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詩詞范文
時間:2023-04-02 00:55: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露詩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2、《秋露》(唐·雍陶)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
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3、《南湖晚秋》(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4、《衰荷》(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殘,涼風吹葉葉初干。
篇2
關鍵詞:半剛性底基層;試驗段;大厚度;攤鋪;施工
Abstract: To adopt the DT1600 paver with width, thickness paving process paving semi-rigid sub-base, compared to two paver machines, it is to avoid the vertical seams and layers of stratified paving between the seams, so that played a positive role for the right to prevent the destruction of pavement.Key words: semi-rigid sub-base; test section; thickness; paving;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U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4-0020-02
對于大寬度、大厚度水穩(wěn)基層,一般施工采用雙機并幅,分兩次攤鋪的方法。施工過程中存在層間含水量不同、層間污染、下層光面很難結成一體,材料離析嚴重,兩層攤鋪厚度不勻,一層養(yǎng)護周期過長.容易形成路拱等缺點。大厚度、大寬度一次成型施工具有整體板塊,工藝簡單,不要分層養(yǎng)生,節(jié)約成本等優(yōu)點,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S211線固陽至百靈廟段一級公路(簡稱“固百一級公路”),雙向四車道,單幅底基層寬11.02m,底基層采用32cm厚水穩(wěn)砂礫.以提高道路抗車轍能力,設計底基層混合料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小于2MPa。經(jīng)過對鄂爾多斯沿黃一級公路、110國道包頭段技術改造等多個標段的現(xiàn)場考察,經(jīng)業(yè)主、總監(jiān)辦同意,固百一級公路第一合同段決定采用底基層大寬度、大厚度攤鋪碾壓的施工工藝。
下面淺談一下大寬度、大厚度攤鋪碾壓底基層試驗段的施工工藝:
首先,在試驗段開工前期,項目部由總工程師主持召開試驗段技術交底會,對各分部項目經(jīng)理、技術負責人、試驗負責人、測量負責人、現(xiàn)場施工負責人進行交底,并要求分部技術負責人對具體施工的人員,主要技術工人、機械操作手、跟機工人進行技術交底,并做到五個明確:崗位明確、職責明確、施工程序明確、操作規(guī)程明確、技術質(zhì)量要求明確。
一、水泥穩(wěn)定砂礫底基層試驗段的基本情況
1、配合比:
底基層設計為32cm水泥穩(wěn)定級配砂礫,重量配合比為:水泥:砂礫=4:96,砂礫中摻配30%碎石(重量比)。7天飽水抗壓強度不小于2.0MPa。
2、 試驗段的選定
選定K1+200-K1+400段路面底基層(右幅)為試驗段,長度200米,鋪筑底基層厚度32cm,寬度11.02米。
3、試驗段所需材料數(shù)量:
攤鋪面積2204m2,需要拌合料880 m3(1650噸)其中:32.5#水泥數(shù)量為:68t;碎石數(shù)量為:325 m3;砂礫數(shù)量為:668 m3
4、鋪筑時間:
2011年7月9日
二、試驗段的任務、目的
通過試驗路段鋪筑,可以確定底基層施工組織及進度計劃的可行性,為大面積開展施工提供依據(jù),指導全標段施工順利進行。
1、確定灰土拌和機產(chǎn)量,與運輸車輛的數(shù)量。
2、確定攤鋪機攤鋪量及行走速度,確定現(xiàn)場現(xiàn)場養(yǎng)生的方法。
3、確定機械人工配置。
4、確定碾壓設備的最佳組合和碾壓工藝。
5、確定攤鋪最佳含水量并驗證最大干密度是否準確。6、配合比(實際拌和)強度的驗證。
7、攤鋪松鋪系數(shù)的確定。
8、明確各崗位環(huán)節(jié)的責任制。
三、底基層施工方案
32cm水泥穩(wěn)定級配砂礫底基層試驗段采用集中廠拌,穩(wěn)定土拌合站設備采用WB2600-R(B)型,位置設在青固線K39+000右側距本標段起點5Km處。拌合料由自卸車運至施工現(xiàn)場,采用1臺DT1600型攤鋪機全寬攤鋪,2臺20T振動壓路機、1臺20T膠輪壓路機和1臺YZ32T雙驅(qū)雙振壓路機同時進行碾壓成型。養(yǎng)護采用塑料薄膜覆蓋養(yǎng)生的方法。
四、底基層施工工藝
1、準備下承層
施工前恢復中線,在交工驗收的砂礫墊層上放出試驗段攤鋪線、導向線,每隔10m打出基準桿,測出標高,拉緊基準鋼絲(拉力不小于100kg),底基層的標高、平整度和橫坡通過基準鋼絲來控制。
