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交流技巧與策略范文
時間:2024-01-30 17:57: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說話交流技巧與策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中職語文 口語交際 能力培養(yǎng)
口語交際能力是直觀體現(xiàn)個體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一項重要的社交能力。因為科學技術的不斷向前發(fā)展,人類目前已經(jīng)步入信息技術時代,電話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讓這項能力的應用走出傳統(tǒng)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范圍,得到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價值的應用??墒俏覀儜斪⒁獾?,現(xiàn)在很多中職院校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同時代需求不一致,這種滯后性特點將對其擇業(yè)與就業(yè)產(chǎn)生不利影響。在中職教育中,語文教學怎樣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擺在教師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一、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要求
我們首先應當明確的是,對于中職院校學生來說,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只有明確這一問題,才方便辨證施治,給出更具針對性的培養(yǎng)策略。實際上,“口語交際”所包含的內(nèi)容有兩個主要方面:一是口語性,二是交際性。其中“口語性”所強調(diào)的是口頭語言表達,而“交際性”所強調(diào)的則是傾聽與交流。其中口語側(cè)重于工具性,而交際側(cè)重于目標性,將工具性和目標性完美結合,才能闡述清楚其基本目標要求?;诖?,我們可以把中職院校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總結為幾個具體條目。第一是可以借助較為標準的普通話實現(xiàn)交流的目標,在交流過程中可以做到文明口語、大方得體、口齒清晰、語速適度,另外在表情與語氣等方面也應有所注意,以增強說話的感染力與說服力。第二是要注意交流的對象和交流的環(huán)境,在考慮對象和環(huán)境之后文明地交流,同時專注于傾聽,按照講話對象的話語、手勢乃至細微的表情等,了解對方的中心觀點。在具體交流時間內(nèi),要按照中心目標及形勢變化對表達方式加以策略性調(diào)整,以便增強交流的應對能力。第三是要有講述見聞的內(nèi)容,講述時需要內(nèi)容形象而具體、語言準確而生動。第四是可以根據(jù)所提出的話題進行即興演講,保證演講的觀點明確、有說服力。第五是進行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討論,討論時可以積極主張自身想法,中心明確、條理清晰,提出針對性意見。
二、口語交際訓練的基本原則
口語交際訓練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兩點,這兩點原則對于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指導作用。首先應當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并保證練的時間與精力逐步超過講。誠然,理論知識能夠有效促進實踐水平的提升,口語教學同樣如此。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口語表達水平的真正提升一定要借助足夠的訓練加以鞏固,因此“練”的過程不能省略,且有理由逐步增強。對于口語交際能力有關知識要做到精“煉”,側(cè)重于實踐訓練中的同步指導,以便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要做到聽說兼顧、逐步推動。在進行口語交際實踐時,參與雙方(或者多方)均要善言、善聽,多關注對方的觀點、講話的層次,在恰當?shù)臅r機接話。實踐時,口語訓練應當秉承自低向高、由易至難的順序,而且在這個合理順序之下,應講求科學程序,即最好做到從讀至說;從句到段到篇;從照本宣科到即興演說等,使學生逐步適應口語應用技巧。
三、口語交際訓練的分項目標
口語交際能力的產(chǎn)生和其他能力的產(chǎn)生類似,均需要循序漸進的訓練,而不是隨心所欲的發(fā)揮,因此若真正增強口語訓練效果,就一定要形成切實可行的指導訓練計劃,按照中職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可以形成三個分項目標。其一是年度目標,比如第一學年側(cè)重于說普通話的訓練,幫助學生做到在聽話時耐心專注、正確理解、清晰而禮貌地表達,掌握介紹、演講、復述基本技能等。第二學年則要掌握接待、洽談的技巧,文明用語、大方儀態(tài),且可以根據(jù)不同語境,使用恰當?shù)恼Z氣和表情等。其二是單元及課時目標,教師率先制定具體的單元及課時目標,并發(fā)到每一名學生手中,比如可以在課前設置五分鐘說話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的思維達到逐步完善的效果。此外,還可以在具體課時目標的指引下,形成利用投影儀、電腦等的多媒體口語交際仿真環(huán)境,讓學生產(chǎn)生說話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引導效果。其三是儀態(tài)專題訓練目標,在儀態(tài)上教師要給學生專門提出要求,讓其無論在何種交際場合都盡量口齒清晰、語速適當,之后還要盡可能地保證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語言的簡潔得體,并輔之以合適的手勢及動作,以便增強交流的感染力。只有經(jīng)過這種專門的針對性訓練,學生才能在心中真正重視。
四、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多種培養(yǎng)策略應當是并行不悖的,教師應當注意用此種策略補彼種策略之短,彼種策略拾此種策略之失,把多種策略的長處和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
首先,教師應當基于興趣激發(fā)角度,使學生產(chǎn)生說話的欲望。實際口語交際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精心營造同中職院校學生專業(yè)、生活相貼近的交流氛圍,使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之內(nèi),以更高的效率習得相關的口語交際常識和技巧。對于教師來講,給每一名學生個體創(chuàng)建口語訓練交流平臺是極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帶動那些平素口語交際能力偏弱學生的激情,避免其膽怯心理的不利影響,讓這部分學生了解處于講臺之上的講話感覺,從而鍛煉當眾說話的能力。教師基于興趣激發(fā)角度,使用讓學生產(chǎn)生說話欲望的策略時,可以暫時不必過多關注講話質(zhì)量,等待條件穩(wěn)定再逐步提高要求。在點評過程中,應當強調(diào)積極性的正面評價,側(cè)重于鼓勵,讓學生更多時候處在興奮和放松的狀態(tài)之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劃分小組予以討論教學內(nèi)容,并適當融入課文朗讀及背誦有關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在里面加入一定量的復述練習、概述練習等,促進學生達到由“要我說”轉(zhuǎn)化為“我想說”的效果。
其次,教師應當努力活躍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敢于說話的空間。中職學活潑好動的特點明顯,卻在課堂發(fā)言中表現(xiàn)得不夠理想,面對教師的嚴肅詢問,往往囁嚅難言。此時教師即應當關注平等師生關系的構建,努力促進民主教學形式的實現(xiàn),特別是要鼓勵學生提出質(zhì)疑。教師應當使學生產(chǎn)生這樣的意識:教師所喜歡與欣賞的,是活躍的氛圍、積極的學生,學生應當多提問題、積極回答,而不必太在意回答的正確與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掃除口語訓練的思想障礙,以一種全新的、主人翁的姿態(tài)面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從而讓口語交際能力真正提升成為可能。
再次,教師應當鼓勵中職院校學生多多嘗試課外閱讀,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話有所本、行有所依。應當說,課外閱讀無疑是語文素養(yǎng)特別是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有效促進途徑,也是完善課堂教學的一種積極補充。因此,教師應當主動肩負起自身所負有的課外閱讀指導責任,帶領學生進行讀書題材的選擇、讀書內(nèi)容的劃定,并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讀書筆記要求。在中職學生經(jīng)歷一段時間的課外閱讀以后,教師可以組織大家進行讀書心得交流,以交流促進閱讀,用閱讀改善交流,達到二者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效果。借助閱讀,學生積累知識,也增長見識,特別是認識問題的深廣度會有很大進步,無形中口語表達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第四,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可以用多種活動當作載體,保證學生有交流的環(huán)境和對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一直堅持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做法,也要讓朗讀短文、課本劇表演一類的活動持續(xù)下去。在教授一些具體篇章時,口語訓練情境的創(chuàng)設均應當隨時提倡,比如在教授《游褒禪山記》一類的古文時,便可以使學生用現(xiàn)代漢語對課文內(nèi)容加以復述,并組織語言說明其中心意思。當學到《荷塘月色》這類的現(xiàn)代散文時,教師則可以使學生自主朗誦感興趣的內(nèi)容,甚至可以借此機會組織散文朗誦競賽。當接觸到求職信創(chuàng)作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給出仿真的就業(yè)招聘會情境,讓學生在此仿真情境內(nèi)做現(xiàn)場自薦、應聘點評等??傊?,為了給學生以更豐富與良好的口語交際機會,各種形式實踐活動的呈現(xiàn)是教師必須主動提供給予的。
最后,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技巧訓練內(nèi)容,讓學生掌握說話交流的方式。對于教師來說,其所提供的口語表達技巧,有利于逐步促進中職學生口語表達水平的提升,讓其由敢說話向會說話轉(zhuǎn)變。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一要注意普通話的基本功訓練,強調(diào)發(fā)音練習的重要性,字要正、腔要圓、聲音要洪亮、語調(diào)語速要得當;二要注意規(guī)范語言的應用,讓大家能夠在講話過程中做到語句的通暢,且積極避免出現(xiàn)粗話和臟話;三要注意講話應當具有邏輯性,什么樣的交流目標,使用什么樣的邏輯思路,心中事先應當有充分的把握;四是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使之可以在不同場合,根據(jù)不同對象做出迅速調(diào)整,并在恰當?shù)臅r機使用恰當?shù)谋砬楹蛣幼鳌?/p>
總而言之,在中職院校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當留意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內(nèi)容,形成切實可行且富于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對教學目標、教學對策、交際情境等項內(nèi)容詳加研討,從而使口語訓練以各種形式貫穿語文課堂,保證學生感知到口語交際所帶來的無窮樂趣,繼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與交際積極性,給職業(yè)生涯的順利發(fā)展加油助力。
參考文獻:
[1]林華君.想說?敢說?會說?說好――談中職語文教學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5,12.
