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0 15:21: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焦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外語閱讀焦慮研究論文
關鍵詞:外語學習焦慮閱讀焦慮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外語閱讀焦慮的界定與分類及其相關理論、國內(nèi)外外語閱讀焦慮研究狀況,并點出研究不足之處及未來研究方向。
一、引言
語言學習焦慮研究始于20世紀40年代初。自從Horwitz(1986)等人的外語學習課堂焦慮量表(FLCAS)面世以來,外語學習焦慮研究結果表明:外語學習焦慮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普遍存在,呈中度負相關關系。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有聽力焦慮、閱讀焦慮和寫作焦慮的存在。
二、外語閱讀焦慮的課題研究
1.外語閱讀焦慮的界定。
焦慮癥患者護理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焦慮癥患者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齡23~55歲,平均(36.5±10.6)歲。病程最小3年,服抗焦慮、抑郁藥物最短6個月。排除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及其他軀體疾病。
1.2臨床表現(xiàn)廣泛性焦慮癥起病緩慢,常無明顯的誘因,病程可遷延數(shù)年。驚恐發(fā)作多起病突然,但并非由重大事件刺激而引起發(fā)病,病程呈間歇發(fā)作,發(fā)作間期精神狀態(tài)正常。為客觀上并不存在某種威脅或危險和壞的結局,而患者總是擔心、緊張和害怕。盡管也知道這是一種主觀的過慮,但患者不能控制使其頗為苦惱。此外尚有易激惹、對聲音過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好。由于焦慮常伴有運動性不安,來回踱步或不能靜坐。常見患者疑懼,兩眉緊蹙,兩手顫抖,面色蒼白,或出汗等。有的伴有顯著自主神經(jīng)癥狀,如過度換氣、頭暈、多汗、面部潮紅或蒼白、震顫、手腳麻木、胃腸道不適等,也可有人格解體、現(xiàn)實解體等痛苦體驗。
2護理
2.1心理護理
首先做好心理咨詢與支持性心理護理,促使病人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并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可以采取集體聽課、交談、討論的方式,使病人了解病情,有助于接受暗示、鼓勵、支持,克服消極情緒、孤獨感,培養(yǎng)適應社會生活的心理能力。鼓勵病人回憶或描述焦慮時的感覺,根據(jù)患者的焦慮感受,與病人討論處理焦慮的方式,談話態(tài)度和藹,提出的問題要簡明、扼要、并給予簡潔明確的指導,表明對患者的理解和同情。用支持性語言幫助患者度過危機,指導患者有效的適應和面對困難。鼓勵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達焦慮,激動和憤怒。鼓勵病人參加工娛療活動和各項體育活動,勞動鍛煉,做到勞娛結合,分散注意力。根據(jù)患者的特點,培養(yǎng)其在實踐中增強適應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和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以增強應激能力,降低恐懼的程度。逐漸緩解和消除病人抑郁心情及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的癥狀。應關心、尊重、同情、理解患者,取得患者的信賴,建立信任協(xié)調(diào)的護患關系并鼓勵患者以適當?shù)姆椒ū磉_其感受,以減少心理負擔。
眼科患者焦慮情緒護理干預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眼科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研究護理干預對其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方法隨機選取眼科手術患者120例,其中青、中、老年患者各40例,按年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干預組各60例,每組中又分為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各20例。對照組按照護理程序常規(guī)進行術前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通過焦慮白評量表測定2組患者人院時、術前1d、出院時焦慮標準分。結果患者入院時焦慮標準分大于焦慮評定的臨界標準分(50分)。術前l(fā)d明顯大于入院時,出院時小于臨界標準分,且明顯小于人院時評分。護理干預組入院時焦慮標準分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術前l(fā)d以及出院時明顯小于對照組。