基層試驗段施工路段設置在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的底基層上進行攤鋪,在開工前,派專人對砂礫墊層表面的浮料進行攤鋪前的清理,且保持砂礫墊層表面的濕潤。試驗地段路肩部分培筑抗沖刷能力較強的天然砂礫,中央分隔帶培土路肩。
2、混和料拌合
原材料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各項指標試驗,嚴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加水拌和要均勻,拌合含水量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以補償混合料在貯存、運輸和攤鋪過程中的水分蒸發(fā)。
混和料拌合的水泥劑量控制在設計±0.5%之間。
3、運輸
由于大厚度全幅攤鋪用料量非常大,這就要求運輸車輛盡量多,運輸車輛應保持車況良好,為了減少攤鋪機撞擊自卸車的次數(shù),以提高平整度,要求自卸車噸位盡量大。正常情況下要求后八輪(裝料30t左右)運輸車15-20臺。以攤鋪機不等料,拌合樓不停機為最佳。距離較遠時,車頂覆蓋篷布,防水分蒸發(fā)。
4、攤鋪
攤鋪采用DT1600型攤鋪機1臺,底基層32cm全幅一次成型。
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擬定虛鋪系數(shù)為1.25,攤鋪機的攤鋪厚度為32*1.25=40cm,將已準備好的方木塊放在熨平板下保證攤鋪機起步時的攤鋪厚度,待到第三輛運輸車到達現(xiàn)場后,攤鋪機開始攤鋪,攤鋪機的最佳攤鋪速度為1.5m-2.5m/min。攤鋪機振搗頻率采用7級,盡量減少攤鋪機的停頓現(xiàn)象,已確保底基層的平整度,測量人員測量固定點的攤鋪高程并做好記錄。
5、碾壓
大厚度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全幅施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壓實,碾壓速度、碾壓變數(shù)、碾壓工藝是要點。攤鋪50m左右時即可開始碾壓,由于采用超大噸位的振動壓路機碾壓,碾壓工藝不當會造成表面石子破碎,但是只要采用激振力有小到大逐漸增加的順序,配合好振頻的變化,表面石子振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根據(jù)以往項目經(jīng)驗,碾壓方案如下:
(1)、施工機械組合:中大YZ32自行式振動壓路機1臺, YZ20單鋼輪振動壓路機1臺,20t膠輪壓路機1臺。
(2)、施工工藝:壓路機起步、停機應緩慢,先起步后開振,先關振后停機,碾壓方式為先用YZ20壓路機靜壓1遍, YZ32壓路機前振后振碾壓2--3遍后,試驗人員檢用灌砂法測下層壓實度,測量人員測量固定點標高,不合格時,YZ32振動壓路機繼續(xù)前振后振碾壓,直到符合要求為止,最后用20t膠輪壓路機進行終壓,消除輪跡收光。直線段,由邊緣向中心碾壓;超高段由內(nèi)側向外側碾壓。每道碾壓應與上道碾壓相重疊1/2輪跡。路面的兩側可多壓2-3遍,碾壓工作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
(3)碾壓速度:必須嚴格控制碾壓速度,穩(wěn)壓速度采用1.5~1.7Km/h,振動碾壓速度采用2 .0―2 .5Km/h。 (注:來回碾壓一趟為1遍)。
碾壓過程中,現(xiàn)場負責人記錄設備類型、機械最佳組合方式,碾壓遍數(shù)、施工工序、松鋪厚度,材料的最佳含水量,從而準確計算出松鋪系數(shù)。
6、橫縫處理
攤鋪機攤鋪混合料時,中間不能隨意中斷,攤鋪機因故中斷攤鋪超過2小時或當天工作段結束時要設置橫縫,由于攤鋪厚度為32cm,所以橫縫需要設置成錯臺型,利于底基層的銜接。
在一段攤鋪施工結束時,攤鋪機在接近端部前約1m處將熨平板稍稍抬起駛離現(xiàn)場,人工將端部混合料鏟齊后,再碾壓密實,然后用3m直尺檢查平整度,垂直刨除端部層厚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時成直角連接。
具體施工方法為:每天最后一段末端需設置工作縫,即在水泥穩(wěn)定砂礫混合料拌合結束后在預定長度的末端,放兩根與壓實厚度等厚的方木,方木的另一側用素土或碎石回填一定長度,其高度略高于壓實厚度,然后將混合料壓密實,第二天清除素土或碎石,清掃底面,重新攤鋪。
7、養(yǎng)生及交通管制
養(yǎng)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影響著強度的成型和裂縫的多少,如果灑水不及時,強度上升就不均勻,造成應力集中,進而裂縫增多。碾壓檢測合格后立即進行灑水覆蓋保濕養(yǎng)生,采用塑料薄膜覆蓋灑水養(yǎng)生,并在養(yǎng)生期間始終保持潮濕狀態(tài),養(yǎng)生期不少于7天。養(yǎng)生期內(nèi),除允許灑水車通行外,封閉交通。嚴禁其他車輛通行。剛碾壓完的結構層必須采用霧化較好的水車灑水。
五、檢驗基本項目
執(zhí)行《公路工程質(zhì)量控制標準》,根據(jù)7月4日建設辦會議精神,檢驗壓實度采用重型擊實標準,壓實度掏開上層只檢測下層20cm壓實度,壓實度不小于97%,壓實度檢測頻率可由駐地監(jiān)理工程師確定。
經(jīng)現(xiàn)場檢測壓實度,按照上述碾壓工藝,壓實度均能滿足要求。
六、成品保護
用標志牌嚴格劃分攤鋪、碾壓、成型區(qū)域。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diào)頭”和急剎車。成型段落養(yǎng)生期內(nèi),設置禁行標志, 除允許灑水車通行外,嚴禁各種機械設備和車輛進入。
七、施工應注意的質(zhì)量問題
1、原材料質(zhì)量控制