[2]楊春衛(wèi).立足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優(yōu)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J].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12.
[3].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之研究[J].亞太教育,2015,02.
[4]曾武勇.中職語文口語交際能力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6,5.
篇2
中職酒店管理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剛開始做的工作都是酒店服務員,也就是說是直接為客人提供各種服務性工作。每天都要接觸各種各樣的客人,都要和客人進行語言交流,通過語言交流了解客人的需求,從而更好地為客人進行服務,有語言交流就要講究語言的技巧和表達效果,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弊鳛榫频攴杖藛T,會說話、說好話是一種重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社會交際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能力,從某種角度來說,它比寫更重要、更實際、也更為人們所迫切需要,酒店工作人員更是離不開它,所以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生要想以后的本職工作做得好,有更好的發(fā)展前景,就要培養(yǎng)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掌握更多的語言表達技巧,才能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開展,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
二、人們對語言表達能力的認知偏差
及剛?cè)雽W酒店管理專業(yè)新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情況在人們的意識里,長期以來都有這種認識,認為說話是不用專門去學的,人生下來牙牙學語后基本都是會說話了,那里還需要專門去學習的呢?所以人們對于語言表達能力的技巧訓練一直持一種漠視態(tài)度。同時人們也受傳統(tǒng)的一些諸如“言多必失”、“慎于言”等明哲保身的思想影響,一貫以來都覺得少說話也不是什么毛病,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都不夠重視,有些人甚至把“能說會道”視為“油腔滑調(diào)”,“耍嘴皮子”,對多說話的人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厭煩心理。殊不知能說會道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很重要的不能忽視的能力。每年剛剛新進校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學習的酒店管理學生,在說話上存在恐懼心理,膽量小,不敢在眾人面前發(fā)言,比如老師提問問題,偶爾站起來回答問題,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漲紅了臉,不敢啟齒,擔心在回答中出丑或者回答失敗。如果叫上講臺上面去發(fā)言,有些大膽一點的同學敢上去了,但也表達不清;有些同學推推擋擋逼于無奈上去了,可聲音小得連自己都聽不清;有些根本連走上講臺都不敢。平時和同學之間的人際溝通能力也較差,同學之間有什么問題常常溝通不好,有些同學一言不合就動起手來,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措詞不當,語言表達能力差的表現(xiàn)。他們不會使用酒店專業(yè)的職業(yè)語言。由于本身在初中時文化底子就薄,所以知識儲備不足,詞匯匱乏。
三、提高酒店管理專業(yè)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講好普通話。在全國推廣普通話的今天,我們必須要會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由于平時我校學生都是習慣使用地區(qū)方言,所以對普通話交流存在障礙,要求課堂教學和學生回答問題一律使用普通話,不能使用地區(qū)方言回答問題,不使用對規(guī)范語言有損害的俚語俗詞等,用詞造句要遵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這樣慢慢地學生普通話交流變順暢了。第二,用比賽的方法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中餐服務》課程教學中,餐巾折花教學時,學生學會若干花型后,可以每兩個同學為一組相互輪流做比賽選手和評委進行比賽,比賽看誰最好最快的折疊出十種不同花型的餐巾花。做評委的同學計時、觀察對方折花存在的不規(guī)范操作;比賽選手折疊結束后,評委就要為比賽選手評講折花操作的優(yōu)點及存在的問題,然后相互輪換角色又開始比賽。這樣他們學得非常有趣,折花技巧也提高得很快,也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三,采用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教學法,鍛煉學生的職業(yè)語言表達能力。例如結賬服務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模擬客人和收銀員角色來進行情景模擬,讓學生學習結賬服務的職業(yè)語言。酒水服務教學時,讓學生端托酒水,模擬向客人介紹酒水,每個同學可隨意選擇介紹紅酒、白酒、啤酒、香檳酒等酒類中的三種具體的酒水,這樣來訓練他們推銷酒水的服務語言。
四、好學上進,加強知識積累
“萬丈高樓平地起?!薄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針對學生詞匯匱乏的問題,利用早晚讀時間多讀書,背誦一些名篇或傳統(tǒng)經(jīng)典讀本,平時養(yǎng)成多讀書看報的習慣,不斷積累豐富詞匯。針對學生表達能力差的問題,在班級里開展讀書比賽、主題辯論比賽、學生輪流主持主題班會等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學校各種活動的主持人選拔比賽等,采用多種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把握時代脈博,跟上時尚步
現(xiàn)代人喜歡追趕時髦、時尚,所以我們的語言表達也要與時俱進,與時代相接軌,如果在21世紀的今天你還用上世紀的口氣和詞語與現(xiàn)代人交流,滿口的“知”、“乎”、“者”、“也”,那只能被人稱為“老古董”了,作為酒店的工作人員,試想哪個客人還愿意聽你講呢?你只有逐客的份兒了。
作者:鄧成英 單位:廣西藤縣中等專業(yè)學校
參考文獻:
篇3
商務英語存在的目的在于通過語言交流完成商務談判,為雙方帶來共同的利益。也就是說,語言交流涉及到說話人和受話人,因此商務英語應遵循合作原則。即通過說話人與受話人之間的相互配合完成語言交流。作為商務英語基本原則之一,合作原則是語言學的一大突破,它承認了語言需要交流的特性,體現(xiàn)了語言的實用。合作原則還認為,商務談判的雙方交談內(nèi)容是由相互關聯(lián)的話語組成,并且能夠達到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向。無論是說話人,還是受話人都要遵守合作原則。一旦某一方違反了合作原則,將導致語言信息的無效性。語言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其應遵守禮貌原則,下文我們將重點討論,禮貌原則從表面上違背了合作原則。但事實上,說話人處于對受話人情緒的考慮,為達到談判目的而應用的委婉語言是合理的,受話人應能夠根據(jù)說話人的字面語言分析其真正的含義,從而有效的完成一次回話,推進商務談判的進程。在高校商務英語教學中,其合作原則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四個方面:
(1)適量準則。
