋內,置2~8℃冰箱內保管。7~10日內送檢。
2結果
篩查采血275人,其中假陽性2例,經復查后為陰性。2例假陽性是由于血液太濃,血小板凝集形成的。
3領會
3.1安康教育
做好宣傳和解釋工作。讓家眷理解篩查目的、項目和意義,使其積極配合,這是篩查工作順利停止的關鍵性的第一步。指定專人宣傳。做好知情同意書和回絕參與重生兒疾病篩查的簽字。告之家眷結果單返回會電話通知,并將報告單貼于病歷保管。陽性病例者,做好隨訪。
3.2采血人員培訓
①重生兒疾病篩查相關理論學問的學習。②嚴厲控制采血時間,部位,血標本寄存與送檢。③嚴厲查對制度,無菌操作及標準的采血技術。④專人填寫卡片,不得漏項,特別是聯絡電話和地址。采血用物,血標本寄存,標本送檢,檢驗報告單均專人擔任,并做好血片與檢驗報告單交接簽字。嚴防血片及檢驗報告單丟失。
3.3重生兒平安與維護
室溫在22~26℃,冬天在26~28℃,避免重生兒受涼。采血前再次查對,嚴防采血及血片弄錯,防止重采血給重生兒帶來的痛苦和延誤診療的時間。采血時嚴厲無菌操作技術,告之家眷穿刺處2天不要接觸水,以免感染。
3.4嚴把標實質量關
血片采集是重生兒疾病篩查技術流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采血質量直接影響實驗室檢測結果,因而,必需按標準請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我院采用在重生兒沐浴后采血,理由是重生兒血流多集中于軀干和內臟,而四肢少,一旦足跟溫度偏低則血管收縮,常常不易采到足夠血量;而溫水浴后足部血液循環(huán)明顯改善,因此采血勝利率大大進步,確保了采血質量,同時也減少了重生兒的痛苦。
3.5確保陽性召回率
篇8
1. 改“統(tǒng)考”,變“單一”考試為全面考查
1.1 重視課堂教學的考查。課堂中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都把學生的考查放在課堂之外,使考查學生的過程脫離教學實際,造成學生緊張的應試氣氛,弄得學生暈頭轉向,不敢上課。課堂中考查學生,既能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數學重點內容的注意和記憶,將自己的精力均勻地集中于課堂,又能及時地反饋學生對本堂課掌握的程度,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增強課堂教學效益??疾榈男问娇梢允嵌喾N多樣的,如課堂提問、課堂練習的完成,定時作業(yè)、課堂討論、課堂搶答等形式。教師可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合理打考評分,逐一記載。這樣學生興趣橫生,興致高漲,思維活躍,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增強了教學效果。
1.2 重視學生口述能力的考查。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模式是學生在課堂上“鴉雀無聲”,“一片肅靜”而今天或未來的數學教學只憑一張考卷是無法考查學生的動口能力。因此數學教學因從“封閉型”變?yōu)椤伴_放型”,課堂因由“一片肅靜”變?yōu)閷W生的探討聲。教師應適當在每個教學班進行幾次有聲有色的學生講課活動,講授內容可以是課本中知識層次相對較淺的章節(jié):或者是學生在課外輔導資料中學來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數學概念和習題。講授前教師先讓學生各自準備所講內容的學習目標、任務、注意事項;找到知識的重點、難點;編寫講授程序表,最后各自輪流上臺講解,有教師和其余學生一起評議打分,作為考查學生的一項內容記載下來。實踐證明,筆試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就得高分,筆試成績差的學生也會得到較高的評分。這種方法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了知識,改變了過去學生“不好意思”和口述表達能力差的現狀。
1.3 重視對學生課后作業(yè)的考查。課后作業(yè)是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記憶,加深理解和應用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生實踐活動,是檢驗學生知識是否掌握的重要手段。以往批閱作業(yè)只是對學生做題正確與否的裁決,現在不僅看作業(yè)的正確,而且每次或分階段對學生作業(yè)的認真程度,各種解法,作業(yè)的衛(wèi)生狀況等進行評定,按甲、乙、丙、丁等多種等級換算成考查分,也作為平時考查分的一項內容記載。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自己平時養(yǎng)成良好的作業(yè)習慣,也使教師對作業(yè)中出現的問題有提示,督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訓練和提高;有利于教師能定量分析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多少,自己教學的成功與失?。挥欣诮處煾淖兒筒捎糜行У慕虒W方法。