(1)、水泥:水泥采用32.5#緩凝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大于6小時,中寧時間大于8小時)。按規(guī)定的頻率抽檢,水泥需做細度、初凝和終凝時間,安定性、膠砂強度試驗。施工中,盡量不要更換水泥,如需更換,提前一周通知監(jiān)理,在質(zhì)量合格的前提下要重新做配合比試驗。
(2)、碎石或礫石壓碎值不大于28%,底基層集料級配符合《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 D50-2006)中表6.1.6-1中級配要求。
2、配合比控制
由于砂礫、碎石的變異不可避免,實際施工中級配是不斷變化的,所以配合比是動態(tài)的,要適時調(diào)整生產(chǎn)配合比。水泥劑量一般控制在3.5-4%,7天飽水抗壓強度不小于2.0MPa.
3、拌合過程中的質(zhì)量控制
(1)、要對水泥、水的計量裝置進行標定,調(diào)整皮帶輪的轉速,確保配料準確,配合比變異小。
(2)、進場水泥、砂礫、石料不允許經(jīng)常更換。
(3)、嚴格控制含水量,每次拌合前,應由試驗人員對集料的含水量進行檢測,然后確定拌合機的加水量。
4、碾壓過程中的質(zhì)量控制
(1)、試驗人員在現(xiàn)場檢測混合料含水量,發(fā)現(xiàn)問題,反饋信息,及時糾正,檢測壓實度、平整度。
(2)、測量人員在壓實過程中,跟蹤檢測標高,以保證鋪筑厚度。
(3)、現(xiàn)場負責人記錄設備類型、機械最佳組合方式,碾壓遍數(shù)、施工工序、松鋪厚度,材料的最佳含水量,從而準確計算出松鋪系數(shù)。
(4)、在攤鋪碾壓過程中配備專人用3米直尺隨后即時檢查初步壓實的表面是否滿足平整度要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5)、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diào)頭”和急剎車,以保證水泥穩(wěn)定砂礫底基層表面不受破壞。
(6)、施工中,從加水拌和到碾壓終了的延遲時間不宜超過4h。
篇3
1、《處 暑后風雨》宋·仇遠
疾風驅(qū)急 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tài), 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2、《長江二首其一》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xù)吟。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3、《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余生久息機。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4、《閑適》宋·陸游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柴門傍野水,鄰叟閑相期。
5、《元宮詞》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6、《早秋曲江感懷》唐·白居易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
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
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
人壽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
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7、《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8、《詠廿四氣詩·處暑七月中》唐代: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diào)膝上琴。
9、《七夕處暑》清胤禛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10、《處暑后一日作》宋代:江南雨
曠世喧囂許暫休,華光耀徹古城頭。
拼教一秀名青史,忍看千金冠沐猴。
此夕和諧堪把握,明朝風雨待綢繆。
綺筵散罷塵初靜,漸有新涼遞好秋。
關于處暑的節(jié)氣諺語推薦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熱熟谷,粒實鼓。
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處暑早的`雨,谷倉里的米。
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子難保米。
處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來稻入囤。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處暑高粱 遍地紅。
處暑高粱遍拿鐮。
處暑高粱白露谷。
處暑三日割黃谷。
處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減產(chǎn)。
黍子返青壓塌場,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馬虎,鳥雀撐破肚。
處暑收黍,白露收谷。
處暑見新花。
處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處暑開花不見花(絮)。