商務談判需要雙方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解決問題。因此,商務英語交流首先要遵守適量原則,即交流語言要包含必要的量和必要的信息,提高談判的實效性發(fā)出信息量應當適度。如在商務邀請函中,我們通常直接表達邀請目的。如Wewouldliketoinviteyouandyourfriendstoanexclusivepresentationofourproducttomorrow.在這一信函的開頭,明確說明了邀請目的、邀請時間和邀請對象。
(2)真實準則。
語言交流要保證其信息的真實性,虛假信息不利于談判的順利進行。只有雙方以真誠為基礎進行的交流,才能其實現(xiàn)長久的合作,這一點體現(xiàn)在商務合同簽訂中以及所有的商務談判過程中。尤其是在產(chǎn)品價格的談判中,真實的報價才能獲得對方的認可。
(3)關聯(lián)性準則。
這一準則是確保信息有效傳遞的關鍵,在商務英語談判以及商務廣告中,關聯(lián)系準則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原則。目前,有很多商務廣告追求新意,但對產(chǎn)品功能、甚至名稱的介紹并不明顯,因此導致廣告觀看者無法理解廣告的真正內(nèi)涵,沒有體現(xiàn)出廣告設定的真正含義。關聯(lián)性原則要要求說話者邏輯清晰,說話不能離開主題,才能實現(xiàn)順利的交流。
(4)明晰準則。
商務英語不同于日常交際英語,口語要素較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產(chǎn)品數(shù)量、金額以及會面具體時間等,需要其準確表達。因此商務英語多以書面形式,并且以正式的英語語言代替日??谡Z,這是其明晰原則的體現(xiàn)。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明晰原則的傳遞,在具體的商務舉例中加深學生對這一原則的理。例如:L/CshallreachPartyBbeforeJuly,20,2014(信用證要于2014年7月20日前寄達乙方)。
二、商務英語的禮貌原則
商務談判不僅要求用詞達意,還要求用詞委婉。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語言委婉有助于促成談判,并實現(xiàn)長期合作,反之則會造成誤會,影響談判效果。禮貌原則是談判雙方不可或缺的原則之一。商務談判注重技巧性,禮貌不僅表現(xiàn)在語言上,還體現(xiàn)在行為上。商務英語談判要在確保自身利益的基礎上多為對方考慮。語音分析學家對商務英語的禮貌原則細分為策略準則、謙虛原則、策略準則、贊同準則、同情準則等。其中,策略原則是商務英語談判和應用的最基本原則。實際上,策略是禮貌的根本,禮貌地使用語言實際上就是一種利用策略促進商務談判的過程。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之間存在諸多差異,這也決定了談判者要在交流中運用一定的策略,從尊重對方的角度使用適當?shù)慕涣髡Z言,從而促成談判。商務信函是商務英語的重要形式,在信函中禮貌性原則同樣重要。無論是對什么樣的客戶,禮貌永遠能夠使其更容易承認書信者的觀點。使其認識到書寫者的熱情及內(nèi)涵,使收信人愿意與其合作。與此同時,當雙方處于平等位置,并具有一定的貿(mào)易來往時,若一方需要另一方采取某種活動時,通常不能使用生硬的祈使句,而是采用陳述句,并用委婉的語氣征求對方的意見。如Iampleasedtoinformyouthatthegoodsarenowreadyforshipment.利用了祈使句表現(xiàn)了語言的禮貌原則??傊?,在商務談判過程中,語言表達應以對方為出發(fā)點,使用謙遜的、委婉的表達方式,具體使用中pleased、begrateful、If等均可表達征求意見或者表現(xiàn)出說話者的積極態(tài)度,當然,委婉的表達方式并不僅限同一種表達方式,不同的表達目的也要求語言的形式不同。如表達要求、命令,與表達責備或者要求對方負某種責任時,應采用直接的、目的性強的語言形式,促進語言交流。
三、總結
篇4
論文摘要:話輪轉(zhuǎn)換是日常會話中的會話技巧和藝術。它直接關系到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能否順利地完成一輪會話。應通過模擬語境、真實語境、自然語境,培養(yǎng)學生話輪轉(zhuǎn)換技能,提高會話能力。
Sacks等開創(chuàng)的會話分析理論為研究人們?nèi)粘捯?guī)律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根據(jù)Sacks提出的話輪理論概念,Edmondson又用這一術語說明了話輪轉(zhuǎn)換的兩層含義:一是指在會話過程中的某一時刻成為說話人的機會;二是指一個人作為講話人時所說的話。而這兩位國外語用學家都未能對話輪給出明確的定義。我國語用學家劉虹先生經(jīng)過進一步研究給出的話輪定義,得到許多中外語用學家的認可和贊同。他給話輪下的定義是:話輪是指在會話過程中,說話者在任意時間內(nèi)連續(xù)說出的具有和發(fā)揮了某種交際功能的一番話,其結尾以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角色互換或各方的沉默等放棄話輪信號為標志。同時他又提出了衡量話輪的三個必備條件:(1)具有和發(fā)揮了某種交際功能。(2)連續(xù)說出的,中間沒有沉默等放棄話輪信號。(3)結尾發(fā)生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角色互換,或者雖未發(fā)生這種角色互換,但是出現(xiàn)了沉默等放棄話輪信號。這些語用學家提出的話輪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何種實際指導意義?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所特別強調(diào)的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具有何種積極的推動作用?筆者試探討之。
一、我國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現(xiàn)狀
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由于缺少目的語環(huán)境,對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口頭會話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尤其是四、六級考試的過關率的壓力,使大多高校英語教師無暇顧及學生口語能力培養(yǎng),造成大批非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生到外資企業(yè)后不能勝任工作,從而使許多外資企業(yè)得出我國大學畢業(yè)生英語運用能力差的結論。另一方面,盡管學生都有較扎實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知識,但同英語為本族語的人交流時難以應付自如,原因是缺乏英語會話規(guī)則的學習和會話技巧的培養(yǎng),話輪轉(zhuǎn)換理論告訴我們,會話的特點是話輪轉(zhuǎn)換(turn-taking),會話不是對語音、詞匯、短語、句子的組合和簡單重復,而是受一定會話規(guī)則支配的?!皨故斓脑捿喬鎿Q是交際能力之一,也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技能,它要求一個人在觀察話輪進行的同時,判斷獲取發(fā)言權的機會,而且還要考慮一旦獲得發(fā)言權的機會后應該怎么說。這種技能具有很明顯的社會文化特征,沒有這種能力,一個外語學習者即使只有良好的詞匯能力,也無法有效地用外語進行自然會話”。[1]從這種意義上講,在我們大學英語教學中必須增加會話規(guī)則和技巧的內(nèi)容。
二、英語會話中的話輪轉(zhuǎn)換
(一)話輪(turn)
就像劉虹先生在上面給話輪所下的定義那樣,“話輪是指會話過程中說話者在任意時間內(nèi)連續(xù)說出的,具有發(fā)揮某種交流功能的一番話,其結尾以說話者或聽話者的角色互換或各方的沉默等放棄話輪信號為標志”。受會話場景、意圖及說話者或聽話者的角色關系等因素的影響,話論有長有短。構成話輪的語言單位可以是單詞、短語、句子或更大的語言單位。例1:
A:Did you like the pop music?
