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11-17 09:22:00

導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論文

[摘要]本文從高校青年教師的現(xiàn)狀闡述了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一些加強師德建設的切實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

學校發(fā)展以師為本,教師素質以德為先,師德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必然需要各高校引進大批青年教師充實到教師隊伍中,承擔起高校教育教學的重任??傮w來看,大部分青年教師理論知識扎實,思維活躍,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并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但由于種種原因,這支年輕的隊伍在師德師風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地顯露出一些不足和問題,雖然數(shù)量很小卻直接影響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影響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yǎng)質量。因此,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育人意識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肩負著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重任。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不僅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要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剛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他們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但由于父母過多的關愛和呵護,使他們雖然具有很高的學歷,但卻缺乏艱苦奮斗、求實奉獻的精神。生活環(huán)境和背景的變化,使他們與老教師對教書育人工作的理解也不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有些青年教師僅僅滿足于課堂教學,除了一門心思的完成教學任務外,對課堂違紀行為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聞不問,錯誤的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完成教學任務,育人工作和自己沒有關系,是輔導員和班主任的事情。

2.缺乏敬業(yè)精神

愛崗敬業(yè)是做好教師工作和履行教師義務的前提條件。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青年教師中的大多數(shù)都是剛走出校門,潛意識里面還不能完全適應角色的轉換,一些言行舉止還不夠規(guī)范化,特別是有些敬業(yè)精神不夠。他們簡單的認為教書就是把書本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就行,備課就是把教學內容背的滾瓜爛熟,忽略了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他們有的口若懸河卻離題萬里;有的就是照本宣科毫無激情;有的上完課一走了之,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持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對課后答疑等工作應付了事,從不進行教學總結;有的青年教師更是把教師職業(yè)作為“保底”工作,在外身兼數(shù)職,一心數(shù)用,使他們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不能提高。

3.缺乏為人師表的表率意識

在教育過程中,師德的魅力主要從教師的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師承擔著較繁重的教學任務,教學、科研、職稱以及生活等多方面壓力,導致工作精力不能很好集中。有些青年教師不能正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少數(shù)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持有冷淡、歧視的現(xiàn)象。個別青年教師沾染了社會一些不良習氣,上課儀表不整、上課抽煙接電話,遲到早退、隨意調停課等,甚至還有的青年教師經不住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和拜金主義的影響,在學生考試等工作中,暗示學生請客送禮,向學生索取金錢財物,弄虛作假,他們這些不良行為在學生中造成極壞的影響。

缺乏集體意識

高校青年教師大部分能夠專心于教育事業(yè),把自己的事業(yè)、命運同國家、學校的前途聯(lián)系起來。但也有一部分青年教師缺乏遠大理想,安于現(xiàn)狀,貪圖享受。還有一部分青年教師經不住經濟利益的驅使,人生觀、價值觀取向有了一些偏差,過分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遇事先為自己著想,斤斤計較,向組織講條件提要求,一旦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fā)生沖突時,缺乏集體意識。在職稱評定、項目申報、崗位聘任等規(guī)定中,一部分青年教師重利輕義,采用一些不正當?shù)母偁幮袨?,來達到謀取個人利益的目的。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教師的職業(yè)道德。

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加強師德建設真正落到實處

1.深化理論學習,加強崗前培訓

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必須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崗前培訓,組織學習《教育法》、《教師法》和《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法律法規(guī)。通過學習,使他們順利完成角色的轉變,引導青年教師正確認識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明確教師的職責,掌握高校教師師德的內容,確立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師德水平,做到為人師表,甘于奉獻,深刻領會教書育人的真正含義,把對個人發(fā)展的關注和追求升華到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做貢獻的高度。

2.實行“導師制”,形成“傳、幫、帶”的培養(yǎng)模式

實行“導師制”,形成“傳、幫、帶”的培養(yǎng)模式,是指聘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做青年教師的導師。他們不僅要為青年教師傳授多年積累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更要在思想上幫助和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師德,言傳身教,通過聽課、助課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逐漸養(yǎng)成尊重、愛護學生的良好心態(tài),能以平常心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使他們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針對不同的青年教師要制定出不同的培養(yǎng)計劃,要求青年教師定期進行小結,及時了解青年教師在教學與思想的階段性收獲,并適時組織青年教師進行交流,對有待改進的地方給予合理的引導等,使青年教師在短期內不僅教學質量有顯著提高,在師德方面也能有質的飛躍。

3.建立和完善師德考核機制

我們必須改變重業(yè)務、輕道德的不全面、不科學的評價標準,結合學?,F(xiàn)有《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制度,建立和完善一套體現(xiàn)教師師德高低的、科學合理的師德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將師德要求制度化、規(guī)范化,從而有效地促進青年教師形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這套考核體系應該盡量涵蓋教師師德的主要內容。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深刻認識教書育人是密不可分的整體,不僅應該有廣博的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還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對青年教師的師德要定期進行測評,將評價結果裝入教師檔案,作為優(yōu)先進修,晉升等的依據(jù)。

4.健全師德建設的激勵機制

很多高校都面臨新老交替的過渡階段,青年教師一入校便承擔了較重的教學任務,這使青年教師師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青年教師雖然缺乏教學經驗,但他們具有強烈的上進心,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很強的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因此,在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過程中采用激勵機制,能最大限度的激發(fā)他們的斗志,磨煉他們的意志,促使他們理解師德的重要性。學校還應將師德考評標準與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優(yōu)評先等掛鉤,實行師德標準“一票否決制”,對于師德評價好的青年教師,結合教學、科研等方面,優(yōu)先安排進行外出進修、深造等,獎罰分明,從而促進青年教師良好職業(yè)道德的形成,真正使我們這支年輕的教師隊伍建設上層次、上水平。

參考文獻:

[1]火玥人.《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管見》.《中國電力教育》.2007.1.

[2]張少華.《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思考》.《平原大學學報》.2003.3.

[3]黃亞萍等.《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探析》.《高等農業(yè)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