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shù)研究
時間:2022-11-15 09:55:04
導語: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sh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不同國家的文學作品都是其歷史文化的再現(xiàn),有著其自身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文學作品通過精煉的語言來塑造形象、傳達情感、傳遞精神,而不同的文學作品所展現(xiàn)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本文將站在跨文化的角度下,抱著接納和尊重的態(tài)度來對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進行簡單分析,體驗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運用技巧,以期能夠更深一步了解英美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
關鍵詞:跨文化;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shù)
文化具有非常多變的特點,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征,人們很難根據(jù)自己的文化來定義其他民族的文化??缥幕侵覆扇“莺妥鹬氐膽B(tài)度對那些與自己民族文化有著一定差異的文化現(xiàn)象予以接受。在歷史文化演變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有無數(shù)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這些文學作品涉及不同民族的語言藝術(shù),而站在跨文化的角度來對這些作品的語言藝術(shù)進行深入分析是一個有著時代意義的課題,可以引導我們更多地包容和尊重他國文化。
1如何站在跨文化視角欣賞英美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
1.1尊重文化之間的差異。站在跨文化視角來欣賞英美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需要對“跨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我國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而英美文化與我國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差異,為了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shù)特色,那么就需要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包括民俗風情的差異、思想的差異、價值觀的差異、歷史的差異、生活的差異等。比如:我國認為“個人主義”是一個貶義詞,代表著自私自利,而在英美國家則認為個人主義是一個美好的詞匯,甚至很多英美文學作品中強調(diào)個人主義、崇尚個人主義,甚至認為其是民主的代表?;谏鲜霾町?,在欣賞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的時候,必須要先尊重文化之間的差異,然后才能對其語言藝術(sh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1.2交際性和實用性并重。在跨文化視角下,對英美文學作品中語言藝術(shù)的研究需要充分接受客觀事實,注重交際性的同時也注重實用性,加深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在實際情況中,交際性可以看成是實用性的延伸,而語言是交際的主要手段和載體,只有自身的交際能力提升了,才能夠?qū)τ⒚牢膶W作品中的內(nèi)容有基本的認識和進一步的解讀,實現(xiàn)文化之間的滲透和互通。
2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shù)之源
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任何一個文學作品也都有自己獨特的背景和發(fā)展歷程。英美文學作品及其語言藝術(shù)與我國有著很大差別,我國文學作品語言藝術(shù)來源于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淀,而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shù)則更多地來源于古希臘、古羅馬的神話故事,還有意義深遠的文學巨著《圣經(jīng)》。2.1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故事中的語言藝術(shù)之源。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很多都來源于古希臘以及古羅馬的神話故事,甚至很多英美文學作品中會直接引用。莎士比亞、赫西俄德等著名文學大師也都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故事。此外,古希臘以及古羅馬神話故事中在刻畫人物形象、性格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特點,習慣將人物“完美化”,習慣借助語言來凸顯高貴的品格、樂觀主義、英雄品質(zhì)、自然美等,而英美文學作品則是借鑒神話故事來將以上內(nèi)容表達得淋漓盡致。2.2《圣經(jīng)》中的語言藝術(shù)之源?!妒ソ?jīng)》是一部文學巨作,對人類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化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是英美作品的主要來源之一。在英美作品中,對《圣經(jīng)》的引用主要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將《圣經(jīng)》中的典故直接引用到文學作品中,第二種是將《圣經(jīng)》典故中的寓意直接應用到文學作品中,第三種是將《圣經(jīng)》中的某種精神思想滲透到文學作品中去,并通過精煉的語言讓文學作品更具感染力。
3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shù)特點
3.1引用經(jīng)典。在英美文學作品中,多方面引用經(jīng)典是其語言藝術(shù)特點之一,通過簡單的語言折射出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和內(nèi)涵。比如:在一部文學作品中,作者會使用一個人名、一個特殊詞匯等,雖然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在其背后卻隱藏著耐人尋味的故事和寓意,如果讀者不知道其原本的意思,那么就不會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特別是在原著經(jīng)典中的寓意,一些作者會直接搬用到文學作品中,這樣不僅增加了作品的藝術(shù)性,同時也提高了作品的欣賞價值和整體內(nèi)涵。3.2源于現(xiàn)實而高于現(xiàn)實。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特點有很多都是源于現(xiàn)實而高于現(xiàn)實的,不同的英美文學作品語言特點是與其所在的社會文化背景緊緊聯(lián)系到一起的,更多地反映出作者對社會、生命、價值、人生等方面的體驗和感悟。由于英美文學所處的社會背景和環(huán)境較為多變,因此,其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shù)風格也是非常豐富的,表現(xiàn)力較為多元化。很多作者都會在文學作品中融入更多生活內(nèi)涵,并通過藝術(shù)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包含了更多主觀性色彩較濃的內(nèi)容和情感因素,給人們靈魂以震撼,因此,才會說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shù)特點是源于現(xiàn)實而高于現(xiàn)實的。