B:It was all right.
A:Who performed it?
B:Jackson’s
可以看出,此例中一共包括4個話輪。
(二)話輪轉(zhuǎn)換
會話是說話者和聽話者共同參與的合作過程,其特點是輪流發(fā)話。但在同一時間里應由一個人發(fā)話,在會話過程中說話者和聽話者需要不斷變換角色,輪流發(fā)話。所以,會話就是話輪的序列,這個過程叫做話輪轉(zhuǎn)換(turn-taking)。
(三)相鄰語對
一次會話至少包括會話雙方的一輪發(fā)話,如由提問(question)—回答(answer)一前一后的一輪發(fā)話組成的相鄰語對(adjacency pair)。自然會話中的常見相鄰語對有:問候(greeting)—問候(greeting) ;呼喚(sum-mons)—回應(response);邀請(invitation)—接受/拒絕(acceptance/refusal);抱怨(complaint)—道歉/否認(a-pology/denial);恭維(compliment)—致謝/謙詞(grati-tude/minimization);道別(farewell)等。如例2:
A:Would you like to come over for a drink tomor-row night? (邀請)
B:Yes, that would be nice.(接受)
Or B: Thanks very much. But I’m afraid I’mbooked up tomorrow night.(拒絕)。
相鄰語對的正確使用常常要受到交流場合,交流目的,使用人的身份等因素的影響,有時還要受到語言文化習俗的制約。如例3:
A: That is really a beautiful hat you are wearing.
B: Thank you.(美國人)
例4:A:That is really a beautiful hat you are wear-ing.
B: Oh ,that is an old hat I have had for a longtime.(英國人)
(四)前置語列
日常會話中為了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某些尷尬局面,在實施某一言語行為之前,先要對實施這一行為的條件進行試探。這種為試探條件而進行的預備性對話叫前置語列(pre-sequence)。常見的有請求前置語列(pre-request sequence),邀請前置語列(pre-invitation se-quence),結束前置語列等(pre-closing sequence)。如例5:
A: Please excuse me ,but I really have to be going.(前置)
B: Yes, of course .It was nice to see you.
A: It was nice to see you ,too.And please give myregards to your wife.
B: I will .Good-bye.(后置)
A: Good-bye.
學生在使用英語交流時常忽略這種前置語列的運用,因而在請求或邀請時容易使對方感到唐突。在結束會話時也常常突然中止,不能夠得體地說一些引向結束的話語,使會話在雙方都愿意結束時停止。
(五)反饋項目
反饋項目(back channel item)通常是由聽話者發(fā)出的,用來表明對說話者的注意、關切等。會話中如果缺少反饋項目,說話者就無法知道他要傳遞的信息是否已被對方接受,會話也就很難進行下去。反饋項目包括非言語性反饋項目(如手勢、點頭、眼神、面部表情等)和言語反饋項目等,最常用的有Yes類(含yes, yeah,yup, yep); UHM類(含uh, @,@ m, uhm, uhu,aha);OH類(含oh ,ah)。[2]
三、話輪轉(zhuǎn)換機制與會話能力
(一)話輪的獲得
聽話人如何從當前說話人那里獲得話輪呢?
首先,聽話人在會話過程中要注意說話人的句法結構,以便在適當?shù)摹稗D(zhuǎn)換關聯(lián)位置”出現(xiàn)時獲得發(fā)話時機,在必要的情況下聽話人也可以運用一定的話語打斷說話人。如例6:I wonder if I might say some-thing.例7:Can I just come in here?
其次,聽話人要能識別當前說話人話語中的“可能結束之處? (possible completion),如某一語義系列的完成,某一語法系列的完成,以便及時獲得話輪。
另外,聽話人可以通過使用語氣詞,聲調(diào),面部表情或手勢來表示有意獲得話輪。
(二)話輪的保持
當說話人要想繼續(xù)保持話輪,要設法避開會話中的可能結束之處,并使用but ,and, however ,in addi-tion, on the other hand, another thing ,if, since等語用標記,同時還要盡量避免使用相鄰語對的出現(xiàn),以防話輪被聽話者接過去。如果話語較長,說話人可以預先告訴聽話人自己要講的內(nèi)容。如例8: There are fourpoints I want to say.
(三)話輪的放棄
既然會話是個合作的過程,話輪就應不斷地轉(zhuǎn)換。若說話者獨占話輪,會話則變成了演講,聽話者必然感到厭倦,會對會話繼續(xù)進行下去失去興趣。通常說話者準備放棄話輪是通過語言手段,如and just one last point ,and that’s it ,so you…,you know…, you mean…,I sup-pose…,I don’t know…, excuse me等套語和附加疑問形式的短語?句子?句子組合等實現(xiàn)的。如例9:
A: You mean your daughter will come to see youthis afternoon.
B: Yep.
A: It would be fine.
放棄話輪的技巧就是如何讓聽話人進入到會話中來,如果使用停頓給對方獲得話輪提供機會,可以通過面部表情或手勢來暗示話輪已經(jīng)結束,也可以放慢話語的結尾,增加音調(diào)變化來表示話輪的結束。
四、話輪轉(zhuǎn)換機制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
(一)立足課堂,在模擬的話語環(huán)境中訓練話輪轉(zhuǎn)換的技能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大量的會話實踐活動,如師生對話、學生一對一練習、小組練習、角色扮演、自由發(fā)言等。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設計以某些具體的技能或會話策略為中心的會話項目,培養(yǎng)學生如何獲得話輪、如何保持話輪、如何放棄話輪的技巧,使學生懂得和掌握話輪轉(zhuǎn)換的規(guī)則和機制。
(二)視聽結合,在真實的語境中了解話輪技巧
由于缺乏真實的語境,我們可以通過錄音、錄像、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使學生了解把英語作為本族語人在會話中是如何使用話輪技巧的。錄像和多媒體能給學生提供最直觀、最形象的示范,特別是課堂上難以講授的話輪轉(zhuǎn)換中的身勢語或伴隨語言的使用情況。
(三)創(chuàng)設情景,在自然的話語環(huán)境中使用話輪轉(zhuǎn)換技巧
自然會話是一種動態(tài)的合作過程,有限的課堂訓練難以奏效,學生必須將自己融入到動態(tài)的、自然的會話中去。如利用外籍教師這一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外籍教師給學生作講座,開討論會,舉辦英語角等活動,使學生在真實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中領悟和運用話輪轉(zhuǎn)換技巧。
參考文獻
篇5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誤區(qū)
1. 口語交際內(nèi)容缺乏真實性和實用性。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總是不盡如人意,不是無話可說,就是把口語交際變成普通的看圖說話,喪失了課堂的生機和靈氣。還有的教師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誘發(fā)學生的口語交際,可事先沒有引導學生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學生的語言缺乏真誠,顯得空洞、虛假。事實上,沒有真實的說話情境,就不能誘發(fā)學生的說話欲望,沒有說話意愿,口語交際就失去了基礎,猶如無米之炊??梢姡∪缙浞值剡x擇交際話題,是實現(xiàn)口語交際的前提和保證。
2. 口語交際缺乏交互性。
當前的口語交際課有很濃的說話訓練課的色彩。特別是說動物的口語交際課,其操作程序基本分如下三個階段:(1)錄像導入,形象感知。(2)回憶圖像,口語表達。(3)選擇幾種動物,創(chuàng)編故事。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說話訓練都以個體、單向交流為主,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雙向的交流,如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人說一句,那人說一句等,由于沒有建立在傾聽的基礎上,學生的語言都沒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言語交互。沒有互動和合作,口語交際就喪失了它的本質(zhì)屬性。
3. 口語交際缺乏參與的全體性。
幾個學生撐場面、大多數(shù)學生當陪客的現(xiàn)象,在口語交際課中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傳統(tǒng)教學長期偏重書面語言培養(yǎng),忽視口頭語言訓練,有很多學生說話不規(guī)范,或根本就不會說話。(2)某些學生不愿說,或想說而不敢說。(3)教師的調(diào)控技巧不夠,讓部分學生牽著走,有些學生一連發(fā)言好幾次,影響了其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參與的全體性,口語交際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追求。
二、口語交際教學如何更有效
1. 在豐富的生活中尋求交際的話題。
(1)活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的潛在源。在課標教材中,每單元都設置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課?!段覀兊漠嫛贰段以撛趺崔k》等,富有童趣而且貼近兒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際話題。但這些都是在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上進行的,每單元只須一至兩課時,這樣必定會使訓練面有限。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口語交際訓練,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話題。
(2)體驗生活,豐富口語交際的信息源。走進社會,拓寬口語交際的生活源??谡Z交際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要有意識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社會,與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接觸、交流,豐富學生的交際語言;或適當?shù)夭贾靡恍┙浑H作業(yè),讓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的生活實踐中進行交際,切實提高交際能力。