1.4 重視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考查。期末與期終考試之前,教師編寫一定量的練習題,組織學生進行“預考”。題量要求不要太大,每人一至三四道適中,而且每位學生所做的題難易程度與本人實際能力相當。在一定的時間內,答錯者不扣分,答對者給以評分,記載下來。如此考查,學生都有得分的可能,因此學生會認真地準備,主動地參與。減輕了“統(tǒng)考”中的心里壓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正式考試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公開考試的內容、范圍,試卷題型,難易比例,重點與難點,然后讓每位學生就上述內容進行自由命題,這樣學生紛紛查閱課本及相關的各種資料,認真復習課本例題和習題,請教同學和老師,然后教師將學生擬好的試題進行綜合,合理取舍,適當調整,變編成一套完整的適應本班學生實際數學知識水平的試題,然后進行“統(tǒng)考”。命題過程認真的學生得分就高,沒有認真命題的學生得分自然較低,考后進行評分,也記載下來。這樣學生在自己命題考查自己的過程中調動了積極性,培養(yǎng)了興趣,掌握了知識,洞察到數學試題的編寫和解答各種題型的方法、思路,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考試之后,組織學生寫好數學考查小論文,就考查的重點,難點,批閱的思路、應試的心里、試題的類型等讓學識自己選題。寫好后由教師批閱,挑選好的小論文班上進行交流,學習,然后打分,再由教師修改后推薦發(fā)表和評獎。這樣,促使學生在考試后主動地對試題和一段時期的學習內容進行分析、小結,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改“百分制”,用標準分數衡量學生成績 主觀印象和單純打分來衡量學生是否努力學習,往往有很大的片面性。有的學生比較努力,但因評分不夠高而說他沒有用功,實在是冤枉;有的學生評分較高,教師說他很努力,其實他的潛能遠未發(fā)揮出來,教師的評價實是“過獎”。因此,要打破沿襲的“百分制”,評定學生成績的依據采用統(tǒng)計法得到標準數據,對學生進行全面衡量。這種方法能準確地評價每位學生成績結果的真正優(yōu)劣。
篇9
關鍵詞:高職高專;病理學;病理科;進修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引領職業(yè)教育科學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中提出:“高等職業(yè)教育必須準確把握定位和發(fā)展方向,自覺承擔起服務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yè)體系建設的時代責任,主動適應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促進就業(yè)、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憋@然,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已經由過去的“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調整為“培養(yǎng)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作為高職高專病理學教師,為及時跟隨國家教育部新制定的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引領職業(yè)教育的方向和腳步,為達到教育部提出的“培養(yǎng)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基本專業(yè)素質和專業(yè)理論,同時,必須把握臨床病理科的常規(guī)工作流程、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理診斷能力、知曉病理科最新的技術水平和發(fā)展方向。只有及時了解和把握臨床病理科的工作和發(fā)展,才能將最新和最有用的臨床知識傳授給高職高專醫(yī)學生,使他們從接觸病理學開始就時刻能獲得臨床病理科與病理學的新動向新發(fā)展。因此,高職高專病理學教師走入臨床病理科進修是能極大促進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師將前沿的一線的臨床經驗傳授給學生,為學生今后更好更快的適應臨床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關于高職高專病理學教師在臨床病理科進修的學習、思考和實踐,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明確進修目的,制定學習計劃。