4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表達形式
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表達形式通常有其獨特的風格,或是詼諧幽默,或是活潑生動、或是暢快明了,不同的作者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筆者總結(jié)了以下幾種常見的表達方式。4.1押韻。押韻是英美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在詩歌中,其使用頻率較高,很多詩歌中的韻腳都是在為詩歌結(jié)構(gòu)而進行服務的。在文學作品中使用押韻的表達手法,不僅能夠使得詩歌讀起來意境綿長,同時也可使其回味無窮,往往能夠?qū)⒆髡咚獋鬟_的內(nèi)容更加自然、生動地表達出來,打動讀者的心靈。此外,詩體小說中也會有適當?shù)难喉嵄磉_手法出現(xiàn),這樣往往能夠使語言更具樂感,更加生動地展現(xiàn)人物的心態(tài)和事物發(fā)展的進程。比如:埃德蒙•斯賓塞的代表作《仙后》,由于斯賓塞是一個注重美感和韻律的人,因此,其在《仙后》詩歌中非常注重韻律,為了韻腳而修改了部分詞匯,甚至用自己發(fā)明的stanza來寫,為的就是突出罕見的美感和完美的韻律,給人以奇妙的想象。在其詩歌中,斯賓塞還大量使用了有特色的語言模式和古老的詞匯,不僅為詩歌增加了一定的鄉(xiāng)土氣息,同時也讓詩歌更加押韻。如:AGentleKnightwasprickingontheplaine,Ycladdinmightiearmesandsilvershielde,Whereinolddintsofdeepewoundsdidremanine,Thecruellmarkesofmanyabloudyfielde;Yetarmstillthattimedidheneverwield;Hisangrysteededidchidehisfomingbitt,Asmuchdisdayningtothecurbetoyield;Fulljollyknightheseemed,andfairedidsitt,Asoneforknightlygiustsandfierceencountersfitt.4.2比喻象征。比喻象征表現(xiàn)手法是英美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的語言藝術(shù)。在英美文學作品中,很多作者都會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比喻手法,具有非常強烈的立體感。比喻象征手法可以帶人走進一定的場景,構(gòu)思出一幅幅美妙且立體的畫面,反過來,完整的畫面也能夠幫助人們理解文學作品所要傳達的思想情感,身臨其境地“走進”文學作品中,這也就形成了文學作品的一種語言表達手法——松散的象喻。借助松散的象喻,作者可以將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刻畫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描寫人物生動的性格特征,讓文學作品在凸顯藝術(shù)性的同時也能夠通俗可感,與讀者的心靈遙相呼應。比如: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曾運用大量松散的象喻來刻畫哈姆雷特的人物特征以及描繪其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3戲劇性獨白。除了上述兩種方式之外,戲劇性獨白也是較為常見的語言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之一。戲劇性獨白主要是指作者不再單純地進行描述,而是“退居幕后”,通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并以第一人稱的口吻來進行故事的敘述,將作者自身的思想通過作品中的人物直觀地表達出來。從戲劇性獨白的本質(zhì)上來看,其更加注重“戲劇”以及“獨白”,注重的是對故事情節(jié)的把握,具有非常明顯的客觀性、突出性。在實際情況中,戲劇性獨白通常在抒情詩、信體詩以及怨詩中使用,其中,戲劇性獨白在抒情詩中的應用注重突出說話人物的情感,抒情是主色調(diào),使情感表達更加真實具體;戲劇性獨白在信體詩中的應用則注重細膩的情感,通過“我”來代替作者書法情感,如《愛羅莎至亞貝拉的信》中,用戲劇性獨白描寫了詩人與愛羅莎的距離,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情感;戲劇性獨白在怨詩中的應用為作者情感的渲染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在怨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公們的敗落》,以王公貴族對自身事跡和經(jīng)歷的陳述來抒發(fā)情感,從而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
綜上所述,英美文化同我國文化一樣,都是博大精深的。為了更好地與世界共同進步和發(fā)展,我們應當要站在跨文化的角度下、站在尊重文化和包容文化的角度下來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了解和賞析,對其語言的藝術(shù)之源、語言特點以及語言的表達形式進行全面了解,汲取英美文學作品的精華,以此來促進我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接軌和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娟.從跨文化的視角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J].現(xiàn)代交際,2018(15):87+86.
[2]李日.跨文化視角下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賞析——評《英美文學自主學習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8(08):130.
[3]何欣.跨文化視角下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shù)賞析——評《英美文學欣賞(第三版)》[J].江西社會科學,2018,38(06):258-259.
[4]程凱.從跨文化的視角賞析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6,18(05):57-59.
[5]姚芳.如何以跨文化視角賞析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shù)[J].時代教育,2016(19):155.
[6]李少敏,趙靜,張俊杰.跨文化視角下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研究[J].語文建設,2016(24):27-28.
作者:郝麗寧 邵黎明 劉艷紅 單位: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