捕捉靈光,滿足學生的傾訴欲。如果說有組織、有計劃的拓寬口語交際話題是進行口語交際的重要策略,那么捕捉生活中的偶發(fā)事件,進行即興的口語交際訓練更能滿足學生的傾訴欲,增強交際的靈感。
2. 在交互的過程中學會溝通。
口語交際課與其說是語言與語言的交流,還不如說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在交換思想、看法、意見時進行的心與心的對話。對話過程構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交際關系,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由單向個體轉(zhuǎn)化為不同的雙向組合,并在雙向互動中進行動態(tài)的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教學的互動方式很多,其中較為基本的有:(1)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換思想的過程。(2)師生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決不是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式互動,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范圍內(nèi),而應該轉(zhuǎn)換角色,開展平等交流。教師應該與學生融為一體,做交際活動的組織者,讓學生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3)群體互動。指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學習或者全班式的集體討論,甚至包括走出課堂與社會交流。這種方式,學生的參與面更廣,接觸的人更多,探究問題更深入,效果會更明顯。(4)人景互動。指學生和環(huán)境、情境、事件等之間的互動。通過生生、師生、群體互動,拓寬了學生的交際對象,使學生學會了與不同對象的溝通,提高了交際效率。
3. 在真實的情境中激發(fā)交際的欲望,提高交際密度。
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口語交際中來,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難點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安排大量時間,采取多種形式,讓全班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交際中,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以及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性、條理性、機敏性,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際態(tài)度。
(1)創(chuàng)設情境。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學生大膽進行口語交流的前提??谡Z交際課要通過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口語交際情境,形成和諧民主的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進行口語交流。在《怎樣過“六一”兒童節(ji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以錄像的形式展現(xiàn)幼兒園小朋友歡度“六一”的情景,再配以輕快活潑的音樂,學生的興致立刻高漲起來。然后讓他們回憶過去,“上幼兒園時,你是怎么過兒童節(jié)的?”對于過兒童節(jié),每個孩子都有切身體會,再加上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學生的記憶頓時被激活了,話匣子也打開了。
篇6
關鍵詞 小學語文能力 能力構成 能力培養(yǎng)序列
小學生在認知掌握與應用實踐語文的活動中能夠培養(yǎng)其聽、說、讀、寫等四種基本語文能力。換言之,語文課程所特有的“口頭為語、書面為文”的典型特征決定了語文實踐活動的基本訓練目標就是“聽、說、讀、寫”這種四種聯(lián)系緊密但是又相互的獨立的基本能力。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年級和學段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情況,對學生提出要求,以培養(yǎng)并完善其各種能力。
一、聽話能力構成及其培養(yǎng)
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小學生的聽話能力需要滿足其在日常的口語交際過程中,文明禮貌地聽人說話,并領會說話人的主要內(nèi)容的要求。當然,年級的不同所要求達到的聽話水平也不盡相同: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要求其可以認真聽某人講話,并將其中的某件簡單的事件或者某個段落的基本內(nèi)容進行復述;對于中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要求其能夠認真聽某人講話,并比較正確地理解其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要求其可以認真耐心地聽某人講話,不僅可以比較正確地理解其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更加能夠進行比較完整的轉(zhuǎn)述。
在培養(yǎng)小學生聽話能力的過程中,可以為其安排趣味化的口語交際實踐活動來帶動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交際是語文這門學科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的重要應用之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聽話能力需要充分考慮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說教和灌輸式教育是不可取的,應該選擇通過趣味化的口語交際實踐活動自然地提升其聽話能力,可以選擇具有童趣的各種小故事或者童話等,例如講講《迷路的小兔》《老山羊請客》等故事,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和雙向互動訓練,提升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說話能力構成及其培養(yǎng)
說話能力受到說話者思維深度、思維廣度、周密性、條理性、敏捷性以及深刻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僅僅體現(xiàn)說話者的口頭表達能力,更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說話能力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他們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關注能力的提升。根據(jù)不同的年級,對小學生說話能力構成要求也存在差異: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要求其態(tài)度大方、禮貌,學習普通話,可以講述一段意思連貫完整的話;對于中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要求其態(tài)度大方、禮貌,在交流中堅持使用普通話,同時能夠合理對待不同意見;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要求其態(tài)度大方、禮貌,可以清晰復述所見所聞,同時要求其稍作準備之后可以進行語義連貫的簡短發(fā)言。
通過系列化的訓練設計可以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說話能力提供有益的幫助。這個系列化的訓練應該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學習各種相關知識,讓學生明白正確說話所應該具備的要素,也可以參照相關的教學案例或者教學視頻;其次,教師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境,讓學生進行口頭表述能力的訓練,提升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最后,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認識自己的語言風格,并進行啟蒙式的培養(yǎng)??傊囵B(yǎng)小學生的說話能力需要遵循“接受模仿主動操作創(chuàng)造運用”這樣的學習規(guī)律。
三、閱讀能力構成及其培養(yǎng)
語文閱讀能力即指讀者從漢文讀物中提取、加工和運用信息的心智技能。在小學階段,也就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或者是默讀課文,能用精讀、略讀和瀏覽的閱讀方法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從而達到培養(yǎng)語感、豐富積累、深入體驗、拓展思維空間、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質(zhì)量的能力。
閱讀策略是一種綜合性的策略,而閱讀理解的策略又是閱讀策略的主要內(nèi)容,它的核心是在于如何促進閱讀中的新信息與已有知識的結合,發(fā)掘比字面意義更深的意義和結構,從而促進對課文的理解。首先,訓練新舊知識相結合的技巧;其次,訓練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最后,訓練學生閱讀推理的技巧。
四、寫作能力要求及其培養(yǎng)
小學階段習作能力的總目標是: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做到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條理,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養(yǎng)成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于動筆、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同時,在書寫能力方面,需要用硬筆寫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行款整齊,有一定速度,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篇7