手術前1d對照組中的老年組焦慮標準分高于青年組,中年組明顯高于青年組;出院時,中、老年組均高于青年組。護理干預組老年組焦慮標準分術前l(fā)d明顯高于青年組,中年組高于青年組;出院時,青年組與中年組之間無差異;老年組高于青年組。術前Id及m院時青、中年組分別明顯低于對照組,老年組低于對照組。結論眼科手術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情緒,在手術前1d焦慮程度最高;中年患者的焦慮程度高于青、老年,而護理干預對眼科手術患者的焦慮情緒均有明顯積極影響。對青、中年患者的影響較老年患者更為顯著。因此,在眼科手術前后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關鍵詞:眼科手術;焦慮;焦慮自評量表;護理干預
眼科手術治療雖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和視力障礙(如白內(nèi)障手術),但也可能因破壞性手術使患者增加負擔(如因外傷行眼球摘除術)。患者思想壓力大,焦慮恐懼、悲觀失望,甚至拒絕治療乃至輕生,從而影響手術的治療效果,其中焦慮是最常見的應激反應之一。護理干預是指在護理過程中,根據(jù)醫(yī)護心理學的理論,通過人際交往,影響或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促進其疾病的康復或向健康方向發(fā)展。其目的是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消除不良情緒反應,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因此護理干預對眼科手術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幾年來,我們運用護理學及心理學的基本知識與原理,對120例眼科手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以觀察對眼科手術患者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本院眼科2004—2007年收治的120例眼科手術患者,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齡14~80歲,平均年齡47歲。青年(<30歲)、中年(30一50歲)、老年(>50歲)患者各4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干預組各60例。每組中又分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各2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干預方法。對照組按照護理程序常規(guī)進行術前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以下干預: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收集資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習慣、心理狀況及對疾病和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出問題形成的原因。②做好術前心理疏導,讓患者說出內(nèi)心感受,鼓勵并提供合適的場所允許患者宣泄不良情緒,進行認知抗辯法心理治療。③術后恢復較好的患者做現(xiàn)身說法,尤其是術后配合治療的體會。④利用圖片、錄像、小冊子、講課等方式進行手術方法、恢復進度等相關知識的教育,增加與家屬的溝通交流,取得積極配合。
手術病人焦慮評估及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評估手術病人術前焦慮程度,進一步做好術前心理護理.方法:采用經(jīng)改進的焦慮量表(SAS),對56位不同病種的病人進行三次連續(xù)性自評,時間為入院,術前,出院前.結果:被測病人均顯示有不同程度的焦慮,術前一天焦慮值最高.結論為解除或減輕術前手術病人的焦慮情緒,做好術前心理護理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手術焦慮心理護理
operationAnxietyPsychclogicalpreparation
外科手術對于病人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心理應激源,焦慮是最常見的應激反應之一.我院手術室為解除或減輕病人圍術期焦慮情緒,于1997年8月開始對2200例病人實施了術前心理護理.隨訪結果顯示:需要率100%,滿意率100%.為進一步評價術前病人的焦慮程度,證實術前開展心理護理的必要性,我們在焦慮自評量表(SAS)的基礎上,根據(jù)手術室工作的特點,增加了有關項目,對56位不同病種的病人進行測試其結果指導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56位病人,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齡82歲,最小年齡30歲.平均年齡57歲.其中行甲狀腺切除術12例,腹部子宮切除術9例,疝修補術10例,下肢靜脈曲張術5例,腸癌切除術9例,胃癌切除術11例.