處暑花,不歸家。
處暑花,撿到家;白露花,不歸家;白露花,溫高霜晚才收花。
處暑長薯。
處暑就把白菜移,十年準有九不離。
處暑移白菜,猛鋤蹲苗曬。
處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處暑栽白菜,有利沒有害。
處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處暑拔麻摘老瓜。
篇4
1.能利用工具書識字詞;規(guī)范書寫。
2.能熟練使用朗讀、默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達成閱讀理解的五個層次:了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nèi)容;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和修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體味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結合課文的內(nèi)容和主旨,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4.誦讀文言詩文,能借助工具書疏通文義;通過語氣、節(jié)奏等朗讀方法的訓練,達到熟讀成誦;在積累、感悟、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5.口語交際中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復述、轉述、即席講話和主題演講,提高學生表達、傾聽和交流的水平。
二、重難點教學內(nèi)容
1.教材分析?!遁筝纭愤x自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詩經(jīng)》兩首,是《詩經(jīng)?秦風》中的名篇。詩歌雙聲疊韻,四言句式,重章疊句,一唱三嘆,更是讓詩歌宛如一曲天籟,有余音繞梁之感。
2.教學重點。(1)反復朗讀詩歌,體會主人公對于伊人執(zhí)著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惆悵失望的感情。(2)體會景物描寫“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渲染的凄涼蕭瑟、迷離朦朧的氛圍,烘托失望惆悵情感的作用,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3)當堂成誦。
3.教學難點。通過解讀“追求者”、“伊人”的形象的多重性,體會詩歌的含蓄美。
三、學情分析
要根據(jù)學生已經(jīng)知道和想要知道的內(nèi)容,判斷出學生需要教師指導解決的內(nèi)容和預測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1.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對事物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有著豐富且奇特的想象。
2.《蒹葭》一詩場景朦朧,意境含蓄,學生要自己領會,有一定難度。在教學設計時,選擇《詩經(jīng)?碩人》與《蒹葭》進行對比,學生領會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四、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詩經(jīng)》六義。
2.利用工具書,認記文中字詞(蒹葭、溯洄、萋萋、未、湄、躋、坻、濉b),掌握它們的音形義,熟練朗讀詩歌并做到當堂成誦。
3.通過學生自由讀、聽范讀、齊讀等朗讀方式,體會詩歌的音韻美和主人公對于伊人執(zhí)著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惆悵失望的感情。
4.通過解讀“追求者”、“伊人”的形象的多重性,體會詩歌的含蓄美,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1.構建動場。
唐朝以前的詩歌是長出來的,
唐朝的詩歌是嚷出來的,
宋朝的詩歌是想出來的,
宋朝以后的詩歌是仿出來的。
――啟功《啟功叢卷?詩詞卷》
唐代以前的詩歌是什么?是詩經(jīng) (介紹《詩經(jīng)》,出示幻燈片)。
學生齊讀題目――蒹葭。
2.自主學習。學生活動一:一唱三嘆,讀《蒹葭》。
設計意圖:達成教學目標2“利用工具書,認記文中字詞(蒹葭、溯洄、萋萋、未、湄、躋、坻、濉b),掌握它們的音形義”和目標3“通過學生自由讀、聽范讀、齊讀等朗讀方式,體會詩歌的音韻美”。
學生活動二:聯(lián)想想象,繪《蒹葭》。
設計意圖:達成教學目標4“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教學目標2“熟讀成誦”。
3.交流探究。學生活動三:遷移拓展,悟《蒹葭》。
教師導學:(1)思念向往、追求。(2)執(zhí)著、堅貞不渝。(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悵失望。
設計意圖:達成教學目標3“體會主人公對于伊人執(zhí)著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惆悵失望的感情。
4.綜合建模。教師導學:詩人苦苦追尋的“伊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我們是如何感受到這種形象的?
