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電影《陽光普照》的人性陰影
時間:2022-02-26 04:11:14
導語:評價電影《陽光普照》的人性陰影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榮格認為陰影是個性的潛意識部分,陰影代表的是自我的對立面,陰影是個人自身不喜歡的品質(zhì)的具體化。電影《陽光普照》從標題到其中的人物塑造都帶有榮格陰影理論的特征,本文將基于榮格的原型理論中關(guān)于陰影的部分對電影中選擇自殺的哥哥這一角色進行分析,探尋該人物最終結(jié)局背后的心理動機。
【關(guān)鍵詞】陰影;人格面具;原型分析
一、榮格原型理論中的“陰影”
(一)“陰影”理論???#8226;榮格,瑞士心理學家,創(chuàng)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把人格分為內(nèi)傾和外傾兩種,主張把人格分為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層。榮格認為,心理“陰影”是潛在的最危險和最強有力的原型,是人類從祖先那里遺傳下來的動物性心理,也是生命力的源泉。在榮格的理論中,伴隨著人類而生的“陰影”,是人類心靈之中潛藏的深層獸性和野蠻性。人類的激情與欲望被壓抑在靈魂深處,投射成為心靈深處的“陰影”。這種充滿了原始破壞性力量的人類天性中的陰暗面,包含了我們?nèi)粘C枋鲋械乃性记楦校阂靶?,不可接受的性沖動、動物性沖動、攻擊沖動,以及自私和貪婪等。然而,這種為正常倫理社會所不能包容的“陰影”,也并不只有負面的效用,當我們正確對待人性“陰影”之時,同樣可以激發(fā)出它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榮格認為對“陰影”過分地排斥或者壓抑,會失去將“陰影”中隱含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出來的機會,使生命變得軟弱、委頓起來。在榮格看來,“陰影”是個體的意識心靈反射出來的,包括隱藏的、壓抑的和令人不快的(或惡毒的)個性。(二)人格面具。榮格的人格面具原型作為基本原型之一,最早在《心理類型》中做了相關(guān)陳述。本意是說演員為表現(xiàn)某種角色,將面具置于臉上。來自于拉丁語的面具,意思就是演員戴的面具。人格面具,顧名思義,就是人在與世界打交道時,在自身本性之外面對社會戴上的一張偽裝人格的面具,這種人格面具掩蓋了真正的內(nèi)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是為了某種特殊目的而采用的心理建構(gòu)與社會建構(gòu),表現(xiàn)為“呈現(xiàn)的人”而非“真實的人”。而陰影是人性中的陰暗面,是自我意識拒絕的內(nèi)容,是源于認知或情感分裂造成的自我意識的壓抑。人格面具與陰影是互補對應(yīng)的,是自他關(guān)系中的顯像和隱像。
二、故事情節(jié)分析
電影《陽光普照》描述了普通工薪家庭一家四口的故事,包含了四個主要角色:愛家卻不擅表達的父親,無奈又堅強的母親,優(yōu)秀卻滿腹心事的哥哥,平凡又叛逆的弟弟,這樣性格各有缺陷的四個人物構(gòu)成了一個普通又常見的小家庭。父親在駕校做司機,口頭禪是“把握時間,掌握方向”;母親是美妝師,在娛樂場所給人做造型;哥哥成績優(yōu)秀,但因為沒有考取第一志愿的醫(yī)學院而選擇復讀;弟弟性格叛逆,跟著社會朋友菜頭混日子。打破平靜生活的一顆石子出現(xiàn)了,弟弟阿和的社會朋友菜頭幫他教訓仇人時砍斷了別人一只手,弟弟阿和被判三年管教。劇中的主角是弟弟阿和,但是整個影片想要表達的關(guān)于人性陰影面的陳述卻是由哥哥阿豪道出的。學習優(yōu)秀、肩負眾望的阿豪選擇在一個夜晚從樓上跳了下去,了結(jié)了自己的生命。身邊的人哀痛惋惜但卻根本無法理解這樣一個從小到大都完美、優(yōu)秀的長子為何會突然做出這樣的舉動。直到一個女生出現(xiàn)在葬禮上,找到阿豪的母親并將她眼中的阿豪以及他們之間相處的記憶道出,母親才慢慢拼湊出兒子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
三、人物陰影分析