焦慮癥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焦慮癥診斷治療
焦慮癥又稱焦慮性神經(jīng)癥,是指以廣泛和持續(xù)性焦慮或反復發(fā)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征的神經(jīng)癥。這些焦慮與驚恐不是由于現(xiàn)實生活事件或刺激而造成的,也不是某一種軀體疾病造成的;這種緊張程度與現(xiàn)實事件完全不相稱,或生活事件程度不能解釋這種焦慮不安的嚴重癥狀;經(jīng)檢查證實沒有相應的器質(zhì)性基礎。包括了恐怖癥、社交焦慮癥、強迫性障礙、廣泛性焦慮癥(generalanxietydisorders,GAD)和驚恐障礙(panicdisorder,PD)、嚴重應激反應、軀體化障礙、轉(zhuǎn)換障礙、疑病癥等焦慮譜系,本文主要涉及GAD和PD。
1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1.1遺傳因素焦慮傾向作為一種人格特征,至少有一部分是由遺傳決定的,PD病人遺傳效應在發(fā)病中的作用較GAD明顯。PD病人一級親屬中約有15%患有此類疾病,約為一般居民的10倍;GAD一級親屬中發(fā)病幾率并不增加。
1.2生物學因素①乳酸鹽:焦慮癥患者運動后血中乳酸鹽較對照組為高。如果給患者注射乳酸鈉可誘發(fā)PD。②腎上腺素能系統(tǒng):腎上腺素能系統(tǒng)特別是藍斑核起警惕作用。電刺激藍斑,可引起恐懼和焦慮反應,藍斑神經(jīng)沖動發(fā)放增加,導致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更新加速。③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焦慮癥的發(fā)生可能與5-HT功能增高有關,給予5-HT激動劑可引起焦慮反應。而選擇性5-HT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治療GAD和PD效果良好,提示中樞5-HT活動具有控制焦慮的作用。④苯二氮卓(benzodiazepine,BZD)受體: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是主要的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zhì),研究發(fā)現(xiàn)BZD受體與GABA受體及氧離子通道相偶聯(lián),BZD藥物與受體相結合時,強化了GABA的功能,使神經(jīng)傳導顯著減慢,獲得治療焦慮的效應。
1.3心理社會因素作為焦慮癥的誘發(fā)原因,心理社會因素往往缺乏特異性。
手術病人焦慮評核及探索
外科手術對于病人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心理應激源,焦慮是最常見的應激反應之一.我院手術室為解除或減輕病人圍術期焦慮情緒,于1997年8月開始對2200例病人實施了術前心理護理.隨訪結果顯示:需要率100%,滿意率100%.為進一步評價術前病人的焦慮程度,證實術前開展心理護理的必要性,我們在焦慮自評量表(SAS)的基礎上,根據(jù)手術室工作的特點,增加了有關項目,對56位不同病種的病人進行測試其結果指導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56位病人,男性30例,女性26例,最大年齡82歲,最小年齡30歲.平均年齡57歲.其中行甲狀腺切除術12例,腹部子宮切除術9例,疝修補術10例,下肢靜脈曲張術5例,腸癌切除術9例,胃癌切除術11例.
2.方法
56位病人按不同病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及不同性別分組進行比較在焦慮自評量表(SAS)的基礎上增加了醫(yī)務人員及手術的有關項目共28條,每個項目均按1-4級評分,其中設10條反方向評分,評定時間為進院,術前一天,出院前共3次,由病人自行填表評估.把28條項目分數(shù)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得到標準分,焦慮評定的臨界標準分為50分,分值越高,焦慮傾向越明顯.每組以總平均分進行比較。
3.結果
焦慮抑郁共病研究論文
【關鍵詞】焦慮抑郁