設計意圖:達成教學目標4“通過解讀‘追求者’、‘伊人’的形象的多重性,體會詩歌的‘含蓄美’”。根據(jù)提示,當堂成誦,教師小結。
七、板書設計
蒹葭
音韻美 含蓄美 畫面美
執(zhí)著追求 失望惆悵
八、當堂測試
1.給下列詞語注音:
蒹( )葭( ) 溯( )洄( ) 萋萋( )
未( ) 湄( ) 躋( ) 坻( )
澹 )b( )
2.根據(jù)提示,默寫詩歌的第一節(jié):
蒹葭______,白露______。所謂______,在水______。______從之,道阻______。______從之,宛在______。
篇5
從寫法看,兩首詩都是通過時空變幻來表現(xiàn)人物的情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睎”“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以蒼茫的蘆葦起興,在一個廣闊空寂的空間里和一個蕭瑟凄清的時間中,襯托出詩人的孤獨與寂寞。“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詩人所追求的意中人雖近在咫尺卻又若在天涯,“宛在水中央”,一道淺水將意中人阻隔,可望而不可即。在時空交錯中,美好的情感、殘酷的現(xiàn)實,如水中月、鏡中花的情人交織成了一幅凄美的愛情畫卷。
《鄉(xiāng)愁》的思鄉(xiāng)之情是銘刻一生的。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xiàn)在,小時候離開母親外出求學,長大后離開妻子遠渡重洋,后來母親離他而去,幾十年的海外漂泊,有鄉(xiāng)不得回。離別時間越久,思鄉(xiāng)的愁緒愈積愈濃、愈深愈重。“這頭”“那頭”“里頭”“外頭”寫來輕松,思來凝重,這里匯聚了詩人多少思親、思鄉(xiāng)的淚水?!澳缸觿e”“新婚別”“生死別”隨著時空層層推進,“而現(xiàn)在”詩人的情感到達了,由前三節(jié)的思念親人推進到了思念故鄉(xiāng)、思念大陸。個人的情感上升到了民族之情、家國之情,將個人的悲歡離合延伸到了民族之愛和祖國之愛,深化了詩歌的主題。斗轉星移、世幻,不變的是詩人的思鄉(xiāng)情愁。
由此可見,兩首詩都是通過時間推移、空間阻隔來表現(xiàn)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但具體手法上又有不同,《蒹葭》注重的是勾畫蒼涼凄清的景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含蓄感人。《鄉(xiāng)愁》則是借助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鄉(xiāng)愁幻化為具體的“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物象看似單純卻意蘊豐富,含蓄地表現(xiàn)了鄉(xiāng)情。
從語言看,它們都不施粉黛、不加雕琢,是一種素面朝天的清新雅致?!遁筝纭氛Z言質(zhì)樸簡約、真率脫俗。詩人的情感本色毫無修飾地自然流瀉,如山間細流清純潔凈。它的奔瀉也帶著山野的淳樸與率直。在景物描寫上,用“蒼蒼”“萋萋”“采采”,色彩素樸清冷;在表情上,用“阻且長”“阻且躋”“阻且右”來表現(xiàn)復雜而又曲折的追尋過程。艱難而又漫長的追求過程,只在個別字詞的更換中達到了一種亦真亦幻的效果,用詞簡約樸素到了極致?!多l(xiāng)愁》的語言樸實無華,運用了口語?!斑@頭”“那頭”“里頭”“外頭”,淳淳的鄉(xiāng)音準確而又細膩地道出了濃濃的鄉(xiāng)情。猶如一位純樸的鄉(xiāng)民,用實實在在的土氣實足的話語訴說著離別的愁思,讓聽者無不為之動容。
在詩歌節(jié)律的安排上,兩首詩又同樣采用了重章疊句,回環(huán)往復的手法?!遁筝纭酚茂B聲詞“蒼蒼”“萋萋”“采采”,雙聲如“蒹葭”,疊韻如“溯洄”來摹聲摹形,增強了抒情效果。采用二節(jié)拍的四字句,用相同的調(diào)子和句式,更換一兩個詞形成一種單純而又原始的音韻美。《鄉(xiāng)愁》全詩四節(jié),每節(jié)四句,句式長短不一,字數(shù)相等,高低緩急,疏密有致。每節(jié)第二句都用疊聲詞“小小”“窄窄”“淺淺”表達出與字面相反的情感。正是因為思鄉(xiāng)之情的深濃,郵票才顯得小,船票才顯得窄,墳墓來得矮,海峽來得淺。疊詞增強了音律的節(jié)奏感。四節(jié)詩歌在反復吟唱中,詩情層層遞進。與《蒹葭》相比,《鄉(xiāng)愁》在音韻和句子長短安排上更為自由,這也是現(xiàn)代詩歌區(qū)別于古詩的地方。
篇6
我有一簾幽夢,不知與誰能共?