關鍵詞:語言活動;幼兒教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思想活躍、交流溝通性強的社會,要想在社會生活中真正良好有效地成長和參與,需要不斷完善自身,提升思維,培養(yǎng)個性。幼兒園作為培育孩子成長進步的重要場所,是幼兒真正參與成長的基礎和保障。語言活動就是對語言內(nèi)容進行學習和了解,從而結合起來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的一系列活動,這是身處社會生活必不可少和最基本的應用技巧之一。語言活動是通過表達進行的交流和溝通的行為活動,在孩子自身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幼兒一開始的開口說話就可以作為語言學習意識的萌芽,通過對幼兒自身語言行為的鍛煉和培養(yǎng),讓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真正受益,實現(xiàn)自身思維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幼兒時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幼兒自身思維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定的發(fā)展過程。通常來說,幼兒對所見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大多是通過對所見相關語言的相互表達和傳達久而久之形成的。據(jù)分析顯示,幼兒對信息了解和明確的過程大多在三周歲以下,對于新知識的初步了解、掌握和真正應用大約在四至六歲。語言作為學習和接觸成長的重要部分,要想真正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做到創(chuàng)新性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時期的語言和應用培養(yǎng)和學習需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語言活動與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聯(lián)系
語言活動是通過語言和相互表達想法和意向,從而進行語言交流、溝通的重要活動之一,它所體現(xiàn)出來的是相互之間語言的交流和討論、意見的交錯和轉(zhuǎn)換。幼兒在幼兒園的參與和學習過程中,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與語言交流是分不開的。語言作為自身意見表達的重要載體,在幼兒參與過程中,當幼兒想要表達自身意見而又無法闡明的狀況下,幼兒會自然而然地汲取自身所想要得到的信息和內(nèi)容,這一汲取學習信息和內(nèi)容的過程就是幼兒自身對學習內(nèi)容不斷獲取的過程,是幼兒自身思維活躍的過程。幼兒越想真正表達自己內(nèi)在的想法,自身思維就必須不斷活躍和創(chuàng)新,這樣不斷進行語言交流溝通的過程,可以讓幼兒在語言活動和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和提高,實現(xiàn)幼兒自身學習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落實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1.創(chuàng)建良好的、活躍的氛圍,實現(xiàn)幼兒思維和實踐的有效參與
在幼兒語言參與課堂中,教師可以不斷引導幼兒參與課堂學習及交流討論,不斷營造溫馨、活躍的教學課堂,讓幼兒在課堂上真正愿意參與其中。保證幼兒在語言活動的基本活動中能夠獲取有效的學習內(nèi)容,讓幼兒在語言環(huán)境中保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保證課堂氛圍的營造,讓幼兒在語言環(huán)境中自主參與進而真正實現(xiàn)自身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有效提高,做到語言活動中對幼兒成才培養(yǎng)的真正有效落實。
2.正確對待幼兒語言的表達方法和形式,鼓勵幼兒真正參與
許多幼兒成長歷程不同,語言表達能力和形式也不盡相同,許多教師過度批評和否定幼兒自身的語言表達和說話形式,對其作出許多限制行為,這樣不利于幼兒自身思維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在語言活動中,教師應該正確對待幼兒自身語言表達的方法和形式,不斷贊美和鼓勵幼兒參與實踐和積極表達,真正做到對幼兒自身語言和闡述技能、技巧的合理對待,保證不同思維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真正發(fā)展;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正確對待幼兒語言活動中呈現(xiàn)出來的行為方式,真正保證幼兒自身個性的成長,實現(xiàn)幼兒自身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保證語言學習和思維能力的真正培養(yǎng)和提高,真正做到對幼兒自身語言表達的正確對待。
幼兒時期是孩子真正實現(xiàn)成長發(fā)展的重要過程和階段,需要幼兒和教學參與者真正予以重視。語言活動作為培養(yǎng)幼兒自身成長和進步的基礎內(nèi)容,內(nèi)部包含的還有相關內(nèi)容的有效和真正應用技巧,要想真正實現(xiàn)對幼兒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有效提高和落實,需要參與學習者對學習保持積極性,需要教學參與者對教學富有真正責任感。相信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下,現(xiàn)代幼兒以及內(nèi)部學校教學內(nèi)容會越來越完善,現(xiàn)代幼兒會更加高效地參與和實踐,對教學真正做到有效落實,保證對語言、對幼兒成長教學的有效落實,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學在幼兒內(nèi)部的有效踐行。
參考文獻:
[1]孟秀芬.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語言活動中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2(04).
篇8
關鍵詞:中職語文;口語交際;口語交際教學
口語交際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中職生應具備的基本職業(yè)素養(yǎng)之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時代賦予中職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在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使用有效的方法對中職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使其掌握基本的口語交際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能夠準確、清晰、得體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成長為“品德、技能、口才”兼?zhèn)涞纳鐣l(fā)展所需的實用型人才。
一、中職語文教學中加強口語交際訓練的意義
1.加強口語交際訓練是中職生自身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相關研究表明,15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的一個分水嶺。很多孩子15歲前能說會道,15歲后變得不善言辭,語言專家稱之為“15歲現(xiàn)象”,即在語言上的“轉(zhuǎn)型期”。專家指出,如不抓緊這個時機培養(yǎng)引導,將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系,甚至求職就業(yè)。
中職學校生源質(zhì)量相對不高,且大多來自農(nóng)村,日常生活中習慣方言交流,從小學到初中都很少有機會登臺亮相當眾發(fā)言。由于自卑和缺少鍛煉形成了在公眾場合不敢發(fā)言的習慣,使得這些學生進入職中后更怕發(fā)言??谡Z交際與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有著很大關系,加強口語交際訓練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智力。因此從中職生的日常交流、自信的形成,智力的發(fā)展以至未來的生存與發(fā)展看,急需加強其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
2.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當今社會已進入一個全新的網(wǎng)絡信息社會,人際交往越加頻繁,口頭語言在人們交往中的“便捷”優(yōu)點凸顯。通訊和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用聲音來傳播知識與保存知識的機會越來越多,無論天上地下還是海底都可以直接通話。人類的生活與工作頻率加快了,要求接受與表達的速度也相應提高,這就需借助于“口語交際”的直接性、敏捷性與靈活性。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具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對于每個人不僅是必要的,同時也是直接影響其事業(yè)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已強烈地意識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并自覺地試圖通過強化訓練來提高自已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提高中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方法
1.營造良好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敢說勇氣
中職生知識面狹窄,缺乏自信,亦欠缺口語表達技巧,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教師要建立平等、互信、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保持充分的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口語交際,由“我怕說”轉(zhuǎn)化為“我敢說”。比如,教師要結合其生活實際和專業(yè)特點營造良好說話氛圍,活躍課堂氣氛,使其克服畏懼心理,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敢說敢交際”。教師要想法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特別是要多鼓勵口語交際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消除他們恐懼說話的心理障礙,敢于大膽發(fā)言。比如開學第一堂語文課,教師可引導每位同學跨上講臺做簡單的自我介紹,鍛煉在眾人面前說話的膽量。目的不是考察說的好與不好,而是讓其熟悉講臺環(huán)境,培養(yǎng)交際的自信心。點評時要多用積極性評價,肯定其參與意識;說的不好的,正面引導;聽的同學要認真,不許譏笑;一人說完,全班用掌聲鼓勵。
2.創(chuàng)建評估體系,激發(fā)學生的想說意愿