焦慮障礙和抑郁障礙共病(簡稱焦慮、抑郁共病),據(jù)WHO和美國Michingan大學流行病學調(diào)查,共病率達50%[1],C.LindsayDevane報道85%的抑郁患者伴有焦慮癥狀,58%的患者一生有焦慮癥的診斷。廣泛性焦慮(GAD)在社區(qū)的患病率可高達60%~90%[2]。國內(nèi)報道抑郁癥出現(xiàn)焦慮癥狀67.5%,符合焦慮障礙診斷標準的患者50%[3]。由于焦慮、抑郁共病的臨床表現(xiàn)常不典型,癥狀易反復、多變,醫(yī)師之間診斷一致性低,診斷和醫(yī)療處理的難度增加。因此,焦慮抑郁共病已成為當前全球精神病學界關注的熱點之一,也引起了國內(nèi)許多同道的重視[4、5],現(xiàn)將進展情況作一介紹。
1概述
共病(comorbidity)是指一個患者符合>1種綜合征的診斷標準,有多個診斷。并涉及到患者的全部癥狀、體征和病程。焦慮和抑郁障礙共病(comorbidanxietyanddepression,CAD)是指患者同時存在焦慮和抑郁障礙,且兩組癥狀分別考慮時均符合相應的診斷標準。
當焦慮障礙和抑郁障礙(下文均簡稱:焦慮抑郁障礙)同時發(fā)生,他們分別能否當作原發(fā)性診斷,多年來一直存在爭議。目前,關于焦慮和抑郁障礙的關系有3種觀點:(1)一元論:即連續(xù)譜論,認為焦慮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2)二分論:認為焦慮障礙和抑郁障礙是二種不同性質(zhì)的疾??;(3)共病論:認為焦慮和抑郁共存時,是一種不同于焦慮障礙或抑郁障礙的獨特的疾病實體。
2焦慮和抑郁障礙共病的流行病學研究[6~7]
社交焦慮者特點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社交焦慮患者注意特點的探討和有關文獻的回顧,揭示出社交焦慮患者的認知風格并指明治療方向。
[關鍵詞]社交焦慮;域內(nèi)視角;自我關注
社交焦慮患者是影響人口非常多的一種神經(jīng)癥,根據(jù)美國、加拿大、德國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其終生患病率為10%~13%?;颊吖虉?zhí)地認為自己失態(tài)(臉紅,目光不端,緊張),而刻意去回避社會交往的場合,導致機會減少,生活質(zhì)量下降。患者有很強的內(nèi)省能力,對自己在社交場合緊張和恐怖,一般都比較痛苦,有強烈的求治欲望。
ClarkDM等[1]建立了社交焦慮模型,用來解釋社交焦慮產(chǎn)生的過程。該模型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其中自我意識過剩,自我關注是社交焦慮患者比較核心的認知風格。見圖1。
社交焦慮者應對社交場景采取一種警惕―回避的態(tài)度,非常在意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對外界對自己的態(tài)度很敏感,能很快感知到他人的細微動作;但是卻無法進行更加深入的觀察和加工,而是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導致形成錯誤的印象和判斷。這在臨床上屢見不鮮,有些社交焦慮患者對于別人吐痰、輕微的笑聲等都能夠注意到,卻無法判斷別人的行為是否是故意針對自己的,感到很迷惑。KosterEH等[2]在點探測任務中,分別以100ms、500ms、1250ms呈現(xiàn)不同高威脅(被毀壞的身體)和一般威脅刺激(帶小刀的人)的圖片。結果顯示高社交焦慮被試者在100ms、500ms對高威脅圖片有更強烈的警覺反應,在1250ms情況下,卻有更加強烈的回避反應。在中等威脅圖片下,高焦慮患者依然采取和高威脅圖片一樣的反應方式,而低焦慮患者在100ms、500ms的情況下沒有對中等威脅圖片的警覺反應。表明無論是高或者中等的刺激,高社交焦慮者都傾向于采取一種警惕的態(tài)度,容易受到威脅信息的影響,引發(fā)比較高的焦慮水平。而為了降低焦慮水平,又促使其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導致無法正確地處理信息,對正常行為產(chǎn)生影響。眼動的研究給出了更加直接的證據(jù),GarnerMJ等[3]呈現(xiàn)不同面孔來觀察被試者的眼動,發(fā)現(xiàn)高社交焦慮者快速注意到情緒面孔,但是相對低焦慮患者,只能夠維持一個短期的注意。表明高社交焦慮個體在一個短暫的對情緒面孔警惕后,是長時期的回避。
軀體化是社交焦慮患者比較明顯的特征,HAMA焦慮量表有7項軀體癥狀項目,占總項目50%??梢酝茰y,社交焦慮患者回避對外部信息的注意,而轉(zhuǎn)向關注自身。MansellW等[4]通過比較被試者對外部刺激(呈現(xiàn)在屏幕的面孔)和內(nèi)部刺激(手指頭上的顫動,被認為是代表了被試者的喚醒水平)的注意偏向,發(fā)現(xiàn)高演講焦慮個體在預期演講的情況下,將他們的注意從外部刺激轉(zhuǎn)移到內(nèi)部刺激上來。而在非威脅情況下,沒有該效果。