——題記
梨花一枝春帶雨,阡陌間梨花煙雨點點,雨絲織成了一幅素絹,在唐王朝的翰墨遺韻中,我手執(zhí)一把油紙傘,走在婉約旖旎的宋香里。抬望眼,那一襲珠簾下是我光影交織的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秋深了,霜濃了,蕭瑟的風送來陣陣涼意。遠處,紅色俏麗的身影飄然而過,白衣少年緊緊追尋。怎奈河水洶涌,僅依稀看見群袂在空中飄揚。年輪流轉,時光荏苒,河的岸邊佇立著一個挺拔的身影,他在期盼,他在守候。千年以后,繁華落幕,可他不悔,不怨,甘愿在此守著心中的美麗。
楊柳岸,曉風殘月。
曉風習習,楊柳蕭蕭,一彎殘月悄悄地爬上了樹梢。轉身回望,身后空無一人。耳邊響起一絲蟬鳴,是那樣的無力。冷落的清秋何時才能再執(zhí)子之手,如今要天涯永隔。不舍,惆悵,萬般思緒涌上心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離別之絕唱,唯有“曉風殘月”。
染指流年,潑墨年華。
流年經(jīng)轉,大夢初醒的我依然沉醉于文字的韻味。沏一壺香茗,點一盞油燈,墨筆點染在宣紙上,時輕時重。深夜,手捧長卷,星星垂顧,冷雨相隨,清風為伴,飛雪作陪,輕酌一口茶,滿齒余香。
后記:
篇7
例如瓊瑤的《在水一方》: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已;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蹤跡,卻見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佇立。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這首歌旋律優(yōu)美,情感動人,曾經(jīng)打動了不少年輕人的心,這愈加使我們佩服瓊瑤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理解。這首歌的歌詞來源于《詩經(jīng)?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是一首表現(xiàn)相思的詩歌,描繪了一個美麗清冷、朦朧迷茫的意境,刻畫了抒情主人公與思念的人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情景,含蓄地表達了相思和追懷之情。歌曲和詩歌都采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嘆,抒情性很濃。
再如歌曲《濤聲依舊》:
帶走一盞漁火讓他溫暖我的雙眼,留下一段真情讓它停泊在楓橋邊,無助的我已經(jīng)疏遠那份情感,許多年以后才發(fā)覺又回到你面前。
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塵封的日子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久違的你一定保存著那張笑臉,許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變。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這首歌曲顯然是借用了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歌《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痹谝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于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的幽美深深地吸引了這位在外飄泊的客子。作者看到“日落”,聽到了“烏啼”,感受到了“霜滿天”的寒冷。在朦朧的夜色中,作者看到江邊樹木模糊的輪廓,遠處的漁火,在昏暗背景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景物動靜、明暗搭配。此時泊舟楓橋的旅人,懷著旅愁,在客船之上,面對著遠處的景色,不禁升起縷縷輕愁,人與自然之景處在一種無言的契合的狀態(tài)。暗夜之中,最能觸動我們心靈的是聽到夜半靜夜的鐘聲,更襯托出了夜的寧靜,又點出了秋夜的清寥,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意境。
除了整首歌曲借用古典詩詞的內(nèi)容之外,還有一些歌曲不露痕跡地化用了古典詩詞的名句,如周傳雄《寂寞沙洲冷》一歌中有:“仍然揀盡寒枝不肯安歇,微帶著后悔,寂寞沙洲我該思念誰?!边@句歌詞巧妙借用了蘇軾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p>