病理診斷在醫(yī)院臨床診斷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來,現代病理學不斷進步,病理診斷中的部分疾病的分類和命名甚至是診斷方法都發(fā)生了或大或小的變化?,F代診斷病理學對病理診斷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臨床科室對病理診斷的需求也越來也大,因此對于病理醫(yī)生和病理教師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深入全面的要求。在此前提下,高校病理教師到醫(yī)院病理科進修必須做好全面而明確的學習計劃。進修學習是接受培訓、提高理論和技術水平、更新知識、更新教學內容的重要過程。進修人員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進修目的是要掌握基本的病理學診斷技能和學習思考如何將病理學的臨床經驗和前沿發(fā)展融入今后的教學中。
筆者在病理科進修制定的學習目的是
1.對送檢標本具有正確巨檢及取材的能力。
2.對腫瘤和非腫瘤性疾病的病理有較全面和系統(tǒng)的認識,對常見疾病具有獨立診斷的能力。對疑難或較疑難的病理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3.對典型的常見疾病的冰凍切片具有初步的診斷能力,對細胞病理診斷有一定的篩選能力。能應用常用的特染及免疫組化技術進行輔助診斷。
學習計劃是,
1.初期階段了解病理制片基本原理,熟悉病理制片全過程,觀看學習正確取材方法。了解常見疾病分類及診斷要點,熟悉診斷報告方法。通過大量讀片,對照參考書,診斷報告進行學習。
2.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取材,初檢報告。參加快速冰凍診斷,結合實際學習鍛煉。
3.參加科室病理讀片,每周三上午集中答疑或安排小講課,講課內容要求系統(tǒng),全面。
4.了解免疫組化基本原理,熟悉制片過程。參與免疫組化讀片,熟悉免疫組化常規(guī)項目的檢測意義,結合病例判斷檢測結果。
5.參加臨床病理討論會,注意臨床與病理間的溝通。
6.通過一定量的細胞讀片,熟悉細胞學診斷方法,篩選正常與異常細胞。
二、加強自身醫(yī)德醫(yī)風素質,培養(yǎng)規(guī)避醫(yī)療糾紛的能力。并將此學習心得融會于今后的教學課堂中,加強同學們的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和醫(yī)德醫(yī)風建設。
認真學習帶教醫(yī)師的醫(yī)德醫(yī)風、工作方式、態(tài)度舉止,積極參與進修醫(yī)院所推行的“假如我是患者”活動,對待患者及家屬保持表達準確親切、服務熱情周到、態(tài)度認真誠懇的醫(yī)師風范。在一線臨床工作中,許多醫(yī)療糾紛起因于醫(yī)護人員的失職或者失言,因此,提高醫(yī)務人員的責任心提升醫(yī)務人員的溝通能力,可在較大程度上緩解醫(yī)患緊張關系,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作為一線進修醫(yī)師在工作中微笑服務,仔細解答病人或家屬關于病理診斷過程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對自己不能回答或者解決的疑難要及時請教上級醫(yī)師協助解決,為以后的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前,由于社會中出現過多醫(yī)療糾紛的熱點話題,如何妥善處理醫(yī)療糾紛,如何最大程度的保護醫(y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深受社會各界關注。病理科所發(fā)出的每一張病理檢查報告單,都具有較高的法律意義,可運用于教學和科研,除此之外,在醫(yī)療糾紛中病理報告單是醫(yī)療鑒定、司法舉證的重要資料和依據。因此,作為進修醫(yī)生在打印和發(fā)送病檢報告單時,必須反復核對病人信息和醫(yī)生的診斷結果,務必保證所輸出的每一張報告單都是準確無誤,盡量避免醫(yī)療糾紛的出現。
三、將臨床病理工與高校病理教學有機結合的思考和收獲。
我們病理學曾經在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問題:
(1)病理學是一門橋梁課程,如果病理教師只局限于教學,而不進行臨床外檢工作,單單是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缺乏臨床外檢方面的穿插,往往會使學生覺得很乏味,效果不好。
(2)形態(tài)學教學缺乏足夠的動力,學生缺乏興趣,有畏難情緒,在病理課學習中充分表現了既往學習解剖學和組織學的缺陷。如果能把形態(tài)學前后教學統(tǒng)一、協調起來能提升教學效果。那我們病理學如何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如何把形態(tài)學前后的教學統(tǒng)一和協調起來?
(3)在病理實驗課中,學生對基本的組織學知識差不多都已遺忘。我們的病理實驗課教學如何將教學效果提升層次?是否可以將學生帶到醫(yī)院的病理科參觀真實的病理標本和取材過,如何實施?