社交焦慮者治療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社交焦慮患者注意特點的探討和有關文獻的回顧,揭示出社交焦慮患者的認知風格并指明治療方向。
[關鍵詞]社交焦慮;域內(nèi)視角;自我關注
社交焦慮患者是影響人口非常多的一種神經(jīng)癥,根據(jù)美國、加拿大、德國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其終生患病率為10%~13%?;颊吖虉?zhí)地認為自己失態(tài)(臉紅,目光不端,緊張),而刻意去回避社會交往的場合,導致機會減少,生活質(zhì)量下降?;颊哂泻軓姷膬?nèi)省能力,對自己在社交場合緊張和恐怖,一般都比較痛苦,有強烈的求治欲望。
ClarkDM等[1]建立了社交焦慮模型,用來解釋社交焦慮產(chǎn)生的過程。該模型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其中自我意識過剩,自我關注是社交焦慮患者比較核心的認知風格。見圖1。
社交焦慮者應對社交場景采取一種警惕―回避的態(tài)度,非常在意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對外界對自己的態(tài)度很敏感,能很快感知到他人的細微動作;但是卻無法進行更加深入的觀察和加工,而是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導致形成錯誤的印象和判斷。這在臨床上屢見不鮮,有些社交焦慮患者對于別人吐痰、輕微的笑聲等都能夠注意到,卻無法判斷別人的行為是否是故意針對自己的,感到很迷惑。KosterEH等[2]在點探測任務中,分別以100ms、500ms、1250ms呈現(xiàn)不同高威脅(被毀壞的身體)和一般威脅刺激(帶小刀的人)的圖片。結果顯示高社交焦慮被試者在100ms、500ms對高威脅圖片有更強烈的警覺反應,在1250ms情況下,卻有更加強烈的回避反應。在中等威脅圖片下,高焦慮患者依然采取和高威脅圖片一樣的反應方式,而低焦慮患者在100ms、500ms的情況下沒有對中等威脅圖片的警覺反應。表明無論是高或者中等的刺激,高社交焦慮者都傾向于采取一種警惕的態(tài)度,容易受到威脅信息的影響,引發(fā)比較高的焦慮水平。而為了降低焦慮水平,又促使其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導致無法正確地處理信息,對正常行為產(chǎn)生影響。眼動的研究給出了更加直接的證據(jù),GarnerMJ等[3]呈現(xiàn)不同面孔來觀察被試者的眼動,發(fā)現(xiàn)高社交焦慮者快速注意到情緒面孔,但是相對低焦慮患者,只能夠維持一個短期的注意。表明高社交焦慮個體在一個短暫的對情緒面孔警惕后,是長時期的回避。
軀體化是社交焦慮患者比較明顯的特征,HAMA焦慮量表有7項軀體癥狀項目,占總項目50%??梢酝茰y,社交焦慮患者回避對外部信息的注意,而轉(zhuǎn)向關注自身。MansellW等[4]通過比較被試者對外部刺激(呈現(xiàn)在屏幕的面孔)和內(nèi)部刺激(手指頭上的顫動,被認為是代表了被試者的喚醒水平)的注意偏向,發(fā)現(xiàn)高演講焦慮個體在預期演講的情況下,將他們的注意從外部刺激轉(zhuǎn)移到內(nèi)部刺激上來。而在非威脅情況下,沒有該效果。
肺炎期間網(wǎng)民焦慮狀況分析
摘要:目的調(diào)查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疫情爆發(fā)初期,我國網(wǎng)民的焦慮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于2019年1月28日至2月4日期間,在問卷星平臺針對我國網(wǎng)民采用滾雪球抽樣進行網(wǎng)絡問卷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一般資料和GAD-7廣泛焦慮障礙量表。采用SPSS24.0的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單因素分析,Pearson相關檢驗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確定焦慮情況影響因素。結果有效收集3111份網(wǎng)絡問卷,其中焦慮人數(shù)1210人,占總?cè)藬?shù)38.89%,GAD-7評分均值為9.04±4.231。GAD-7量表得分在婚姻狀況、信息不實程度等方面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在學歷程度、身體狀況、疫情關注頻率、信息負面程度等方面有顯著差異(P<0.01),在性別、年齡、工作所在地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Pearson相關性檢驗和多元線性回歸證明,學歷程度與GAD-7量表得分成負相關(b=-0.795),疫情關注度、信息負面程度、身體狀況、信息不實程度、婚姻狀況都與GAD-7量表得分成正相關。(b=0.733,0.554,0.414,0.362,0.450,P<0.05)結論病毒肺炎疫情早期,大部分人群存在輕度焦慮情緒。學歷程度、婚姻狀況、身體狀況、疫情關注頻率、信息負面程度、信息不實程度是其影響因素。