蘇軾的這首詞寫于被貶黃州之時,作者寓居定慧寺內(nèi),夜深人靜,月掛于疏桐之時,仿佛有個幽人往來,如同孤鴻之影。孤鴻便是飽受排擠的作者,驚恐不安,心懷幽恨,揀盡寒枝,不肯安息,只得歸宿于荒冷的沙洲。這正是作者此時心情與處境的寫照,借孤鴻抒發(fā)個人幽憤寂苦的感情。歌曲正好借用蘇軾詞的意境把情感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出來。
許多歌曲不僅在內(nèi)容和意境上對古典詩詞有所借鑒,在形式和技法上也多有相同之處。歌曲與詩詞都要求具有明確的抒情性,帶有濃厚的感彩;都要求具有具體生動的形象性,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都要求有豐富的想象;都要求結構嚴謹,韻律和諧,節(jié)奏鮮明,語言凝練等。歌曲與詩詞的結合還要注意音樂美,行文排偶、對仗――整齊的美;節(jié)奏頓數(shù)相對、平仄相間――抑揚的美;句尾同韻相協(xié)――回環(huán)的美。
篇8
萊恩
我是嗅著蘆葦?shù)那逑汩L大的。
鄉(xiāng)下孩子對它再熟悉不過了。家鄉(xiāng)的春天總是如期而至。寒食節(jié)后,一場瀝瀝的小雨,喚醒了沉睡中的蘆葦。它破土而出,嫩如柔荑。田畦上,水塘邊,蘆葦那青蕪的葦桿,豎立風中,不卑不亢。采一根嫩嫩的蘆芽含在口,如咀嚼著春天的味道。
蘆葦,古稱蒹葭。沒有長穗的謂之“蒹”,初生的謂之“葭”。它的根,潛滋暗長,抱土纏繞;它的莖,節(jié)節(jié)拔高,挺直俊俏;它的葉,苗條俊秀,婀娜多嬌。
盛夏時節(jié),每根蘆葦從稈到葉都是鮮綠的,綠得閃閃發(fā)亮,嫩得每片葉子都要滴出水來。臨風搖曳,不倒不伏,顯示出一種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蒲草一般和蘆葦結伴于水中,讓人難以分辨哪是蘆葦,哪是蒲草。頗有“我是我,似我非我”的味道。葦塘中有白鳥起伏于碧波之上,偶爾在葦間盤旋,撲棱棱飛走,葉尖搖曳,一幅輕淡的水墨畫。
八九月份,蘆葦開花了,一種滄桑的白色,在瑟瑟的秋風中搖擺。讓人想起《琵琶行》的“楓葉荻花秋瑟瑟”。東漢經(jīng)學家鄭玄箋云:“蒹葭在眾草之中,蒼蒼然彊盛。至白露凝戾為霜,則成而黃?!比斎~枯黃,其花揚雪,有一種凄美的悲壯,總會讓人聯(lián)想到硝煙和秋聲,乃至荒涼。
蘆花,是秋天第一場雪。蘆花爛漫的時節(jié),正值晚秋,草木蕭疏,萬艷同悲。那紛飛的蘆絮,是秋天的葬禮。
蘆葦美在詩詞里?!对娊?jīng)。蒹葭》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極盡婉轉凄涼之美。余亞飛《詠蘆葦》的“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迎風搖曳多姿態(tài),質(zhì)樸無華野趣濃”寫出蘆葦樸素之美。謝逸《青玉案》中“蘆花飄雪迷洲渚”,寫出蘆花流風回雪之美……
水中的蘆葦有一種絕世獨立的美。湖中沒有蘆葦,就像少女的眸子沒有睫毛,少了神韻和靈動。世人說“墻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可惜誰也沒有輕易地見到哪一株蘆葦在墻頭上茍活著。蘆葦,屬于浩瀚的湖水,屬于蒼涼的荒野,屬于不知名的野鳥。
美好的環(huán)境才會造就美好的事物。
蘆葦,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于其根,若飄若止,恍惚飄搖,而牽掛于根。蘆葦,在《詩經(jīng)》的相思中兀立,在如煙的意境中迷離。
蘆葦是北方的竹子。蘆桿可用來造紙、編織、建筑等。蘆花可以做笤帚,蘆根還可以做中藥。但總體上經(jīng)濟價值偏低,所以人為破壞極少,它的家族得以世代繁衍。如莊子所說的介于“有才于無才之間”,才能“得終其天年”。
蘆葦?shù)姆笔⑴c它的守弱理念也是息息相關的。弱者一般都能屈能伸。 那易折的蘆葦,一生中,每當風雨襲來,皆低下頭去,疾風過后,便又重新挺立。它不與鮮花爭寵,不與勁松攀繞,無欲、守柔、退讓,自然,無為。亙古不變,在歷史的硝煙中,以一種昂然的姿態(tài),見證著世幻,滄海桑田。
蘆葦喜水,故是智者。一根蘆葦,應該說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的,無力的。也許蘆葦深知自身之弱,它從來不會單獨存在,總是集群而生,聚眾而長。只要有蘆葦?shù)牡胤剑褪蔷褪且粋€家族,一個部落,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風吹不斷,浪打不倒。這時候,你一點也不會覺得蘆葦弱小,倒是覺得它有眾志成城、氣勢磅礴的壯觀。
篇9