本文重點分析的正是哥哥阿豪身上的人性陰影部分,阿豪的悲劇正契合了榮格對人性陰影的表述。陰影常常在沖動和不謹慎的行為中顯現(xiàn)出來,在人們沒來得及思考之時,邪惡的言論就會蹦出來,做出錯誤的決定。阿豪在去探望弟弟時,告知弟弟未婚小女友已經(jīng)懷孕的事情,弟弟過激的反應(yīng)使兩人不歡而散,也許是壓抑太久,也許是被這次的導火索引爆,之后不久阿豪就做出了那個讓人痛徹心扉的決定。這種人性中的陰影部分在阿豪為數(shù)不多的出場鏡頭中已經(jīng)處處可尋,本文主要從人物兩段較長的念白來分析,一個是他跟女同學講述的另類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一個是他對太陽、陰影的描述。(一)司馬光的故事。在阿豪的講述中,司馬光砸缸不是為了救里面的小孩兒,而是司馬光在和朋友捉迷藏時,找完所有的小朋友后,司馬光堅持還有一個人沒有找到,最后他帶領(lǐng)所有人走到了一個水缸面前并砸開了它,缸里沒有水,但是有一個小孩兒躲在黑暗里,而這個小孩兒正是司馬光自己。在這個故事中,司馬光正是哥哥阿豪自己的投射,這個默默躲在水缸陰影里的小男孩,正是渴望躲避眾人目光和關(guān)注的阿豪的潛意識。在這個故事中,化身司馬光的阿豪的潛意識,塑造了一個躲在缸里的自己,這種躲進黑暗中尋求安全感的方式,既表明阿豪內(nèi)心存在一塊不為人知的陰暗角落,同時也隱喻了身邊人對這個處在陰影中的阿豪的忽視。無論是對阿豪望子成龍的父母,還是對哥哥羨慕嫉妒恨的弟弟,他們都無一例外地忽視了阿豪的內(nèi)心世界,沒有發(fā)現(xiàn)他性格中的陰影面。榮格提到陰影是否會成為我們的敵人或朋友,主要依賴于我們自己。陰影并非總是必然的敵對者,與其相處時,有時需要忍讓,有時需要抵制,有時則要給予愛,只有當陰影被忽略或被誤解時,它才會變得有敵意。正是身邊所有人的忽視,以及從小到大背負的期待和壓力,使得包括阿豪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沒有正視自身的陰影,反而是長期的壓抑和對完美人設(shè)的追求,以及弟弟的離經(jīng)叛道使得父母加倍地對自己寄予厚望,讓阿豪一味地認為所有有悖于優(yōu)等生、孝順長子身份的行為和想法都是錯誤的、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這種長期對人性陰影部分的錯誤理解以及刻意忽視,終于造成了陰影的反噬,讓他在一時沖動之下做出錯誤的決定。(二)太陽的象征。第二段念白來自離世后的阿豪的一段短信,他認為太陽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因為無論緯度高低,一整年中,每個地方白天和黑暗的時間各占一半。當陽光普照之時,動物包括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可以躲在陰影的角落,而不必永遠光明、永遠無懈可擊。在阿豪看來:“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痹谶x擇輕生之前,他以一種無奈又平靜的語氣,講述了自己短暫一生的桎梏——被光明綁架的一生。這種被愛、期待和責任綁架的窒息感伴隨了阿豪無數(shù)個日夜,他不敢松一口氣,因而即使成績優(yōu)異,考不上最理想的大學也要復讀。身邊人給他的期待閾值上升至他忍受的極限,時刻緊繃的他像一塊達到了臨界值的鋼化玻璃,只要一根稻草,就可以讓他粉身碎骨。在他死后,弟弟阿和成為了下一個需要肩負起這份期待的人,當心理疏導人員拿出習慣性的勸導語氣希望阿和考慮家人的感受,不要任性時,阿和替哥哥阿豪反問了這個世界:什么都好、什么都完美的哥哥為什么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反倒是被批評著長大的阿和還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享受到這人世間的快樂。在阿豪的認知里,太陽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但是太陽都可以公平地區(qū)分陽光和黑暗,他卻永遠處在光照之下,沒有可以喘氣、可以躲避的權(quán)利。太陽是美好的,但是永遠沒有陰影的期待之光卻成為了奪走阿豪生命的劊子手。
四、結(jié)語