關鍵詞:病毒肺炎;心理狀況;焦慮;網(wǎng)絡調(diào)查問卷
2019年12月以來,中國武漢爆發(fā)的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疫情漫布全國[1],此后,累計確診病例數(shù)迅速增加[2-3]。為嚴防武漢病毒疫情擴散,從2020年1月23日10時起,武漢市和周邊市區(qū)等相繼宣布暫停運營公共交通,進行“封城”[4],其余省市的政府,教育部門等也紛紛開展并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5]。此次疫情波及范圍廣,傳染性強,對我國民眾的安全造成威脅,部分民眾可能會因此而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問題。此次疫情的信息多由網(wǎng)絡傳播,網(wǎng)絡中信息混雜,其中包含的不實信息、負面信息也有可能對網(wǎng)民造成心理應激從而導致焦慮等心理疾病[6]。為深入了解疫情早期,網(wǎng)民的心理狀況及導致焦慮的因素,本課題組開展了此次網(wǎng)絡問卷調(diào)查,以期為之后的心理援助提供一定的理論幫助。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本研究采用網(wǎng)絡問卷方式,于2020年1月28日到2月4日,對我國34個省份的網(wǎng)民進行調(diào)查,問卷共回收3157份,人為篩除“問卷響應時間少于等于90秒”的46份問卷,共計回收3111份,有效回收率98.5%。1.2方法。1.2.1調(diào)查工具。問卷內(nèi)容包括一般資料和GAD-7廣泛焦慮障礙量表(7-item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scale),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工作所在地、身體狀況、疫情關注頻率、信息負面程度及信息不實程度等。GAD-7廣泛焦慮障礙量表是2006年由Spitzer[7]等開發(fā)的7個癥狀條目的廣泛性焦慮量表,其信效度較好,Cronbachsα系數(shù)是0.90,重測信度系數(shù)為0.76。量表每個條目按照0-3四級評分,總分21分,分數(shù)越高,自我感知焦慮程度越高。根據(jù)焦慮評分總分,分為四個焦慮等級:0-4分為無焦慮;4-9分為輕度焦慮;10-14分為中度焦慮;15-21分為重度焦慮。1.2.2調(diào)查方法。本問卷由研究者依托問卷星平臺錄入問卷星,經(jīng)過多次預調(diào)查,修改完善問卷條目,以保證問卷簡潔易懂。問卷前說明此次調(diào)查目的,問卷內(nèi)容和承辦單位。問卷承諾:本次調(diào)查為匿名回答,其內(nèi)容僅用于科研所用且嚴格保密,請?zhí)顚懻叻e極參與并如實填寫,如我國網(wǎng)民獲得鏈接(二維碼)并自愿填寫,則默認為已獲取其知情同意。除單選題外,特殊題型會在題干中說明填寫方式,本問卷在微信、微博以及朋友圈中采用滾雪球的方法進行調(diào)查。1.2.3質(zhì)量控制。相同的IP地址只能作答一次,每個條目均需要填寫完全后才能提交,填寫問卷響應時間需大于等于90秒方為有效問卷,以確保調(diào)查問卷所獲得數(shù)據(jù)真實可靠。1.2.4統(tǒng)計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4.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M±SD表示,兩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驗證人口學特征、信息關注度、信息內(nèi)容與焦慮的相關性,選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用多元線性回歸進行分析。統(tǒng)計學檢驗均為雙尾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