歷史的長河,無盡情愁,傾聽歷史的聲音,品味詩情詩意,讓浪漫奔放的詩詞,伴著歷史的巨浪,在你我心中流淌。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如此瀟灑不羈,他堅定樂觀,留芳千古,無論被貶還是升官,他都未沉淪,看那赤壁,曾留下過他多少輝煌!他只享“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觀“大江東去浪淘盡”,思“千古風流人物”,這就是蘇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黎民院乞兒”的豪邁蘇軾。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歷史的長河,傳遞著歷史的清音,聽啊,那歷史的清音緩緩飄入了非陋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劉禹錫,他的人生幾經(jīng)受挫,為政治革新,他得罪了當朝貴權,受多般刁難,半年時間,勢力知縣竟讓劉禹錫搬了三次家,最后僅為斗室。然而,劉禹錫不畏強權所迫,在這陋室,他依“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念“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他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如此情趣高雅,如此安貧樂道!這陋室,孔子曰:
“何陋之有?”
歷史的長河,傳遞著歷史的聲音,聽啊,那歷史的清音輕輕飄到了南山腳下。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一個愛菊至癡的人,他富有情趣,悠哉游哉。不滿朝政,他隱居田間,不懼勢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就如同,“花之隱逸者也”,他只愿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多么一個有自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愿按自己意愿去生活的人啊。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篇10
同時,語文教學首先是審美的教育,從古代詩詞中努力挖掘其內(nèi)在蘊含的古典美學特質(zhì),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古典詩詞。
蘇軾詞在詞學史上的豪放風格得到了后世的公認,而這種豪放風格內(nèi)在蘊含的美學韻味更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
來看選入新課標教材中的這篇蘇軾最有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詞中抒發(fā)的感情率真直露,不加遮攔。人生之功業(yè),人生之瀟灑得意,蘇軾的向往之情也溢于言表,“故國神游”正是不覺之間神追周郎之得意與功業(yè)了。然而,大江東去,一時忽被淘盡,執(zhí)著于此豈非可笑?回想自己多年來汲汲而為,不過贏得早生華發(fā)而已。人間種種經(jīng)驗事實,豈有異于夢境,于是“一尊還酹江月”。酹此江月何為?頓時間,“英雄豪杰皆不見,滿眼盡是清風明月?!边@種心情蘇軾沒有加以絲毫的掩飾。在蘇軾本人看來,天工與清新才是美的極致。這一點正是老莊的美學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莊子在《莊子·知北游》中講“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可知老莊的美學思想主要是強調(diào)無為、自然,不矯揉造作,不刻意修飾,真正智慧和偉大的圣人不需要刻意去創(chuàng)造什么,只要能夠把整個造化的神工鬼斧說給別人就夠了。
同時,莊子所言“大美”之“大”包含偉大之意,與崇高接近??鬃诱f:“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論語·泰伯》),側重于道德品質(zhì)的完善。孟子說:“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孟子·盡心下》)“大”是“美”的發(fā)展,而又不同于美。
《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開篇便以“大江”領起,可見詞人對于古典美學中“大美”的追求和崇尚。“大江東去”大氣磅礴,將“大江”的滾滾氣勢濃墨潑出,立即便將這氣勢空前的自然意象疊化入千古的歷史意象。同時詞中所選取的意象“浪”、“亂石”、“驚濤”、“千堆雪”、“江山”無不恢弘大氣,充滿壯美之感,共同構成了有著無窮神力的赤壁之境。同樣,在其它詞中,蘇軾詞也常常以闊大的意象,博大的自然境界,呈現(xiàn)一種“大美”?!拔覊舯庵鄹≌饾?雪浪搖空千頃白。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shù)開青壁?!?《歸朝歡》)“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水龍吟》)震澤、雪浪、長空、明月、云海的意象,大氣磅礴又超凡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