通過這半年的學習,對臨床病理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了解得逐漸深入,我獲得了以下學習和思考的成果:
(1)臨床診斷主要是通過"實踐"不斷提高對疾病本質認識的過程,教學必須與臨床診斷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即使是有經驗的醫(yī)生在確認臨床診斷時也需要不斷地吸取有益的資料加以分析總結,必要時還要加以修改更正。教學內容更是要不斷修訂,不能一成不變。
(2)病理診斷范圍包括細胞學、組織學和各器官的病理改變,未來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加強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復習和再學習。在進行病理學檢查時,病理科大夫往往采用病理形態(tài)學、免疫學、微生物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其深度和廣度遠遠地超過單純從臨床的癥狀或體征及輔助檢查等去診斷某個疾病。
(3)病理學診斷是臨床診斷、治療和判斷預后的指揮棒,在教學中列舉足夠的臨床真實病例,使同學們深刻認識到病理學診斷的重要性。在臨床上,大部分疾病的診斷都以病理學作為“金標準"。CT、MR診斷,對于器官病變形態(tài)的把握,也基本全依賴于病理學知識。例如,腸癌的病理分型對于臨床治療有指導意義。大體上腫瘤浸潤深度、邊界、是否突破漿膜,是否累及周圍器官,手術切除標本是否有淋巴結轉移。在細胞形態(tài)上,還可以判斷分化程度、細胞惡性程度、異型的細胞多少等。
(4)病理醫(yī)生需要增加與其他臨醫(yī)生的交流,在教學中就要為同學們灌輸將病理與臨床相結合的學習思路和職業(yè)習慣。病理診斷被譽為”金標準“,這就要求病理診斷的高度準確性?;颊叩暮芏喟Y狀體征都有其病理學基礎,譬如頸部淋巴結活檢,陰性并不能排除腫瘤,可能與取材、標本的保存等都有關,病理科醫(yī)生也應該結合患者臨床表現等對臨床醫(yī)生作交流,例如如何取材比較方便診斷。
篇10
高考改革后,除了語文、數學、英語3門必考科目外,學生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技術7門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為選考科目,入高考總分。由于學生對科目的選擇和學考選考的選擇問題,作為“七選三”的地理學科必然要實行走班制,那該如何更好地實現選課走班?
一、學科視角,追求有指導的選課走班
學生選什么科目,直接影響大學的專業(yè)錄取和今后的職業(yè)方向,因此指導學生選課十分關鍵。作為學科教師,既不能為擴大學科地位盲目“圈人”,也不能無所作為讓學生對學科對應專業(yè)、職業(yè)方向一頭霧水。
1.編寫《生涯規(guī)劃學科指導手冊》
學生選擇學考和選考科目的時間,一般是在高一下學期。這一階段,自然地理部分的學習已經結束,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部分才剛開始涉及。若沒有給學生完整地介紹學科體系,他們很可能以為地理僅僅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此外,學科與大學專業(yè)聯系緊密,地理學科能對應讀哪些專業(yè),在未來可以從事哪些相關職業(yè)等問題,也需要教師做相應的指導。
除了學校層面開設的生涯規(guī)劃課程外,我們也編寫了《生涯規(guī)劃學科指導手冊》,幫助學生具體了解“學科―專業(yè)―職業(yè)”的聯系,讓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大學的專業(yè)架構和社會職業(yè)范疇,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
2.開展“學科―專業(yè)―職業(yè)”體驗活動
要想讓學生在高一階段進行“七選三”的選擇,“七選三”的學科必須全面展示自身特色和內涵,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學科。
學校會在每年5月舉辦“學科展示月”專場,我們抓住這一機遇,開展了“地理活動月”系列活動。在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活動月”的安排,力求加大與新高考的結合。在校內活動上,注重展現學科特色,舉辦地理板圖板畫比賽、環(huán)保海報設計比賽等活動,同時邀請大學地理相關專業(yè)教師走進中學,進行專業(yè)解讀和生涯規(guī)劃指導;在校外活動上,充分利用社區(qū)、家長及其他社會資源,聯系家庭、社區(qū)和企事業(yè)單位等,開展各類“職業(yè)體驗”社會實踐活動,如走進大學課堂、參觀海寧垃圾焚燒廠和杭嘉湖南排工程等。
二、學科視角,追求有秩序的
走班教學
走班教學中,教師抱怨最多的是教學秩序太過凌亂,認為走班教學和教學質量是一個矛盾的選擇。那如何讓走班教學更有秩序?