長期以來,考核、檢測學生的語文能力,大多采用筆試的方法。受此影響,語文教學中,重書面表達而輕口語表達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可采取新的評價機制,例如學生每次上臺發(fā)言都予以評定成績,并計入平時成績,并將此成績的20%計入語文總評成績,分數(shù)低者還可以通過增加上臺次數(shù)獲得一個最高分。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也可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降低訓練難度,分階段來完成。評估體系的創(chuàng)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fā)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由“我敢說”轉(zhuǎn)化為“我想說”。
3.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提供學生樂于說話的條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根據(jù)中職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實際情況,在語文教學課堂設計上,活用教材,創(chuàng)設多種口語交際情境,培養(yǎng)中職生相關口語表達技巧,激發(fā)其內(nèi)需力,使其對口語交際產(chǎn)生濃厚興趣,才會“樂于說”。中職生都非常愛聽故事,尤其是充滿趣味、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教師可選擇一些生動活潑、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人物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再要求其把故事有條有理的復述出來??梢孕〗M或同桌為單位,模擬討論、辯論、小記者采訪、實話實說、面試、主持等多種情境,既可豐富口語交際的話題,又可使學生經(jīng)常得到切實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4.拓展觀察視野,讓學生有話可說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論中闡述了兩大主張“社會即學?!焙汀敖虒W做合一”。為此,放眼生活、放眼社會,既是口語交際的出發(fā)點,又是落腳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觀察學校、社會、家庭中發(fā)生的新事,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新聞,在報刊雜志中尋找國內(nèi)外奇聞逸事,并通過整理介紹給同學。如此既能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又增長見識、升華情感。逐漸學會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生活,以自己的語言述說生活,無論說者還是聽者,都能保持很高的興致。
5.開展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豐富的說話交流環(huán)境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xiàn)狀;發(fā)展策略
口語交際是學生發(fā)展的基礎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教育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小學生的口頭語言交際興趣的培養(yǎng),提升用普通話表達交流的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基礎性意義。因此教師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應該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提高教學的效果。
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方法單一,缺乏系統(tǒng)的訓練
培養(yǎng)小學生愛開口的意識和會講話的能力要通過有引導意義、有規(guī)律的日常訓練。然而目前小學階段的口語教學組織呈現(xiàn)單一化。如,教師只是固定地安排某一堂課開展口語交際活動,而沒有將其滲透到日常教學中,缺乏系統(tǒng)的指導練習。
2.口語交際教學形式化
當前不少語文交際課課堂呈現(xiàn)形式化,沒有真正落實完成教學任務,一些教師對教學目標不清楚而且也沒有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一方面一些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沒有強化小學生開流的意識,只是單方面在講授知識,忽略了語文交際的靈活性與雙向交流性。另一方面教學指導具有片面性,沒有顧及全體學生,對部分不愛說話、不善表達的學生沒有開展個別指導,因而課堂交際活動成了表現(xiàn)較活躍的學生的專場。
3.口語交際教學內(nèi)容不豐富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不是只局限在課本知識內(nèi),而是涵蓋了多樣化的外部實踐活動。然而有些教師把教材內(nèi)容當作唯一的口語交際教學內(nèi)容,忽略了跟小學生息息相關的社會生活,沒有進一步拓展其教學內(nèi)容,到實際生活中去創(chuàng)設交際環(huán)境。缺乏豐富的語境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思維的拓展和表達的欲望。
4.口語交際效果不理想
學生表達不清晰,語言貧乏,這已經(jīng)成了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就算是大人包括一些老師在內(nèi),說話有時也不規(guī)范。在信息時代,網(wǎng)絡不斷普及與發(fā)展,其語言的不完全規(guī)范性無疑對口語交際教學的發(fā)展構成一大挑戰(zhàn)。
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發(fā)展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增強口語教學實際效果
教學理念是決定教學工作開展和成效的因素之一。因此語文老師對交際這一部分要有一個清晰的教學目標認識,明確加強語言交流訓練對于小學生發(fā)展的基礎性意義。同時要設計合理有序的方案步驟,加強課堂上對學生語言交流方法的指導,有引導性地開展對話教學。
如開展語文第五冊第八組《夸夸我的同學》時,教師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鑒于語文新課標第三、四學段的要求,即學生不僅要學會認真傾聽,用普通話交談,說見聞、感受和想法要清晰明了,講故事要能夠完整生動,同時對于別人的講話要能掌握主要觀點并會簡單轉(zhuǎn)述。因此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口語老師應鼓舞學生踴躍發(fā)言,找出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并且把自己聽聞或看到的具體事例講述出來;同時可以讓其他同學試著轉(zhuǎn)述上一位同學所講的事例情節(jié),這樣在增進情誼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述習慣。
2.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充實口語教學內(nèi)容
只有課堂上的教學,對于提升小學生語文口頭交流表達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借助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增加教學內(nèi)容。所以老師應該多組織、帶領學生到戶外參加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例如參觀、慰問、訪問、調(diào)查、郊游、聯(lián)歡等,加強團體、班級、社會交流。
以第四冊第五組《教你玩游戲》這個主題活動為例。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運用情境教學法在戶外創(chuàng)設真實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玩游戲的實踐過程中體驗游戲的技巧方法和樂趣。由于該學段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初級階段,既要學說普通話和聽人說話,簡單敘述感興趣的事情,相互交流也要友好自然。據(jù)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講述游戲中有趣的環(huán)節(jié)以及自己領悟到的游戲技巧等,和同伴互相分享交流,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表達的興趣。
3.利用情境帶動學生參與口語交流互動
李吉林老師曾說過:“言語發(fā)源于具體情境之中?!币驗橹挥性谙鄳那榫忱?,人們才有了言語表達的動機。因此在開展口語交際訓練時,教師不能只限于理論知識的講解,更要注重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情境中打開思維和話匣子。
如第三冊《看望生病的同學》的主題活動,教師可組織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生病的同學”和“探病的同學”。通過這樣的情境開展交流活動,讓學生在融入情境的過程中激活想象力和記憶的話匣子進行交際交流。又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六一”活動光盤,喚起學生關于六一活動的記憶,對“怎樣過兒童節(jié)”的話題暢所欲言。
自由的情境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流的熱情,培養(yǎng)口語表達的積極性。
4.采取多樣化的教學訓練方法
把口語教學滲透到日常教學中,采取多元訓練方式,形成有組織性的教學訓練模式,開展教師引導下學生探討交流的課堂活動。根據(jù)課標要求,五、六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要有所提升,聽人說話既要認真耐心、尊重彼此,也要能勇于討論、條理清晰地表達與人不同的想法,語氣適當。所以進行高年級階段的口語教學,教師要自覺摒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將學生分成討論小組以便自由交流、探討、解決問題。以語文第十二冊《民風民俗》的口語教學作為案例,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小組分別收集材料,討論不同的民族、區(qū)域的節(jié)日風俗。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每個學生因產(chǎn)生了參與感而有了互相交流的熱情和興致。對于這一階段學生的更高要求是可以在不同場合做一定的發(fā)言。因此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故事會大賽、導游解說比賽等小學語文興趣活動系列,促進小學生在語言表達和與人交流能力方面的逐漸提升。
5.完善口語交際教學評核體系