(一)正視人性中的陰影面。無論多么完美無缺的人都擁有其潛意識的陰影面,一味地忽視只會讓陰影成為敵對的力量。在當今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下,高強度的工作會讓很多人負重前行,背負陰影的包袱,活在閃光燈之下、活在別人的完美期待之中,對于意識中認為的不好的一面嗤之以鼻,一味只想摒棄和逃避。集體無意識中的主要陰影原型,正是人性中的陰影,是我們進一步了解人的精神或心理的重要路徑。只有與自己的陰影面和解,才能避免影片中阿豪的悲劇。(二)發(fā)現(xiàn)陰影中積極的一面。榮格認為原型對個體有巨大的作用力,影響他的感情、倫理和精神,影響他和別人的關(guān)系,原型在我們的心靈中可以表現(xiàn)為具有創(chuàng)造性或者破壞性的力量。作為人性中必然存在的一面,陰影也并不都是消極負面的,當我們正視陰影時,陰影也可以以積極的形象出現(xiàn)。榮格認為陰影中包含一種熱情的驅(qū)動力,連理智也無法戰(zhàn)勝它,陰影包含著不可抵抗的、沖動的、壓倒一切的力量。正如影片中的弟弟阿和,在直面了年少無知的暴力帶來的陰影——以社會朋友菜頭為象征之后,在短暫的逃避失敗、順從也失敗之后,在黑車里獲得新生被扔到高架上的那一刻,他終于將人性中陰影一面的力量化為了奔赴美好新生活的驅(qū)動力量,當他在橋上盡情奔跑之時,他的人性陰影終于融為了他自我中的正面力量,帶領(lǐng)他獲得了自由和新生。(三)原生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無論是阿豪還是阿和,都是在一個亞健康的家庭關(guān)系中成長起來的有性格缺陷的人。阿和的叛逆與阿豪的壓抑,都是在青少年時期缺乏與父母的有效溝通以及情感交流而導致的負面結(jié)果。作為父母,無論是給予阿豪無限的期待,還是施加給阿和無盡的失望,都會觸發(fā)孩子內(nèi)心陰影面的滋生,產(chǎn)生對自我的懷疑和否定。這必然導致兩種后果,一種是選擇無底線地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戴上人格面具,偽裝成完美的優(yōu)等生,一種是選擇無限制地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拋開社會道德的約束,墮落成大逆不道的少年犯。這都不得不讓我們重視原生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存在人性的陰影面,但我們要及時疏導,正視陰影存在的事實,并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避免悲劇的發(fā)生。這需要當事人和父母共同努力,如此才能真正地直面陰影,實現(xiàn)自我的個體化。
參考文獻:
[1](瑞)卡爾•榮格.人類及其象征[M].張舉文,榮文庫,譯.遼寧教育出版社:沈陽,1988.148.
[2]莊新紅.榮格心理原型理論觀照之下<紅字>另解[J].山東社會科學,2004,(6).
[3](瑞)榮格.榮格文集[M].馮川,譯.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4]MurrayStein.榮格心靈地圖[M].臺北:立緒出版社,2017.
[5](瑞)榮格.心理類型[M].吳康,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09.
[6]李菁.被陰影裹挾的人性——評京劇<曹操與楊修>[J].影劇新作,2018,(02):109-115.
[7]陳雯.從榮格原型理論看現(xiàn)代人的心理保健[J].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8,(04):116-120.
[8]劉敏靈.火柴人的面具與陰影——從榮格原型理論解讀電影<火柴人>[J].藝術(shù)評鑒,2018,(03):123-124.
[9]柳欣.面具下的陰影:痛苦與死亡中覺醒——以榮格原型理論分析<一小時的故事>[J].名作欣賞,2015,(24):59-60.
作者:華穎 單位:穎 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
- 上一篇:賈樟柯電影中底層人物行為研究
- 下一篇:紀錄片受眾期待視野與審美距離