1.實行“教師―課代表―小組長”
管理制
一個走班班級有來自多個行政班級的學生,于是收發(fā)作業(yè)成為走班教學教師最頭疼的一個事情。常見的解決方法,一是課堂當堂講練,會浪費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二是課代表在行政班挨個收發(fā)作業(yè),也容易造成作業(yè)拖拉和丟失。為此,我們采用“教師―課代表―小組長”三級管理體系,每個走班班級設有一名課代表,再從不同行政班的學生中,每班選出一名小組長。小組長收發(fā)行政班作業(yè),對課代表負責。
2.編制《走班記錄本》
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核心,但現實的情況是,走班教學管理中的許多情況難以納入學校管理體系。走班班級沒有資格以集體名義參加運動會、文藝演出而獲得表揚,不會因班風、學風不端而受到批評,似乎呈現在師生面前的只有成績,許多班級管理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從行政班教學向走班教學的轉型,需要轉變的遠不只是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形成支撐走班教學的管理機制和責任體制。
因此,我們印制了《走班記錄本》,進行走班班級情況的記錄,記錄內容包括班級成績、走班班規(guī)、學習目標、獎懲情況等?!蹲甙嘤涗洷尽凡粌H有利于走班教學管理,還能保留學科走班的點滴記憶,是學科情感的集中表達。
三、學科視角,追求有溫度的走班教學
與傳統(tǒng)的行政班相比,走班班級往往缺乏班級凝聚力。如何提升走班班級的凝聚力?一個行政班級具備哪些要素,走班班級也應具備,因為有凝聚力的班級才有溫度。
1.推行“導師制”
行政班中,班主任是學生生活、情感和其他心理問題的導師。走班班級中,任課教師是教學班的核心,是教學班中教學、紀律、財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對任課教師的基本要求是一崗雙責,既要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又要承擔對所任走班班級學生管理、方法指導、情感引領的責任。
因此,學校在走班教學中實行學科教師“導師制”。我們地理組在學校要求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規(guī)則。課堂上,提倡“四多原則”:多點名、多表揚、多點幽默、多分享點“隱私”;每周課堂教學中抽出10分鐘進行師生情感對話;每周跟至少一名學生進行深入訪問交談……用細節(jié)拉近師生、生生的距離,營造寬松、融洽的班級氛圍,將德育和學科教學相結合。
2.開展班級文化建設
為了增強班級凝聚力,地理組組織每個班取班名、制班規(guī)、定目標、拍合影;在學校櫥窗開設了“地理之窗”,展示地理走班班級風采。班名的選擇體現學科特色,表達對學科的理解;教學目標的設置主要是成績目標,因為走班班級比較的主要還是在成績層面。
在走班課堂上,我們采取學生座位定期固定制度,編制座位表,方便熟悉學生和進行點名。課堂形式上,開展小組合作,鼓勵不同行政班學生組合交流;定期開展課堂游戲,讓學生彼此認識和熟悉。而且,每個走班班級會建立QQ群,分享教學資源,開展師生互動活動。
四、學科視角,追求有特色的
走班教學
如何讓選考學科在校內有地位,關鍵是學科教學有質量,核心是學科教學有特色。當學生普遍把就讀學校的學科教學實力作為一個選擇標準時,特定的某個學科或幾個學科就會成為學校的主導學科,慢慢地演變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1.探索學科教學特色
在近年來的教學中,我們開展了“五環(huán)雙本”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實踐,開通網絡課堂,開發(fā)選修課程,組織學生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利用新媒體傳播地理知識,構成多元開放的教學形態(tài),確定了“面向生活、面向實踐、面向未來”的地理組教學特色。尤其是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踐,通過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將走班學生與地理學科聯系起來。
2.培養(yǎng)有特色的學科教師
培育有特色的學科,需要有特色的教師給予支撐;培養(yǎng)個性化的學生,需要個性化的教師來引領。倘若一所學校沒有一批富有教學特色的教師,學校辦出特色就會失去動力。
我們通過集中培訓、在職進修、專題研究、專家講學、異地取經、觀摩示范、評比競賽、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等形式和渠道來提高教師的素質,造就一種良好的競爭氛圍,讓一批具有教學特色的教師脫穎而出。徐水清老師的板圖板畫繪制、黎新龍老師的學案編制、潘仁吉老師的微課制作、孫月飛老師的新媒體傳播等,都各具特色。
五、學科視角,追求有評價的
走班教學
走班教學的效果如何、方向怎樣,需要依靠教學評價。走班教學中,師生共處時間少,共同進行的又是單一學科教學,因此教學評價往往存在單薄、單一的困境。
1.開通網絡評價平臺
新課程倡導學生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我們不但制作了《走班記錄本》,還建立了專門的網絡評價平臺,強化學生課堂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將學生在課堂上的修習情況、個性特長發(fā)展情況記入學生成長記錄,形成一個對學生相對客觀、全面的評價,實現教學與評價的一體化。
2.制作學科學習報告單
期末報告單上,學科表現總是只有一個冷冰冰的分數,無法體現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狀態(tài)。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學科學習情況,我們制作了“學科學報告單”。報告單不是只有成績的“成績報告單”,也不是過度攬下責任的“素質報告單”,而是對學習狀況負責的“學習報告單”。它既包括課堂表現又包括學習能力,既包括必修課堂又包括選修課堂、網絡課堂,既包括自我評價又包括家長和教師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