如果只是從成績測驗結果的角度來考核評價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教學成果顯然是不可取的。教師要把學生的參與過程納入評核體系,多角度、全面地評價他們的語言表達交際能力及發(fā)展情況,包括對學生參與口語交際訓練的態(tài)度、興趣、行為、結果等方面綜合的考察,以獲取評價的最佳結果。優(yōu)化運用定性、定量等多種評核方式,通過民主科學的評價方式,總結出合理的、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學生提高自身口語交際水平的評價結果,激勵學生朝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交際活動是人們重要的生存方式之一,而口語交際能力能夠體現(xiàn)一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由此可見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而在小學時期培養(yǎng)學生開口說話的興趣和提高與人交流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礎意義。因而在這一階段的教學,語文教師應正視當前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自覺改進教學設計方案,綜合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培養(yǎng)文明得體的說話表達習慣和與人交際的能力。
篇10
論文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中職語文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更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作為語文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求。
職校教育無疑要突出對人才的技術和技能的培養(yǎng),但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不可忽略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僅指學生應具備聽和說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具體的口語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一種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靈敏、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能力。未來的社會是合作的社會,合作離不開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語交際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
但目前中職學生中眾多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相當差,表現(xiàn)在復述、答問、交談或講述中,或聲音低小,吐字含混、發(fā)音不準;或結結巴巴,語無倫次;或手足無措,表情全無。有的學生甚至連漢語拼音字母都讀不出來,是什么原因造成中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如此差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教師教育理念的陳舊,教師囿于古老教學模式,重讀寫,輕聽說;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沒有給學生提供口語交際的舞臺。其二,學生在中小學的漢語拼音沒有學好,對普通話的聲母、韻母、聲調(diào)的發(fā)音方法沒有掌握,方言嚴重,學生羞于開流。其三,中職學生大多未能走出中考失敗的陰影,自卑而消沉,心情較壓抑,說話交際的心理障礙較大。其四,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較差,缺乏良好的心理調(diào)控能力,再加上見識少,知識面窄,不少學生放眼看不清外面的世界,張口說不明自己的意思,當眾說話時心慌氣短,過分緊張……凡此種種,都亟待老師的引導而加以改進。
可見,加強對中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勢在必行。作為語文老師,理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放在首位,并努力通過加強“說”的訓練,帶動學生“聽、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既增長學生適應社會的才干,又增長學生觀察社會、思考問題的見識。下面我將聯(lián)系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如何培養(yǎng)中職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克服畏懼心理,培養(yǎng)“敢說敢交際”的膽量
十六、七歲的中職學生,他們本處于性格活潑,表現(xiàn)欲強的年齡階段,剛升入中專,對一切都有新鮮感,為“說話交際”訓練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他們又有性格脆弱的一面,對此訓練,有不同程度的畏懼心理。為了消除這種不利因素,我告訴學生敢于邁上講臺,你就成功了一半;開始說的不好是很正常的,老師絕不批評;聽的同學要認真,不許譏笑;一人說完,全班用掌聲鼓勵。這就為“說話”創(chuàng)造了寬松的環(huán)境,學生的心理得到了較好的調(diào)整。另外,我還制定了一些鼓勵學生勇于上臺的小策略,比如:課前五分鐘學生自由上臺演講,上臺一次,記10分,納入平時成績,平時成績占期評成績的10%。才開始只要求他們能跨上講臺把自己的意思說清楚,不考察其講的好壞。這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講臺環(huán)境,鍛煉在眾人面前說話的膽量。另外,課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
為了確保訓練目標的實現(xiàn),我們建立了如下四個機制:
(1)示范機制:訓練開始,由老師或?qū)W生示范,或放錄音碟片,使學生有典范。
(2)督促機制:按座排號,輪流上臺。實行打分制,每組評一個打分員,督促學生上臺,提高說話質(zhì)量。
(3)競爭機制:學生可打破排號順序,搶上講臺,特別是分數(shù)低者,可以通過增加鍛煉次數(shù)趕上或超過分數(shù)高者。
(4)講評機制:學生先評,教師后評。老師總結評價重在兩方面:一是對優(yōu)點大力表揚,以增加學生的信心和膽量,二是對不足給予點撥,并附以技巧的指導。
二、拓寬觀察視野,尋找說話題材,培養(yǎng)“愿說愿交際”的習慣
學生膽量有了,也有說話的氛圍了,具體圍繞什么主題,說什么內(nèi)容呢,這就要求老師善于尋找說話題材,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愿說,樂意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一) 利用教材,活用教材,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來安排教學。比如講授《天山景物記》時,老師可安排學生先通讀課文,然后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話語描述四幅優(yōu)美畫面。學完詩歌、演講、議論文單元,老師可分別組織開展詩歌朗誦賽、演講賽、辯論賽等活動。另外,每單元訓練后都有個口語練習題,教師可適當選擇作為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題材,老師也可精心設置情境來安排訓練。
(二) 放眼生活、放眼社會,拓寬說話交際題材。我們讓學生觀察學校、社會、家庭中發(fā)生的新事,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新聞,在報刊雜志中尋找國內(nèi)外奇聞逸事,把這些通過整理介紹給同學。他們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生活,以自己的語言述說生活,無論說者還是聽者,都能保持很高興致。這樣,就把“說話”訓練和整個社會聯(lián)系起來,拓寬了觀察視野,使“說話”這一小課堂融入了社會這個大課堂。
此訓練階段學生的積極性空前提高。就要求來說,難度比以前增加了許多,但由于有興趣,他們就肯多花力氣,為了“說”好一次“話”,許多同學不僅對觀察所得的材料進行精心整理,有的還在家里預演。上課時,學生搶著上講臺。每次五分鐘訓練,學生總覺得時間過的太快,紛紛要求延長時間,大有不吐不快之感。這種“說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已遠遠不是想要得一次高分的需要,而是一種想要把自己精心準備的話講給大家聽的強烈愿望。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愿說的局面。
三、教以說話方法,授以交際技巧,培養(yǎng)“會說會交際”的能力
把訓練和中專語文教材聯(lián)系起來,分為三個階段:記敘性說話階段,說明性說話階段,議論性說話階段,不同階段的訓練我都授以不同的說話方法。比如記敘性說話階段,根據(jù)中專一冊學到的記敘性文體,我要求學生說話內(nèi)容必須是記敘性的。為了便于操作,師生共同研究設置了如下訓練欄目:“往事如煙”、“童年憶事”、“感人一幕”、“真實人物”、“風景獨好”等。還可以結合閱讀教學,對課文精彩片段進行復述、轉(zhuǎn)述。由于時間的限制,不能象作文那樣長篇大論,它只能是相對完整的一人一事或一景的斷面或特寫鏡頭,所以,我要求學生選取那些最精彩的方面著重介紹,以期達到說者動情、聽者動容的效果。在技巧方面,師生共同制定訓練目標:(1)“說話”要充分體現(xiàn)記敘的要素,要有清楚的說話順序。(2)“說話”內(nèi)容要集中,主題鮮明,要有發(fā)人深省、催人奮進的教育意義。(3)敘述性語言宜簡練,描寫性語言宜形象,議論抒情性語言應熱情充沛。
在平時的說話交際中,我要求他們注意三個原則:(1)看對象說話,考慮性別、年齡、文化、心理狀況等;(2)看身份說話,既要考慮聽眾的身份,又要弄清自己的身份,以便在話語交際中使用稱謂和口語都自然得體;(3)看場合說話,“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求說話者考慮在什么樣的場合說什么樣的話。
技巧上:(1)突出語言的通暢性。首先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停頓、消滅口頭語,使語言通暢利落。其次,語言運用力求簡明、準確、生動、口語化。(2)突出姿態(tài)表情的自然性。站姿自然大方,雙手自然下垂;面部表情的自然不呆板,眼睛廣視全體而不專注一人。(3)形體語言的恰當性。可借助眼光、口型、手勢等形體語言表情達意,但力求恰如其分不做作。
總之,現(xiàn)代社會對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會口語交際,提高交際能力將成為每個社會人適應現(xiàn)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為培養(yǎng)未來社會人才基礎語文素質(zhì)的中職語文教學,理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老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多加鍛煉,使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
參考文獻:
1. 程在倫《講演與口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