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
時間:2022-09-20 08:50:30
導語:PPP模式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PPP模式是指政府管理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為了合作開展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或是為了提供某一方面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以特許經營協(xié)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的一種合作關系,并通過簽署契約方式來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和承擔的風險,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實現(xiàn)公私雙方的合作共贏。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門決定合作的領域和目標,私人組織負責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fā)展計劃的實施。在公共服務領域大力推廣PPP模式的優(yōu)點:
(一)可以有效緩解地方政府融資壓力。中國社科院2015年報告顯示,中國的資產負債比例雖總體上健康,但在結構上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地方政府設立的融資平臺借債比例較重,截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總負債超過3萬億元。引進PPP模式通過債轉股等多種途徑,可以吸收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利于緩解地方政府融資壓力,減少地方債增量風險,有利于釋放存量。
(二)可以有效激活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在“發(fā)展”是我們國家目前及今后很長一段時期的關鍵詞背景下,加上中西部地區(qū)更需要發(fā)展、更需要大力推進城鎮(zhèn)化,以及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土地財政難以為繼的現(xiàn)實情況下,PPP模式將在公共服務領域引進市場機制,讓社會資本有機會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加大基礎設施投資、解決基礎設施所需龐大建設資金的重要抓手。
(三)可以有效推進政府轉變職能、完善制度體系、規(guī)范市場秩序。PPP模式要求參與各方全過程遵守合同條款,共享利益、共擔風險,將契約關系共同維系好,給使用者及社會帶來最大效益。這一過程就要求政府劃清權責關系,擔當好管理者、監(jiān)督者的角色,提高行政效能;要求政府不斷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形成制度約束;要求市場透明、公開、公正,隨之帶來的將是“簡政放權”“國民同等待遇”“金融制度及產品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變革,進而形成社會不斷進步的良性循環(huán)。
(四)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PPP模式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可以有效利用社會資本方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打破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的準入限制,消除公共服務領域存在的管理痼疾,進一步激發(fā)公共服務領域建設和管理主體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大限度地的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質量和工作效率。
二、水利建設項目運用PPP模式存在的瓶頸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tài)之基。在水利工程建設引入PPP模式將是大勢所趨。但是,水利建設項目目前存在的諸多瓶頸將阻礙PPP模式的引入。
(一)成功的PPP模式的合作要建立在社會資本能夠獲得必要的利潤回報的前提下,而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建設周期長、資金需要量大、投資見效慢等固有特點,使以追求利潤回報最大化為目標的私營部門望而卻步。
(二)部分地方政府思想守舊,對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引入PPP模式存在顧慮,患得患失,生怕引入PPP模式后導致政府權力受限,引起因水而起的社會群體事件。
(三)水利建設項目推進PPP模式的制度環(huán)境建設步伐相對滯后,未建立系統(tǒng)的水利建設項目中推行PPP模式的法制保障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阻礙了PPP模式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推廣應用步伐。
(四)水利項目關系到國計民生,水利項目在PPP模式運營過程中,可能會因為人工、物價、政策等因素導致服務價格、服務質量和服務范圍產生變動,而引起接受服務方(社會公眾)的不滿,甚至會激化社會矛盾,引起社會群體事件。
(五)部分地方政府服務意識不到位,履行合同義務不積極,濫用行政權力,粗暴干涉PPP模式企業(yè)自主經營權,會直接危害合作方的合法利益。
三、水利建設項目運用PPP模式需要采取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起政府—企業(yè)相互信任的機制和模式。在國家部委大力推行PPP模式背景下,地方政府要根據實際情況優(yōu)選水利行業(yè)和水利項目,知道哪些可為或不可為,要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發(fā)展需要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哄而上。在借鑒先進做法和經驗的同時,更要在自我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PPP模式的運作機制和管理經驗,以此建立起政府—企業(yè)相互信任的機制和模式,發(fā)揮其應有效能。
(二)找準水利建設項目提供和社會投資的利益結合點、平衡度,合理確定水利建設PPP項目。分權管理、區(qū)分地方政府和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和能力、合理選擇優(yōu)先水利項目,改革行業(yè)規(guī)定。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項目合作,通過財政資金的先期投入給社會資本以“定心丸”,對長期合作合同履約率高的合作伙伴可通過政府干涉給予融資、補貼等方面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盡快形成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的洼地效應。
(三)建立公開透明的陽光決策機制,提高履行合作合同的透明度,從實現(xiàn)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公共服務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fā),加大PPP水利項目的宣傳,最大范圍向社會公開PPP水利項目合作開發(fā)的相關文件及決策交易過程,廣泛征集對PPP項目運作的合理化建議,發(fā)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對項目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督,努力減少PPP項目推廣運行中可能產生的腐敗、暗箱操作等問題。
(四)明確合作雙方在PPP水利項目設計、建設、投資、融資、運營和維護過程中的責權利,提前做好PPP水利建設項目各種風險的評估工作,建立各類風險的預防和應急處理機制和公平合理的風險分擔機制,真正實現(xiàn)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五)打破陳舊觀念,積極推動PPP模式各項水利法規(guī)政策的落地和執(zhí)行,在法治化框架下,合理解決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平等合作問題,新生市場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讓社會資本有控股權,必要時采取政府補貼機制,切實激活社會資本的積極性。
(六)組建下政府主導的專業(yè)的PPP水利建設項目推進機構,統(tǒng)籌協(xié)調指導各方合作、操作模式、風險防范。根據職能和業(yè)務需要,盡快組織對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開展PPP模式的學習培訓,熟悉相關法律和業(yè)務知識,為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中引入PPP模式創(chuàng)造人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不搞“一錘子買賣”,有選擇的聘請各種專業(yè)技術咨詢機構,為項目實施提供強有力的專業(yè)支持,保證PPP項目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延續(xù)性。
作者:劉萬軍 單位: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參考文獻:
[1]董輝.淺析PPP模式在寧陽縣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中的應用[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6,37(5):112-113.
[2]黃鳳崗.論PPP模式在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5,36(25):231-231.
[3]周鵬偉.論PPP模式在水利基礎設施項目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5,31(21):178-179.
- 上一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現(xiàn)狀及保障措施
- 下一篇:骨科護理常見問題及對策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